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93.160p 55 db山 東 省 地 方 標 準 db37/1342-2009平原水庫工程設計規(guī)范dedign code for plain reservoir project2009-09-07 發(fā)布 2009-10-01 實施山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發(fā)布.前 言隨著山東省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水資源需求越來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影響山東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興建平原蓄水調節(jié)水庫,豐蓄枯用,已成為山東省水利建設的一項重要任物。 為了搞好平原水庫建設,統一平原水庫工程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提高工程質量,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能夠安全有效地調蓄水量,滿足工業(yè)、農
2、業(yè)及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水等需要,按照國家標準編寫的基本規(guī)定、水利部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dl502193)、水利技術標準編寫規(guī)定(sl12002)、山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管理規(guī)定的要求,編制本規(guī)范。本標準總結了山東省平原水庫工程建設經驗,同時參考了國內其他地區(qū)的有關經驗,并與國家相關的標準相銜接。本規(guī)范在編制調研過程中得到了山東大學、勝利油田管理局、山東省膠東調水局、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及有關市、縣水利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謹表感謝。本規(guī)范以平原水庫工程設計為主,同時兼顧規(guī)劃、勘察、施工和運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共11章56節(jié)308條和6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有: 平原水庫工程等級劃分與設
3、計標準; 平原水庫工程地質勘察; 平原水庫工程規(guī)劃與庫容確定; 平原水庫工程設計; 平原水庫工程加固與擴建; 平原水庫工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水質控制; 平原水庫工程管理及觀測設施。本標準批準部門:山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本標準主持機構:山東省水利廳本標準解釋單位: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本標準主編單位: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本標準主編負責人:馬承新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立民 徐又建 戴同霞 柯鴻水 苗 杰 林 仁 段登選 高 峰 朱振安 鄭佃祥 吳春友 周榮星 劉華芹 金瑞清本標準體例格式審查人:王治嶺本標準出版、發(fā)行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目 錄1 總則12 主要術語33 平原水庫工程
4、的等級及設計標準63.1 工程等別63.2 水工建筑物級別73.3 泄水標準83.4 建筑物超高94 基本資料114.1 氣象水文114.2 社會經濟114.3 工程地形124.4 工程地質125 平原水庫工程地質勘察135.1 一般規(guī)定135.2 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145.3 水庫庫區(qū)滲漏勘察145.4 浸沒區(qū)勘察155.5 圍壩工程地質勘察165.6 涵洞和泵站工程地質勘察185.7 引水、輸水渠(管)線路及渠系建筑物工程地質勘察195.8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215.9 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取值226 平原水庫工程規(guī)劃與庫容確定266.1 興建平原水庫的目標與任務266.2 平原水庫所在地區(qū)水資源狀
5、況及開發(fā)利用分析276.3 平原水庫的水源分析286.4 平原水庫庫容的確定326.5 平原水庫的庫址及工程總體布置356.6 平原水庫的泥沙及清淤處理357 平原水庫工程的圍壩設計367.1 圍壩的軸線與壩高367.2 圍壩壩型選擇377.3 筑壩材料選擇與筑壩要求377.4 壩體輪廓407.5 壩體防滲427.6 庫區(qū)及壩基防滲447.7 護坡477.8 排水與反濾487.9 壩基處理527.10 截滲溝547.11 庫區(qū)及圍壩滲流計算547.12 圍壩壩體穩(wěn)定計算577.13 圍壩壩體應力和變形計算598 平原水庫工程的其他建筑物618.1 一般規(guī)定618.2 入庫涵洞618.3 出庫涵
6、洞628.4 入庫泵站638.5 出庫泵站648.6 其它附屬建筑物658.7 平原水庫建筑物地基計算及處理659 平原水庫工程的加固與擴建699.1 一般規(guī)定699.2 加固699.3 改建與擴建7010 平原水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水質控制7110.1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7110.2 水質及水質控制7111 平原水庫工程管理設計7311.1 一般規(guī)定7311.2 管理體制、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7411.3 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7711.4 觀測和監(jiān)測設施7811.5 交通與通信設施7911.6 事故搶險設施8111.7 水庫管理用房標準8111.8 施工期工程管理8111.9 水土保持和環(huán)境保護8211
7、.10 綜合經營和漁業(yè)83附錄a 波浪和護坡計算83附錄b 土工膜防滲體的穩(wěn)定分析及膜后排滲能力97附錄c 土工膜防滲層的滲漏計算102附錄d 平原水庫的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109附錄e 巖土物理力學性指標試驗成果整理117附錄f 土的滲透變形判別135標準用詞說明139.1 總 則1.0.1 為了規(guī)范平原水庫工程建設,確保平原水庫建設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有益生態(tài)環(huán)保,統一平原水庫工程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平原地區(qū),以及地形符合平原水庫特征的各類新建、加固、擴建和改建平原水庫工程的設計。1.0.3 本規(guī)范所指稱的平原水庫是指在平原地區(qū),利用低洼地或廢棄河床,通過下挖和
8、在地上修筑圍壩形成庫容,并從近地或遠地引水充庫形成的蓄水調節(jié)水庫。1.0.4 平原水庫工程的設計,應以所在流域或區(qū)域的水資源綜合規(guī)劃,工業(yè)、城鎮(zhèn)、生態(tài)等專業(yè)規(guī)劃為依據,應充分合理利用本地及黃河等客水資源,服從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調度,通過平原水庫蓄水調節(jié),做到錯時引水、豐蓄枯用。 1.0.5 平原水庫工程的設計,應具備可靠的氣象水文、地形地貌、水源水質、工程地質及社會經濟等基本資料。平原水庫工程的加固、擴建和改造設計,還應具備平原水庫工程現狀及運用情況等資料。1.0.6 平原水庫工程設計應滿足穩(wěn)定、滲流、變形等方面的要求。庫區(qū)防滲漏設計應遵循“以截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1.0.7 平原水庫工程
9、設計,應貫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土工合成材料等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理念,以達到提高工程技術性能、降低工程投資和加快施工速度。1.0.8 平原水庫工程設計應貫徹有益生態(tài)恢復和環(huán)境保護的原則。工程建設應以改善和不對生態(tài)造成危害為前提,結合平原水庫下挖取土,筑壩增容,對周圍澇洼地進行改造,促進鄉(xiāng)村居民點和公路建設。工程建成后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將有所改善。1.0.9 本標準引用標準主要如下: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072002)泵站設計規(guī)范(gb/t 5026597)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
10、gb 50286)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28799)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gb 502909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t 504762008)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l 552005)水庫漁業(yè)設施配套規(guī)范(sl 95)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guī)范(sl 10495)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guī)范(sl 10696)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sl 1882005)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l/t 19196)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sl 20397)水利水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l/t 22598)聚乙烯(pe)土工膜防滲工程技術規(guī)范(sl/t 23198)土工合成材料
11、測試規(guī)程(sl/t 2351999)土工試驗規(guī)程(sl 2371999)水資源評價導則(sl/t 2381999)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 251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水庫土壩安全評價導則(sl 2582000)水利水電工程巖石試驗規(guī)程(sl 2642001)水閘設計規(guī)范(sl 2652001)水利水電工程沉沙池設計規(guī)范(sl 2692001)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 2742001)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guī)范(sl 2782002)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試行)(sl/z 3222005)水資源供需預測分析技術規(guī)范(sl 4292008
12、)調水工程設計導則(sl 4302008)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 502004(doc38)1.0.10 平原水庫工程設計除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主要術語2.0.1 平原水庫 plain reservoir平原地區(qū)利用低洼地或廢棄河床,通過下挖和在地上修筑圍壩形成庫容,并從近地或遠地引水充灌形成的蓄水調節(jié)水庫。2.0.2 圍壩 surrounding dam沿平原水庫庫區(qū)周邊修筑的用以形成地面以上蓄水庫容的擋水建筑物。2.0.3 入庫泵站 inflow pump station為滿足向平原水庫充水而設置的提水入庫的泵站。2.0.4 出庫泵站 outflo
13、w pump station 為滿足用水部門需要而設置的出庫供水的泵站。2.0.5 入庫涵洞 inflow culvert為滿足平原水庫進水充庫需要而設置的輸水涵洞,一般布置于入庫泵站出口,穿過圍壩輸水入庫。當水源有自流入庫條件時,亦可單獨設置。入庫涵洞一般應設置閘門,用以控制水流。2.0.6 出庫涵洞 outflow culvert為向用戶供水而設置的引水出庫的輸水涵洞。出庫涵洞應設置閘門控制水流。2.0.7 泄水涵洞 release culvert在特殊情況下用以泄空或將水庫水位降低至某一安全水位而設置的泄水建筑物。泄水涵洞的閘門應具有在各種情況下快速啟閉的功能。2.0.8 土工合成材料
14、geosynthetics用于巖土工程的,以聚合物為原料制造的透水和不透水產品的統稱。2.0.9 土工織物 geotextile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按制造方法不同,分為織造土工織物和非織造(無紡)土工織物。2.0.10 土工膜 geomembrane在巖土和土木工程中用于隔離液體或氣體的相對不透水的聚合膜或薄板。2.0.11 土工復合材料 geocomposite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土工聚合材料組合成的制品 ,如土工膜與土工織物經加熱壓合而成的各種復合土工膜。2.0.12 水質 water quality水體質量的簡稱,由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諸因素所決定的特性。2.0.13 水質污染 wat
15、er quality pollution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而使水質變壞造成危害的現象。2.0.14 水質評價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根據用水的要求對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諸因素(水質)所做的定性和定量評價。2.0.15 水質標準 water quality standard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對水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質的最大容許濃度所做的規(guī)定。2.0.16 富營養(yǎng)化 eutrophication水體中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3 平原水庫工程的等級及設計標準3.1 工程等別3.1.1 平原水庫工程的等別,應根據其工程規(guī)模、效益及其在
16、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按表3.1.1確定。表3.1.1 平原水庫工程分等指標工程等別工程規(guī)模水庫總庫容v(108m3)供 水灌 溉供水對象的重要性灌溉面積 (104畝)大型v10特別重要150大型10v1.0重 要15050中 型1.0v0.1中 等505小型0.1v0.01一 般50.5小型0.01v0.0010.5注1: 水庫總庫容指水庫最高水位以下的靜庫容; 注2: 灌溉面積指設計面積。3.1.2 對綜合利用的平原水庫工程,當按各綜合利用項目的分等指標確定的等別不同時,其工程等別應按其中最高等別確定。3.1.3 對于位于大中型河道干流,還具有防洪、治澇、發(fā)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平原水利樞紐中的
17、平原水庫,其等別應按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確定。3.1.4 平原水庫中入庫泵站和出庫泵站的等級,可根據其裝機流量或裝機功率,參照表3.1.4確定。工業(yè)、城市供水和鄉(xiāng)鎮(zhèn)居民生活供水泵站的等級,應根據其供水對象的重要性,按表3.1.1確定;并不應低于該平原水庫工程的等級。 表3.1.4 灌溉泵站分等指標工程等別工程規(guī)模分 等 指 標裝機流量(m3/s)裝機功率(104kw)大型2003大型2005031中 型501010.1小型1020.10.01小型20.01注1:裝機流量、裝機功率系包括備用機組在內的單站指標;注2:當泵站分等指標分屬兩個不同等別時,其等別按其中
18、高的等別確定;注3:由多級或多座泵站聯合組成的泵站系統工程的等別,可按其系統的指標確定。3.2 水工建筑物級別3.2.1 平原水庫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級別,應根據其所在工程的等別和建筑物的重要性,按表3.2.1確定。表3.2.1 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級別工程等別主要建筑物12345次要建筑物334553.2.2 對于兼有堤防功能的平原水庫圍壩等水工建筑物的級別,還應符合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 5028698)的規(guī)定,并按級別高者確定。3.2.3 當圍壩壩基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圍壩壩高相對較高,并長時期處于較高水位情況下運用的35級圍壩,經過論證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可提高一級;失事后造成損失不大的平原
19、水庫的14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經過論證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可降低一級。3.2.4 平原水庫工程施工期使用的臨時性擋水和泄水建筑物的級別,應根據保護對象的重要性、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臨時性建筑物的規(guī)模,按表3.2.4確定。表3.2.4 臨時性水工建筑物級別級別保 護 對 象失 事 后 果使用年限(年)臨時性水工建筑物規(guī)模3有特殊要求的1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沒重要城鎮(zhèn)、工礦企業(yè)、交通干線或推遲總工期造成重大災害和損失3較 大41、2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沒一般城鎮(zhèn)、工礦企業(yè)或影響工程總工期而造成較大經濟損失31.5一 般53、4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沒基坑、但對總工期影響不大,經濟損失較小1.5較 小3
20、.3 泄水標準3.3.1 平原水庫周邊地面徑流,均經由圍壩外側排水溝河下泄,因此,平原水庫一般無防洪要求。3.3.2 對于位于大中型河道干流,并具有防洪、治澇、發(fā)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平原水利樞紐中的水庫,其洪水標準應按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確定。3.3.3 為防止平原水庫圍壩失事對周圍城鎮(zhèn)、居民點及工礦企業(yè)造成巨大損失,小(1)型以上的平原水庫應設置專用或兼用的泄水建筑物,其泄水能力應根據將水庫水位從設計蓄水位降至壩外地面高程以上1.0m1.5m所需的泄空時間確定,泄空時間一般按1015d考慮。當水庫附近有泄水能力較大的河道或排水溝渠時,可考慮增設臨時破壩泄水設施
21、。3.3.4 平原水庫的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沖設計,應根據泄水建筑物相應在最高庫水位時的實際泄水能力確定。3.3.5 平原水庫圍壩以外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和臨時性水工建筑物,應根據其灌溉、治澇、保護對象和防洪規(guī)劃要求,按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及其他有關標準確定。3.4 建筑物超高3.4.1 平原水庫工程永久性擋水建筑物頂部高程,應按工程設計情況時的靜水位加相應的波浪爬高、風壅增高和安全加高確定。其安全加高應不小于表3.4.1的規(guī)定。 表3.4.1 永久性擋水建筑物安全加高a值 單位(m)建筑物類型及運用情況永久性擋水建筑物級別1234,5土石壩設計情況1.51.
22、00.70.53.4.2 當平原水庫工程圍壩頂部設有穩(wěn)定、堅固和不透水的且與建筑物的防滲體緊密結合的防浪墻時,防浪墻頂部高程可按3.4.1條確定,但圍壩頂部高程應不低于水庫正常運用條件的靜水位。3.4.3 圍壩土質防滲體頂部在設計靜水位以上的超高,應在表3.4.3規(guī)定的范圍內選取。對于采用壩面鋪塑防滲的土工膜防滲體壩,壩面鋪塑應直到壩頂,并與壩頂防浪墻緊密結合。表3.4.3 防滲體頂部超高 單位(m)防滲體結構形式超 高備 注土質斜墻0.80.6小型平原水庫可采用最低值土質心墻0.60.33.4.4 嚴寒地區(qū)圍壩土質防滲體頂部的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該地區(qū)的凍結深度。3.4.5 地震區(qū)土石壩頂部超
23、高應計入地震壩頂沉陷和地震涌浪高度,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sl 20397)確定。3.4.6 對于獨立于圍壩外的進水口、出水口、引水渠、泄水渠和截滲溝內的涵閘以及泵站泵房擋水部位頂部安全超高,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3.4.7 不過水的臨時性擋水建筑物的頂部高程,應按設計水位加波浪高度,再加安全加高確定。安全加高值按表3.4.7確定。過水的臨時性擋水建筑物頂部高程,應按設計水位加波浪高度確定,不另加安全加高。表3.4.7 臨時性擋水建筑物安全加高 單位(m)臨時擋水建筑物的類型建 筑 物 級 別 34,5土 石 結 構0.70.5混凝土、漿砌石結構0.40.34 基本資料4.1 氣象
24、水文4.1.1 根據平原水庫工程規(guī)劃、設計的需要,應搜集平原水庫及其取水工程所在流域、區(qū)域、河段的下列氣象與水文基本資料:1 流域的地理位置、面積、形狀、水系,河流的長度、比降,取水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形態(tài)和縱、橫斷面等特征資料。 2 降水、蒸發(fā)、氣溫、風向、風力、冰期、凍土深度等氣象資料。 3 水文站網分布,設計依據的水文站或主要參證站實測水位、流量、泥沙、冰情、水質監(jiān)測、地下水等水文資料。4 引水渠兩側和庫區(qū)周邊地下水動態(tài)資料。5 區(qū)域水資源調查評價和水資源規(guī)劃成果。6 平原水庫以大型湖泊為取水水源的,應搜集相關湖泊的水文氣象資料和水文水利計算成果。4.1.2 對搜集的氣象與水文基本資料、區(qū)
25、域水資源調查評價和水資源規(guī)劃等,應查明其來源、精度、計算方法和存在問題,并進行系統整理。4.1.3 對搜集的氣象與水文資料的可靠性應進行檢查。對重要的資料,應進行重點復核。對有明顯錯誤或存在系統偏差的資料,應予改正,并建檔備查。對采用資料的可靠性,應作出評價。4.2 社會經濟4.2.1 社會經濟應以平原水庫引水、輸水、蓄水和供水工程有直接影響的區(qū)域為基礎,統籌考慮流域與行政區(qū)域,確定分析范圍,并以所涉及的行政區(qū)域為宜。大型平原水庫以省或設區(qū)的市,中型平原水庫以設區(qū)的市或縣(市、區(qū)),小型平原水庫以縣(市、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作為分析范圍,應提供分析范圍地理位置圖和行政區(qū)劃圖。4.2.2 社會經濟分析應
26、在調查統計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包括:1 分析范圍內的國土面積、行政區(qū)劃、現狀年人口、耕地、灌溉面積、土地利用、農業(yè)產量、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產值、國內生產總值。2 各種自然災害及其成因、危害;國土規(guī)劃、區(qū)域規(guī)劃、城市規(guī)劃及水利規(guī)劃的有關情況等。3 簡述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及規(guī)劃年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4.2.3 對于從引黃灌區(qū)或其他調水工程引水充庫的平原水庫,還應說明所在灌區(qū)或其他調水工程的社會經濟情況,提供工程布置圖。4.3 工程地形4.3.1 工程地形中應說明平原水庫引輸水工程區(qū)、庫址區(qū)、供水區(qū)地形條件,包括地貌類型、地面高程、坡度等。4.3.2 提供工程地形圖比例尺宜為:庫址區(qū)1:50001:200
27、0;引輸水工程區(qū)和供水區(qū)1:100001:2000;天然料場和施工場地1:50001:2000。4.3.3 應提供引、輸水工程縱橫斷面圖,圍壩軸線斷面圖等,縱向比例尺為1:50001:2000。4.4 工程地質4.4.1 大中型平原水庫工程設計的工程地質及筑壩材料資料,應符合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28799)、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l 552005)和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 2512000)的規(guī)定。對于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小型平原水庫工程可適當簡化。4.4.2 平原水庫工程設計應充分利用當地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并應收集當地及附近地區(qū)有關的歷史和
28、現狀情況資料。5 平原水庫工程地質勘察5.1 一般規(guī)定5.1.1 平原水庫工程地質勘察應分為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技施設計3個勘察階段。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小型平原水庫,其勘察階段可適當合并、簡化。5.1.2 平原水庫工程地質勘察應在設計初定的壩址和建筑物場地的基礎上,為選定壩軸線、壩型和各類建筑物位置提供地質依據,為選定的各類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進行評價,提供設計所需的工程地質資料及計算參數。5.1.3 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1 調查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對工程場地的構造穩(wěn)定性作出評價,確定地震動參數。2 查明水庫區(qū)水文地質條件,預測蓄水后的變化,對庫盆滲漏和浸沒的可能性作出評價,提出工程處理措施
29、建議。3 查明壩址、引水渠、輸水渠(道)閘、泵站等各類建筑物區(qū)工程地質條件,對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評價,為建筑物設計和地基處理方案提供地質資料與建議。4 進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5 進行水庫庫岸穩(wěn)定、塌岸以及庫區(qū)礦產、文物古跡等淹沒勘察。6 工程地質的勘察深度,可行性研究階段為初步查明,初步設計階段為查明。5.2 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5.2.1 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的調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 收集區(qū)域地質資料,確定工程場地所屬大地構造、單元和位置,分析區(qū)域構造對工程區(qū)的影響,對區(qū)域和工程場地的構造穩(wěn)定性作出評價。2 確定工程區(qū)地震動參數。5.2.2 區(qū)域構造背景評價應符合下列要求:1 收集工程場地周邊半
30、徑不小于150km范圍內區(qū)域大地構造和壩址周圍半徑不小于25km范圍內區(qū)域性斷層及其活動性,編制構造綱要圖,綜合分析工程場地地質構造穩(wěn)定性。2 工程場地無活動性斷層,應按現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2001)規(guī)定,確定工程區(qū)地震動參數。3 水庫及壩址區(qū)下伏活動性斷層,應委托地震部門進行專門地震安全性評價。5.3 水庫庫區(qū)滲漏勘察5.3.1 滲漏勘察主要內容包括:1 庫區(qū)相對隔水層及主要透水層的巖土成因、性質、厚度、延伸分布,闡明庫區(qū)相對隔水層的封閉條件和連續(xù)性。2 各層土的地下水位及相互補排關系,透水性和出逸區(qū)滲透穩(wěn)定性。應重點查明庫區(qū)垂直滲漏和側向滲漏條件,調查庫水外滲途徑。
31、3 與透水層(帶)連通的井位及穿透相對隔水層而引起庫水滲漏和庫區(qū)內取土等對庫水滲漏的影響。4 壩前天然鋪蓋的物質組成,厚度及滲透特性。5 分析庫區(qū)垂直入滲、滲水形式、位置,確定通向庫外的滲漏區(qū)(段),估算滲漏量。6 提出防滲處理的范圍、深度和工程處理措施的建議。5.3.2 滲漏勘察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宜采用地面物探、地質雷達綜合測探透水層(帶)分布集中及厚度,為鉆孔布置提供信息。2 勘察剖面宜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水流方向布置,每剖面鉆孔數量不應少于三個,庫盆長、寬度大、地質條件復雜、土層巖相變化大和分布集中滲漏的砂帶、古河道的地段,鉆孔數量和孔距可根據地質情況確定。3 鉆孔深度應進入相對隔水層
32、,當相對隔水層埋深大時,應進入當地枯水年份枯水位以下10m15m,或35倍壩高深度。4 野外水文地質試驗應分層、分段進行,庫區(qū)表層土和地下水位以上第四系土層宜進行坑滲和鉆孔注水試驗,地下水位以下宜進行抽水試驗,當庫區(qū)內取土時,宜用探坑注水試驗,坑底與取土場底面同高程或同一土層中。5 野外水文地質試驗測定的滲透系數,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每一層(段)的試驗組數,每1000m壩長不應少于1組,累計不應少于5組。5.4 浸沒區(qū)勘察5.4.1 浸沒區(qū)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1 壩后可能浸沒區(qū)的土層成因,各類土的厚度,顆粒組成,地層層次,物理性質。2 壩后可能浸沒區(qū)各層土的滲透性,水文地質結構,含水層類型,埋深
33、厚度,隔水層埋深,地下水位埋深和地下水徑流、排泄條件。3 表層土的毛管上升帶高度、給水度、土壤含鹽量、易溶鹽含量,確定產生浸沒的地下水臨界深度。4 根據水庫運行水位,預測產生浸沒區(qū)的范圍,并對防止浸沒的處理措施提出建議。5.4.2 勘察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垂直壩軸線布置勘探剖面,每個地貌單元不少于1個剖面,應盡量與圍壩橫剖面結合,剖面間距一般13km,當壩后分布有村莊、鄉(xiāng)鎮(zhèn)和工礦時應設剖面,每一剖面不應少于3個勘探點,盡量坑孔結合,試坑深度應達地下水位以下0.5m,鉆孔應進入相對隔水層應大于1.0m或地下枯水位5m以下。2 試坑、鉆孔應觀測穩(wěn)定地下水位,并作注(抽)水試驗。3 土的滲透系數
34、、毛管上升高度、土壤含鹽量和地下水化學成份,試驗組數累計不應少于3組。4 當浸沒區(qū)地層為雙層結構,且上部厚度較大時,宜分別觀測下部含水層和上部土層內的地下水位,并考慮黏性土對承壓水的折減的影響。5 宜用地下水動力學估算水庫正常蓄水位壩后地下水位壅高值和浸沒范圍。5.5 圍壩工程地質勘察5.5.1 圍壩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1 壩址區(qū)地形地貌及壩基土的成因,第四系覆蓋層物質組成及其層次,厚度和分布情況。尤其要查明軟土層、淤泥層、粉細砂、砂帶、裂隙粘土、膨脹土、分散性土、濕陷性土等不良工程地質性質的詳細分布情況。2 壩基土體水文地質結構,地下水埋深和滲透性。重點查明大于設計防滲要求的透水層和
35、集中滲漏帶的層位和位置,確定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及其巖性厚度和空間分布的連續(xù)性。進行滲漏估算,提出壩基防滲處理建議。3 地下水類型、水質,評價地下水、地表水對混凝土及鋼結構的腐蝕性。4 按土的成因分層、分段(區(qū)),提出壩基土層滲透系數、允許出逸水力比降、變形模量、強度等設計所需各種物理力學指標。5 對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在0.10g及以上的壩址,應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28799)附錄n對壩基無粘性、少粘性飽和土的振動液化作出評價。6 壩基土的滲透變形判別,應按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sl 1882005)附錄f的規(guī)定,提出土的允許出逸水力比降。水平段允許水力比降,宜參考水閘設計規(guī)范(
36、sl 2652001)表6.0.4確定。7 應對壩基土的不均勻沉降、濕陷、滲漏、滲透變形、抗滑穩(wěn)定、膨脹穩(wěn)定性、地震液化等工程地質問題作出分析和評價,并提出壩基工程地質處理建議。5.5.2 勘察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宜選用1:100001:2000。測繪范圍視樞紐布置需要而定,一般應包括壩址及其附近所有建筑物場地、壩下游截滲溝部位、上游天然鋪蓋區(qū)。2 壩軸線或防滲線及建筑物軸線應布置勘探剖面線和橫剖面線,浸沒勘探應結合圍壩橫剖面線布置,各剖面線宜采用物探、坑探、鉆探方法探查。3 勘探剖面上坑、孔點距,可行性研究階段宜采用200m ,初步設計階段50100m,并可根據地質條件
37、變化加密,浸沒勘探應在壩下游坡腳,截滲溝及溝外側布置坑孔,每一工程地質單元橫剖面最少1個。4 鉆孔深度應根據基巖面埋深確定,當基巖埋深小于1倍壩高,鉆孔深度應進入基巖相對隔水層;當基巖埋深較大時,鉆孔深度宜據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具體情況確定,一般鉆孔控制深度宜為建基面以下23倍壩高,控制性鉆孔孔距、孔深應根據需要確定。當鉆探深度內,遇有對工程不利影響的特殊土層時,應有一定數量控制性鉆孔,孔深應進入堅實土層23m,或相對隔水層。防滲線上鉆孔深度可根據防滲需要確定。孔深應能滿足穩(wěn)定性和滲漏計算的要求。5 應根據壩基土的成因、巖性和水文地質結構進行單孔、試坑抽、注水試驗,并分層觀測穩(wěn)定地下水位。對影響
38、壩基滲漏的主要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每一工程單元每1000m長度不宜少于1組,有效試驗組數不宜少于6組。6 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及以上地區(qū)應進行土層剪切波速測定,每一可液化層有效累計試驗不應少于3組。7 壩基鉆孔應有連續(xù)取土孔和標準貫入孔,抗剪強度指標的測定應根據控制穩(wěn)定的時期確定試樣起始狀態(tài)后進行試驗,且每一控制時期的累計有效試驗組數,可行性研究階段不宜少于6組,初步設計階段不宜少于11組。軟土層十字板剪切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每層不少于3組,初步設計階段一般每層不少于6組。持力層標準貫入每一土層不宜少于6組。8 應采集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樣作簡分析,評價其對混凝土及鋼筋的腐蝕性,試樣組數應
39、不少于3組。5.6 涵洞和泵站工程地質勘察5.6.1 涵洞或泵站場地勘察應包括以下內容:1 建筑物布置區(qū)的地層、巖性,重點查明各類工程性質不良土層的分布范圍,提供物理力學性質參數。2 工程區(qū)水文地質條件和土的滲透性。3 評價建筑物地基和邊坡的穩(wěn)定性和滲透穩(wěn)定性。5.6.2 勘察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勘探剖面應根據場地地質條件結合建筑物特性布置。2 涵洞應在軸線及其上下游,防沖消能段、導(翼)墻等部位布置勘探剖面或鉆孔,剖面孔間距2050m,每一勘探剖面鉆孔數量不宜少于3孔。3 泵站應結合泵房軸線,進水池、出水池出水管道等建筑物布置剖面或鉆孔。泵房基礎剖面鉆孔間距不應大于20m,其他建筑物基礎
40、剖面上鉆孔間距可適當放寬。4 對閘址區(qū)、泵站等建筑物安全有影響的邊坡應布置鉆孔或勘探剖面。5 鉆孔深度宜根據覆蓋層厚度及建基面高程確定:1)覆蓋層厚度小于建筑物底寬時,鉆孔深度應進入基巖510m。2)覆蓋層厚度大于建筑物底寬時,鉆孔深度宜為建筑物底寬1.52.0倍,同時應進入下伏承載力較高的土層或相對隔水層。6 應分層取原狀樣進行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和滲透試驗,建筑物地基主要土層的累計有效室內試驗不應少于6組。7 原位試驗應根據土層類別選擇合適的方法,標準貫入和十字板剪切試驗不應少于6組。8 鉆孔應進行抽(注)水試驗,主要透水層不少于3組。 5.7 引水、輸水渠(管)線路及渠系建筑物工程地質勘察5
41、.7.1 引水輸水線路及渠系建筑物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1 渠道沿線微地貌和地層成因、巖性及其分布,尤其應查明強透水層、粉細砂、軟土、濕陷性粘土、裂隙粘土、膨脹土、分散性土的分布和性狀。2 渠道沿線地下水位、水質、渠底承壓含水層分布,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分布,地表水與地下水補排關系,渠底距承壓含水層頂板距離,其與承壓水頭關系。特別是強透水層和承壓水層對渠道滲漏、滲透穩(wěn)定、濕陷的影響以及對環(huán)境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3 渠道沿線泵站、渡槽、橋涵洞、倒虹等建筑物地基持力層巖性和分布,評價地基強度、滲透變形條件和開挖邊坡穩(wěn)定性。4 提出渠堤、渠道填筑開挖邊坡、尤其是深挖方、高填方渠段、渠道建筑物地基土的物理
42、力學特性指標及其承載力。5 進行渠道工程地質分段,對可能發(fā)生的滲漏、浸沒、滲透變形、濕陷膨脹和邊坡失穩(wěn)等工程地質問題作出評價,提出各工程地質分段及建筑物地基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開挖渠坡坡比建議值。5.7.2 引水輸水渠(管)勘察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宜選用1:50001:2000,建筑物區(qū)宜選用1:10001:500,測繪范圍應包括線路及兩側各100200m,應涵蓋浸沒區(qū)范圍。2 沿線路中心線應布置勘探剖面線并應結合地貌單元和工程地質分段布置勘探點間距3001000m,地質條件復雜和工程有不利影響地段可適當加密。每一工程地質分段應有代表性橫剖面圖,長度不應小于渠頂開口寬度23
43、倍,點距50200m,必要時可適當加密。3 沿線閘、交叉建筑物、泵站和廠房應沿水流方向布置平行和垂直勘探剖面,每一剖面鉆孔數量不應少于3個,鉆孔深度土基宜進入設計建基面2030m,巖基進入510m。樁基孔深度應進入樁端下35m,墩基孔應進入墩基以下1015m。4 渠道鉆孔孔深宜進入設計渠底以下510m,或地下水位以下或進入相對隔水層,當相對隔水層埋深較大或軟土較厚時,孔深應適當加深并能滿足滲流和穩(wěn)定分析的要求。如遇軟土層應打穿進入下伏堅硬層12m,渠底下伏承壓水層且隔水層厚度小于承壓水頭時,應打穿隔水層底板并測水位。5 應分段、分層取樣進行室內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對影響工程安全的地層試驗累計有效
44、組數不宜少于6組,可能存在滲漏和基坑涌水的地段和層位應進行野外抽、滲水試驗,主要透水層不應少于3組。6 邊坡穩(wěn)定分析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 5028799)附錄f,土的滲透變形判別按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sl 1882005)附錄d的規(guī)定分析評價。7 應按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sl 1882005)附錄c、e進行渠道地質結構分類和工程地質分段,提出各段土的物理力學參數。5.8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5.8.1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內容:1 對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進行勘察,可研階段為初查,初步設計階段為詳查。2 應對料場的地質條件、巖土結構、巖性、夾層性質及空間分布、地下水位、剝離層、無用層厚度
45、及方量、有用層儲量、質量、開采條件等進行勘察。3 可研階段儲量與實際儲量誤差應不超過40;勘察儲量不得少于設計需要的3倍。初設階段儲量誤差應不超過15;勘察儲量不得少于設計需要的2倍。5.8.2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天然建筑材料產地選擇應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權衡利弊、綜合比選的原則。2 筑壩土料應優(yōu)選庫內取土,當利用壩前土層作天然鋪蓋時,應確保取土后壩前土層應能滿足水平防滲要求,料場應在壩上游坡腳50100m以外布置,盡量采用平采方式,取土后庫底應保持平整,嚴禁出現深坑和挖穿上部隔水層。3 天然建筑材料產地分類與勘探網(點)間距,單層取樣組數與取土數量,材料產地蓄量與取樣數
46、量和試驗內容及要求,應按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 2512000)中的有關規(guī)定。4 提出填筑土料設計壓實度或相對密度及相應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5 當筑壩土料指標不滿足規(guī)定要求時,應進行專項試驗,以確定筑壩土料的改良手段及有關參數。5.9 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取值5.9.1 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取值應符合下列要求:1 了解圍壩及各類建筑物類型、設計意圖和對地基的不同要求。2 收集土的成因、物質組成和水文地質條件,掌握土體巖相變化規(guī)律及均質和非均質特性。3 土的物理力學參數應根據水利行業(yè)和國家有關試驗方法標準,通過原位試驗、室內試驗方法綜合確定。 1)每一土層室內試驗累計有效試驗組數,可研階
47、段不應少于6組,初設階段不應少于12組。 2)根據土的類型選擇的標準貫入、動力觸探、靜力觸探、十字板等原位試驗,每一土層試驗不宜少于6組,可研階段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于3組。抽、壓水試驗,可研階段每層不宜少于3組,初設階段不宜少于6組。4 試驗成果整理前,應根據樣品原始結構、顆粒組成、礦物成份、含水量、試驗方法等對所有的物理力學參數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其代表性、合理性、規(guī)律性和變異性,剔除異常數據,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可信性。5 試驗數據應按土的成因劃分工程地質單元、區(qū)段或層位,根據指標參數的不同用途,對試驗數據分別統計整理后,宜采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大(小)值平均法等數理統計法和圖解法
48、整理試驗成果,整理方法見附錄h,以整理后的試驗值作為標準值。6 根據土體巖相變化、試樣代表性,建筑物實際運行工作條件和試驗條件差異,并結合建筑物區(qū)工程地質條件與建筑物破壞準則的使用條件,對標準值進行調整,提出地質建議值。7 設計采用值應由設計、地質、試驗三方共同研究確定,對影響工程安全和投資的關鍵參數應專題研究確定。5.9.2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標準值選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各類參數的統計量應包括統計組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大(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參數。2 土的一般性指標(物理性參數)應以試驗算術平均值作為標準值。3 土的滲透系數標準值應根據野外抽(注)、滲水試驗和室內滲透試驗
49、確定,一般以野外試驗為主,參考室內試驗參數綜合分析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用以基坑排水時應以抽水試驗的小值平均值。2)水庫(渠道)滲漏、基坑涌水量計算所用滲透系數應采用抽(注)滲水的大值平均值。3)水位降落計算時的滲透系數應采用抽注水的小值平均值。4)預測浸沒范圍所有滲透系數應采用試驗的平均值。4 土的抗剪強度參數標準值可采用直剪試驗峰值強度的小值平均值。或根據工程破壞準則的使用條件分別按峰值、屈服值、比例極限值、殘余強度確定標準值。5 當采用有效應力進行穩(wěn)定計算時,土的抗剪強度應采用三軸壓縮試驗方法,并測定或估算孔隙水壓力,宜采用試驗的平均值(圓心和半徑)為標準值。6 采用總應力進行穩(wěn)定計算,
50、土的抗剪強度的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排水條件差的地基土,宜采用直剪的飽和快剪強度小值平均值作標準值,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剪切強度小值平均值(圓心、半徑)作標準值,軟土可采用原位十字板剪切強度的小值平均值作標準值,長期強度宜取小值平均值的60%70%作為標準值。2)上下層透水條件極好的薄層土,可采用直剪的飽和固結或三軸剪切的固結不排水剪切強度的小值平均值作為標準值。 3)對透水性好,不會產生孔隙水壓力或可自由排水的土宜采用直剪慢剪或三軸剪切固結排水剪切強度的小值平均值作為標準值。7 需進行動力分析時,土的抗剪強度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總應力動力分析時,宜采用動三軸壓縮試驗測定的動強度小值平
51、均值作標準值。2)對無動力試驗的緊密砂土和黏性土等非地震液化性土,宜采用三軸壓縮飽和固結不排水剪測定的總強度和有效應力強度中的最小值作為標準值。3)當測定飽和砂地震附加孔隙水和地震有效應力強度時,可采用靜力有效應力強度的平均值作為標準值。8 閘基礎與地基土間的抗剪強度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黏性土地基:的標準值可采用飽和固結快剪試驗值的平均值的0.9倍,c的標準值可采用飽和固結快剪試驗c值的平均值的0.20.3倍。2)砂土地基:的標準值可采用飽和固結快剪試驗值的平均值的0.850.9倍。 3)無試驗資料,卵石、礫石f值在0.550.50; 砂的f值0.500.40;粘土f 值0.400.25
52、;黏性土,堅硬f值 0.350.45、中等堅硬 0.350.25、軟弱f值 0.250.20。9 軟土抗剪強度標準值宜采用十字板原位測試驗的小值平均值。10 邊坡土的抗剪強度標準值宜根據設計工況,分別選飽和固結快剪、快剪強度的小值平均值或取三軸壓縮試驗的平均值。11 土的壓縮指標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分層計算“非浸水非飽和”和“浸水飽和”兩種狀態(tài)下土的大值平均值壓縮曲線,并以大值平均值作為標準值繪制設計計算用壓縮曲線。2)土的壓縮模量可從壓力變形曲線上,以建筑物最大荷載下相應的變形關系選取。12 混凝土基礎底面與基巖間抗剪強度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剪斷強度參數(f、 c)按峰值強度
53、的小值平均值取值。2)抗剪強度參數(f)取殘余強度與比例極限強度二者的小值為標準值。13 巖體(石)容許承載力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軟巖采用荷載試驗極限承載力的1/3與比例極限二者小值作為標準值,無荷載試驗按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81/10取值作為標準值。2)堅硬、半堅硬巖可按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201/25取值作為標準值。14 地基土的承載力的標準值,可根據標準貫入試驗和公式計算方法確定標準值。 15 筑壩土料應按設計壓實度確定有關物理力學指標的標準值,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干密度應以設計壓實度確定,單位體積擊實功能為592.2kj/m3,采用擊實最大干密度與壓實度之積的平均值作為標準值。但采用碎石土作為筑壩土料時,單位體積擊實功能應采用2684.9kj/m3; 2)含水量應以設計壓實度下最優(yōu)含水量平均值,作為設計控制標準值(對應擊實試驗最優(yōu)含水量豎軸線); 3)滲透系數宜采用設計壓實度最優(yōu)含水量偏干一側土樣的大值平均值作為標準值; 4)壓縮系數宜采用設計壓實度最優(yōu)含水量偏濕一側土樣的平均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昌市污泥固化處理工程方案
- 2025年天津市創(chuàng)佳時代科技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濟寧金鄉(xiāng)縣城鎮(zhèn)公益性崗位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老年癡呆中醫(yī)課件
- 老年護理課件結尾
- 老年護理職業(yè)前景
- 老師的視頻課件圖片
- 老師開班會課件模板
- 老師如何開班會課件
- 餐廳裝修工程進度與付款管理合同
- 白酒質押貸款合同協議
- 一年級家長心理輔導課件
- DB50-T 1808-2025“一表通”智能報表市級業(yè)務數據規(guī)范
- 《太陽能電池片制造培訓》課件
- 特殊飲食情況的案例討論試題及答案
- 深圳輔警考試試卷真題及答案
- 收樓驗房知識培訓課件
- 林草行業(yè)安全生產
- 防中暑課件部隊
- 《洗紅領巾》(教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勞動蘇科版
- 《從偶然到必然:華為研發(fā)投資與管理實踐》第1,2章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