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少年逆反心理認識論文 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師、家長及專職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存在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象,同時又表現出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的狀態(tài)。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和動搖。為此,揭開逆反心理民實質、形成的原因、尋求解決它的良策的問題便撂在我們面前。 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機制 逆反心理,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tài)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時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觀念定式與特定的教育情景下產生的認知信息相對立、與一般常態(tài)教育要求相背離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過程是:首先,是教育的
2、內容及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并理解教育的內容(信息),并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tài)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yǎng))和態(tài)度觀念加以比較;最后,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tài)度反應。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后,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逆反心理的心理構成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大要素構成的。其中,認知是受教育者態(tài)度的基礎,在對態(tài)度的作用中,認知主要是對
3、逆反心理起準備和導向作用.這是因為,無論什么人(不包括思維不健全者)怎樣認識某一現象或問題,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較為穩(wěn)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些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所構成的認知,支配人們對某一現象或問題將要采取怎樣的做法,即是擁護、支持、順從態(tài)度,還是怠慢、反對、逆行的態(tài)度。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個構成要素,指人們在心理上對認知信息內容的一種情緒體驗,即喜悅(愉快)或煩憂、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決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動力。具體地說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當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觀念,一般會感到一種滿足、充實和愉悅;而對不理解的信息和觀點,一般會感到疑惑、焦慮和煩憂。將這些對新觀念、信息的情
4、緒感受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所存儲的知識內容、態(tài)度加以比較,當原有的不良情緒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時,不良情緒就會愈加強烈,從而導致產生去抵制有關教育管理的內容和信息的行為意向。當這種意向傾向越來越多時,逆反心理就會逐漸轉化為一種逆反行為。為此,作為逆反心理的第三個構成要素棗行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顯而易見,即它是逆反心理轉化為逆反行為的準備,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響。充分認清逆反心理的構成及其作用,不但能加深我們對逆反心理實質的認識,而且對我們尋找解決對策,并有效地預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很大的意義。 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第
5、一,主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緊密連在一起的。 1、青少年時期由于大腦的發(fā)育成熟并趨于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fā)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fā)散思維等方面發(fā)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fā)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發(fā)育逐漸成熟,由此而引發(fā)的性征越發(fā)明顯和突出,隨之性別意識、性意識便逐漸強化和建立。由于性的發(fā)育而導致
6、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教師誨人不倦的施教、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等等,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意向驅散了。 3、青少年時期盡管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學認知發(fā)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他們認知事物和看
7、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zhí)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第二,客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huán)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
8、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具體來說一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
9、味,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對學生的-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們施教的內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輸和填鴨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晌。同輩群體是指同齡或相近年齡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群體中,青少年受
10、同輩群體的影響最突出對同輩群體的依賴最明顯。這是因為在青少年同輩中,青少年們不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愛好、興趣和共同的行為傾向,它們之間相互容易認同,最能達到或造成相互轉化與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輩群體中積極的價值觀念及行勻傾向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目的大體一致,置身其中的個體青少年的心理就較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 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箏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
11、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4、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上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象或因制作節(jié)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卻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并輻射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tài)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 通過前面對
12、青少年逆反心理實質、活動和機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們認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被教育者。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fā)展能力方面實現。正確解決這一關系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yè)工作尊重青少年。進而
13、才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加強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順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我們教育者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
14、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強同輩群體的指導。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或者說是一種生存、生長環(huán)境對人的壓力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為此,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fā)現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同輩群體中“領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導,則更是必要的。 4、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面對社會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這也可預防、消除逆反心理。 5、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缮鐣睦韺W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贊美還是一種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盤供貨合同范本
- 住宅贈予合同范本
- 農業(yè)種子買賣協議合同范本
- 化妝服務合同范本簡易
- 業(yè)務指導合同范本
- 2024年招商銀行呼和浩特分行招聘考試真題
- 加盟學員簽約合同范本
- 買土地合同范本
- 加油站聘用站長合同范本
- 借款項目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技術
- 醫(yī)院放射診療中的輻射防護常識學習培訓
- 城市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
- 法學涉外法治方向課程設計
- 廣州市2023年中考:《道德法治》考試真題與參考答案
- 家政服務員培訓課件
- 無人駕駛技術的傳感器技術應用
- 公會掛靠協議
- 信息技術開學第一課(課堂常規(guī)紀律)
- 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工程測量課件)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4(思政智慧版)課件 Unit1 Urban development Section B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