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的影響_第1頁
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的影響_第2頁
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的影響_第3頁
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的影響_第4頁
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畢業(yè)論文 (設計) 題 目: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 學 院: 師范學院 專 業(yè): 歷史學 姓 名: 指導教師: 2011年 11月 7 日 法家獎賞思想及義利觀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 摘 要法家的獎賞思想啟示我們獎賞與刑罰都是法律的重要內容,也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而對于法家的義利觀雖然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筆豐富的可借鑒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對建設社會主義義利觀具有重要影響。關鍵詞 法家 獎賞思想 義利觀 法律 社會主義義利觀 目錄一:法家簡介二:內容(一)人物及其生平(二)法家關于獎賞之法的思想(三)法家關于義利觀的思想(四)評價 (1)對獎賞思想 (2)對義利觀三

2、: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四:參考書目 一:法家簡介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其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時管仲、子產(chǎn),實際鼻祖為戰(zhàn)國時的李悝。前期法家代表人物為李悝、商鞅、申不害,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為法家思想總結者。他們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學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而聞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相當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后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于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jīng)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

3、討,而且卓有成效。 二:內容(一)人物及其生平李悝:戰(zhàn)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濮陽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 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開始了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階級之間的斗爭。經(jīng)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利”“平糴法”,著法經(jīng),以法律的形式保護變法。吳起:戰(zhàn)國初期著名軍事家,政治改革家,統(tǒng)帥。吳國人,著有吳子,先投奔魏國,不被信任投奔楚國,為楚相僅一年時間便大肆改革,創(chuàng)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顯赫成就,主張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商鞅: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由于其變法損害

4、了當時貴族的利益,在孝公死后,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兩次變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使國不法古”的口號。申不害:戰(zhàn)國時期韓國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特點是講“術”,受道家思想影響,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wěn)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表n非: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政論家,哲學家,法家集大成者,寫了孤憤等一系列的文章,這些作品后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遭李斯姚賈陷害致死,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言的著作,集成韓非子一書。(二

5、)法家關于獎賞之法的思想 對于法家,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嚴厲的酷罰,例如商鞅的“禁奸止過,莫若重刑”,韓非的“威勢之可以禁暴”。在法家思想中,幾乎只要談及刑罰就會涉及到獎賞,獎賞幾乎成為法家進行思想宣傳的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 春秋時期管仲是第一個提出商與罰是實施法律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他重視法律,認為“治國使眾莫如法”,統(tǒng)治者對于百姓的管理統(tǒng)治必須與法律相匹配。在賞罰的應用上,他主張厚賞重罰和慎罰,“法者,將用民力者也。將用民力者,則祿賞不可重也?!薄胺ㄕ?,將用民之死命者也。將用民之死命者,則刑罰不可審。”這兩句便指出了他重賞厚罰的思想,對以后法家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李悝在獎賞思想上也有一條重要原則

6、,即“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他在提出懲罰的同時,也提出了獎賞原則,即“食有勞”“祿有功”這體現(xiàn)出了李悝作為一名法家先驅人物,對于獎賞制度的重視。 在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中曾提到吳起主張“明法審令”,力行法制的思想,但在韓非子一書中也曾提到過吳起獎勵軍工的政策。 獎賞思想在商鞅的思想體系中同樣占據(jù)重要地位,他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的本性,都不愿意受到懲罰,而喜歡獎賞。據(jù)此,僅僅用道德去教化百姓是無用的,必須用法律來對其進行約束,從而進行獎賞。因此,在他第一次變法中就有了獎勵軍功和獎勵耕織的獎賞制度。正是由于商鞅對獎賞與懲罰的重視,使得秦國的農業(yè)生產(chǎn)與軍事力量有了巨大的發(fā)展

7、,即便是在商鞅車裂而死以后,他的改革特別是獎賞思想對后世有著極大的影響。 韓非對于獎賞的作用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述。他認為若沒有嚴厲的刑罰以及獎賞,即便是堯舜再試也無法將國家治理的好。他認為“賞罰比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韓非看來,獎與罰都非常重要,都是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都是法律的內容。他認為賞罰是君主貫徹法令和維護“法治”的重要手段。特別強調“法不阿貴”的思想,指出“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而對于獎賞的作用,更看重的是其對社會的影響,而不僅僅是獎賞的對象。 (三)法家關于義利觀的思想 義利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有很多含義,一般泛指人們應該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或道義,也

8、指道義要求維護的道公共利益。在先秦時期儒墨法家皆重視義利觀,例如最早提出義利之辯的先秦儒家,他們的基本主張是重義輕利,而墨家與法家則都是其對立面,即功利主義義利觀,特別是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他們提出崇法尚利,并以此反對儒墨的仁義之說,與儒家不同,亦與墨家相異。第一他們不同階級以及同一階級的不同等級有“上下之利”“君臣之利”“公利私便”之分,強調統(tǒng)治階級要明于公司義利之分,舉公而不縱私。為此韓非子認為統(tǒng)治者“必明于公私之公,明法制、去私恩私義行則亂公義性則治,故公私有分”。第二,認為追求義利是人之本性。一方面,“義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貴賤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親疏內外之分也。臣侍君宜,下

9、懷上宜,子侍父宜,賤敬貴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親者內而疏者外宜。義者,為其宜也,宜而為之?!绷硪环矫妫驗槿丝偸恰安幻庥谟摹?,所以,“利者,所以得民也”“利之所在,民歸之”第三,利有大利小利之分,所以正如韓非子所言,人不能“苦小費而忘大利”即人們不能只去追求眼前的小利而忽視了長遠的大利。同時要“出其小害計其大力”。第四,反對以仁義治理天下,主張以法治天下,重法利民。在法家看來,儒家的仁義治天下并不能真正的將天下治理的完善,因而必須用法家的法治思想對百姓進行管理,這樣才能真正的使人們的生活和美,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更加牢固。(四)評價(1)對獎賞思想因為法家的獎賞思想大多與刑罰相關聯(lián),人們在很多

10、時候往往忽視它,而關注的焦點在刑罰上。法家的刑罰在當時是統(tǒng)治者維護封建統(tǒng)治,壓迫剝削勞動者的一種方式,是對其以嚴刑進行統(tǒng)治的一種緩和手段,是統(tǒng)治者進行剝削與壓迫的一種懷柔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一些手段起到了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的積極作用,有一定的進步性,表現(xiàn)在:【1】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了“賞”的內容,在“重罰”的同時,實行“重賞”,客觀上推動了社會進步。 【2】認識到賞和罰一樣,是使法令得以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 【3】明確規(guī)定了賞的對象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有功之人。 【4】提出了獎賞面前無論平民還是貴族應一律平等的原則。 【5】提出了行使獎賞應該依法進行,而不能憑統(tǒng)治者個人的

11、好惡來確定。 【6】賞罰分明,講究信用。 【7】指出獎賞的作用不僅在于獎賞個人,還在于激勵其他人為國家多做貢獻 【8】受到獎賞的人應受到社會的贊譽,受到人們的尊敬。這些思想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的條件下并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也未能真正的實現(xiàn),但是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進步性地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影響。(2)對義利觀法家的義利觀是建立在人們的黑暗心理深刻分析基礎之上的,著重揭示了人的“私心”所包含的冒險性和毀滅性傾向,由這種傾向將導致社會混亂;而無論是儒墨的“仁義”,還是荀子的“禮義”,都不能治理這種混亂,因此就必須實行嚴刑。法家認為國家的禍亂最主要的是由于邪心引起,而邪心并非是一般的私心,它是以非分之想,

12、非常之手段來追求私利。因此,法家建議統(tǒng)治者要掌握這種邪心:人并不總是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為快樂,也可以是以為自己的利益的毀滅而快樂;人也并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也可以是為了毀滅目的而損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因此也往往被后世的統(tǒng)治者所重視。法家的義利觀可以說是反映了個體與整體、個人私利與社會公義的關系,他為解決現(xiàn)實社會義利矛盾而提出道德對策。是自然經(jīng)濟條件下生產(chǎn)力落后、經(jīng)濟效率低下狀況在道德義利觀的反映,由此可以體會到它的基本原則主張從道德理性出發(fā)強調個人為他人社會著想,堅持個人利益和欲望是以“利為義中之利”為前提條件,并不是把個人利欲作為人性的必然追求,因而,雖然有美好的愿望,但

13、往往限于空想。三: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 法家的獎賞思想啟示我們獎賞與刑罰都是法律的重要內容,也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國的法律中,大多數(shù)是關于刑法的方面,關于獎賞的方面少之又少,這就在法律上出現(xiàn)了一定的漏洞,例如前一段時間的關于遇到老人摔倒到底應不應該扶,以及廣州的十八名路人對被撞兒童的冷漠,不得不說是法律關于獎賞的缺陷,如果我們在法律上將獎賞列入其中,人們有了追求以及保障,那么又怎會出現(xiàn)見死不救呢?為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應盡快進行獎勵性立法的研究工作,在法律中增添有關獎賞的內容。我國的獎賞法律方面的缺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日益顯示出不足指出,許多方面都不是懲罰性法律所能解決

14、的,因此就需增加獎勵性法律,從而激勵全民奮起,依法爭獎。第二,對法理學上的一些問題,我們應重新研究,重新研究,重新評價。增加了獎勵性法律,能夠更好的體現(xiàn)整個社會的意志,而不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另外獎勵性法律應有其自身的法律方向。對于獎賞型法律來說,它不僅僅對社會其保障作用,更促進了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進程。而對于法家的義利觀雖然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筆豐富的可借鑒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對建設社會主義義利觀具有重要影響。第一,人對義的追求是人們對于生活實踐的終極道德判斷。隨著人們不斷的認識自我,在生活中不斷地進行實踐,談們的義利觀也不斷的發(fā)展完備起來。這樣就使得人們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不斷的要求自我,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義利觀,推崇民族精神。第二,人對利的追求是在人的生存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與經(jīng)濟相關聯(lián)。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重利輕義主義,出現(xiàn)了一些唯利是圖,以一切手段攫取金錢與權力的不法分子。他們的行為并不是法家所提倡的重利輕義,他們破壞了社會的公平,加劇了義利之間的失調,并不符合社會主義義利觀還利于民,讓利于民的要求第三,在改革開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