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覆對安氏Ⅲ類錯平面的影響_第1頁
前牙覆對安氏Ⅲ類錯平面的影響_第2頁
前牙覆對安氏Ⅲ類錯平面的影響_第3頁
前牙覆對安氏Ⅲ類錯平面的影響_第4頁
前牙覆對安氏Ⅲ類錯平面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章編號 1000-1182(2014)03-0288-04摘要目的 探討安氏川類錯畸形中平面與前牙覆的相 關(guān)性,通過控制平面的變化為不同前牙覆安氏川類錯患者的 正畸、正頜治療提供策略依據(jù)。方法選取90例安氏川類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療前的頭顱側(cè)位片作為試驗組,同時選 取 30 例成人個別正常的頭顱側(cè)位片作為對照組。根據(jù)前牙 覆的大小將安氏川類錯分為3組,即開組、反覆組、反深覆組,每組各測量 14 項指標。對各組間的差異進行方差分析 和多重比較分析,同時對前牙覆與前后平面的相關(guān)性進行直 線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 安氏川類錯中后牙平面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負相關(guān)(r=-0.24 ,P0.05),前

2、牙平面傾斜度(OP-A 角)與前牙覆呈正相關(guān)(r=0.23 , PvO.05)。結(jié)論不同前牙 覆的平面形態(tài)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療不同前牙覆安氏川類錯 時,應(yīng)重視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傾斜度改變。關(guān)鍵詞前牙平面;后牙平面;覆;安氏川類錯中圖分類號 R 783.5 文獻標志碼 A doiOcclusal planes of Angle s class 川 malocclusion impactby anterior overbite He Ping1, Xiao Danna2, Cang Song2, Gao Hui2. (1. 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Medi

3、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2. Dept. of Orthodontics, Tianji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Tianjin 30004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Angle s class 川 patients occlusion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by controlling the changes in occlusion plane during orthod

4、ontic treatment. Methods In total, 90 Angle s class 川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normal adul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verbite, the class 川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14 indicators were measured. ANOVA an

5、d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lass 川 patients, and linear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erior overbite and anterior-posterior occlusion plane. Results In class M patients, posterior occlusion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size wer

6、e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24, P0.05), whereas anterior occlusal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size were positive correlated (r=0.23, P0.05). Conclusion The shape of the occlusion plane varies in different anterior overbite patients.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different overbite class M patient

7、s,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posterior teeth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occlusion plane should be controlled.Key words anterior occlusal plane;posterior occlusal plane;overbite;Angle s class 川 malocclusion安氏川類錯是臨床上較為復(fù)雜的錯畸形,嚴重影響牙 齒、頜骨及面部的發(fā)育。Tanaka等1的研究表明平面傾斜度 與下頜位置有相關(guān)性,而Schudy2和Simons等3通過縱向觀察覆和平面的變化發(fā)現(xiàn),

8、適宜的平面是保證頜面部各器 官、組織處于生理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的因素之一,平面異常有可能導(dǎo) 致下頜位置改變,造成下頜前突或后縮,因此,適宜平面的 建立有利于安氏川類錯治療后的穩(wěn)定。不同前牙覆的安氏川 類錯患者,其平面傾斜度可能不同。前牙覆與安氏川類錯平 面的研究尚未明確,而臨床中發(fā)現(xiàn)前牙覆對平面傾斜度存在 一定的影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前牙覆與安氏川類錯平面 傾斜度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為不同前牙覆的安氏川類錯患者正 畸、正頜治療提供策略依據(jù)。關(guān)于平面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將平面分為前牙平面 (anterior occlusal plane, OP-A )和后牙平面( posterior occlusal p

9、lane, OP-P),另一種是傳統(tǒng)的平面(conventional occlusal plane, OP-C) 1,4。由于正常情況下,平面并非一 個平面而是一個曲面,所以研究多將平面分為前段和后段,分別采用OP-A、OP-P進行測量。本研究參照 Fushima等4對平面的分類方法對不同前牙覆安氏川類錯平面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092012年在南開大學(xué)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就 診的90名(女性45名,男性45名)安氏川類前牙反成人 正畸患者治療前的頭顱側(cè)位片作為試驗組?;颊呒{入要求: 1)安氏川類磨牙、尖牙關(guān)系,ANB角小于0; 2)前牙反; 3)恒牙列完整

10、,無牙齒缺失(第三磨牙除外); 4)無正畸、正頜治療史; 5)年齡為 1830歲; 6)無嚴重的顱面畸形, 如唇腭裂。同時選取 30名(女性 15名,男性 15名)個別正常的 頭顱側(cè)位片作為對照組。個別正常納入要求: 1)安氏I類 磨牙、尖牙關(guān)系, ANB 角大于 0小于 4; 2)前牙覆、覆 蓋正常,不存在橫向不調(diào),側(cè)貌協(xié)調(diào); 3)恒牙列完整,無 牙齒缺失(第三磨牙除外) ; 4)無正畸、正頜治療史; 5) 年齡為 1830 歲; 6)無明顯的面部不對稱及顱面畸形,如 唇腭裂。將試驗組按照前牙覆的大小 5分為 3組。 1)開組: 前牙覆小于等于0 mm,女性14名,男性16名;2)反覆組:

11、前牙覆大于0小于等于4 mm,女性15名,男性15名;3) 反深覆組:前牙覆大于 4 mm,女性16名,男性14名。前 牙覆是沿著功能平面(functional occlusal plane , FOP)垂直 的平面所量度的上下切牙切端間的距離 (圖 1)。將反覆定義 為正值,開定義為負值。對照組前牙覆為 0.54 mm 。圖 1 前牙覆的測量Fig1Measurements of anterior overbite1.2 研究方法將 120 張頭影側(cè)位片導(dǎo)入頭影測量分析軟件 Win-cep 8.0 ( Rise 公司,日本) ,定義測量標志點、參考平面、平面和 測量項目。參考平面包括4個。1

12、)前顱底平面(SN):蝶鞍點與鼻 根點的連線; 2)眶耳平面( FH ):耳點與眶點的連線; 3) 腭平面(PP):后鼻棘與前鼻棘的連線;4)下頜平面(MP): 通過頦下點與下頜角下緣相切的線。平面(圖2)采用Fushima等4的定義。OP-A :上頜中切牙切緣到上頜第二前磨牙頰尖的連線。 OP-P: 上頜第二前磨牙頰尖到上頜第二磨牙頰尖中點的連線。OP-C:上頜中切牙切緣到上頜第一磨牙近遠中頰尖中點 的連線。圖 2 不同平面測量Fig2Measurements of different occlusal planes每組各測量 14 項指標。測量項目包括: 1 ) ANB 角; 2) SN-

13、MP: MP 和 SN 平面所成的角; 3) U1-FH: U1 的長軸與 FH平面形成的前下交角;4) U1-PP: U1到PP平面的垂直距離;5) U5-PP : U5到PP平面的垂直距離;6) U6-PP:U6至U PP平面的垂直距離; 7) L1-MP : L1至U MP平面的垂 直距離; 8) L5-MP : L5 到 MP 平面的垂直距離; 9) L6-MP : L6 至 MP 平面的垂直距離; 10) L1-MP 角: L1 的長軸與 MP 平面形成的后上交角; 11)覆:沿著功能平面垂直的平面所 量度的上下頜切牙切端間的距離;12) OP-A 角:上頜中切牙切端與上頜第二前磨牙

14、頰尖連線與 FH 平面所成的角; 13) OP-P 角:上頜第二前磨牙頰尖與上頜第二恒磨牙咬合中點連 線與 FH 平面所成的角; 14) OP-C 角:上頜中切牙切緣至上 頜第一磨牙頰尖中點的連線與 FH 平面所成的角。所有測量 項目均由作者在一定連續(xù)的時間( 2 周)內(nèi)完成,每個測量 項目測 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測量值。1.3 統(tǒng)計分析采用 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對前后平面的數(shù) 據(jù)先按照性別分組進行 t 檢驗,若男女之間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 則將二者數(shù)據(jù)合并進行分析。 4 組之間及兩兩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 差異用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較(SNK)進行分析, 不同前牙覆與前后平面

15、間的相關(guān)性用直線相關(guān)分析。 P0.05); U6-PP在開組中最大,這表明 開組磨牙在垂直向上萌出過度。安氏川類各組間其他牙齒在 垂直向上多數(shù)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2.3 前牙覆與平面傾斜度的關(guān)系安氏川類錯中后牙平面傾斜度 (OP-P角)和前牙覆呈負 相關(guān)(r=-0.24 , PvO.05),前牙平面傾斜度(OP-A角)與前 牙覆呈正相關(guān)( r=0.23, PvO.05)。這表明安氏川類錯不同前牙覆與前后平 面傾斜度有關(guān)。2.4安氏川類平面及覆與牙齒垂直高度的關(guān)系安氏川類平面及覆與牙列垂直高度的相關(guān)性見表2。覆、OP-P角與U1-PP、U6-PP存在相關(guān)性,OP-A角與U5-PP存 在相關(guān)性。這表明,

16、前牙開時,上頜第一磨牙垂直向萌出相 對過度, OP-P 傾斜度增加;前牙反深覆時則相反。3.1川類錯平面與前牙覆的關(guān)系平面與前牙覆在正畸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為 正畸治療大都涉及重建以及建立正常覆。由于正常情況下平 面并非一個平面而是一個曲面,所以將平面分為前段和后 段,分別采用 OP-A、OP-P進行測量,同時納入 OP-C作為 參考。本研究通過對安氏川類不同前牙覆成人患者的頭顱側(cè) 位片進行測量分析發(fā)現(xiàn),前牙平面與正常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后 牙平面的傾斜度低于正常,這與葉瑞等 6 的研究相一致。 OP-P在川類開組最陡,反深覆組最平。同時本研究得出川類 前牙覆與前后平面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性,川類

17、錯前牙平面與覆 呈正相關(guān),即隨著覆增加,前牙平面變得越來越陡;而后牙 平面與覆呈負相關(guān), 即隨著覆增加, 后牙平面變得越來越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安氏川類錯中前牙覆越小,SN-MP、OP-P越大;反之,前牙覆越大,SN-MP、OP-P越小。這與Sato 等7的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即平面越陡,下頜越呈高角趨勢,反之,平面越平坦,其下頜角越有減小的趨勢。安氏川 類錯可以根據(jù)前牙覆的大小來判斷后牙平面角的大小。前牙覆與平面的變化受后牙垂直高度的影響。本研究明 確了牙齒的垂直高度與覆、后牙平面角的關(guān)系,即前牙開越 大, U6-PP 越大, OP-P 越陡,反之,前牙反覆越深, U6-PP越小, OP-P 越平

18、。這表明,建立正常、穩(wěn)定的前牙覆和適宜 的后牙平面,應(yīng)重視磨牙垂直向高度的控制。3.2 臨床意義本研究顯示安氏川類錯的各組的前牙平面與正常無統(tǒng) 計學(xué)差異,而安氏川類錯后牙平面比正常的傾斜度小。安氏 川類錯患者后牙平面的后部或多或少向下向后傾斜,而開患 者后牙平面明顯比反覆深的患者后牙平面陡。根據(jù)Fushima等4的矯治理念,在治療H類錯時,應(yīng)伸 長上頜磨牙、整平后牙平面,以便下頜前伸后前牙建立正常 覆覆蓋;相反,在治療川類錯時,使后牙平面變陡有助于下 頜的后退,從而達到矯治前牙反的目的。本研究明確了安氏 川類上頜磨牙的高度不僅影響平面傾斜度,而且還與前牙覆 相關(guān)。通過伸長或壓低上頜磨牙改變 O

19、P-P的傾斜度可能是治療安氏川類錯的方法之一。在鑒別前牙骨性反與非骨性反時,其中一項就是考慮前 牙覆的關(guān)系,非骨性反患者前牙反覆深,而骨性反患者前牙 反覆淺,甚至出現(xiàn)前牙開或開的趨勢。前牙反覆深的患者, 其后牙平面與正常相差 7.3º ,因此,通過壓低后牙改 善后牙平面陡度的量較多,下頜骨順時針旋轉(zhuǎn)也會較多,頦 部后移量也會相應(yīng)增加,利于改善軟硬組織側(cè)貌,這也可能 是多數(shù)反覆深的患者通過正畸治療即可獲得滿意治療效果 的原因。前牙開的反患者,其后牙平面與正常相差僅3.7º ,因此, 即使通過壓低后牙達到正常平面角度, 下 頜骨順時針旋轉(zhuǎn)也較少,難以建立正常的前牙覆覆蓋關(guān)系,

20、這也可能是反伴開的患者常常首選正頜外科進行治療的原 因之一。 對于反伴開患者, Park 等8 通過微種植體壓低上頜 磨牙,使上頜后牙平面順時針旋轉(zhuǎn),配合雙側(cè)下頜骨矢狀劈 開術(shù)時,下頜骨順時針旋轉(zhuǎn),增加頦部向遠中移動量,避免 進行雙頜手術(shù)。對于安氏川類錯的矯治,平面的重建有利于正畸治 療后的穩(wěn)定性。 Raymond 等9 應(yīng)用功能矯治器對青少年前牙 反覆安氏川類錯進行壓低上頜磨牙,使后牙平面變陡,同時 引導(dǎo)下頜磨牙伸長,其效應(yīng)是使平面產(chǎn)生順時針旋轉(zhuǎn),旋轉(zhuǎn) 的平面能夠使安氏川類錯向正常轉(zhuǎn)變;因此,在正畸治療不 同前牙覆安氏川類錯時,壓低上頜后牙改善后部平面傾斜 度,有利于安氏川類錯治療及治療后的

21、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 Tanaka EM, Sato S. Longitudinal alteration of the occlusal plan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dentoskeletal frames during growth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8, 134(5):602.e1-e11.2 Schudy FF. Cant of the occlusal plane and axial inclinations of teethJ. Angle Orthod, 1963, 3(2):69

22、-82.3 Simons ME, Joondeph DR. Change in overbite: a ten-year postretention studyJ. Am J Orthod, 1973, 64(4):349-367.4 Fushima K, Kitamura Y , Mita H, et 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nt of the posterior occlusal plane in class n division 1 malocclusionsJ. Eur J Orthod, 1996, 18(1):27-40.5 Kim TW, Little RM. Postretention assessment of deep over-bite correction in Class n Division 2 malocclusionJ. Angle Or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