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_第1頁
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_第2頁
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_第3頁
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_第4頁
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 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同學互助一起進步(頁眉可刪)副斜井口翻車機安裝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因副斜井系統提升,進行技改,技改過程中需要安裝翻車機。 該項措施的關鍵技術是翻車機的安裝,目的是為了工程能夠順利施工并圓滿完成。 二、施工時間: 年 月 日 三、施工組織 施工安全負責人: 施工技術負責人: 施 工 操 作 人:

2、 四、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準備工作 1、準備工具及起吊用具,準備施工中所用的設備,列出計劃報有關部門或人員實施并組織施工設備和機具進場。 2、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措施,工期安排。 3、測量現場,繪制現場施工平面圖。 4、落實人力資源,合理安排施工人員進點時間、人數。 5、工作現場的生活、生產用水、用電等生活、生產服務設施準備。 (二)安裝原則 設備安裝遵循由下往上、由里向外的順序進行吊裝,安裝工序:復核基礎-設備吊裝到位-吊裝抄平找正-二次灌漿。 (三)主要施工方案 1、設備運輸: 推車機翻車機所有設備均通過罐籠運輸,罐籠尺寸長寬高為4.8m1.6m2.9m。因翻車機外形尺寸均超長、超寬、

3、超高,因此,在設備運輸時,需事先將其解體。解體前,要在各連接處做好明顯標記,以方便設備運輸至安裝地點后重新組裝。 翻車機推車機通過副井運輸至安裝位置。小件通過礦車運輸,電機、減速機、滾筒等通過平板車運輸。所有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應確保設備與運輸工具捆扎牢固,捆扎設備時采用4鋼絲繩頭,并用手拉葫蘆張緊。捆扎設備時應特別注意保護設備,控制裝車尺寸,避免途中出現意外。斜巷運輸設備前,要對提升設備、信號、安全等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確保在完好情況下進行工作,特別要檢查設施的尺寸,確保車輛能順利通過及對超低等特殊車輛起到安全作用。嚴格執(zhí)行斜巷管理規(guī)定。 2、基礎驗收: 配合礦建施工單位,按照設計圖紙對設備基

4、礎進行驗收,將各中心線及輔助中心線用墨線彈出,用紅漆將各設備基礎部位的標高標出。 3、安裝過程: 翻車機安裝時,利用礦建所掛設的吊點,進行設備的就位、安裝。用拉線和尺量的方法控制機體縱向中心線與設計中心線重合度在5mm之內。用水平儀檢查控制主、從動軸水平度在0.25以內且傾斜方向一致。用尺量方法控制主、從動軸的水平間距在2mm之內。制動閘制動時,用尺量檢查控制大滾圈與主動托輪間隙應在1-3mm之內。 推車機安裝時,機體縱向中心線與基礎中心線重合誤差不大于3mm;利用掛線尺量控制。機體縱向水平度用水平尺檢查,允許偏差1.主動軸的水平度用水平尺檢查,允許偏差0.5。主從動軸相對高低差3mm。機頭、

5、機尾的鏈輪與中間架中心線的重合度用卷尺測量,允許偏差3mm。 4、液壓站的安裝與調試 (1)按管路安裝關系圖將液壓站與工作油缸、馬達正確連接,待檢查無誤后,方可啟動液壓站試壓。 (2)初次啟動液壓站時,應按以下要求進行: a 注意電機轉向,電機要按逆時針轉向(從電機后部看),不得接反; b 將溢流閥調節(jié)手把旋至最松(逆時針方向),然后開啟電機,慢調系統壓力至5mpa、7mpa、9mpa、10mpa;(正常工作壓力在10 mpa為最佳) c 調節(jié)節(jié)流閥來設定馬達的正反速度; d 使各工作油缸、馬達予動作,排靜管路中的空氣; e 液壓馬達應在無負荷狀態(tài)下進行最少不低于30分鐘的空運轉; f 然后根

6、據要求調節(jié)溢流閥壓力至系統額定壓力,并鎖緊電磁溢流閥調節(jié)手柄。 (3)檢查油缸、馬達動作是否正常,進出油管位置是否合適,然后用高壓管夾固定管路。 (4)檢查油面是否正常,在啟動之后,由于油進入了管道及油缸,油面會下降,因此必須補充液壓油至標定液位。 5、配電設備安裝: 660v電源引自102臨時變電所,所有配電設備均落地安裝。電纜沿巷道壁掛鉤敷設,懸掛間距為1米,電纜沿地敷設時需穿鋼管保護。電纜過防火門穿鋼管保護,并用黃泥封堵。照明電源127v,用電纜卡敷設至拱頂后,沿掛鉤吊掛,掛鉤間距1米。 配電設備均在礦設備庫裝車后通過罐籠將其運至安裝位置,設備裝車時應捆綁牢靠,設備與設備間應采取用木塊或

7、其他方式的保護措施,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晃動碰毀設備或防爆面,設備運至施工現場后,設計無設備基礎,但可以根據建設單位要求,按設計位置擺放在自制基礎槽鋼上或礦建預制的開關臺上。開關柜在入井前必須進行隔爆檢驗,并做電氣試驗,合格后方可入井。 (1)、開關的絕緣試驗、耐壓試驗必須符合標準; (2)、隔爆面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完整、無銹,結合面粗糙度符合產品規(guī)定,防銹措施良好,接線、密封良好,閉鎖裝置齊全、可靠,螺栓、墊圈齊全、緊固,間隙符合規(guī)定; (3)、防爆設備安裝調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安裝位置正確,放置平穩(wěn)。閑置喇叭口按防爆電器標準要求用密封圈、擋板、墊圈封嚴。操作機構靈活、可靠;觸頭表面光滑,接觸

8、嚴密,觸頭壓縮行程及三相接觸同期性調整符合出廠技術文件規(guī)定。手車式柜應推拉靈活方便,無卡阻碰撞,動、靜觸頭接觸緊密。 6、電纜敷設: (1)施工前: 施工前應對電纜進行詳細檢查,規(guī)格、型號、截面、電壓等級均符合設計要求,外觀無扭曲、損壞等現象。電纜敷設前進行絕緣測定,用搖表搖測線間及對地的絕緣電阻,搖測完畢,應將芯線對地放電。 (2)電纜掛鉤的固定:用風鉆在巷道壁打眼,并用螺栓將電纜掛鉤固定在巷道壁上,固定后的電纜掛鉤,上下沿均應在同一條直線上。 (3)電纜敷設:制作電纜滾筒,尺寸根據灌籠大小而定,并將電纜滾筒固定在平板車上。電纜運輸到位后采用人力敷設,電纜沿巷道壁掛鉤敷設。不同等級電壓的電纜

9、應分層敷設,高壓電纜放在低壓電纜的上層。沿地敷設部分要穿鋼管保護,電纜過防火門時也需穿鋼管保護,并用黃泥封堵。 (4)掛標志牌:標志牌上應注明回路編號、電纜編號、規(guī)格、型號、及電壓等級;沿掛鉤敷設電纜在其兩端、拐彎處、應掛標志牌,直線段應適當增設標志牌。 7、照明安裝: 照明電源取自102臨時變電所。具體工程內容包括號眼、打眼、照明燈具的安裝。 (1)號眼、打眼:燈具懸掛位置確定后,用紅漆在懸掛位置處標注,標注要醒目、明確,不與其它工程的標記混肴,且所有標注應在同一直線上。打眼采用風鉆打眼。 (2)照明燈具:零件完整齊全,結合面嚴密。保護玻璃罩無裂紋破損,隔爆燈符合隔爆要求。燈具安裝的吊鉤和預

10、埋件必須埋設牢固。燈具安裝牢固,位置符合設計,間距偏差不應大于設計0.5米,燈具進線口密封圈齊全,不用的口封堵嚴密。 電纜接頭應冷補法施工,燈線不應承受力。燈具排列整齊。 14、接地裝置安裝: 系統采用保護接地,附近水溝設局部接地極,設備外殼及電纜的接地芯線與接地干線可靠連接并與井下主接地網相連,接地電阻不大于2歐。 (1)、電氣裝置的接地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所有電氣裝置中,由于絕緣損壞而可能帶電的電氣裝置,其金屬部分必須有保護接地。 (2)、電氣設備、器具和可拆卸的其他非金屬部件接地的分支線,必須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嚴禁將數個需要接地的電氣設備串聯接地。 (3)、接地體埋設后其頂距地面不小于

11、0.6m,接地體的引出線應做防腐處理。 (四)技術措施 1、工程開工前組織人員認真進行施工圖紙審查,探討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 2、讓所有參與施工人員清楚工作內容,質量目標,操作、施工方法,做到施工按規(guī)范,操作按規(guī)程,驗收按標準進。 3、落實質量崗位責任制,施工隊長、施工員、班組長對工程質量負直接責任,施工工人要保證操作點和工序的質量,不合格不進行下一道工序。 4、認真做好各分項工程的驗收及其技術資料的整理工作,保證資料與工程同步。 (五)安全注意事項 1、施工人員施工時,必須戴安全帽,并按規(guī)定穿戴勞保用品。 2、現場管理人員、電焊工、安監(jiān)員及瓦檢員等特殊工種要按要求攜帶便攜儀。 3、進入施工現場,登高作業(yè)高度1.5米以上或在孔洞口附近作業(yè)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