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400斗式提升機的畢業(yè)設計_第1頁
TH400斗式提升機的畢業(yè)設計_第2頁
TH400斗式提升機的畢業(yè)設計_第3頁
TH400斗式提升機的畢業(yè)設計_第4頁
TH400斗式提升機的畢業(yè)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林學院工程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22TH400斗式提升機的設計摘要:本文在滿足具有除塵除臭功能的冷凝吸附一體化設備吸附劑運送功能的前提下,分析了現(xiàn)有斗式提升機優(yōu)缺點,設計了一套適合吸附劑運送的,安全,穩(wěn)定,生產效率高的斗式提升機,介紹了該設備的結構、原理及性能特點。關鍵詞:斗式提升機;鏈式Abstract:This paper satisfiedof transport function of having deodorizes function equipment ,I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bucket elevator on the basis of

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research developed a set of bucket elevator that is safety,stabilize and efficient,Introduced this system structure,the principle and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Keyword:Bucket elevator, Chain目 錄1緒論11.1斗式提升機發(fā)展的歷史背景1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21.3斗式提升機的設計原理41.4課題的研究內容及目的52設計

3、方案擬定62.1設計的思路和目的62.2總體方案的構思和擬定63設計方案的實現(xiàn)73.1提升機總體方案的設計73.2輸送機構的工作機理83.3主要零部件的設計93.3.1 料斗與環(huán)鏈的設計93.3.2 下部驅動裝置的設計104機構的運動分析144.1軸的選擇計算144.2帶輪的選擇設計155設計總結19致 謝20參考文獻21附錄22附錄一 AUTO-CAD繪圖工程圖22浙江林學院工程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1 緒論1.1斗式提升機發(fā)展的歷史背景輸送機是在一定的線路上連續(xù)輸送物料的物料搬運機械,又稱連續(xù)輸送機。輸送機可進行水平、傾斜和垂直輸送,也可組成空間輸送線路,輸送線路一般是固定的。輸送機輸

4、送能力大,運距長,還可在輸送過程中同時完成若干工藝操作,所以應用十分廣泛。中國古代的高轉筒車和提水的翻車,是現(xiàn)代斗式提升機和刮板輸送機的雛形。17世紀中,開始應用架空索道輸送散狀物料。19世紀中葉,各種現(xiàn)代結構的輸送機相繼出現(xiàn)。1868年,在英國出現(xiàn)了帶式輸送機;1887年,在美國出現(xiàn)了螺旋輸送機;1905年,在瑞士出現(xiàn)了鋼帶式輸送機;1906年,在英國和德國出現(xiàn)了慣性輸送機。此后,輸送機受到機械制造、電機、化工和冶金工業(yè)技術進步的影響,不斷完善,逐步由完成車間內部的輸送,發(fā)展到完成在企業(yè)內部、企業(yè)之間甚至城市之間的物料搬運,成為物料搬運系統(tǒng)機械化和自動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國內,1962年

5、3月在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重新組成了工作組, 以TD60系列設計為基礎進行改進設計,定名為TD62型通用帶式輸送機系列設計。TD62型帶式輸送機系列設計是以仿照蘇聯(lián)老產品為主。1971年5月由一機部會同冶金、燃化、水電部等有關科研設計、制造單位組成聯(lián)合設計組, 由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負責,完成全套更新設計,定名為TD72型帶式輸送機。1975年9月在寶雞永紅艟重運輸機械廠, 由礦山工程機械工業(yè)局主持召開了系列定型及標準審查會議, 被批準為“機械部定型產品” ,并改稱為“TD75型通用固定式帶式運輸送機”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1973年開始,煤炭科學院上海分院與淮南煤礦機械廠合作試

6、驗成功SJ一8O型、S D一8O型、S DJ一150型等多種鋼架和繩架式可伸縮帶式輸送機。1966年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與北京煤礦設計院、唐山冶金礦山機械廠聯(lián)合設計試制了第一臺帶寬8OOmm吊掛式鋼繩芯帶式輸送機,并于1970年8月在平頂山一礦投入運轉。1978年完成了DX型鋼繩芯帶式輸送機系列設計。輸送機一般按有無牽引件來進行分類。具有牽引件的輸送機一般包括牽引件、承載構件、驅動裝置、張緊裝置、改向裝置和支承件等。牽引件用以傳遞牽引力,可采用輸送帶、牽引鏈或鋼絲繩;承載構件用以承放物料,有料斗、托架或吊具等;驅動裝置給輸送機以動力,一般由電動機、減速器和制動器(停止器)等組成;張緊裝置一般有螺

7、桿式和重錘式兩種,可使牽引件保持一定的張力和垂度,以保證輸送機正常運轉;支承件用以承托牽引件或承載構件,可采用托輥、滾輪等。具有牽引件的輸送機的結構特點是:被運送物料裝在與牽引件連結在一起的承載構件內,或直接裝在牽引件(如輸送帶)上,牽引件繞過各滾筒或鏈輪首尾相連,形成包括運送物料的有載分支和不運送物料的無載分支的閉合環(huán)路,利用牽引件的連續(xù)運動輸送物料。這類的輸送機種類繁多,主要有帶式輸送機、板式輸送機、小車式輸送機、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刮板輸送機、埋刮板輸送機、斗式輸送機、斗式提升機、懸掛輸送機和架空索道等。沒有牽引件的輸送機的結構組成各不相同,用來輸送物料的工作構件亦不相同。它們的結構特

8、點是:利用工作構件的旋轉運動或往復運動,或利用介質在管道中的流動使物料向前輸送。例如,輥子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一系列輥子,輥子作旋轉運動以輸送物料;螺旋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螺旋,螺旋在料槽中作旋轉運動以沿料槽推送物料;振動輸送機的工作構件為料槽,料槽作往復運動以輸送置于其中的物料等。 未來輸送機的將向著大型化發(fā)展、擴大使用范圍、物料自動分揀、降低能量消耗、減少污染等方面發(fā)展。大型化包括大輸送能力、大單機長度和大輸送傾角等幾個方面。水力輸送裝置的長度已達440公里以上帶式輸送機的單機長度已近15公里,并已出現(xiàn)由若干臺組成聯(lián)系甲乙兩地的“帶式輸送道”。不少國家正在探索長距離、大運量連續(xù)輸送物料的更完善

9、的輸送機結構。 擴大輸送機的使用范圍,是指發(fā)展能在高溫、低溫條件下有腐蝕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質的環(huán)境中工作的,以及能輸送熾熱、易爆、易結團、粘性物料的輸送機。本文總結并分析了目前國內外斗式提升機的優(yōu)缺點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開發(fā)了安全,穩(wěn)定,生產效率高的斗式提升機,并對該設備的結構、原理和性能特點作了簡單的介紹。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國外帶式輸送機技術的發(fā)展很快,其主要表現(xiàn)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帶式輸送機的功能多元化、應用范圍擴大化,如高傾角帶式輸送機、管狀帶式輸送機、空間轉彎帶式輸送機機型;另一方面是帶式輸送機本身的技術與裝備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尤其是長距離、大運量、高帶速等大型帶式輸送機已成

10、為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術是開發(fā)應用了帶式輸送機動態(tài)分析與監(jiān)控技術,提高了帶式輸送機的運行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煤礦井下使用的帶式輸送機已達到表1所示的主要技術指標,其關鍵技術與裝備有以下幾個特點:(1)設備大型化。其主要技術參數(shù)與裝備均向著大型化發(fā)展,以滿足年產300500萬t以上高產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需要。(2)應用動態(tài)分析技術和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監(jiān)控等高新技術,采用大功率軟起動與自動張緊技術,對輸送機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與監(jiān)控,大大地降低了輸送帶的動張力,設備運行性能好,運輸效率高。(3)采用多機驅動與中間驅動及其功率平衡、輸送機變向運行等技術,使輸送機單機運行長度在理論上已不受限制,并確保了輸

11、送系統(tǒng)設備的通用性、互換性及其單元驅動的可靠性。(4)新型、高可靠性關鍵元部件技術。如包含CST等在內的各種先進的大功率驅動裝置與調速裝置、高壽命高速托輥、自清式滾筒裝置、高效貯帶裝置、快速自移機尾等。如英國Fsw生產的FSWl200(23)×400(600)工作面順槽帶式輸送機就采用了液粘差速或變頻調速裝置,運輸能力達3 000th以上,它的機尾與新型轉載機(如美國久益公司生產的S500E)配套,可隨工作面推移而自動快速自移、人工作業(yè)少、生產效率高。我國生產制造的帶式輸送機的品種、類型較多。在“八五”期間,通過國家一條龍“日產萬噸綜采設備”項目的實施,帶式輸送機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

12、高,煤礦井下用大功率長距離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fā)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大傾角長距離帶式輸送機成套設備、高產高效工作面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等均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對帶式輸送機的關鍵技術及其主要元部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產品開發(fā),研制成功了多種軟起動和制動裝置以及以PLC為核心的可編程電控裝置,驅動系統(tǒng)采用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輸送機的發(fā)展方向包括以下幾方面:1) 設備大型化、提高運輸能力為了適應高產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需要,帶式輸送機的輸送能力要加大。長距離、高帶速、大運量、大功率是今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產高效礦井運輸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在今后的10 a內輸送量要提高到3000至

13、 4000th,帶速提高至46ms,輸送長度對于可伸縮帶式輸送機要達到3000 m。對于鋼繩芯強力帶式輸送機需加長至5000m 以上,單機驅動功率要達到10001500 kW,輸送帶抗拉強度達到6000Nram(鋼繩芯)和2500Nram(整芯)。尤其是煤礦井下順槽可伸縮輸送技術的發(fā)展,隨著高產高效工作面的出現(xiàn)及煤炭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原有的可伸縮帶式輸送機,無論是主參數(shù),還是運行性能都難以適應高產高效工作面的要求,煤礦現(xiàn)場急需主參數(shù)更大、技術更先進、性能更可靠的長距離、大運量、大功率順槽可伸縮帶式輸送機,以提升我國帶式輸送機技術的設計水平,填補國內空白,接近并趕上國際先進工業(yè)國的技術水平。其包含

14、7個方面的關鍵技術:(1)帶式輸送機動態(tài)分析與監(jiān)控技術;(2)軟起動與功率平衡技術;(3)中間驅動技術;(4)自動張緊技術;(5)新型高壽命高速托輥技術;(6)快速自移機尾技術;(7)高效儲帶技術。2) 提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設備開機率的高與低主要取決于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現(xiàn)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還要不斷地開發(fā)研究新的技術和元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軟起動技術、動態(tài)分析與監(jiān)控技術、高效貯帶裝置、快速自移機尾、高速托輥等,使帶式輸送機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3) 擴大功能,一機多用化拓展運人、運料或雙向運輸?shù)裙δ?,做到一機多用,使其發(fā)揮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開發(fā)特殊型帶式輸送機,如彎曲

15、帶式輸送機、大傾角或垂直提升輸送機等。1.3斗式提升機的設計原理圖1-1 斗式輸送機的結構斗式提升機是一種垂直向上輸送粉狀,粒狀或小塊狀物料的連續(xù)輸送機械,在全球應用十分廣泛。斗式提升機的一般結構如圖1.1所示。它自下而上可分為三部分:下為機座6,包括進料口10,張緊機構9和底輪3等;中為機筒7,包括牽引機構1和承載機構4等;上為機頭5,包括傳動機構8,止逆機構12,卸料管11和頭輪2等。斗式提升機的牽引構件可以是帶,也可以是鏈,它環(huán)繞于頭輪和底輪之間,并被張緊裝置張緊。在帶或鏈的全長上,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一個料斗(承載構件)。為防止物料的拋撒和灰塵的飛揚,外用機殼封閉。工作時,傳動機構將動力

16、傳遞給牽引構件,使料斗運動。物料由機座進入運動的料斗,再被料斗沿機筒提升。在機頭處,物料有料斗中拋出,經(jīng)卸料管卸至機外。1.4課題的研究內容及目的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總體設計方案、設計思路的提出和論證,2)設計方案的比較和確定,3)詳細設計方案的提出及設計,4)具體結構的確定,零部件的尺寸設計、校核計算,5)工程圖紙的繪制,6)設計總結及展望。課題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斗式提升機用途的基礎上,針對斗式提升機工作的總體要求,對現(xiàn)有的提升機進行改進并提出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 為物料向高處輸送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并完成相關工程圖紙的繪制。2 設計方案擬定2.1設計的思路和目的設計的基本思路:在

17、研究斗式提升機用途的基礎上,針對斗式提升機工作的總體要求,提出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 為物料向高處輸送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并完成相關工程圖紙的繪制。設計的目的:研究開發(fā)了安全,穩(wěn)定,生產效率高的斗式提升機2.2總體方案的構思和擬定目前國內外斗式提升機各具特點,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過對各種斗式提升機性能的比較,研究開發(fā)安全,穩(wěn)定,生產效率高的斗式提升機??傮w方案如圖2-1。圖2-1 斗式提升機的結構簡圖 斗式提升機是在垂直或接近垂直(大于70°) 的方向上連續(xù)提升物料的輸送機械(如圖2.1 所示)。在撓性牽引構件(膠帶) 上, 每隔一定間距安裝若干鋼制料斗, 閉合的牽引構件繞過上部

18、和下部的滾筒。由上部驅動輪驅動,物料從下部供入, 由料斗把物料提升到上部, 當物料繞過上部滾筒時, 物料就在重力和離心力作用下向外拋出, 經(jīng)過卸料斜槽送到料倉中, 完成輸送物料的任務。3 設計方案的實現(xiàn)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運輸機械行業(yè)在引進、吸收、消化了世界各國斗式提升機的最新技術,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設計出高效的斗式提升機,以滿足市場對大運輸量、大提升高度及結構緊湊的新型高效斗提機的需要。3.1提升機總體方案的設計 斗式提升機的主要部件有:驅動裝置、料斗、牽引構件、底座和中間罩殼等。驅動裝置由電動機、減速機、逆止器或制動器及聯(lián)軸器組成,驅動主軸上裝有滾筒或鏈輪。大提升高度的斗提機采用液力偶合器

19、,小提升高度時采用彈性聯(lián)軸器。使用軸裝式減速機可省去聯(lián)軸器,簡化安裝工作,維修時裝卸方便。料斗通常分為淺斗、深斗和有導向槽的尖棱面斗。淺斗前壁斜度大深度小,適用于運送潮濕的和流散性不良的物料。深斗前壁斜度小而深度大,適用于運送干燥的流散性好的散粒物料。有導向側邊的夾角形料斗前面料斗的兩導向側邊即為后面料斗的卸載導槽,它適用于運送沉重的塊狀物料及有磨損性的物料。 散裝水泥由于流動性好且干燥,用深斗較合適,卸載時,物料在料斗中的表面按對數(shù)螺線分布,設計離心卸料的料斗時往往在料斗底部打若干個氣孔,使物料裝載時有較高的填充量,并且卸料時更完全。牽引構件為一封閉的繞性構件,多為環(huán)鏈、板鏈或膠帶。張緊裝置

20、有螺桿式與重錘式兩種。帶式斗提機的張緊滾筒一般制成鼠籠式殼體,以防散料粘集于滾筒上。斗式提升機可采用整體機殼,也可上升分支和下降分支分別設置機殼。后者可防止兩分支上下運動時在機殼空氣擾動。在機殼上部設有收塵法蘭和窺視孔。在底部設有料位指示,以便物料堆積時自動報警。膠帶提升機還需設置防滑防偏監(jiān)控及速度監(jiān)測器等電子儀器,以保證斗提機的正常運行。如圖3-1。TH400斗式提升機結構總圖3-11下部機殼中部機殼 3斗鏈 4傳動裝置5上部機殼 6進料口7出料口3.2輸送機構的工作機理在斗式提升機中輸送機構是核心。它由料斗,傳動軸,軸套,鏈條,鏈輪組成,在傳動軸上設有軸套,在軸套上設有鏈輪,在鏈輪上設有鏈

21、輪傳動齒,其中,鏈輪傳動齒與各傳動齒之間為U型,在鏈輪傳動齒上設有與其相配合的鏈條,在鏈條上設有T型括板,鏈條由多組單環(huán)圓環(huán)鏈條和聯(lián)接銷組成。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使用安全、方便。3.3主要零部件的設計3.3.1料斗與環(huán)鏈的設計1.料斗的設計圖3-2(1) 在不增大料斗外廓尺寸的前提下, 盡可能選取最大的料斗容積.(2) 設計最佳的料斗外廓形狀, 保證在運料過程中, 料斗與料斗、料斗與鏈條、滾輪之間不發(fā)生干涉, 以避免料斗擠壓變形.(3) 在整個運料過程中, 料斗與料斗之間的正確嚙合, 可防止運送物料的外泄2.環(huán)鏈的設計圖3-3設計鏈的目的是通過軸與鏈,鏈與料斗相

22、連,將輸送機構連撐整體。它實現(xiàn)了輸送設備的銜接,使其達到輸送物料的功能。3料斗與環(huán)鏈的組裝根據(jù)斗式提升機的輸送量及提升高度要求,參照國家關于機械行業(yè)標準中垂直斗式提升機 Zh 型(中深斗)料斗參數(shù)尺寸,設計的畚斗的形狀如圖3-2所示,牽引件為低合金高強度園環(huán)鏈,經(jīng)適當?shù)臒崽幚砗?,具有很高的抗拉強度和耐磨性,使用壽命長,符合TM36-8礦用高強度園環(huán)鏈標準。裝配圖如圖3.2所示。圖 3-4 料斗與環(huán)鏈的組裝圖3.3.2下部驅動裝置的設計驅動裝置由電動機、減速機、逆止器或制動器及聯(lián)軸器組成,驅動主軸上裝有滾筒或鏈輪。裝配圖如圖3.5所示。圖3-5輪緣軸輪體1.驅動鏈輪的結構的設計TH 型斗式提升機

23、是利用鏈輪與圓環(huán)鏈間的摩擦力進行動力傳遞的。特別當鏈輪與鏈條摩擦副不能相互匹配,即鏈輪與鏈條產生相對滑動時,鏈輪磨損加劇,因此,鏈輪是一個易損件。對于鏈輪應選擇合理的材料、熱處理工藝以保證輪緣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時考慮到鏈條價昂,應使鏈輪的硬度略低于鏈條的硬度。TH400的軸上的扭距通過鍵槽傳遞給兩個鏈輪,鏈輪由輪緣和輪體兩部分組成,結構如圖3-6所示。輪體由HT200鑄造而成,輪緣由QT60-2鑄造而成,要求鑄件不得有氣孔、縮孔及裂紋等,以保正鏈輪工作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強度。此次設計采用了組裝式鏈輪。有輪體、輪緣用高強度螺栓聯(lián)接而成。在鏈輪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可擰下螺栓,拆換輪緣,更換方便,且節(jié)約

24、拆料、降低了維修費。圖3-62.軸的設計圖3-7(1) 保證所連接的兩根軸相對位置在預計范圍內變動時,能可靠的傳遞動力。(2) 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容易制造,維修容易等。3.軸承及軸承座的選擇1) 軸承選型考慮驅動軸在的較大彎矩作用下會產生彎曲變形,且不易與減速機嚴格保證同心,故選用承載能力大并有自動調心功能的調心球軸承軸承2217。其基本參數(shù)如表3-1。2)工作情況分析及壽命計算提升機驅動軸軸承主要承受徑向載荷,軸向載荷很小并可以忽略中等沖擊。其當量動載荷為: (3-1)式中:載荷系數(shù),中等沖擊取1.21.8。其壽命為: (3-2)式中:軸承的壽命指數(shù),滾子軸承=10/3。故驅

25、動軸軸承的工作壽命為24362小時。表3-1 軸承2217基本參數(shù)基本尺寸 /mm額定載荷 /kNdDB851503658.223.54 機構的運動分析4.1 軸的選擇計算圖4-1查閱資料并根據(jù)受力情況選擇軸承座型號為Z2610M型根據(jù)軸承座的型號選擇軸承的型號為單列向心球軸承3110(GB 276-82)。以下查表由機械設計(第七版)得。1軸的材料的選擇選擇調質處理的45號鋼查表15-1得, 2軸徑的初步確定由于軸的支承距離未定,所以按純扭矩并降低許用扭轉切應力確定軸徑設為,即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 P傳動軸所傳遞的功率,KW; n連接軸的轉速,r/min; 軸的直徑,; A隨材料的許用扭轉剪

26、應力而變的系數(shù),其數(shù)值見表3-7-2;此設計取A=。 根據(jù)軸承的型號確定軸的直徑d=50mm。3. 軸的剪切疲勞極限的校核軸所承受的力:軸由兩個軸承支撐,故: 軸的剪切應力 所以軸的初選直徑符合要求。4.2 帶輪的選擇計算圖4-2電動機的選擇傳動軸驅動功率由下式求得: P=+PS+PL式中 P-軸功率(KW);Q-斗提機的輸送量(T/h);H-提升高度(m);g-重力加速度(m/s2)查表得:PS=3,PL=0.8P=60*4.5*9.8/3600+3+0.8=6.446KW電機功率P=式中 P 電動機功率(KW); P0- 軸功率(KW);n- 總效率。P=6.446/0.85=7.6 KW

27、根據(jù)工作條件和要求,選用電動機型號為:Y160M-4,額定電壓380V,額定電流6.5A,轉速960r/min,額定功率11 KW,50HZ。1) 設計功率Pd 由機械設計表86 工作情況系數(shù)KA=1.2 Pd= =1.2x11kW=13.2kW。2)選定帶型 根據(jù)Pd=13.2kW 和n1=960r/min ,由機械設計圖88 確定為B型普通V帶。3)傳動比 初定一級帶輪傳動比I 為1.54)小帶輪基準直徑 參考機械設計書表87 取=140mm。大帶輪基準直徑 mm =207.9 mm 由表87 取 =212mm5)減速軸的實際轉速 r/min = 627.6 r/min6) 帶速 V=7.

28、03r/min此處取 7) 初定軸間距 按要求取900 mm8) 所需基準長度 =2+ = mm=2354.4mm由表82 選取基準長度 Ld=2240 mm9) 實際軸間距 = mm =842.8 mm安裝時所需最小軸間距 mm=809.2 mm 張緊或補償伸長所需最大軸間距= ( 842.8 + 0.03× 2240 ) min =910 mm10) 小帶輪包角 = = = 11) 單根V帶的基本額定功率 根據(jù) = 140mm 和 =960 r/min 由機械設計師手冊表1217d 查得B型帶=2.08kW12) 考慮傳動比的影響 , 額定功率的增量由機械設計師手冊 表1217d

29、 查得 = 0.3 kW13) V帶的根數(shù) Z=由機械設計師手冊表1213 查得=0.99由機械設計師手冊表1215 查得=1.00= 5.6根 取 6 根。14) 單根V帶 的預緊力 = 由機械設計師手冊表 1214 查得 m=0.17 kg/m= = 442.3 N15)計算作用在軸上的壓軸力Fp所以帶輪的選擇符合要求。5 設計總結斗式提升機是在封閉的機殼內連續(xù)提升粉末,顆?;蛐K狀物料的輸送設備。安裝在膠帶或鏈條上的料斗,通過驅動滾筒或傳動鏈輪自提升機的下部掏取或喂入物料,提升到上部卸料處  ,依靠離心力或重力拋出,完成輸送的目的。斗式提升機因具有占地面積小,輸送量大

30、,功率低,連續(xù)性強,運行平穩(wěn)可靠 ,密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由提升機代替?zhèn)鹘y(tǒng)作業(yè),不但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安全,可靠。為了適應高產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需要,帶式輸送機的輸送能力要加大。長距離、高帶速、大運量、大功率是今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除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現(xiàn)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還要不斷地開發(fā)研究新的技術和元部件,使帶式輸送機的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未來輸送機的將向著大型化發(fā)展、擴大使用范圍、物料自動分揀、降低能量消耗、減少污染等方面發(fā)展。本設計要考慮功率低,連續(xù)性強,運行平穩(wěn)可靠 ,密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斗式提升機總的創(chuàng)新點:

31、1) 采用鏈條帶動料斗運輸實現(xiàn)貨物運輸?shù)倪B續(xù)性,運行的平穩(wěn)性,提高生產效率。2) 防滑主動輪。在斗式提升機的主動輪表面鉚接或粘接防滑、抗(耐) 磨橡膠布,能有效提高主動輪與皮帶間的摩擦系數(shù),防止皮帶打滑,提高提升效率。致 謝在整個論文工作中,徐老師都給予了全面、認真的指導,在論文工作即將完成之際,向關心、教育我的導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幾年來的耳濡目染,導師高尚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勤奮求實的工作作風給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啟迪,并將成為本人終生受益的寶貴財富。在論文工作中,得到了機電系的各位老師的指導和熱情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我要感謝機械學院的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的鼓勵和幫助;也要感謝同寢室的各位室友在生活方面的熱心幫助。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在生活上、學習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是他們給予我積極的動力去克服各種困難和艱辛。 謝謝大家!黃建赟 2009年5月21日參考文獻1 劉影,杭九全,萬耀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