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診斷學(修改)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6/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1.gif)
![實驗診斷學(修改)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6/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2.gif)
![實驗診斷學(修改)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6/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3.gif)
![實驗診斷學(修改)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6/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4.gif)
![實驗診斷學(修改)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6/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9a0aacbf-3524-42db-b535-ed2f46230b1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診斷學第五版?zhèn)湔n筆記 創(chuàng)建時間:2007/1/17 20:09:00徐元宏實驗診斷學(第五版)第一章:概論實驗診斷學的教學強調(diào)以實驗檢查的臨床應用為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各項檢驗的選用原則和適應證,熟悉或了解檢驗原理和方法,標本的采集和送檢要求,重點掌握各項常用檢驗的參考值及其臨床意義,能聯(lián)系臨床,正確解釋和運用檢驗結(jié)果,來指導臨床診斷,病情觀察和疾病防治工作。 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實驗診斷學的概念。了解實驗診斷的現(xiàn)狀和進展、主要內(nèi)容、檢驗標本的采集和處理。強調(diào)學習實驗診斷的意義和重要性、實驗診斷的臨床應用和評價。教學內(nèi)容一、實驗診斷學的概念和主要內(nèi)容。二、實驗診斷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三、
2、學習實驗診斷的意義和重要性,學習的方法和要求。四、檢驗標本的采集和處理。五、實驗診斷的臨床應用和評價。教學時數(shù)1學時教學方法課堂講授。一實驗診斷學的基本概念1 實驗診斷學:(laboratory diagnosis)就是運用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實驗技術和方法,通過感觀、試劑反應、儀器分析和動物實驗等手段,對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組織細胞等標本進行檢驗,以獲得反映機體功能狀態(tài)、病理變化或病因等客觀資料,作為疾病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的評估指標。2 實驗診斷學的進展和現(xiàn)狀:實驗診斷學是從臨床醫(yī)學領域分離出來,并形成一門新興獨立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新技術、新方法不斷運用于
3、實驗診斷。它包括臨床檢驗診斷、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寄生蟲學、臨床化學、臨床免疫學、臨床核醫(yī)學、血庫等。補充:實驗診斷學發(fā)展歷史3 實驗診斷學的特點:(1) 實現(xiàn)了檢測自動化、微量化,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2) 實施質(zhì)量控制(quaility control)以確保檢驗質(zhì)量;(3) 實現(xiàn)電腦化;(4) 各種檢驗試劑合不斷出現(xiàn)。4 實驗診斷與檢驗醫(yī)學:實驗診斷學是以檢驗的臨床應用為目的,而檢驗醫(yī)學是以檢驗方法的研究和改進為目的;實驗診斷學是臨床醫(yī)學各專業(yè)診斷學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為基礎課和臨床課之間的橋梁課程,是解釋疾病規(guī)律以及診斷和防治疾病最基本的理論和方法,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臨床思維、運用實驗
4、結(jié)果,綜合為臨床所用5 實驗診斷重要性:(1) 為準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依據(jù);(2) 為分析病情、觀察療效、判斷預后提供依據(jù);(3) 為預防疾病提供資料;(4) 為開展醫(yī)學研究奠定基礎。補充:實驗診斷作為疾病診斷、療效觀測、預后評估、衛(wèi)生防疫、撰寫科學論文、開展科學研究方面的作用 6 實驗診斷學的主要內(nèi)容:它包括臨床血液學檢驗,排泄物、分泌物及體液的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和臨床病原體檢驗7 實驗診斷學的應用范圍:直接為臨床醫(yī)療服務,為開展預防工作提供依據(jù),進行社會普查,開展健康咨詢。8 學習實驗診斷學:學習實驗診斷學:重點掌握各項檢驗的適應癥,選用原則,標本的采集和處理以及影響
5、檢驗結(jié)果的因素,實驗的主要原理、參考值以及數(shù)值變化的臨床意義,學會臨床思維,能運用這些檢驗結(jié)果結(jié)合其它臨床資料綜合分析,進行診斷和防治工作。二 標本的采集和處理1血液標本的采集與處理(1) 血液標本的種類:主要是全血、血清和血漿,全血主要是對血細胞成分做一分析,如血常規(guī);血清主要適合生物化學和免疫學分析;血漿也適合生物化學分析。(2) 采血部位:毛細血管采血適合嬰幼兒和燒傷部位;靜脈采血是最常見的,成人通常是在肘部、腕部,嬰幼兒則是在頸外靜脈;動脈采血多作血氣分析。(3) 采血時間:空腹采血,特定時間采血,急診采血。2 標本采集后的處理:(1) 抗凝劑:采集全血或血漿,需加入抗凝劑。附采血部位
6、以及所需抗凝劑一.毛細血管采血法1.采血部位2.采血針3.采血步驟二.靜脈采血法1.采血部位2.采血器材3.采血步驟血液標本的采集一.常用抗凝劑1.檸檬酸鈉109mmol/l、 106mmol/l1:9 止凝血檢驗1:4 血沉檢驗輸血保養(yǎng)液2.草酸鈉0.1mmol/l1:9 止凝血檢驗3.雙草酸鹽抗凝劑100ml抗凝劑含草酸鉀0.8g, 使紅細胞縮小草酸銨1.2g 使紅細胞擴大0.2-0.5ml80烘干抗凝2-5ml血液適用范圍:紅細胞比積、血細胞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不適合血小板計數(shù)和白細胞分類4.肝素抗凝機制:0.5ml(1g/l)37-50干燥后抗凝5ml血液適用范圍: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
7、白測定、紅細胞比積和生化測定;不適合血小板計數(shù)和白細胞分類5.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k3edta,k2edta0.5ml(15g/l)干燥后抗凝5ml血液適用范圍:血細胞計數(shù);不適合血小板計數(shù)和止凝血檢驗草酸鹽:與血中鈣離子結(jié)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鈣而起抗凝作用,2mg草酸鹽可抗凝1ml血液,常見有草酸鉀、草酸鈉。枸櫞酸鈉:每毫升血液需5mg抗凝抗凝劑。肝素:作用機制為抑制凝血酶原轉(zhuǎn)化為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不能轉(zhuǎn)化為纖維蛋白。0.10.2mg可抗凝1ml血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na2):與血中鈣離子結(jié)合起抗凝作用,12mg可抗凝1ml血液。(2) 及時送檢與檢測:由于血細胞能量代謝以及細
8、胞和血漿離子的濃度不同,所有檢測標本應及時檢測。(3) 微生物檢驗的血標本:由于機體極少量的微生物就可引起感染性疾病,所以微生物檢測除注意無菌外,還需增菌。3 骨髓標本的采集與送檢:主要是骨髓細胞學檢驗和骨髓細菌培養(yǎng),骨穿選擇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如做骨髓細胞學檢驗,應及時涂片;如細菌培養(yǎng),應置增菌培養(yǎng)基。4 排泄物、體液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尿液、糞便、漿膜腔穿刺液應及時送檢。三實驗診斷的臨床應用和評價1 正確選擇檢驗項目:實驗結(jié)果有的可以明確診斷;有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輔助診斷。一定要在認真和詳細地進行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得到初步診斷的基礎上,從疾病診斷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選用針對性和特異性較強的項
9、目檢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濫用和杜絕浪費。從病人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選擇盡量少的檢驗項目,就能對疾病作出明確的診斷。2 參考值:參考值和參考范圍都是統(tǒng)計學概念。參考值是指對抽樣的個體進行某項檢測所得的值;所有抽樣組測得的平均值加減標準差即為參考范圍。3 檢驗質(zhì)量保證:(1) 分析前:醫(yī)生應根據(jù)病情正確選擇檢驗項目;并進行必要的準備,正確采集標本;合理的處理標本和及時送檢。(2) 分析過程中:技術和素質(zhì)合格人員;合適的實驗條件、符合要求的檢測方法和分析儀器、分析試劑、室內(nèi)和室間的質(zhì)量控制。 (3) 分析后:及時正確報告檢驗結(jié)果,醫(yī)生應結(jié)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對檢驗結(jié)果與疾病的關系作出正確的解釋。 4
10、影響檢驗結(jié)果常見因素:病人狀況的個體差異;檢驗標本的采集和處理因素的影響;藥物的影響。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驗教學目的與要求一、掌握紅細胞有關各項檢驗指標的參考值、病理改變及其臨床意義。二、熟悉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及臨床意義。三、掌握白細胞計數(shù)、分類計數(shù)的參考值及病理改變的臨床意義。四、熟悉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及白細胞形態(tài)病理改變的臨床意義。五、熟悉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及沉降率測定,掌握其參考值及臨床意義。教學內(nèi)容一、紅細胞和貧血的實驗室檢查(一)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測定(hgb): 1、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測定的方法及參考值。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理性變化,以及病理性增多和減少的臨床意義(以減少
11、為重點)。3、紅細胞形態(tài)病理性改變(紅細胞大小、形態(tài)及嗜色性的改變)、以及出現(xiàn)核殘余物和有核紅細胞的臨床意義。(二)血細胞比容(hct)測定、紅細胞平均指數(shù)(mcv、mch、mchc)和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測定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三)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簡述根據(jù)mcv、rdw的貧血形態(tài)學分類。(四)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染色原理、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五)簡介溶血性貧血實驗檢查原則。 二、白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計數(shù)(一)簡述各類白細胞的細胞動力學。(二)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的參考值及生理變化。(三)各類白細胞增多與減少的臨床意義。(四)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五)白細胞常見的病
12、理形態(tài)及其臨床意義。(六)類白血病反應的概念及臨床意義。三、紅細胞沉降率測定(一)簡述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的原理和方法,影響紅細胞沉降率的因素。(二)紅細胞沉降率的參考值及沉降率增快的臨床意義。教學時數(shù)12學時(課堂教授6、實習6)。 教學方法 一、理論課:利用掛圖及幻燈等教授上述內(nèi)容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二、實驗課:(一)簡介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檢驗原理和方法,進行血細胞分析儀的操作示教(結(jié)合播放錄象和幻燈),講解報告單數(shù)據(jù)及血細胞直方圖的閱讀。(二)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應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顯微鏡計數(shù)法)、血涂制作及瑞氏染色的示范操作,再由學生分組互相練習,并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三)血細胞形態(tài)示
13、數(shù):顯微鏡下示教正常紅細胞及異形紅細胞、正常白細胞及病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結(jié)合圖片及幻燈示教)。(四)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操作及形態(tài)示教。(五)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示教。(六)常見的貧血及白細胞病理改變(感染與白血?。┑湫筒±龑嶒灆z查結(jié)果的分析討論。前言:1.血液的組成: 嗜中性粒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白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血細胞 紅細胞 單核細胞 血小板 淋巴細胞血液 水 纖維蛋白質(zhì) 血漿 血漿蛋白 白蛋白 固體成分 無機鹽 球蛋白 非蛋白氮、葡萄糖、脂質(zhì)、激素補充:血液:blood,血細胞:blood cell,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leukocyte, 紅細胞:red blood ce
14、ll,erythocyte,血小板:blood plantlet cell,plantlet,嗜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嗜鹼性粒細胞baseophil: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單核細胞monocyte:淋巴細胞lymphocyte:血漿plasm:血漿蛋白plasm protein:纖維蛋白質(zhì)fibrin: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2血液檢查的意義:血液循環(huán)于機體,與機體各組織、器官發(fā)生聯(lián)系。血液檢查不光反映血液系統(tǒng)本身的質(zhì)與量的變化,還反映與血液系統(tǒng)有關的器官、組織功能狀態(tài)。第一節(jié) 血液一般檢查血液一般檢查,通稱為血常規(guī)檢查(blood routine
15、 examination)是指外周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質(zhì)和量的化學檢查,它包括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的測定(hb)、白細胞計數(shù)(wbc)和白細胞分類(diffential count dc)。一 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的測定(一).rbc、hb的代謝1.rbc、hb生成紅系祖細胞 原始紅細胞 早幼紅細胞 中幼紅細胞 晚幼 促紅細胞生成素 睪丸激素 存在于骨髓、外周血液 紅細胞 網(wǎng)織紅細胞 成熟紅細胞 衰老紅細胞 在此之前均是有核細胞,存在于骨髓 攜帶o2、co2,壽命120天 以含鐵血黃素細胞排出體外,所以正常人需補鐵 fe2+ 衰老紅細胞 進入骨髓再次參與造血 珠蛋白 進入骨髓再次參與
16、造血 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 原卟啉 膽綠素 膽紅素 血中白蛋白作為載體 糞膽素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儲存于膽囊) 尿膽原(腸道) 由尿排出 肝腸循環(huán) 為什么委縮性胃炎的病人會發(fā)生貧血注:可補充 為什么正常人糞便是黃色2.紅蛋白結(jié)構: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組成。珠蛋白具有種屬特異性,每一珠蛋白分子含有兩對肽鏈,即一對鏈和一對非鏈,各個肽鏈氨基酸的排列都有嚴格的順序,血紅蛋白肽鏈主要組合形式有三種:22 成人主要血紅蛋白 hba22成人次要血紅蛋白 hba222胎兒主要血紅蛋白 hbf若鏈、鏈合成障礙使得三種血紅蛋白比例異常,即各種地中海貧血;若肽鏈氨基酸被置換、丟失、加長,稱之為血
17、紅蛋白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氨基酸位置.6.72663.95.hba鏈正常氨基酸順序.glu.glugluhis.lys.正常的密碼子(mrna).gaa.gaagaacau.aaa.hbs.val.密碼子(mrna).gul.hbc.lys.密碼子(mrna).aaa.hbsiriraj.lys.密碼子(mrna).aaa.hbe.lys.密碼子(mrna).aaa.hbms.tyr.密碼子(mrna).uau.hbn.glu.密碼子(mrna).gaa.亞鐵血紅素是血紅蛋白的色素部分,是由鐵原子和原卟啉組成,鐵原子位于原卟啉環(huán)中心。正常情況下,fe2+ 具有6條配位
18、鍵,其中4條與原卟啉4個氮原子聯(lián)結(jié);另2條配位鍵分別位于血紅素兩側(cè),第5配位鍵與多肽鏈聯(lián)結(jié),第6條配位鍵即血紅蛋白的載體。當與o2結(jié)合即hbo2-氧合血紅蛋白,o2釋放后,第6條配位鍵空著-還原血紅蛋白,若fe2+ 被氧化成fe3+,第6條配位鍵被h2o占據(jù),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若被co、s占據(jù),形成各種血紅蛋白衍生物,分別稱hbco 碳化血紅蛋白, hbs硫化血紅蛋白。(二).參考值rbc hb成人男性 ( 4.0-5.5)1012/l 120-160 g/l成人女性 ( 3.5-5.0)1012/l 110-150 g/l 新生兒 ( 6.0-7.0)1012/l 170-200 g/l(三
19、).臨床意義1.rbc.hb增多成人男性.rbc 6.0*1012/l,hb 170 g/l成人女性.rbc 5.5*1012/l,hb 160 g/l(1).相對增多:因血漿容量減少,使紅細胞容量增加,例如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尿崩癥等。(2).絕對增多:臨床稱之為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mia erythrocytosis)原發(fā)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mia vera),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以rbc增多為主骨髓性疾病,其特點rbc,hb,全身血容量也增加,白細胞、血小板??裳a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危害、目前治療手段繼發(fā)性:主要是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ery
20、thropoietin epo)增多,epo代償性增加:因血氧飽和度減低,組織缺氧引起 胎兒、高原居民嚴重慢性心、肺功能不全epo非代償性增加:血氧飽和度不減低,組織不缺氧。epo增加主要是某些腫瘤或腎臟疾患有關。2.rbc.hb減少 貧血:單位體積內(nèi)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球壓積(rbc,hb,hct)低于正常參考值,稱為貧血(anemia)。成人男性hb120 g/l,成人女性hb110 g/l。貧血程度分四級:輕度hb110 g/l(90-110) 中度hb 90-60 g/l 重度hb 60-30 g/l 極重度hb30 g/l 嬰兒:身體生長發(fā)育迅速而紅細胞生長相對不足(1).生理
21、性減少 妊辰:血漿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 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性減少: 骨髓侵潤 骨髓功能減退 原因未明紅細胞生成減少 造血容量減少 造血物質(zhì)缺乏 鐵缺乏 鐵失利用 dna合成障礙 紅細胞內(nèi)在缺陷:球形、地中海紅細胞破壞增多 紅細胞外在缺陷:獲得性紅細胞丟失過多:急性失血、慢性失血二.紅細胞形態(tài)1 正常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紅細胞呈雙面凹陷、圓盤形、大小較一致,直徑6-9um,平均直徑7.5 um;紅細胞厚度分別為邊緣約2 um、中央約1 um,染色后四周呈淺橘紅色,中央呈淡染區(qū)。 小rbc(microcyte):直徑10 um,見于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2 紅細胞大小異常: 巨r(nóng)bc(me
22、galocyte):直徑15 um,常見葉酸、vitb12缺乏 rbc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紅細胞大小不均 3.形態(tài)異常:球形(spherocyte)直徑,厚度,體積小,著色深,中心淡染區(qū)消失,見遺傳性增多癥。橢圓形(elliptecyte,oval cell)橢圓形見于遺傳性增多癥。囗形細胞(stomatocyte)見于遺傳性橢圓形增多癥、灑精中毒。靶形細胞(target)種細胞的中央淡染區(qū)擴大,中心部位也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狀似射擊之靶狀,見于地中海貧血,缺鐵貧,溶液貧,黃疸或脾切除后。鐮刀形細胞(sickle cell)形如鐮刀狀,見于鐮刀形細胞貧血()病。是由于hba
23、的鏈上第六個氨基酸谷氨酸被頡氨酸替代。6gluval , 珠蛋白基因第六位密碼子由gag gtg ,即單個堿基at的突變,在正常情況人中,dna的mst片斷為1.1kb;而病人由于單個堿基的置換導致mst位點丟失,mst酶切dna得到的片斷長度為1.3kb,雜合子中有1.1kb和1.3kb兩條片斷,純合子只有1.3kb一條片斷。淚滴形細胞(dacryocyte,teardrop cell)細胞呈淚滴狀或手鏡狀,見于骨髓纖維化,海洋性貧血,溶貧。紅細胞形態(tài)不整(poikiliocytosls)指發(fā)生各種明顯的形態(tài)學異常改變,可呈梨形、淚滴形、新月形、長圓形、啞鈐形等,見于機械、物理因素所致。紅細
24、胞緡線狀形成(rouleaux rormation)涂片中呈串狀重疊,邊似緡線狀,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棘形細胞(acanthocyte,burr cell)細胞外周呈鈍鋸齒狀突起,見于先天性2脂蛋白血癥、脾切除后、灑精中毒、肝病、尿毒癥。4.染色異常: 低色素性(hypochromic)紅細胞染色過淺,中心淡染區(qū)擴大,見于缺鐵貧血、海洋性貧血。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紅細胞著色深,中心淡染區(qū)消失,見于巨幼細胞貧血、球形細胞。嗜多色性(pdychromatic)紅細胞呈淡灰色或紫灰色,是一種剛脫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體積較正常紅細胞稍大,見于增生性貧血。5.結(jié)構異
25、常:嗜堿性點彩(basophilic)內(nèi)可見大小數(shù)量不一深蘭色的顆粒,其顆粒是核糖體發(fā)生聚集變性所致,見于鉛中毒,增生性貧血。howell-jolly氏小體:紫紅色園形小體位于成熟紅細胞或晚幼紅細胞胞漿中,見于溶貧、巨幼貧等。cabot氏環(huán):紅細胞中出現(xiàn)一種紫紅色呈園形或字形細線狀,見于溶貧、巨幼貧、脾切除。有核紅細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即幼稚紅細胞見于增生性貧血、紅血病、紅白血病、髓外造血。三.細胞計數(shù)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一) 白細胞功能:中性粒細胞:吞噬入侵的細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體內(nèi)擴散,并參與免疫復合物和壞死組織的清除。嗜堿性粒細胞:不具吞噬作用。
26、嗜堿性顆粒含有組織胺、過敏性慢反應物質(zhì)、嗜堿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嗜堿性粒細胞表面有ige的fc受體,當與ige結(jié)合再受相應抗原或抗ige抗體攻擊時,引起顆粒釋放。嗜酸性粒細胞:抑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合成、釋放其性物質(zhì),吞噬其釋放顆粒,并分泌組織胺酶,破壞組織胺,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單核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功能: 吞噬病毒、原蟲、真菌細菌 吞噬抗原、傳遞免疫信息吞噬組織碎片、免疫復合物淋巴細胞:為人體主要免疫活性細胞。在骨髓、脾臟、淋巴結(jié)和其它淋巴組織生發(fā)中心發(fā)育成熟為b淋巴細胞,經(jīng)抗原激活后分化成漿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參與體液免疫。在胸腺、脾臟、淋巴結(jié)和其它淋巴組織依賴胸腺素發(fā)育成熟稱為
27、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被抗原致敏后產(chǎn)生多種免疫活性物質(zhì),參與細胞免疫。(二) 正常白細胞形態(tài) 名稱 外形 直徑(um) 核形 核質(zhì) 胞漿量、色、顆粒中性粒細胞 園形 10-13 桿狀核 染色質(zhì)緊密 淡紅色內(nèi)含有許多小顆粒neutrophil,n 分葉2-5分葉 成淡紫紅色嗜堿性粒細胞 園 較n小 核為二分葉核, 核呈紫色 紅色內(nèi)含大小不等黑色顆粒basophil,b 不明顯嗜酸性粒細胞 園形 10-15 核呈二分葉核 眼鏡狀,深紫色 淡紅色,內(nèi)充滿粗大均勻而園的鮮紅色顆粒eosinophil,e 單核細胞 大而園、橢圓 14-20 核大,不規(guī)則,呈腎形、馬蹄形 漿多,淡灰色、蘭色,內(nèi)monoc
28、yte,m 常見偽足 s形,淡紫色,染色質(zhì)疏松呈網(wǎng)狀 含細小、紫紅色顆粒淋巴細胞 大:圓形 10-18 圓形、橢圓形 深紫色 蔚蘭色、量多、少量紫紅lymphocyte l 染色質(zhì)粗密成塊 色顆粒 ?。簣A形 6-9 同上 深蘭色、量少、無顆粒(三) 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參考值wbc:成人 (4.0-10.0)*109/l新生兒 (15.0-20.0)*109/l6個月-2歲(11.0-12.0)*109/ldc: 百分率 絕對值n:桿狀核 1-5% (40-50)*106/l分葉核 50-70% (2000-7000)*106/leos 0.5-5% (50-500)*106/lb 0-1% (0
29、-100)*106/ll 20-40% (800-4000)*106/lm 3-8% (120-800)*106/l(四) 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臨床意義wbc10* 109/l稱白細胞增多,wbc4.0*109/l稱白細胞減低。白細胞的增減主要是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粒細胞1.5*109/l:粒細胞減少癥;0.5*109/l:粒細胞缺乏癥。1生理性變化:(1)年齡:新生兒wbc便高達15*109/l,3-4天后降低至10*109/l左右,保持3個月,然后降至成人水平。初生兒外周血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第6-9天不斷下降至與淋巴細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細胞不斷增高,整個嬰兒期,淋巴細胞均較高,到2-3
30、歲后淋巴細胞又不斷下降,中性粒細胞逐漸上升,到4-5歲二者基本相等。(2)曰間變化:安靜檢驗時wbc低,活動進食后wbc高。(3)運動、疼痛、情緒影響:一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冷熱水浴、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均可使wbc升高,情緒激動升高。(4)妊娠、分娩:妊娠、分娩wbc升高。2病理變化(1).中性粒細胞 反應性升高 : 急性感染和化膿性炎癥急性中毒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異常增多: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性粒細胞降低 某些傳染?。篻-桿菌、病毒、原蟲化學藥品及放射損害血液病、再障、粒細胞減少癥脾亢過敏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2).中性粒細胞核象變
31、化正常粒細胞核象: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分以3葉居多,可見少量桿狀核粒細胞。桿狀核與分葉核之間比值為1:13。核左移:桿狀核增多(大于5%),甚至出現(xiàn)桿狀核以前更幼稚階段的粒細胞。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者常見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杜狀核粒細胞增多0.06輕度左移 0.10伴少數(shù)晚幼粒細胞:中度左移 0.25 出現(xiàn)更幼稚粒細胞:重度左移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而白細胞總數(shù)不增高,甚至減少者常見于再障、粒細胞減少癥、嚴重感染核右移:分葉核粒細胞要葉過多,分葉在5葉以上的細胞超過0.03進稱核右移。核右移主要是缺乏造血物質(zhì)使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或造血功能減退所致。(3) 中
32、性粒細胞常見的形態(tài):a中性粒細胞中毒性改變 細胞大小不均:見于化膿性炎癥、慢性感染 中毒性顆粒:嚴重化膿性感染及大面積燒傷 空泡形成:胞漿脂肪變性所致致,見于嚴重感染 核變性:核固縮、核溶解、核碎裂b棒狀小體(auer小體)wright.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細胞胞漿中出現(xiàn)呈紫紅色細桿狀物質(zhì),長1-6um,1條或數(shù)條不定,稱棒小體。它出現(xiàn)在白血病細胞中,故見到棒狀小體可確診為急性白血病。急粒、急單則出現(xiàn)棒狀小體;急淋則不出現(xiàn)。(4)嗜酸性粒細胞 過敏性疾?。合⑹澄镞^敏升高見于 皮膚病寄生蟲性疾?。横炏x、蛔蟲某些血液?。郝D承盒阅[瘤某些傳染病其他降低見于 傷寒、付傷寒嚴重燒傷、大
33、手術后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5)嗜堿性粒細胞 增多:慢粒、全身中毒、轉(zhuǎn)移腫瘤減少:無意義(6)淋巴細胞 增多 某些病毒及桿菌感染 某些血液病 腎移植排異前期減少 接觸放射線 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異常淋巴細胞:根據(jù)形態(tài)學特點分三型 名稱 外形 核形、核質(zhì) 胞漿、色、顆粒1(空泡型) 圓形、橢圓形 圓形、腎形或不規(guī)則,核染色 豐富、深蘭色,含有大小不等空泡, 質(zhì)呈粗網(wǎng)狀或小塊狀無核仁 無顆?;蛏贁?shù)顆粒2(不規(guī)則型) 大、不規(guī)態(tài)形 圓形、腎形,不規(guī)則,核染色質(zhì) 豐富,淡蘭色或、淡灰蘭色,少量嗜天青顆粒呈花邊狀 較1型細致,亦呈網(wǎng)狀,核仁不 明顯3(
34、幼稚型) 大、圓形、橢 圓形、橢圓形,核染色質(zhì)呈纖細 豐富,蘭色、深蘭色,無顆粒,有少許空泡圓形 網(wǎng)狀,可見1-2核仁 臨床意義:一般認為異常淋巴細胞主要是由t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轉(zhuǎn)化而來,增多見于:a病毒感染性疾病,某些細菌感染,螺旋體病、立克次體、原蟲等b藥物過敏c輸血、血液透析或體外循環(huán)術后d其它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粒細胞缺乏癥、放射治療(7)單核細胞 增多 生理性:嬰兒、兒童 病理性: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減少:無意義四.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eticulocyte)1 原理:網(wǎng)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rbc之間未完全成熟的rbc。胞漿中尚殘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堿性物質(zhì),用煌焦油蘭、
35、新亞甲蘭進行活體染色,這些嗜堿性物質(zhì)即被凝集沉淀著色,在胞漿中呈現(xiàn)蘭色細顆粒狀,顆粒狀間又有細絲狀聯(lián)綴,而構成網(wǎng)狀結(jié)構,故稱網(wǎng)織紅rbc。2參考值:百分數(shù):成人 0.5-1.5% 新生兒2-6% 絕對值:(24-84)*109/l3臨床意義1.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ret 表示骨髓紅細胞 增生活躍 溶貧、急性失血缺鐵貧 et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et 急性白血病et 2.作為貧血治療的療效判斷及治療性試驗的觀察指標3.作為病情觀察的指標五.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簡稱血沉。1 原理:由于自身重量產(chǎn)生自然下沉力,而
36、在下沉時,必須與等體積的血漿發(fā)生位置互換,造成血漿向上流動,通常情況膜表面唾液酸帶負電荷,紅細胞互相排斥,使細胞間距為。彼此分散懸浮于血漿中。下沉受到的阻力較大,故沉降率較慢。此外,血液白蛋白帶有負電荷,纖維蛋白原、球蛋白帶有正電荷,正常情況下,下沉速度慢,在某些病理狀態(tài)下,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能降低的電位,促使其成緡線狀聚集,減少了血漿對沉降的阻力,因而血沉加快。膽固醇、甘油三酯也能促進血沉,白蛋白帶負電荷,有抑制緡線狀聚集的用。卵磷酯也有抑制聚集作用,有利于維持懸浮性。2參考值:成人男性5,女性203臨床意義:()生理變化 新生兒、兒童 esr 月經(jīng)期、妊辰 esr 老年人 es
37、r ()病理性(a)炎癥性疾?。杭毙约毦匝装Y、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癥:(b)組織壞死及損傷:范圍較大組織損傷或手術創(chuàng)傷缺血性組織壞死:心肌梗塞、肺梗塞等(c)惡性腫瘤:增長迅速的惡性腫瘤多快,與2巨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增高等有關。手術、放療、化療后、趨于正常,良性腫瘤則正常(d)各種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慢性腎炎、肝硬化等(e)貧血(f)高膽固醇血癥4臨床應用()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活動期,靜止期正常()區(qū)分良性與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反映血漿中球蛋白增高(4) 區(qū)分功能性與器質(zhì)性疾?。盒慕g痛,心肌梗塞六.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有關參
38、數(shù)(一)紅細胞比積 定義:紅細胞比積(emocrit hct)又稱紅細胞壓積(packed cell volume)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 參考值:男性 .女性 . 臨床意義:各種原因所致血液濃縮,常作為補液參考各種類型貧血(二)紅細胞常數(shù)計數(shù)1三種常數(shù)定義(1)平均紅細胞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每升血液中紅細胞比積mcv= *1015 fl 每升血液中rbc數(shù)目(1l=1015 fl)(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mch=*1012 pg每升血液中rbc數(shù)目
39、(1g=1012pg)(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深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每升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mchc= g/l每升血液中紅細胞比積2參考值mcv:手工法82-92 fl,儀器法80-100 flmch:手工法27-31 pg,儀器法27-34 pgmchc:320-360 g/l3應用舉例:rbc 3.5 *1012/l、hct 0.36、hb 120 g/lmcv=0.36*1015/3.5*1012=103 flmch=120*1012/3.5*1012=34.3 pgmchc=120/0.36=333 臨床意義根
40、據(jù)三次平均值可進行貧血形態(tài)學分類-分類 mcv mch mchc 病因-正常細胞 100 4 正常細胞性貧血 100 4 再障、急性失血貧、溶貧大細胞性貧血 4 葉酸、缺乏引起巨幼貧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缺鐵貧、海洋性貧血、粒幼細胞貧血單純小細胞貧血 慢性感染、炎癥、肝病、尿毒癥、惡性腫瘤-附血液自動化分析儀檢測原理:電阻抗法(coulter原理):根據(jù)血細胞非傳導性,以電介質(zhì)溶液中懸浮顆粒在通過計數(shù)小孔時引起的電阻變化進行檢測,進行血細胞計數(shù)何體積測定。容量、電導、光散射(vcs)法:首先在標本內(nèi)加入只作用紅細胞的溶血劑,使紅細胞溶解,然后加入抗溶血劑,起中和前溶血劑的作用,使白細胞的表面、胞
41、質(zhì)及大小等特征仍保持原狀,采用鞘流技術使含白細胞通過檢測器,接受vcs檢測技術。體積(v)測量使用的是電阻抗法(coulter原理);電導性(c)測量是根據(jù)細胞壁產(chǎn)生高頻電流的性能采用高頻電磁探針,測量細胞內(nèi)部結(jié)構,細胞核和質(zhì)的比例,細胞內(nèi)質(zhì)粒的大小和密度,因此電導性(c)能識別體積相同而性質(zhì)不同的兩個細胞亞群;光散射(s)是根據(jù)細胞表面光散射的特性提供細胞類型的鑒別方式。血細胞直方圖分析 pdw 小3-30fl被輸入血小板通道血小板脈沖大小稀釋1:25000過rbc/plt共用小孔管產(chǎn)生 脈沖 mpv pct rdw大3-30fl被輸入rbc通道rbc脈沖大小 mcv mch hct mchc 釋放hb hb測定池 hb量稀釋1:25加溶血劑rbc破壞 wbc通過wbc小管wbc總數(shù)根據(jù)脈沖大小35-98fl(淋巴細胞) 99-135fl(中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中的質(zhì)量監(jiān)控與追溯系統(tǒng)建設
- 現(xiàn)代網(wǎng)絡教育體系構建及其實踐
- 現(xiàn)代辦公環(huán)境下的防疫技術創(chuàng)新與應用
- 生物技術在教學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與前景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京版
- 生產(chǎn)計劃與排程在供應鏈中的角色
- 未來電競酒店品牌推廣趨勢與挑戰(zhàn)
- 《第二單元 數(shù)字畫家 6 形狀與填充》說課稿-2024-2025學年浙江攝影版(三起)(2020)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8 Brithday第5課時說課稿 譯林牛津版
- 《第2課 電話家族 3 學會打電話》(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安徽大學版
- 國家安全生態(tài)安全教育課件
- 【鋼鐵冶煉】-銻冶煉先關工藝
- 漸變方格模板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齊魯師范學院
- 環(huán)境因素匯總識別及評價表(保衛(wèi)部 )
- GB/T 9123.1-2000平面突面鋼制管法蘭蓋
- 消防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 元代文學-緒論課件
- 2023年版勞動實踐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方案報審表(樣表)
- pp顧問的常見面試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