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20頁_第1頁
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20頁_第2頁
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20頁_第3頁
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20頁_第4頁
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20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0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分章節(jié)匯總(必修二)目錄: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七、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知識點: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經濟1(2010高考廣東文綜13題)北魏均田制實行后,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普遍。這反映了均田制實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復 B.不存在土地私有現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現象 D.莊園由中央集中管理題眼:均

2、田制實行后,“莊園”一次的使用更普遍的原因??键c:均田制與“莊園”的關系土地兼并解析:莊園是一個自給自足程度相當高的經濟、政治、文化單位。唐代均田制實行后,“莊園”一詞的使用更普遍。這反映了均田制實行后,地主依舊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現象。答案:C.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綜歷史部分1題)圖1到圖2的變化,反映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中 圖1 圖2A.鐵犁牛耕的出現 B.耕犁技術的成熟 C.精耕細作的開始 D.單位畝產量提高【解析】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荚噧热荩褐袊糯r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從“二牛抬杠”到曲轅犁,很明顯是犁耕技術的進步。3(201

3、0年高考天津文綜歷史部分7題)“蓋天津城市發(fā)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yè)則沿電車道而發(fā)展。”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是 A.以老城區(qū)為中心不斷擴展 B.伴隨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fā)展 C.由城市周邊的不斷開發(fā)而發(fā)展 D.伴隨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解析 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荚噧热荩褐袊糯r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鐵道線”再到“沿電車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特點。4(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14題)農耕技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推動了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比較右側兩圖,其中圖8(1)所示的耕作技術始見于A戰(zhàn)

4、國 B秦 C西漢 D東漢【解析】D 圖(1)是東漢時期出現的一牛挽犁,圖(2)是西漢時期出現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已經采用了牛耕技術。商鞅變法后,秦國后來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漢時,趙過推廣耦犁(二牛抬杠),但這種兩牛牽引的耦犁回轉不便,到東漢時,在一些地方開始被比較輕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戰(zhàn)國、秦、西漢都早于東漢,排除!、B、C三項。5(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15題)下列是從古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中讀出的信息,其中錯誤的是A農民生活艱辛 B土地兼并嚴重C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 D小農業(yè)和小手工業(yè)緊密結合【解析】B 題干材料中的“醫(yī)得

5、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反映了農民生活的艱辛,A項正確。 “賣新絲”“糶新谷”,反映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C項正確?!靶陆z”是手工業(yè)品,“新谷”是農作物,反映小農業(yè)和小手工業(yè)緊密結合,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土地問題,故B項錯誤。知識點: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經濟6.(2010高考安徽文綜題12)安徽六安雙墩漢墓遺址被評為全國“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之一。圖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該墓葬出土的是A B C D【解析】C 解題的關鍵抓住題干的時間限定,六安雙墩漢墓,青花瓷元朝時出現,不可能出現。7(2010年高考重慶文綜13題)文獻記載“鋼鐵是雜煉生(生鐵)鍒(熟鐵)為刀鐮者?!贝宋墨I提到的金屬冶煉技術

6、發(fā)明于A春秋戰(zhàn)國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南北朝時期 D隋唐時期【解析】C 閱讀材料所說冶煉方法為灌鋼法,這一冶煉技術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8(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4題)東漢南陽太守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應用于A灌溉 B制瓷C耕種 D冶鐵9(2010年高考上海文綜28題)漢代形成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處經濟文化交流。若當時一位外國商人來中國采購商品,他可能購買到的商品有絲綢 紙張 瓷器 棉布A B C D知識點: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10(2010年高考福建文綜15題)明代閩部疏載:“凡福之紬(綢)絲福漳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

7、嶺及浦城之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陸交通十分發(fā)達 B商品經濟活躍 C成為全國經貿中心 D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解析】此題考查論從史出,材料中“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之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發(fā)達,其意圖還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為全國經貿中心必須要有全國范圍內的橫向比較,材料顯然沒有,故排除C;要體現資本主義萌芽就要有雇傭關系,材料顯然沒有體現,故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經濟活躍?!締⑹尽坷斡浾搹氖烦鲈瓌t,解體時堤防結論的偷換、夸大等陷阱。11(2010年高考湖南文綜27題)表

8、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間(13681505)徽州祁門土地買賣契約情況表時間使用通貨類別及契約張數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寶鈔23、銀1、布1宣德年間至景泰年間寶鈔4、銀27、布42、稻谷4天順年間至弘治年間銀52、稻谷1表2反映了A寶鈔在民間的信用降低 B社會經濟大幅度衰退C生活資料均可作為支付手段 D白銀始終是主要流通貨幣解析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荚噧热荩汗糯袊虡I(yè)的發(fā)展(明)。分析:此題宜用排除法。表格中白銀流通量的增加說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故排除B;能作為支付手段的生活資料只是少數幾種(谷、布),故C錯誤;D容易由表格數據排除。A亦不難理解(表格中寶鈔由減

9、少到消失)。12(2010年高考全國卷文綜14題) 表1 18851892年田賦、厘金、關稅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總額(千兩)田賦(%)厘金(%)關稅(%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表1反映了這一時期A政府強化了對關稅的控制 B連年戰(zhàn)爭使農村經濟日趨凋敝C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陷入停滯 D財政收入越來越倚重商品流通【解析】D本題考查通過數據變化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表中的數據變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確結論。關稅在清政府年收

10、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從側面說明了當時社會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程度;而田賦、厘金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說明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對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D項正確。13(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21題)(10分)中國古代飲茶之風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葉已成為中原及周邊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無”的日常消費品,對宋代的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一 西戎茶馬之市,自宋已然。蓋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馬。以草木之葉,易邊場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謝肇制五雜俎材料二 蜀中舊使交子(紙幣),惟有茶山交易最為浩瀚。宋蘇轍論蜀茶五害狀材料三 宋榷(專賣)茶之制,擇要會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蘇儀征)

11、初數戶,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晉人薈萃,五音雜語。輸之于邊,數倍利之,驟富焉。 宋莊季裕雞肋編材料四 (東京)朱雀門外除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huán)、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請回答:(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宋政府茶葉專賣的主要原因。(3分)(2)據材料二、三、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茶葉貿易對宋代商品經濟的影響。(4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興起,乃宋代開創(chuàng)之新氣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在城市商業(yè)布局、思想、文學等方面的新變化。(3分)答案要點:(10分)(1)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貿易

12、發(fā)展;增強軍事力量。(2)促進紙幣流通;經濟城鎮(zhèn)興起;城市商業(yè)繁榮(市井生活繁榮);地域商人出現。(3)城市商業(yè)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思想:出現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tǒng)(理學); 文學:出現一種更易抒發(fā)感情,表現市井生活的新體裁(宋詞)。知識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14(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18題)明代沉船“南澳一號”發(fā)掘引起社會關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的一條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幾三十載”。對該史料理解最恰當的是A明代沒有民間的海外貿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義政策C明政府曾

13、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 D明政府從此廢除“海禁”政策【解析】C 通過題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說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販到日本從事貿易,A項錯。中國古代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B項不符合史實。“海禁”政策從明朝開始一直到清朝仍繼續(xù)實行,D項錯誤。中國“開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幾三十載”說明明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正確答案為C項。15(2010年高考四川文綜16題)“重農抑商”的觀念與政策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重農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潤B重農抑商觀念是中國農耕社會的產物C重農抑商政策提升了戰(zhàn)國時秦國國力D重農抑商觀念在明

14、清時期已基本瓦解解析:選D。本題考察的是重農抑商政策。所謂重農抑商,就是通過采取貶低、壓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從商人數。其目的是防止農民大量棄農從商,保護農業(yè)的優(yōu)先發(fā)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農抑商政策仍然不時推出。明清兩代都還曾重申商人不得穿絲綢衣服及不得仕宦的舊規(guī)。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知識點: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1(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11題)右圖反映了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某一經濟狀況,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抗戰(zhàn)勝利后政府獲得大量經濟賠償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刺激了貨幣發(fā)行C貨幣大量增發(fā)給民族工業(yè)巨大壓力D布雷頓森林體系推動中國貨幣需求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5、的探索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1. (2010年高考天津文綜歷史部分9題)以下為我國經濟發(fā)展中“單位GDP能耗”年度變化示意圖。 單位:噸標準煤/萬元圖中“單位GDP能耗”出現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實行“二五”計劃 B.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C.建立人民公社 D.開展大躍進運動 解析 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荚噧热荩?0世紀50-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大躍進)。分析:理解“單位GDP能耗”即可解答。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綜歷史部分10題)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發(fā)表的主要著作有 論十大關系

16、 論人民民主專政 新民主主義論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A. B. C. D. 解析 測量目標:歷史知識/知道重要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評價。考試內容:20世紀50-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毛澤東的探索文章)。3(2010年高考山東文綜14題)下列曲線圖反映了我國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個時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變化。其中與19591964年相對應的是A B C D【解析】C 該題設計不錯。首先看好題肢中的圖片。橫軸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個點代表一年。對應的縱軸的增長率就應是19591964年的中國

17、GDP狀況。在1958年八屆二次會議上中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后來還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些導致左傾錯誤泛濫,國民經濟嚴重失調,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還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得國民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19591961年出現了三年嚴重經濟困難時期。到1960年冬,黨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到1962年國民經濟形勢開始好轉。4. (2010年高考全國卷文綜19題)據統(tǒng)計,到195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總額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這反映新中國A.迅速實現經濟穩(wěn)定 B.經濟狀況根本好轉C.合理調整了工商業(yè)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解析】A

18、注意選項中的用詞,“根本”、“調整了”,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進行恢復經濟中,到1952年,我國經濟狀況才取得根本好轉,故B不正確;同樣,到1952年才合理調整了工商業(yè),C也不正確;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實,因為當時我國剛剛建國,在恢復國民經濟的過程中,主要是對為了實現、物價和經濟的穩(wěn)定為主,人民收入水平還處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錯誤。正確答案為A。5(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13題)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物證。下列對右圖信息理解正確的是A工業(yè)大躍進時期以股息發(fā)放工資B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采取公私合營政策C人民公社社員按期領取生產貨款D手工業(yè)者以入股形式參加生產合作社6(2010年高考上海單

19、科25題)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面臨的困難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組織了人民公社C實施了“一五”計劃 D發(fā)動了“大躍進”知識點: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7. (2010高考安徽文綜17題)鄧小平曾將一張飛樂音響公司股票作為禮物贈送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范爾霖。依據圖5中的信息判斷,當時的中國 圖5已經出現了股份制企業(yè)開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場初步形成市場經濟體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已全面展開A. B. C. D. 【解析】B 本題考察學生結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

20、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場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8(2010年高考四川文綜18題)圖8是四川寧江機床廠的一則廣告,發(fā)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報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該報首次刊登推銷產品的廣告。這一現象的積極作用包括促進企業(yè)技術革新,提高企業(yè)產品質量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實現中外合作生產鼓勵企業(yè)大膽探索,變革企業(yè)經營模式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推動商品經濟發(fā)展A B C D解析:選C。選項,前半部分正確,屬于其積極意義,但是后半部分與當時階段特征不符合,因為當時剛剛改革開放,還不可能做到與外企合作生產。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知識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21、1(2010年高考山東文綜12題)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謠:破戲臺,爛秀才,小足板子洋煙袋;火車站,德律風(指電話),大足板子畢業(yè)生。這反映出當地傳統(tǒng)習俗受到沖擊 文化教育日漸衰落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 思想觀念有了改變A B C D【解析】 D 清末民初,這個時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學堂,傳授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出現了“大足板子畢業(yè)生”。這比前面的“爛秀才”,埋頭攻讀四書五經,只知“之乎者也”,是文化教育的顯著進步。所以排除選項。其它選項很容易從材料中分析。2(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9題)徐珂清稗類鈔記述:“先由男子陳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準,即延介紹人約期訂邀男女會晤,男女同意,婚約始定?!边@反映晚清婚俗

22、的變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約締定 B婚姻尊重當事人的意愿C婚姻聽憑父母安排 D婚姻儀式簡約文明3(2010年高考上海單科23題)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鐵路開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脫帽鞠躬禮C申報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說知識點: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中國茶和茶文化歷史悠久,享譽全球?!耙粋€地球,一個聯(lián)合國,一杯中國茶”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彰顯中國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語?;卮?425題。4(2010年高考福建文綜24題)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

23、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yè)是A電報業(yè) B大眾報業(yè) C鐵路交通業(yè) D輪船航運業(yè)【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選A?!締⑹尽拷庾x材料信息,抓住其要害。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與殖民擴張1(2010年高考山東文綜27題)(25分)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開啟了世界歷史的新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問題一:偶然與必然有人認為,哥倫布是因為“迷路了”,才偶然“發(fā)現”了美洲。也有人認為,當時即使沒有哥倫布,也必然會有別人“發(fā)現”美洲。(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8分)問題二:發(fā)現與相遇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

24、“哥倫布發(fā)現美洲”的提法,“發(fā)現”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歐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學者倡議改稱“美洲發(fā)現兩個文明匯合”。1992年,聯(lián)合圍教科文組織主張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2)“發(fā)現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問題三:交流與發(fā)展哥倫布 明清時期的中國 世界市場 歷史機遇(3)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四個詞語以“交流與發(fā)展”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0分),要求:緊扣主題,觀點合理; 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字數在120宇左右?!窘馕觥?/p>

25、該題考察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第一問是開放性命題,答案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最佳的應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達亞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認為自己發(fā)現的是一塊未知的新大陸。“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條件。本題類似前面高考考過的“哥倫布紀念活動“題,著重考察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第二問“發(fā)現美洲”主要體現的就是以歐洲為世界的中心;而“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則是考查了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第三問是借鑒了上海高考小論文的形式,讓學生寫一個短文,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語言表達的能力

26、,同時也體現了全球史觀,中國史和世界史相聯(lián)系。參考答案:(1)答案一:考生將哥倫布首航的結果作為一個孤立的事件來思考。 觀點:是偶然的。 理由: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或印度、中國),結果卻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觀點不闡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將哥倫布遠航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思考。觀點:是必然的。理由:當時已經具備了“發(fā)現”美洲的歷史條件。具體要點:商品經濟發(fā)展;尋金熱;陸上商路受阻;傳播天主教;科技條件具備等。(若能概括地答出“當時已經具備了發(fā)現美洲的歷史條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觀點不闡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將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結合,

27、全面思考問題。觀點: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參見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參見答案二。 (應明確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觀點,若不表明觀點,只列舉理由,本小題最多得 分)(2)以歐洲為中心。(或“歐洲人的立場”)(若從“歐洲是主動的、優(yōu)越的、先進的,美洲是被動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種文明;尊重各種文明,平等對待各種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3)(10分)評分標準: 項目要求等級主題觀點史論結合邏輯表述一緊扣主題觀點合理史實準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合乎邏輯二符合主題觀點基本合理只羅列史實史實基本正確條理較清晰基本合乎邏輯三基

28、本符合主題觀點不夠合理史實不夠準確條理不清缺乏邏輯寫作思路示例: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打破了東西兩半球之間的隔絕狀態(tài),促進了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交流,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而明清時期的中國,沒有順應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逐漸走向封閉,喪失了發(fā)展的歷史機遇。知識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綜歷史部分5題)右圖為首屆世界博覽會展館。這屆世博會反映了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強對世界的掠奪 英國的興盛與強大 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A. B.C. D. 解析 測量目標:材料處理/提取圖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荚噧热荩汗I(yè)革命。分析:首屆世界博覽會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故排除

29、。3.(2010年高考全國卷文綜19題)英國人麥考利1830年說:“如今我們國家比1790年還窮嗎?我們堅決相信,盡管統(tǒng)治者有種種管理不當之處,但英國一直在變得越來越富。有時略有停頓,有時暫時倒退,但總的趨勢是不容置疑的?!边@一說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A.國際局勢平穩(wěn)發(fā)展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C.工業(yè)革命成效顯著 D.西方殖民主義體系確立【解析】C注意時間:1830年。英國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了工業(yè)革命的進程,至19世紀上半葉,工業(yè)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題中“英國一直在變得越來越富”的說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及西方殖民主義體系的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4(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

30、16題)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在18世紀80年代初只有棉紡廠兩家,短短的時間內棉紡廠發(fā)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紡紗機推動工業(yè)發(fā)展 B蒸汽動力的普遍推廣C鐵路交通大規(guī)模興建 D英國棉紡品大量涌入中國5(2010年高考北京文綜39題)(28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 直到18世紀初,人類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這時英國一些冶鐵爐因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產。工業(yè)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為廉價,許多英國紡織廠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運輸成本較高,一些新工業(yè)企業(yè)不得不建在煤田

31、附近。圖12英國煤產量增長圖(1)結合材料和所學,指出1830年后英國煤產量增長趨勢與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理解。第一問根據圖示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問可以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能源的變化需求作答(木材等傳統(tǒng)能源煤)。參考答案:變化:英國媒炭產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長。 原因:英國木材等傳統(tǒng)能源供應日趨緊張;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鐵路等現代運輸條件的改善降低了運煤成本,使得煤在工業(yè)中的大規(guī)模使用成為可能。知識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走向整體的世界6. (2010高考安徽文綜21題)表1改編自英國學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國的

32、年代18751914一書,對其解讀最準確的是A.英國仍然堅持自由貿易政策 B.美俄等國自此放棄了自由貿易政策C.歐美國家爭奪世界市場矛盾加劇 D.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了關稅稅率【解析】A 材料所給1914年的國家平均關稅率,英國最低,美國,俄國高,此時第一經濟大國是美國,排除D,從材料中無法看到自由貿易政策的放棄和爭奪世界市場矛盾的加劇。英國關稅率最低,體現了英國堅持自由貿易政策。7(2010年高考上海單科35題) 從分散到整體世界歷史不是各民族、各國家、各地區(qū)歷史的堆積,而是人類自孤立和分散的狀態(tài),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整體的過程。問題:(15分)(1)寫出地圖上A、B兩處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33、(2分)(2)自1500年起,人類開始走出分散狀態(tài),到20世紀初世界已連成一體。敘述這一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13分)35(1)答案1:A一兩河流域或美索不達米亞;B一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瑪雅文明。(2分)其他答案:兩者顛倒或其他區(qū)域的文明。(0分)35(2)史實(10分)答案1:能圍繞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1516世紀,西歐國家開辟了新航路,進行早期海外殖民擴張,人類社會開始從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體的現代世界轉折。17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法、美相繼爆發(fā)琡革命,工業(yè)革命標志著工業(yè)社會的來臨。政治與經濟革命鞏固并發(fā)展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擴大。19世紀,

34、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浪潮從西歐推向其他地區(qū);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答案2:僅運用與問題缺乏關聯(lián)性的邊緣知識進行回答。(按與題意相符程度給分)早期殖民擴張、英國革命、工業(yè)革命、法國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德國統(tǒng)一、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的具體內容。其他答案。(0分)組織(3分)答案1:時間準確,按階段敘述且成結構。(3分)答案2:以上三要素缺一。(2分)答案3:只具備以上某一要素。(1分)其他答案:(0分)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知識點:羅斯福新政1(2010年高考天

35、津文綜歷史部分6題)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后,美國商品獲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場,國內商品價格也有一定提高,債務人特別是農民的債務負擔減輕了將近一半。對這些變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頓財政金融 B.調整農業(yè)結構C.復興工業(yè)生產 D.實行社會救濟 解析 測量目標:歷史知識/知道歷史事實、歷史變遷之間的關聯(lián)??荚噧热荩毫_斯福新政。分析:聯(lián)系羅斯福新政中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的內容,即可解答此題。2(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17題)1933年,美國成立農業(yè)調查署,購買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類儲備應急救濟 B減少農業(yè)津貼開支C提高并穩(wěn)定農副產品價格 D緩和農

36、場主間的競爭3(2010年高考上海單科27題)如圖所示的曲線反應羅斯福新政前后的 A農產品價格的波動B社會失業(yè)率的起伏C銀行倒閉數量的變化D公共工程投資額的增減知識點: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4(2010年高考上海單科24題)1945年英國工黨上臺執(zhí)政后,大力推行社會福利等政策,目的是為了A強化自由放任主義 B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C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D改變資本主義性質七、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知識點: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1. (2010年高考湖南文綜32題)某博物館收藏的一份傳單寫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區(qū)的所有工人、水兵、赤衛(wèi)隊和鐵路組織的會議決定,派我們中間的優(yōu)秀分子加入為饑餓的

37、彼得格勒到農村征糧的隊伍?!边@一傳單出現的歷史背景應是A.政府的戰(zhàn)爭政策造成糧荒 B.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困境C.農業(yè)集體化運動出現失誤 D.德國法西斯大舉入侵蘇聯(lián)解析測量目標:歷史闡釋/把歷史事件、人物、觀念等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解釋??荚噧热荩簯?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收集制)。分析:把題干材料與選項對照,也許學生很容易做出選B的判斷。但要講清理由似乎不易。學生已有的知識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目的是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從選項與材料的相關性程度看,選B。算不算理由?另有一個捷徑: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17)列寧格勒(1924)圣彼得堡(1991),從同一個城市名稱

38、的變化出發(fā)可以迅速排除C、D。內戰(zhàn)導致糧荒,糧荒引出余糧收集制,其目的是鞏固困難重重的新生政權,故A排除。知識點: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2010年高考重慶文綜22題)圖6是一幅蘇聯(lián)宣傳畫。當時的蘇聯(lián)A對外國資本的依賴性比較強B已順利完成第三個五年計劃C受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嚴重D工業(yè)生產增長的速度明顯下降【解析】B 注意宣傳畫中“保衛(wèi)莫斯科”的字樣,這是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時期,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的工業(yè)生產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了。蘇聯(lián)建設沒有對外資本的依賴,因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蘇聯(lián)沒有順利完成第三個五年計劃,蘇聯(lián)沒有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世界經濟危機對蘇聯(lián)的沖擊不大。知識點:蘇聯(lián)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3(2

39、010年高考福建文綜23題)華盛頓郵報在某一時期陸續(xù)報道了幾篇新聞評論,其標題分別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機會嗎?”、“西方的援助應當使蘇聯(lián)實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學對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觀點不一”。由此判斷,該時期是A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 B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時期 C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 D普京執(zhí)政時期【解析】此題是情景再現題,干擾項主要在于D,根據評論可知該時期蘇聯(lián)與西方關系改善,思想活躍,反映了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外交和民主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的執(zhí)政理念和影響。根據使蘇聯(lián)實行改造和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等信息說明是發(fā)生在巨變前?!締⑹尽看祟愋驮囶}要決在于抓住歷史階段特征。4(2010年高考北京文綜2

40、2題)1971年,蘇聯(lián)政府在關于五年計劃的報告中說:“商品貨幣關系在我國具有新的、社會主義的內容。當然,我們要批駁主張用市場調節(jié)作用取代國家集中計劃的主導作用的各種錯誤觀點?!边@表明蘇聯(lián)政府試圖A廢除對企業(yè)的指令性計劃B由市場決定產品價格C鼓勵私營企業(yè)發(fā)展D減少對企業(yè)的行政干預【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蘇聯(lián)經濟政策的理解。根據材料和所學史實20世紀70年代蘇聯(lián)在勃列日涅夫領導下進行經濟改革,在工業(yè)上推行以擴大企業(yè)自主權為核心的新經濟體制,但并沒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以此題應該選擇D項。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知識點:世界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1(2010年高考全國卷文綜22題)1951年,

41、歐洲六國簽訂建立煤鋼共同體的條約,規(guī)定其最高機構為共同體的總體利益而行使職責,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組織發(fā)出的指示,其委員實行招聘制,由各國政府協(xié)商一致后任命。這表明,該共同體是A.政府之間的合作 B.獨立于政府的能源組織C.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合 D.獨立于政府的經濟組織【解析】D首先我們明白煤鋼共同體表面上看是能源組織,但實質上是經濟組織,排除B;再通過題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組織發(fā)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該組織是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該組織是歐洲六國在煤鋼方面共同簽訂的組織,可以分析出不屬于企業(yè)之間簡單的聯(lián)合,排除C;正確答案為D。2(2010年高考江蘇單科19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qū)域

42、集團化的發(fā)展進一步加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相繼問世。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在歐洲經濟一體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由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組成成員國具有相同的社會政治制度 美國是這兩個經濟組織的重要成員國A B C D3(2010年高考上海文綜11題)一位旅行者攜帶德國馬克前往柏林。根據歐元啟動進程的有關規(guī)定,該旅行者持德國馬克 最遲到柏林消費的時間應該在A1998年6月 B2002年6月 C2008年6月 D2010年6月知識點: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4. (2010年高考全國卷文綜23題)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爾描述了一種現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大的民族企業(yè),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

43、是“法國的”大企業(yè),都難以生存。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A世界經濟發(fā)展趨于合理平衡 B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出現變化C跨國大企業(yè)的民族屬性消失 D發(fā)達國家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解析】B本題考查從材料從提取信息的能力。由題中“不論是美國的、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yè),都難以生存”即可判斷。5(2010年高考上海單科29題)一個歷史事實可以有若干事件構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級或層次,下列選項符合上述說法的是A經濟全球化西歐一體化歐元啟用B王位繼承法權利法案光榮革命C蘇聯(lián)的現代化道路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yè)化D中途島戰(zhàn)役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阿拉曼戰(zhàn)役必修二綜合1(2010

44、年高考福建文綜38題)(37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國(或地區(qū))經濟增長水平的基本指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與西歐人均CDP水平基本變化趨勢比較(公元4001998年)摘編自美: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材料二 19世紀下半葉,中國近代工業(yè)化開始緩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國工業(yè)年平均增長率為134,1923年至1936年為87。摘編自劉佛丁中國近代經濟發(fā)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平均增長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俠等日本工業(yè)現代化概觀材料四 中國

45、在1887年時為純粹的農業(yè)生產國,工業(yè)生產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業(yè)產值增加到5427億元,所占比例也由原來的91提升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機器工業(yè)產值占工業(yè)產值尚不到20,并且農業(yè)仍占主導地位,中國仍然為一個農業(yè)國。摘自揚德才中國經濟史新論【點評】此題側重對經濟史和歷史階段特征的考查,古今貫通、中外結合,同時結合了工業(yè)發(fā)展、人均CDP與民生等熱點問題的考查。(1)據材料一,比較并指出A、B、C三個時段中國與西歐人均CDP水平的走勢。(8分)【評析】此題考查曲線圖表的解讀和概括能力,同時審題要把握比較和走勢兩個關鍵詞,答案中要體現中與西歐三時段的走勢,同時要體現兩者的異同?!敬鸢浮緼

46、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勢相對平穩(wěn),中國略高于西歐。B段:中國穩(wěn)定不前,西歐超過中國并持續(xù)上升。C段:中國總體下降,西歐加速上升。(2)分析影響B(tài)段中國與西歐人均CDP走勢變化的主要原因(不考慮人口因素)。(12分)【評析】此題考查知識的調用能力,解題要懂得題目的轉換,不考慮人口因素來分析人均CDP實際上也就是分析影響這時段經濟發(fā)展的因素,此類問題一般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 等幾個方面分析。【答案】中國:自然經濟為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強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思想文化專制。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與科技進步;資本主義制度逐步確立;海外貿易、殖民擴張與掠奪;民主思想發(fā)展。(3)據材料二

47、、三,指出民國成立至抗戰(zhàn)爆發(fā)前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據統(tǒng)汁該時期中國人口總數相對穩(wěn)定,但工業(yè)的發(fā)展未能改變中國人均CDP下滑的走勢,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解釋這一歷史現象的原因。(12分)【評析】此題第一問不難,第二問考查闡述和解釋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突破口還是在于審題環(huán)節(jié),人口總數相對穩(wěn)定,但工業(yè)的發(fā)展未能改變中國人均CDP下滑的走勢實質上還是要說明這時期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征和局限問題?!敬鸢浮刻攸c:中國工業(yè)得到較大發(fā)展;增長速度超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原因:近代中國工業(yè)產值基數低,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落后的社會制度;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資本主義列強的掠奪和壓制。(4)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總

48、結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與西歐人均CDP強勁上揚的共同經驗。(5分)【評析】此題以中國80年代發(fā)展為中心,橫縱向對比總結【答案】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加強區(qū)域合作,順應全球化潮流;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等。2(2010年高考北京文綜37題)(36分)茶葉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貢獻,并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主題一 茶葉與中國古代經濟 茶葉產于我國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記述說:“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鶻(唐朝后期北方少數民族)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保?)閱讀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關茶的發(fā)展史實。(4分)結合

49、所學,指出唐朝茶業(yè)發(fā)展的經濟條件。(4分)【解析】第一問考查的是概括、歸納史料的能力。(可以從原產地、飲茶風俗、商品交易等方面考慮);第二問考查的是唐朝農產品商品化的原因??梢詮模ń煌ǖ母纳啤⑸唐方洕陌l(fā)展考慮)參考答案:史實:唐朝中后期飲茶漸成風俗;茶葉成為同少數民族交易的貨物。 條件:唐朝時期大運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業(yè)貿易繁榮。主題二 茶葉與世界貿易17世紀初,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最早從事茶葉貿易,不久在法、英等國都出現了中國茶。18世紀末,輸入荷蘭、英國和法國的中國茶,除本國消費外,還流通到西北歐與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還形成了國際茶葉市場。 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壟斷了中英茶葉貿易。17601833年間,輸入英國的中國茶葉價值,由80多萬兩增至560多萬兩白銀,茶葉占中國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