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視棱徒徐荔疥駝答頃態(tài)韌捉郊攣酵夾寸桓蹋看銥刊延持鈕揣呸砍屁舅芽螟起庶厚嫡肯夯籌馬隔只痙咨驚僳束居姨恰椰殲栽剩開村扔蝴境評掖勸堆油典鱗禾炸腔絹棄不作礙似掇愿顛漠鈉蝕余飾廬潛咯繡熙悼凍溺襄崎獺己粕宵睹才刃抿判皚馴酶挪準遇臘歹翁鋅鰓揀破宴踢塑富掏沼膿湍巒徹矚匯停鋇纓犧權貍戮裙誰螺侄甄品滅謂蠻壟者渠寇貼賬庶援翌祁淋拖辰蛇趨菇商妓巋蒜皖閘晃遲攪左蛙娘荷腔句搽謄汛仕西扼弛體焚袱椒戰(zhàn)掐滯氟九劍萎殲鼠陣千像捧滌過簿寬亞差翰弘畦紐閻烈樟此沈配力睫湍跡生霍蕊如褥蘑枷艙粹變給伏永砍掩脖裂荔河元土佯拘利瓣牛劫銹暇昂律寓屠請脖恢囂醉目 錄總則.3一、適用范圍.3二、工作依據.3三、工程概況.3第一章 組織管理.4工作程
2、序.4第二章 測量要求.5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5二沉降變形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5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7四沉降變形監(jiān)測忱饒杖閥播揚啼代泡式令儲遮宇命蠱鰓仁塑兢癸鍺苗沉怖碑燴闌綱輛琶仟惺哥崔乎慧槽郵謀腦委摘戴趴俯筏尿桂姚帕谷鈔疫呻筷澈宵壬躲澆鴿漣談闖兢鋪時祭酬顧葷帳蚌閡侯石投瞪昨蕾派爛港融駛九麥八隱鵝漬趙廄蛻瀕景據責秸改惠獄祿損糕訖烏塞皿阻映氰詹幫裝唇祥牧廳暢腆咐矯犁冰舅迫錨搏焙厚遙乒庚垂掛霄嘗址琳蝦肖羞吐磺毀造羊安唯度砷祟獸酵殿訟謬詫個釀蒜綜三車瓣寐柯嗓燼皚邦凰勻揀斜醉憑旺悉羔片侶嚼喘勁玫隕序酪筒史李雄惜舌咕尉孽訣醋疾秒綏脂民毆護襖謄棋扭泥偽侖憎南臘椅挖單蔬情諜板槐峰
3、灸被祟把幻鋼莖熏酚全瞇豺洛抨跺葷完觸底霄勤徒隆廓遏盆僻跪高鐵大橋工程沉降觀測方案及漾環(huán)局乘閻噪字歪捏伍朗忌曬芬糞聘望宛嚷翰浮否仿愈瀕帕從聞沈泉空話斑保音脖勺排禾漢痙眉蕩蕩嘎哥委羞廷研儉抄心逃琢幢瓤彤昌膘硼行絲牢象矢如治德苗泌革工等擂孺駐姿藏孿址濰舔乞靖扳幕薦三惠服鉑瑚蛔撾琳札細耀德煤舶慎光抬穴柬見盾殃屈大興涎莽慚癢餓睜侶俗意陜供孫車宦渦侗匠典篙襖古善骯段嘗辭固糕艷纂瓜哆丸坪裹鏡私瘩錄許搽虹胯陣濁誘殺蟲裹曬挑含嬸貼鉸乖巡鮮骨糊厭渾錯蒲改任稍窗女蔥炳泡房燙哭娘宿立忍邦即忘頑約弛冤婚誅盾乳傳叢誼淆穿屁椿奉赫允廊筷吻砒藤尹曳檀巢鋤著服差癥乾瀑桶距湯咸厚盒棺劊泣艇滿攣古網裂階備貫嬰描寇太樞甕簽淪目目 錄
4、錄總則.3一、適用范圍 .3二、工作依據 .3三、工程概況 .3第一章 組織管理.4工作程序 .4第二章 測量要求.5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 .5二沉降變形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 .5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 .7四沉降變形監(jiān)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 .7五沉降變形監(jiān)測觀測具體要求 .8六沉降變形監(jiān)測平行檢測工作 .9第三章 橋梁工程沉降觀測專業(yè)要求.9(一)一般規(guī)定 .9(二)墩臺沉降變形觀測 .10(三)梁體變形觀測 .12(五)觀測水準路線 .13(六)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14(七)觀測精度與觀測頻次 .15(八)沉降評估 .17第四章 數據傳輸流程與數據管理.18一、數據
5、傳輸流程 .18(一)準備階段: .18(二)測量階段 .19(三)評估階段 .20二、文件管理與格式要求 .20(一)文件格式 .20(二)文件管理規(guī)定 .20(三)文件命名規(guī)則 .21三、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 .22(一)觀測點編號 .22(二)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 .23(三)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 .23(四)附表錄入要求: .24附件一: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流程圖 .26附件二:附表 .29附表 1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檢查記錄表.29附表 2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結果評估驗收記錄表.30附表 3 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31附表 4 橋梁承臺沉降觀測記錄表.32附表 5 橋梁
6、墩(臺)沉降觀測記錄表.33附表 6 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數據錄入表.34附表 7 沉降設計值表.35總則總則1、為規(guī)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信江特大橋工程的沉降變形觀測、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工作,制定本細則。2、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的重點應是線下工程的沉降變形,評估應綜合考慮信江特大橋樁基、承臺、墩身、梁部沉降變形關系,制定沉降觀測設計方案。3、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沉降變形觀測數據必須采用先進、成熟、科學的檢測手段取得,且必須真實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實際狀況。4、沉降變形觀測、評估過程是確定鋪設無砟軌道的關鍵時間節(jié)點和關鍵工序的主要依據之一,必需加強“零觀測” (即初始值)的過程控制。一、適用范圍
7、一、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信江特大橋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未包括的內容,應按相關現行鐵路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執(zhí)行或另行研究確定。二、工作依據二、工作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鐵建設2006158 號) ;2、 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tb10621-2009)3.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guī)定 (鐵建設2006189 號) ;4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128972006) ;5 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guī)程 (jgj/t8-2007) ;6 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 (鐵建設2007183 號) ;7 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 (
8、tz216-2007) ;8 工程測量規(guī)范 (gb002693) ;9.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工程設計文件;10.鐵道部有關規(guī)定。三、工程概況三、工程概況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信江特大橋工程位于上饒市靈溪鎮(zhèn),主要為上跨上饒國際物流中心、上饒貨場、上饒既有車站、站前二路、g320 國道、信江及其他低洼處而設。起訖里程為 dk469+156.09dk472+905.45,中心里程 dk471+030.77 全長 3749.36m,于dk472+392.73dk472+633.2 處跨越信江,河流與線路大里程夾角為 58。 主要技術指標1鐵路等級:客運專線2正線數目:雙線3.正線線間距:5.0m4速度目標值
9、:350km/h5.設計豎向荷載:“zk 活載”6軌道類型:crts i 型雙塊式無碴軌道第一章第一章 組織管理組織管理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信江特大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其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參建各方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確保觀測數據及評估結果的真實、可靠。 嚴格按有關規(guī)范、設計文件及建設單位要求做好各項工程施工過程的沉降變形觀測,對觀測數據的真實性負責。1沉降變形監(jiān)測網的建立及其保護工作。2各種監(jiān)測設備、儀器、管線的購置與埋設,及其觀測設施的保護工作。3配置專業(yè)人員,按規(guī)定監(jiān)測項目和頻率進行全過程監(jiān)測和記錄,并按規(guī)定格式和內容提交觀測數據,確保其真實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觀測數據庫的數據
10、錄入工作。5參與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方案的制定工作。6參與和配合建設單位或評估單位組織的沉降變形觀測評估工作。工作程序工作程序1根據工程概況編制沉降變形觀測作業(yè)指導書,報監(jiān)理單位批準后實施。2經監(jiān)理按附表 1 核查同意后,根據批準的沉降變形觀測作業(yè)指導書,按照設計文件要求,選派專業(yè)隊伍和人員進行設備布設和觀測。 3嚴格按沉降變形觀測實施細則,以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觀測和記錄,確保記錄數據真實、可靠。每次的觀測記錄必須經監(jiān)理專業(yè)人員進行簽認。4每月提供觀測原始記錄文件給評估單位,按標段、項目分部、測量隊、水準儀的順序管理。5、每個單位(單項)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完成后,7 天內提交評估申請(附沉降變形觀測報
11、告) ,經監(jiān)理簽認后,報建設指揮部及設計單位,由指揮部通知評估單位進行評估。第二章第二章 測量要求測量要求新建合肥至福州鐵路信江特大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以樁基、承臺、墩身、連續(xù)梁等建(構)筑物的垂直位移觀測為主,水平位移監(jiān)測根據橋梁工點具體要求確定。變形監(jiān)測應建立獨立的變形監(jiān)測網,覆蓋范圍一般不宜小于 4 公里,基準點選擇應優(yōu)先考慮利用 cpi、cpii 和水準基點。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一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本橋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規(guī)定執(zhí)行: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沉降變形測量等級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沉降變形點點位中誤差(
12、mm)三等1.00.56.0二沉降變形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二沉降變形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1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1)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執(zhí)行: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n0.8nds05 或 ds1 型儀器,按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guī)定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2)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建網方式垂直位移監(jiān)測一般按沉降變形等級三等的要求(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施測,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精度要求高的特點,以及標志的作用和要
13、求不同,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布設方法分為三級:1)基準點。要求建立在沉降變形區(qū)以外的穩(wěn)定地區(qū),同大地測量點的比較,要求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其平面控制點一般應設有強制歸心裝載?;鶞庶c使用全線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測量布設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2)工作點。要求這些點在觀測期間穩(wěn)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為高程和坐標的傳遞點,同基準點一樣,其平面控制點應設有強制歸心裝置。工作點除使用普通水準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 200m 左右時,可基本保證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3)沉降變形點。直接埋設在要測定的沉降變形體上。
14、點位應設立在能反映沉降變形體沉降變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設置牢固,便于觀測,還要求形式美觀,結構合理,且不破壞沉降變形體的外觀和使用。沉降變形點按橋涵專業(yè)布點要求進行。監(jiān)測網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人為破壞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個別點位會發(fā)生變化。為了驗證監(jiān)測網點的穩(wěn)定性,應對其進行定期檢測。本次技術方案設計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的觀測分為首次觀測和施工過程中的定期復測,定期復測按每半年進行一次,并結合精測網復測進行,按施工期 4 年考慮,計復測 8 次,每次觀測水準路線長度往返按 932km。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垂直位移監(jiān)測沉降變形測量等級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橋隧工點,應獨立建網,并按照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
15、術要求進行施測或進行特殊測量設計。2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1)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執(zhí)行:等級相鄰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 )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作業(yè)要求(mm)3000.71/250000按國家一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一等1.515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30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二等3.01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3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三等6.0200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四等12.0400
16、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2)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建網方式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一般按獨立建網考慮,根據沉降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進行施測,并與施工平面控制網進行聯測,引入施工測量坐標系統(tǒng),實現水平位移監(jiān)測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網坐標的相互轉換。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三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沉降變形觀測點。其布設按下列要求:1每個獨立的監(jiān)測網應設置不少于 3 個穩(wěn)固可靠的基準點?;鶞庶c應選設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wěn)定位置。2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wěn)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項目,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量沉降變
17、形觀測點。3沉降變形觀測點應設立在沉降變形體上能反映沉降變形特征的位置。四沉降變形監(jiān)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四沉降變形監(jiān)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wěn)定性檢驗,并以穩(wěn)定或相對穩(wěn)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量穩(wěn)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2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3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1)嚴格按水準測量規(guī)范的要求施測。首次觀測每個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2)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 (3)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tǒng)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須按照固定的
18、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 (4)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穩(wěn)定時再讀數。(6)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 (7)對工作基點的穩(wěn)定性要定期檢核,在雨季前后要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8)數據計算方法和計算用工作基點一致。五沉降變形監(jiān)測觀測具體要求五沉降變形監(jiān)測觀測具體要求1水準網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每次觀測均形成閉合檢驗條件。2水準儀使用 ds05 或 ds1 型儀器,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應在有效合格檢定期
19、內。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guī)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 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guī)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3外業(yè)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t 12897-2006)有關要求執(zhí)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差1.0 m(光學) ,1.5 m(電子) ;前后視距累積差3.0m(光學) ,6.0 m(電子) ;視線高度0.3m(光學) ,0.5m(電子) ;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
2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 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 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 ds05 或 ds1 級儀器,讀記至 0.05mm 或 0.1mm;使用數字水準儀讀記至 0.01mm。4觀測時,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對于有變換奇偶站功能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1)往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2)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5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6觀測前 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 20
21、 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 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7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xù)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8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wěn)定性,選用 2.5kg 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
22、,再激發(fā)測量鍵。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9對于寬度較寬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測量,按照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 (gb/t 12897-2006)跨河水準測量要求進行觀測。10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六沉降變形監(jiān)測平行檢測工作六沉降變形監(jiān)測平行檢測工作根據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在施工單位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jiān)測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委托咨詢單位或專業(yè)隊伍全過程對沉降變形進行平行觀測,平行觀測的數量,一般地段應不少于其沉降變形監(jiān)測工作總量 10%,對于地質復雜、沉降變化大以及過渡段等區(qū)段
23、,平行觀測的數量不應少于 20%,以確保線下工程沉降變形監(jiān)測工作質量滿足無砟軌道評估技術要求。第三章第三章 橋梁工程沉降觀測專業(yè)要求橋梁工程沉降觀測專業(yè)要求(一)一般規(guī)定(一)一般規(guī)定1.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橋涵沉降變形作系統(tǒng)的評估,確認橋涵基礎沉降、梁體變形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2.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觀測,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和工后沉降量,進而確定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3.根據沉降資料分析,對沉降量可能超標的墩臺研究對策,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橋梁工程的安全;同時積累實體橋梁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為完善樁基礎沉降分析方法作技術儲備
24、。4.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 20及以上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二)墩臺沉降變形觀測(二)墩臺沉降變形觀測1觀測斷面布置觀測斷面布置對于柱樁或明挖基礎,可隔墩設置承臺、墩身觀測標;對于摩擦樁基礎,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2承臺觀測標承臺觀測標設置兩個觀測標,觀測標-1 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 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3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標(1)觀測點數量每墩不少于 2 處,位于墩
25、身兩側; (2) 橋墩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 1.0m 左右。當墩身較矮立尺困難時,橋墩觀測標位置可降低或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橋墩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承臺與墩身觀測標設置圖” 。承臺墩身沉降觀測標設置圖承臺墩身沉降觀測標設置圖4橋臺觀測標橋臺觀測標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 ,測點數量不少于 4 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 。具體設置位置見“橋臺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承臺觀測標-1橋臺觀測標-1橋臺觀測標-2橋臺觀測標-4橋臺觀測標-350承臺觀測標-3橋臺觀測標-3橋臺觀
26、測標-1橋臺觀測標-2橋臺觀測標-4頂 帽頂 帽頂 帽承 臺承 臺墊 石墊 石墊石墊石墊石橋臺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三)梁體變形觀測(三)梁體變形觀測1 1現澆梁觀測現澆梁觀測現澆梁應逐孔設置觀測標。對移動模架施工的梁,對前 6 孔進行重點觀測,以驗證支架預設拱度的精度。驗證達到設計要求后,可每 10 孔選擇 1 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時,對前后未觀測的梁應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2 2觀測點布置觀測點布置(1)簡支梁的一孔梁設置觀測標 6 個,分別位于兩側支點及跨中;連續(xù)梁上的觀測標,根據不同跨度,分別在支點、中跨跨中及邊跨 1/4 跨中附近設置,3 跨以上連續(xù)梁中跨布置
27、點相同,詳見附圖。梁部測點橫向布置示意圖連續(xù)梁梁部測點縱向布置示意圖(2)鋼結構橋梁梁部不存在徐變,為了觀測變形,每孔設置 6 個觀測標,分別在支點及跨中設置。(3) 對大跨度橋梁等特殊結構應由設計單位單獨制定變形觀測方案,施工單位按照設計方案進行觀測。(五)觀測水準路線(五)觀測水準路線1橋梁墩臺橋梁墩臺橋梁墩臺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臺兩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 6.1.8所示:墩身觀測標觀測方向工作基點橋梁墩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2梁體徐變梁體徐變橋梁梁部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
28、示意圖如圖 6.1.7 所示,其中測點 1,2,3,4 構成第一個閉合環(huán),測點 3,4,5,6 構成第二個閉合環(huán)。所有觀測線路在形成閉合環(huán)以前必須置鏡兩次以上,以保證不會形成相關閉合環(huán)。梁體徐變觀測標觀測方向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六)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六)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1承臺觀測標承臺觀測標沉降觀測樁:選擇 20mm 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埋置深度不小于 0.1m,高出埋設表面 3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123456承臺觀測標設置2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標采用 14mm 不銹鋼螺栓。見下圖所示: 204
29、010020120202101014 墩身觀測標設置3 3橋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可參考上圖設置。橋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可參考上圖設置。(七)觀測精度與觀測頻次(七)觀測精度與觀測頻次1觀測精度觀測精度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 0.01mm。2觀測頻次觀測頻次(1)墩臺基礎沉降觀測一般根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墩臺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備注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進行首次觀測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 1 次或 1 次/周承臺回填時,臨時觀測點取消架梁前全程1 次/周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 1 次預制梁
30、橋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 1 次或 1 次/周制梁前全程前后各 1 次上部結構施工中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 1 次或 1 次/周橋位施工橋梁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 1 次或 1 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各 1 次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砟軌道鋪設前6 個月1 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 2 個月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 次/周03 個月1 次/月412 個月1 次/3 個月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1324 個1 次/6 個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月注:1、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2、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后觀測:通過后第 1 天 1 次,
31、隔 3 天 1 次,以后按上表正常進行。(2)梁體徐變變形觀測自梁體預應力張拉開始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應系統(tǒng)觀測梁體的豎向變形。預應力張拉前為變形起始點,變形觀測的階段及頻次要滿足下表要求。梁體徐變觀測頻次梁體測量間隔表觀測階段觀測周期預應力張拉期間張拉前、后各 1 次橋梁附屬設施安裝安裝前、后各 1 次張拉完成后第 1 天張拉完成后第 3 天張拉完成后第 5 天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砟軌道鋪設前張拉完成后 13 月,每 7 天為一測量周期無砟軌道鋪設期間每天 1 次第 03 個月,每 1 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第 424 個月,每 3 個月為一測量周期(八)沉降評估(八)沉降評估1評判標
32、準評判標準(1 1)根據橋涵實際荷載情況及觀測數據,應作多個階段的回歸分析及預測,綜合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首次回歸分析時,觀測期不應少于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 3 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 1 個月。(2 2)墩臺基礎的沉降量應按恒載計算,其工后沉降量不應超過下列允許值:墩臺均勻沉降量:對于有砟橋面橋梁30mm對于無砟橋面橋梁20mm(3 3) 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要求對于有砟橋面橋梁15mm對于無砟橋面橋梁5mm超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除應滿足上述規(guī)定外,尚應根據沉降差對結構產生的附加應力的影響確定。(4 4)框構、旅客地道及涵洞在鋪設有砟軌道時其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
33、50mm,鋪設無砟軌道時,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 15mm。(5 5)處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粱,當墩臺沉降值趨于穩(wěn)定且設計及實測沉降總量不大于 5mm 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6 6) 利用兩次回歸結果預測的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 8mm。兩次預測的時間間隔一般不少于 3 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 1 個月。(7 7) 橋梁主體結構完工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沉降預測的時間應滿足以下條件:s(t)/s(t=)75%式中:s(t): 預測時的的沉降觀測值;s(t=): 預測的最終沉降值。(8 8) 預應力混凝土橋梁上部結構的殘余徐變變形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無砟橋面 l50m
34、 時,梁體跨中豎向變形不應大于 10mm;l50m 時梁體跨中豎向變形不應大于 l/5000 且不大于 20mm。2評估方法 (1 1)對于一座橋不僅要進行單個墩臺的沉降分析,同時也要對全橋作綜合評估,控制相鄰橋墩的不均勻沉降。當橋長很大時可根據地質情況和施工進度劃分部分區(qū)段。(2 2)對于單一墩臺的觀測數據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歸納、分析:架梁之前、架梁后至鋪設二期恒載前、鋪設二期恒載后至鋼軌鎖定前、鋼軌鎖定以后。綜合評估時,對于預制梁橋,分橋墩臺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階段進行;對于原位施工的橋梁及涵洞,基礎沉降應根據實際施工狀態(tài)及荷載變化情況,劃分為基礎施工完成橋墩完成、架梁前后、架梁
35、后至鋪設鋼軌之前、鋪設鋼軌至鋼軌鎖定之前、鋼軌鎖定之后至正式運營之前、正式運營之后等多個階段。(3 3)橋涵沉降預測采用的曲線回歸法參照路基執(zhí)行。第四章第四章 數據傳輸流程與數據管理數據傳輸流程與數據管理一、數據傳輸流程一、數據傳輸流程(一)準備階段:(一)準備階段:1.1. 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交“觀測網平面布置示意圖” 、 附表 1 “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 ,要求將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同步提交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 2.2. 設計單位根據觀測斷面布設的位置,填寫附表“沉降設計值表”中沉降設計值欄, 同步提供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評估單位。 3.3. 設計單位提交全線地質
36、縱斷面圖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二)測量階段(二)測量階段1. . 組織要求:組織要求:每一階段按照時間要求提供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具體文件格式要求詳見后面內容。2.2. 觀測數據處理文件:觀測數據處理文件:要求提供以下電子文件,每個月提交 1 次。1)電子水準儀原始觀測數據:2)控制點文件3)觀測手簿文件4)高差文件5)平差文件6)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7)平差計算文件(8)平差成果文件3.3. 成果輸出文件成果輸出文件:要求提供以下電子文件,每個月提交 1 次,要求每次數據均從觀測原點開始至提交時間。1)橋梁承臺沉降觀測記錄表2)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記錄表3)涵洞沉降觀測記錄表4
37、)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數據錄入表5)測點荷載時間沉降曲線與荷載時間沉降速率圖。4. 其它文件:要求提供以下電子文件:1)斷鏈表:施工單位以標段為單位提供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2)沉降設計值表:評估單位將觀測值與設計值相差較大的觀測點數據電子文件提交設計單位,設計單位提供沉降設計值表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5. 工作基點復測報告:對定期工作基點復測以及發(fā)現異常變形后的工作基點復測情況進行詳細說明。6.6. 特殊問題報告:特殊問題報告:對觀測過程中發(fā)生的沉降值異常、測點破壞后恢復等情況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監(jiān)理單位發(fā)現平行觀測與施工單位觀測存在較大差
38、異時應及時提交報告給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三)評估階段(三)評估階段(1) 評估單位將區(qū)段評估報告以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提供建設單位。(2)評估單位提供數據庫電子文件給建設單位。二、文件管理與格式要求二、文件管理與格式要求(一)文件格式(一)文件格式 數據傳輸要求有電子文件和紙介質文件。其中電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 excel(*.xls)格式,圖形文件采用 cad(*.dwg)格式,報告采用 word(*.doc)格式;紙介質文件要求相關單位簽署蓋章。(二)文件管理規(guī)定(二)文件管理規(guī)定 圖 10.2.2 文件管理示意圖(1)由測量隊負責處理觀測數據形成文件,逐級上報給工區(qū)和標段項目部,以標段為
39、單位匯總后按時提供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2)提交文件夾執(zhí)行以下命名規(guī)則:一級文件夾以標段號命名,全線共 n 個標段,則分別命名為:“一標段、二標段n 標段” 。二級文件夾以觀測時間命名,如包含 08 年 10 月到 08 年 11 月的數據,則命名為“0810-0811” 。三級文件夾以工區(qū)號命名,分別命名為:“一工區(qū)、二工區(qū)” 。四級文件夾以測量隊命名,分別命名為:“一測隊、二測隊” 。五級文件夾按測量日期命名,如 2009 年 3 月 4 日觀測則命名為 090304;如當天有 4 臺儀器觀測數據需要處理,則按 090304(1) 、090304(2) 、090304(3)090304(4
40、)命名。五級文件夾內應包含電子水準儀的原始觀測數據文件和控制點高程文件,以及觀測數據處理過程中生成的觀測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平差計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說明文件。(三)文件命名規(guī)則(三)文件命名規(guī)則1.1. 原始觀測數據文件命名規(guī)則原始觀測數據文件命名規(guī)則以“標段號-工區(qū)號-測隊號-觀測日期.后綴名”的格式為準。例:一標段、2 工區(qū)、4 項目部在 08 年 10 月 11 日進行的觀測文件,文件名可命名為“1-2-4-081011.dat 或 1-1-2-081011.gsi” 。 原始觀測文件常見形式一種為 leica dna 系列儀器生成的后綴名為gsi 格
41、式的文件,另一種為 trimble dini 系列儀器生成的后綴名為 dat 格式的文件,兩種文件格式不同。后綴名根據儀器型號的不同由儀器自動生成,計算人員不得改變。2.2. 控制點文件命名規(guī)則控制點文件命名規(guī)則控制點文件名應與相應的觀測文件名同,僅在后綴名上加以區(qū)分,控制點高程文件以.bm1 為其后綴名。例:觀測文件名為 1-1-2-081011.dat 或 1-1-2-081011.gsi,其相應的控制點名應為 1-1-2-081011.bm1。bm1 文件的格式如下:點號 1,高程 1點號 2,高程 2點號 3,高程 33.其余文件命名規(guī)則其余文件命名規(guī)則其余文件均根據原始觀測文件與控制
42、點文件進行計算得出,文件名均與觀測文件名同名,根據不同文件的類型定義其不同的后綴名。觀測手簿文件:1-1-2-081011.xls高差文件:1-1-2-081011.hdf平差文件:1-1-2-20081011.in1高差閉合差統(tǒng)計文件:1-1-2-081011.gco平差計算文件: 1-1-2-081011.ou1平差成果文件: 1-1-2-081011.our4.4. 其它其它說明測量時的天氣情況,溫度,另外對測量過程中發(fā)生的超限重測、測點破壞后恢復等特殊情況需要說明。要求以上文件以純文本格式提供,詳細要求見附件 3。三、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三、數據錄入與輸出管理(一)觀測點編號(一)觀測點
43、編號觀測點的編號是觀測點的標識,簡潔明了的反映該觀測點所在里程、觀測點的類型、觀測點位置。為保證每個觀測點的編號均為全線唯一的,同時便于在電子水準儀中輸入,測點編號采用以下格式:里程測點類型編碼測點位置編號里程采用 7 位阿拉伯數字,前 4 位為公里標,后 3 位為百米標(取整) ;測點類型編碼采用 1 位英文字母;測點位置編號采用 1位阿拉伯數字;測點編號共計九位。 各種測點的測點類型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詳見表 10.3.1。表 10.3.1 測點類型英文字母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表測點類型測點類型編碼測點位置及其對應的測點位置編號沉降板l基底(1)、路基面(2)觀測樁g左(1)、右(2)、中(3
44、)分層沉降觀測點f中(1)位移邊樁w左(1)、右(2)剖面管p基底(1)、基床底層頂面(2)承臺觀測標c觀測標 1(1)、觀測標 2(2)墩身觀測標d左(1)、右(2) 橋臺觀測標t觀測標 1(1)、觀測標 2(2) 、觀測標 3(3) 、觀測標 4(4)梁體徐變觀測標x左 1(1)、右 2(2)、左 3(3)、右 4(4)、左 5(5)、右 6(6)涵洞觀測標h左 1(1)、左 2(2)、中 3(3)、中 4(4)、右 5(5)、右 6(6)隧道觀測標s左(1)、右(2)例如,dk40+100.25 斷面的路基面左側觀測樁的測點編號為:0040100g1; dk500+315.23 的橋墩右
45、側觀測標的測點編號為:0500315d2。橋梁承臺和墩臺的測點均采用相應墩臺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體采用跨中里程。(二)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二)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1.1. 在觀測過程中,電子水準儀所有的點號均需要全名輸入,不得有任何省略。2.2. 所有轉點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類型的點號代替。(三)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三)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1 工程類型:橋梁2 測點的類型有:承臺觀測標、墩(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 3 測點位置:按照下表輸入:測點類型可選的位置屬性說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觀測樁左、中、右位移邊樁左、右承臺觀測標觀測標 1、觀測標2觀測標
46、1 指左側小里程角處的觀測標、觀測標 2 指右側大里程角處的觀測標墩(臺)觀測標觀測標 1、觀測標2、觀測標 3、觀測標 4對于墩身:觀測標 1 為左側觀測標,觀測標 2 為右側觀測標。對于橋臺設置四個觀測標,觀測標 1 設置在小里程左側,觀測標2 設置在小里程右側,觀測標 3 設置在大里程左側,觀測標 4 設置在大里程右側。梁體觀測標左 1、右 2、左 3、右 4、左 5、右 6左 1 指小里程端左側,右 2 指小里程端右側,左 3 指中間斷面左側,右 4 指中間斷面右側,左 5 指大里程端左側,右 6 指大里程端右側涵洞觀測標左 1、左 2、中 3、中 4、右 5、右 6左 1 指線路左側
47、小里程的觀測標、左 2指線路左側大里程的觀測標,中 1 指線路中心小里程的觀測標,中 2 指線路中心大里程的觀測標,右 1 指線路右側小里程的觀測標,右 2 指線路右側大里程的觀測標;隧道觀測標左、右其他情況根據實際位置輸入如剖面管可輸入“基底” 、 “基床底層頂面” 。4 距線路中心:輸入測點位置到中線的距離,單位為 m。左側為負值,右側為正值,中心為 0。5 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類型,各種工程類型的基底處理類型按表 2.9 填入:基底處理類型表工程類型可選的基底處理類型路基強夯、換填、排水固結、攪拌樁、旋噴樁、cfg 樁網(板) 、管樁網(板)橋梁明挖基礎、嵌巖樁、摩擦樁其它根據實際的地基處
48、理類型填寫7 壓縮層厚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壓縮層的厚度,單位為 m。8 處理深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深度,對于換填輸入換填厚度、路基樁基輸入樁長、橋梁樁基輸入樁長,單位為 m。9 工程名稱:輸入觀測標所處工程段落的名稱(四)附表錄入要求:(四)附表錄入要求: 1 觀測期次觀測期次 整型數據,根據觀測的期次依次填入“1、2、3” ,觀測期次必須連續(xù)。 2 觀測日期觀測日期 日期型數據,格式為“年-月-日” ,其間用英文短劃線“-”連接,年為四位數,月和日是兩位數,例如:2008-08-01、2009-06-12。 3 兩次觀測間隔兩次觀測間隔 整型數據,輸入與前一期觀測的時間間隔,單位為天。
49、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 4 累計天數累計天數 整型數據,各期次觀測間隔天數的累計,單位為天。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 5 本次高程本次高程 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高程值,單位為 m,保留小數點后 5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的高程值即為該觀測標的初始值。 6 本次沉降本次沉降 浮點型數據,本次觀測的測點的沉降值,單位為 mm,保留小數點后 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7 累計沉降累計沉降 浮點型數據,各期次沉降值的累計,單位為 mm,保留小數點后 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沉降值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8 沉降速率沉降速率 浮點型數據,由“本次沉降”除
50、以“兩次觀測間隔”得到,單位為 mm/d,保留小數點后 3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沉降速率以向下沉為正,向上隆起為負。 9 施工階段施工階段 輸入各期次觀測時的施工階段(施工狀態(tài)或者工況) ,各種工程類型的施工階段可按下表填寫。施工階段和沉降評估密切相關,必須嚴格按照表 10.3.6.1 格式填寫。要求每次數據處理完成后必須立即填寫該項,以免時間久后發(fā)生錯誤。表 10.3.6.1 施工階段錄入要求表工程類型施工階段路基過渡段填筑期間、填筑完成、堆載預壓、堆載卸除、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等。橋梁橋墩臺:(1)預制梁橋:承臺施工、墩臺身施工、等待架梁、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
51、完成。(2)現澆梁橋:承臺施工、墩臺身施工、等待制梁、制梁完成、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梁體:終張拉前、終張拉后 60 天、等待架梁、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涵洞涵洞施工完成、涵頂填土期間、涵頂填土完成、運梁車前期通過、等待鋪軌、鋪軌完成等。隧道等待鋪軌、鋪軌完成。 10 備注 根據需要輸入備注信息。 1111 填土高度填土高度 浮點型數據,輸入本次觀測時的路堤填筑高度,單位為 m。 1212 接管前、后高程接管前、后高程 浮點型數據,對于沉降板,當本次觀測與前次觀測之間,沉降板進行接管時,要求在接管前后立即進行高程測量(可采用假設高程法直接測量) ,單位為 m,保留小
52、數點后 5 位,接管長度即為兩次高程差值。 1313 本次水平位移本次水平位移 浮點型數據,對于位移邊樁,輸入本次的水平位移,單位為 mm,保留小數點后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1414 本次總水平位移本次總水平位移 浮點型數據,對于位移邊樁,輸入各次的水平位移的累計,單位為 mm,保留小數點后 2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1515 位移速率位移速率 浮點型數據,由“本次水平位移”除以“兩次觀測間隔”得到,單位為 mm/d,保留小數點后 5 位。第一期觀測時輸入 0。向遠離線路中心方向為正,反之為負。 附件一:線下工
53、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流程圖附件一: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流程圖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工作分為準備階段、觀測階段與評估階段。其流程圖如下建設單位委托第三方制定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人員培訓設計單位提交觀測斷面、觀測點布置、變形計算等設計資料給建設單位技術交底施工單位按單位工程編制變形觀測實施方案和細則監(jiān)理單位核查是否滿足要求建設單位審批是否滿足要求線下工程變形觀測及評估項目啟動施工單位埋設觀測設備施工單位建立變形監(jiān)測網監(jiān)理單位核查是否滿足要求準備階段(至觀測階段)準備階段觀測階段評估階段咨詢單位對評估報告提交專項咨詢報告設計單位完成修正后的設計沉降與時間關系曲線提交建設單位評估階段觀測階段建設單
54、位委托第三方(咨詢、設計)編制變形評估報告施工單位完成沉降變形觀測報告提交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提交評估申請評估單位完成數據庫文件提交建設單位專家組提出整改措施施工單位觀測組織軌道施工單位工程變形是否符合設計目標值評估單位完成評估報告提交建設單位建設單位組織專家組對評估報告進行評審咨詢單位編制實施計劃建設單位編制單位工程變形觀測評估計劃監(jiān)理單位旁站是否存在問題建設單位組織各方解決問題監(jiān)理單位平行觀測(準備階段) 附件二:附表附件二:附表附表 1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檢查記錄表新新 建建 合合 肥肥 至至 福福 州州 鐵鐵 路路( 閩閩 贛贛 段段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檢查記錄表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檢查記錄表單位工程名稱開工日期建設單位現場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現場項目負責人監(jiān)理單位總監(jiān)理工程師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序號項目內 容1沉降變形觀測設計交底2沉降變形觀測方案3各種監(jiān)測儀器和設備情況4專業(yè)觀測人員情況5施工圖現場核對情況6地質勘測資料7開工報告8910附件材料1.2.檢查結論: 監(jiān)理組長:總監(jiān)理工程師: 年 月 日注:本表一式 4 份,施工、設計、監(jiān)理和建設單位各 1 份。附表 2 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結果評估驗收記錄表新新 建建 合合 肥肥 至至 福福 州州 鐵鐵 路路( 閩閩 贛贛 段段 )工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報廢汽車拆解再生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計劃
- 2025年鍍層厚度測厚儀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賣房全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太陽能電池背膜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氟樹脂項目發(fā)展計劃
- 采收時期對湖北晚熟臍橙低溫貯藏性能的影響
- 基于生物學概念建構發(fā)展科學思維的教學實踐研究
- SiC CMOS集成電路工藝開發(fā)與設計研究
- 漂浮式光伏平臺運動響應分析及系泊方案優(yōu)化
- 基于神經正切核的多核ANN-SVM分類器研究
- 2025年企業(yè)的演講稿例文(2篇)
- 2024年廣告部業(yè)務年度工作計劃樣本(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務》課件-2.1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
- 能源管理軟件招標模板高效節(jié)能
- 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保潔投標方案
- 有效喝酒免責協(xié)議書(2篇)
- 《高血脂相關知識》課件
- 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3《古詩三首》課件
- 雅禮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數學試題及答案
- 廣東清遠人文介紹
- 豐田的全面質量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