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幾種典型楷書的臨習_第1頁
第二章幾種典型楷書的臨習_第2頁
第二章幾種典型楷書的臨習_第3頁
第二章幾種典型楷書的臨習_第4頁
第二章幾種典型楷書的臨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九成宮醴泉銘碑九成宮醴泉銘碑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等慈寺碑等慈寺碑 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 石夫人墓志石夫人墓志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全稱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 碑碑,岑勛撰文,顏真卿書。徐皓題額,史華鐫刻,唐,岑勛撰文,顏真卿書。徐皓題額,史華鐫刻,唐 天寶十一年(天寶十一年(752752年)立。年)立。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的特點是,用筆多藏鋒,凝重有力度,的特點是,用筆多藏鋒,凝重有力度, 點畫圓整,橫輕豎重,結構嚴密。通篇來看,字密點畫圓整,橫輕豎重,結構嚴密。通篇來看,字密 行緊,平和穩(wěn)健,應規(guī)入矩。行緊,平和穩(wěn)健,應規(guī)入矩。

2、 顏真卿顏真卿多寶塔碑多寶塔碑拓片拓片 一、筆法一、筆法 (一)點(一)點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的點可分藏鋒點、露鋒點兩種。的點可分藏鋒點、露鋒點兩種。 藏鋒點運筆過程為:逆鋒入筆向左上,右下按筆,轉鋒向藏鋒點運筆過程為:逆鋒入筆向左上,右下按筆,轉鋒向 下,再回鋒向上收筆。下,再回鋒向上收筆。 露鋒點寫法是:下筆輕而果斷,隨即重按使筆肚下壓至所露鋒點寫法是:下筆輕而果斷,隨即重按使筆肚下壓至所 需形狀意態(tài),轉鋒向左上或右上,或收或出鋒,出鋒爽利。需形狀意態(tài),轉鋒向左上或右上,或收或出鋒,出鋒爽利。 三點水,三點之間筆斷意連,形態(tài)各異,形態(tài)活三點水,三點之間筆斷意連,形態(tài)各異,形態(tài)活 潑。四點底,

3、其四點中兩點外伸,兩點居中,四點間潑。四點底,其四點中兩點外伸,兩點居中,四點間 顧盼相應,和諧自然。顧盼相應,和諧自然。 (二)橫(二)橫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的橫畫起筆也有露鋒、藏鋒兩種。的橫畫起筆也有露鋒、藏鋒兩種。 一般藏鋒起筆者較少,多為短橫。大多數(shù)橫畫為露鋒起一般藏鋒起筆者較少,多為短橫。大多數(shù)橫畫為露鋒起 筆,寫法是:斜右下落筆,起筆較輕,落筆后馬上右行,中筆,寫法是:斜右下落筆,起筆較輕,落筆后馬上右行,中 鋒行筆,其長橫多有弧度,而且腰細而輕。收筆時頓得特別鋒行筆,其長橫多有弧度,而且腰細而輕。收筆時頓得特別 強烈,形成向右強烈,形成向右 下的點狀。下的點狀。 (三)豎(三)豎

4、多寶塔碑多寶塔碑豎畫可分懸針豎和垂露豎。其特點是,豎畫可分懸針豎和垂露豎。其特點是, 與其他筆畫對比強烈,粗重而且豐厚。垂露豎的形態(tài)隨與其他筆畫對比強烈,粗重而且豐厚。垂露豎的形態(tài)隨 所在字的不同部位有很大變化。懸針豎,一般用于字的所在字的不同部位有很大變化。懸針豎,一般用于字的 末筆,或字的中心位置。其寫法基本同垂露豎,只是收末筆,或字的中心位置。其寫法基本同垂露豎,只是收 筆時放鋒。筆時放鋒。 另外,顏體字的豎畫,無論長短,凡左右對應者,另外,顏體字的豎畫,無論長短,凡左右對應者, 均為左輕右重。均為左輕右重。 (四)撇(四)撇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撇畫形態(tài)很多,有長撇,有短撇,撇畫形態(tài)很多,

5、有長撇,有短撇, 有粗有細,有的弧度大,有的弧度小。若一字出現(xiàn)有粗有細,有的弧度大,有的弧度小。若一字出現(xiàn) 多撇,如多撇,如“后后”字,需注意其角度與粗細的變化,字,需注意其角度與粗細的變化, 盡量不使重復。盡量不使重復。 (五)捺(五)捺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中的捺畫是較為粗重的筆畫。起筆或中的捺畫是較為粗重的筆畫。起筆或 藏或露。行筆時除注意漸漸按筆,使捺腳粗大有力度,藏或露。行筆時除注意漸漸按筆,使捺腳粗大有力度, 還應注意其曲線和弧度。平捺,起筆藏鋒,向右行時還應注意其曲線和弧度。平捺,起筆藏鋒,向右行時 稍上提,然后再向右下,至捺腳處,重按筆,提筆出稍上提,然后再向右下,至捺腳處,重按筆

6、,提筆出 鋒時向右上,使上側形成弧度。斜捺,起筆、行筆、鋒時向右上,使上側形成弧度。斜捺,起筆、行筆、 收筆的過程都有細微的變化,不可忽視。收筆的過程都有細微的變化,不可忽視。 (六)鉤(六)鉤 顏體的鉤,大多出鉤較大較重。書寫時,在出顏體的鉤,大多出鉤較大較重。書寫時,在出 鉤處使筆腹形成所需形狀意態(tài),然后順勢放鋒。出鉤處使筆腹形成所需形狀意態(tài),然后順勢放鋒。出 鉤速度要敏捷有力,鉤角鋒利。鉤速度要敏捷有力,鉤角鋒利。 (七)折(七)折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折筆,粗細對比反差較大。可分圓轉與折筆,粗細對比反差較大??煞謭A轉與 方折兩種,方折兩種,“折以成方,轉以成圓折以成方,轉以成圓”。圓轉為此

7、碑突出的。圓轉為此碑突出的 用筆風格,筆行至轉折處,隨即下按,再轉鋒,中鋒下行。用筆風格,筆行至轉折處,隨即下按,再轉鋒,中鋒下行。 (八)提(八)提 提的寫法前面已經(jīng)講過。但應注意,提的寫法前面已經(jīng)講過。但應注意,“豎提豎提”雖為雖為 一筆,但書寫時往往在寫完豎畫后,重新起筆寫提畫。一筆,但書寫時往往在寫完豎畫后,重新起筆寫提畫。 如如“氏氏”、“既既”、“表表”等字,其提筆在字中顯得很等字,其提筆在字中顯得很 提神。提神。 二、結字二、結字 (一)橫輕豎重(一)橫輕豎重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的書法風格之一就是橫輕豎重,以橫的書法風格之一就是橫輕豎重,以橫 豎的強烈對比,夸大筆畫的反差。無論筆畫

8、多少,橫的豎的強烈對比,夸大筆畫的反差。無論筆畫多少,橫的 都細如游絲,粗的筆畫比細的筆畫要粗好幾倍。都細如游絲,粗的筆畫比細的筆畫要粗好幾倍。 (二)結體凝重(二)結體凝重 從形式上看,從形式上看,多寶塔碑多寶塔碑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字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字 占滿格,頂天立地。其次,有些字雖筆畫較少,但從通占滿格,頂天立地。其次,有些字雖筆畫較少,但從通 篇和總體觀察,仍不失其渾厚和豐滿。篇和總體觀察,仍不失其渾厚和豐滿。 (三)中正平穩(wěn)(三)中正平穩(wěn)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素以中正平和著稱,字字中規(guī)入矩,素以中正平和著稱,字字中規(guī)入矩, 嚴于法度。無論獨體字、合體字,左右結構、下上結構,嚴于法度。無

9、論獨體字、合體字,左右結構、下上結構, 還是上中下、左中右結構,都以中心軸線為重心。在結還是上中下、左中右結構,都以中心軸線為重心。在結 構處理上,既講究規(guī)矩,又生動活潑。構處理上,既講究規(guī)矩,又生動活潑。 (四)避讓得體(四)避讓得體 多寶塔碑多寶塔碑結字緊湊,布白嚴密,巧妙地運用了結字緊湊,布白嚴密,巧妙地運用了 避就和穿插。避就和穿插。 這一特點在左右結構的字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筆畫這一特點在左右結構的字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筆畫 穿插極為嚴密。穿插極為嚴密。 三、臨習三、臨習 (一)通臨(一)通臨 (二)重點選臨(二)重點選臨 (三)背臨重點選字(三)背臨重點選字 (四)揣摩(四)揣摩 (1

10、 1)字與字的映襯問題。)字與字的映襯問題。 (2 2)兩字重筆的變化。)兩字重筆的變化。 (3 3)重字在一幅作品中的變化。)重字在一幅作品中的變化。 (五)意臨(五)意臨 所謂所謂“意臨意臨”,就是以帖上所得來的藝術原則為依,就是以帖上所得來的藝術原則為依 據(jù),去寫與帖上結構相似的字。據(jù),去寫與帖上結構相似的字。 結合結合多寶塔碑多寶塔碑,可以選擇以下文字進行意臨。,可以選擇以下文字進行意臨。 九成宮醴泉銘碑九成宮醴泉銘碑為魏征撰,歐陽詢書,唐貞為魏征撰,歐陽詢書,唐貞 觀六年(觀六年(632632年)四月刻。年)四月刻。 此碑為歐陽詢此碑為歐陽詢7575歲時所書,是其晚年的代表作。歲時所

11、書,是其晚年的代表作。 該書嚴謹峭勁,靜穆安祥,不作姿媚之態(tài),筆勢生動該書嚴謹峭勁,靜穆安祥,不作姿媚之態(tài),筆勢生動 活潑,筆法遒勁挺瘦,有力度,結字渾厚凝重,氣韻活潑,筆法遒勁挺瘦,有力度,結字渾厚凝重,氣韻 生動,法度森嚴。生動,法度森嚴。 唐唐 歐陽詢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九成宮醴泉銘碑拓拓 片片 一、筆法一、筆法 (一)點(一)點 九成宮九成宮點也可分藏鋒點和露鋒點。藏鋒點書點也可分藏鋒點和露鋒點。藏鋒點書 寫時收筆可不作回鋒向上收筆,只將筆鋒稍駐即可。寫時收筆可不作回鋒向上收筆,只將筆鋒稍駐即可。 露鋒點則要寫得含蓄飽滿。露鋒點則要寫得含蓄飽滿。 歐體字筆畫之中,三點水最有代表性。其姿

12、態(tài)各歐體字筆畫之中,三點水最有代表性。其姿態(tài)各 異,基本動態(tài)走向為:左下,下,右上,極富動感。異,基本動態(tài)走向為:左下,下,右上,極富動感。 (二)橫(二)橫 九成宮九成宮的橫畫,凡長者,幾乎都寫得很長,的橫畫,凡長者,幾乎都寫得很長, 突出其勁挺和力度。起筆有藏有露。橫之底部多為突出其勁挺和力度。起筆有藏有露。橫之底部多為 平線,收筆時不下按,仍保持其下部的平線,使其平線,收筆時不下按,仍保持其下部的平線,使其 自然形成所需形狀意態(tài)。大部為左輕右重的形勢。自然形成所需形狀意態(tài)。大部為左輕右重的形勢。 寫短橫時,大多與長橫的比例懸殊。寫短橫時,大多與長橫的比例懸殊。 (三)豎(三)豎 九成宮九

13、成宮之豎畫也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別。之豎畫也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別。 懸針豎一般都寫得較長,而且勁挺。垂露豎則有懸針豎一般都寫得較長,而且勁挺。垂露豎則有 向外弓出的弧度。向外弓出的弧度。 (四)撇(四)撇 九成宮九成宮撇畫,無論長撇、短撇、藏鋒、撇畫,無論長撇、短撇、藏鋒、 露鋒、腰粗撇、腰細撇,變化極多。露鋒、腰粗撇、腰細撇,變化極多。 (五)捺(五)捺 捺在字中起支撐和承托的作用,所以可看作是字中的捺在字中起支撐和承托的作用,所以可看作是字中的 主筆。歐體捺的形狀,大多背部挺直,比起其他字體,捺主筆。歐體捺的形狀,大多背部挺直,比起其他字體,捺 畫都較長大。捺可分直捺和平捺,也有藏鋒、露鋒之

14、別。畫都較長大。捺可分直捺和平捺,也有藏鋒、露鋒之別。 (六)鉤(六)鉤 歐體鉤畫特點較為突出。直鉤出鉤極短,似放未歐體鉤畫特點較為突出。直鉤出鉤極短,似放未 放,含蓄輕巧,穩(wěn)健有力。斜鉤筆畫長而且有一定弧放,含蓄輕巧,穩(wěn)健有力。斜鉤筆畫長而且有一定弧 度。豎彎鉤隸意極濃,出鉤處不見頓挫轉鋒痕跡。臥度。豎彎鉤隸意極濃,出鉤處不見頓挫轉鋒痕跡。臥 鉤形態(tài)豐厚穩(wěn)重。鉤形態(tài)豐厚穩(wěn)重。 (七)折(七)折 歐體字之轉折處多為方折,如歐體字之轉折處多為方折,如“因因”、“竭竭”、 “為為”等字。折角干凈利索,但也有轉折處沒有明等字。折角干凈利索,但也有轉折處沒有明 顯棱角者,如顯棱角者,如“而而”字。字。

15、 二、結字二、結字 (一)縱向取勢(一)縱向取勢 歐體字多為縱向取勢。無論筆畫的多寡,字體的大小,幾乎都歐體字多為縱向取勢。無論筆畫的多寡,字體的大小,幾乎都 是縱向伸展。結構安排上,左右結構(包括左中右的)的字盡力向是縱向伸展。結構安排上,左右結構(包括左中右的)的字盡力向 中軸線靠近。上下結構(包括上中下結構)的字,則按原樣重疊。中軸線靠近。上下結構(包括上中下結構)的字,則按原樣重疊。 一般情況下,上下結構的字應盡量按照上下縮短的規(guī)律進行安一般情況下,上下結構的字應盡量按照上下縮短的規(guī)律進行安 排,然而歐體字則恰恰相反,不但不縮短,索性將上下部分原樣重排,然而歐體字則恰恰相反,不但不縮短

16、,索性將上下部分原樣重 疊,甚至有的再行夸張,使其縱勢更加突出。疊,甚至有的再行夸張,使其縱勢更加突出。 (二)中宮緊縮(二)中宮緊縮 歐體字多呈縱勢,字體修長,給人以直立挺拔,嚴歐體字多呈縱勢,字體修長,給人以直立挺拔,嚴 正肅穆之感,這與它的中密緊縮,長筆向外伸展的特點正肅穆之感,這與它的中密緊縮,長筆向外伸展的特點 是分不開的。是分不開的。 歐體字中部緊收,四外延伸這一特點,不但使字顯歐體字中部緊收,四外延伸這一特點,不但使字顯 得直立高聳,給人一種挺拔嚴正之感,而且可以使字的得直立高聳,給人一種挺拔嚴正之感,而且可以使字的 重心平穩(wěn),于中正中見神采,于和諧中見雋秀。重心平穩(wěn),于中正中見

17、神采,于和諧中見雋秀。 (三)對比夸張(三)對比夸張 通篇閱讀通篇閱讀九成宮九成宮,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字特別大,有,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字特別大,有 的字特別??;有的筆畫特別粗,有的筆畫特別細。就一字的字特別??;有的筆畫特別粗,有的筆畫特別細。就一字 之中,則有的筆畫奇長,有的筆畫奇短,有的筆畫奇大,之中,則有的筆畫奇長,有的筆畫奇短,有的筆畫奇大, 有的筆畫奇小。這些大小、粗細、長短的變化,構成了歐有的筆畫奇小。這些大小、粗細、長短的變化,構成了歐 體字結字的對比強烈,夸張適度的特點。體字結字的對比強烈,夸張適度的特點。 一般地說,歐體字筆畫多的寫得大一些,筆畫少的寫一般地說,歐體字筆畫多的寫得大一些

18、,筆畫少的寫 得小一些。得小一些。 (四)安排巧妙(四)安排巧妙 此碑結體多向右伸展,由于安排巧妙,仍使重心穩(wěn)固,此碑結體多向右伸展,由于安排巧妙,仍使重心穩(wěn)固, 不覺有傾斜之感,反而產(chǎn)生一種特有的情趣。不覺有傾斜之感,反而產(chǎn)生一種特有的情趣。 另外,有些字的結構安排,與眾不同,如另外,有些字的結構安排,與眾不同,如“肌肌”字的字的 末筆改成橫彎鉤,末筆改成橫彎鉤,“深深”字的右半部的點畫移位,字的右半部的點畫移位,“極極” 字把下面的橫畫寫長,托住了字把下面的橫畫寫長,托住了“木木”旁等等,巧妙而別有旁等等,巧妙而別有 意趣。意趣。 三、臨習三、臨習 (一)通臨(一)通臨 (二)重點選臨(二

19、)重點選臨 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宮醴泉銘 選臨的重點字,按原選臨的重點字,按原 文順序選字如右:文順序選字如右: (三)背臨重點選字(三)背臨重點選字 (四)揣摩(四)揣摩 (1 1)字與字的映襯問題。)字與字的映襯問題。 (2 2)兩字)兩字重筆重偏旁的問題。重筆重偏旁的問題。 (3 3)重字的變化。)重字的變化。 (五)意臨(五)意臨 學習學習九成宮九成宮一帖以后,可以意臨的字舉例如下:一帖以后,可以意臨的字舉例如下: 等慈寺碑等慈寺碑全稱全稱等慈寺塔紀銘等慈寺塔紀銘。石碑位于今。石碑位于今 河南省滎陽縣,碑末河南省滎陽縣,碑末“顏師古奉敕顏師古奉敕”下缺一字。據(jù)宋趙下缺一字。據(jù)宋趙 明誠明誠

20、金石錄金石錄載,為顏師古撰文。載,為顏師古撰文。 此碑成功地將北魏雄勁古樸的風格與南派婉麗清媚此碑成功地將北魏雄勁古樸的風格與南派婉麗清媚 的書風融合一起,剛柔相濟。用筆明凈雄健,起收舒鋒的書風融合一起,剛柔相濟。用筆明凈雄健,起收舒鋒 見神,行筆便捷,提按不顯,而折角清朗。結體橫平扁見神,行筆便捷,提按不顯,而折角清朗。結體橫平扁 寬,筆畫排列,突出平行映襯的藝術效果。寬,筆畫排列,突出平行映襯的藝術效果。 唐唐等慈寺碑等慈寺碑拓片拓片 一、筆法一、筆法 (一)點(一)點 等慈寺碑等慈寺碑之點,都很輕巧,露鋒入筆者多。之點,都很輕巧,露鋒入筆者多。 三點水之前兩點,多為長型,而且多取橫勢。絞

21、絲旁三點水之前兩點,多為長型,而且多取橫勢。絞絲旁 為下三點,寫得輕巧,變化微妙。為下三點,寫得輕巧,變化微妙。 四點底,圓潤沉穩(wěn),安排有致,規(guī)規(guī)矩矩,樸實四點底,圓潤沉穩(wěn),安排有致,規(guī)規(guī)矩矩,樸實 無華。兩個無華。兩個“然然”字,寫法變化較大,其四點底寫法,字,寫法變化較大,其四點底寫法, 前一個連寫四點,行書意已很濃,后一個索性將四點前一個連寫四點,行書意已很濃,后一個索性將四點 改為三點,奔放恣肆,節(jié)奏爽快。這就更加突出了此改為三點,奔放恣肆,節(jié)奏爽快。這就更加突出了此 碑雖平穩(wěn)卻不受約束,雖重法度卻靈活瀟灑的特點。碑雖平穩(wěn)卻不受約束,雖重法度卻靈活瀟灑的特點。 (二)橫(二)橫 此碑橫

22、畫看上去似乎平淡無奇,實質上變化多端。此碑橫畫看上去似乎平淡無奇,實質上變化多端。 若把凡橫畫者挑出,進行比較,便可發(fā)現(xiàn)其用筆若把凡橫畫者挑出,進行比較,便可發(fā)現(xiàn)其用筆 極富情趣,各具風采。極富情趣,各具風采。 更有同一字寫法不同者,如更有同一字寫法不同者,如“極極”字,下面的長字,下面的長 橫,一種寫法順鋒起筆,輕捷流暢;一種寫法逆鋒露橫,一種寫法順鋒起筆,輕捷流暢;一種寫法逆鋒露 穎,連帶之狀明顯,棱角分明,既活潑又見力度。穎,連帶之狀明顯,棱角分明,既活潑又見力度。 (三)豎(三)豎 此碑豎畫起筆特點突出。頓角大而明顯,如此碑豎畫起筆特點突出。頓角大而明顯,如“中中” 字、字、“弗弗”字

23、。字?!疤仗铡弊重Q畫上輕下重,露鋒入筆,直字豎畫上輕下重,露鋒入筆,直 接下行,成垂露豎。接下行,成垂露豎。“本本”字則上下輕重相同,挺直有字則上下輕重相同,挺直有 力。力?!白髯鳌弊种Q畫為藏鋒入筆,不同于字之豎畫為藏鋒入筆,不同于“本本”字。字。 “陽陽”字之豎畫,露鋒入筆漸漸加重,而且形成弧形,字之豎畫,露鋒入筆漸漸加重,而且形成弧形, 近行書意,收筆向右上提,出鋒穎,活潑生動。兩個近行書意,收筆向右上提,出鋒穎,活潑生動。兩個 “年年”字、豎畫略字、豎畫略 有區(qū)別,一為垂露豎,一為出鉤者。有區(qū)別,一為垂露豎,一為出鉤者。 (四)撇(四)撇 此碑撇畫,形態(tài)變化也很大,隨字而異,多見意趣。

24、此碑撇畫,形態(tài)變化也很大,隨字而異,多見意趣。 ( (五)捺五)捺 此碑之捺畫極有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所有捺此碑之捺畫極有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所有捺 腳都渾厚而碩大。腳都渾厚而碩大。 (六)鉤(六)鉤 此碑之鉤畫為典型的魏碑寫法,一般出鉤處大而豐厚。此碑之鉤畫為典型的魏碑寫法,一般出鉤處大而豐厚。 (七)折(七)折 此碑折畫,也可分為圓轉和方折兩種。圓轉者,不此碑折畫,也可分為圓轉和方折兩種。圓轉者,不 見棱角,柔媚多姿。方折者,棱角分明,精神倍增。見棱角,柔媚多姿。方折者,棱角分明,精神倍增。 (八)提(八)提 此碑之提畫亦富神采,其提畫或長或短,都健勁有力。此碑之提畫亦富神采,其提畫或

25、長或短,都健勁有力。 二、結字二、結字 (一)以平行線為主弦(一)以平行線為主弦 此碑結體,嚴密緊湊。很多筆畫以平行交錯之形式此碑結體,嚴密緊湊。很多筆畫以平行交錯之形式 出現(xiàn),不但活躍,而且中規(guī)入矩。出現(xiàn),不但活躍,而且中規(guī)入矩。 (二)以扁寬取勢(二)以扁寬取勢 此碑之結體基本趨于扁形,極富魏碑之特色。很多此碑之結體基本趨于扁形,極富魏碑之特色。很多 字,一般可寫成豎長或方形,但在此碑中,特別將其向字,一般可寫成豎長或方形,但在此碑中,特別將其向 的筆畫夸張加大,所以字體自然成為又扁又寬的樣子。的筆畫夸張加大,所以字體自然成為又扁又寬的樣子。 (三)布白疏朗(三)布白疏朗 此碑行筆自由,極

26、為隨意,似乎無拘無束,而從結此碑行筆自由,極為隨意,似乎無拘無束,而從結 字規(guī)律看,又覺得很守法度。此碑劃有界格,字在格內字規(guī)律看,又覺得很守法度。此碑劃有界格,字在格內 居中,格的四方均有空白,由于字形趨扁,反使行距小居中,格的四方均有空白,由于字形趨扁,反使行距小 而字距大,通篇氣脈貫通,布局疏朗。而字距大,通篇氣脈貫通,布局疏朗。 (四)嚴正平穩(wěn)(四)嚴正平穩(wěn) 此碑之字,多呈扁勢,給人以穩(wěn)重安詳之感。此碑之字,多呈扁勢,給人以穩(wěn)重安詳之感。 三、臨習三、臨習 (一)通臨(一)通臨 (二)重點選臨(二)重點選臨 等慈寺碑等慈寺碑選選 臨的重點字,按原臨的重點字,按原 文順序選字如右:文順序

27、選字如右: (三)背臨重點選字(三)背臨重點選字 (四)揣摩(四)揣摩 (1 1)字與字的映襯問題。)字與字的映襯問題。 (2 2)兩字)兩字重筆重偏旁的問題。重筆重偏旁的問題。 (3 3)重字的變化。)重字的變化。 (五)意臨(五)意臨 等慈寺碑等慈寺碑可以用來意臨的文字:可以用來意臨的文字: 石夫人墓志石夫人墓志全稱全稱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北,北 魏永平元年(魏永平元年(508508年)立。墓志主人為才女石碗(敬姿),年)立。墓志主人為才女石碗(敬姿), 不知何人所書。清宣統(tǒng)元年(不知何人所書。清宣統(tǒng)元年(19091909年)洛陽城北出土。年)洛陽城北出土。 此志于北

28、魏諸刻石中獨具特色。書法風格精巧秀美,此志于北魏諸刻石中獨具特色。書法風格精巧秀美, 筆法純熟,布勢和諧,極盡靈動活潑之趣。筆法純熟,布勢和諧,極盡靈動活潑之趣。 北魏北魏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志拓片拓片 一、筆法一、筆法 (一)點(一)點 此志點畫形態(tài)多種多樣,各具風姿。起筆、行筆、此志點畫形態(tài)多種多樣,各具風姿。起筆、行筆、 收筆均不統(tǒng)一,隨形而異。收筆均不統(tǒng)一,隨形而異。 (二)橫(二)橫 此志之橫畫變化也很大,幾乎全為露鋒起筆,此志之橫畫變化也很大,幾乎全為露鋒起筆, 絕少藏鋒者。往往由于下筆的角度,按的輕重和行絕少藏鋒者。往往由于下筆的角度,按的輕重和行 筆的速度不同

29、,而形成各種形態(tài)。筆的速度不同,而形成各種形態(tài)。 (三)豎(三)豎 此志豎畫也見區(qū)別,粗細不同,長短不一,各有寫法,此志豎畫也見區(qū)別,粗細不同,長短不一,各有寫法, 起筆多為露鋒,或起筆后馬上轉鋒下行。起筆多為露鋒,或起筆后馬上轉鋒下行。 此志豎畫也有懸針、垂露之別,還有不少豎畫介乎懸針、此志豎畫也有懸針、垂露之別,還有不少豎畫介乎懸針、 垂露之間。垂露之間。 有些筆畫,字形變化不大,但其粗細輕重不同,將其放有些筆畫,字形變化不大,但其粗細輕重不同,將其放 在全篇中整體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豎畫粗者沉穩(wěn)凝重,豎畫細者在全篇中整體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豎畫粗者沉穩(wěn)凝重,豎畫細者 秀雅婉麗,各于不同字里行間,使得

30、通篇貫氣,節(jié)奏強烈。秀雅婉麗,各于不同字里行間,使得通篇貫氣,節(jié)奏強烈。 (四)撇(四)撇 此志撇畫均為露鋒起筆,長筆短筆,各具形態(tài),各展風姿。此志撇畫均為露鋒起筆,長筆短筆,各具形態(tài),各展風姿。 (五)(五) 捺捺 此志之捺畫可謂魏碑之典型者。此志之捺畫可謂魏碑之典型者。 此志捺腳都碩大有力,然而其捺腳寫法卻有不同。一為立此志捺腳都碩大有力,然而其捺腳寫法卻有不同。一為立 捺,一為平捺,但寫法基本相似。筆行至捺腳處,重按,順勢捺,一為平捺,但寫法基本相似。筆行至捺腳處,重按,順勢 將捺角拉長即可。而將捺角拉長即可。而“吏吏”、“文文”等字之捺則不然,筆行至等字之捺則不然,筆行至 捺腳處,不但

31、要停、重按,而且要將筆輕輕返回,然后出腳。捺腳處,不但要停、重按,而且要將筆輕輕返回,然后出腳。 (六)(六) 鉤鉤 此志鉤畫多數(shù)為大而且重者,表現(xiàn)方勁鋒利,極為夸張。此志鉤畫多數(shù)為大而且重者,表現(xiàn)方勁鋒利,極為夸張。 (七)提(七)提 此志提畫視所處字中部位不同而形態(tài)變化多樣。如此志提畫視所處字中部位不同而形態(tài)變化多樣。如“如如” 字之提,重起輕收,運筆迅捷。字之提,重起輕收,運筆迅捷?!岸囟亍弊种岙媱t輕起輕收,字之提畫則輕起輕收, 行筆輕松自然,似像一帶而過。行筆輕松自然,似像一帶而過?!耙砸浴弊譃樨Q提之提,重而短字為豎提之提,重而短 小,含蓄而不外露。小,含蓄而不外露?!罢苷堋弊种岙媴s盡勢伸長,大顯其婉麗字之提畫卻盡勢伸長,大顯其婉麗 之風采。之風采。 (八)折(八)折 此志折畫,方折、圓轉之筆間而有之,也有近于此志折畫,方折、圓轉之筆間而有之,也有近于 方折與圓轉之間的折畫。這種折畫的寫法與一般寫法方折與圓轉之間的折畫。這種折畫的寫法與一般寫法 不同。書寫時,橫畫末行到折角時,即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