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之工作總結_第1頁
2021年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之工作總結_第2頁
2021年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之工作總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word文檔 下載可編輯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之工作總結第六章潤滑系一、概述功用潤滑作用潤滑運動零件表面,減小摩擦阻力和磨損,減小發(fā)動機的功率消耗;清洗作用機油在潤滑系內(nèi)不斷循環(huán),清洗摩擦表面,帶走磨屑和其它異物;冷卻作用機油在潤滑系內(nèi)循環(huán)還可帶走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起冷卻作用;密封作用在運動零件之間形成油膜,提高它們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氣或漏油;防銹蝕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對零件表面起保護作用,防止腐蝕生銹;液壓作用潤滑油還可用作液壓油,如液壓挺柱,起液壓作用;減震緩沖作用在運動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沖擊并減小振動,起減震緩沖作用。潤滑油發(fā)動機的潤滑劑有潤滑油和潤滑脂。潤滑油習慣上稱為機油,

2、品種很多。汽油機和柴油機使用的潤滑油不同,汽油機潤滑系使用的潤滑油俗稱汽油機機油,柴油機潤滑系使用的潤滑油俗稱柴油機機油。機油的粘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高則粘度小,溫度低則粘度大,因此,要根據(jù)季節(jié)選用不同牌號的潤滑油。4組成(圖6-3)潤滑系一般由機油泵,油底殼,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各種閥,傳感器和機油壓力表、溫度表等組成?,F(xiàn)代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的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潤滑系的工作條件和具體結構的不同而稍有差別。5發(fā)動機潤滑部位(圖6-4)發(fā)動機的潤滑部位主要有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以及正室齒輪室。齒輪式機油泵由主動軸、主動齒輪、從動軸、從動齒輪、殼體等組成,兩個齒數(shù)相同的齒

3、輪相互嚙合,裝在殼體內(nèi),齒輪與殼體的徑向和端面間隙很小。主動軸與主動齒輪鍵連接,從動齒輪空套在從動軸上。工作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反向旋轉。兩齒輪旋轉時,充滿在齒輪齒槽間的機油沿油泵殼壁由進油腔帶到出油腔,在進油腔一側由于齒輪脫開嚙合以及機油被不斷帶出而產(chǎn)生真空,使油底殼內(nèi)的機油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jīng)集濾器進入進油腔,而在出油腔一側由于齒輪進入嚙合和機油被不斷帶入而產(chǎn)生擠壓作用,機油以一定壓力被泵出。齒輪式機油泵結構簡單,機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應用較廣泛。(3)轉子式機油泵(圖6-6)轉子式機油泵由殼體、內(nèi)轉子、外轉子和泵蓋等組成。內(nèi)轉子用鍵或銷子固定在轉子軸上,由曲軸齒輪直接或間

4、接驅動,內(nèi)轉子和外轉子中心的偏心距為e,內(nèi)轉子帶動外轉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轉動。內(nèi)轉子有4個凸齒,外轉子有5個凹齒,這樣內(nèi)、外轉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轉。轉子齒形齒廓設計得使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nèi)、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形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這樣內(nèi)、外轉子間形成4個工作腔,隨著轉子的轉動,這4個工作腔的容積是不斷變化的。在進油道的一側空腔,由于轉子脫開嚙合,容積逐漸增大,產(chǎn)生真空,機油被吸入,轉子繼續(xù)旋轉,機油被帶到出油道的一側,這時,轉子正好進入嚙合,使這一空腔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從齒間擠出并經(jīng)出油道壓送出去。這樣,隨著轉子的不斷旋轉,機油就不斷地被吸入和壓出。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外形尺寸小,重量

5、輕,吸油真空度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勻度好,成本低,在中、小型發(fā)動機上應用廣泛。機油濾清器發(fā)動機工作時,金屬磨屑和大氣中的塵埃以及燃料燃燒不完全所產(chǎn)生的炭粒會滲入機油中,機油本身也因受熱氧化而產(chǎn)生膠狀沉淀物,機油中含有這些雜質(zhì)。如果把這樣的臟機油直接送到運動零件表面,機油中的機械雜質(zhì)就會成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損,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環(huán)、氣門等零件膠結。因此必須在潤滑系中設有機油濾清器,使循環(huán)流動的機油在送往運動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凈化處理。保證摩擦表面的良好潤滑,延長其使用壽命。一般潤滑系中裝有幾個不同濾清能力的濾清器,集濾器、粗濾器和細濾器,分別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在主油道中。與主油道串聯(lián)的濾清器稱為全

6、流式濾清器,一般為粗濾器;與主油道并聯(lián)的濾清器稱為分流式濾清器,一般為細濾器,過油量約為1030。(1)集濾器(圖6-7)集濾器是具有金屬網(wǎng)的濾清器,安裝于機油泵進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較大的機械雜質(zhì)進入機油泵。浮式集濾器飄浮于機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較清潔的機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機油壓力降低,潤滑欠可靠,目前應用不多。固定式集濾器淹沒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機油清潔度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潤滑可靠,結構簡單,逐步取代浮式集濾器。(2)粗濾器粗濾器用于濾去機油中粒度較大的雜質(zhì),機油流動阻力小,它通常串聯(lián)在機油泵與主油道之間,屬于全流式濾清器。粗濾器是過濾式濾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機油通過

7、細小的孔眼或縫隙時,將大于孔眼或縫隙的雜質(zhì)留在濾芯的外部。根據(jù)濾芯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傳統(tǒng)的粗濾器多采用金屬片縫隙式和繞線式,現(xiàn)多采用紙質(zhì)式和鋸末式。a.金屬片縫隙式粗濾器(圖6-8)這種粗濾器的濾芯是由薄鋼片制成的濾清片3、隔片2和刮片1等組成。它們彼此相同地套在濾芯軸13上,用上、下蓋板及螺母壓緊。由于濾清片之間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間隙,機油可通過此間隙流入濾芯,再經(jīng)上蓋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機油流動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在上蓋設有旁通閥,當濾芯堵塞時,旁通閥被機油壓力頂開,潤滑油不經(jīng)濾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證供油不會中斷。b.紙質(zhì)濾芯式機油粗清器(圖6-9)金屬片式粗濾器是一種永久性

8、濾清器。由于它質(zhì)量大、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等缺點,已基本被淘汰。紙質(zhì)濾清器的濾芯是用微孔濾紙制成的,為了增大過濾面積,微孔濾紙一般都折疊成扇形和波紋形(圖6-10)。微孔濾紙經(jīng)過酚醛樹脂處理,具有較高的強度,抗腐蝕能力和抗水濕性能,具有質(zhì)量小、體積小、結構簡單、濾清效果好、過濾阻力小、成本低和保養(yǎng)方便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地應用。c.鋸末濾芯式機油粗濾清器鋸末濾芯式粗濾器濾芯為酚醛樹脂粘結的鋸末濾芯,它阻力小,濾清效果好,使用壽命長。(3)細濾器機油細濾器用以清除細小的雜質(zhì),這種濾清器對機油的流動阻力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與主油道并聯(lián),只有少量的機油通過它濾清后又回到油底殼。細濾器有過濾式和離心

9、式兩種,過濾式機油細濾器存在著濾清能力與通過能力的矛盾。為此多數(shù)發(fā)動機采用離心式細濾器。機油散熱器、冷卻器發(fā)動機運轉時,由于機油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稀,降低了潤滑能力。因此,有些發(fā)動機裝用了機油散熱器或機油冷卻器。其作用是降低機油溫度,保持潤滑油一定的粘度。(1)機油散熱器(圖6-11)機油散熱器由散熱管、限壓閥、開關、進出水管等組成。其結構與冷卻水散熱器相似。機油散熱器一般安裝在冷卻水散熱器的前面,與主油道并聯(lián)。機油泵工作時,一方面將機油供給主油道,另一方面經(jīng)限壓閥、機油散熱器開關,進油管進入機油散熱器內(nèi),冷卻后從出油管流回機油盤,如此循環(huán)流動。(2)機油冷卻器(圖6-12)將機油冷卻器置于

10、冷卻水路中,利用冷卻水的溫度來控制潤滑油的溫度。當潤滑油溫度高時,靠冷卻水降溫,發(fā)動機起動時,則從冷卻水吸收熱量使?jié)櫥脱杆偬岣邷囟?。機油冷卻器由鋁合金鑄成的殼體、前蓋、后蓋和銅芯管組成,如圖所示。為了加強冷卻,管外又套裝了散熱片。冷卻水在管外流動,潤滑油在管內(nèi)流動,兩者進行熱量交換。也有使油在管外流動,而水在管內(nèi)流動的結構。閥門(圖6-13)在潤滑系中都設有幾個限壓閥和旁通閥,以確保潤滑系正常工作。(1)限壓閥限壓閥用以限制潤滑系中機油的最高壓力。發(fā)動機工作時,機油泵的泵油壓力是隨發(fā)動機轉速增加而增高的,并且當潤滑系中油路淤塞、軸承間隙過小或使用的機油粘度過大時,也將使供油壓力增高。因此,在

11、潤滑系機油泵和主油道中設有限壓閥,限制機油最高壓力,以確保安全。當機油泵和主油道上機油壓力超過預定的壓力時,克服限壓閥彈簧作用力,頂開閥門,一部分機油從側面通道流入油底殼內(nèi),使油道內(nèi)的油壓下降至設定的正常值后,閥門關閉。(2)旁通閥旁通閥用以保證潤滑系內(nèi)油路暢通,當機油濾清器堵塞時,機油通過并聯(lián)在其上的旁通閥直接進入潤滑系的主油道,防止主油道斷油。旁通閥與限壓閥的結構基本相同,只是其安裝位置、控制壓力,溢流方向不同,通常旁通閥彈簧剛度要比限壓閥彈簧剛度小得多。油尺、機油壓力表(圖6-14)油尺是用來檢查油底殼內(nèi)油量和油面高低的。它是一片金屬桿,下端制成扁平,并有刻線。機油油面必須處于油尺上下刻

12、線之間。機油壓力表用以指示發(fā)動機工作時潤滑系中機油壓力的大小,一般都采用電熱式機油壓力表,它由油壓表和傳感器組成,中間用導線連接。傳感器裝在粗濾器或主油道上,它把感受到的機油壓力傳給油壓表。油壓表裝在駕駛室內(nèi)儀表板上,顯示機油壓力的大小值。四、曲軸箱通風裝置發(fā)動機工作時,一部分可燃混合氣和廢氣經(jīng)活塞環(huán)泄漏到曲軸箱內(nèi)。泄漏到曲軸箱內(nèi)的汽油蒸汽凝結后,將使?jié)櫥妥兿?。同時,廢氣的高溫和廢氣中的酸性物質(zhì)及水蒸汽將侵蝕零件,并使?jié)櫥托阅茏儔摹A硗?,由于混合氣和廢氣進入曲軸箱,使曲軸箱內(nèi)的壓力增大,溫度升高,易使機油從油封、襯墊等處向外滲漏。為此,一般汽車發(fā)動機都有曲軸箱通風裝置,以便及時將進入曲軸箱

13、內(nèi)的混合氣和廢氣抽出,使新鮮氣體進入曲軸箱,形成不斷地對流。曲軸箱通風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自然通風,另一種是強制通風。自然通風(圖6-15)從曲軸箱抽出的氣體直接導入大氣中的通風方式稱為自然通風。柴油機多采用這種曲軸箱自然通風方式。在曲軸箱連通的氣門室蓋或潤滑油加注口接出一根下垂的出氣管,管口處切成斜口,切口的方向與汽車行駛的方向相反。利用汽車行駛和冷卻風扇的氣流,在出氣口處形成一定真空度,將氣體從曲軸箱抽出。強制通風(圖6-16)從曲軸箱抽出的氣體導入發(fā)動機的進氣管,吸入氣缸再燃燒。這種通風方式稱為強制通風,汽油機一般都采用這種曲軸箱強制通風方式,這樣,可以將竄入曲軸箱內(nèi)的混合氣回收使用,

14、有利于提高發(fā)動機的經(jīng)濟性。復習思考題潤滑系的功用是什么?由哪些機件組成?試述齒輪式機油泵和轉子式機油泵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發(fā)動機通常采用哪幾種機油濾清器?它們應該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為什么?潤滑油路中如果不裝限壓閥將引起什么后果?曲軸箱通風的作用是什么?通風方式有幾種?汽油機常采用哪種通風方式?為什么?擴展閱讀汽車-潤滑系之工作總結第六章潤滑系一、概述功用潤滑作用潤滑運動零件表面,減小摩擦阻力和磨損,減小發(fā)動機的功率消耗;清洗作用機油在潤滑系內(nèi)不斷循環(huán),清洗摩擦表面,帶走磨屑和其它異物;冷卻作用機油在潤滑系內(nèi)循環(huán)還可帶走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起冷卻作用;密封作用在運動零件之間形成油膜,提高它們的密封性,有

15、利于防止漏氣或漏油;防銹蝕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對零件表面起保護作用,防止腐蝕生銹;液壓作用潤滑油還可用作液壓油,如液壓挺柱,起液壓作用;減震緩沖作用在運動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沖擊并減小振動,起減震緩沖作用。潤滑油發(fā)動機的潤滑劑有潤滑油和潤滑脂。潤滑油習慣上稱為機油,品種很多。汽油機和柴油機使用的潤滑油不同,汽油機潤滑系使用的潤滑油俗稱汽油機機油,柴油機潤滑系使用的潤滑油俗稱柴油機機油。機油的粘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高則粘度小,溫度低則粘度大,因此,要根據(jù)季節(jié)選用不同牌號的潤滑油。4組成(圖6-3)潤滑系一般由機油泵,油底殼,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各種閥,傳感器和機油壓力表、溫度表等組

16、成?,F(xiàn)代汽車發(fā)動機潤滑系的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潤滑系的工作條件和具體結構的不同而稍有差別。5發(fā)動機潤滑部位(圖6-4)發(fā)動機的潤滑部位主要有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以及正室齒輪室。二、潤滑系的主要另部件潤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機油泵、機油濾清器,各種閥,機油散熱器以及檢視設備。機油泵功用提高機油壓力,保證機油在潤滑系統(tǒng)內(nèi)不斷循環(huán),目前發(fā)動機潤滑系中廣泛采用的是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和內(nèi)嚙合轉子式機油泵兩種。(1)齒輪式機械泵(圖6-5)齒輪式機油泵由主動軸、主動齒輪、從動軸、從動齒輪、殼體等組成,兩個齒數(shù)相同的齒輪相互嚙合,裝在殼體內(nèi),齒輪與殼體的徑向和端面間隙很小。主動軸與主動齒輪鍵連接

17、,從動齒輪空套在從動軸上。工作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反向旋轉。兩齒輪旋轉時,充滿在齒輪齒槽間的機油沿油泵殼壁由進油腔帶到出油腔,在進油腔一側由于齒輪脫開嚙合以及機油被不斷帶出而產(chǎn)生真空,使油底殼內(nèi)的機油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jīng)集濾器進入進油腔,而在出油腔一側由于齒輪進入嚙合和機油被不斷帶入而產(chǎn)生擠壓作用,機油以一定壓力被泵出。齒輪式機油泵結構簡單,機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應用較廣泛。(3)轉子式機油泵(圖6-6)轉子式機油泵由殼體、內(nèi)轉子、外轉子和泵蓋等組成。內(nèi)轉子用鍵或銷子固定在轉子軸上,由曲軸齒輪直接或間接驅動,內(nèi)轉子和外轉子中心的偏心距為e,內(nèi)轉子帶動外轉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轉動。內(nèi)

18、轉子有4個凸齒,外轉子有5個凹齒,這樣內(nèi)、外轉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轉。轉子齒形齒廓設計得使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nèi)、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形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這樣內(nèi)、外轉子間形成4個工作腔,隨著轉子的轉動,這4個工作腔的容積是不斷變化的。在進油道的一側空腔,由于轉子脫開嚙合,容積逐漸增大,產(chǎn)生真空,機油被吸入,轉子繼續(xù)旋轉,機油被帶到出油道的一側,這時,轉子正好進入嚙合,使這一空腔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從齒間擠出并經(jīng)出油道壓送出去。這樣,隨著轉子的不斷旋轉,機油就不斷地被吸入和壓出。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外形尺寸小,重量輕,吸油真空度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勻度好,成本低,在中、小型發(fā)動機上應用廣泛

19、。機油濾清器發(fā)動機工作時,金屬磨屑和大氣中的塵埃以及燃料燃燒不完全所產(chǎn)生的炭粒會滲入機油中,機油本身也因受熱氧化而產(chǎn)生膠狀沉淀物,機油中含有這些雜質(zhì)。如果把這樣的臟機油直接送到運動零件表面,機油中的機械雜質(zhì)就會成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損,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環(huán)、氣門等零件膠結。因此必須在潤滑系中設有機油濾清器,使循環(huán)流動的機油在送往運動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凈化處理。保證摩擦表面的良好潤滑,延長其使用壽命。一般潤滑系中裝有幾個不同濾清能力的濾清器,集濾器、粗濾器和細濾器,分別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在主油道中。與主油道串聯(lián)的濾清器稱為全流式濾清器,一般為粗濾器;與主油道并聯(lián)的濾清器稱為分流式濾清器,一般為細濾器,

20、過油量約為1030。(1)集濾器(圖6-7)集濾器是具有金屬網(wǎng)的濾清器,安裝于機油泵進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較大的機械雜質(zhì)進入機油泵。浮式集濾器飄浮于機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較清潔的機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機油壓力降低,潤滑欠可靠,目前應用不多。固定式集濾器淹沒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機油清潔度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潤滑可靠,結構簡單,逐步取代浮式集濾器。(2)粗濾器粗濾器用于濾去機油中粒度較大的雜質(zhì),機油流動阻力小,它通常串聯(lián)在機油泵與主油道之間,屬于全流式濾清器。粗濾器是過濾式濾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機油通過細小的孔眼或縫隙時,將大于孔眼或縫隙的雜質(zhì)留在濾芯的外部。根據(jù)濾芯的不同,有各

21、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傳統(tǒng)的粗濾器多采用金屬片縫隙式和繞線式,現(xiàn)多采用紙質(zhì)式和鋸末式。a.金屬片縫隙式粗濾器(圖6-8)這種粗濾器的濾芯是由薄鋼片制成的濾清片3、隔片2和刮片1等組成。它們彼此相同地套在濾芯軸13上,用上、下蓋板及螺母壓緊。由于濾清片之間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間隙,機油可通過此間隙流入濾芯,再經(jīng)上蓋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機油流動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在上蓋設有旁通閥,當濾芯堵塞時,旁通閥被機油壓力頂開,潤滑油不經(jīng)濾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證供油不會中斷。b.紙質(zhì)濾芯式機油粗清器(圖6-9)金屬片式粗濾器是一種永久性濾清器。由于它質(zhì)量大、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等缺點,已基本被淘汰。紙質(zhì)濾清器的濾

22、芯是用微孔濾紙制成的,為了增大過濾面積,微孔濾紙一般都折疊成扇形和波紋形(圖6-10)。微孔濾紙經(jīng)過酚醛樹脂處理,具有較高的強度,抗腐蝕能力和抗水濕性能,具有質(zhì)量小、體積小、結構簡單、濾清效果好、過濾阻力小、成本低和保養(yǎng)方便等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地應用。c.鋸末濾芯式機油粗濾清器鋸末濾芯式粗濾器濾芯為酚醛樹脂粘結的鋸末濾芯,它阻力小,濾清效果好,使用壽命長。(3)細濾器機油細濾器用以清除細小的雜質(zhì),這種濾清器對機油的流動阻力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與主油道并聯(lián),只有少量的機油通過它濾清后又回到油底殼。細濾器有過濾式和離心式兩種,過濾式機油細濾器存在著濾清能力與通過能力的矛盾。為此多數(shù)發(fā)動機采用離心

23、式細濾器。機油散熱器、冷卻器發(fā)動機運轉時,由于機油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稀,降低了潤滑能力。因此,有些發(fā)動機裝用了機油散熱器或機油冷卻器。其作用是降低機油溫度,保持潤滑油一定的粘度。(1)機油散熱器(圖6-11)機油散熱器由散熱管、限壓閥、開關、進出水管等組成。其結構與冷卻水散熱器相似。機油散熱器一般安裝在冷卻水散熱器的前面,與主油道并聯(lián)。機油泵工作時,一方面將機油供給主油道,另一方面經(jīng)限壓閥、機油散熱器開關,進油管進入機油散熱器內(nèi),冷卻后從出油管流回機油盤,如此循環(huán)流動。(2)機油冷卻器(圖6-12)將機油冷卻器置于冷卻水路中,利用冷卻水的溫度來控制潤滑油的溫度。當潤滑油溫度高時,靠冷卻水降溫

24、,發(fā)動機起動時,則從冷卻水吸收熱量使?jié)櫥脱杆偬岣邷囟?。機油冷卻器由鋁合金鑄成的殼體、前蓋、后蓋和銅芯管組成,如圖所示。為了加強冷卻,管外又套裝了散熱片。冷卻水在管外流動,潤滑油在管內(nèi)流動,兩者進行熱量交換。也有使油在管外流動,而水在管內(nèi)流動的結構。閥門(圖6-13)在潤滑系中都設有幾個限壓閥和旁通閥,以確保潤滑系正常工作。(1)限壓閥限壓閥用以限制潤滑系中機油的最高壓力。發(fā)動機工作時,機油泵的泵油壓力是隨發(fā)動機轉速增加而增高的,并且當潤滑系中油路淤塞、軸承間隙過小或使用的機油粘度過大時,也將使供油壓力增高。因此,在潤滑系機油泵和主油道中設有限壓閥,限制機油最高壓力,以確保安全。當機油泵和主油道上機油壓力超過預定的壓力時,克服限壓閥彈簧作用力,頂開閥門,一部分機油從側面通道流入油底殼內(nèi),使油道內(nèi)的油壓下降至設定的正常值后,閥門關閉。(2)旁通閥旁通閥用以保證潤滑系內(nèi)油路暢通,當機油濾清器堵塞時,機油通過并聯(lián)在其上的旁通閥直接進入潤滑系的主油道,防止主油道斷油。旁通閥與限壓閥的結構基本相同,只是其安裝位置、控制壓力,溢流方向不同,通常旁通閥彈簧剛度要比限壓閥彈簧剛度小得多。油尺、機油壓力表(圖6-14)油尺是用來檢查油底殼內(nèi)油量和油面高低的。它是一片金屬桿,下端制成扁平,并有刻線。機油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