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教案(2課時)_第1頁
《社戲》教案(2課時)_第2頁
《社戲》教案(2課時)_第3頁
《社戲》教案(2課時)_第4頁
《社戲》教案(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社戲教案(2課時)【精品文檔】社戲教案教學目標1熟悉課文,對易讀錯的字正音,學習運用情節(jié)、結構分析小說。2體會、揣摩小說在安排材料上詳略得當?shù)膯栴}。3體會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眷念之情。教學目標:能正確復述課文的情節(jié)。教學重點1理解分析雙喜這一人物形象;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2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角度描寫的。教學難點1分析平橋村是樂土的原因、看戲和“偷豆”的趣點2用準確的詞語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路歷程。3理解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新課導入師: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你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里?最

2、喜歡做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師: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生活的畫面。 二、自主預習1走近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 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2背景資料這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jù),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3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

3、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是作者在大都市中由看戲引起的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是在大都市的作者對農村及其農民淳樸的品質的歌頌。課文節(jié)選的是看社戲的部分。3關于社戲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廟或土地神,在紹興,“社”是一種區(qū)域名稱,“社戲”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guī)戲”??瓷鐟虻臅r間應該是在初夏,而不是在春天。社戲演出的內容游園吊打。 4字音字形歸?。▁ng) 行輩(hng) 攛掇(cun duo) 憚(dn) 絮叨(x dao) 怠慢(di)鳧水(f) 蘊藻(yn zo) 家眷(jun)漂渺(pio mio) 楫(j) 大抵(d)糾葛(ji g) 潺潺(chn) 船篷(png)皎潔(jio) 桕樹(ji)

4、 棹(zho)5詞語解釋。樂土:自由快樂的地方。歸?。褐赋黾薜呐畠夯啬锛铱赐改?。疏疏朗朗:容稀疏而分明的樣子。皎潔:(月亮)明亮而潔白。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立著,常比喻堅定不可動搖。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彌散:彌漫消散。怠慢:冷淡。怠,輕慢,不恭敬。漂渺:現(xiàn)在寫作“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三、合作探究(一)整體感知1學生大聲讀課文,對文章圈點勾畫,理清文章的思路,從“時間”角度,從“事情”角度,從懷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內容。明確:本文的中心情節(jié)是看社戲,從“時間”角度概括:看戲前看戲看戲后,從“事情”角度概括: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戲

5、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從“原因”角度概括:懷念童年 樂土美景趣事伙伴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明確:(1)六件事:A 寫了人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C 看社戲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E去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后歸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詳寫的是:C D E F (3)略寫的是:A B G 3為什么有的情節(jié)詳寫,有的情節(jié)略寫?明確: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去趙莊看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后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jié)與看社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二)深層探究1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作者為什么說“在我是樂土”?明

6、確:作者筆下的平橋村:“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yè),“只有一個雜貨店”。 “樂土”一詞既寫出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我”對平橋村的情感?!拔摇痹谶@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yōu)待;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xiāng)間生活。2寫平橋村這一部分在全篇中有何作用?明確: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xiāng)間生活的小朋友,還交代了“樂土”中的樂事,為下文寫“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戲做了重要的鋪墊。同時,平橋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懷念的。3作者寫夏夜行船是怎樣烘托迫切心情的?明確:夏夜行程是課文的精彩片段。作

7、者寫起伏的連山如猛獸,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聽到歌聲,料想發(fā)自戲臺,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著急的心情。4“我”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明確:不好看。理由在于: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了臺并不停地唱著”。除正面寫出戲不好看,文中“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哈欠”,這些神態(tài)描寫,也從側面作了烘托。5寫月下歸航時,主要寫了什么趣事?這時“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有什么不同?明確:月下歸航時,寫了小伙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

8、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偷吃豆,心情無比歡暢、輕松。四、課堂小結本文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五、板書設計六、作業(yè)設計本文寫了“我”的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社戲,請同學們想一想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什么文化習俗,可與同學對話交流,上臺說給大家聽聽。交流示例: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

9、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第2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體會運用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教學重點)2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教學難點)3認識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小說社戲的故事情節(jié)和作者的行文思路。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社戲中提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賞析文章寫景的妙處。二、自主學習(一)人物賞析1小說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人物有誰?明確:雙喜 其他人物有:桂生、阿發(fā)、六一公公。2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好孩子頭”還是“壞孩子頭”? 明

10、確:(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xiàn)雙喜聰明。(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現(xiàn)雙喜反 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xiàn)雙喜聰明、 細心。(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fā)的意見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發(fā)的娘知道是要挨罵的表現(xiàn)雙喜考慮 周到。(5)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到。(6)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xiàn)雙喜做事有始終。(7)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xiàn)雙喜反應靈

11、敏。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3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談談六一公公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明確:(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 踏壞了不少。”證實雙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表現(xiàn)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2)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揖,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 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 樸、好客。(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表現(xiàn)六一公公好高。(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小結: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

12、客、熱誠的老人。 (二)語言品析1說說下列句子中括號里的字能不能去掉?為什么?(1)我們立刻(一哄的)出了門。(2)趙莊便(真)在眼前了。明確:括號里的字都不能去掉。(1)中的“ 一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表現(xiàn)了孩子們天真、活潑的行動和歡樂、迫切的心情。(2)中的到趙莊看戲是“我”盼望已久的,何況前面還有把漁火作為戲臺的錯誤猜測,因此趙莊出現(xiàn),“我”的心情是無比喜悅的。這個“真”字用得十分傳神。2說說你對小說結尾的理解。明確:小說的結尾意味深長。其實那夜的戲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羅漢豆,作者借助“我”懷念那夜的戲和豆,實際上是懷念平橋村樸實、勤勞、聰慧的小伙伴們和有趣的生活。

13、“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手法探究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朗讀第11-13段、22-23段,速度稍慢,同學們閉目靜聽,想象其意境,想想,這幾段寫景從哪幾方面,結合著哪些事物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明確: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情入景,描繪出一幅十分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月夜圖”,既表現(xiàn)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現(xiàn)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傳神。視覺:月色朦朧在水氣里;淡黑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嗅覺:豆麥和水草的“清香”;聽覺: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似乎是橫笛,宛轉,悠揚。 感

14、覺: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等。如把“淡黑的起伏的連山”比喻成“踴躍的鐵的獸脊”。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抒發(fā)作者對江南水鄉(xiāng)的熱愛。三、課堂小結課文描繪了農村少年的群像,著重刻畫了雙喜的形象,還有阿發(fā)等人;此外還勾勒了六一公公淳樸、熱誠和寬厚的性格。作品的主題思想或者說中心意思,主要就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四、板書設計五、作業(yè)設計你記得哪個季節(jié)的美麗月夜嗎?請你應用你剛學的寫景技巧也寫一段夜景。(150字左右)示例:黑天鵝似的夜幕上,一輪殘月靜靜地點綴著水晶般星星的夜空,寂靜幽邃,宛如鏡花水月,一觸即逝。在樹的黑色剪影下,一片落葉掉落,那枯黃,在月夜燃燒,掉落,靜止在一個寂靜的月夜,我漫步走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