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流體力學教學實驗指導書_第1頁
華科流體力學教學實驗指導書_第2頁
華科流體力學教學實驗指導書_第3頁
華科流體力學教學實驗指導書_第4頁
華科流體力學教學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靜水壓強實驗 (Experime nt of Stastic Hydraulics Pressure 一、實驗目的要求、 1、掌握用測壓管測量流體靜壓強的技能; 2、驗證不可壓縮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3、通過對諸多流體靜力學現(xiàn)象的實驗分析研討,進一步提高解決靜力學實際問題的 能力。 4、鞏固絕對壓強、相對壓強、真空度概念。 二、實驗裝置、 12367485 I b I I 圖1.1 靜水壓強實驗裝置圖 1、測壓管;2、帶標尺測壓管;3、連通管;4、真空測壓管;5、U型測壓管; 6、通氣閥;7、加壓打氣球;8截止閥;9、油柱;10、水柱;11、減壓放水閥。 說明: 1、所有測壓管液面標高均以標尺

2、(測壓管2)零讀數(shù)為基準; 2、 儀器銘牌所注B、 C、 D系測點B、c、D標高;若同時取標尺零點作為靜力學基本方 程的基準點,貝U B、 c、 D亦為ZB、ZC、ZD ; 3、本儀器所有閥門旋柄順管軸線為開。 三、實驗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壓縮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為: P z+= const 或:p Poh(1.1) 式中: z 被測點在基準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被測點的靜水壓強,用相對壓強表示,以下同; Po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壓強; 液體容重; 被測點的液體深度。 另對裝有水油(圖1.2及圖1.3) U型測管,應用等壓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色有下列 關系: h1 (1.2 ) hi p H

3、01 h1 h2 S 13 據(jù)此可用儀器直接測得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搞清儀器組構及其用法,包括: 1)閥門開關; 2)加壓方法一一關閉所有閥門(包括截止閥),然后用打氣球充氣; 3)減壓方法一一開啟筒底閥11放水; 4)檢查儀器是否密封一一加壓后檢查測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氣,應查 明原因并 加以處理。 2、記錄儀器編號及各常數(shù)(記入表1.1)。 3、量測點靜壓強(各點壓強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開通氣閥6 (此時0=0),記錄水箱液面標高0和測管2液面標高 h (此時0 = h ); 2)關閉通氣閥6及截止閥8,加壓使形成。0,測記0及H ; 2b 3) 打

4、開放水閥11,使形成00(要求其中一次0),微調放氣螺母使U型管中水面與油水交界面齊平(圖1.2),測 記0及h (此過程反復進行三次); 3)打開通氣閥,待液面穩(wěn)定后,關閉所有閥門;然后開啟放水閥11降壓(00),使U型管中的水 面與油面齊平(圖1.3),測記0及h (此過程亦反復進行三次)。 五、實驗成果及要求、 1、 記錄有關常數(shù)實驗臺號:No. 各測點標尺讀數(shù)為: b =cmC =cmd =cm =9.8X 10_3 N / cm3 2、分別求出各次測量時A、B、C、D點的壓強,并選擇一基準面驗證一一同一靜止 液體內的 z 任意二點(C、。)的( 3、求出油的容重。 P )為常數(shù)。 0

5、 = O.OO8ON/CR13 六、實驗分析與思考題、 1、實驗分析: 1)若再備一根直尺,如何采用最簡便的方法測定0 ? 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別測量水箱內通大氣情況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 垂直高度hw和ho,由式 whwoho求得0。 2)如測壓管太細,對測壓管液面的讀數(shù)將有何影響? 設被測液體為水,如測壓管太細,測壓管液面因毛細現(xiàn)象而升高,會造成測量誤差,毛細高度由下 式計算: ,4 cos h d 式中, 為表面張力系數(shù);為液體容重;d為測壓管內徑;h為毛細升高。 常溫(t=20C)的水,=7.28dyn/mm , =o.98dyn/mm3。水與玻璃的浸潤角 很小,

6、可認為 cos -1.0。于是有 h 297 d( h、d單位均為mm) 般來說,當玻璃測壓管的內徑大于10mm時,毛細影響可忽略不計。另外,當水質不潔時, 減小,毛細高度也較靜水??;當采用有機玻璃管作測壓管時,浸潤角 較大,其h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一根測壓管測量液體相對壓差值,則毛細現(xiàn)象無任何影響。因為測量高、低壓強時均有毛細 現(xiàn)象,但在計算壓差時,互相抵消了。 3)過C點作一水平面,相對管1、2、5及水箱中液體而言,這個水平面是否等壓面?哪一部分液體 是同一等壓面? 不全是等壓面,他僅相對管1、2及水箱中的而言,這個水平面才是等壓面。因為只有全部具備下 列5個條件的平面才是等壓面:重力

7、液體;靜止;連通;連通介質為同一均質液體;同一 水平面。上述問題中,管5與水箱之間不符合條件,因此,相對管5和水箱中的液體而言,該水平面不是等壓面。 2、實驗思考題: 1)同一靜止液體內的測管水頭線是一根什么線? 2)當B0時,試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確定真空度大小及所在區(qū)域。 文透里流量計實驗 (Determine of flow with V enturi Pipe)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文透里流量計的原理。 2、學習用比壓計測壓差和用體積法測流量的實驗技能。 3、利用量測到的收縮前后兩斷面1-1和2-2的測管水頭差h ,根據(jù)理論公式計算管道 并與實測流量進行比較,從而對理論流量進行修正

8、,得到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即 對文透里 流量計作出率定。 二、實驗裝置、 壓差計 星水箱 上水 廠 水箱 水箱 三、實驗原理、 1、文透里管是一種常用的量測有壓管道流量的裝置,屬壓差式流量計。它包括“收縮 段”“喉 道”和“擴散段”三部分,安裝在需要測定流量的管道上。在收縮進口斷面1-1和喉 道斷面 2-2上設測壓孔,連接比壓計,通過量測兩個斷面的測管水頭差h,就可計算管道 的理論 流量Q,再經(jīng)修正得到實際流量。 定總流 2、 。根據(jù)恒 能量方程,若不考慮水頭損失,速度水頭的增加等于測管水頭的減?。幢葔河嬕?面高差 h),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量測到的h建立兩斷面平均流速vi和v2之間的一個關 系

9、: h h h2(乙 R) (z R) 2 2g 2g 如果我們假設動能修正系數(shù)12 (乙R)億P) 1.0,則 2 2 V2V1 2g 2g 另一方面,由恒定總流連續(xù)方程有: 所以 于是 解得 Av 2 V2 V2 A2V2,即 V2 2 V1 2 V2 2g 2g 2g h V2A2 dd2g h K . h 最終得到理論流量為: 式中 42g 2 3、流量系數(shù): 流量計流過實際流體時,由于兩斷面測管水頭差中還包括了因粘性造成的水頭損失, 流量應_ 修正為:實K h 式中 v 1.0,稱為文透里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 流量系數(shù)除了反映粘性的影響外,還包括了在推導理論流量時將斷面動能修正系數(shù) 近

10、似取為1.0帶來的誤差。 流量系數(shù)還體現(xiàn)了漸變流假設是否得到了嚴格的滿足這個因素。對于文透里流量計而 言,下游斷面設置在喉道,可以說漸變流假設得到了嚴格的滿足。 對于某確定的流量計,流量系數(shù)取決于流動的雷諾數(shù): 大(流速較高)時,流量系數(shù)基本不變。 Re V2d2 ,但當雷諾數(shù)較 2 量水箱斷面積A= cm 進口直徑di = cm喉道直徑d2= cm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認真閱讀實驗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了解用壓差計測壓差和用體積法測 流量的原理和步驟。 2、記錄設備編號、水溫及有關常數(shù)。 3、做好準備工作后,啟動水泵給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狀態(tài),使水位恒定。 4、檢查下游閥門全開時

11、,比壓計測管水面是否持平,如不平,則需排氣調平。 5、實驗流量調節(jié):從最大流量開始,順次減小閥門開度。待水流穩(wěn)定(比壓計液面穩(wěn) 定)后,測讀比壓計讀數(shù)及測讀流量。順序進行8個測點以上。 6、本實驗配有計算機自動量測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率定過程中壓差和流量的數(shù)據(jù)自采及處理 7、檢查數(shù)據(jù)記錄是否缺漏?是否有某組數(shù)據(jù)明顯地不合理?若有此情況,進行補正 8、 課后整理實驗結果,得出流量計在各種流量下的h,Q理,Q實,Re和 值, 繪制Qh的率定關系曲線及 Re曲線。 9、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閱讀思考問題,作簡要回答。 五、實驗成果及要求、 1、有關常數(shù): 儀器編號: 有關常數(shù):水溫T = C 2.5/s

12、cm 記錄及計算表格 次 測壓管讀數(shù) 體積 時間 = Q理= = 數(shù) (cm h2 (cm) (cm (cm3) (s) Re / (cm3/ s kC (cm3/ s Q實/Q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實驗分析及思考題、 1、文透里的實際流量與理論流量為什么會有差別?這種差別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文透里流量計的流量系數(shù)為什么小于1.0? 3、為什么在實驗中要反復強調保持水流恒定的重要性? 4、影響文透里流量系數(shù)的因素有哪些? 5、文透里流量計水平或垂直放置對值有無影響? 動 量 方 程 實 驗 (Momentum Principle) 一、實驗目的、 1、驗證不可

13、壓縮流體恒定總流的動量方程; 2、通過對動量與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動量矩等因素間相關性的分析研究,進一步 掌握流體 動力學的動量守恒定理; 3、測定動量修正系數(shù)。 二、實驗裝置、 456 739 10 圖1.1動量方程實驗裝置圖 1、自循環(huán)供水器;2、實驗臺;3、可控硅無級調速器;4、水位調節(jié)閥;5、恒壓 水箱; 6、管嘴;7、集水箱;8、帶活塞的測壓管;9、帶活塞和翼片的抗沖平板;10、上 回水管。 三、實驗內容與原理、 1、計算機CAI實驗教學模擬。 2、測量活塞中心點的靜水壓強來計算水流的沖力: 利用自動反饋原理,使實驗過程中達到需要測量的靜水作用力與射流的沖擊力自動 平衡。射 流沖擊

14、在平板上的沖力全部作用在活塞體中,當活塞處于穩(wěn)定位置時,只需測得活 塞所受到 的靜水作用力,便可足夠精確地得知射流的沖擊力。 3、恒定總流動量方程為 Q (2V 21V1) c 圖1.3 圖1.2 取隔離體如圖1.3所示,因滑動摩擦阻力水平分力fxv 0.5%Fx,可忽略不計,故x 方向的動量方程化為 F xPc A Vix 式中:hc 作用在活塞形心處的水深; 活塞直徑; Q 射流流量; 射流速度; 動量修正系數(shù)。 實驗中,在平衡狀態(tài)下,只要測得流量Q和活塞形心水深hc,由給定的管嘴直徑d 和活塞直徑代入上式,便可率定射流的動量修正系數(shù)值,并驗證動量定律。其中,測 壓管的標尺零點已固定在活塞

15、的圓心處,因此液面標尺讀數(shù)即為作用在活塞圓心處的 水深 4、測定本實驗裝置的靈敏度: 為驗證本裝置的靈敏度,只要在實驗中的恒定流受力平衡狀態(tài)下,人為地增、減測 壓管中的液位高度,可發(fā)現(xiàn)即使改變量不足總液柱高度的5%。(約0.5H mm),活塞在 旋轉下亦能有效地克服動摩擦力而作軸向位移,開大或減小窄槽:,使過高的水位降 低或過低的水位提高,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這表明該裝置的靈敏度高邊0.5%, 亦即活塞軸向動摩擦力不足總動量力的5%。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準備一一熟悉實驗裝置各部分名稱、結構特征、作用性能,記錄有關常數(shù)。 2、開啟水泵一一打開調速器開關,水泵啟動23分鐘后,關閉23秒鐘

16、,以利用回 水排除 離心泵內滯留的空氣。 3、調整測壓管位置一一待恒定水箱滿頂溢流后,松開測壓管固定螺絲,調整方位,要 求測壓管 垂直、螺絲對準十字中心,使活塞轉動松快,然后旋轉螺絲固定好。 4、測讀水位一一標尺的零點已固定在活塞圓心的高程上。當測壓管內液面穩(wěn)定后,記 下測壓管 內液面的標尺讀數(shù),即hc值。 5、測量流量一一用體積法或重量法測流量時,每次時間要求大于20秒,若用電測儀器 測量時, 則需在儀器量程范圍內。重復測三次再取均值。 6、改變水頭重復實驗逐次打開不同高度上的溢水孔蓋,改變管嘴的作用水頭。調 節(jié)調速器, 使溢流量適中,待水頭穩(wěn)定后,按35步驟重復進行實驗。 五、實驗成果及要

17、求、 實驗臺號No. 活塞直徑D = 1.990 cm 1、記錄有關常數(shù): 管嘴內徑d = 1.198 cm, 2、編制實驗參數(shù)記錄、計算表格并填入實驗參數(shù)(見表3.1)。 3、取某一流量,繪出隔離體圖,闡明分析計算的過程(參見圖3.2,3.3及表3.1) 測 次 體積 V 時間 T 管嘴作 用水頭 H o 活塞作 用水頭 hc 流量 Q 流速 V 動量力 F 動量修 正系數(shù) 1 1 2 3 4 5 6 六、實驗分析與討論、 1、 實測 與公認值(=1.021.05)符合與否?試分析原因。 實測 =1.0342與公認值符合良好。(如不符合,其最大可能原因之一是翼輪不轉所致。為排除 此故障,可用

18、4B鉛筆芯涂抹活塞及活塞套表面)。 2、帶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獲得力矩,這對分析射流沖擊無翼片的平板沿x方向的動量方程有無 影響?為 什么? 無影響。 因帶翼片的平板(圖1.4)垂直于x軸,作用在軸心上的力矩T是由射流沖擊平板時,沿yz平面 通過翼片造成動量矩的差所致,即 TQ Vyz2 COS 22Q Vyz1 COS 訂1Q Vyz2COS 2 D 式中 Q 射流的流量; Vyz1 入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 Vyz2 出流速度在yz平面上的分速; 入流速度與圓周切線方向的夾角,接近900; 出流速度與圓周切線方向的夾角; r1.2 分別為內、外圓直徑。 圖1.4 該式表明力矩T恒與x方向垂直,動量矩僅與y Z平面上的流速分量有關。也即是說平板上附加翼片 后,盡管在射流作用下可獲得力矩,但并不會產(chǎn)生x方向的附加力,也不會影響x方向的流速分量。 所以x方向的動量方程與平板上設不設翼片無關。 3、通過細導水管的分流,其出流角度與V相同,試問對以上受力分析有無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