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薄透鏡焦距的測量實驗報告_第1頁
南昌大學薄透鏡焦距的測量實驗報告_第2頁
南昌大學薄透鏡焦距的測量實驗報告_第3頁
南昌大學薄透鏡焦距的測量實驗報告_第4頁
南昌大學薄透鏡焦距的測量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僅供個人參考不得用于商業(yè)用途南昌大學物理實驗報告課程名稱: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名稱: 透鏡焦距的測量學院:專業(yè)班級:學生姓名:學號:實驗地點:B609座位號: 9號實驗時間:第九周星期五下午十五時四十五分開始一、實驗目的:1)加深理解薄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2)學習簡單光路的分析和調(diào)節(jié)技術(shù)3)學習幾種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二、實驗原理:1 測凸透鏡的焦距(1)自準直法如圖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為發(fā)光物。在凸透鏡的另一邊放置一平面反射鏡,光線通過 凸透鏡后經(jīng)平面反射鏡返回孔屏上。移動透鏡位置可以改變物距的大小,當物距正好是透鏡的焦距時,物上任意一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再經(jīng)透

2、鏡折射回到矢孔屏上。 這時在矢孔屏上看到一個與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實像。這時物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此凸透鏡的 焦距。(2)物距像距法如圖2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作為發(fā)光物,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成像在另一側(cè)的觀察屏上。在實 驗中測得物距u和像距v,則凸透鏡的焦距為用自準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測凸透鏡焦距時,都必須考慮如何確定光心的位置。光線從各個方向通 過凸透鏡中的一點而不改變方向,這點就是該凸透鏡的光心。凸透鏡的光心一般與它的幾何中心不重 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確定,所以上述兩種方法用來測定凸透鏡焦距是不夠準確的,誤差約為 1.0%5.0%。圖1自準直法測焦距圖2物距像距法測焦距(3)共軛法測量凸透

3、鏡焦距如果物屏與像屏的距離b保持不變,且b4f,在物屏與像 屏間移動凸透鏡,可兩次成像當凸透鏡移至O處時,屏上得 到一個倒立放大實像,當凸透鏡移至Q處時,屏上得到一個倒 立縮小實像,由共軛關系結(jié)合焦距的高斯公式得:實驗中測得a和b,就可測出焦距f.光路如上圖所示:2凹透鏡焦距的測量原理利用虛物成實像求焦距:如圖4所示,先用凸透鏡Li使AB成實象AB,像A?Bi便可視為凹透鏡L2的物體(虛物)所在位置,然 后將凹透鏡L2放于Li和AiBi之間,如果OAvl f2 I,則通過Li的光束經(jīng)L2折射后,仍能形成一實象AB。物 距s?= 0沿,像距s?= O2A,代入公式(i),可得凹透鏡焦距。三、實驗

4、儀器:光具座,光源,透鏡架,i字矢孔屏,觀察屏,凸透鏡,凹透鏡,反光鏡四、實驗內(nèi)容和步驟:1. 光路調(diào)整由于應用薄透鏡成像公式時,需要滿足近軸光線條件,因此必須使各光學元件調(diào)節(jié)到同軸,并使 該軸與光具座的導軌平行,“共軸等高”調(diào)節(jié)分兩步完成:(1)目測粗調(diào):把光源、物屏、透鏡和像屏依次裝好,先將它們靠攏,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在 一條直線上,并使物屏、透鏡、像屏的平面互相平行。(2) 細調(diào):利用共軛法調(diào)整,參看圖2,固定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使 D? 4f,在物屏與像屏間移 動凸透鏡,可得一大一小兩次成像。若兩個像的中心重合,即表示已經(jīng)共軸;若不重合,可先在小像 中心作一記號,調(diào)節(jié)透鏡的高度使大像的

5、中心與小像的中心重合。如此反復調(diào)節(jié)透鏡高度,使大像的中心趨向小像中心(大像追小像),直至完全重合。2. 凸透鏡焦距的測量由于實驗中要人為地判斷成像的清晰,考慮到人眼判斷成像清晰的誤差較大,常采用左右逼近測 讀法測定屏或透鏡的位置,即從左至右移動屏或透鏡,直至在物屏或像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這就是左 右逼近測讀法。(1)自準法如右圖,物屏上的箭矢AB經(jīng)凸透鏡Li后成虛像AB,圖中OFi=fi為Li的焦距.現(xiàn)將待測凹透鏡L2置于Li 與AB之間,此時,AB成為的L2虛物.若虛物AB正好在L2的焦平面上,則從L2出射的光將是平行光.若 在L2后面垂直光軸放置一個平面反射鏡,則最后必然在物屏上成實像B.此

6、時分別測出L2的位置及 虛物的位置,則就是待測凹透鏡的焦距f.4(2)用實物成實像法:參看圖2,將物屏、透鏡固定在導軌上,間距大于焦距(可利用自準法數(shù)據(jù)),利用左右逼近測 讀法,從左至右移動像屏找到清晰的圖像,再從右至左移動像屏,找到清晰的圖像,重復3次。記錄此時物屏、透鏡、像屏的位置,計算焦距。(3)固定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使D 4f (可利用自準法數(shù)據(jù)),采用左右逼近測讀法分別測定凸透 鏡在像屏上成一大一小兩次像的位置,重復 3次,計算焦距。3. 凹透鏡焦距的測量(虛物成實像法:)?安置好光源、物屏、凸透鏡和像屏,使像屏上形成縮小清晰的像,用左右逼近測讀法測定像屏的 位置,同時固定物屏和凸透

7、鏡。?在凸透鏡和像屏之間放入凹透鏡,移動像屏,直至像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用左右逼近測讀法測定 像屏的位置,并記錄凹透鏡的位置,重復 2次,計算凹透鏡的焦距。注意符號。五、實驗數(shù)據(jù)與處理:(一)凸透鏡1.自準法f=s=54.41cm-34.12cm=20.29cm物透鏡2.物象法物124.1224.12224.1224.12(1)200mm(2)40mm3.共軛法f 1=201f 2=201f1=52f2=52次數(shù)B1124.12224.122124.12224.12(1)40mmf1=53f2=5334.1254.41透鏡像50141.8655112.983152.93545.131.91mm1

8、.49mm.35mm.46mmO1O2B30.1968.947530.173.928052.3991.9112050.47103.42130.42mm.79mm(2) 200mmf i=198.98mmf 2=198.50mm(二)凹透鏡次數(shù)物A凸01凹02像A像A 1124.1270101.04105.39130224.1270100.78105.391402124.127096.11105.39140224.127097.66105.39120透鏡1f i=51.19mmf2=52.24mm透鏡2f i=117.68mmf 2=118.20mm六、思考題1. 用共軛法測凸透鏡焦距有什么優(yōu)點

9、?用共軛法測凸透鏡焦距不需要準確確定凸透鏡光心的位置,若使用公式法,由于光心的位置不確定,會造成物距和像距都測不準確,從而測出的焦距誤差很大而使用共軛法,只需要測量凸透鏡移動的 距離,光心的具體位置是無關緊要的。2. 共軛法測凸透鏡焦距時,二次成像的條件是什么?有何優(yōu)點?二次成像的條件是箭物與屏的距離 D必須大于4倍凸透鏡的焦距。用這種方法測量焦距,避免了測 量物距、像距時估計光心位置不準所帶來的誤差,在理論上比較準確。3. 測凹透鏡焦距的實驗成像條件是什么?兩種測量方法的要領是什么??一是要光線近軸,這可通過在透鏡前加一光闌檔去邊緣光線和調(diào)節(jié)共軸等高來實現(xiàn);二是由于凹透 鏡為虛焦點,要測其焦

10、距,必須借助凸透鏡作為輔助透鏡來實現(xiàn)。?物距像距法測凹透鏡的要領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鏡于光路中,移動輔助凸透鏡與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不應太?。┖蠊潭ㄍ雇哥R,記下像的坐標位置(P);再放凹透鏡于光路中,并移動光屏和凹透鏡,成像后固定凹透鏡(02,并記下像的坐標位置(P);此時02圧u,O2P = V。用自準法測凹透鏡焦距的要領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鏡與箭物間距略小于兩倍凸透鏡的焦距后固定凸 透鏡(01),記下像的坐標位置(P);再放凹透鏡和平面鏡于 01P之間,移動凹透鏡,看到箭物平面 上成清晰倒立實像時,記下凹透鏡的坐標位置(02),則有f2 = 02P七、原始數(shù)據(jù)僅供個人用于學習、研究;不得用于商業(yè)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