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齋醫(yī)學講稿》秦伯未供參習_第1頁
《謙齋醫(yī)學講稿》秦伯未供參習_第2頁
《謙齋醫(yī)學講稿》秦伯未供參習_第3頁
《謙齋醫(yī)學講稿》秦伯未供參習_第4頁
《謙齋醫(yī)學講稿》秦伯未供參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僅供參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臟腑發(fā)病及用藥法則提要大家要我談?wù)勁K腑發(fā)病及用藥法則,我認為很需要。中醫(yī)的理論以臟腑為核心,臨床上 辨證施治,歸根到底都是從臟腑出發(fā)。不過這題目的范用太廣泛,只能談些概況作為提要, 細節(jié)方而有待大家進一步探討了。要了解臟腑發(fā)病及其用藥法則,首先要了解它的重要性。中醫(yī)對于疾病,主要分為外感 和內(nèi)傷,對于病因,主要分為內(nèi)、外和不內(nèi)外因,對于辨證,主要分為八綱、六經(jīng)、三焦以 及衛(wèi)氣營血。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臟腑。這里不再多引文獻來說明,只舉一個淺近的具體例子。 比

2、如說,感受風寒引起咳嗽,因肺主皮毛,職司淸肅,常用麻黃、紫蘇疏散,杏仁 象貝化 痰止咳,即使邪在鼻腔、喉頭,出現(xiàn)鼻塞流涕,喉癢音唱,治療上也從“肺開竅于鼻”和“喉 為肺系”來考慮,用辛夷、蒼耳子通竅和蟬衣、胖大海等潤喉。這些藥物都是泄肺經(jīng)的,也 就是都通過肺臟來治療。再說,感受風寒后出現(xiàn)腹痛泄瀉,飲食呆減,則因胃腸主受納、消 化、排灘,故常用紫蘇、木香、烏藥、生姜等溫中散寒的胃腸藥。其中紫蘇入肺脾兩經(jīng),故 既用于表、又用于里,象麻黃就不用了。再比如說,咳嗽痰多,不因于風寒而因于濕濁,便 從脾惡濕,用半夏、陳皮、茯苓等治療,或者腹痛泄瀉,不因于風寒而由于虛弱,便從脾主 中氣,用黨參、白術(shù)、扁豆、

3、砂仁,補中健運了。這是經(jīng)常遇見的病證??梢钥吹綗o論是外 感和內(nèi)傷,外因和內(nèi)因,都是通過臟腑后發(fā)生變化,藥物的功效也是通過臟腑后才起作用。 倘然只知道感受風寒用發(fā)散,或者只知道某些藥用于發(fā)散,而不從臟腑考慮,顯然是不夠的。臟腑的功能各有特點,病邪的性質(zhì)也各有特點。一個臟由于本身變化和所受病邪不同, 岀現(xiàn)的證狀就不一樣,一種病邪由于侵犯的臟腑不同,發(fā)病也不一樣??偟恼f,所有病證包 括病因,病機在內(nèi),都是臟腑生理、病理變化的反映。為此,研究臟腑發(fā)病不能離開生理, 也不能離開病因,病機。同樣地,研究用藥法則不能離開氣味、升降浮沉,也不能離開歸經(jīng)。 即如上而所說的八綱、六經(jīng)、三焦和衛(wèi)氣營血的辨證,都不能

4、離開臟腑,離開了臟腑便會落 空。還有經(jīng)絡(luò),好象自成一個獨立系統(tǒng),英實也是以臟腑為基礎(chǔ),如手太陰經(jīng)的主證為胸部 脹滿、咳嗽、氣喘,都是肺臟證狀。于此可見,臟腑是中醫(yī)理論體系的核心,經(jīng)絡(luò)是構(gòu)成人 體整體的重要部分,臨床上必須重視臟腑發(fā)病及其用藥法則,同時也要注意經(jīng)絡(luò)的聯(lián)系和藥 物的歸經(jīng)。唐容川說得好;“業(yè)醫(yī)不知臟腑,則病原莫辨,用藥無方?!痹鯓觼硌芯浚績?nèi)經(jīng)上曾經(jīng)作出初步總結(jié)。例如:五臟所主,五臟開竅,五臟化液, 五臟所惡,五臟變動,五氣所病等,明確地指出了臟腑的生理、病理及與形體的關(guān)系。用藥 方而,如本草綱目序例里,敘述了五臟五昧補瀉)和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本草 分經(jīng)審治以臟腑為綱,更具體地指岀了

5、藥物對臟腑病變的使用。我認為探討臟腑發(fā)病可以 在這些基礎(chǔ)上分為四個方而:一、關(guān)于本臟的體用性質(zhì),包括本身的變化。如肝藏|血,以血為體,以氣為用,性主升 發(fā),宜條這舒暢,及肝用太強,氣盛化火,血虛生熱生風等。二、關(guān)于本臟與形體各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包括經(jīng)絡(luò)循行部位。如肝主筋,開竅于目,瓜 為筋之余,及肝脈循脅肋、少腹,絡(luò)前陰,沖任隸屬于肝胃等。2三、關(guān)于本臟同其他臟腑的關(guān)系,包括奇恒之腑在內(nèi)。如肝與膽為表里,與心、腎相生, 與肺、脾相克,及女子生殖系統(tǒng)亦屬于肝,以肝為女子的先天等。四、關(guān)于本臟對外邪和七情的發(fā)病關(guān)系,包括其他致病因素。如肝惡風,怒傷肝,及肝 昧酸,酸傷筋,肝為罷極之本等。前人從這幾方

6、而觀察臟腑活動的正常和紊亂情況,長期以來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jīng)驗,一 直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jù)。明確了這些臟腑發(fā)病的基本概念,再結(jié)合藥物的氣昧、效能和歸經(jīng) 等,不難針對病位、病因和病證得出用藥法則。茲就臟腑的生理及與并方而的關(guān)系為綱,說 明其相應(yīng)病變,從而指岀治療原則和適應(yīng)藥物,提供參考。一、肝(附:膽)1. 肝藏血。血虛為形瘦,而色,指甲不華,目眩,發(fā)脫,筋惕肉礦,舌質(zhì)淡,脈細。 (形瘦、舌質(zhì)淡、而色不華等常見于一般血虛證,確診為肝血虛時,必須結(jié)合目眩、筋惕肉 刪等肝證狀的特征)肝血凝滯為脅痛如刺,脅下痞塊。2. 氣為用:氣太強則橫逆,為胸脅脹滿,精神易于激動。(即一般所說的肝氣)氣 不條達,為憂郁

7、不歡,精神委靡,多悲觀消極。(即肝郁)3. 性喜溫:寒則生氣不克,為四末不溫。(四末不溫常見于腎陽虛和一般寒證,確診 為肝寒須與肝證狀結(jié)合)血虛生熱,為手足心熱,并出潮汗。4. 志為怒:為急躁,忿老,罵詈,發(fā)狂。(一般屬于肝火)5. 謀慮所岀:為多疑善慮。(能導致氣郁和血虛)6. 罷極之本:為疲乏,不耐操勞。7. 舍魂:為失眠艱寐,多夢驚醒。(一般屬于血虛)8. 藏相火:火逆為頭脹,面熱,目赤,口苦作干。(相火指膽火,在肝病上亦稱肝火)9. 通于風氣:血虛生風,為目眩眼花,四肢麻木抖動抽搐,舌顫。(即內(nèi)風,輕者稱肝 陽,重者稱肝風,亦槪稱風陽)10.開竅于目;血虛為目干且澀,視物模糊,雀盲。肝

8、 熱為目赤紅腫,流淚,畏光。11.主筋:血不養(yǎng)筋,為筋惕內(nèi)卿,拘攣,萸弱。(爪為筋之 余,灰指甲亦屬血虛:膝為筋之府,筋病多膝部屈伸不利)12. 為女子先天:指女子生殖系統(tǒng),包括沖、任奇經(jīng),其病為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小產(chǎn)。13. 肝經(jīng)循行部位:常見者,為脅肋、少腹脹痛,頸側(cè)、腋下爐病,偏疝墜痛。14. 與膽為表里:肝熱為口苦,肝虛為膽怯。15.與腎心相生:為水不生木,由腎陰 虛而后出現(xiàn)肝虛證;為木不生火,由肝臟氣血虛而后岀現(xiàn)心虛證。16.與脾肺相克:為 木克土,先有肝氣旺,后見脾胃證,為金克木,先有肺氣盛,后見肝證。附:膽(與肝為表里,常與肝證錯雜出現(xiàn))1. 司相火:火逆為頭脹,目赤,咽干,口苦,

9、夢遺。(一般亦稱肝火)火衰為吞酸、 反惡。2. 性剛:為惱怒、發(fā)狂。(亦稱肝火)3. 決斷所出:虛則為膽怯,善恐易驚,臥不安。4. 主半表半里:為寒熱往來。(風寒傳入及肝臟氣血不和,均能岀現(xiàn))5. 經(jīng)絡(luò)循行部位:常見者,為暴聾、耳熱?!景础扛文懓l(fā)病,以肝為主體。內(nèi)經(jīng) 上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這是 指肝病用藥的原則。肝臟病變主要是血和氣兩個方面,血虛、血滯、氣逆、氣郁等,不僅引 起本身發(fā)病,也能影響各組織功能異常及其他內(nèi)臟為病。故治療肝病應(yīng)著重補血、和血,調(diào) 氣,再從其病因及特殊現(xiàn)象,使用淸肝、溫肝,鎮(zhèn)肝等法。1. 補血:如歸身、白芍、首烏、

10、阿膠、潼沙苑、菟絲子。2. 和血:包括活血,如當歸、川茸、赤芍、丹參、雞血藤。進一步即為行血祛瘀,如 紅花、桃仁、澤蘭、莞蔚子。3. 理氣:如郁金、香槪、白瘓藜、金鈴子、橘葉、路路通、玫瑰花、蘇羅子、柴胡, 青皮、枳殼、香附、延胡、沉香。4. 淸肝:如丹皮、黃苓、山梔、夏枯草、青黛、牛黃。進一步為瀉肝,如龍膽草、蘆 薈。(淸膽同)5. 溫肝:如肉桂、仙靈脾、艾葉。(溫膽是助其升發(fā)之氣,與此意義不同)6. 鎮(zhèn)肝:包括潛陽,如菊花、鉤藤、天麻、桑葉、牡蠣。進一步為熄風,如龜版、替 甲、玳瑁、羚羊角、珍珠母、淡菜、蝎尾。以上是肝臟發(fā)病的一般用藥(以下諸臟同)。所有肝膽證狀,均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

11、主治藥物,如:1. 目赤:青箱子、密檬花、木賊草、菊花。2. 目糊雀盲:羊肝、菊花、石斛、枸杞子。3. 瘵?。汉T?,昆布、山慈姑。4. 癥假疣癖:三棱、莪術(shù)。5. 疝氣:荔子核、橘核、小荷香。6. 拘攣:木瓜、懷牛膝、續(xù)斷。7. 月經(jīng)過多;烏賊秤、血余炭、樗皮炭、陳棕皮、側(cè)柏葉,炮姜炭。二、心(附:心包絡(luò))1. 心生血:血虛為而色不華,少氣。2. 主脈:心氣不足,為脈象細弱結(jié)代。血行障礙,為左胸痛,不得息,手臂酸痛 麻木。3. 司君火:火旺為心煩,發(fā)狂:火衰或受寒而陽氣內(nèi)郁,為心痛,而青氣冷,手 足青至節(jié)。4. 藏神:血虛而神不安,為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熱邪侵擾,為昏迷儼語。5. 開竅于舌

12、:火旺為舌尖紅刺,重舌。風痰阻絡(luò),為舌強,語蹇。6. 汗為心液:為多汗。了.心經(jīng)循行部位:常見者,為手心熱,手臂攣急疼痛。8. 與小腸為表里:心熱為鬲腸不便。9. 與肺為君相:為營衛(wèi)不利,胸悶,氣促。10. 與肝脾相生:為木不生火,先有肝血虛,繼而出現(xiàn)心氣衰弱證;為火不生上, 先有心陽虛,繼而出現(xiàn)脾不健運證。11. 與肺腎相克:為火克金,先有心火旺,繼而出現(xiàn)肺失淸肅證:為水克火,先有腎寒,繼而出現(xiàn)心陽虛證。附:心包絡(luò)(心臟實證多為包絡(luò)受邪)【按】內(nèi)經(jīng)上說:“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又:心欲栗,急食咸以萸之,用咸補 之,酸瀉之”。這是治療心病用藥的原則。心生血,血行脈中,心主火,火即心陽,凡血虛

13、 和陽氣太亢,不足,均能影響血液循行,致功能失常。故心病治法,以和血及淸火、通陽為 主O1. 和血:包括補心,藥如生地、麥冬、炙甘草、當歸、龍眼肉、丹參、三七、藏紅花、 琥珀、血竭。2. 淸火:包括瀉心,如黃連、山梔、連翹、竹葉、燈芯、蓮子青心。3. 通陽:如人參、桂枝、遠志、益智仁、紫石英。英他心的證狀。均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主治藥物,如:1. 心悸、失眠: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龍齒、合歡花、朱砂。(即安神)2. 神昏、發(fā)狂:犀角、菖蒲。(即開竅)8. 多汗:浮小麥、碧桃干、糯稻根。4. 胸痹:薙白、郁金、瓜萎。三、脾1. 司中氣:氣虛為倦怠無力,懶言,嗜臥。行動氣短:氣滯為皖腹脹滿。2.

14、 主運化:中陽不運,為食后艱化,脹滿。3. 性升:淸陽不振為眩皐;中氣下陷為脫肛,小腹脹墜。4. 惡濕:濕阻為目胞腫,腹脹,泄瀉,黃疸。濕停成水,漬于肌膚為浮腫,下注 為腳氣。5. 統(tǒng)血:為大便血,婦科崩漏。6. 主肌肉:為消瘦,胭肉脫。7. 主四肢:為沉困無力。8. 開竅于口舌;濕阻為口淡,口膩,舌胖,舌苔厚。濕熱內(nèi)蘊為口甘,口臭,口 舌生瘡生疳。9. 其華在唇:脾虛為唇白:脾熱為唇絳,唇裂。10. 后天之本:為食呆不化,泄瀉不止。(小兒營養(yǎng)不足,體弱多病,稱為后天失調(diào); 久病不能進食,稱為后天絕)11.經(jīng)絡(luò)循行部位:常見者,為髀痛。12. 與胃為表里:脾不為胃行其津液,為大便難。13. 與

15、心肺相生:為火不生土,先有心陽虛,而后出現(xiàn)脾虛證;土不生金,先有脾 弱,而后出現(xiàn)肺虛證。14. 與肝腎相克:為木克上,先有肝氣,而后出現(xiàn)脾不健運證:土克水,先有脾實, 而后出現(xiàn)腎虛證?!景础績?nèi)經(jīng)上說:“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又:“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 之,甘補之”。這是治療脾病用藥的原則。脾主中氣,體陰而用陽,陽氣不運,最易濕阻, 治法以溫陽、益氣及調(diào)中、化濕為主。1. 溫陽:如干姜。2. 益氣:即補中,如黃罠,黨參、白術(shù),山藥、扁豆、紅棗。3. 調(diào)中:如木香、董梗、蘇梗、砂仁、檀香。4. 化濕:如蒼術(shù)、厚樸、草果、半夏、陳皮、佛手、茯苓、戲仁。 英他觀的證狀,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

16、主治藥物,女口:1.泄瀉:炮姜、肉果。2.水腫:大腹皮.冬瓜皮、澤瀉、車前、生姜皮。3.黃疸:茵陳。4.腳氣:木瓜、檳榔。5.便血、崩漏:阿膠、地榆、側(cè)柏葉、灶心上。6.脫肛:升麻、柴胡。(即升提)四、肺1肺主氣:氣虛為呼吸短促,音低;氣壅為喘呼、胸悶。2. 布津液:為口干,皮膚枯燥,痿蹩。3. 司肅降:氣逆為咳嗽,氣喘。傷絡(luò)為吐血。4. 主皮毛;為多汗,易感冒。5. 開竅于鼻:為不聞香臭,流涕,鼻淵,鼻扇。6. 喉為肺系:肺虛為失音。受寒為喉癢、音嘎。受熱為喉痛紅腫。痰阻為喉 如拽鋸,哮喘。7上氣海:氣滯為胸悶、胸痛。8. 水之上源:肺閉為小便不利。9. 肺經(jīng)循行部位:常見者,為缺盆中痛,肩

17、胛連手臂痛。10. 與大腸為表里:肺津不布,為大便困難。11. 與脾腎相生:為上不生金,先有脾弱,而后岀現(xiàn)肺虛證;為金不生水,先有肺 虛,而后岀現(xiàn)腎陰不足證。12. 與肝心相克:為金克術(shù),先有肺實,而后出現(xiàn)肝氣郁滯證;為火克金,先有心 火旺,而后出現(xiàn)肺熱證。(按)內(nèi)經(jīng)上說: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 補之,辛瀉之”。這是治療肺病用藥的原則。肺的作用在氣,氣和則外護皮毛,內(nèi)司淸肅, 津液輸布,呼吸調(diào)勻,所以補氣、肅氣和生津為肺的主治。由于皮毛不固,外邪侵襲,容易 引起咳痰,故宣肺、淸肺和止咳化痰亦占重要治法。1. 補氣:藥如黃罠、人參、山藥、冬蟲草。2. 肅氣:如

18、蘇子、白前、旋復花。3. 生津:即潤肺,如北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燕窩、銀耳,阿膠、梨膏。4. 宣肺:如麻黃、紫蘇、荊芥、防風、桔梗。5. 淸肺:桑葉、菊花、黃苓、萎皮,石膏、桑皮。6. 止咳化痰:如牛勞、前胡、紫苑、款冬、杏仁,貝母、馬兜鈴、天竺黃、竹瀝、枇 杷葉,地枯蘿、海蛤殼、莽芥、海蛇、半夏、陳皮、白石英、海浮石、制南星、白果。進一 步逐痰如白芥子、琴苗子、皂角、青磷石。其他肺的證狀,均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主治藥物,如:1. 鼻塞流涕:辛夷、蒼耳子、白芷、藁本。2. 咯血:側(cè)柏葉、茜草.山茶花、早蓮草.藕節(jié)、丹皮、仙鶴草、茅根。3. 失音:風凰衣、玉蝴蝶、蟬衣、胖大海。4咽痛紅腫:

19、玄參、山豆根、射干、馬勃、掛金燈、藏青果。五、腎(附:膀胱、三焦)1. 腎為水火之臟:水指腎陰,陰虛為潮熱,件蒸,腰酸,膝與。火即命門之火, 指腎陽,陽虛為畏寒,手足淸冷。2. 藏精:為遺精、滑精。3. 主作強、技巧:為腰酸,脊不能舉,迷惑善忘。4. 性寒:為晝寒,厥逆。5. 主納氣:為喘促,呼多吸少。6. 主骨髓:為卄痿行立無力。(齒為骨之余,為齒浮而長,腦為髓海,為頭眩空鳴)7. 開竅于耳:為耳鳴、耳聾。8. 其華在發(fā):為發(fā)脫。9. 腰為腎府:陰虛為腰酸;陽虛為腰背冷。10. 司二便:為泄瀉,遺尿,尿頻。11. 為先天:指男子生殖系統(tǒng),為陽痿、精冷、無子。(小兒體弱多病,稱為先天不足; 女

20、子雖以肝為先天,與腎亦有關(guān)系)12.腎經(jīng)循行部位:常見者,為腰、背、下勝沉重疼痛。13. 與膀胱為表里:氣化不及,為小便不利。14.與肝肺相生:為水不生木,先有腎陰虛, 而后出現(xiàn)肝血不足證:為金不生水,先有肺虛,而后出現(xiàn)腎陰不足證。15.與心脾相克: 為水克火,先有腎寒,而后岀現(xiàn)心陽虛證:為丄克水,先有脾實,而后出現(xiàn)腎虛證。附:膀胱(與腎為表里)1. 水府:不利為癱;不約為遺尿,頻數(shù),尿有余瀝。有熱為尿黃赤,尿血,尿 道澀痛。2. 氣化能岀:腎虛氣化不及,為小便不利。附:三焦(上連肺,下屬腎)1. 司決瀆:指水道,不利為水腫。2. 主行氣:為脹滿?!景础績?nèi)經(jīng)上說:“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又:

21、“腎欲堅,急 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這是治療腎病的用藥法則。腎分陰陽,功能是統(tǒng)一的, 且多岀現(xiàn)相對的偏盛偏衰,故治法以滋腎和溫腎為主。但不能絕對分開,尤其是補陽常在補 陰的基礎(chǔ)上進行。膀胱、三焦屬腑,以通利為主,必要時通過命門來治療,所謂氣化。1. 滋腎:一般所說陰虧,多指腎陰,故滋腎亦稱養(yǎng)陰.藥如生地、熟地、山萸、黃精、 龜版、枸杞子、女貞子、潼沙苑、桑檯子、淡菜、牛竹髓、豬脊髓、魚鰥膠、鱉甲膠。2. 溫腎:一般所說陽虛,多指腎陽,故溫腎亦稱扶陽,如附子、肉桂、鹿茸、巴戟天、 破故紙、益智仁、仙茅、胡蘆巴。3. 利膀胱:部通小便,如茯苓、赤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冬瓜皮、木通、通草

22、、 蟋蟀。4. 通三焦:即行氣法,如木香、香附、厚樸。苴他腎的證狀和膀胱、三焦的證狀,均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主治藥物,如:1. 潮熱骨蒸:地骨皮、白薇、銀柴胡。2. 腰痛膝典:杜仲、續(xù)斷、狗脊、懷牛膝、木瓜。3. 耳鳴耳聾:磁石、核桃肉、黑芝麻。4. 氣喘:蛤蛤尾、五味子。5. 遺精:桑螺悄、金櫻子、蓮須、熒實、熾龍骨。6. 陽萎:海狗腎、仙靈脾、鎖陽、蠶蛾、海馬、蛇床子、韭子。7. 小便不禁;復盆子、五味子、蠶繭。六、胃(附:小腸、大腸)1. 水谷之海:為食欲減退,作脹。2. 宜和降:為泛惡,嘔吐,呃逆,曖氣,中腕痛。3. 為陽上:為嘈雜,口渴引飲,消谷善饑,口臭。4. 胃經(jīng)循行部位:常見

23、者,為牙齦腫痛。5. 與脾為表里:脾弱為消化不良。附=小腸(與胃同為傳化之腑)1. 主化物:為消化不良,腹脹,繞臍痛,腸鳴,失氣。2. 為火府:受寒為寒疝腹痛;蘊熱為便秘、口糜。3. 與心為表里;有熱為胸悶心煩。附=大腸(與胃同為傳化之腑)1. 主傳導:為便秘、泄瀉。2. 司魄門:指肛門,為痔瘡、便血。3. 與肺為表里:便秘而胸膈滿悶。(按)胃與大小腸均傳導化物而不藏,故治法主要和胃、疏腸。但胃為陽丄,熱證較多, 熱又易傷津液,同時大腸不固則大便泄瀉,故淸胃、生津和固腸亦為重要治法。1. 和胃:藥如蠱香、豆蔻、枳殼、半夏、陳皮、佛手。2. 淸胃:如石膏、知母、滑石、黃苓、蘆根、竹茹。(挾濕為濕

24、熱,與化濕藥如厚樸、 半夏等同用,稱為淸化)3. 生津:如石斛、天花粉、麥冬、玉竹。4疏腸:即通大便,包括潤腸如麻仁、瓜萎仁、柏子仁、郁李仁;瀉下如大黃、玄明粉、 番瀉葉;寒秘、虛秘用歡蓉、硫黃、巴豆,稱為溫下法;瀉水用商陸、甘遂、芫花、大戟。6. 固腸:即止瀉法,寒瀉如煨姜、益智仁、肉果:熱瀉如黃連、白頭翁、秦皮:久瀉 不止用禹余糧、赤石脂、訶子、石榴皮,稱為固澀法。貝他胃和大小腸的證狀,可適當?shù)卦谶@基礎(chǔ)上加入主治藥物,女口:1. 嘔吐:黃連、半夏、枳實、竹茹、吳萸、生姜。(用時須配臺)2. 呃逆:丁香、柿蒂、刀豆子。3. 傷食:六神曲、山査、萊駛子、焦稻芽、谷芽、麥芽。4. 里急后重:木香

25、、檳榔、赤白芍。5. 便血:槐花、地榆、側(cè)柏葉、赤豆。上而介紹了臟腑發(fā)病及用藥法則的一個輪解。為了便于臨床上參考,沒有按照原來的臟 腑表里來談,同時重點說明它的相應(yīng)病變,沒有將證狀完全羅列和加以解釋。這正如我開場 所說,僅僅是提要而已。試引過去文獻,千金方便是以臟腑分類,論列病證方藥;后來沈氏尊生書里的 雜病源流犀燭,也是先分臟腑。用藥方而,錢乙曾根據(jù)臟腑虛實立岀補瀉方劑,后來張 潔古也發(fā)展成為臟腑標本虛實用藥式。這些,足以說明研究臟腑發(fā)病及用藥法則的重要 性,但是并不簡單。我所談的偏重臟腑的性質(zhì)、功能及苴聯(lián)系,關(guān)于病因方而談得很不夠。 病因是發(fā)病的根源,研究臟腑發(fā)病不能離開病因。很明顯,臟腑

26、和病因各有不同的性質(zhì),在 不同的臟腑固然能岀現(xiàn)不同的病證,但在不同原因侵害下又有不同的變化。所以從臟腑方而 來研究發(fā)病之外,還必須研究內(nèi)、外因的發(fā)病。我在本院第一期學報上所寫的辨證論 治綱要,提出了風、寒、暑、濕、燥、火、疫、痰、食、蟲、精、神、氣、血十四個綱, 便是側(cè)重病因聯(lián)系臟腑,可以結(jié)合起來研究。由于臟腑發(fā)病與病因有密切關(guān)系,也??吹侥?一臟腑容易接受某種病因,或某種病因容易傷害某一臟腑,正如難經(jīng)所指出的五臟正經(jīng) 自?。骸皯n愁思慮則傷心,形寒引冷則害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 久坐濕地、強力入房則傷腎?!彼羞@些問題,屬于中醫(yī)的基本理論,首先要比較全面地深 入地學習,

27、才能對臟腑發(fā)病觸類旁通。為此,如何來進一步研究臟腑發(fā)病及用藥法則,我的意見必須在理論方而加一番工夫, 最低限度應(yīng)將內(nèi)經(jīng)重新溫習一遍。比如: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 明出焉。”一肖)、六節(jié)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而,其充在血脈,” 一節(jié))、五藏生成篇(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币还?jié))和五運行大論 (“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臟為肝,其性為喧,其用為動,” 一節(jié))等,都是論臟腑的性質(zhì)、功能、形象及其與體內(nèi)體外的聯(lián)系,熟悉以后,便能了解相 應(yīng)的病變。又如:素問宣明五氣篇(“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一節(jié))、藏氣 法時論(“肝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

28、怒,” 一節(jié))、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 皆屬于肝:”一節(jié))、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 為風消,”一節(jié))、靈柩經(jīng)脈篇(“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 咳,” 一節(jié))和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一節(jié),及 “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币还?jié)),都是論臟腑及英經(jīng)脈的發(fā)病, 還指岀了它的傳變。此外還有素問風論、咳論、痿論、痹論以及靈樞邪氣 藏府病形篇等,指岀了臟腑的主要證狀,都可作為參考。當然,英他文獻也要閱讀,而內(nèi) 經(jīng)是最基本的一課,先把基本功打好,才能向更多方而吸收。這是我向你們提岀的要求了。(一九六二年四月,對北京中醫(yī)學院

29、第一屆應(yīng)屬畢業(yè)生部分實習同學的講稿。)15五行學說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祖國醫(yī)學里引用了五行學說,成為基本理論之一。今天談的只關(guān)生克方而在臨床上的具 體運用。通過實際問題,可能有助于進一步對理論的探討,減少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和不愜當 的用法。五行學說,本來以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說明自然界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臨床上運用五行學 說,主要也是解釋人體內(nèi)臟的相互聯(lián)系及生理、病理的復雜變化,從艮正常和不正常情況下 所反映的現(xiàn)象,作為推斷病情相確定治法的依據(jù)之一。為此,臨床上具體運用五行學說,首 先要注意兩個方而:一、必須以內(nèi)臟為基礎(chǔ),離開了內(nèi)臟活動的真實反映來談五行,便會落空。二、必須依據(jù)病因和病情的發(fā)展,在辨證施

30、治下適當?shù)剡\用五行學說,否則也是不切實 際的。事實表明,醫(yī)學上既然將五行分屬內(nèi)臟,臨床運用就不能離開內(nèi)臟來談五行。內(nèi)臟發(fā)病 的原因不同,演變不同,離開了內(nèi)臟疾病的本質(zhì)和變化,刻板地強調(diào)五行生克,顯然是理論 脫離實際。人體內(nèi)臟之間本有一種調(diào)整的本能,表現(xiàn)為相依相存,相反相成,保持英活動均勢,是 為正常現(xiàn)象。反之,當生不生,當制不制,或相生不及,相制太過,以及英他紊亂現(xiàn)象,都 為病征。在這種情況下運用五行生克規(guī)律來治療,也有幾個大法:一、補母,用于相生不及。如腎虛影響肝臟亦虛,稱為水不生木,治以滋腎為主;或者 肝虛影響腎臟亦虛,稱為子盜母氣,也在補肝的同時樸腎。這些虛證上利用母子關(guān)系治療, 即所謂

31、虛則補其母”。二、瀉子,用于母子關(guān)系的實證。如肝火偏旺,有升無降,可用瀉心方法,所謂“實則 瀉其子”。三、抑強,用于相克太過。如肝氣橫逆,犯胃克脾,稱為木克土,用平肝、疏肝為主。 也有木本克土,反為丄克,稱為反克,亦叫相侮,如脾胃壅滯,影響肝氣條達,當以運脾和 胃為主。使主因削弱,則被制者的機能自然易于恢復。四、扶弱,用于相克不及。如肝虛部滯,影響脾胃健運,稱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為主, 兼予健脾,以加強雙方的機能。這里說明了生克關(guān)系是兩方而的,運用這規(guī)律來治療,必須雙方考慮,又必須分淸主次。 假如認為相生是母子關(guān)系,而重視英母、忽視英子,或在相克的現(xiàn)象下,重視克者而忽視被 克者,都是不夠全而的

32、。例如水不生木,用滋腎養(yǎng)肝,木橫克丄,用疏肝健脾和平肝和胃, 均是生者與被生者和克者與被克者結(jié)合治療。在滋養(yǎng)肝腎中,如果水不生木,則以腎為主, 子盜母氣,則以肝為主,同樣地,疏肝健脾、平肝和胃,由于木橫克土,以疏肝、平肝為主, 倘因土反侮木,便以運脾、和胃為主,均有一建的主次。此外,臨床上掌握病情,制止其發(fā)展和促進英復原,也能運用五行生克規(guī)律來治療。比 如見到肝實證有克制脾胃的傾向,就應(yīng)先健脾胃,使脾胃不受損害,痊愈較速。又如肝虛久 不復元,雖然腎臟不虛弱,也可結(jié)合滋腎,加強肝臟的恢復。這種利用生克來防治,必須根 據(jù)具體情況是否需要來決左;如能直接解決,就不必要強調(diào)生克,牽涉到其他方面。以上是

33、臨床上運用五行生克的大綱大法。現(xiàn)在再分相生和相克兩個方而來談其具體運 用。由于經(jīng)驗缺乏,存在一些空白點,請補充和指正。一、相生規(guī)律在臨床的運用五行相生系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臨床上運用這規(guī)律來治療,多屬于母虛累及其子,英 次是子盜母氣,再次是單純子病,均可利用母子關(guān)系加強相生力量。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 掌握母子關(guān)系,它的原則是“虛則補英母”。凡母虛累子,先有母的證狀,子盜母氣,先有 子的證狀;如單純子病,須有子虛久不復元的病史。這樣,三者的治法相似,處方就有主次 之分。(一)水不生木即腎虛不能養(yǎng)肝。臨床表現(xiàn)在腎虛為陰不足,多見耳鳴,腰酸,膝軟,遺精;肝虛為血 不足,多見消瘦,疲乏,目眩,筋惕肉刪

34、。陰虛能生內(nèi)熱,血虛也能生內(nèi)熱,且易引起虛陽 上擾,故進一步可出現(xiàn)傾紅,潮熱,手足心熱,頭暈,肢麻顫抖等證,脈象或見細弱,或見 細數(shù),或見細弦,舌質(zhì)亦或淡或嫩紅。這種腎陰虧耗不能養(yǎng)肝的證候,臨床上常見的為肝風 眩暈。張景岳曾說:“眩暈一證,虛者居其八九”,主張用左歸飲(地黃、山藥、萸肉、杞子、 茯苓、甘草);葉天士也明白指岀:“暈眩煩勞即發(fā),此水虧不能涵木,厥陽化風鼓動”,常 用滋陰潛陽法。除內(nèi)傷雜證外,溫病傳入下焦,耗傷真陰時亦常出現(xiàn)眩暈,溫病條辨用 加減復脈湯(生地、白芍、麥冬、阿膠、麻仁、甘草),佐以一甲煎(牡蠣),二甲煎(牡蠣、筈 甲),三甲煎(牡蠣、鱉甲、龜版)。處方法則:滋水涵木法

35、,滋腎養(yǎng)肝法,滋補肝腎法,乙癸同源法。常用藥物:滋腎陰一一生熟地、鱉甲、天冬、女貞子;養(yǎng)肝血一一歸身、白芍、制首烏、 渣沙莞、阿膠、黑芝麻;熄風潛陽一一龜版、玳瑁、生牡蠣、石決明、貞珠母、天麻、菊花、 鉤藤。(二)木不生火即肝虛不能溫養(yǎng)心臟,表現(xiàn)為血虧和生氣不強,心血和心陽、心神衰弱,如消瘦、膽怯、 心悸、驚惕、健忘、失眠、脈象細弱或結(jié)代或寸-脈不靜等。肝為藏血之臟,內(nèi)寄相火為肝的 生發(fā)之氣,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則神志淸朗,這是木火相生的主要關(guān)系。故木不生火的 心虛證,多見意志蕭索,神情謔蕩不收,補肝以養(yǎng)心,又當偏于溫養(yǎng)。養(yǎng)心湯(人參、黃罠、 白術(shù)、甘草,當歸、白芍、肉桂、五味子、茯苓、遠志

36、、陳皮)用血藥以補其體,氣藥以助 其用,苴中肉桂能溫肝,亦能壯心陽,實為主藥。用木生火來治療心虛,側(cè)重在肝陽虛弱, 如果心陽虛弱而不屬于木不生火的,應(yīng)從本臟治療,如復脈湯(人參、桂枝、阿膠、生地、 麥冬、甘草、麻仁、姜、棗)便是。處方法則:補肝養(yǎng)心法,溫養(yǎng)心肝法。常用藥物:養(yǎng)肝血一一見前,養(yǎng)心血一一生地、麥冬、阿膠、棗仁、龍眼:溫心陽一一 人參,肉桂、紫石英、五味子。(三)火不生土即心火或命門衰微,不能溫脾:五行分配必火屬心,但在臨床上運用這規(guī)律,多指命門 之火,也就是腎陽。脾為陰土,惡濕,以陽為用,陽虛則運化無權(quán)。所以火不生上的證狀, 在命火虛為畏寒,四肢不溫;在脾陽虛為食入艱化,脹滿,腹瀉

37、,或水濕積聚,小便不利, 形成浮腫。因為腎陽和脾陽有密切關(guān)系,膽陽依靠腎陽來溫養(yǎng),所以脾腎陽虛證候以補腎陽 為主,但既然同病,也不能忽視健脾。例如真武湯(附子、白術(shù)、茯苓,白芍、生姜)治水氣, 就用了白術(shù)、茯苓、生姜的健中溫中:四神丸(破故紙、吳萸、肉果、五味子、生姜、大棗) 治五更泄瀉,也用了肉果、生姜、大棗溫中補土。更明顯的如傷寒論里理中湯(人參、 白術(shù),炮姜、甘草)治太陰病,加入附子為附子理中湯,便治少陰病,可見在溫脾的基礎(chǔ)上 進一步溫腎,是助火生土的正常治法。這里必須說明一個問題,即心火與脾陽的關(guān)系。我認為這類實例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張 仲景治痰飲病用苓桂術(shù)甘湯(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

38、,治水氣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棗湯(桂枝、 茯苓、甘草、大棗)等,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溫心陽以助脾陽的健運。故溫命火用附子,溫心 陽用桂枝。本草疏證論桂枝有六種用法: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瘀,補中。這些 作用都與心臟有關(guān),尤其是用于補中法,含有火生土的意義。假如忽視了這方面,只將火不 生土認作脾腎關(guān)系,從整個五行生克規(guī)律來講,就很難說通了。處方法則:益火補土法,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通陽健中法。常用藥物:溫腎陽一一熟附片、肉桂、巴戟天、葫蘆巴、仙茅、益智仁、補計脂、鹿茸; 溫心陽一一見前,溫脾陽一一白術(shù)、干姜、砂仁、肉果。(四)土不生金即脾胃虛弱,不能滋養(yǎng)肺臟。脾和胃的功能不同,但作用是統(tǒng)一的,故

39、在上虛證上往往 并提。脾胃虛弱為食果,消化不良,大便澹泄,肺虛則為氣短,干咳,或吐粘痰,或痰內(nèi)帶 Ifiu這些證候常見于肺虜后期,此時補肺氣則易生脹滿,養(yǎng)肺陰又慮增加腹瀉,只有側(cè)重脾 胃用甘平補中一法,使后天生氣充沛,則肺臟可得到滋養(yǎng)。用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白術(shù)、茯 苓、山藥、扁豆、改仁、甘草、陳皮、蓮肉、砂仁、桔梗),方內(nèi)山藥、扁豆、該:仁等不僅 補脾,也能補肺,同入肺脾兩經(jīng)。至于一般所說的肺脾兩虛證,多指氣分不足,且多由中氣 虛弱引起。表現(xiàn)為行動少氣乏力,語音低微,表虛多汗等,與上不生金有區(qū)別,當用李東垣 調(diào)中益氣湯(黃罠、人參、白術(shù)、甘草、當歸、白芍、五昧子、陳皮、升麻、柴胡),即補中 益

40、氣湯加入白芍、五味子補肺斂氣。處方法則:培土生金法,補養(yǎng)肺脾法。常用藥物:補脾胃中氣一一黨參、白術(shù)、山藥、扁豆、炙甘草、紅棗:補肺氣人參、 黃罠、五味子、冬蟲夏草,養(yǎng)肺陰一一北沙參、麥冬、百合、石斛、玉竹、梨膏。(五)金不生水即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臨床表現(xiàn)多為肺腎陰虛,兼有內(nèi)熱,如氣短,干咳,口渴, 小便短赤,腰膝酸軟等。治宜百合固金湯(百合、生熟地、麥冬、玄參、當歸、白芍、貝母、 桔梗、甘草)補肺滋腎。也有腎陰虧耗,虛火上炎,因肺熱津燥,亦現(xiàn)金不生水現(xiàn)象。這是 其本在下,其標在上,當以滋腎為主,方如八仙長壽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藥、茯苓、 澤瀉、麥冬、五昧子),即六昧地黃丸加麥冬、五昧

41、子補肺。正因為肺腎相互影響,治療又 相互照顧,所以又稱金水相生。時病論里治肺腎兩虧,用人參、麥冬、五味子補肺斂肺, 知母,玄參淸肺又能滋腎,并以甘草協(xié)和諸藥,謂有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便是例 子。臨床上常用開肺必利小便,乃指肺與膀胱的生理關(guān)系。肺為水之上源,膀胱為水之下流, 肺氣宣暢則三焦通調(diào),水道自利,不同于相生意義,不能引用金生水來解釋。處方法則:補肺滋腎法,滋養(yǎng)肺腎法,金水相生法。常用藥物:養(yǎng)肺明一一見前:滋腎陰一一見前。二、相克規(guī)律在臨床的運用相克與相生同樣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病證上所說的相克,包括相克太過.相克不及和反克 現(xiàn)象,故有虛實復雜的證狀出21現(xiàn)??偟恼f來,分強弱兩而,即克者

42、屬強,表現(xiàn)為機能 亢進:被克者屬弱,表現(xiàn)為機能衰退。因而治療上同時采取抑強扶弱的手段,并側(cè)重在制英 強盛,使弱者易于恢復。另一方而強盛而尚未發(fā)生相克現(xiàn)象,必要時也可利用這規(guī)律,預(yù)先 加強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發(fā)展。從疾病的發(fā)展變化來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例如鼓脹病,他在整個病程中所出 現(xiàn)的證候,便包括了木橫克上、木不克上和上反侮木等現(xiàn)象,治療上雖然不離肝脾腸胃,治 法上就有很大出入。說明臨床上運用相克時,不能固執(zhí)一端,一成不變。(一)木橫克土,本不疏土,土反悔木木橫克土即肝旺脾弱。肝旺多指肝氣太強,表現(xiàn)為頭脹,脅痛,胸悶太息,少腹脹。脾 弱包括胃氣阻滯,如食呆,喘痞脹痛,頻作曖氣和矢

43、氣等。由于肝旺多指肝氣橫逆,治療上 常用疏肝理氣為主,結(jié)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茸、枳殼、香附、陳 皮,甘草、生姜)、調(diào)氣湯(香附、青陳皮、烏藥、木香、董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氣湯(沉 香、香附、延胡、金鈴子、砂仁、甘草)。木克土的證候以肝氣犯胃為多,并因胃而影響及 腸,胃痛中的氣痛,常因惱怒后肝氣所引起,劉草窗的痛瀉要方(白芍、陳皮,白術(shù)、防風), 目的亦為瀉肝和胃而疏腸中氣滯。因此,本證在臨床最為多見,一般稱為肝胃不和。木不疏上由肝氣郁結(jié)所致。肝氣失其條達,影響脾胃功能遲鈍,出現(xiàn)精神抑郁,胸脅 滿悶,食步艱化,腹脹,大便或秘或澹等證狀。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遙散(當歸、白芍

44、、柴 胡、白術(shù)、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殼、陳皮和胃。治療肝氣和肝郁,雖然同以理 氣為主,藥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發(fā)病和病機不同,方劑的組成并不一樣。反克現(xiàn)象在肝和脾胃亦為多見常見,因有木之與上,此勝彼負之說,但一般上反侮水多 由木郁不能疏上引起,亦即木不疏上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產(chǎn)生肝火內(nèi)郁, 成為虛性亢奮現(xiàn)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陳皮,丹皮、山梔、貝母、澤瀉)。若由脾胃形成, 則以濕熱積滯為多,與腸亦有密切關(guān)系,當用導氣湯(黃連、黃苓、當歸、白芍、枳殼、檳 榔、木香、大黃)加減。處方法則:抑木扶上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diào)理肝脾法,理氣暢中法。常用藥物:疏肝氣一一

45、青皮、制香附、金鈴子、香椽、柴胡、廣郁金、玫瑰花、蘇羅子、 荔子核;調(diào)脾胃中氣一一枳殼、陳皮、砂仁 蔻仁 佛手:化脾胃濕熱積滯黃連、半夏、 木香、枳實、大腹子皮。(二)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土旺克水,即胃實耗傷腎陰,常見于胃有實熱,即傷寒論)少陰病用急下存陰的證 候。但臨床上慣稱邪熱傷陰,很少引用生克學說。與此相反,上不克水是脾虛而水濕泛溢,成為水腫脹滿。張景岳說:“水為至陰,故苴 本在腎;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敝我藴剡\脾陽,用實脾飲(白術(shù)、茯苓、干姜、生姜、紅 棗、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樸、木香、附子、木瓜)為主。水反克上為腎病影響脾臟功能,常見于水腫證,內(nèi)經(jīng)所謂腎者胃之關(guān)也,關(guān)門不

46、 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用金匱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 皮)溫腎為主,結(jié)合胃苓湯(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肉桂、白術(shù)、澤瀉、豬苓、茯苓)以治 標。處方法則:急下存陰法,敦土利水法,溫腎健脾法。常用藥物:瀉胃熱一一大黃、玄明粉、枳實;溫脾陽見前;溫腎陽一一見前;利水 濕一一茯苓皮、澤瀉、車前子,冬瓜皮、川椒目、豬苓,大腹皮、葫蘆瓢、生姜皮、通草。(三)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水旺克火即腎陰郁遏心陽,表現(xiàn)為水氣上逆,先有臍下悸,再見胸悶心悸,奔豚證即屬 這一類,宜桂枝加桂湯(桂枝、白芍、甘草、姜、棗)。如果水氣內(nèi)停,命火衰微不能氣化, 不見心氣虛弱證狀的,當用真武

47、湯(附子、白術(shù)、茯苓、生姜、白芍)溫腎利水。水不克火是腎陰不足,心火偏旺,證見遺精腰痛,心煩失眠,宜滋腎淸心,用黃連阿膠 湯(黃連、阿膠、黃苓、白芍、雞子黃)加生地。這里應(yīng)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水屬北方,火屬 南方,所以黃連阿膠湯也稱補北瀉南法。但本方主要是著重在心臟本身的血虛火旺,如有腎 虛證狀,宜加入滋腎藥。二是腎為水火之臟,腎陰虛亦能使相火偏旺,岀現(xiàn)夢遺、耳鳴、喉 痛、咽干等證,也稱水不制火,宜用滋陰降火的知柏八昧丸(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 苓、澤瀉、黃柏、知母)。這種屬于一贓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與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 混為一談?;鸱纯怂号c水不克火往往互為因果,治法無多大岀入。臨床上又對一般熱盛傷陰,慣 常稱做水不制火,意義有別。處方法則:通陽制水法,扶陽逐陰法,滋陰降火法,補北瀉南法,養(yǎng)陰淸熱法。常用藥物:溫心陽一一見前:溫腎陽見前;淸心火黃連、竹葉、焦山梔、蓮子 芯、燈心:淸命火黃柏、知母。(四)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爍肺臟氣陰。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熱傷津,如火嗽證咳 痰稠粘,咽喉不利,用黃苓知母湯(黃苓、知母、山梔、杏仁、貝母、桑皮,花粉、桔梗, 甘草)。習慣上對于一般邪熱傷肺,亦稱火克金,應(yīng)加區(qū)別。24火不克金是心陽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