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精品生產(chǎn)要突破3個“跟不上”_第1頁
新聞精品生產(chǎn)要突破3個“跟不上”_第2頁
新聞精品生產(chǎn)要突破3個“跟不上”_第3頁
新聞精品生產(chǎn)要突破3個“跟不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聞精品生產(chǎn)要突破3個“跟不上” 媒體的擴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來源的趨窄(如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新聞發(fā)布會、新聞通稿等),使得新聞同題現(xiàn)象已無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為如此,新聞精品才顯得尤為可貴。如同其他行業(yè)一樣,新聞的競爭,最終歸結為能否生產(chǎn)出新聞精品。那么,首先應該搞清楚什么是新聞精品。筆者認為,新聞精品主要有以下3個特征:一是導向正確,意義重大,新聞價值高;是權威性、指導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統(tǒng)一。二是傳播效果好,社會反響大;是既能轟動一時,又有長期保存價值,并能流傳于世之作。三是精心采寫、精心編排,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之作;是嘔心瀝血、有血有肉之作;是高水平、高質量的結晶。那么

2、,要生產(chǎn)出新聞精品,就必須要突破3個“跟不上”。 一. 政治意識跟不上。 政治意識,就是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重大決策、重大部署,幾乎都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fā)布;而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心聲,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新聞媒體向各級黨委、政府反映的。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生產(chǎn)活動時,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全局上把握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其中包括:把握黨的基本路線和黨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把握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即熱點、難點和焦點等等。突破政治意識上的跟不上,是創(chuàng)出新聞

3、精品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突破政治意識的跟不上,才能采寫出立意高、主題大、時代感強的新聞精品來。 例如解放軍報1996年3月26日的一篇消息我軍在臺灣海峽成功舉行三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演習,作者準確地把握了中央對臺斗爭的方針政策,將這篇較為敏感的軍事報道變成了一件新聞精品。報道刊出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該消息最終獲得了第7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一等獎。 二. 策劃意識跟不上。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新聞大戰(zhàn)中,單靠獨家新聞取勝已是越來越困難,此時,媒體的新聞策劃就成為取勝的關鍵點。新聞策劃的強大作用和意義在于它能將一些分散、無形的事實充分調動和集中起來,從而使一些看似平淡甚至沒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得到開發(fā)并

4、成為新聞精品。新聞策劃最能體現(xiàn)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一個好的新聞策劃,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既能實現(xiàn)上級滿意與社會滿意的目標,同時也展示了媒體的自身形象,提升了競爭力。突破策劃意識的跟不上,是新聞精品生產(chǎn)的技術核心所在。這樣,才能對大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摸清受眾需要、興趣和社會渴求;才能判斷我們的“議題設置”能否引起公共輿論。 2007年5月22日,安徽省環(huán)保局公布了當年第一批省級掛牌督辦企業(yè)名單,幾乎所有媒體記者都采寫了這一消息。其中,新安晚報的記者經(jīng)過策劃,分赴11家企業(yè),實地調查他們環(huán)境違法行為及對環(huán)境的危害。推出了他們?yōu)楹芜@樣“?!钡奶鬲殘蟮?揭露了11家企業(yè)的污染狀況。報

5、道內容既有現(xiàn)場探訪、省環(huán)保局的表態(tài),也有本報評論員的評論、環(huán)保專家和省人大領導的意見,多角度、多層次地探討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題。由于進行了策劃,新安晚報的報道在社會上激起了非同尋常的反響。而其他媒體從業(yè)人員由于策劃意識跟不上,沒能避免新聞同質化的問題,使得報道流于平常,反應平平。 三. 深挖意識跟不上。 目前,大多數(shù)新聞媒體的報道存在著“淺”和“平”的毛病,嚴重的影響了指導性和服務性作用的發(fā)揮。要采寫出新聞精品,就必須有深挖意識,在“深挖”上下功夫。深挖意識即深入采訪和挖掘新聞的意識。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記者如果只靠開會聽聽、看看簡報、打打電話、聽人談談,是絕對寫不出精品來的。常言道:“涉淺水者

6、見魚蝦,涉深水者觀蛟龍”。新聞實踐還證明,只有深入挖掘事實,才有可能觸碰到新鮮感人和有價值的東西。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總是具有隨時隨地挖掘潛在新聞素材的深挖意識,總是能挖掘深層次最本質的東西,寫出針對性和說服力很強的新聞。要突破深挖意識跟不上,新聞工作者就必須獨辟蹊徑,洞幽顯微,溯本求源,力爭做到采訪面廣,選擇性強,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鮮活有趣、生動感人,吸引受眾讀者。作為新聞工作者,誰能突破深挖意識的跟不上,誰就能采摘到帶露珠的“鮮花”,誰就能捕捉到活蹦亂跳的“大魚”,也就能生產(chǎn)出新聞精品來。 以第10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二等獎作品深圳部分外來勞務工勞動安全狀況堪憂為例,這篇消息的作者,為了采寫不足千字的報道,曾前前后后進行了3個月的艱難采訪。每天都隱姓埋名深入到企業(yè)、醫(yī)院、出租屋和法醫(yī)鑒定室等地查實情,挖材料,連春節(jié)都是和傷殘工人一起過的。因此,掌握了大量證據(jù)式材料,錄了幾十盤打工者及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