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習俗_第1頁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習俗_第2頁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習俗_第3頁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習俗_第4頁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習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舟山習俗婚禮新婚女子三日王傳說這是宋高宗立下的規(guī)矩。 康王為紀念搭救過他的紅姑。 下旨舟山女子出嫁,可戴鳳冠,披霞帖,鋪紅氈,坐花矯,舉大宮燈,揚布旗, 吹吹打打喜慶三日。解放后,坐矯等習俗消失,但喜慶三日熱鬧一番,一直被島 民所沿襲。定親舊時定親皆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講究門當戶對,故有墻門對墻門(指大戶),籬笆對籬笆(指

2、以籬笆充院門的貧苦戶)之說。先由男方托媒傳話, 請算命先生卜吉,若 八字”目諧,則具果品遣媒人往請女方生辰,謂 請庚帖” 女方同意送 庚帖”給男方,謂過帖”男方把雙方生辰 八字”置于灶神龕,三日內(nèi) 卜之不吉,便送還女方庚帖,卜之吉,則婚事定。再請媒人持婚書及禮物送往女 家,謂納吉”也叫發(fā)送”女方將預先為女婿及其父母等長輩準備好的鞋子、 筆墨紙硯、繡袋等物放入男方禮擔中作回禮,叫過書”然后,男方將聘禮(錢幣)、 樣紅(首飾,多為戒指、耳環(huán)和衣料)、酒餅(點心)送往女家,謂 下聘”或下定” 解放后,提倡戀愛自由,不再有諸多繁文縟節(jié),但少數(shù)人仍講究八字相諧和聘禮 多少。迎親由男方擇定吉日?;槠谇叭?,

3、男方要派人 (一般為父母雙全的男青年) 去女方搬奩物,謂搬嫁妝”嫁妝多少不一,多的十箱十柜,最少也有夜桶(子孫 桶)、火囪(取暖爐)、家工籃(盛放剪刀、尺、針線、零布等物的器皿)三件。男女 雙方家中都要辦酒宴。女方辦 開面酒”,新娘要請墮民嫂絞面,謂 開面”男方 辦豬肝花油蘿卜羹”入夜,由一或三位爹娘雙全的未婚男青年與新郎(共二人或 四人。以此湊成雙數(shù))同宿新房。次日凌晨,男方具牲禮祀神,謂 享先”迎親時,以墮民為使者,備花轎、請樂隊至女家。女方攔轎阻止。使者以錢饋門”得以入,謂 開門鈿”或開門紙包”新娘上轎前,要吃 上轎飯”第一 口吐回父母床頭,示意不忘養(yǎng)育之恩。新娘或由兄弟 抱上轎”或由童

4、女 領上轎” 上轎后,女方兄弟或母親持一碗水潑于轎上或停轎處,意為嫁出去的國,潑出去的水”不準回頭。中途,送娘要將轎內(nèi)火囪灰倒掉一些。轎至男方,由童女 請出轎,新娘要先過馬鞍(木雕小鞍),謂跨鞍入華堂”再踩著麻袋至堂前,謂傳 袋(代)”解放以后,潑水、童女領上轎、跨鞍等俗已廢。新娘步行或用自行車(80 年代多用汽車)送至夫家,但享先等俗廢而復萌。拜見鈿拜堂時,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長輩。拜長輩時,新娘要 致甜茶一杯,并與新郎一起跪拜。長輩都有包著錢幣的紅包相贈,謂見面禮”也叫拜見鈿”此俗在鄉(xiāng)村今仍盛行,但新郎新娘不再跪拜,改用鞠躬或合掌禮 拜。叩頭鈿新娘也要備一些裝有少量錢幣的紅紙包,準

5、備在接受夫家主要親屬 的小孩叩見時分送,謂 叩頭鈿”相傳,在使用金屬幣時,新瑯將銅幣用彩線扎 好,系以纓墜,掛于前來叩頭的小孩胸前,故稱 新娘子銅鈿牌”今此俗仍行, 但小孩不再行叩頭禮,新娘只需把紅包交其婆婆分送即可。討個生”字拜堂后,新娘入洞房,由一長者捧喜果盤至堂前,將盤中十多 樣干果拋向華堂,讓賀客小孩搶食。各果都有吉祥之意,棗子謂早生貴子”桂 圓謂“蟾官折桂 ”。還故意摻進生的花生、瓜子、黃豆等,小孩食之,不約而同會 喊“生的 ”、“生的”。新郎家圖的就是討個 “生”字,意謂新娘不久就會生下貴子。賀郎有兩重內(nèi)容:一、新郎的舅媽、姑媽等至親,在婚期臨近前要送老母 雞、胖蹄等給新郎補養(yǎng)身體

6、。二、喜日簇散后,主人于新房內(nèi)設糖果、菜肴,邀 親朋八人入房圍坐,互唱貿(mào)郎調(diào),其余賓客站立四周,笑鬧相賀,這是舟山婚禮 中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解放后,此俗仍存,但有變化,一般為晚宴后由男女儐相若 干在華堂圍坐于 “賀郎桌 ”由(三張八仙桌拼成 )的兩邊,新郎新娘坐上位,二位郎 頭儐 (賀會的主持人 )坐下位,賓客站立四周,以說唱嬉鬧相賀。男女儐相也可互 賀以增加熱鬧氣氛。郎頭儐以唱貿(mào)郎調(diào)為主, “賀郎調(diào) ”七字一句,多系演唱人即 興之作,多數(shù)為祝賀新人早得貴子、 長大有出息等吉利詞, 也有要新郎新娘表演 節(jié)目的。 80 年代起,此俗漸衰,多以放電影、錄像代之,并以此饗謝賓客。城 鎮(zhèn)青年則有以茶話會

7、形式代之。鬧新房新婚三日內(nèi)晚上,親朋可潛入洞房取出物件,翌日向新郎新娘索取 煙糖果錢,再將質物歸還,也叫吵房。吵房者不論長幼尊卑, 謂“三日內(nèi)嘸大小 ”。安心婚后第三天,女方兄弟持新娘在家穿過的舊衣服與女紅工具及葷素菜 看,看望新出嫁的姐 (妹),要她從此安心于婆家?;亻T新娘和新郎或在結婚當日午餐后,或第三天回娘家,謂 “回門 ”。一些 海島因交通不便。 有在一月或一年甚至數(shù)年后才回門的。 結婚當日回門的, 要當 晚趕回,婚后第三天回門的,多在娘家宿上幾夜。文明結婚民國時始流行。多以公共場所為結姻處,新郎新娘穿禮服立于下 位,證婚人立于上位,介紹人 (媒人 )立于旁,賓客分坐左右。先由證婚人致

8、賀詞 后,雙方交換飾物并于婚書上蓋上章,再由主婚人、介紹人蓋章。新郎新娘互行 相見禮,向來賓行禮作謝,時佐以樂歌。舉行文明結婚,見面鈿仍不可少。此外,解放前盛行養(yǎng)童養(yǎng)媳、 租妻、典妻、納妄、搶妻(將新娘。搶來成婚 )、 重男輕女等陋習,解放后皆嚴禁,但漁農(nóng)村居民仍有重男輕女思想。生育送催生衣女子懷孕臨產(chǎn)前,娘家要備嬰兒衣物襁褓,送往婿家。謂 “送 催生衣”。婆家接過催生衣時,即展開,意祈 “生產(chǎn)順利 ”。送生母羹女子在做產(chǎn)期,謂 “生母”。娘家要送面條、紅糖、蛋、肉、魚、 雞另物讓生母補身體。豐盈奶水,謂 “送生母羹 ”,又稱“挈糖面”。除娘家外,姑 媽、舅母罵近親也要送 “生母羹 ”。近年,

9、有以錢代之的。吃開口奶嬰兒一出世,需向別家正哺乳婦女討一匙奶汁喂之。生男討女嬰 之后的奶,生女反之。喂奶前,先喂一口黃連湯,一為解毒,二為討“先苦后甜 ”的吉利。解放后,一些在醫(yī)院出生的嬰兒都不再吃 “開口奶 ”。辦滿月酒嬰兒滿月,要辦酒慶賀,尤重頭生兒或獨生子的滿月酒。舊時, 重至輕女思想嚴重,生了男孩,除辦滿月酒外,還要辦 “三朝”、 “周歲 ”等酒簽慶 賀,生了女兒則不慶賀或降低檔次。 滿月日。,外婆家要送衣物、 食品和彩線 ( “長 壽線”扎)成的裝有錢幣的紅包,并掛紅包于嬰兒胸前,謂 “銅鈿牌 ”。親戚朋友亦 送錢幣志賀。家內(nèi)設祭享神祀祖,擺筵招待賓客。嬰兒要剃滿月頭,戴狗頭帽, 穿

10、一口鐘、虎頭鞋,由長輩托著,撐著涼傘,串街走巷兜一圈,鄰人互抱相看, 戲稱兜圈的男孩 “尋老婆 ”、女孩“尋老公”等等。是日,嬰兒多用公鵝頭冠瘤開葷, 意謂兒童跌膠時會像鵝頭一樣昂起,不傷頭面。忌諱產(chǎn)婦稱紅人, 月內(nèi)不能串鄰走舍。 產(chǎn)房稱紅房。 非侍值人員不進房內(nèi), 邊過紅房的人, 一月內(nèi)不進寺廟禮拜。 長輩一般不入紅房, 意謂嬰兒過早見到長 輩會“折福減壽 ”。滿月后,嬰兒第一次去外婆家,須在鼻尖上抹鑊煤 “避邪”,俗 謂“烏鼻頭管望外婆 ”。嬰兒走親眷,如回家時天色已暗,要讓嬰兒身上披一方布 ,用別針或縫衣針別于衣帽上,以 “避邪 ”。夜啼嬰兒夜啼不安,吵鬧不休,家長多用紅紙寫上 “天赤赤

11、,地黃黃,小兒 夜哭在娘房,過路君子讀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 ”的讖語,趁無人看見時貼在路 旁墻上,以為有人讀后嬰兒可安然入睡,不再夜啼。?壽誕做生即做壽。 30歲為頭壽,俗稱 “三十不做壽,四十不會富 ”。60 歲為大壽, 70 歲、80 歲尤甚。做壽排場大小視家境貧富而定,舊時,窮苦人家 做生很簡單,有 “窮好日 (結婚)、富做生之說。做生有 “四十不做生,做九不做十 ” 的規(guī)矩,因 “四”與“死”諧音。祝壽不在正十, 60 壽辰,在 59 歲時舉行。做生時, 已出嫁的女兒要挑壽擔,其他親戚也要送壽禮祝賀。壽禮厚薄視家境好壞而別, 有“四色”、“八色”等。四色合“高(糕點)、桃(壽桃饅頭 )

12、、祝(大紅壽燭)、壽(長壽面)”。 八色另加 “玉(豬肉)、堂(紅糖)、富(烤麩)、貴(桂圓荔枝 )”。大戶人家還送壽聯(lián)、 壽軸,普通人家送雞、肉、面、蛋,窮人家也少不了壽面、饅頭。做生時,先祭 祖,再設筵酬賓客。解放后,此風一度泯滅,近幾年又風行,且排場甚大,做大 壽時,壽擔有花上上千元的,也有改用錢物代替壽擔的。吃六十六塊肉父 (母)到 66 歲時,女兒家需買肉切成 66 塊煮熟送給父 (母 ) 吃,以祝其健康長壽。古有 “六十六,閻羅大王請吃肉 ”之說,以為父 (母)已吃了 女兒送的 66 塊肉,就不會受閻羅大王之邀了。陰壽即為亡父母做生。 儀式如生人做生, 也分請?zhí)?,日其慶,具名“追請

13、子”。 應請者也送糕、桃、燭、面禮品。如在寺院做陰壽,還要拜懺,或一、三、七日 不等。一般人家的陰壽則較簡單, 一桌羹飯而已。此俗現(xiàn)已不多。只是在亡父 (母) 生日做一桌羹飯以示紀念。探望病人有人生病,親戚朋友、鄰居多探望之。但若病人生命垂危,或病 人是長期病躺在床上的成人,看望時,多擇上午或正午,而忌午后、黃昏,更忌 晚上探望。以為上午、正午朝氣充足,可免病人的 “祟邪引到自身上 ”。初次看望 病人時,要帶水果、糕點等禮物,富裕者選送參茸補品。喪葬送終病人垂危時, 子女須站立其旁。 當病人喉底濃痰淤塞 (謂“海底痰 ”,) 知其將逝,親人須持一碗薄粥喂其咽下,謂 “吃依樣飯 ”。子女均以能趕

14、上為長輩 送終為幸。人亡后,要替其休浴、理發(fā)、更衣,移尸堂屋,陳菜飯祭奠,謂 “移 尸羹飯 ”。腳后燈燒薦包移尸入堂屋后,在死者腳后點一盞油燈,也叫長明燈,不能 吹熄。并將死者睡過的席褥等物,按一定方向焚燒于三岔路口,叫 “燒薦包 ”。意 為人去,鋪蓋相攜。報訃音死者家屬要派人把死訊及殯期立即告知眾親戚,謂 “報訃音 ”,報訃 者倒掖雨傘,到了親戚家,雨傘仍倒放,報知后要喝一杯茶,路遠者吃一餐飯。 親戚聞訊后,要以哭聲相報,如無人啼哭,即以砸瓦爿代之,并在報者走后,把 他用過的杯、碗敲碎,筷子扔掉,再分別親疏,備大紅重被和香燭果品等祭物, 前往吊唁。守靈晚上,親人守于尸側, 謂“守靈”,也叫“

15、陪尸”。移尸入棺,叫“入木”或“落 鹼”。落鹼時辰須請陰陽先生擇定,一般選在漲潮時分,意為死者靈魂能按時乘 船,可一帆風順到達陰間。釘棺時,親人撫棺圍哭,一人間 “某病愈否 ”一?人答 以“好了 ”,直到問完死者生前的病痛為止。戴孝死者家屬及親戚都要穿白戴麻。系細麻繩于手腕和頸項,腳穿白鞋(穿至“五七 ”,)鞋后幫皆縫有二指寬的紅布。出殯日,全身著白,孝子穿 “斬衰服”麻( 制的喪服,下沿不縫邊 ),披麻飾(直經(jīng)),戴白帽,上套三梁冠 (用草繩制成 ),手 握孝杖棒;同輩親人服 “齊衰 ”麻(衣下沿縫邊 ),孫子戴白帽,上套二梁冠;女兒 穿白衣,戴 “孝斗 ”;同族親人,穿戴白布衣冠,疏者僅戴

16、白帽。解放后鄉(xiāng)村居民 多沿襲之,城鎮(zhèn)居民多戴黑紗布代之。醮杠出殯日, 抬棺出中堂停放路邊, 專有一人邊往棺差上澆老酒邊念祝詞, 謂之“醮杠”,時眾人哭聲皆停。杠詞內(nèi)容有對死者的悼辭或贊辭,贊揚死者生前 的為人,也有對死者兒孫的祝愿辭等。此俗土葬者仍行。做七從死者壽終日起,每七天設奠一次,以 “五七 ”最隆重,由已出嫁女兒 主辦。是日,婿家要挑禮擔。備香燭、紙錠、葷素菜看等。至 “七七”為止,謂 “滿 七”。百日周年死者死后一百天,要做 百日” 一年后,要做 周年”羹飯,且連 做三年。百日、周年時,至親也要聚會悼念亡靈。以后每逢死者死期,皆做 “忌 日羹飯 ”。六月十二夾壽材一般盛行土葬的漁農(nóng)村

17、,夾 (做)棺材皆選農(nóng)歷六月十二日, 傳說這天是彭祖誕辰日,可得長壽。生前做的棺材,稱壽材。 舟山人的習俗真不少。 工作勞動、 生活婚喪、 禮儀禮節(jié), 涵蓋吃穿住行方方面面。最多也最講究的要數(shù)漁家習俗。 舟山漁家日常生活中的揚龍威之龍信仰風 俗,在漁家生活中無處不有。如有新生兒降臨,起名為 “海龍”、“順龍 ”或“龍英”、 “龍菊”;新生嬰兒滿月辦 “滿月酒 ”宴請,親戚長輩往往送上一枚雕龍的長命富貴 鎖,或是奉上一顆內(nèi)包有鑄刻 “乾隆通寶 ”(借龍之諧音)字樣銅錢的黃布香袋, 掛于新生兒胸前。 無論是把帶有龍字之名, 還是佩戴龍物, 均系以龍喻人保安寧。 再是漁家后生和漁家姑娘結婚, 男家迎

18、娶前的晚宴稱為 “龍聚飯”,意即龍鳳相聚, 家道興隆。 連飯食酒宴, 也罩上了神秘的海龍王信仰的光環(huán), 散發(fā)出濃郁的龍崇 拜民俗的古樸之風。 打了新船要祭拜海神, 婦女不準上船以免將晦氣帶到船上等 等。節(jié)日習俗也不少:端午節(jié)吃粽子、烏饅頭 ,稱體重,染紅蛋,掛彩線。 清明做清餅、團子,要是長輩已經(jīng)過世,女兒一大早從自己家來,到墳頭哭天喊 地的哭,聽得四野相鄰都從夢中被驚醒。孩提時不懂,以為是哪戶人家死人了, 才哭得這么悲傷。過年的風俗更多,年前做年糕、祭灶神、撣撣塵;除夕夜置辦滿桌美味 佳肴,做 “年夜羹飯 ”,祭祀祖宗。孩子將壓歲錢壓在枕頭底下,暗中保護孩子, 以免叫 “祟”的小妖危害孩子健

19、康; 正月初一吃湯團、桂花糖年糕和酒釀圓子, 拜墳頭歲或上廟燒香祈愿。 初二始出門走親訪友, 一直到十五。 其中十三至十五 很多婦女去“燒十廟”和“走十橋”。到夜里,幾個要好的人或同村人聚集在一起抬 “井潭姑娘 ”,問些 “找對象、出門、結婚生子、讀書 ”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不管準 不準,問的人詳細認真,很不得將她拉出來,掏空獨里貨,最奇怪的事,她還能 預測多年以后的事情,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總被津津樂道。舟山人結婚習俗也很注重。大婚前兩天夜晚要 ”相喜 ”,一直延續(xù)到凌晨。 祭祀需要的桌子很大, 叫八仙桌,四張拼起來。 大門對面沒有顯示處是神明位置, 桌上從北往南,依次為茶、酒、米飯、素菜、葷菜

20、、饅頭、團、糕餅、水果、糖 果,各一排, 然后是全豬、 全全鵝,以及鮮花、 飲料糕點蛋糕等 哦,還有鞭炮。 準新郎整夜得守著, 因為要添香祭拜敬酒, 而每向神明敬一回酒, 就要放一次鞭 炮,祈求降福于新郎。第二天,男方家邀上五六后生,挑著祭神過的食物去女方家,以前交通不便時,不管多遠的路都靠十一號車走,走得腳底起泡。這叫挑小李”現(xiàn)在車子一開,多省事。一到女方家,丈母娘家一方的客人或幫廚藏起挑 小李”的扁擔籮筐啥的, 考小糖”第三天才是大婚日子。新郎在男濱的陪伴下, 早早等候在離女方家不遠的地方,不停地放著鞭炮催促。新娘子這天妝扮得比哪 天都漂亮,很多人認為,女人一生中最漂亮的就是結婚那天。 新

21、娘其實早已經(jīng)準 備妥當,就是不肯出門,特意要 硬時間”母親還要喂給即將出嫁的女兒上轎飯, 叮囑:要孝順公婆,和家人和和氣氣,和睦過一生。新娘吃一口吐一口,分別吐 在床的四個角落。喂完飯,看著辛辛苦苦拉扯大眼看就要成人家人”的國,不禁心酸而痛苦。一切禮儀停當,允許新郎接新娘了。新郎進丈母娘家可不是好近的, 得拿出開門之寶” 一番曲折的討價還價,總算讓你進門。當然,如果新郎財大 氣粗,對方要多少就給多少,爽氣得不熱鬧了。新娘出門不能著地,所以地上要 鋪麻袋,有哥哥的,由哥哥抱著出門到新郎等候的地方,交給新郎。車到男方家, 鞭炮迎接。拜堂成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敬酒敬茶鬧 洞房

22、,一天下來骨頭都三家了。對于很多新人來說,這天是最幸福也是最累的一 天。舟山人說,上半年結婚,下半年生子。生子習俗也不少:什么剃頭酒、 虎頭鞋等。咱們舟山人還有個風俗,孩子面前不說 好”比如你去吃剃頭酒,看到 孩子很可愛,既不能當面說:這孩子長得真漂亮。你的說這孩子長得不好看”這種風俗一直伴隨孩子長大,比如,孩子胃口好,吃飯規(guī)矩,你也不能當面夸獎, 說昨天吃半碗,今天表現(xiàn)不錯吃了一碗。孩子氣色好,原來是小瘦猴,現(xiàn)在長得 壯實了,更不能夸:這孩子胖了,結實嘞。我有個朋友,她可能不太懂這些風俗, 烙在我孩子面前夸他吃飯好,長胖啦等。有時碰到我,也要夸我臉紅彤彤的,氣 色好。其實我是敏感性皮膚,再者

23、年紀大了,皮膚不知不覺出現(xiàn)了紅血絲,風一 吹或在房間里呆的久了臉紅得象猴子屁股, 我正為這煩著呢。她卻那壺不開夸哪 壺。解釋了一兩次,后來也懶得解釋了。龍?zhí)ь^,踏青謁神春耕忙2010年3月17日是農(nóng)歷庚寅二月初二,我市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諺語。黃帝的誕辰傳說是農(nóng)歷二月初二,黃帝就是黃龍的化身?!岸露笔驱?zhí)ь^時,黃帝誕辰的日子,也是炎黃子孫共同的節(jié)日。同時也作為農(nóng)耕時節(jié)到來的標志,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nóng)事活動即 將開始?!岸露笔侵凵矫耖g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中和節(jié)、春龍節(jié)、踏青節(jié)、挑菜節(jié)、上工日、中和節(jié)、龍頭節(jié)、青龍節(jié)、迎富日、春耕節(jié)等?!岸露惫?jié)俗文化

24、的內(nèi)容有引龍、除蟲、熏蟲、剃龍頭、食俗等。壹 “二月二”習俗起源“二月二”這一節(jié)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chǎn)生、發(fā)展而來的,并在南、 北地區(qū)形成了不同的節(jié)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zhí)ь^”節(jié))。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 過“二月二”的習俗。到了元代,“二月二”成為人們郊游踏青的節(jié)日。明代帝京景物略里記載的歌 謠有:從二月二起,“楊柳兒活,抽陀螺(舟山俗稱打甩鈴和抽賤骨頭);楊柳兒青,放空鐘(抖空竹);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兒發(fā)芽,打尜兒?!睋?jù)史料記載,“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nóng)業(yè)節(jié)氣有關。在春 龍節(jié)這天,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

25、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這一天民間 最重要的是撒灰引龍和汲水引龍伏蟲,接下去是除蟲、熏蟲。當然民間過節(jié)還有弄點吃吃的食俗。傳說龍主雨水,又可鎮(zhèn)伏百蟲,能保佑豐收,故“二月二”的食 物也多與龍聯(lián)系在一起,把煎餅做成龍鱗狀,叫龍鱗餅,水餃叫龍耳、龍角,米飯叫龍子,面條叫龍須面, 吃豬頭稱食龍頭,人們以為吃豬頭肉是吉祥的象征。舟山海島民間嫁女還有住春的風俗,農(nóng)漁家在二月初二都把已出嫁的女兒接回娘家小住。正月里新娘 子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娘家囡 回娘家好好歇一歇。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新娘子每天吃吃喝喝、串門聊天,快活如

26、神仙。當然為尊崇龍的恩賜,使其為民興風作雨,保佑豐收,在“二月二”也有許多禁忌。是日忌動針、刀、 剪子,怕“扎龍眼”,招致災禍。忌去井邊、河邊打水擔水,以免驚動了龍,把好年景給破壞了。忌洗衣, 否則是“搓龍皮”,恐“傷了龍皮龍體”。據(jù)清史稿中記載:“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龍起, 漂沒田廬,淹斃人口;越三日,龍斬三段,尾不見,其鱗巨如葵扇?!泵孕耪f法是“傷了龍體”土谷神祠貳“二月二”謁祭土地公公在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是國家的命脈。古代推出的歷法和節(jié)令,都是為農(nóng)耕服務,在“二月二”會舉行與 龍有關的祭祀活動,以期盼風調(diào)雨順。二月初前后正值驚蟄,春暖大地,雨水逐漸增加,適宜春耕。“二 月二”過后,農(nóng)民

27、會停止各種文化娛樂活動,開始投入到生產(chǎn)過程中去。最初人們崇敬社公、土地,是因為它能生長五谷,負載萬物,養(yǎng)育百姓。有道是“天地萬物,天生地 養(yǎng)?;侍旌笸?,功大恩深”。這個“后土”就是被皇帝專祀的地神,而各個地區(qū)及村社奉祀的是該地區(qū)該 村社的地方小神,初稱社、社公,后稱土地。由于土地神被看作是特定地方的保護神,故漢族地區(qū)幾乎每 個村莊都建有土地廟。舊時的土地廟,一般都供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兩個神像,有的地方稱田公、田婆。 二月初二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xiāng)村土谷神祠,農(nóng)民亦家具壺漿以祝,古稱社公、 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

28、聾,曰 社酒。以肉雜調(diào)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nóng)祥。土地是人類居住生活的場所,是人類獲取生存資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對人們賴以 生存的自然物質進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內(nèi)容,我國先民早就有對土地的崇敬和膜拜。在民間還流傳著 這樣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 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鄙缛者@一天,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據(jù)民國定??h志載,舊時,定海儒學、鈔關弄、東山下、半路亭、震遠城下、白虎山、白泉、大 沙、小沙等都有土地祠(堂)。我曾在定海縣署平政橋旁土地祠原址的城關一?。ìF(xiàn)定海小學前身)讀過

29、書,那個土地祠的規(guī)模應該是定海最大的,祠殿后來成了我們集會的禮堂。還有岱山的泥峙、衢山和普陀 山等島上都建有土地祠(堂)。叁 “二月二”剃龍頭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是民間理發(fā)大吉的日子。舊時舟山民間流傳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娘舅”的 說法,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頭頂之物,正月里士民百姓哪敢去剃頭,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fā)后,一 個月都不再去光顧剃頭店,任憑后生小囝毛發(fā)瘋長,卻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 才解禁,男人們才有了剃頭的自由。過“二月二”這個節(jié)日,在這一天一般都要剃龍頭,不剃的話,起碼 也要洗洗龍頭, 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是日不剃頭, 則抬不起頭做人, 以后會沒有出息。 這一

30、天剃頭意味著“龍 抬頭”討個好彩頭、交好運,給小囝剃頭也叫剃小龍頭圖吉利,長大成人定會龍騰虎躍、金榜題名有出息。 “二月二”這天各地剃頭的理發(fā)店里是人滿為患,是這一年中生意最興隆的一天。據(jù)老成人話,相傳老早辰光,舟山有一個窮剃頭師傅對自己的娘舅交關尊重。然而到了大年腳跟,剃 頭師傅卻為嘸沒鈔票給娘舅買一件像樣的拜歲禮品而愁煞。正月里拜歲日子到了,剃頭師傅挑了剃頭挑子 來到娘舅屋里,施出當家本事為娘舅剃頭刮臉。等到娘舅發(fā)新面光地坐了上橫頭吃老酒辰光,一些親朋們 統(tǒng)講剃頭師傅手藝生活好足嘞,給其娘舅剃了介清爽,看上去小后生一樣。娘舅聽了好聽閑話,吃過老酒 后,忖忖自家開心相,講外甥今年格禮物好足嘞

31、,叫其每年正月統(tǒng)來給其剃頭。幾年后,娘舅過老了。每 到正月,剃頭師傅對著剃頭挑子眼淚水是嗒嗒滴,其為勿能再為娘舅剃頭盡孝而傷心煞了。從此,民間正 月里勿剃頭了。其實正月剃頭死舅舅是屬于誤傳。不剪頭是“思舊”,而不是“死舅”,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 風俗。據(jù)資料介紹,因明清兩朝發(fā)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fā)。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 就在正月里不剪發(fā)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由于“舊”與“舅”諧音,于是就有 了“正月剃頭死娘舅”的說法,并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肆 “二月二”有頭有尾吃春餅農(nóng)歷庚寅年無立春,因而“二月二”也顯得更為重要,立春一些習俗,也順延到“二月二”進行。

32、如 這一天最講究的是吃春餅,名曰“吃龍鱗”,中國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目的 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diào)雨順,獲得好收成。春餅是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民間最早的春餅是與合菜放在一個盤里的,稱為“春盤”。傳說吃了包 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yè)更興旺。另外春餅還有夾醬肘絲、 雞絲、肚絲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講究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吃了春餅,春天也就來了。舟山人也有二月二、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錫餅(認為這種餅薄如錫箔,故謂。也有叫食餅筒、席 餅)的風俗,特別是沈家門人此習至今尤盛,我的一戶親戚退休后也做起了攤錫餅生意,光顧

33、者大多是中 小學生。舟山民間認為,這一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錫餅是龍王的胎衣。吃錫餅,是為龍王嚼災;扔錫餅, 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攤錫餅先用麥粉加水拌成粉漿,再在平底鍋中順時針或逆時針拭勻上一圈烙熟, 手藝好的攤成的錫餅不但皮薄、勻而嘸洞眼,且“滴括周圓”。再把各種美味佳肴用紙樣薄的錫餅包成筒 狀,里面的餡子有粉絲、蛋絲、肉絲、筍絲、豆腐干絲、韭菜絲、洋蔥絲、卷心菜絲和綠豆芽等。由自己 揀中意的小菜夾來放在皮子上,卷一筒吃一筒。記得在上世紀 60 年代家中攤錫餅,那時搞計劃經(jīng)濟,買肉要肉票,買蛋要蛋票,餡子里大多是粉絲和 綠豆芽等一些蔬菜,沒幾縷肉絲、蛋絲,我們兄弟幾個都搶著拿了一張錫餅皮,每

34、個人把桌上的各種菜順著一個方向一層層碼好,然后卷成卷,兩手握住從一頭開始嚼吃起來。這素錫餅吃起來味道也交關好,我 一口氣可以吃好幾筒。夫妻拜堂進入洞房林語堂說: 下意識中,所有中國姑娘都夢想紅色婚禮裙子和喜轎;所有的西方女 子都憧憬婚姻面紗和婚禮的鐘聲?!钡谄邔弥袊蚣议T漁港國際民間民俗大會上,那婚禮喜慶的紅色盡染人們的眼,卻又跟別處不一樣。循著一片鼓樂聲望去,整條街道猶如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紅龍的最前端是由身穿大紅色衣服、頭戴大紅帽子的男子組成的樂隊,脆鼓金鑼,玉笛嗩吶。緊接著是由身穿杏黃長袍、腰系紅色絲帶的少男少女組成的迎親儀仗隊”,舉著的雙喜字牌、 華蓋、宮燈、布旗,色彩紛呈,相得益彰漁

35、家婚俗經(jīng)典重現(xiàn)2011-11-7 9:48:06中國海洋文化在線夫妻拜堂進入洞房林語堂說:下意識中,所有中國姑娘都夢想紅色婚禮裙子和喜轎;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紗和婚禮的鐘聲?!钡谄邔弥袊蚣议T漁港國際民間民俗大會上,那婚禮喜慶的紅色盡染人們的眼,卻又跟別處不一樣。循著一片鼓樂聲望去,整條街道猶如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紅龍的最前端是由身穿大紅色衣服、頭戴大紅帽子的男子組成的樂隊,脆鼓金鑼,玉笛嗩吶。緊接著是由身穿杏黃長袍、腰系紅色絲帶的少男少女組成的迎親儀仗隊”,舉著的雙喜字牌、 華蓋、宮燈、布旗,色彩紛呈,相得益彰。舉雙喜字牌、華蓋、宮燈、布旗、吹奏迎親樂十里紅妝”照花眼紅柜、紅箱、紅被、

36、紅桶、紅盆、紅盤朱漆泥金,光艷絢麗,在為首的鼓樂隊和迎親隊之間,綿延數(shù)百米的紅妝隊伍一路炫耀著喜慶與奢華。由沈家門街道100名漁民漁嫂組成的漁家風情紅妝方陣,再現(xiàn)了舊時浙東地區(qū)大戶人家嫁女時的十里紅妝”壯觀場面。十里紅妝”是指浙東地區(qū)特有的婚妝民俗。新娘花轎八人抬,十里紅妝嫁過來。紅漆箱籠十八只,大櫥小桶放光彩?!睂Q笪幕H有研究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閻受鵬說,在新娘子過門前一天,男方家派挑夫去女方家挑嫁妝。大件家具兩人抬,有紅櫥、床頭櫥、衣箱、 房前桌、春凳、梳妝臺、面架、椅子、圓凳之類。有的人家還嫁婚床,如六橫島嫁火炬床, 有的大戶人家嫁千工床。小件木器一人挑,有成套紅腳桶、紅祭盤、提桶、果

37、桶等,還有錫瓶、瓷瓶、埕罐 等盛放在紅扛箱內(nèi)。 七八條甚至更多的緞子被褥、 床上用品、衣褲鞋履是必備物件。紅馬桶 也叫子孫桶,馬桶里要放一雙紅雞蛋, 祈求生育,而且生男孩。床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 嫁妝隊伍由馬桶小兄開道,抬的抬、挑的挑、一擔擔、一扛扛,所以所有嫁妝里的器物都是 髹朱漆或泥金朱漆,稱為紅妝。延伸數(shù)里的紅妝隊伍,流光溢彩,喜氣洋洋,浩浩蕩蕩,洋 溢著吉祥喜慶,炫耀家產(chǎn)的富足,故稱十里紅妝”十里紅妝,一方面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以免女兒在夫家被輕視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紅妝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在古代,兩家聯(lián)姻,講究門當戶 對,可謂 墻門對墻門,籬笆對籬笆 ”

38、家與家的聯(lián)姻較男女結合更被人們和社會重視,婚姻 有時又被作為壯大親族、擴大權勢來考慮。有錢人家嫁女兒,普通人家送女兒,無錢人家賣女兒。”一般人家為了不落下 賣女兒”的名聲,總是不惜財力準備嫁妝。如今婦女境況已 徹底改變,婚姻更講究平等和自立,然而嫁妝仍是女子與娘家的情感紐帶,依然在我們的生活里。只是那陣勢宏大的 十里紅妝”終成了人們的美好回憶。漁家新娘鳳冠霞帔還來不及細數(shù)這家女兒的嫁妝”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就來了。雙喜字牌、華蓋、布旗、宮燈,后跟賀郎、新郎,大紅花轎中嬌坐著新娘。 身著鮮艷紅色的媒婆位于花轎一側, 豐富的表情、夸張的動作,為迎親隊伍再增一份喜氣與歡樂。歡喜媒婆新郎過五關斬六將,通

39、過新娘家眾多親人的刁難”后,成功接上新娘,開開心心往家趕。途中,調(diào)皮的轎夫為 報復”遲遲不上轎的新娘子,故意搖晃轎子或上下顛簸轎子,使 新娘坐不安穩(wěn)、頭暈眼花,直到新娘將事先準備的盛灰腳爐踢出轎門,轎夫們才不再肆意顛簸。這一漁家婚慶 顛轎”舊風俗,在展茅街道50名市民的演繹下生動再現(xiàn),讓人過目難忘?;ㄞI在歡快的鼓樂聲中款款前行,忽然,所有轎夫一起開始顛簸搖晃,腳步騰挪閃移,似乎個個成了撒歡的馬兒;新娘在鏤空花轎中站著,手扶花轎內(nèi)側兩邊,隨著轎夫的顛簸,只見新娘們的腳步慌亂, 不知如何放置,身子也是忽而前傾,忽而后仰,云鬢開始散亂, 似乎聽得見新娘急急的喘息?;ㄞI右側的新郎們完全不知所措,只是緊

40、緊地跟隨了轎夫的腳步,追趕著花轎顛簸的方向。在花轎右前方的媒婆們臉頰涂了夸張的紅色,扮小丑狀,倒是扭得異常歡快,完全不理無助的新娘和手足無措的新郎浙東女子出嫁時戴鳳冠霞披坐花轎有民間傳說。那是因為舟山的漁姑曾救過落難的康王??低鯇@位漁姑用巧計瞞過追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重登皇位后履行承諾, 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待遇。后來鄉(xiāng)村姑娘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女子出嫁時戴鳳冠、著霞帔,坐花轎的婚俗在舟山已流傳了多年,直 到解放后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 ”吉時已

41、到,結婚典禮儀式現(xiàn)在開始!”在婚禮總管的宣布下,花轎入宅,新人進喜堂。此時鳴炮奏樂,點燃花燭。手持大紅牽巾的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再夫妻對 拜。賓客齊聚一堂喜看熱鬧,手捧喜糖果盤的女儐相向四周觀眾拋撒喜糖,共粘喜氣游行隊伍的拜堂方陣,表現(xiàn)的就是漁家婚慶中最熱鬧的拜堂場景。風俗中嫁女發(fā)嫁妝舊時漁民的婚事,向來比其他區(qū)域居民辦得熱鬧和闊氣。在喜結良緣前夕,出嫁姑娘由 伴嫂”為之修面,叫 開面”家中舉辦 開面酒”宴請親朋。次日中午,新娘坐轎出嫁時 要辦上轎酒”。新郎一般不往女家迎親,有媒婆持帖導轎迎娶?;ㄞI到女家時,要吃”閉門羹,需男方迎親使者送 開門紙包”經(jīng)守門人認可才準許進去。新娘離家時

42、要吃上轎飯”以示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手捧果盤的女客向四周觀眾拋撒喜糖解放初,葫蘆島還有家兄 抱上轎”的習俗,若無兄長,則由其他親人領上轎”。此時,母親、姐妹等女眷禁不住一齊嚎哭相送。起轎之后,母親要立即向停過轎的地方潑上一盆水,表示 潑出去的水嫁出的囡 ”永屬婿家之人了。新娘子坐上花轎,轎內(nèi)放著一只發(fā)熱 的銅火熜,表示烘烘響”。要是島與島之間娶親的,出嫁姑娘只得坐彩船了?;ㄞI到了夫家,禮節(jié)和儀式更復雜。新娘出嫁到夫家,在出轎時,夫家女幫襯用5只麻袋鋪路,讓新娘踏著進喜堂,意為 5代見面。 儂曉得 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嗎? ” 在大巡游現(xiàn)場,七旬老人翁阿昌向記者講述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所見所聞。

43、據(jù)他回憶,他家堂兄弟在訂好婚期時,正好出海捕撈,被意外風暴所阻,不能如期趕回參加婚禮。于是, 新郎的阿妹女扮男裝, 代替兄長拜堂的趣事, 更有趣的是在洞房內(nèi)籠養(yǎng)著一只頸掛紅布條的 公雞,直到新郎回來才放出。這個習俗被當?shù)胤Q為:阿姑代拜堂,公雞陪洞房。 ”艱辛的歲月已經(jīng)過去了,濃濃的喜慶氣息,仿佛從古一直彌漫到今解讀定海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裝飾構件(上)2011-6-16 14:38:46中國海洋文化在線若有人問,定海古城的文化厚重在哪里?答案就在數(shù)之不盡的定海老屋里。用歷史的眼光看,宅院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幕幕興衰消長的悲喜劇,使歷史有了更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定海每一處傳統(tǒng)民居,那扇扇大門背后都有一段塵

44、封的過去,人文內(nèi)涵也特別豐富,撣一撣塵封的記憶,或許就能真實地觸摸到定海古城上千年歷史的余溫上世紀40年代末的定海老城大屋鱗次櫛比(資料照片)一、定海的大屋定海歷史悠久,擁有很多的古宅老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現(xiàn)代化生活的發(fā)展,這些老屋古宅其中不少已經(jīng)消失、正在消失和即將消失。但你若是在這些遺留的古宅角落里稍待 片刻,那造型精美、不同風格的門樓、門廊,高翹的飛檐,玲瓏別致的雕梁畫棟以及花窗、 掛落,鏤刻精細的漏窗、磚雕,以它一貫的從容和莊重,都會使你觸摸到它原先的繁榮和建 筑工藝的精細,深為中國古典建筑的壯美而折服,自然會萌生出一種尋幽探秘的感覺。東管廟弄51號的王家大屋馬頭墻飛檐翹楚(阿能 攝

45、)定海的清代大屋大多是木結構的大院,如西大街的藍家大屋、建國路34號的中營衙門大屋、聚奎弄的劉鴻生故居、芙蓉弄的施家大院、東管廟弄劉坤記大院、51號王家大屋、36號王順成住宅、西大街 大街朱家”大屋、留方井路康五房老屋、環(huán)城西路樂家老屋、 人民北路金家大屋、道頭順裕弄孫家老宅和陳家老宅、柴水弄的徐家老宅和北門石柱弄的陳氏民居等。民國期間建成的較大宅院,多數(shù)是由主房、廂房、天井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 大的有三四進。較出名的有人民南路潘尚林住宅、西門前府街吳家大院、 環(huán)城南路許家大屋(一說是清末建)、建國路戴家住宅、環(huán)城西路陳氏大屋、留方井路1號陳子均(陳坤)大屋、恒豐弄5號劉家大屋和東管廟弄 1號朱家大屋。二、瓦、木、石的名堂中國工匠的師祖一一魯班師傅古代建筑多為瓦、木、石結構和磚木混合結構,所以造大屋與石匠、木匠、瓦匠聯(lián)系比較密切。瓦匠在南方行話稱為士倫”,舟山老話頭 士老倫”,就是老瓦匠老土包子的意思;木匠工靠錛、鑿、斧、鋸做生活,木匠中小器作制造鏤花家具雕,方木匠制造門、木窗 等;石匠修臺階,立門墩、鑿柱石和雕塑石獅子。傳說春秋末期,精于瓦、木、石等多種技 藝魯班師傅,造屋修涼亭,架橋鋪路、打船造車等百樣生活會做,被后世尊為中國工匠的師祖。在修建房屋時,魯班師傅每每要帶著他的瓦匠、石匠、木匠三個徒弟。舟山的瓦匠、石 匠、木匠等建工也敬奉魯班師傅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