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詩歌鑒賞(一)_第1頁
初中詩歌鑒賞(一)_第2頁
初中詩歌鑒賞(一)_第3頁
初中詩歌鑒賞(一)_第4頁
初中詩歌鑒賞(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鑒賞練習精選詩歌鑒賞表述程式: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正襯、反襯)、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用典、以小見大等。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感情基調:基調就是指詩歌所抒發(fā)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

2、都是根據(jù)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來把握的。(感傷,嘆惋、憂憤、贊揚)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yōu)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襯托人物品質或性格(這種作用在寫物詩中較為普遍,在表達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玉露等等,襯托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毅、情感純潔等)再如:鴻雁思鄉(xiāng),信使;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惋,至誠;鷓鴣思鄉(xiāng),凄情;東籬山塵脫俗之境;菊花高潔品質;楊柳離別懷思之情等等。 鑒賞各類詩歌,要掌握一些宏觀鑒賞要領: 愛國題材類,有表現(xiàn)憂國傷時的,揭露統(tǒng)治者腐敗的,表現(xiàn)建功報國的理想的,還有表現(xiàn)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3、詠史懷古詩,要聯(lián)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諷今); 傷春傷別詩,是借對春光流逝抒發(fā)韶華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或表達對親朋、好友、愛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xiāng)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fā)的對遙遠故鄉(xiāng)的眺望,對家鄉(xiāng)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詩,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種具體事物中,達到言志的目的; 邊塞征戰(zhàn)詩,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

4、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 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fā)難離或勉勵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談禪說理詩,是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詩句中,這類詩往往有不食人間煙火之空靈境界;等等。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臺 城 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

5、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二、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這是作者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從全詩看,“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2)事實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謝堂前”的老燕如今飛人尋常百姓家的,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三、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6、 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1、“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四、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 季節(jié)的一種氣氛。(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

7、 (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 ,押的韻是 。 (2)三四兩句運用了什么寫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這首詩抒發(fā)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并與下文的 字前后呼應。 (2)從全詩看,“梅”的開放是在什么時候?簡述推斷的根據(jù)。 (3)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詞 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

8、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的?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思 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l)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正體現(xiàn)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并作簡要的分析。 九、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本詩的景物描寫很精彩,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lián)中的“闊”表現(xiàn)出

9、一幅怎樣的情景? 本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物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水急流”是寫景,與詩中的判別情景也密切相關,響應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開啟了下句聽“人已遠” (2)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是否同一時間的事?作者這樣處理,表達怎樣的感情? (3)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十一.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前兩

10、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 全唐詩錄入此詩,“落”字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好是“在”好,為什么? 十二、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1、第一句的“獨”和“幽”,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第二句中的“長嘯”與岳飛滿江紅中的“仰天長嘯”的“長嘯”意思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3、詩中寫的是月夜幽林,作者是怎樣寫幽林的?十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

11、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后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一評價請簡要闡述你的鑒賞體會。 十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詠 柳 (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詠 柳 (曾 鞏)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兩首詩的作者對柳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2)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請分析兩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十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同李十一醉

12、憶元九 白居易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幫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誰在“計程”?誰“今日到梁州”? 據(jù)白居易的三夢記記載,首句原為“春來無計破春愁”。你認為改句與原句相比哪個好?請就此作簡要分析。 十六、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1、對這首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為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后庭花”作了鋪墊。B、詩中描繪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后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fā)了自己憂時傷

13、世之感慨。D、全詩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煉,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yōu)秀詩篇。2、仔細品味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說說兩個“籠”好在什么地方。 3、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 春 (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 (2)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十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

14、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 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2分)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十九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夏 意(蘇舜欽)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窗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時一聲”的“流鶯”與這種心境是否和諧?為什么? 二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慶全庵桃花(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

15、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1)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xiàn)什么內容?并簡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2)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十二、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1、本詩采用什么寫作手法? 2、本詩蘊含什么樣的哲理? 3、“出”字好在那里?二十三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

16、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此句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 (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2)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系?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 二十四、讀下面的詩,完成(1)(2)兩個小題。歸田園居(之三)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帶月荷鋤

17、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二十五、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景色。 2、 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50字左右) 二十六、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 一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 2、 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十七、 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

18、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二十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云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二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殘陽照射

19、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三十、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1-2題。望天門山 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1、詩人用 、 兩字寫出了江水的浩大聲勢,用 、 兩字寫出了江流回旋激蕩之態(tài)。2、請借助詩中表示色彩的詞語加以想象,用簡明的語言描繪出詩中的圖景。參考答案1、答案: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

20、“無情”。 (3分,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系,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3分,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2、答案:(1)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2)喚起讀者想象,暗寫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滄桑的感慨。3、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

21、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4、答案:(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后兩問各1分。(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5、(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七言絕句(或絕句),押的韻是 a 。 (2)三四句用了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 (3)這首詩抒發(fā)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6、(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22、比喻,并與下文的雪字前后呼應。 (2)答:早春。根據(jù)尾句中“經冬”一詞可推斷 (3)答:對梅的早早開放的驚喜和贊嘆 7、(1) 答:樂觀豁達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對比。 (2) 答: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fā)向上的積極精神。8、(l)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lián)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lián)想。 (2)答: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思。9、

23、 “闊”表現(xiàn)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伴煛弊旨葘懗隽私畡?,又寫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10、(2) 不是同一時期的事情,中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是為了強化送別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識到朋友已經離開很遠很遠,倍感凄涼孤獨。 (3) 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后者描寫滿天風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11、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 后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

24、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 ?“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霸凇弊窒嘈我娊I,平淡寡味。 12、1 答:深深地孤獨和不盡的幽怨2、答:王詩中的長嘯是長吟,岳飛詞中的長嘯是長嘆。3、答案:以動襯靜,用彈琴、長嘯襯托環(huán)境的幽靜。13、(1) 答:在異鄉(xiāng)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僅寫“思鄉(xiāng)或思念親人之情”不得分) (2) 答:a、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沉含蓄。 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xiāng)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

25、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無窮。 14、(1)喜悅、贊賞;貶斥、嘲諷。 (2)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lián)想到沒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給1分,“后者用了擬人”給1分。分析“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妙不給分)15、答:白居易(或:作者與李十一)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答:現(xiàn)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點:“醉”為下文“醉折”鋪墊,使起句與次句聯(lián)系緊密;起、承兩句重復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為三四句寫“

26、忽憶”伏筆,可見轉句波瀾之美。16、【答案】、C (2)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合在一起,點出朦朧凄涼的氣氛。3、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17、(1)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 (2)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答:“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自慚形穢,終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作雪飛,積極參加到挽留春光的隊伍之中,這種勇氣實在值得欽佩。“楊花榆莢”平淡無奇,就如同人無才華寫不出華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

27、天飛舞的雪花。與前兩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反面襯托出春光的無限珍貴。18、(1)情感:喜愛 體現(xiàn)情感的字是:憐 (2)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9、答: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曠達的心境。 和諧的。園林深處不時傳來的一兩聲婉轉的黃鶯鳴啼,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靜謐。 20、答: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 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 答: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xiàn)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作者借寫隱

28、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xiàn)了隱居絕仕之意。(第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點可緊扣最后兩句詩及詩后注釋來答)21、答:重在表現(xiàn)“春殘”(或暮春時節(jié)凋零空寂的氣氛)。用了渲染手法。詩中用“稀”、“盡”、“飛”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 答:既表現(xiàn)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發(fā)了對“不改 清陰”的幽竹的憐愛和禮贊之情,歌頌了不畏春殘的幽竹內美與外美的和諧統(tǒng)一。22、1托物寓意。2、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3、“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23、(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 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 “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