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對“不等”的啟示_理學(xué)論文_第1頁
“等”對“不等”的啟示_理學(xué)論文_第2頁
“等”對“不等”的啟示_理學(xué)論文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等”對“不等”的啟示對于解集非空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我們常用“兩根之間”、“兩根之外”這類簡縮語 來說明其結(jié)杲,同時也表明了它的解法.這是用“等”來解決“不等”的一個典型例子.從 表面上看,“等”和“不等”是對立的,但如果著眼于“等”和“不等”的關(guān)系,會發(fā)現(xiàn)它 們z間相互聯(lián)系的另一面.設(shè)m、n是代數(shù)式,我們把等式m = n叫做不等式m<n, mw n, m>n、mn相應(yīng)的等式.我們把一個不等式少其相應(yīng)的等式對比進(jìn)行,發(fā)現(xiàn)“等” 是“不等”的“界點”、是不等的特例,稍微深入一步,可以從“等”的解決來發(fā)現(xiàn)“不等” 的解決思路、與技巧.本文通過兒個常見的典型例題揭示“等”對于“不等

2、”在解決上的啟 示.?1.否定特例,排除錯解?解不等式的實踐告訴我們,不等式的解區(qū)間的端點是它的相應(yīng)等式(方程)的解或者是 它的定義區(qū)間的端點(這里我們把+->、一9也看作端點).因此我們口 j以通過端點的驗證, 否定特例,排除錯解,獲得解決問題的啟示.?例1滿足s i n ( x n / 4) 21 / 2的x的集合是().?a. x |2kji+5ji/12wxw2k jt +13n / 12, k e z ?b. x | 2 k n - jt / 12 x w2 k ji +7 n / 12, k e z ?c.x|2kji + n/6wxw2k:n+5ji/6, k e z ?d

3、. x | 2k ji<x<2k n + n / 6, kwzu2kji+5ji/6w(2k+l)ir, k e z (1991年三南試題)?:當(dāng) x=n/12、x = n/ 6、x=0 時,s i n ( x n / 4) <0,因此排除 b、 c、d,故選a.?例2不等式;+ |x|/ x 20的解集是().?a. x | -2wx w2?b. x 丨 一;w x <0 或 0< x w2?c. x | 2wx v0 或 0vx w2?d. x |; w x v 0 或 0 v x w; ?分析:山x=2不是原不等式的解排除a、c,由x=2是原不等式的一個解排

4、除d, 故選b.?這兩道題若按部就班地解來,例1是易錯題,例2有一定的運算量.上面的解法省時省 力,但似有“投機取巧”之嫌.選擇題給出了三謀一正的答案,這是問題情景的-部分.而 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利用“等”與“不等” z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口光投向解區(qū)間的端點, 化繁為簡,體現(xiàn)了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樸素思想,這種“投機取巧”止是抓住了問題的特征, 休現(xiàn)了數(shù)學(xué)思維的敏捷性和數(shù)學(xué)地解決問題的機御.在解不等式的解答題屮,我們可以用這 種方法來探索結(jié)果、驗證結(jié)果或縮小探索的范圍.?例3解不等式1 o g a (1-1 / x ) >1. (1996年全國高題)?分析:原不等式相應(yīng)的等式一方程1 o

5、ga (1 1/ x ) =1的解為x =1 / (1 a ) (ah 1是隱含條件).原不等式的定義域為(1, +°°) u (8, 0).當(dāng)x -> + oo或x 8時,1 oga (1 1 / x ) 0,故解區(qū)間的端點只可能是0、1或1/ (1 a ).當(dāng)0 <a < 1 時,1/ (1-a ) >1,可猜測解區(qū) i'可是(1, 1/ (1- a );當(dāng) a>l 時,1/ (1 -a ) <0,可猜測解區(qū)間是(1/ (1-a ), 0).當(dāng)然,猜測的時候要結(jié)合定義域考慮.?上面的分析,可以作為解題的探索,也可以作為解題后的

6、回顧與檢驗.如果把原題重做 一遍視為檢驗,那么一則費時,對考試來說無實用價值,對解題實踐來說也失去檢驗所特有的意義;二則重做一遍往往可能重蹈錯誤思路、錯謀運算程序的復(fù)轍,費時而于事無補.因 此,抓住端點探索或檢驗不等式的解,是一條實用、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路.?2,誘導(dǎo)猜想,發(fā)現(xiàn)思路?當(dāng)我們證明不等式m2n (或m>n、mwn、m<n)時,可以先考察m = n的條件, 基木不等式都有等號成立的充要條件,而且這些充要條件都是若干個正變量相等,這就使我 們的思考冇了明確的目標(biāo),誘導(dǎo)猜想,從而發(fā)現(xiàn)證題思路.這種思想方法對于一些較難的不 等式證明更能顯示它的作用.?例4設(shè)a、b、c為正數(shù)且滿

7、足a b c =1,試證:l/a3(b + c)+l/b3(c + a ) +1 / c3 ( a + b ) 23/2.(第 36 屆 i mo 笫二題)?分析:容易猜想到a = b = c =1時,原不等式的等號成立,這時1/ a 3 ( b + c )= 1 / b3 ( c + a ) =1 / c3 ( a + b ) =1 /2.考慮到“m”在基本不等式小表現(xiàn)為“和” 向“積”的不等式變換,故想到給原不等式左邊的每一項配上一個因式,這個因式的值當(dāng)a = b = c=l時等于1 / 2, r能通過不等式變換的運算使原不等式的表達(dá)式得到簡化.?l/a3(b + c) + (b + c)

8、 /4bc$;=l/a,?l/b3(a + c) + (a + c) /4ca21/b,?l/c3(a + b) + (a + b) /4 a b 31 / c ,?將這三個等式相加nj得?l/a3(b + c) +l/b3(c + a) +l/c3(a + b) 21/a+l/b+l/c (l/4)(b + c) / bc+(c + a) / ca+(a + b) / ab = (l/2)(l/a + 1/ b+1/ c ) 2 (3/2) ;=3/2,從而原不等式獲證.?這道題看似不難,當(dāng)年卻使參賽的412名選手中冇300人得0分.上述湊等因了的思路 源于由等號的成立條件而產(chǎn)生的猜想,使思

9、路變得較為,所用的知識是一般高屮生所熟知 的.再舉二例以說明這種有較大的適用范圍.?例5設(shè)a , b , c , d是滿足ab + bc + cd + da=l的正實數(shù),求證:a 3 / ( b + c+ d) + b3/(a + c + d) + c3/(a + b + d) + d3/(a + b + c)>l/3.(第 31屆i mo備選題)?證明:ai 3/(b + c+d?b3/(a+c+ d )+b?c3/(a+b+ d )+c?d3/(a+b+ c )+d?.*. a3/(b+ c +d)+ a ( b + c + d )(a + c + d) /93(a + b + d)

10、 /9m(a + b + c ) /92/93 (2/3) a 2,(2/3) b2,(2/3) c2,(2/3) d2.+ b 3 / (a + c+ d) + c3/ (a + b + d) + d3/ ( a+ b + c ) 2 (2 / 3) (a2+b2+c2+d2) (2/9) ( a b + b c + c d + d a + a c?= (5/9) ( a2+b2+c2+d2) (2/9) (ab + bc + cd + da) + (1/9) (a 2+ c 2 2 a c + b 2+ d 2 2 b d )(5/9) ( a2+b2+c2+d2) - (2/9) ( a

11、 b + b c + c d + d a ) $ (5/9) (a b + b c + c d + d a ) (2/9) (a b + b c + c d + d a ) = (1 / 3) (a b + b c + c d + d a ) =1/3.?當(dāng)a = b = c = d=l/2時,原不等式左邊的四個項都等于1 / 12,由此出發(fā)湊“等因 子”.對于某些中學(xué)數(shù)學(xué)中的常見也可用這種方法解決,降低問題解決對知識的要求.?例6 設(shè) a, b , c , dgr + , a + b + c + d=8,求 m = ; + ; + ; + ;的最大值.?:猜想當(dāng)a = b = c = d=2

12、吋m取得最大值,這吋m中的4個項都等于3.要求m的 最大值,需將m向“w”的方向進(jìn)行不等變換,由此可得3;w (3+4a +1) /2=2a+2, 3;w2b +2,3;w2c +2,3;w2d +2.于是 3mw2( a + b + c + d )+8 = 24,二 m w8.當(dāng) 且僅當(dāng)a = b = c = d時等號成立,所以m的最大值為&?當(dāng)然,例6利用平方平均數(shù)不小于算術(shù)平均數(shù)是易丁求解的,但需要高中數(shù)學(xué)教材外的 知識.利用較少的知識解決較多的問題,是數(shù)學(xué)自身的追求,而r從教學(xué)上考慮,可以更好 地培養(yǎng)學(xué)牛的數(shù)學(xué)能力.先有猜想,后有設(shè)計,再有證法,也是數(shù)學(xué)地思考問題的基本特征.?

13、3.引發(fā)矛盾,啟迪探索?在利用某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時,都必須考慮等號能否取得,這不僅是解題的規(guī) 范要求,而且往往對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的啟示.特別當(dāng)解題的過程似乎順理成章,但等號 成立的條件卻發(fā)牛才盾或并不一定成立.這一新的問題情景將啟迪我們對問題的進(jìn)一步探 索.?例7 設(shè) a, b e r + , 2a + b =1,則 2;4a2b2 有().?a.最大值1/4? b.最小值1/4?c.最大值(;-l) /2? d.最小值(;-l) /2? 分析:山 4a 2+b 224 a b ,得原式 w2;4a b =-4 (;) 2 + 2; =4 (;一1/4) 2 + 1/4w1/4.若不

14、對不等變換中等號成立的條件進(jìn)行,似已完成解題任務(wù),而j1覺得解題 過程頗為自然,但若研究一下等號成立的條件,則出現(xiàn)了矛盾:要使4a 2+b 224a b屮 的等號成立,則應(yīng)有2a = b=l/2,邊|寸;=;/4工1/4,第二個“w”屮的等號不能成 立.這一-矛盾便我們感覺到解題過程的錯誤,促便我們另辟解題途徑.事實上,原式=2; -(2a + b )2+4 a b =4 a b +2;1,而由 l=2a + b $2;得 0 v;w; /4, a b w1 /8, 原式w;/2+1/2u (;-l) /2,故選?c. ?等號不一定成立而啟迪我們對進(jìn)一步探 索的典型例了是1997年全國高考(理科)第22題:?例8甲、乙兩地相距st米(km),汽車從甲地勻速行駛到乙地,速度不得超過c 千米/小時(km/h).已知汽車每小時的運輸成木(以元為單位)由可變部分和固定部 分組成:可變部分與速度v (千米/小時)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b ,固定部分為a元.?1 .把全程運輸成本y (元)表示為速度v (千米/小時)的兩數(shù),并指出這個函數(shù)的 定義域;?ii.為了使全程運輸成本最小,汽車應(yīng)以多大的速度行駛??: y = asv + bsv, v e (0, c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