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_第1頁
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_第2頁
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_第3頁
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_第4頁
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精品文檔】談談孔子的中庸思想 摘要:中庸之道思想不僅是一種倫理學說,也是孔子處理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中庸思想在探討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連接方面,閃爍著辯證法思想的光芒。 關鍵詞:中庸思想、適度、時中、對立統(tǒng)一、 長期以來,孔子的中庸思想,不少論者幾乎把它看成折中主義和無原則調和的代名詞。這當然是對孔子中庸思想的一種誤解??鬃拥闹杏顾枷氩粌H是一種倫理學說,而且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對世界的一種看法,是孔子處理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論。中庸思想在探討對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連接方面,閃爍著辯證法思想的光芒。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

2、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遺產”(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499條)。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孔子的中庸思想作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弄清中庸的含義。 “中,正也”(說文),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偏向任何一端,而要執(zhí)“中”; “庸,用也”(同上),即用中之意。一般說來,“庸”有以下兩個含義: 第一,“用”?!皥?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禮記?中庸)。鄭玄注禮記中中庸篇解說,“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由此看來,中庸就是用“中”。這是中庸要點之一。 第二,“?!?。 鄭玄注

3、禮記于“君子中庸章”說:“庸,常也。用中為常道也?!背J菍ψ兌缘牟蛔?不變的也就是絕對的。 由此看來,“中庸”就是“用中”依正道而行,不偏不倚。先秦時期的“中”即有恰到好處,符合一定標準的含義。我國古今常把辦事合于公理、講話切合人情或實際叫做“中肯”如古語有“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君臣),今語有“中”、“中用”都表示“是”、“可行”、“妥當”或“正確”。 弄清了中庸的含義,再看中庸的內容。在論語中提到中庸的只是一處,但體現(xiàn)其中庸思想的原則則到處可見。 一是適度??鬃诱f“舜其大智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中庸第五章)朱熹解釋道:“蓋凡物

4、皆有兩端,如小大薄厚之類,于善之中,又執(zhí)其兩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則其擇之審而行之矣。”“中”就是“擇之審而行”,“無過不及”,就是“適度”。 二是審時度勢??鬃诱f:“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中庸第一章)。何謂“時中”?朱熹解釋說:“隨時以處中矣”?!吧w中無定體,隨時而在”。這就是說,“中”是不固定的,是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鬃釉谠u價伯夷等人說:“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L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盁o可無不可”絕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說采取什么行動不能固守一端,要根據(jù)

5、客觀實際而定,即是“時中”。 三是對立統(tǒng)一。“不得中行而與這,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裾?指勇于進取但行動不夠的人;狷者,指墨守陳規(guī)但又腳踏實地的人??鬃诱J為,狂者不好,狷者也不好,因各執(zhí)其偏,只有“中行”最好。但通過一定的條件,“狂”可以轉化為“中行”,“狷”也可轉化為“中行”。它們之間是對立的統(tǒng)一。所以,“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是質和量對立統(tǒng)一的“度”?!斑^”就是“過度”,即“左”了,“不及”,就是未達到“度”,便是“右”了。 可以看出,孔子把“用中”的思想上升到理論高度首先予以肯定,并在倡導過程中提出了“過猶不及”的著名論斷,使中庸思想更加明確、完整,從而

6、奠定了這一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應有的位置。然而,我們長期將中庸思想與折中主義混淆在一起,這種理解是片面的。所謂折中主義,其根本點是沒有是非原則,而孔子的中庸思想卻表現(xiàn)在: 第一,有是非標準。這標準是就“禮”。禮記?仲尼燕居有這樣的記載:孔子燕居,與其弟子講禮當談到師過商不及,子產雖仁慈亦有偏頗時,“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子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也?子曰:然?!薄邦I”即“治”,“好”即“善”,“領惡而全好”就是治惡以求全善。這里不僅說明了“中”的標準,而且說明了以禮治“中”的目的,這就與折中主義劃清了界限。 第二、“過”與“不及”是相

7、對于“中”而言的?!爸小辈皇且粋€簡單的長度。孔子以禮制中,以善為目的,那么,“中”就是相對地禮和善而言的。就是說,先有中的標準,然后才有相對于中的過與不及。因此,說中庸為折中主義者,大多是顛倒了這種關系。另外,我們還得正確理解孔子的“中”。孔子認為對于一個客觀存在的標準來說,“過”與“不及”都不好,都不是“中庸”?!耙勒宅F(xiàn)在我們的觀點說來,過與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時間與空間中運動,當其發(fā)展到一定狀態(tài)時,應從量的關系上找出與確定其一定的質,這就是中或中庸,或時中”(毛澤東書信選集146頁)。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對于折中主義和矛盾調和之類的品行,孔子不但不提倡,反而深惡痛絕。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西周史伯的

8、“和實生物”“同則繼”“以他平他之謂和”(國語)的思想,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著名主張。在先秦時代,人們把保持矛盾對立面的和諧叫作“和”,把取消矛盾的對立面的差異叫作“同”,“和”與“同”有原則區(qū)別。從“和而不同”的思想出發(fā),孔子主張對君主采取“勿欺也,而犯之”(論語)的態(tài)度。所謂“犯”,即向君主提意見??鬃酉矚g給別人提意見、也希望別人包括自己的弟子對他本人提出不同意見。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但他過于謙虛,從不提不同看法,孔子對此很不滿意,他說:“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不可不說”(論語?先進)?;谶@種思想,孔子對“比干諫而死”(微子)的“殺身成仁”的精神十分贊賞,提倡做

9、“爭臣”“爭子”“爭友”(荀子?子道)。“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這種人必定是善惡分明而不愿茍同者,也就是“和而不同”的君子。這與沒有是非標準的折中主義者完全不同。 從以上對中庸思想的考察中,我們便能探索出中庸思想的實質。 首先,孔子的中庸思想回答了什么是事物所處的最好狀態(tài)的問題,他認識到了任何事物中都有確定的“度”,認識到了只有適度才是一個事物所處的最佳狀態(tài)。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確定的“度”,認識到只有適度才是一個事物所處的最佳狀狀。 其次,孔子中庸所說的“適度”“適中”是相對于客觀具體事物而言的,而不是抽象地追求“中”??鬃訌膩頉]有空泛地談論適中、適度的問題。因此,研究孔子思想絕不能脫離孔子所涉及的具體事物。正因如此,其中庸并不是追求絕對的不變的“中”。而是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