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規(guī)范是根據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的通知(建標2007125號)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本規(guī)范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通用標準,提出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管理和過程控制的基本要求。本規(guī)范在控制施工質量的同時,為貫徹執(zhí)行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反映建筑領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加強了節(jié)能、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與環(huán)境保護等要求。本規(guī)范積極采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了有關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廣泛地征求了有關方面的意見,對具體內容進行了反復討論、協(xié)調和修改,最后經審查定稿。本規(guī)范共分11章、10個附
2、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基本規(guī)定,模板工程,鋼筋工程,預應力工程,混凝土制備與運輸,現(xiàn)澆結構工程,裝配式結構工程,冬期、高溫與雨期施工,環(huán)境保護等。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fā)布機構不應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請各單位在本規(guī)范執(zhí)行過程中,總結經驗,積累資料,隨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寄送給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國家標準管理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北三環(huán)東路30號;郵政編碼:100013;電子郵箱:),以便今后修訂
3、時參考。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本規(guī)范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省長城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 北京市建設監(jiān)理協(xié)會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寒地建筑科學研究院 東南大學 同濟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北京榆構有限公司 瑞安房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 沛豐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建宇混凝土科學技術研究院 浙江華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西卡中國集團 廣州市裕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員:
4、袁振隆 程志軍 王玉嶺 王滄州 王曉鋒 王章夫 朱萬旭 朱廣祥 李小陽 李東彬 李宏偉 李景芳 肖緒文 吳月華 何曉陽 冷發(fā)光 張元勃 張同波 林曉輝 趙挺生 趙 勇 姜 波 耿樹江 郭正興 郭景強 龔 劍 蔣勤儉 賴宜政 路來軍本規(guī)范主要審查人員:葉可明 楊嗣信 胡德均 鐘 波 艾永祥趙玉章 張良杰 汪道金 張 琨 陳 浩 高俊岳 白生翔 韓素芳 徐有鄰 李晨光 尤天直 鄭文忠 馮 健 魏建東 叢小密 楊思忠 1.0.1為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貫徹國家技術經濟政策,保證工程質量,做到技術先進、工藝合理、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不適用于輕
5、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1.0.3本規(guī)范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當設計文件對施工有專門要求時,尚應按設計文件執(zhí)行。1.0.4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0.1 混凝土結構 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為主制成的結構,可分為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2.0.2 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在現(xiàn)場支模并整體澆筑而成的混凝土結構,簡稱現(xiàn)澆結構。2.0.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由預制混凝土構件或部件裝配、連接而成的混凝土
6、結構,簡稱裝配式結構。2.0.4 混凝土工作性 workability of concrete在一定施工條件下,便于施工操作且能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應具備的性能,主要包括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2.0.5 自密實混凝土 self-compacting concrete無需外力振搗,能夠在自重作用下流動并密實的混凝土。2.0.6 先張法 pre-tensioning在臺座或模板上先張拉預應力筋并用夾具臨時固定,再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放張預應力筋,通過預應力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使混凝土產生預壓應力的施工方法。2.0.7 后張法 post-tensioning 在混
7、凝土達到一定強度的構件或結構中,張拉預應力筋并用錨具永久固定,使混凝土產生預壓應力的施工方法。2.0.8 成型鋼筋 fabricated steel bar采用專用設備,按規(guī)定尺寸、形狀預先加工成型的普通鋼筋制品。2.0.9 施工縫 construction joint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筑而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2.0.10 后澆帶 post-cast strip考慮環(huán)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將梁、板(包括基礎底板)、墻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澆筑的具有一定寬度的混凝土帶。3.1.1承擔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施工單位應具備相應的資質,并應建立相應
8、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控制和檢驗制度。3.1.2施工項目部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組成,應滿足混凝土結構施工管理的需要。施工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應具備各自崗位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3.1.3施工前,應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單位對設計文件進行交底和會審。由施工單位完成的深化設計文件應經原設計單位認可。3.1.4施工單位應保證施工資料真實、有效、完整和齊全。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施工全過程的資料編制、收集、整理和審核,并應及時存檔、備案。3.1.5施工單位應根據設計文件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制訂具體的施工方案,并應經監(jiān)理單位審核批準后組織實施。3.1.6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xiàn)
9、場可能發(fā)生的危害、災害與突發(fā)事件制訂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進行交底和培訓,必要時應進行演練。3.2.1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應根據結構類型、特點和施工條件,確定施工工藝,并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3.2.2對體形復雜、體量龐大或層數較多、跨度較大、地基情況復雜及施工環(huán)境條件特殊的混凝土結構,宜進行施工過程監(jiān)測,并應及時調整施工控制措施。3.2.3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評審、備案。施工前應對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藝進行評價,制訂專門的施工方案,并經監(jiān)理單位核準。3.2.4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采用的專利技術,不應違反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3.2.5混凝土結構施工應采取
10、有效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3.3 施工質量與安全 3.3.1混凝土結構工程各工序的施工,應在前一道工序質量檢查合格后進行。3.3.2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其質量不應低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有關規(guī)定。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質量問題,應及時處理。3.3.3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對隱蔽工程應進行驗收,對重要工序和關鍵部位應加強質量檢查或進行測試,并應作出詳細記錄,同時宜留存圖像資料。3.3.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產品和設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的規(guī)定。3.3.5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進場時,應對其規(guī)格、型號、
11、外觀和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檢查,并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等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檢驗。對來源穩(wěn)定且連續(xù)檢驗合格,或經產品認證符合要求的產品,進場時可按本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放寬檢驗。3.3.6材料進場后,應按種類、規(guī)格、批次分開貯存與堆放,并應標識明晰。貯存與堆放條件不應影響材料品質。3.3.7混凝土結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制訂檢測和試驗計劃,并應經監(jiān)理(建設)單位批準后實施。監(jiān)理(建設)單位應根據檢測和試驗計劃制定見證計劃。3.3.8施工中為各種檢驗目的所制作的試件應具有真實性和代表性,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所有試件均應及時進行唯一性標識;2混凝土試件的抽樣方法、抽樣地點、抽
12、樣數量、養(yǎng)護條件、試驗齡期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規(guī)定;其制作要求、試驗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等的規(guī)定;3 鋼筋試件、預應力筋試件的抽樣方法、抽樣數量、制作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3.3.9施工現(xiàn)場應設置足夠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作為確定結構位置的依據,其精度應符合規(guī)劃、設計要求和施工需要,并應防止擾動。3.3.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勞動保護、防火要求等,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5.1 一般規(guī)定 5.1.1鋼筋工程宜采用高強鋼筋
13、。5.1.2在運輸、存放及施工過程中,應采取避免鋼筋混淆的措施。5.1.3當需要進行鋼筋代換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5.2 材料 5.2.1鋼筋的規(guī)格和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常用鋼筋的主要性能指標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公稱直徑、公稱截面面積、計算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C的規(guī)定。5.2.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
14、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3 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 %。5.2.3鋼筋在運輸和存放時,不得損壞包裝和標志,并應按牌號、規(guī)格、爐批分別堆放。室外堆放時,應采用避免鋼筋銹蝕的措施。5.2.4當發(fā)現(xiàn)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xiàn)象時,應停止使用該批鋼筋,并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5.3 鋼筋加工 5.3.1鋼筋加工宜在專業(yè)化加工廠進行。5.3.2鋼筋的表面應清潔、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應在加工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
15、鋼筋不得使用。鋼筋除銹后如有嚴重的表面缺陷,應重新檢驗該批鋼筋的力學性能及其他相關性能指標。5.3.3鋼筋加工宜在常溫狀態(tài)下進行,加工過程中不應加熱鋼筋。鋼筋彎折應一次完成,不得反復彎折。5.3.4鋼筋宜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進行調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調直。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時,HPB235、HPB300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鋼筋調直過程中不應損傷帶肋鋼筋的橫肋。調直后的鋼筋應平直,不應有局部彎折。5.3.5受力鋼筋的彎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光圓鋼筋末端
16、應作180彎鉤,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作受壓鋼筋使用時,光圓鋼筋末端可不作彎鉤;2 光圓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3 335MPa級、400MPa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4 直徑為28mm以下的500MPa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6倍,直徑為28mm及以上的500MPa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7倍;5 框架結構的頂層端節(jié)點,對梁上部縱向鋼筋、柱外側縱向鋼筋在節(jié)點角部彎折處,當鋼筋直徑為28mm以下時,彎弧內直徑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12倍,鋼筋直徑為28mm及以上時,彎弧內直徑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16倍;
17、6 箍筋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尚不應小于縱向受力鋼筋直徑。5.3.6除焊接封閉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應按設計要求作彎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箍筋、拉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3.5條的規(guī)定;2 對一般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及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和75mm的較大值;3 圓柱箍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的錨固長度,兩末端均應作135彎鉤,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構件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
18、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4拉筋兩端彎鉤的彎折角度均不應小于135,彎折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拉筋直徑的10倍。5.3.7焊接封閉箍筋宜采用閃光對焊,也可采用氣壓焊或單面搭接焊,并宜采用專用設備進行焊接。焊接封閉箍筋下料長度和端頭加工應按不同焊接工藝確定。多邊形焊接封閉箍筋的焊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每個箍筋的焊點數量應為1個,焊點宜位于多邊形箍筋中的某邊中部,且距箍筋彎折處的位置不宜小于100mm;2矩形柱箍筋焊點宜設在柱短邊,等邊多邊形柱箍筋焊點可設在任一邊;不等邊多邊形柱箍筋應加工成焊點位于不同邊上的兩種類型;3梁箍筋焊點應設置在頂邊或底邊。5.4 鋼筋連接與安裝 5.4.1鋼筋連接方式
19、應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選用。5.4.2當鋼筋采用機械錨固措施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等的有關規(guī)定。5.4.3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公稱直徑的10倍。5.4.4鋼筋機械連接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guī)程JGJ 107的有關規(guī)定。機械連接接頭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中受力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的規(guī)定,且不得小于15mm;接頭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宜小于25mm。5.4.5鋼筋焊接連接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20、18的有關規(guī)定。5.4.6當縱向受力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每層柱第一個鋼筋接頭位置距樓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長邊(或直徑)的較大值;連續(xù)梁、板的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下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梁端1/3跨度范圍內??v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應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應小于500mm,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接頭均應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qū)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同一連接區(qū)
21、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在受拉區(qū)不宜超過50%,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連接處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受壓接頭可不受限制;2 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qū);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超過50%。3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頭;當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超過50%。5.4.7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s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v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D的規(guī)定??v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應為1.3(
22、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應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qū)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圖5.4.7)。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梁、板類構件不宜超過25%,基礎筏板不宜超過50%;2 柱類構件,不宜超過50%;3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5.4.8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
23、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2 受拉搭接區(qū)段,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100mm;3 受壓搭接區(qū)段,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4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二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5.4.9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2 墻、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
24、。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4 填充墻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5 梁及柱中箍筋、墻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5.4.10構件交接處的鋼筋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優(yōu)先保證主要受力構件和構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鋼筋位置??蚣芄?jié)點處梁縱向受力鋼筋宜置于柱縱向鋼筋內側;次梁鋼筋宜放在主梁鋼筋內側;剪力墻中水平分布鋼筋宜放在外部,并在墻邊彎折錨固。5.4.11鋼筋安裝應采用定位件固定鋼筋的位置,并宜采用專用定位件。定位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數量、間距和固定方式應能保證鋼筋的位置
25、偏差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護層內,不宜采用金屬定位件。5.4.12鋼筋安裝過程中,設計未允許的部位不宜焊接。如因施工操作原因需對鋼筋進行焊接時,焊接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的有關規(guī)定。5.4.13采用復合箍筋時,箍筋外圍應封閉。梁類構件復合箍筋內部宜選用封閉箍筋,單數肢也可采用拉筋;柱類構件復合箍筋內部可部分采用拉筋。當拉筋設置在復合箍筋內部不對稱的一邊時,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的相鄰復合箍筋應交錯布置。5.4.14鋼筋安裝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鋼筋受模板、模具內表面的脫模劑污染。5.5 質量檢查 5.5.1鋼筋進場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檢查性能及重量:1
26、應檢查生產企業(yè)的生產許可證證書及鋼筋的質量證明書;2 應按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抽樣檢驗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及單位長度重量偏差,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2.1和5.2.2條的有關規(guī)定,單位長度重量偏差應符合表5.5.1的規(guī)定;3 經產品認證符合要求的鋼筋,其檢驗批量可擴大一倍。在同一工程項目中,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guī)格的鋼筋連續(xù)三次進場檢驗均合格時,其后的檢驗批量可擴大一倍;4 鋼筋的表面質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5 當無法準確判斷鋼筋品種、牌號時,應增加化學成分、晶粒度等檢驗項目。5.5.2成型鋼筋進場時,應檢查成型鋼筋的質量證明書及成型鋼筋所用材料
27、的檢驗合格報告,并應抽樣檢驗成型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檢驗批量可由合同約定,且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來源、同一組生產設備生產的成型鋼筋,檢驗批量不應大于100t。5.5.3盤卷供貨的鋼筋調直后應抽樣檢驗力學性能和單位長度重量偏差,其強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產品標準的規(guī)定,斷后伸長率、單位長度重量偏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的有關規(guī)定。5.5.4鋼筋的加工尺寸偏差和安裝位置偏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等的有關規(guī)定。5.5.5在施工現(xiàn)場,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guī)程JGJ 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
28、JGJ 18的有關規(guī)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6.1 一般規(guī)定 6.1.1預應力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必要時,專業(yè)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深化設計。6.1.2當工程所處環(huán)境溫度低于15C時,不宜進行預應力筋張拉;當工程所處環(huán)境溫度高于35C或連續(xù)5日環(huán)境日平均溫度低于5C時,不宜進行灌漿施工。冬期灌漿施工時,應對預應力構件采取保溫措施或采用抗凍水泥漿。6.2 材料 6.2.1預應力工程材料的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6.2.2預應力筋的品種、級別、規(guī)格、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預應力筋需要代換時,應進行專門計算,并
29、應經原設計單位確認。6.2.3預應力工程材料在運輸、存放過程中,應采取防止其損傷、銹蝕或污染的保護措施6.3 制作與安裝 6.3.1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應經計算確定,并應采用砂輪鋸或切斷機等機械方法切斷。預應力筋制作或安裝時,應避免焊渣或接地電火花損傷預應力筋。6.3.2無粘結預應力筋在現(xiàn)場搬運和鋪設過程中,不應損傷其塑料護套。當出現(xiàn)輕微破損時,應及時封閉。6.3.3鋼絞線擠壓錨具應采用配套的擠壓機制作,并應符合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采用的摩擦襯套應沿擠壓套筒全長均勻分布;擠壓完成后,預應力筋外端應露出擠壓套筒不少于1mm。6.3.4鋼絞線壓花錨具應采用專用的壓花機制作成型,梨形頭尺寸和直線錨固段長
30、度不應小于設計值。6.3.5鋼絲鐓頭及下料長度偏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鐓頭的頭型直徑應為鋼絲直徑的1.4 倍1.5倍,高度應為鋼絲直徑的0.95倍 1.05倍;2 鐓頭不應出現(xiàn)橫向裂紋;3 當鋼絲束兩端均采用鐓頭錨具時,同一束中各根鋼絲長度的極差不應大于鋼絲長度的1/5000,且不應大于5mm。當成組張拉長度不大于10m的鋼絲時,同組鋼絲長度的極差不得大于2mm。6.3.6孔道成型用管道的連接應密封,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圓形金屬波紋管接長時,可采用大一規(guī)格的同波型波紋管作為接頭管,接頭管長度可取其直徑的3倍,且不宜小于200mm,兩端旋入長度宜相等,且兩端應采用防水膠帶密封;2 塑料波紋管接
31、長時,可采用塑料焊接機熱熔焊接或采用專用連接管;3 鋼管連接可采用焊接連接或套筒連接。6.3.7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的定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應與定位鋼筋綁扎牢固,定位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1.2m,板中無粘結預應力筋的定位間距可適當放寬,扁形管道、塑料波紋管或預應力筋曲線曲率較大處的定位間距宜適當縮?。? 凡施工時需要預先起拱的構件,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宜隨構件同時起拱;3 預應力筋或成孔管道豎向位置偏差應符合表6.3.7的規(guī)定。6.3.8預應力筋和預應力孔道的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先張法預應力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于預應力筋的公稱直徑或等效直徑的
32、2.5倍和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徑的1.25倍,且對預應力鋼絲、三股鋼絞線和七股鋼絞線分別不應小于15mm、20mm和25mm。當混凝土振搗密實性有可靠保證時,凈間距可放寬至粗骨料最大粒徑的1.0倍;2 對后張法預制構件,孔道之間的水平凈間距不宜小于50mm,且不宜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徑的1.25倍;孔道至構件邊緣的凈間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外徑的1/2;3 在現(xiàn)澆混凝土梁中,曲線孔道在豎直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于孔道外徑,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于孔道外徑的1.5倍,且不應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徑的1.25倍;從孔道外壁至構件邊緣的凈間距,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側不宜小于40mm;裂縫控制等級為三
33、級的梁,從孔道外壁至構件邊緣的凈間距,梁底不宜小于70mm,梁側不宜小于50mm;4 當混凝土振搗密實性有可靠保證時,預應力筋孔道可水平并列貼緊布置,但并列的數量不應超過2束;5 板中單根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間距不宜大于板厚的6倍,且不宜大于1m;帶狀束的無粘結預應力筋根數不宜多于5根,束間距不宜大于板厚的12倍,且不宜大于2.4m;6 梁中集束布置的無粘結預應力筋,束的水平凈間距不宜小于50mm,束至構件邊緣的凈距不宜小于40mm。6.3.9預應力孔道應根據工程特點設置排氣孔、泌水孔及灌漿孔,排氣孔可兼作泌水孔或灌漿孔,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曲線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時,應在孔道波
34、峰設置排氣孔,排氣孔間距不宜大于30m;2 當排氣孔兼作泌水孔時,其外接管道伸出構件頂面長度不宜小于300mm。6.3.10錨墊板和連接器的位置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錨墊板的承壓面應與預應力筋或孔道曲線末端的切線垂直。預應力筋曲線起始點與張拉錨固點之間的直線段最小長度應符合表6.3.10的規(guī)定;2 采用連接器接長預應力筋時,應全面檢查連接器的所有零件,并應按產品技術手冊要求操作;3 內埋式固定端錨墊板不應重疊,錨具與錨墊板應貼緊。6.3.11后張法有粘結預應力筋穿入孔道及其防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對采用蒸汽養(yǎng)護的預制構件,預應力筋應在蒸汽養(yǎng)護結束后穿入孔道;2 預
35、應力筋穿入孔道后至灌漿的時間間隔:當環(huán)境相對濕度大于60或近海環(huán)境時,不宜超過14d;當環(huán)境相對濕度不大于60時,不宜超過28d;3 當不能滿足本條第2款的規(guī)定時,宜對預應力筋采取防銹措施。6.3.12預應力筋等安裝完成后,應做好成品保護工作。6.3.13當采用減摩材料降低孔道摩擦阻力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減摩材料不應對預應力筋、管道及混凝土產生不利的影響;2 灌漿前應將減摩材料清除干凈。6.4 張拉與放張 6.4.1預應力筋張拉前,應進行下列準備工作:1 計算張拉力和張拉伸長值,根據張拉設備標定結果確定油泵壓力表讀數;2 搭設安全可靠的張拉作業(yè)平臺;3 清理錨墊板和張拉端預應力筋,檢查錨墊
36、板后混凝土的密實性。6.4.2預應力筋張拉設備及油壓表應定期維護和標定。張拉設備和油壓表應配套標定和使用,標定期限不應超過半年。當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反?,F(xiàn)象或張拉設備檢修后,應重新標定。注:1 壓力表的量程應大于張拉工作壓力讀值。壓力表的精確度等級不應低于1.6級;2 標定張拉設備用的試驗機或測力計的測力示值不確定度不應大于0.5%;3 張拉設備標定時,千斤頂活塞的運行方向應與實際張拉工作狀態(tài)一致。6.4.3施加預應力時,同條件養(yǎng)護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值的75,先張法預應力筋放張時不應低于30MPa;2 不應低于錨具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技術手
37、冊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強度要求;3 對后張法預應力梁和板,現(xiàn)澆結構混凝土的齡期分別不宜小于7d和5d。注:為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縫而施加預應力時,可不受本條的限制,但應保證局部受壓承載力的要求。6.4.4預應力筋的張拉控制應力應符合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當施工中需要超張拉時,調整后的張拉控制應力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消除應力鋼絲、鋼絞線 (6.4.5-1)2 中強度預應力鋼絲(6.4.5-2)3 預應力螺紋鋼筋(6.4.5-3)式中: 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預應力筋強度標準值;預應力筋屈服強度標準值。6.4.5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應校核張拉力下預應力筋伸長值。實測伸長值與計算伸長值的偏差不應超
38、過6,否則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張拉。必要時,宜進行現(xiàn)場孔道摩擦系數測定,并可根據實測結果調整張拉控制力。張拉伸長值的計算和孔道摩擦系數的測定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附錄E、附錄F的規(guī)定執(zhí)行。6.4.6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張拉順序應根據結構受力特點、施工方便及操作安全等因素確定;2 預應力筋張拉宜符合均勻、對稱的原則;3 對現(xiàn)澆預應力混凝土樓蓋,宜先張拉樓板、次梁的預應力筋,后張拉主梁的預應力筋;4 對預制屋架等平臥疊澆構件,應從上而下逐榀張拉。6.4.7預應力筋應根據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采用一端或兩端張拉。采用兩端張拉時,宜兩端同時張拉,也可一端先張拉,另一端
39、補張拉。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有粘結預應力筋長度不大于20m時可一端張拉,大于20m時宜兩端張拉;預應力筋為直線形時,一端張拉的長度可延長至35m;2 無粘結預應力筋長度不大于40m時可一端張拉,大于40m時宜兩端張拉。6.4.8有粘結預應力筋應整束張拉;對直線形或平行編排的有粘結預應力鋼絞線束,當各根鋼絞線不受疊壓影響時,也可逐根張拉。6.4.9預應力筋張拉時,應從零拉力加載至初拉力后,量測伸長值初讀數,再以均勻速率加載至張拉控制力。對塑料波紋管成孔管道,達到張拉控制力后,宜持荷2min5min。初拉力宜為張拉控制力的10%20%。實際張拉伸長值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E的規(guī)定確定。
40、6.4.10預應力筋張拉中應避免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當發(fā)生斷裂或滑脫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對后張法預應力結構構件,斷裂或滑脫的數量嚴禁超過同一截面預應力筋總根數的3%,且每束鋼絲不得超過一根;對多跨雙向連續(xù)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2 對先張法預應力構件,在澆筑混凝土前發(fā)生斷裂或滑脫的預應力筋必須予以更換。6.4.11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6.4.11的規(guī)定。6.4.12先張法預應力筋的放張順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宜采取緩慢放張工藝進行逐根或整體放張;2 對軸心受壓構件,所有預應力筋宜同時放張;3 對受彎或偏心受壓的構件,應先同時放張預壓
41、應力較小區(qū)域的預應力筋,再同時放張預壓應力較大區(qū)域的預應力筋;4 當不能按上述規(guī)定放張時,應分階段、對稱、相互交錯放張;5 放張后,預應力筋的切斷順序,宜從張拉端開始逐次切向另一端。6.4.13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如遇特殊情況需卸錨時,應采用專門的設備和工具。6.4.14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時,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預應力筋兩端正前方不得站人或穿越。6.4.15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時,應對張拉力、壓力表讀數、張拉伸長值及異常情況等做出詳細記錄。6.5 灌漿與封錨 6.5.1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并經檢查合格后,應及時進行孔道灌漿,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6.5.2后張法預應力筋錨固后的
42、外露部分宜采用機械方法切割,也可采用氧乙炔焰方法切割,其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6.5.3灌漿前應進行下列準備工作:1應確認孔道、排氣兼泌水管及灌漿孔暢通;對預埋管成型孔道,可采用壓縮空氣清孔;2應切除錨具外多余預應力筋,并應采用水泥漿等材料封堵錨具夾片縫隙和其他可能漏漿處,也可采用封錨罩封閉端部錨具;3采用真空灌漿工藝時,應確認孔道的密封性。6.5.4灌漿用水泥漿的原材料除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水泥宜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2 水泥漿中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水泥重量的0.06;3 拌合用水和摻加的外加劑中不應
43、含有對預應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6.5.5灌漿用水泥漿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采用普通灌漿工藝時稠度宜控制在12s20s,采用真空灌漿工藝時稠度宜控制在18s25s;2 水膠比不應大于0.45;3 自由泌水率宜為0,且不應大于1,泌水應在24h內全部被水泥漿吸收; 4 自由膨脹率不應大于10; 5 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水泥漿試塊28d標準養(yǎng)護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30MPa;6 所采用的外加劑應與水泥作配合比試驗并確定摻量后使用。6.5.6灌漿用水泥漿的制備及使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水泥漿宜采用高速攪拌機進行攪拌,攪拌時間不應超過5min;2 水泥漿使用前應經篩孔尺寸不大于1.2mm1.2
44、mm的篩網過濾;3 攪拌后不能在短時間內灌入孔道的水泥漿,應保持緩慢攪動;4 水泥漿拌合后至灌漿完畢的時間不宜超過30min。6.5.7灌漿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宜先灌注下層孔道,后灌注上層孔道;2 灌漿應連續(xù)進行,直至排氣管排除的漿體稠度與注漿孔處相同且沒有出現(xiàn)氣泡后,再順漿體流動方向將排氣孔依次封閉;全部封閉后,宜繼續(xù)加壓0.5MPa0.7MPa,并穩(wěn)壓1min2min后封閉灌漿口;3 當泌水較大時,宜進行二次灌漿或泌水孔重力補漿;4 因故停止灌漿時,應用壓力水將孔道內已注入的水泥漿沖洗干凈。6.5.8真空輔助灌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灌漿前,應先關閉灌漿口的閥門及孔道全程的所有排氣閥,然
45、后在排漿端啟動真空泵抽出孔道內的空氣,使孔道真空負壓達到0.08MPa0.10MPa,并保持穩(wěn)定,再啟動灌漿泵開始灌漿;2灌漿過程中,真空泵應保持連續(xù)工作,待漿體經過抽真空端時應關閉通向真空泵的閥門,同時打開位于排漿端上方的排漿閥門,在排出少許漿體后再關閉。6.5.9孔道灌漿應填寫灌漿記錄。6.5.10外露錨具及預應力筋應按設計要求采取可靠的防止損傷或腐蝕的保護措施。6.6 質量檢查 6.6.1預應力工程材料進場檢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檢查規(guī)格、外觀、尺寸及其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2 應按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抽樣檢驗力學性能;3 經產品認證符合要求的產品,其檢驗批量可擴大
46、一倍;在同一工程項目中,同一廠家、同一品種、同一規(guī)格的產品連續(xù)三次進場檢驗均合格時,其后的檢驗批量可擴大一倍。6.6.2預應力筋的制作質量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采用鐓頭錨時的鋼絲下料長度;2 鋼絲鐓頭外觀、尺寸及頭部裂紋;3 擠壓錨具制作時擠壓記錄和擠壓錨具成型后錨具外鋼絞線外露長度;4 鋼絞線壓花錨具的梨形頭尺寸。6.6.3預應力筋、預留孔道、錨墊板和錨固區(qū)加強鋼筋的安裝質量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預應力筋品種、級別、規(guī)格、數量和位置等;2 預留孔道的規(guī)格、數量、位置、形狀以及灌漿孔、排氣兼泌水孔等;3 錨墊板和局部加強鋼筋的品種、級別、規(guī)格、數量和位置等;4 預應力筋錨具和連接器的品種、
47、規(guī)格、數量和位置等。6.6.4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質量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時的同條件養(yǎng)護混凝土試塊的強度;2 預應力筋張拉記錄;3 預應力筋張拉過程中斷裂或滑脫數量;4 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5 先張法預應力筋張拉后與設計位置的偏差;6 錨固后夾片的狀態(tài)。6.6.5灌漿用水泥漿及灌漿質量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水泥漿的稠度、泌水率、膨脹率;2 灌漿記錄;3 水泥漿試塊強度。6.6.6封錨質量檢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錨具外的預應力筋長度;2 凸出式封錨端尺寸;3 封錨的表面質量。7.1 一般規(guī)定 7.1.1混凝土結構施工宜采用預拌混凝土。7.1.2混凝土制備應符合下列
48、規(guī)定:1預拌混凝土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14902的有關規(guī)定;2現(xiàn)場攪拌混凝土宜采用具有自動計量裝置的設備集中攪拌;3當不具備本條第1、2款規(guī)定的條件時,應采用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攪拌機GB /T 9142的攪拌機進行攪拌,并應配備計量裝置。7.1.3混凝土運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混凝土宜采用攪拌運輸車運輸,運輸車輛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運輸過程中應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勻性和工作性;3 應采取保證連續(xù)供應的措施,并應滿足現(xiàn)場施工的需要。7.1.4混凝土原材料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G和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7.2 原材料 7.2.1水泥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水
49、泥品種與強度等級應根據設計、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處環(huán)境條件確定;2 普通混凝土結構宜選用通用硅酸鹽水泥;有特殊需要時,也可選用其他品種水泥;3 對于有抗?jié)B、抗凍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4 處于潮濕環(huán)境的混凝土結構,當使用堿活性骨料時,宜采用低堿水泥。7.2.2粗骨料宜選用粒形良好、質地堅硬的潔凈碎石或卵石,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粗骨料最大粒徑不應超過構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應超過鋼筋最小凈間距的3/4;對實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3,且不應超過40mm;2 粗骨料宜采用連續(xù)粒級,也可用單粒級組合成滿足要求的連續(xù)粒級;3 含泥量、泥塊含量指標應
50、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G的規(guī)定。7.2.3細骨料宜選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的天然砂或機制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細骨料宜選用區(qū)中砂。當選用區(qū)砂時,應提高砂率,并應保持足夠的膠凝材料用量,滿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當采用區(qū)砂時,宜適當降低砂率;2 混凝土細骨料中氯離子含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對鋼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算不得大于0.06%;2) 對預應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算不得大于0.02%;3 含泥量、泥塊含量指標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G的規(guī)定;4 海砂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海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范JGJ206的有關規(guī)定。7.2.4強度等級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骨料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
51、7.2.2和7.2.3條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粗骨料壓碎指標的控制值應經試驗確定;2 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宜超過25mm,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8.0%,含泥量不應大于0.5%,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2%;3 細骨料細度模數宜控制為2.63.0,含泥量不應大于2.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7.2.5對于有抗?jié)B、抗凍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選用連續(xù)級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應大于1.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所用細骨料含泥量不應大于3.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1.0%。7.2.6礦物摻合料的品種和等級應根據設計、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處環(huán)境條件確定,并應符合國
52、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7.2.7外加劑的選用應根據混凝土原材料、性能要求、施工工藝、工程所處環(huán)境條件和設計要求等因素通過試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使用堿活性骨料時,由外加劑帶入的堿含量(以當量氧化鈉計)不宜超過1.0kg/m3,混凝土總堿含量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等的有關規(guī)定;2 不同品種外加劑首次復合使用時,應檢驗混凝土外加劑的相容性。7.2.8混凝土拌合及養(yǎng)護用水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有關規(guī)定。7.2.9未經處理的海水嚴禁用于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拌制和養(yǎng)護。7.2.10原材料進場后,應按種類、批
53、次分開貯存與堆放,應標識明晰,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散裝水泥、礦物摻合料等粉體材料應采用散裝罐分開儲存。袋裝水泥、礦物摻合料、外加劑等應按品種、批次分開碼垛堆放,并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高溫季節(jié)應有防曬措施;2 骨料應按品種、規(guī)格分別堆放,不得混入雜物,并應保持潔凈與顆粒級配均勻。骨料堆放場地的地面應做硬化處理,并應采取排水、防塵和防雨等措施;3 液體外加劑應放置陰涼干燥處,應防止日曬、污染、浸水,使用前應攪拌均勻;如有離析、變色等現(xiàn)象,應經檢驗合格后再使用。7.3 混凝土配合比 7.3.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并應經試驗確定:1 應在滿足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減少
54、水泥和水的用量;2 當有抗凍、抗?jié)B、抗氯離子侵蝕和化學腐蝕等耐久性要求時,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T 50476的有關規(guī)定;3 應計入環(huán)境條件對施工及工程結構的影響;4 試配所用的原材料應與施工實際使用的原材料一致。7.3.2混凝土的配制強度應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 當設計強度等級小于C60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式中: 混凝土的配制強度(MPa);混凝土強度標準值(MPa);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差(MPa)。2 當設計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C60時,配制強度應按下式計算:7.3.3混凝土強度標準差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 當具有近期(前一個月或三個月)的同一品種混凝土的強度資料時,其混凝土強度標準差 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第 組的試件強度(MPa); 組試件的強度平均值(M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30-2025數據安全技術機密計算通用框架
- 借用林地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包裝紙盒合同范本
- 北京車輛過戶合同范本
- 軍事拓展協(xié)議合同范本
- 企業(yè)價值咨詢合同范本
- 動產個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 企業(yè)綠化合同范本
- 農業(yè)機械改裝項目合同范例
- 《鍋爐原理》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學習資料)
- 防呆防錯十大原理及案例分析
- 區(qū)塊鏈金融發(fā)展的現(xiàn)狀、挑戰(zhàn)與前景
- 秒的認識 全國公開課一等獎
- 電工基礎(第五版) 課件全套 白乃平 第1-9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磁路與鐵芯線圈+附錄 常用電工儀表簡介
- ct增強掃描中造影劑外滲課件
- 苗木采購服務方案以及售后服務方案2
-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教案-
- 2021年陜西西安亮麗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試題
- 高中英語-Studying abroad教學課件設計
- 6kvfc真空接觸器試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