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_第1頁
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_第2頁
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_第3頁
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知失調理論是認知一致性理論的一種,它最早由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1957)提出來的一種理論。在費斯廷格看來,所謂的認知失調是指由于做了一項與態(tài)度不一致的行為而引發(fā)的不舒服的感覺,比如你本來想幫助你的朋友,實際上卻幫了倒忙。費斯廷格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態(tài)度與行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歡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與你有過節(jié)的另一個人。但有時候態(tài)度與行為也會出現(xiàn)不一致,如盡管你很不喜歡你的上司夸夸其談,但為了怕他報復你而恭維他。在態(tài)度與行為產(chǎn)生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引起個體的心理緊張。為了克服這種由認知失調引起的緊張,人們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

2、方法,以減少自己的認知失調。以戒煙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煙癮,但當你的好朋友給你香煙的時候你又抽了一支煙,這時候你戒煙的態(tài)度和你抽煙的行為產(chǎn)生了矛盾,引起了認知失調。每個人的心理空間中包含多種多樣的認知因素。這些因素是人對外部世界和對自我的種種認識,包括觀念、信仰、價值觀、態(tài)度等許多方面,同時,也可以是某種行為的表象或再現(xiàn),甚至是對未來事件的期待。隨著人當前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同,各種有關的認知因素會以各種組合方式并存于人的當前意識中。它們之間的關系有3種可能性,即協(xié)調、失調和不相關。協(xié)調和失調是針對認知因素之間是否在心理上存在相互矛盾而言。所謂兩個認知因素相互失調是指這兩個因素之間不一致,偏重的是

3、心理意義上的矛盾。認知失調理論研究當人具有相互失調的認知因素時的心理體驗的特點,以及在這種體驗作用下的心理活動變化。費斯廷格認為,相互失調的認知因素會引起人的心理上的緊張,并產(chǎn)生不愉快體驗,他將其定義為失調感。例如,一個平日吸很多煙的人,讀了論證吸煙可能導致患肺癌的文章后,心理體驗是不愉快的。因為我平日吸許多煙與研究證明吸煙很可能引起肺癌這兩個認知因素相互失調。失調感的程度依賴于兩個因素:一是兩個認知因素矛盾的程度;二是從個人角度看,兩個認知因素的重要性。給人帶來不愉快心理體驗的失調感可成為動機作用于人,使人努力減弱或消除它。采用的方法有4種:改變認知因素之一的方向,使其與另一個相協(xié)調;采取新

4、的行動獲得協(xié)調;收集新的認知因素重新調整原來的認知系統(tǒng);改變認知因素的重要性。費斯廷格提出,人在減弱或消除失調感的過程中,一般對自己的心理活不充分合理化實驗讓被試做1小時枯燥無味的繞線工作,在其離開工作室時,實驗者請他告訴在外面等候參加實驗的被試(其實是實驗助手)繞線工作很有趣,吸引人;為此,說謊的被試得到一筆酬金。然后實驗者再請他填寫一張問卷,以了解他對繞線工作的真實態(tài)度。結果發(fā)現(xiàn),得報酬多的被試對繞線工作仍持有低的態(tài)度評價;得報酬少的被試提高了對繞線工作的評價,變得喜歡這個工作了。費斯廷格的解釋是:當被試對別人說繞線工作很有趣時,心口不一致。他頭腦中有了兩個認知因素:我本不喜歡繞線工作和我

5、對別人說這話有趣,兩者是相互失調的。為了消除心理上的失調感,他便要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費斯廷格認為,得錢多的(20美元)被試會用這筆不小的酬金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認為自己之所以對別人說繞線有趣是因為有明顯的外部好處,這樣說是值得的。心口不一致所帶來的失調感就削弱了。可是對得錢少的(1美元)被試來說,用這種理由為自己的行為開脫就較困難。由于失調感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他會再審視兩個相互矛盾的認知因素。其中第2個是對自己行為的認知,做出的事不易收回;第1個對自己內部態(tài)度的認識相對來說要較為容易改變。所以,被試便不自覺地提高了對繞線工作的態(tài)度評價。新的認知因素我比較喜歡繞線工作與我對別人說繞線工作很有趣就

6、相互協(xié)調了。結果,得報酬少的人比得報酬多的人更喜歡繞線工作。這種情況被稱為在不充分的合理化條件下因認知失調引起的態(tài)度改變。決斷后效應人對幾個各有利弊的事物做出唯一的選擇是個決斷過程。如果在決斷之前,每個事物的價值在決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則難于決斷其優(yōu)劣;但在作出選擇之后,決策者對這些事物的態(tài)度評價就發(fā)生了改變。人對被他選中的事物更加偏愛,對未選中的事物易于采取貶低的態(tài)度。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種現(xiàn)象也反映了人內部解除失調感的過程。人作出選擇意味著他放棄了未被選擇事物的利處,接受了被選擇事物的弊處,對這一結果的認知與他自己對自身的評價(我是個理智而能干的人)之間所產(chǎn)生的矛盾造成人的失調感。為了消除

7、它,他可以采取行動改變原來的選擇,但在很多情況下,所作選擇是難于改變的,于是,便采取重新評價各種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緩解由于決策造成的失調感。這時,他更多地意識到被選事物的優(yōu)點和被拒絕事物的缺點,致使對兩種事物的評價在態(tài)度上就有了明顯的區(qū)別。以削弱失調感增強信念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另一情形是,人為了某個目標作出種種努力,但后來發(fā)現(xiàn)結果與原來所期待的相差甚遠。當面對與期待不一致的結果時,有的人不能正確地調整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卻堅持原來的看法。費斯廷格和他的同事做過一次現(xiàn)場調查研究:偶然的機會,他讀了報上一篇報道,說某個地區(qū)的宗教團體向人們宣布了上帝的意思,在一個特殊日子,人類生存的這個世界將被

8、一場洪水徹底摧毀。費斯廷格隨后來到這個地區(qū),觀察當?shù)氐娜藗優(yōu)橛舆@個特殊日子所做的種種準備活動。當這個日子到來時,世界并沒有毀滅。隨后他發(fā)現(xiàn)人們不但沒有改變原來對上帝的信仰,反而更加虔誠地敬仰、崇拜他,因為他們認為世界之所以沒有被毀滅是因為他們積極的努力和熱情的迎接死亡的態(tài)度感動了上帝,使之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人對某種目標懷著堅定的信念,并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最終發(fā)現(xiàn)那個目標根本沒有實現(xiàn),這會引起很強的失調感。消除這種由于徒勞的努力引起的失調感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已經(jīng)付出的努力是不可挽回的,即使改變原來的信念,也無法消除失調感:我曾為某種信念投入了巨大的勞動與事實證明這種信念是不真實的。這時,人

9、只好尋求其他方式,可作的選擇是對已有的事實作少許讓步。比如說找些看上去還說得過去的理由為已存在的開脫,或是簡單地承認在這次活動中有些小的失誤,但總的信念系統(tǒng)是正確的。在對事實作出小的讓步的基礎上,以更加堅定的方式信奉原來的信念,并更加努力地宣傳它和維護它,以此緩解人內心中懷有的失調感。費斯廷格指出,以削弱失調感的方式增強人的信念這種現(xiàn)象可以在歷史上的許多群眾運動中發(fā)現(xiàn)。動狀態(tài)缺乏明確的意識。引起的爭論認知失調理論在學科中也引起很多爭議。其中有兩種反對的觀點較有影響:一是以m.j.羅森伯格等人為代表的強化觀點;二是以d.j.比姆為首的自我知覺觀點。爭論主要圍繞著不充分合理化實驗展開的。持強化觀點

10、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態(tài)度是由人所得到的酬賞數(shù)量決定的。人喜愛一事物是因為該事物給他帶來較多的酬賞。人對沒有酬賞的事物自然不喜歡。這當中不存在失調感及其影響。他們批評原來的實驗在方法上有問題,并且從強化原則的角度出發(fā),重新設計實驗,獲取有利強化原則的證據(jù)。自我知覺論的觀點是對認知失調理論的另一種批評,它接受不充分合理化實驗所獲得的結果,但不贊成用認知失調觀點所作的解釋。比姆指出,人評價自己對某事物的態(tài)度與他評價他人對該事物的態(tài)度的方式是一樣的,他作為觀察者,觀察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以推論出自己或他人對該事物的態(tài)度。他對別人說繞線工作有趣,并得到少量的錢,這時他會從觀察者的角度評價自己對繞線的態(tài)度,

11、既然在很少好處的條件下說了此話,則自己對繞線的態(tài)度是喜愛的。反之,若是在較多好處的條件下說繞線有趣,則是自己并不喜歡繞線,只是為得到好處。這種解釋也否定了失調理論。反對意見和相應的實驗證據(jù)引起了支持認知失調理論的心理學家對失調理論本身更深入更細致的研究,這些研究豐富了支持失調理論的實驗證據(jù),并且從理論上探討了認知失調理論適用的領域和場合。由爭論引起的各種研究對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突出作用是,它們極大地促進了研究方法的發(fā)展和改善。反復的爭論和探索終于使心理學家認識到,人的社會心理活動是極為復雜的現(xiàn)象,每一種理論都是對這種復雜性的探索,它們作為人的問題的理解,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謬誤之處。在此處適

12、用的觀點在彼處不一定適用,但它們相互之間不是完全不相容的,它們對人的問題的理解依賴于當時現(xiàn)象的特點和存在的條件。認知失調理論探討人對自身活動的認識與外界事物發(fā)生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人的行為對態(tài)度轉變或持續(xù)的先行作用,這在理論上是對心理學科的一項貢獻。在此之前,人們強調的是態(tài)度先于行為,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有什么樣的行動。但認知失調理論提醒人們注意另一方面的情況。人的行為也可以是態(tài)度改變或更加堅定的先行條件,已做出的行為引起人的內部失調感,從而發(fā)生態(tài)度的改變。這一看法對人的社會生活實踐也有指導意義。認知失調理論自身的弊端是,在語言表達上不夠明確,特別是關于認知失調這一重要概念,始終沒能給出明確的定義,只是說:兩個認知因素在心理上不一致。這給進一步嚴格的科學研究帶來困難。在有關的實驗中,研究者不能用可觀察的指標定義被試內部產(chǎn)生的認知失調感,只能假定或推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