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原蟲復習題_第1頁
醫(yī)學原蟲復習題_第2頁
醫(yī)學原蟲復習題_第3頁
醫(yī)學原蟲復習題_第4頁
醫(yī)學原蟲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寄生蟲學原蟲部分復習題一、A型題:每道試題下有A、B、C、D、E 5個備選答案,從中選出1個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題: 0.50分01、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階段是( )A.腸腔型滋養(yǎng)體B.組織型滋養(yǎng)體C.腸腔型滋養(yǎng)體和組織型滋養(yǎng)體D.包囊E.以上各期均有一定的致病力02、瘧原蟲的感染方式為( )A.配子體經(jīng)輸血感染B.子孢子直接鉆皮膚C.雌按蚊叮咬時子孢子隨唾液一起注入人體D.雌按蚊叮咬時子孢子主動鉆入皮膚E.雌按蚊叮咬人時卵囊進入人體03、弓形蟲生活史中的發(fā)育階段有( )A.環(huán)狀體、裂殖體、配子體、卵囊等B.滋養(yǎng)體、裂殖體、配子體、包

2、囊等C.滋養(yǎng)體、配子體、卵囊、囊蚴等D.配子體、卵囊、囊包、假包囊等E.滋養(yǎng)體、裂殖體、卵囊、囊尾蚴、囊包等04、黑熱病患者治愈后可產(chǎn)生( )A.帶蟲免疫B.終生免疫C.先天性免疫D.伴隨免疫E.免疫抑制05、可傳播阿米巴病的醫(yī)學昆蟲是( )A.白蛉B.中華按蚊C.淡色庫蚊D.微小按蚊E.蒼蠅06、下列哪項不是黑熱病的防治措施( )A.消滅保蟲宿主B.治療病人C.消滅白蛉D.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病犬E.加強糞便管理,保護水源07、經(jīng)接觸傳播的醫(yī)學原蟲其生活史中( )A.需要種以上的宿主B.只需種宿主C.都有滋養(yǎng)體和包囊兩個階段D.有的僅有包囊階段E.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交替08、最可能查到溶組織內阿米

3、巴大滋養(yǎng)體的檢驗物是( )A.水樣稀便B.粘液膿血便C.成形糞便D.糊狀糞便E.以上都不是0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主要致病作用是( )A.吞噬紅細胞B.增殖的蟲體吸附在腸粘膜上阻礙營養(yǎng)吸收C.損傷腸壁絨毛,使腸道生理功能受到破壞D.對宿主組織的接觸溶解破壞E.增強細菌對腸壁的致病作用10、獲得性弓形蟲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患者( )A.妊娠B.臟器移植C.皮膚受損D.輸血E.食入未煮熟含有包囊的肉11、間日瘧患者服用殺滅紅外期原蟲的藥物主要用于防止瘧疾的( )A.發(fā)作B.再燃C.復發(fā)D.再燃或復發(fā)E.傳播12、剛地弓形蟲寄生在人體的( )A.紅細胞內B.有核細胞內C.淋巴液中D.血清中E.腦脊液中1

4、3、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的形態(tài)特征之一( )A.有1個核,居中B.有2個核C.軸柱1根,縱貫蟲體D.軸柱1根,其末端不外伸E.軸柱1對,縱貫蟲體,末端伸出體外14、急性阿米巴病的典型病理變化( )A.肉芽腫形成B.由毒素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炎癥反應C.變態(tài)反應D.對靶組織溶解性破壞作用而形成的膿腫或潰瘍E.由于蟲體增殖而產(chǎn)生大量宿主細胞裂解15、先天性弓形蟲病多表現(xiàn)為( )A.急性感染發(fā)病B.隱性感染C.弓形蟲腦病D.弓形蟲性色素膜炎E.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16、染色試驗用于診斷( )A.瘧疾B.血吸蟲病C.隱孢子蟲病D.弓形蟲病E.絲蟲病17、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期中對人致病的階段是( )A.包囊期B

5、.小滋養(yǎng)體期C.大滋養(yǎng)體期D.小滋養(yǎng)體期與大滋養(yǎng)體期E.各期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8、藍氏賈第鞭毛蟲的生活史中有( )A.大滋養(yǎng)體B.小滋養(yǎng)體C.包囊D.卵囊E.滋養(yǎng)體和包囊19、原蟲的基本構造除表膜和細胞核外,還有( )A.基質B.細胞器C.細胞質D.內含物E.表被20、鑒別內阿米巴蟲種的重要的形態(tài)學依據(jù)為:( )A.細胞的大小B.細胞核的數(shù)目與核仁大小C.細胞質內含物的性質D.細胞核內染色質的形態(tài)學E.細胞運動器21、在免疫力下降時,隱孢子蟲感染可( )A.仍為隱性感染B.無臨床癥狀C.抑制隱孢子蟲發(fā)育D.殺滅隱孢子蟲E.出現(xiàn)臨床癥狀22、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寄生蟲有( )A.陰道毛滴

6、蟲B.溶組織內阿米巴C.福氏耐格里阿米巴D.藍氏賈第鞭毛蟲E.杜氏利什曼原蟲23、醫(yī)學原蟲是指:( )A.危害人類的原生動物B.人體的寄生性原蟲C.寄生于人體的致病原蟲D.寄生于人體的致病與非致病原蟲E.寄生于人類和家畜的原蟲24、經(jīng)白蛉叮咬吸血,人可能感染( )A.杜氏利什曼原蟲B.人毛滴蟲C.溶組織內阿米巴D.藍氏賈第鞭毛蟲E.陰道毛滴蟲25、黑熱病患者最常見的腫大器官是( )A.肝B.脾C.腎D.心E.淋巴結26、弓形蟲生活史各期中,對人沒有感染性的階段是( )A.滋養(yǎng)體B.配子體C.卵囊D.包囊E.假包囊27、瘧疾復發(fā)的機制主要是( )A.肝細胞內休眠子被激活B.瘧原蟲發(fā)生抗原變異C.

7、機體免疫力下降D.再次感染瘧原蟲E.殘存紅內期瘧原蟲重新繁殖28、陰道毛滴蟲可寄生的部位限于( )A.女性陰道后穹窿B.女性陰道和尿道C.女性生殖道、泌尿道、消化道D.男性、女性泌尿生殖道E.女性生殖道和男性泌尿道29、陰道毛滴蟲不寄生于( )A.陰道后穹窿B.女性尿道C.男性尿道D.前列腺E.膀胱30、可能檢出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的標本是( )A.成形糞便B.膿血粘液便C.肝膿腫穿剌液D.膿血痰液E.肺膿腫穿剌液31、下列哪項不是經(jīng)鐵蘇木素染色的阿米巴滋養(yǎng)體的形態(tài)特征( )A.細胞質黑色B.內外質分明C.細胞核黑色D.擬染色體黑色E.糖原團淺棕色32、瘧原蟲生活史中有許多發(fā)育階段,但除外( )

8、A.環(huán)狀體B.裂殖體C.子孢子D.配子E.囊包33、紅細胞內瘧原蟲的有性階段是( )A.滋養(yǎng)體B.裂殖體C.配子體D.裂殖子E.環(huán)狀體34、瘧原蟲在人體細胞內進行的生殖方式是( )A.二分裂繁殖B.裂體增殖及配子生殖的開始C.配子生殖D.孢子增殖E.出芽生殖35、下列哪項不屬于無性生殖方式( )A.二分裂增殖B.裂體增殖C.孢子增殖D.接合生殖E.出芽生殖36、世代交替是指原蟲生活史中的( )A.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交替B.兩種宿主之間的轉換C.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交替D.裂體增殖與配子生殖交替E.發(fā)育時期不同,但宿主一樣37、在間日瘧的防治中氯喹的作用是( )A.抗復發(fā)治療B.控制臨床發(fā)作C

9、.切斷傳播D.抑制孢子增殖E.抑制配子生殖38、藍氏賈第鞭毛蟲在人體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膽囊及十二指腸B.空腸及回腸C.回盲部D.結腸E.泌尿生殖道39、關于溶組織內阿米巴組織型滋養(yǎng)體下列哪項陳述錯誤( )A.可轉化為腸腔型滋養(yǎng)體B.可排出體外C.隨血流到肝、肺等組織大量繁殖D.吞噬紅細胞E.可在肝、肺等組織中形成包囊40、原蟲表膜的特點 是( )A.一旦形成即不再更新B.可不斷更新C.其抗原性不可能發(fā)生變異D.參與蟲體的運動、攝食及繁殖E.以上都不是41、先天性弓形蟲病的感染途徑是( )A.經(jīng)口感染B.經(jīng)損傷的皮膚粘膜感染C.經(jīng)胎盤感染D.經(jīng)輸血感染E.經(jīng)移植器官感染42、陰道毛滴蟲的

10、感染方式是( )A.經(jīng)口B.經(jīng)皮膚C.經(jīng)接觸D.經(jīng)胎盤E.經(jīng)昆蟲媒介43、剛地弓形蟲感染人體的途徑不是( )A.經(jīng)胎盤感染B.經(jīng)口感染C.經(jīng)輸血感染D.經(jīng)媒介昆蟲叮咬感染E.經(jīng)損傷皮膚感染44、醫(yī)學原蟲是指那些( )A.單細胞真核動物B.僅對人和動物致病的原蟲C.在送檢標本中可檢查到的所有原蟲D.寄生在人體內的機會致病原蟲E.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單細胞低等動物45、溶組織內阿米巴通常寄生于( )A.小腸B.結腸C.肝D.肺E.腦46、脾腫大的寄生蟲病患者最可能是罹患( )A.線蟲病B.姜片蟲病C.瘧疾D.牛帶絳蟲病E.肝吸蟲病47、IFA常用于診斷( )A.蟯蟲病B.姜片蟲病C.豬帶絳蟲病D.瘧疾

11、E.賈第蟲病48、引起瘧疾性腎病的最常見蟲種是( )A.惡性瘧原蟲B.間日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49、何種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中常見薛氏小點( )A.惡性瘧原蟲B.間日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E.間日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50、在一個紅細胞內寄生多個環(huán)狀體的現(xiàn)象常見于( )A.惡性瘧原蟲B.間日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卵形瘧原蟲E.三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51、關于瘧疾檢查的適宜采血時間,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間日瘧發(fā)作后數(shù)小時B.間日瘧發(fā)作后十小時左右C.惡性瘧發(fā)作初期D.惡性瘧發(fā)作開始后任何時間E.三日瘧發(fā)作后十小時左右52、改良抗酸

12、染色法用于檢查( )A.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B.賈第蟲滋養(yǎng)體C.卡氏肺孢子蟲包囊D.隱孢子蟲卵囊E.弓形蟲包囊53、治療腸道原蟲常用的藥物是( )A.丙硫咪唑B.甲苯咪唑C.噻嘧啶D.甲硝咪唑E.左旋咪唑54、賈第蟲病的傳染源是( )A.無癥狀帶蟲者B.急性感染者C.攜帶包囊的帶蟲者及病人D.攜帶滋養(yǎng)體的帶蟲者及病人E.隱性感染者55、弓形蟲的主要致病階段是( )A.速殖子B.緩殖子C.裂殖體D.配子體E.卵囊56、瘧原蟲的哪個階段進入蚊體內才能繼續(xù)發(fā)育( )A.子孢子B.環(huán)狀體C.大滋養(yǎng)體D.裂殖體E.雌、雄配子體57、惡性瘧原蟲在薄血膜中環(huán)狀體的特征不包括( )A.環(huán)纖細,大小約為紅細胞直

13、徑的1/5B.紅細胞內通常只寄生一個原蟲C.一個環(huán)狀體常具2個核D.蟲體有時位于紅細胞的邊緣E.胞質中見不到瘧色素58、利什曼病診斷的首選方法是( )A.骨髓穿刺物涂片鏡檢法B.骨髓穿刺物培養(yǎng)法C.骨髓穿刺物動物接種法D.皮膚組織活檢法E.免疫學診斷59、診斷瘧疾最常用的方法是( )A.皮內試驗B.骨髓穿刺C.生理鹽水涂片法D.加藤厚涂片法E.厚薄血膜涂片法60、瘧原蟲寄生在人體的( )A.脾細胞和紅細胞B.肝細胞和脾細胞C.單核吞噬細胞D.紅細胞和肝細胞E.紅細胞和白細胞61、卡氏肺孢子蟲的寄生部位是( )A.腎B.肝C.心D.肺E.脾62、隱孢子蟲病的病原檢查主要是( )A.糞檢滋養(yǎng)體B.

14、糞檢卵囊C.糞檢包囊D.飽和鹽水浮聚法查卵囊E.腦脊液查滋養(yǎng)體63、確診阿米巴痢疾病人的主要依據(jù)是( )A.腹痛、腹瀉B.糞便中查到紅細胞C.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細胞D.糞便中查到有吞噬紅細胞的滋養(yǎng)體E.糞便中查到包囊64、隱孢子蟲在人體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肝B.肺C.腦D.小腸E.血液65、阿米巴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是( )A.治療病人和帶蟲者B.防止貓糞污染食物與水源C.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未熟肉類D.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鼠類E.消滅保蟲宿主66、血檢惡性瘧原蟲環(huán)狀體的適宜采血時間是( )A.發(fā)作后數(shù)小時B.發(fā)作開始時C.發(fā)作后天左右D.發(fā)作后數(shù)小時至小時左右E.發(fā)作后小時67、診斷間日瘧

15、取血最適宜的時間是( )A.發(fā)作之際B.發(fā)作后數(shù)小時至十余小時C.發(fā)作后48小時D.發(fā)作后23天E.發(fā)作后一周68、藍氏賈第鞭毛蟲的感染階段為( )A.一核包囊B.二核包囊C.四核包囊D.滋養(yǎng)體E.滋養(yǎng)體和包囊69、引起腦型瘧的瘧原蟲蟲種包括( )A.惡性瘧原蟲和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C.間日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D.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E.卵形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70、引起兇險型瘧疾最常見的瘧原蟲是( )A.間日瘧原蟲B.惡性瘧原蟲C.三日瘧原蟲D.卵形瘧原蟲E.以上都不是71、引起肝、脾腫大的寄生原蟲有( )A.溶組織內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蟲C.藍氏賈第鞭毛蟲D.陰道毛滴蟲E.

16、福氏耐格里阿米巴72、十二指腸引流可檢查哪種寄生原蟲( )A.溶組織內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蟲C.陰道毛滴蟲D.人毛滴蟲E.藍氏賈第鞭毛蟲73、陰道毛滴蟲病原學檢查常用的方法是( )A.生理鹽水涂片法B.動物接種法C.骨髓穿刺檢查D.碘液涂片法E.厚薄血膜涂片法74、關于阿米巴痢疾患者糞便檢查哪項不合適( )A.標本新鮮及時送檢B.冬天要注意保溫C.取含粘液、膿血的糞便檢查D.經(jīng)碘液染色后觀察E.容器要干凈,不能含化學物質及尿液75、糞檢阿米巴包囊的常用方法是( )A.糞便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B.碘液染色法C.離心沉淀法D.厚涂片法E.飽和鹽水浮聚法76、蒼蠅可傳播的寄生蟲病是( )A.黑熱病B

17、.滴蟲性陰道炎C.賈第蟲病D.滴蟲性尿道炎E.原發(fā)性阿米巴腦膜腦炎77、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階段是:( )A.小滋養(yǎng)體B.單核包囊C.大滋養(yǎng)體D.四核包囊E.包囊和滋養(yǎng)體均可78、瘧疾病人可產(chǎn)生( )A.伴隨免疫B.帶蟲免疫C.終身免疫D.先天性免疫E.以上都不是79、惡性瘧患者周圍血涂片中一般可查見( )A.環(huán)狀體和配子體B.大滋養(yǎng)體和環(huán)狀體C.裂殖體和大滋養(yǎng)體D.配子體和裂殖體E.配子體和大滋養(yǎng)體80、在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糞便內可查到( )A.包囊B.大滋養(yǎng)體C.小滋養(yǎng)體D.卵囊E.包囊和滋養(yǎng)體81、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傳播期是( )A.小滋養(yǎng)體B.大滋養(yǎng)體C.囊前期D.囊后滋養(yǎng)體E.包囊8

18、2、與寄生蠕蟲比較,原蟲致病的特點是:( )A.蟲體入侵作用B.蟲體的增殖作用C.蟲體的有性生殖作用D.蟲體在宿主組織內移行E.蟲體引起免疫變態(tài)反應83、隱孢子蟲感染者的病原學診斷通常為取糞便( )A.查卵囊B.查滋養(yǎng)體C.查合子D.查配子體E.查裂殖體84、人源型黑熱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查治病人,消滅白蛉B.查治病人,消滅病犬C.查治病人,消滅病犬和白蛉D.查治病人,消滅傳染源E.查治病人,消滅自然疫源地85、殺滅紅外期裂殖體及休眠子的藥物是( )A.氯喹B.伯喹C.奎寧D.乙胺嘧啶E.喹哌86、人類感染隱孢子蟲的傳染源主要來自( )A.保蟲宿主B.病人C.帶蟲者D.環(huán)境污染物E.以

19、上都不是87、間日瘧原蟲的寄生特點不包括( )A.主要寄生在宿主的網(wǎng)織紅細胞B.被寄生的紅細胞自大滋養(yǎng)體期開始脹大C.被寄生的紅細胞大小正?;蚩s小D.被寄生的紅細胞自大滋養(yǎng)體期開始出現(xiàn)薛氏點E.被寄生的紅細胞色淡、呈長圓形或多邊形88、防止痢疾阿米巴的傳播,以下哪一項措施是錯誤的( )A.治療病人和帶蟲者B.保護水源C.消滅媒介昆蟲D.糞便管理E.控制和處理保蟲宿主89、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實驗診斷方法是( )A.直接涂片法B.飽和鹽水浮聚法C.透明膠紙法D.厚、薄血膜涂片法E.碘液染色法90、在引起阿米巴痢疾流行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阿米巴痢疾患者每日排出大量的包囊B.包囊

20、對外界具有較強的抵抗力C.糞便管理不當,污染飲水與食物D.不良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E.蠅及蟑螂對包囊起一定的傳播作用91、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過程是( )A.腸腔內滋養(yǎng)體組織內滋養(yǎng)體腸腔內滋養(yǎng)體B.包囊腸腔內滋養(yǎng)體包囊C.腸腔內滋養(yǎng)體包囊腸腔內滋養(yǎng)體D.腸腔內滋養(yǎng)體組織內滋養(yǎng)體包囊E.包囊腸腔內滋養(yǎng)體組織內滋養(yǎng)體92、卡氏肺孢子蟲的感染階段和感染途徑是( )A.包囊,經(jīng)空氣傳播B.包囊,經(jīng)口C.滋養(yǎng)體,經(jīng)口D.滋養(yǎng)體,經(jīng)胎盤傳播E.包囊,經(jīng)胎盤93、最常見的腸外阿米巴病為( )A.阿米巴肝膿腫B.阿米巴肺膿腫C.阿米巴腦膿腫D.皮膚型阿米巴病E.原發(fā)性阿米巴腦膜腦炎94、下列原蟲中屬于孢子蟲的

21、有( )A.Acanthamoeba culbertsoniB.Giardia lambliaC.Toxoplasma gondiiD.Clonorchis sinensisE.Entamoeba histolytica95、對人致病力較強的兩種阿米巴原蟲是( )A.Entamoeba histolytica & E.disparB.Entamoeba histolytica & E.coliC.Entamoeba histolytica & Naegleria fowleriD.Entamoeba histolytica & Endolymax nanaE.Entamoeba histoly

22、tica & Dientamoeba fragilis96、弓形蟲病特有的免疫診斷方法是( )A.IHAB.ELISAC.DTD.IFAE.CIPT97、間日瘧原蟲完成一代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周期所需時間為( )A.48小時B.3648小時C.72小時D.2436小時E.24小時98、黑熱病患者的貧血機理之一在免疫病理上屬( )A.型變態(tài)反應B.型變態(tài)反應C.型變態(tài)反應D.型變態(tài)反應E.型變態(tài)反應99、藍氏賈第鞭毛蟲未成熟包囊有( )A.1個核B.2個核C.3個核D.4個核E.8個核100、間日瘧原蟲成熟裂殖體內的裂殖子數(shù)為( )A.810個B.1012個C.1224個D.2428個E.2832個

23、二、X型題:每道試題下有5個備選答案,可選出2個或2個以上的正確答案,相互之間無固定組合,凡正確者均應選出,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題: 0.50分101、陰道毛滴蟲分布廣,感染者多的主要原因有( )A.包囊在外界抵抗力強B.滋養(yǎng)體在外界抵抗力強C.生活史簡單D.保蟲宿主的存在E.與不潔性生活方式有關102、瘧疾的防治工作包括( )A.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B.治療病人和帶蟲者C.疫苗預防D.預防服藥E.蚊媒防治103、瘧疾再燃的原因( )A.瘧原蟲發(fā)生抗原變異B.再次感染瘧原蟲C.肝細胞內休眠子復蘇D.機體免疫力下降E.初發(fā)治療不徹底104、能傳播溶組織內阿米巴的醫(yī)學昆蟲有( )A.蚊B.蠅C.虱

24、D.蟑螂E.疥螨105、不以滋養(yǎng)體為感染階段的寄生蟲有( )A.溶組織內阿米巴B.陰道毛滴蟲C.賈第蟲D.卡氏肺孢子蟲E.人毛滴蟲106、引起先天性瘧疾的原因有( )A.按蚊叮咬B.遺傳因素C.胎盤受損D.母親無先天性免疫力E.在分娩過程中母體血污染胎兒傷口107、防治陰道毛滴蟲的有效措施包括( )A.治療病人及帶蟲者B.消滅媒介昆蟲C.注意個人衛(wèi)生D.對配偶應作檢查治療E.消滅保蟲宿主108、與陰道毛滴蟲致病有關的因素有( )A.蟲株毒力B.外界環(huán)境C.宿主生理狀態(tài)D.宿主衛(wèi)生習慣E.致病菌的協(xié)同作用109、陰道毛滴蟲病原學診斷方法有( )A.生理鹽水涂片法B.涂片染色法C.分泌物培養(yǎng)法D.

25、取活組織檢查E.血涂片檢查法110、溶組織內阿米巴未成熟包囊的形態(tài)特征有( )A.12個核B.糖原泡C.擬染色體D.核仁空泡狀E.內質和外質分界清楚111、循環(huán)傳播型的醫(yī)學原蟲具有以下特點( )A.完成生活史需一種以上的脊椎動物B.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現(xiàn)象C.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可存在于同一宿主個體D.人可以作為終宿主或中間宿主E.人際間可相互直接傳播112、原蟲生活史類型中的人際傳播型具有下列特點( )A.生活史簡單B.生活史階段必有滋養(yǎng)體期C.有些種類缺包囊期或包囊不進行核分裂D.多數(shù)可引起人畜共患寄生蟲病E.人與人可直接傳播113、在剛地弓形蟲生活史中( )A.貓是中間宿主B.人為終宿主C.

26、貓也是終宿主D.其它動物也可作為終宿主E.其它動物也可作為中間宿主114、陰道毛滴蟲可寄生于男性的( )A.尿道B.前列腺C.睪丸D.附睪E.包皮下115、伯氨喹啉能殺滅瘧原蟲的( )A.環(huán)狀體B.配子體C.滋養(yǎng)體D.裂殖體E.紅細胞外期116、剛地弓形蟲的生殖方式有( )A.裂體增殖B.配子生殖C.二分裂增殖D.接合生殖E.出芽生殖117、瘧原蟲的生殖方式有( )A.裂體增殖B.配子生殖C.孢子增殖D.出芽生殖E.二分裂增殖118、瘧疾發(fā)作的次數(shù)主要取決于( )A.瘧原蟲種株生物學特性B.瘧原蟲感染的數(shù)量C.混合感染瘧原蟲的種數(shù)D.人體免疫力增長的速度E.治療適當與否119、免疫功能低下或艾

27、滋病患者常并發(fā)致死的原蟲感染有( )A.弓形蟲B.瘧原蟲C.隱孢子蟲D.卡氏肺孢子蟲E.溶組織內阿米巴120、在哪些標本中查不到陰道毛滴蟲( )A.陰道分泌物B.尿液C.鞘膜積液D.前列腺液E.十二指腸引流液121、剛地弓形蟲可寄生的動物有( )A.哺乳類B.鳥類C.爬行類D.魚類E.人類122、瘧疾貧血的原因有( )A.脾功能亢進B.免疫溶血C.紅內期瘧原蟲直接破壞紅細胞D.紅外期瘧原蟲破壞肝細胞E.骨髓中紅細胞生成障礙123、賈第蟲病傳染源為( )A.急性期病人B.慢性期病人C.帶囊者D.保蟲宿主E.終宿主124、藍氏賈第鞭毛蟲寄生的部位有( )A.血液B.淋巴系統(tǒng)C.十二指腸D.膽囊E.

28、呼吸道125、人體感染瘧原蟲的方式有( )A.子孢子由雌按蚊叮咬皮膚感染B.裂殖體經(jīng)輸血感染C.紅內期經(jīng)胎盤感染胎兒D.配子體經(jīng)輸血感染E.裂殖子經(jīng)傷口感染126、獲得性弓形蟲病的感染途徑有( )A.經(jīng)口感染B.經(jīng)損傷的皮膚粘膜感染C.經(jīng)胎盤感染D.經(jīng)輸血感染E.經(jīng)移植器官感染127、獲得性弓形蟲感染的侵入途徑有( )A.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蟲的肉、蛋、奶B.經(jīng)皮膚粘膜損傷處C.經(jīng)輸血和器官移植D.食入經(jīng)蠅機械性攜帶的卵囊污染的食物E.接觸弓形蟲污染的土壤、水源,經(jīng)口感染128、隱孢子蟲可寄生于人體的( )A.小腸B.結腸C.肺D.膽囊E.脾129、阿米巴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A.治療病人和帶

29、蟲者B.加強糞便管理C.保護水源D.消滅蒼蠅、蚊蟲E.不食未煮熟的肉類食品130、惡性瘧原蟲的診斷期( )A.裂殖體B.環(huán)狀體C.配子體D.卵囊E.子孢子131、賈第蟲病病原學診斷方法有( )A.糞便鹽水涂片查滋養(yǎng)體B.糞便碘液染色涂片查包囊C.十二指腸引流法查包囊D.乙狀結腸鏡取活組織檢查E.腸檢膠囊法查滋養(yǎng)體132、可以鑒別阿米巴包囊的方法有( )A.飽和鹽水浮聚法B.碘液染色法C.鐵蘇木素染色法D.瑞氏染色法E.姬氏染色法133、瘧疾患者脾腫大的原因有( )A.瘧原蟲破壞脾細胞B.單核巨噬細胞增生C.脾充血D.纖維組織增生E.嗜酸性粒細胞增多134、可以查到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的標本有(

30、 )A.血液B.成形糞便C.粘液血便D.肝膿腫穿刺液E.腸壁潰瘍處刮取物135、間日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變化可表現(xiàn)為( )A.有薛氏小點B.成熟裂殖體有1224個核C.瘧色素呈棕黃色D.紅細胞均漲大E.紅細胞可呈淡紅色136、預防賈第蟲病的有效措施是( )A.不食未熟肉類B.不飲生水C.治療病人及帶蟲者D.防止媒介昆蟲叮咬E.消滅保蟲宿主137、賈第蟲病流行廣的原因是( )A.包囊排出量大B.包囊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強C.滋養(yǎng)體存活時間長D.可通過媒介昆蟲攜帶傳播E.可通過胎盤傳播138、剛地弓形蟲寄生在人體的階段有( )A.滋養(yǎng)體B.包囊C.裂殖體D.配子體E.假包囊139、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診斷期

31、有( )A.配子體B.包囊C.滋養(yǎng)體D.蟲卵E.裂殖體140、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傳染源是( )A.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B.阿米巴肺膿腫患者C.動物保蟲宿主D.阿米巴包囊的攜帶者E.慢性阿米巴病患者三、判斷題:若試題陳述的內容正確,選A,否則選B,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題: 0.50分141.利什曼原蟲在巨噬細胞中可以存活并繁殖。( )142.卡氏肺孢子蟲主要寄生在肺泡、肺泡上皮和肺泡間隙。( )143.殺滅瘧原蟲配子體的主要藥物是青蒿素。( )144.Duff抗原陰性者可感染間日瘧原蟲。( )145.惡性瘧原蟲子孢子在遺傳上有兩種類型,即速發(fā)型和遲發(fā)型子孢子。( )146.間日瘧患者應在發(fā)作開始時

32、采血檢查。( )147.間日瘧也可出現(xiàn)兇險癥狀。( )148.瘧疾發(fā)作的次數(shù)主要與感染的蟲數(shù)有關。( )149.瘧原蟲抗原變異及宿主免疫力下降是引起瘧疾再燃的原因。( )150.三日瘧發(fā)作既有再燃,又有復發(fā)。( )151.兇險型瘧疾絕大多數(shù)由惡性瘧原蟲引起的。( )152.溶組織內阿米巴沒有重要的保蟲宿主。( )153.溶組織內阿米巴患者的抗體滴度越高,痊愈的速度越快。( )154.溶組織內阿米巴生活史中需要一個中間宿主。( )155.陰道毛滴蟲的感染階段是包囊。( )156.有些鞭毛蟲生活史中沒有包囊期。( )157.滴蟲性陰道炎的確診應在分泌物中查到滋養(yǎng)體或包囊。( )158.隱孢子蟲生活

33、史中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階段均在同一宿主體內進行。( )159.醫(yī)學原蟲包括與人體有關的非致病的原蟲。( )160.寄生性原蟲的能量主要來源于葡萄糖或其它單糖。( )四、填空題:按空格出現(xiàn)的先后,在答卷上順序列出答案。每格: 0.50分161.根據(jù)傳染來源的不同,黑熱病在流行病學上大致可分為_,_和_三種不同的類型。162.我國黑熱病流行范圍廣,傳染源在_地區(qū)為人,在_地區(qū)為犬,在_ 地區(qū)為野生動物。傳播媒介為_。163.四種瘧原蟲在世界的分布地區(qū)是:_主要在溫帶地區(qū);_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_主要分布在熱帶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qū);_主要在熱帶非洲西海岸地區(qū)?BR 164.瘧疾免疫過程中_

34、免疫最主要。165.瘧原蟲誘導的宿主免疫反應有_ 、_ 和_ 的特異性。166.瘧疾的病原學檢查中,_涂片由于處理過程中原蟲皺縮變形,鑒別有困難。但可提高_,因此常用于_。167.陰道毛滴蟲的傳染源為女性滴蟲性陰道炎患者、_ 和男性_ 。五、名詞解釋:按要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每題: 0.50分168.黑熱病169.利杜體170.弓形蟲速殖子171.假包囊172.旅游者腹瀉173.配子生殖174.瘧疾傳播休止期175.紅細胞內期176.配子體形成177.瘧色素178.瘧疾發(fā)作179.瘧疾潛伏期180.兇險型瘧疾181.阿米巴觸殺機制182.阿米巴腦膜炎183.阿米巴腫184.陰道的自凈作用185

35、.滋養(yǎng)體186.動基體187.擬染色體六、問答題:按要求將答案寫在答卷上。每題: 0.50分188.為什么弓形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有哪些?189.常用的抗瘧藥有哪幾類?各起何作用?190.簡述間日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發(fā)育過程。191.瘧疾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有哪些?簡述其優(yōu)缺點。192.瘧疾發(fā)作的原因是什么?193.瘧疾貧血的原因有哪些?194.為什么瘧疾會出現(xiàn)周期性發(fā)作?195.為什么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后大多數(shù)人沒有臨床表現(xiàn)?196.敘述陰道毛滴蟲對宿主的致病機制。197.醫(yī)學原蟲對人體的致病有哪些特點標準答案一、A型題:每小題 0.50分01.B 02.C 03.B 04.B

36、 05.E 06.E 07.B 08.B 09.D 10.E 11.C 12.B 13.B 14.D 15.B 16.D 17.C 18.E 19.C 20.D 21.E 22.E 23.D 24.A 25.B 26.B 27.A 28.D 29.E 30.A 31.E 32.E 33.C 34.B 35.D 36.C 37.B 38.A 39.E 40.B 41.C 42.C 43.D 44.E 45.B 46.C 47.D 48.C 49.B 50.A 51.D 52.D 53.D 54.C 55.A 56.E 57.B 58.A 59.E 60.D 61.D 62.B 63.D 64.D

37、 65.A 66.B 67.B 68.C 69.A 70.B 71.B 72.E 73.A 74.D 75.B 76.C 77.D 78.B 79.A 80.B 81.E 82.B 83.A 84.A 85.B 86.B 87.C 88.E 89.A 90.A 91.B 92.A 93.A 94.C 95.C 96.C 97.A 98.B 99.B 100.C 二、X型題:每小題 0.50分101.B、C、E、 102.A、B、C、D、E、 103.A、D、E、 104.B、D、 105.A、C、D、 106.C、E、 107.A、C、D、 108.A、C、E、 109.A、B、C、 110.

38、A、B、C、 111.A、B、C、D、E、 112.A、B、C、E、 113.A、C、E、 114.A、B、C、D、E、 115.B、E、 116.A、B、C、E、 117.A、B、C、 118.D、E、 119.A、C、D、 120.C、E、 121.A、B、C、D、E、 122.A、B、C、E、 123.B、C、D、 124.C、D、 125.A、B、C、 126.A、B、D、E 127.A、B、C、D、E、 128.A、B、C、D 129.A、B、C、 130.B、C、 131.A、B、C、E、 132.B、C、 133.B、C、D、 134.C、D、E、 135.A、E、 136.B、

39、C、E、 137.A、B、D、 138.A、B、E、 139.B、C、 140.D、E、 三、判斷題:每小題 0.50分141.A.正確 142.A.正確 143.B.錯誤 144.B.錯誤 145.B.錯誤 146.B.錯誤 147.A.正確 148.B.錯誤 149.A.正確 150.B.錯誤 151.A.正確 152.A.正確 153.B.錯誤 154.B.錯誤 155.B.錯誤 156.A.正確 157.B.錯誤 158.A.正確 159.A.正確 160.A.正確 四、填空題:每小題 0.50分161.人源型、犬源型、自然疫源型、 162.平原、山丘、荒漠、白蛉、 163.間日瘧原蟲

40、、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 164.體液、 165.種、株、期(階段)、 166.厚血膜、檢出率、流行病學調查、 167.帶蟲者、感染者、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 0.50分168.指由杜氏利曼原蟲引起的疾病,該病可出現(xiàn)發(fā)熱,肝脾腫大,貧血,流鼻血等癥狀,在印度患者皮膚上常有暗的色素沉著,并有發(fā)熱,故稱之為Kala-avar(黑熱?。?。 169.又稱無鞭毛體,寄生于人或哺乳類動物的單核巨噬細胞中,光鏡下呈圓或橢圓形,約為RBC直徑的1/21/3,通常經(jīng)瑞氏或姬氏染色后可見細胞質染成淡藍色,并可見紅色的核和紫紅色的動基體各一個,核大而圓,位于蟲體的一側,動基體小,呈桿狀在核的對側。 1

41、70.在中間宿主有核細胞內營分裂的弓形蟲集合體,一般為數(shù)個至十多個蟲體,由宿主細胞膜包繞,其內蟲體叫速殖子。 171.弓形蟲滋養(yǎng)體在宿主有核細胞內寄生,以二芽殖法或二分裂繁殖到幾個至十多個蟲體。這個被宿主細胞膜包繞的蟲體集合體稱假包囊。假包囊常見于弓形蟲病急性期患者。 172.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寄生于人體的小腸上部,引起腹痛、腹瀉和吸收不良等癥狀,稱為賈第蟲病。藍氏賈第鞭毛呈世界性分布,此病旅游者中多見,故又稱旅游者腹瀉。 173.雌雄配子體在按蚊胃內適宜的條件下發(fā)育成雌雄配子,活動的雌雄配子在蚊胃內結合受精,形成圓形的合子,合子很快變?yōu)橐欢溯^尖,一端較鈍圓并能蠕動的動合子,這種從雌雄配子結

42、合受精形成合子,再發(fā)育成動合子的過程稱配子生殖。 174.當外界溫度低于1516時,瘧原蟲不能在蚊體內發(fā)育,高于30以上則發(fā)育遲緩。因此在氣溫低于1516、高于30時,瘧疾不能傳播,這段時間稱為瘧疾傳播休止期。如外界平均氣溫低于10度,按蚊不再活動,開始越冬,這時瘧原蟲不再發(fā)育,瘧疾傳播停止,這一段時期稱為“瘧疾傳播休止期”,瘧疾傳播休止期可因全國各地不同的氣候因素或長或短 175.紅細胞內期是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紅細胞內進行裂體增殖的時期,是瘧原蟲的致病階段。簡稱紅內期。 176.間日瘧原蟲經(jīng)過了幾代紅內期裂體增殖后,一部分裂殖子進入紅細胞后不再分裂,發(fā)育成為雌雄配子體的過程稱配子體形成。 17

43、7.紅內期瘧原蟲攝入Hb分解為珠蛋白和血紅素,前者在酶的作用的分解為氨基酸(瘧原蟲合成蟲體的原料),后者不被利用便成為瘧色素。 178.瘧疾發(fā)作指紅內期裂殖體發(fā)育成熟后脹破紅細胞,裂殖子、瘧原蟲的代謝產(chǎn)物、殘余和變性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碎片等一并進入血流,刺激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產(chǎn)生寒戰(zhàn)、發(fā)熱、出汗退熱等一系列的臨床癥狀。瘧原蟲在紅細胞內裂體增殖引起的周期性寒熱發(fā)作稱為瘧疾發(fā)作。典型的發(fā)作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發(fā)熱、出汗退熱三個連續(xù)的階段。 179.從子孢子侵入人體到瘧疾發(fā)作前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它包括子孢子侵入肝細胞,紅外期發(fā)育成熟所需時間和數(shù)代紅內期裂體增殖,瘧原蟲達到一定數(shù)量所需時間的總和。潛伏

44、期長短主要取決于瘧原蟲種、株的生物學特性。還與感染瘧原蟲的數(shù)量、方式、機體的免疫力以及服用抗瘧藥等因素有關。 180.指來勢兇猛、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一般多發(fā)生于:1、瘧疾暴發(fā)流行時期2、多發(fā)生在瘧區(qū)無免疫力的人群中,如流行區(qū)的兒童,青少年以及從非流行區(qū)剛進入流行區(qū)的人。其瘧種多見于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引起的間日瘧偶見。類型分腦型、高熱厥冷型、以及胃腸型。其中以腦型瘧比較多見。兇險瘧疾的發(fā)育機理,大多數(shù)學者支持機械阻塞學說,即認為由于腦部微血管被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阻塞,導致腦缺氧,大量瘧原蟲的糖酵解產(chǎn)物乳酸聚集,腦細胞可因細胞內酸中毒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兇險型瘧疾所出現(xiàn)一系列連鎖反應開始是可

45、逆的,如處理不及時可能變?yōu)椴豢赡娴?,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兇險型瘧疾的治療較為困難,關鍵在于時期的診斷。 181.是溶組織內阿米巴對宿主組織的粘附、殺傷、溶噬的連鎖侵襲過程,是由酶溶、細胞毒、胞噬及協(xié)同損傷等構成的綜合致病機制。 182.通過皮膚傷口或粘膜感染的致病性營自生生活的棘阿米巴經(jīng)血流入腦,引起的腦膜腦炎和肉芽腫型的大腦炎,病程較慢,嚴重者可致死。 183.腸阿米巴病的慢性期,腸壁潰瘍反復發(fā)作,結締組織不斷增生,腸壁增厚,在腹部摸上去似有一個包塊,故稱阿米巴腫(amoeboma)。 184.在正常情況下,健康婦女的陰道環(huán)境,因乳酸桿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為3.8-4.4),可抑制蟲體和

46、其它細菌生長繁殖,這稱為陰道的自凈作用。 185.滋養(yǎng)體是原蟲具有運動、攝食、生殖能力的生活史期,是多數(shù)原蟲的基本生活型和主要致病階段。它以二分裂法繁殖。 186.是包括利什曼原蟲,錐蟲在內在動基體目原蟲所共有的形態(tài)學特征。其主要由許多大、小環(huán)狀DNA組成,不同的種類其環(huán)狀DNA的數(shù)目及核酸結構有所不同。分析動基體DNA(KDNA)的同源性,是區(qū)別不同種、株的有效手段。 187.擬染色體是見于多種阿米巴的不成熟包囊中的一種特殊營養(yǎng)儲存結構,其主要成份是核糖核蛋白體,能被深染,不同的蟲種其擬染色體的形狀不同,如草束狀或短棒狀,是鑒別蟲種的一個重要的形態(tài)學特征。 六、問答題:每小題 0.50分188.人是剛地弓形蟲的中間宿主,對剛地弓形蟲普遍易感,但弓形蟲是機會致病寄生蟲,所以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無明顯癥狀,不致病,為隱性感染。轉為急性弓形蟲病的條件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或后天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長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等。 189.常用抗瘧藥種類有:預防藥物:氯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