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古典吉他的音質和右手運指法作者何明生內容提要:古典吉他的基本音質應具有“清澄性”,即發(fā)音要清澈、清脆、圓潤和富有彈性。“清澄性”是顆粒感的基礎,顆粒感又是穿透性的前提。發(fā)出“清澄性”音色的關鍵是右手要“斜”、“側”撥弦,右手大關節(jié)要會動,盡量縮短發(fā)力繃弦的時間。繃弦后大關節(jié)要充分打開;要區(qū)別“手指繃弦方向”、 “手指離弦方向” 、“手指運動方向”三個概念。用靠弦方式撥弦,能夠培養(yǎng)向下繃弦和大關節(jié)發(fā)力的習慣。關鍵詞 :古典吉他 音質 右手運指法吉他大師阿瓜多指出:“右手不要過分用力彈奏,右手彈出的聲音要清晰,有光澤,柔和或是強而有力,總之,聲音強,但不是粗糙刺耳;輕,但不是軟弱無力”(注1)
2、。古典吉他大師安德烈斯塞歌維亞曾說:“演奏吉他不應太大聲,一個和弦的聲音可以傳到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這是吉他明亮而清晰的音色必然,而非全靠音量大??;如果聽眾愿意和我合作,我可以讓吉他之美回響在音樂廳的每個角落;古典吉他的聲音本質并非俗麗而多變,而是晶瑩明亮的?!保ㄗ?)“我愛秩序、清澄與均衡(注3)”。與他所說一致,以安德烈斯塞歌維亞為代表的現(xiàn)代古典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約翰威廉斯、大衛(wèi)羅素、丹尼斯阿薩巴吉克等大師的音色(質)無不具有鮮明的“清澄性”。我認為好的古典吉他的音色(質)首先應具有“清澄性”,即發(fā)音要清澈、清脆、圓潤和富有彈性,琴聲要干(純)凈、透明,雜音應降到最低,就好比“荷葉上
3、的水珠”?!扒宄涡浴笔穷w粒感(發(fā)音清晰)的基礎,而顆粒感又是穿透(傳遠)性的前提和基礎,可以說“清澄性”是古典吉他音色的基本要求,古典吉他左右手技巧(特別是右手運指)訓練應該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 若剛開始習琴時就一味追求發(fā)音的“力度”和“結實”(即大音量),既容易導致肌體的緊張(主要是右手掌上下晃動、右手臂牽動等),又發(fā)不出清澄的琴聲,走上技巧訓練的岐途。這和不顧音色美片面追求快速演奏是一樣錯誤的。要發(fā)出具有“清澄性”的古典吉他音色,除持琴姿勢正確外,右手運指的關鍵是要做到手指觸弦要非常輕柔,發(fā)力點是指根關節(jié)(即手指的根部),而撥弦動作則要非常輕巧、敏捷,要貫徹“二次發(fā)力”撥弦的原理,訓練右手
4、指的獨立性、穩(wěn)定性等,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要建立正確的右手手型。右手食指(I)、中指(M)、無名指(A)要“斜”、“側”撥弦。所謂的“斜”,就是指右手I、M、A三指與琴弦要形成4560度的角度,使手指觸弦時做到指肉(尖)與指甲同時觸弦(兩個觸弦點)指甲撥弦(一個撥弦點也就是指甲的觸弦點),這樣就避免了琴弦從指肉(指頭、指尖)到指甲之間滑動時所產生的“咔嘰咔嘰”聲,這樣發(fā)出的音色圓潤、透明,雜音也降到最低。注意右手指與琴弦的角度不能太斜,若太斜發(fā)出的琴音顆粒就粗,聲音也不清晰,右手與琴弦最佳的斜(角)度是4560度(圖2、3、4)。所謂“側”是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要用指甲
5、的左側面(靠大拇指一側)觸弦,而不能用指甲正面觸弦,因為指甲正面觸弦音色雖清脆但嫌單薄,且會產生指甲雜音,右手若與琴弦垂直的話容易導致指甲正面觸弦(圖1),因此,右手不能與琴弦垂直,只有當右手與琴弦斜成4560度角度時才能方便地使用指甲側面觸弦(圖2),如吉他演奏家大衛(wèi)羅素、王雅夢、蘇盟等人都是使用這種典型的斜側手型;對于那些習慣于右手垂直琴弦撥弦的琴友來說,至少應做到右手稍斜、稍側撥弦,即右手不垂直于琴弦,不用右手指甲正面觸弦,如吉他演奏家安德烈斯塞歌維亞、朱利安布里姆、約翰威廉斯、丹尼斯阿薩巴吉克、楊雪菲等人都是采用這種“稍斜稍側”的(非典型的斜側)手型。習琴者還要根據(jù)自己右手的斜度仔細打
6、磨好指甲,這樣才能彈出好的聲音。 右手拇指(P)必須與琴弦形成30度左右的夾角 (見圖5、6) ,手腕與面板相隔三指寬的距離,這樣做的理由有五點,其一,因為只有這樣,拇指繃弦方向才會自然指向音孔的琴身深部,從而輕松地彈撥出厚實有力的低音;若手腕挨近面板,拇指與琴弦的夾角太小,那么拇指觸弦部位就不是指尖左側面,而變成了拇指的左側,拇指繃弦方向是平行于面板而不是音孔的琴身深部,撥出的低音就會綿軟無力;其二、便于右手I、M、A三指的指甲與指肉同時觸弦,若手腕太挨近面板,手臂往身體方向縮回,手指觸弦時就只能觸到指肉而觸不到指甲;其三、便于在靠弦與不靠弦之間相互切(轉)換時保持右手手型的穩(wěn)定性,以及在彈
7、奏多聲部樂曲時同時采用靠弦與不靠弦兩種奏法,如愛的羅曼斯(葉佩斯改編)、月光(索爾曲)的每小節(jié)第一拍高音聲部(旋律)和低音聲部均同時采用靠弦奏法,這就必須使用同一個手型。其四、當采用不靠弦彈撥時,離弦后的手指不會碰觸鄰弦;其五,若P指與琴弦夾角太小就容易捫住低音弦的正常振動,使剛剛撥動的琴弦被P指側面觸碰而消音。在一般情況下,右手拇指擔任彈撥低音4、5、6弦的任務,拇指觸弦部位也是指尖左側,拇指的撥弦動作是從指甲的頂部滑向左側來撥動琴弦, 拇指可用指肚和指甲同時觸弦撥弦,音色透亮;也可單單用指肚接觸琴弦來撥弦,音色渾厚。在分解和弦和輪指彈奏中,拇指運指最常見的毛病是動作過大,手掌上下晃(跳)動
8、,有的還用前臂助力撥弦,進而影響運指的敏捷性和彈撥的速度。解決的辦法是控制拇指的振幅,拇指撥弦動作盡量小些,保持手掌、手臂等身體部位的靜止。 二、遵循“二次發(fā)力撥弦”的規(guī)律,掌握正確的撥弦方法。右手撥弦實際包括觸弦、繃弦、放(離)弦三個階段,觸弦要松弛、輕巧,繃弦要果斷、有爆發(fā)力,放(離)弦要干凈、利落。陳志先生把彈(撥)弦動作比喻成“抽鞭子”。 “抽鞭子”的動作實際上是兩部分:(一)手臂開始運動,(二)運動終了時剎那間的爆發(fā)力。第一部分動作要迅速而放松,第二部分動作要果斷而有力?!俺楸拮印辈煌凇按蚬髯印?,它們之間的重要區(qū)別在于“打”是動作一開始就發(fā)力,而“抽”是動作終了時才發(fā)力。許多人從來
9、就不知道彈吉他時還要有一個瞬時的繃弦動作,他們只是將琴弦彈響了事,因此只會一次性發(fā)力打弦是我國吉他手最普遍的錯誤。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漢字表達能力是極其細膩而微妙的,一個“彈”字一個“撥”字就可以區(qū)分出發(fā)力的遲、早,“彈”是先發(fā)力后接觸物體,“撥”是接觸物體后再發(fā)力。用彈弦的方法很難接上繃弦的動作,而用撥弦的方法則能很順利將弦繃住。“撥”弦絕不等于“彈”弦或“打”弦就是這個道理。與“打”弦一樣,彈弦也是先發(fā)力后觸弦,而撥弦在觸弦前的動作是松弛的,在觸弦后的一剎那才有一個迅速的發(fā)力動作,動作的關鍵就在于觸弦前的放松程度。最初練習時動作可以做得慢一些、幅度小一些,這樣容易放松,觸弦發(fā)力的一剎那要果斷有彈
10、性,撥弦后手指要立即恢復到放松狀態(tài)。 遵循“二次發(fā)力撥弦”的原理具體要做到兩點,第一,不要提前發(fā)力繃弦。觸弦前的手指只是運動,觸弦后方可正式發(fā)力撥弦,也就是說手指開始運動(指)用力要非常輕柔,接觸弦之后才二次發(fā)力繃弦,即在觸弦后要立即“一觸即發(fā)”,瞬間完成繃(壓)弦和放弦動作;若發(fā)力過早,不但會增加手指用力時間,影響運指的敏捷性,還會有擊弦雜音;所謂“輕彈慢練”中的“輕彈”既是指初練時撥弦的力度要小,更深一層的含義是暗指琴手在彈撥中不可提前發(fā)力繃弦,而是要在觸弦后的剎那間才發(fā)力繃弦。此外,右手撥弦跟射箭的動作很相似,要想箭的射程遠,弓箭手就要拉滿弓之后立即放弦射箭,同理,要想獲得厚實有力的琴聲
11、,手指就一定要有爆發(fā)力,在瞬間繃(壓、擊)住琴弦并立即放弦,這樣才能使琴弦充分振動。2008年初,青年演奏家許拓在成都古典吉他講座時針對琴友右手音量小、音色偏尖、薄等問題強調觸、繃、放弦三個過程,并指出靠弦、不靠弦是一個(撥弦)動作,發(fā)出的聲音像鼓聲一樣,沒有音頭,圓潤、飽滿、具有穿透力。 第二,繃弦之后手指要立即離弦、徹底放掉力氣并恢復到手指的自然形狀,繃弦的時間要盡量短暫。若用力撥(繃)弦之后手指仍然保持收縮(彎曲)形狀的話,由于手指用力時間延長,手指沒有立即離弦和放松,手指甲與琴弦接觸的時間也會相應增加,這樣不但會造成手指疲勞,妨礙運指的靈活性、敏捷性,更會制造雜音,影響發(fā)音的純度。因此
12、在繃弦之后手指要立即離弦徹底放掉力氣并恢復到手指的自然形態(tài)(狀),手指的伸縮(運動)要自如(然),特別是手指大關節(jié)要非常富有彈性,事實證明,這一點既是保證大關節(jié)力點作用的關鍵所在,又是保證右手運指敏捷性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縮短發(fā)力繃弦時間的關鍵所在。正是由于繃弦的瞬時性(時間非常短暫),也有人把繃弦稱為“擊”弦。在日常生活中,若讓某人去提一重物然后立即放下,他不會感覺累,但若讓他提著這個重物走一段路程,由于用力時間延長,他一定會感覺費力和累。手指用力撥弦也是相同的道理,手指瞬間發(fā)力繃弦,由于用力時間非常短暫,因此既節(jié)約力氣使彈者感覺輕松、動作敏捷,又能減少手指蹭弦的雜音。三、正確區(qū)分“手指繃弦
13、方向”、 “手指離弦方向” 與“手指運動方向”三個不同的概念。吉他演奏家帕特里克奧伯林說:“如果琴弦的來回振動與吉他的品平行,那么演奏出來的聲音就不大;但是如果在撥弦之前先下壓琴弦,琴弦就會突然彈起,與品垂直運動,這樣就會產生富有共鳴的聲音。放松指尖可以使手指朝著吉他表面下壓琴弦,產生豐滿的聲音。然而鉤住指尖會把琴弦拉向側面,這樣琴弦的振動就會與樂器表面平行,聲音就會很小?!保ㄗ?)因此,手指發(fā)力繃(壓)弦的正確方向是指向音孔的琴身深部,正如陳志先生所說古典吉他撥弦實際上是在“按彈琴弦”,這樣的發(fā)力方向才能使琴弦充分振動,從而發(fā)出厚實而有力的聲音;而如果往音孔外拉弦(即所謂的勾弦)則發(fā)音單薄、
14、無力,是早已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方法;如果繃弦的方向與面板平行的話即便不算錯,但肯定不是最好方向,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它不能發(fā)出最佳的音質。如在彈撥柱式和弦(即共鳴和弦)時若手指發(fā)力繃弦的方向是平行于面板(或向面板外拉弦),那么發(fā)音就會散、飄且無力;若發(fā)力繃弦方向是音孔的琴身深部,那么發(fā)音就會厚實、有力且集中。在實際彈奏中,琴友并不要刻意去向下用力繃(壓、擊)弦,因為實際上只要在撥弦中注意指尖放氣就會自然出現(xiàn)“按彈”琴弦即向下繃弦的情形。事實證明,多用靠弦方式撥弦(除彈分解和弦外、輪指等),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大關節(jié)發(fā)力的習慣,也有利于養(yǎng)成向下發(fā)力繃弦的習慣。 手指在離弦的一剎那,手指的運動方向(即離弦
15、方向)要和弦垂直(即與琴弦成90度角),以避免指甲摩擦琴弦發(fā)出雜音(特別是撥彈4、5、6纏弦)。許多琴友都誤以為手指離弦剎那的離弦手指的運動方向是指向手腕(即與琴弦構成的度角小于90度),事實上這樣會出現(xiàn)刺耳的蹭(擦)弦雜音, 因此必須加以避免。手指運動方向就是手指撥(過)弦所形成的軌跡。烏拉圭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亞貝爾卡雷巴洛指出:“要得到純凈的聲音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手指過弦所形成的軌跡必須與弦垂直而且觸弦必須只有一點(筆者注:即指肉指甲同時觸弦、指甲撥弦;而不能存在兩個觸弦點,即先用指肉觸弦而后再滑到指甲撥弦),這樣能使琴弦充分振動,減少浪費;必須避免手指在琴弦上滑動,以避免指甲
16、摩擦琴弦所產生的雜音”(注5)。事實證明,手指運動方向實際上取決于繃弦、離弦的方向,必須與弦垂直,這是獲得純凈聲音的一個基礎。 四、讓右手指大關節(jié)動起來。眾所周知,手指發(fā)力部位是用右手指大關節(jié),由于大關節(jié)發(fā)力撥弦,能使琴弦充分振動,從而發(fā)出厚實有力的琴聲,保證演奏所需的基本音量,因此培養(yǎng)手指大關節(jié)“會動”的習慣是實現(xiàn)右手各指獨立性的關鍵。很多琴友特別是初學者很難找到大關節(jié)用力的感覺(特別是在用不靠弦撥弦時),即該動的部位(指根關節(jié))不會動,那么,怎樣讓右手手指大關節(jié)會動呢? 第一,在撥弦中手指要非常柔軟,讓指尖關節(jié)(小關節(jié))放掉力氣(以下簡稱“指尖放氣”),即手指在觸弦的剎那間指尖關節(jié)會出現(xiàn)瞬
17、間倒彎,但是在過弦(即繃弦、壓弦)的剎那間指尖又不能倒彎,即繃弦時指尖要稍微用力,以輔助大關節(jié)撥弦;當然,由于生理結構不一,有些琴友指尖不會倒彎,但只要注意指尖放氣就行了。這樣手指撥弦的力點就必然移至中關節(jié)和指根關節(jié),而且還可以避免出現(xiàn)“勾弦”的動作。觸弦時手指尖放氣,能有效提高右手運指的敏捷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指觸弦時所產生的雜音,增加聲音的純凈度和圓潤性,同時也是貫徹“二次發(fā)力”撥弦原理的題中之義。 第二,在運指中要把某手指當作一個整體來看,要讓整根手指參與撥弦,即“觸弦之后用整根手指瞬間發(fā)力繃弦,緊接著整根手指又立即松開并復位”。右手撥弦時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只是手指局部運動,僅用手指尖勾弦
18、,而大關節(jié)卻不會動,大關節(jié)即使動了也是被指尖“勾弦”時牽扯動的。 第三,繃弦之后整根手指要立即松開并離(放)弦,充分舒展,恢復自然形狀,不再卷曲,特別是大關節(jié)要充分打開,大關節(jié)的伸(伸展、舒展)縮(收縮)要有彈性,這一點是保證大關節(jié)力點作用的關鍵所在。 第四,初學者除彈撥分解和弦外,要多用靠弦方法進行練習,這樣也能促使撥弦時使用大關節(jié)發(fā)力。五、科學認識靠弦奏法與不靠弦奏法的異同。撥弦后右手指輕輕觸靠在鄰弦上的就是靠弦奏法(Rest Stroke),又名阿波陽多(西班牙文Apoyando),細分又有??亢筒煌?浚词种概鲇|鄰弦后馬上離開)兩種靠弦方式;撥弦后右手指不碰觸鄰弦的就是不靠弦奏法(Fr
19、ee Stroke),又名阿魯愛勒(西班牙文Al Aire)。靠弦奏法與不靠弦奏法的撥弦動作實際上非常接近,這兩種奏法所發(fā)出的音色效果既能有區(qū)別,也可以做到近似;好的不靠弦奏法可以發(fā)出與靠弦奏法一樣飽滿、有力的聲音,同樣,靠弦奏法也能發(fā)出柔美、輕巧的琴聲。目前國際上對阿魯愛勒奏法稱之為“不靠弦的靠弦奏法”,美國著名吉他演奏家斯高特泰南特在他的著作尼龍弦上的體操一書中指出:“不靠弦奏法和靠弦奏法在組成和動作方面都十分相似。你可以把靠弦奏法看作被下一根弦打斷的不靠弦奏法(間斷的不靠弦奏法);也可以把不靠弦奏法看作有下一步動作的靠弦奏法(不間斷的靠弦奏法)?!?注6)科學看待和處理二者的關系對每個琴
20、友而言的確很有必要。二者的共同點有三,其一、靠弦奏法和不靠弦奏法都要遵循“二次發(fā)力撥弦”規(guī)律,其二、靠弦奏法和不靠弦奏法發(fā)力點都是大關節(jié),其三、靠弦奏法和不靠弦奏法發(fā)力方向都是指向琴身深處,離弦方向都是與琴弦垂直。 靠弦奏法和不靠弦奏法的區(qū)別除了離弦后手指“碰觸”與“不碰觸”鄰弦的差別外,還有二點不同。其一、在一般情況下,靠弦奏法撥出的琴聲與不靠弦奏法撥出的琴聲,從聲音飽滿度和音量大小上比較,靠弦奏法更勝一籌,這一點在音樂處理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認真研究和利用。如前面所述,初學者先練好靠弦奏法便于右手找到正確的發(fā)力方向、發(fā)力點和發(fā)出比較標準的音質,是掌握正確撥弦方法的基礎。其二、手指觸弦
21、的角度略有不同,不靠弦奏法時手指與琴弦(六條琴弦所在的平面)的夾角稍大于靠弦奏法時手指與琴弦夾角,換句話說,不靠弦奏法時右手臂向面板方向略伸出些,手腕離面板的垂直距離稍遠一點(不小于三指寬),這樣避免離弦后手指碰觸到鄰弦;而靠弦奏法時手腕離面板則稍近些,因為它不需要考慮離弦后的后續(xù)動作。當然,這個區(qū)別只是相對而言的,在初學階段簡單樂曲的彈奏中,當靠弦奏法與不靠弦奏法相互切換時,允許右手手型(即右手與琴弦的觸弦角度)略有變動;但是到了中、高級階段就應該逐漸消滅這一區(qū)別,也就是說要掌握用不靠弦的手型彈靠弦,以保持右手手型的穩(wěn)定性,避免手型的頻繁變動。在靠弦彈奏時應注意離弦后的手指僅僅是輕輕碰觸鄰弦
22、,若是將手指用力靠在鄰弦上的話就會使鄰弦彎曲,說明離弦后手指力氣沒有完全去除,那樣就會影響右手運指的敏捷性、靈活性。在實際應用中,能用不靠弦奏法處理的就采用不靠弦奏法,用不靠弦奏法確實解決不了問題的就采用靠弦奏法來彈,如有些樂曲確實需要采用靠弦和不靠弦兩種不同的奏法來彈奏各個聲部,才能達到較好的音樂效果。 六、處理好 “動與靜” 、“張與弛”、 “變與不變”的關系,做到真正的放松。彈琴的最大秘訣是“放松”,而放松的關鍵就是控制身體不“亂動”。首先要正確理解放松所包括的兩種含義,第一種放松指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手指要用一定的力度,而其他所有不用的手指(以及掌臂肩等身體部位)都要放松;第二種放松指的是
23、當手指用完力之后就要立刻放松,包括在兩次用力之間的瞬時放松。例如,當你的I指正彈弦時,I指當然要用一定的力量,而P、M、A、CH(小指)指必須全部放松;你在用I指彈琴時,其他手指亂動就是說明第一種放松沒有做到,也可稱之為“手指沒有獨立活動能力”(獨立性)。此外,當I指彈完弦后要立即放松,而不要繼續(xù)緊繃,如果你繼續(xù)緊繃I指,那么將影響之后的其他手指的活動,這也說明第二種放松沒有做好。 一般來說,在彈琴中,只有參與撥弦的手指在運動,沒有參與撥弦的手指及手腕、手臂等身體部位則都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只有在撥弦的瞬間,參與撥弦的手指才運動,其余時間(撥弦前后)手指等身體部位則都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撥弦時,主要又是撥弦手指大關節(jié)在動,手指尖(小關節(jié))和中關節(jié)則是隨著擺動的,動作很小。 在右手運指中,不同程度的樂手中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手指撥弦動作過大、手掌上下晃(跳)動,右前臂扯動、右肩僵硬等,其解決辦法是:肩膀放松,彈琴時要脫掉手臂的力氣,手掌(背)等身體各部位要保持靜止;各指撥弦要有獨立性,手指不能亂動,不能互相干擾、牽扯;要善用巧勁與活力,巧借手臂、手指等身體器官的重量(力)撥弦,以節(jié)省體力。 此外,當換弦彈撥時還要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設計-第三單元第1課時 因數(shù)與倍數(shù) 北師大版
-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綜合實踐 趣味拼擺| 青島版(五四學制)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3份)-54
- 2025年河南測繪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2025年廣西安全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廣東金融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
- 2025年貴州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一套
- 2025福建省安全員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度幼兒園教職工被辭退勞動權益保護合同
- 2025年度幼兒園實習教師培養(yǎng)與就業(yè)服務協(xié)議
- 安全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
- 2025年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人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電氣控制技術項目化教程 第2版 課件 項目1、2 低壓電器的選用與維修、電動機直接控制電路
- 2025年上半年山東人才發(fā)展集團限公司社會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護理查房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入駐及合作協(xié)議3篇
- 【MOOC期末】《大學體育射箭》(東南大學)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三叉神經痛的護理問題
- 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數(shù)學真題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