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PH的計算方法._第1頁
溶液PH的計算方法._第2頁
溶液PH的計算方法._第3頁
溶液PH的計算方法._第4頁
溶液PH的計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溶 液 PH 的 計 算 方 法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當鋪地中學 024045 白廣福眾所周知 ,溶液的酸堿度可用 c(H+)或 c(OH-)表示 ,但當我們遇到較稀的溶液時 ,這時再用 C(H )或 C(OH ) 表示是很不方便的 ,為此丹麥化學家索倫森提出了PH。它的定義為氫離子濃度的負常用對數(shù) .PH=lgc(H +)。在高中階段 ,以水的電離和溶液 PH 計算為考查內容的試題 能有效的測試考生的判斷、推理、運算等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也是屢見不鮮。 下面介紹幾種關于溶液 PH 的計算方法。1、單一溶液 PH 的計算(1) 強酸溶液:如 HnA,設物質的量濃度為 cmoL/L,則c(

2、H+)=ncmoL/L, PH= lgc(H +)= lgnc例 1、求 0.1 mo1 L 鹽酸溶液的 pH?解析:鹽酸是強酸 ,所以 0.1moL/L 鹽酸的 c(H +)為0.1moL/L ,帶入 PH=lgc(H+)即得 PH=1+ 10 14(2) 強堿溶液 ,如 B(OH)n, 設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為 cmoL/L, 則 c(H +)=moL/L,PH= nc+lgc(H )=14 lgnc2、兩兩混合溶液的 PH 計算(1) 強酸與強酸混合由C(H+)混=c(H )1V1 c(H )2V2 先求出混合后的 C(H +)混,再根據(jù)公式求出 PH.V1 V2技巧一 :若兩強酸等體積混合

3、 ,可用速算法 :混合后的 PH 等于混合前溶液 PH 小的加 0.3 如 :(2) 強堿與強堿混合由 c(OH-)混= c(OH )1V1 c(OH )2V2 先求出混合后 C(OH -),再通過 Kw求出(H+).V1 V2技巧二 :若兩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 ,可采用速算法 :混合扣溶液的 PH 等于混合前溶液 PH 大的減去 0.3.例 2、( 93 年高考題) 25mLPH=10 的氫氧化鉀溶液跟 50mLPH=10 的氫氧化鋇溶液混合 , 混合液的 PH 是()、 9.7B、 10C、10.3D 、 10.7解析:根據(jù)技巧二、可得出答案為(3) 強酸與強堿混合 強酸與強堿混合實質為中和

4、反應,可以有以下三種情況: 若恰好中和, 7。例3、(04年全國新老課程 11題) 1體積 pH=2.5 的鹽酸與 10體積某一元強堿溶液恰好完 全反應,則該堿溶液的 pH 等于( )A。9.0B。9.5C。10.5D。 11.0解析:因為是恰好中和,則中和后溶液的7,設堿的,則有2.5 X 141 10 2.5 10 10X 14 ,解得 10.5,答案為。若酸剩余,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H +),再求出若堿剩余,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OH -), 再通過 Kw 求出 c(H+),最后求。3、溶液稀釋后的求法(1)一般來說,強酸(強堿)溶液,每稀釋為10倍體積,增大(減?。?1 個單位;對于

5、弱酸(弱堿)溶液,每稀釋為 10倍體積,增大(減?。┎蛔?1 個單位。無論稀釋多少倍,酸(堿)溶液的不能等于或大于(減?。?,只能趨近于 7(考慮水的電離) 。(2)對于相同的強酸和弱酸(或強堿和弱堿)溶液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強酸(或強堿) 溶液的變化幅度大。這是因為強酸(或強堿)已完全電離,隨著加水稀釋,溶液中(或 )數(shù)(除水電離的以外)不會增多,而弱酸(或弱堿)隨加水稀釋。(或)數(shù)還會增多。(3)對于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強酸和弱酸 (強堿或弱堿) ,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 的變化幅 度不同,強酸(強堿)的變化大。技巧三 、已知酸和堿的之和,判斷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 25): (1)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之

6、和等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中性,7。(2)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之和大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堿性,7。(3)若強酸與強堿溶液的之的小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酸性,7。(4)若酸堿溶液的之和為 14,酸堿中有一強、一弱,則酸、堿溶液混合后,誰弱顯誰 的性質。例 4、( 06上海 20)室溫下,下列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一定大于 7的是A 。 0.1mol/L 的鹽酸和 0.1mol/L 的氫氧化鈉溶液B 。0.1mol/L 的鹽酸和 0.1mol/L 的氫氧化鋇溶液C。pH4 的醋酸溶液和 pH 10的氫氧化鈉溶液D。 pH 4 的鹽酸和 pHl0 的氨水解析:中鹽酸的 1,氫氧化鈉的 1

7、3,之和為 14,等體積混合后,溶 液的 7,錯誤;中鹽酸的 1,氫氧化鋇的 13.3,之和為 14.3,等 體積混合后,溶液的 7,正確;項中醋酸是弱酸,氫氧化鈉是強堿,所以醋酸是 過量的,最終溶液顯酸性, 7,項錯誤;中為氨水是弱堿,鹽酸是強酸,最終溶 液顯堿性, 7;所以答案為。以上介紹了關于幾種關于溶液中的求法,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 6相同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CA NH4ClB NH 4HCO 3C NH 4HSO4D (NH 4)2SO4 03上?;瘜W13用0.01mol / L NaOH 溶液完全中和 pH3的下列溶液各 100 mL 。需NaOH

8、溶液體 積最大的是 03MCE 理綜 DA 鹽酸 B 硫酸 C 高氯酸 D 醋酸14室溫時,若 0 1 mo1L 1 的一元弱堿的電離度為 l,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 該溶液的 pH 11B該溶液的 pH 3C加入等體積 01 mo1L 1 HCI 后所得溶液的 pH7 00廣東D 加入等體積 0 1 mo1L 1 HCI 后所得溶液的 pH 77pH 5的鹽酸和 pH 9的氫氧化鈉溶液以體積比 119 混合,混合液的 pH CA 為 7 2 B 為 8 C 為 6 D 無法計算 00 廣東18pH 13 的強堿溶液與 pH 2 的強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 11,則強堿與強酸的體積比是

9、( D )A. 111B. 91C. 111D. 19 98MCE20某強酸溶液 pH a,強堿溶液 pHb,已知 ab12,酸堿溶液混合后 pH7, 則 酸 溶 液 體 積 V( 酸 ) 和 堿 溶 液 體 積 V( 堿 ) 的 正 確 關 系 為 ( B )2A. V(酸 ) 102V( 堿)C. V(酸 ) 2V(堿) 解析:根據(jù)酸堿溶液混合后2B. V(堿) 102V(酸) 98 上海D. V(堿) 2V(酸 )pH7,有 10 a V(酸)10b 14 V(堿),代入 ab12,則有2V(堿 )102V(酸)。29某一元強酸稀溶液和某一弱堿稀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其pH 等于 7 0,則

10、以下敘述正確的是BCA 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堿溶液B 酸溶液中 H+的濃度大于堿溶液中 OH 的濃度 94 上海C 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D 酸溶液中 H +的濃度小于堿溶液中 OH 的濃度E 兩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解析:一元強酸稀溶液和某一弱堿稀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生成強酸弱堿鹽,水解呈酸性。 若使溶液中的 pH 等于 7 0,必須是酸溶液中的 H+ 濃度大于堿溶液中 OH 濃度,或酸溶液 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堿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28把 80 mL NaOH 溶液加入到 120 mL 鹽酸中,所得溶液的 pH 值為 2如果混合前 NaOH 溶液和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11、相同,它們的濃度是 90MCE CA 05 mol / LB 01 mol / LC 0 05 mol / LD 1 mol / L18某雨水樣品剛采集時測得 pH 為 4 82,放在燒杯中經(jīng) 2 小時后,再次測得 pH 為 4 68,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DA 雨水樣品酸度逐漸減小 01 上海綜B 雨水樣品酸度沒有變化C 雨水樣品繼續(xù)吸收空氣中的 CO2D 雨水樣品中的 H2SO3 逐漸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 H2SO417 99 mL 0.5 mol / L 硫酸跟 101 mL 1 mol / L 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值為CA 04 B 2 C 12 D 136 89MCE16等

12、體積混合 010 mol / L 鹽酸和 006 mol / L Ba OH 2溶液后,溶液的 pH 值等于 D A 20 B 12 3 C 1 7 D 12 0 92MCE 22 60 mL 0 5 mol / L 氫氧化鈉溶液和 40 mL 0 4 mol / L 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 pH 約 為BA 05 B 17 C 2 D 13 2 00 春京18用 0.1 mol L1 NaOH 溶液滴定 0.1 mol L1鹽酸,如達到滴定的終點時不慎多加了 1滴 NaOH溶液(1滴溶液的體積約為 0.05 mL) ,繼續(xù)加水至 50 mL ,所得溶液的 pH是( C )A. 4 B. 7.2

13、 C. 10D. 11.3 99MCE21c1、c2、 1、 2、pH 1、pH 2分別表示兩種一元弱酸的物質的量濃度、電離度和溶液 的 pH 。如果已知 pH1pH2, 1 2,則 c1 和 c2的關系CA 為 c1c2B 為 c1c2C 為 c1c2D 無法確定 00 春京20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堿性,科學家提出了酸度(AG )的概念,AG lg c(H -)c(OH-)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DA.B.C.D.中性溶液的 AG0 01上海酸性溶液的 AG 0常溫下 0.l mol / L 氫氧化鈉溶液的 常溫下 0.l mol / L 鹽酸溶液的 AGAG 12129有人曾建議用AG 表示溶

14、液的酸度acidity grade ,AG 的定義為AG lg c(H -) c(OH - )。下D列表述正確的是A 在 25時,若溶液呈中性,則 pH7,AG1 02MCE 理綜 03 天津B 在 25時,若溶液呈酸性,則 pH7,AG 7,AG 0D 在 25時,溶液的 pH 與 AG 的換算公式為 AG 2 7pH14將硫酸鉀、硫酸鋁、硫酸鉀鋁三種鹽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 測得 c( SO 42- )0.105mol / L ,c(Al 3+)0.055 mol / L,溶液的 pH2.0(假設溶液中 H2SO4完全電離為 H +和SO 24- ),則 c(K +)為A. 0.045

15、mol / L 18在室溫下等體積的酸和堿的溶液,A. pH3的硝酸跟B. pH3 的鹽酸跟C. pH 3 的硫酸跟D. pH3 的醋酸跟 解析:相同 pH 的等體積強酸與強堿 不論它們的元數(shù) 溶液混合,所得的混合液一定是 中性,據(jù)此可排除 A 、C。對于 B,由于氨水是弱電解質,其溶液的 pH11,表明溶液的物 質的量濃度遠大于 10 13 mol / L ,也即遠大于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因而混合后溶液呈堿性, 即pH7。同理, pH3的醋酸溶液,其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也遠大于10 3mol / L,與 pH11 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還剩余了未反應的醋酸,使溶液呈酸性, 即 p

16、H c H+ C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紅色 解析:由于水電離產生 OH , 液中存在 OH 并不是呈堿性的充分條件, 性,故 C 也是錯的。使甲基橙顯黃色的溶液只表明其98 上海B. 0.035 mol / LC. 0.055 mol / L混合后 pH 值一定小于 7 的是 的氫氧化鉀溶液 97MCEpH11pH11pH11pH11的氨水溶液 的氫氧化鈉溶液 的氫氧化鋇溶液列液B 蔗糖溶液 列pHC 橙汁液一定( B )D. 0.040 mol / L( D )值7D 胃液 99 上海 是堿性的因而B 溶液中含有 OH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顯黃色 99 廣東H2OH+OH ,可見 B 的敘述是

17、不正確的,溶溶液中滴入甲基橙呈紅色,表明其pH 4 4,卻不一定呈堿性。18將 pHl 的鹽酸平均分成 2份,l 份加適量水,另 1份加入與該鹽酸物質的量濃度 相同的適量 NaOH 溶液后,pH 都升高了 1,則加入的水與 NaOH 溶液的體積比為 CA. 9B.10 C.11 D.12 01MCE17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的 pH ,正確操作是: 17把小塊 pH 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測溶液的玻璃棒點在試紙的 中部,試紙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比較來確定溶液的pH 。 01 廣東河南35濃度均為 0.1mol / L 的 8 種溶液: HNO3 H2SO4 HCOOH Ba(OH) 2 NaOH CH 3COONa KCl NH 4Cl ,溶液 pH 值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填寫編 號) 。35. 2625時,若體積為 Va、 pHa 的某一元強酸與體積為 Vb、pHb 的某一元強堿混 合,恰好中和,且已知 Va1,不符合題意,故 a 5Va c(OH- )bVbc(H ) a10 14c(H )bc(H )a10 1410 b10 a10a+b 141所以 a b 14 0,而 a 0.5 b,14即 3a14, a 7,a 。所以,7 a 142331在 25時,若 10 體積的某強酸溶液與 1 體積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之前,該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