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呼吸_第1頁
中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呼吸_第2頁
中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呼吸_第3頁
中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呼吸_第4頁
中職護理專業(yè)生理學呼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第五章 呼呼 吸吸呼吸呼吸: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 的氣體交換過程。的氣體交換過程。呼吸的過程:包括呼吸的過程: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 1 外呼吸(肺通氣外呼吸(肺通氣+ 肺換氣)肺換氣) 2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3 內(nèi)呼吸(組織換氣)內(nèi)呼吸(組織換氣)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肺通氣肺通氣定義定義: 肺泡肺泡與與外界環(huán)境外界環(huán)境之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呼吸道呼吸道: :通氣、加溫、加濕、通氣、加溫、加濕、過濾、清潔、保護。過濾、清潔、保護。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縮改變氣呼吸道平滑肌的舒縮改變氣道口徑,調節(jié)出入氣量。道口徑,調節(jié)出入氣量。肺泡: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泡:氣體交換的場所。胸廓節(jié)律性擴大和縮小提供胸廓節(jié)律性擴大和縮小提供動力。動力。胸膜腔胸膜腔: :耦聯(lián)作用。耦聯(lián)作用。以環(huán)狀軟骨下緣為以環(huán)狀軟骨下緣為界,分為:界,分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機能機能:通氣、通氣、 濕潤、加溫濕潤、加溫 清潔、保護清潔、保護呼吸道的結構特征和機能呼吸道的結構特征和機能呼吸道口徑的調節(jié):呼吸道口徑的調節(jié):迷走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achach)+ +m m受體受體 平滑肌平滑肌收縮收縮 氣道阻力氣道阻力 交感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nene) + + 2 2受體受體 平滑肌平滑肌舒張舒張 氣道阻力氣道阻力 體液因素體液因素: 如組織胺、如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

3、肽等,可引起羥色胺、緩激肽等,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強烈收縮。呼吸道平滑肌的強烈收縮。二、肺泡的結構和機能二、肺泡的結構和機能 肺泡肺泡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肺泡上皮細胞分為:肺泡上皮細胞分為: 型細胞型細胞(扁平細胞)(扁平細胞) 95%95% 型細胞型細胞(分泌分泌上皮細胞)上皮細胞)5%肺泡隔肺泡隔: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彈性,維持肺: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彈性,維持肺 泡的穩(wěn)定開放具有重要意義。泡的穩(wěn)定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呼吸膜呼吸膜: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之間進行: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之間進行 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 在電鏡下自肺泡表面在電

4、鏡下自肺泡表面向外依次為:向外依次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 肺泡上皮細胞層肺泡上皮細胞層 肺泡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基底膜 間隙間隙 毛細血管基膜毛細血管基膜 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由肺泡由肺泡型型細胞分細胞分 泌的一種脂蛋白混泌的一種脂蛋白混 合物合物 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二棕櫚酰卵磷脂二棕櫚酰卵磷脂(dpl) 或稱或稱二軟脂酰卵磷脂二軟脂酰卵磷脂(dppc) 具有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張降低肺泡表面張 力力的作用的作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作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作用肺泡表面積肺泡表面積吸氣吸氣dppc密度密度降低表

5、面張力作用降低表面張力作用肺泡回縮力肺泡回縮力避免肺泡脹破避免肺泡脹破避免肺泡塌陷避免肺泡塌陷呼氣呼氣肺泡表面積肺泡表面積dppc密度密度降低表面張力作用降低表面張力作用肺泡回縮力肺泡回縮力結果結果其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生理意義在于其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生理意義在于:(1)維持肺泡容積的相對穩(wěn)定;)維持肺泡容積的相對穩(wěn)定;(2)防止液體在肺泡積聚;)防止液體在肺泡積聚;(3)降低吸氣阻力,減少吸氣作功。)降低吸氣阻力,減少吸氣作功。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將出現(xiàn)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將出現(xiàn): 肺泡的表面張力增加肺泡的表面張力增加 , 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縮,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縮,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

6、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病變。等病變。一、肺通氣的動力一、肺通氣的動力 直接動力:直接動力:肺泡肺泡內(nèi)壓力與大氣壓力之差內(nèi)壓力與大氣壓力之差 肺通氣原動力肺通氣原動力: 呼吸肌舒縮引起的呼吸肌舒縮引起的呼吸運動呼吸運動 (一)呼吸運動(一)呼吸運動: 定義:定義:呼吸肌舒縮呼吸肌舒縮引起胸廓節(jié)律性擴大和縮小引起胸廓節(jié)律性擴大和縮小 的活動。的活動。 吸氣肌吸氣?。弘跫‰跫? 上、下徑上、下徑 肋間外肌肋間外肌: 前、后,左、右徑前、后,左、右徑 呼氣肌呼氣肌:肋間內(nèi)肌肋間內(nèi)肌、腹肌腹肌 吸氣輔助肌吸氣輔助?。盒苯羌『托劓i乳突?。盒苯羌『托劓i乳突肌 1.1.平靜呼吸平靜呼吸肺內(nèi)壓大氣壓,肺內(nèi)壓大氣壓

7、,氣體經(jīng)呼吸道入肺氣體經(jīng)呼吸道入肺胸廓容積擴大,肺在胸膜胸廓容積擴大,肺在胸膜腔負壓作用下被動擴張腔負壓作用下被動擴張膈肌收縮使膈頂下移,增大膈肌收縮使膈頂下移,增大胸廓的上下徑;肋間外肌收胸廓的上下徑;肋間外肌收縮使肋骨上提縮使肋骨上提, ,擴大胸廓前擴大胸廓前后徑和左右徑后徑和左右徑 吸吸 氣氣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和膈肌彈性回位,肋骨和膈肌彈性回位,縮小胸廓上下徑縮小胸廓上下徑、前后徑前后徑和左右徑和左右徑胸廓容積縮小胸廓容積縮小, ,肺被動縮小肺被動縮小肺內(nèi)壓大氣壓,肺內(nèi)壓大氣壓,氣體經(jīng)呼吸道出肺氣體經(jīng)呼吸道出肺 呼呼 氣氣 呼吸運動呼吸運動: 類別類別 吸氣過程

8、的變化吸氣過程的變化 呼氣過程的變化呼氣過程的變化 平靜呼吸平靜呼吸 膈肌和肋間外肌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收縮 膈肌和肋間外肌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舒張 胸廓和肺的容積擴大胸廓和肺的容積擴大 胸廓和肺的容積縮小胸廓和肺的容積縮小 肺內(nèi)氣壓肺內(nèi)氣壓低于低于大氣壓大氣壓 肺內(nèi)氣壓肺內(nèi)氣壓高于高于大氣壓大氣壓 空氣進入肺泡空氣進入肺泡 氣體流出肺泡氣體流出肺泡 (主動主動) (被動被動)用力呼吸用力呼吸 除同上外,吸氣輔助肌如除同上外,吸氣輔助肌如 除同上外,腹壁肌、除同上外,腹壁肌、 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等參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等參 肋間內(nèi)肌也參與收縮。肋間內(nèi)肌也參與收縮。 與收縮。與收縮。 (主動主動) (

9、主動主動) 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以肋間肌舒縮為主伴有胸壁起伏胸式呼吸:以肋間肌舒縮為主伴有胸壁起伏 明顯的呼吸運動。明顯的呼吸運動。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縮為主伴有腹壁起伏明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縮為主伴有腹壁起伏明 顯的呼吸運動。顯的呼吸運動。 正常成年人正常成年人的呼吸一般都是胸式和腹式共存的呼吸一般都是胸式和腹式共存的的混合式呼吸。混合式呼吸。(二二)肺內(nèi)壓肺內(nèi)壓 肺內(nèi)壓肺內(nèi)壓:通常是指肺泡內(nèi)的壓力。:通常是指肺泡內(nèi)的壓力。 肺泡與大氣之間存在的壓力差,使氣體肺泡與大氣之間存在的壓力差,使氣體能進出肺泡能進出肺泡 吸氣初:肺內(nèi)壓吸氣初:肺內(nèi)壓 大氣壓大氣壓 呼氣

10、開始呼氣開始 (12mmhg) 呼氣末:肺內(nèi)壓呼氣末:肺內(nèi)壓 = 大氣壓大氣壓 呼氣停止呼氣停止(三)胸膜腔內(nèi)壓(三)胸膜腔內(nèi)壓1.1.概念及正常值:指胸膜腔內(nèi)的壓力。概念及正常值:指胸膜腔內(nèi)的壓力。 測定方法測定方法 間接法間接法: :氣囊測定食管內(nèi)壓以間接反映胸內(nèi)壓氣囊測定食管內(nèi)壓以間接反映胸內(nèi)壓 直接法直接法: :水檢壓計法水檢壓計法2.負壓形成機制負壓形成機制 以胸膜腔以胸膜腔密閉密閉且含且含漿液漿液為條件為條件 胸廓生長胸廓生長肺生長肺生長 胸廓容積胸廓容積肺容積肺容積 胸廓將肺拉大胸廓將肺拉大 肺回縮肺回縮 胸內(nèi)負壓胸內(nèi)負壓 胸膜腔內(nèi)壓胸膜腔內(nèi)壓=肺內(nèi)壓肺內(nèi)壓 - 肺回縮力肺回縮力

11、 =大氣壓大氣壓 - 肺回縮力肺回縮力 = - 肺回縮力肺回縮力 呼氣末:呼氣末:-3 -5 (mmhg) 吸氣末:吸氣末:-5 -10 (mmhg) 用力吸氣:用力吸氣:-30 -80 (mmhg) 用力呼氣:用力呼氣:110 mmhg3. 負壓的生理意義負壓的生理意義:維持肺的擴張狀態(tài)維持肺的擴張狀態(tài),有利于肺通氣和,有利于肺通氣和肺換氣。肺換氣。 降低中心靜脈壓,降低中心靜脈壓,利于靜脈血及淋巴利于靜脈血及淋巴回流。回流。 二、肺通氣的阻力二、肺通氣的阻力彈性阻力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肺通氣阻力肺通氣阻力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肺彈性阻力

12、肺彈性阻力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粘滯阻力粘滯阻力慣性阻力慣性阻力肺彈性回縮力肺彈性回縮力: 占占1/3肺泡表面張力:肺泡表面張力:占占2/3常態(tài)下可忽略不計常態(tài)下可忽略不計二、肺泡的結構和機能二、肺泡的結構和機能 肺泡肺泡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肺泡上皮細胞分為:肺泡上皮細胞分為: 型細胞型細胞(扁平細胞)(扁平細胞) 95%95% 型細胞型細胞(分泌分泌上皮細胞)上皮細胞)5%肺泡隔肺泡隔: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彈性,維持肺: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彈性,維持肺 泡的穩(wěn)定開放具有重要意義。泡的穩(wěn)定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呼吸膜呼

13、吸膜: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之間進行: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之間進行 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 在電鏡下自肺泡表面在電鏡下自肺泡表面向外依次為:向外依次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 肺泡上皮細胞層肺泡上皮細胞層 肺泡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基底膜 間隙間隙 毛細血管基膜毛細血管基膜 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由由型型肺泡上皮細胞分肺泡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脂蛋白混合物泌的一種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二棕櫚酰卵磷脂二棕櫚酰卵磷脂(dpl) 具有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張降低肺泡表面張 力力的作用的作用其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生理意義在

14、于其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生理意義在于:(1)降低吸氣阻力,有利于肺的擴張。)降低吸氣阻力,有利于肺的擴張。(2)減少肺間質和肺泡內(nèi)組織液的生成,)減少肺間質和肺泡內(nèi)組織液的生成,防止肺水腫(液體在肺泡積聚)。防止肺水腫(液體在肺泡積聚)。(3)維持大小肺泡的穩(wěn)定性。)維持大小肺泡的穩(wěn)定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將出現(xiàn)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將出現(xiàn): 肺泡的表面張力增加肺泡的表面張力增加 , 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縮,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縮,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病變。等病變。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作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作用肺泡表面積肺泡表面積吸氣吸氣dppc

15、密度密度降低表面張力作用降低表面張力作用肺泡回縮力肺泡回縮力避免肺泡脹破避免肺泡脹破避免肺泡塌陷避免肺泡塌陷呼氣呼氣肺泡表面積肺泡表面積dppc密度密度降低表面張力作用降低表面張力作用肺泡回縮力肺泡回縮力結果結果 二、肺通氣的阻力二、肺通氣的阻力彈性阻力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肺通氣阻力肺通氣阻力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肺彈性阻力肺彈性阻力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粘滯阻力粘滯阻力慣性阻力慣性阻力肺彈性回縮力肺彈性回縮力: 占占1/3肺泡表面張力:肺泡表面張力:占占2/3常態(tài)下可忽略不計常態(tài)下可忽

16、略不計3.順應性順應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彈性組織擴張:指在外力作用下,彈性組織擴張 的難易度。表示彈性阻力的大小。的難易度。表示彈性阻力的大小。 容易擴張,順應性大,彈性阻力小。容易擴張,順應性大,彈性阻力小。 不易擴張,順應性小,彈性阻力大。不易擴張,順應性小,彈性阻力大。 順應性順應性與與彈性阻力彈性阻力成成反變反變關系。關系。 二、肺通氣的阻力二、肺通氣的阻力彈性阻力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肺通氣阻力肺通氣阻力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胸廓彈性阻力:與胸廓所處的位置有關肺彈性阻力肺彈性阻力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氣道阻力:與氣體流動形式及氣道半徑有關粘滯阻力粘滯

17、阻力慣性阻力慣性阻力肺彈性回縮力肺彈性回縮力: 占占1/3肺泡表面張力:肺泡表面張力:占占2/3常態(tài)下可忽略不計常態(tài)下可忽略不計呼吸道口徑的調節(jié):呼吸道口徑的調節(jié):迷走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achach)+ +m m受體受體 平滑肌平滑肌收縮收縮 氣道阻力氣道阻力 交感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nene) + + 2 2受體受體 平滑肌平滑肌舒張舒張 氣道阻力氣道阻力 體液因素體液因素: 如組織胺、如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可引起羥色胺、緩激肽等,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強烈收縮。呼吸道平滑肌的強烈收縮。三、肺容積和肺容量三、肺容積和肺容量(一)(一)肺容積肺容積潮氣量潮氣量: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

18、: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 約約400600毫升左右。毫升左右。 補吸氣量:平靜吸氣后再盡力吸入的氣量,補吸氣量:平靜吸氣后再盡力吸入的氣量, 約約15002000毫升。毫升。 補呼氣量:平靜呼氣后再盡力呼入的氣量,補呼氣量:平靜呼氣后再盡力呼入的氣量, 約約9001200毫升。毫升。 余氣量:最大呼氣末存留在肺內(nèi)不能再呼出余氣量:最大呼氣末存留在肺內(nèi)不能再呼出 的氣量,約的氣量,約10001500毫升。毫升。 肺容量肺容量是肺容積中兩項或兩項以上的聯(lián)合氣量是肺容積中兩項或兩項以上的聯(lián)合氣量5.功能余氣量功能余氣量:平靜呼氣末存留在肺內(nèi)的氣量,:平靜呼氣末存留在肺內(nèi)的氣量, 等于余氣

19、量和補呼氣量之和,約等于余氣量和補呼氣量之和,約2500毫升。毫升。6.深吸氣量:從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吸氣時所能吸深吸氣量:從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吸氣時所能吸 入的氣量,等于補吸氣量加潮氣量之和。入的氣量,等于補吸氣量加潮氣量之和。7.肺活量肺活量:用力吸氣后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用力吸氣后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 量。它是量。它是補吸氣量補吸氣量、潮氣量潮氣量和和補呼氣補呼氣 量量三者之和。三者之和。 意義意義:反映肺一次通氣的最大能力:反映肺一次通氣的最大能力8.肺總量肺總量:肺容納的最大氣體量,:肺容納的最大氣體量, 等于余氣量和肺活量之和。等于余氣量和肺活量之和。 肺容量的組成及其關系肺容量

20、的組成及其關系 最大吸氣最大呼氣補補吸吸氣氣量量補補呼呼氣氣量量7.用力呼氣量用力呼氣量(時間肺活量)時間肺活量): 是是指一次最大吸氣后,再盡指一次最大吸氣后,再盡快呼氣,第快呼氣,第1.2.3秒末呼出的氣秒末呼出的氣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數(shù)。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數(shù)。 正常成年人頭正常成年人頭3秒分別為秒分別為83%、96%、99%。它不僅反映一次。它不僅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呼吸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而且能反映呼吸時所遇阻力的而且能反映呼吸時所遇阻力的變化,是評價肺通氣功能的較變化,是評價肺通氣功能的較好指標。好指標。時間肺活量時間肺活量(二)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二)肺通氣量和肺泡

21、通氣量1.肺通氣量和每分最大通氣量肺通氣量和每分最大通氣量(1)肺通氣量肺通氣量:是指每分鐘吸入或呼出肺:是指每分鐘吸入或呼出肺 的氣體總量。的氣體總量。 肺通氣量肺通氣量潮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呼吸頻率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頻率為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頻率為1218次次/分,分,每分通氣量約為每分通氣量約為69升。升。 (2)每分最大通氣量:盡力盡快呼吸時,每分最大通氣量:盡力盡快呼吸時, 每分鐘吸入或呼出的氣量。每分鐘吸入或呼出的氣量。 可達可達150l。2.無效腔和肺泡通氣量無效腔和肺泡通氣量 生理無效腔解剖無效腔肺泡無效腔生理無效腔解剖無效腔肺泡無效腔肺泡通氣量肺泡通氣量:定義:定義:每分鐘進

22、入肺泡或由每分鐘進入肺泡或由 肺泡呼出的氣量。肺泡呼出的氣量。 =(潮氣量(潮氣量-無效腔氣量)無效腔氣量) 呼吸頻率呼吸頻率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肺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呼吸頻率呼吸頻率 潮氣量潮氣量 肺通氣量肺通氣量 肺泡通氣量肺泡通氣量(次(次/min) (l) (l/min) (l/min) 16 0.5 8.0 5.6 8 1.0 8.0 6.8 32 0.25 8.0 3.2深而慢的呼吸利于氣體交換深而慢的呼吸利于氣體交換 第二節(jié)氣體第二節(jié)氣體的的交換與運輸交換與運輸一、氣體交換一、氣體交換 原理:物理擴散。原理:物理擴散。(一)氣體擴散(一)氣體擴散動力:氣體的分壓差。動力:氣體的分壓

23、差。 肺泡氣、血液和組織中肺泡氣、血液和組織中o o2 2與與coco2 2分壓分壓(單位:(單位:mmhgmmhg) 項目項目 肺泡氣肺泡氣 動脈血動脈血 靜脈血靜脈血 組織組織 po2 104 100 40 30 pco2 40 40 46 50換氣動力換氣動力:分壓差:分壓差 換氣方向換氣方向:分壓高:分壓高分壓分壓肺泡氣肺泡氣kpa(mmhg)靜脈血靜脈血kpa(mmhg)動脈血動脈血kpa(mmhg)組織組織kpa(mmhg)氧分壓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二氧化碳分壓(pco2)13.83(104)5.32(40)5.32(40)6.12(46)13.3(100)5.32(40)

24、4.0(30)6.65(50)肺泡氣、靜脈血、動脈血及組織的分壓肺泡氣、靜脈血、動脈血及組織的分壓 (二)氣體交換過程(二)氣體交換過程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pco2=50mmhgpco2=40mmhgpo2=30mmhgpo2=100mmhg 肺肺 組織組織(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毛細血管) 血血 血血 血血 血血換氣結果換氣結果:(三三)影響肺換氣的因素影響肺換氣的因素1.氣體擴散的速率氣體擴散的速率 單位時間內(nèi)氣體擴散的容積。單位時間內(nèi)氣體擴散的容積。 (1)氣體)氣體分壓差分壓差:動力,分壓差越大,擴散速:動力,分壓差越大,擴

25、散速度越快;從分壓高處向分壓低處擴散。度越快;從分壓高處向分壓低處擴散。 (2)氣體溶解度和相對分子質量:氣體擴散速)氣體溶解度和相對分子質量:氣體擴散速率與溶解度率與溶解度成正比成正比,與其相對分子質量的平方,與其相對分子質量的平方根根成反比成反比。 (3)溫度:擴散速率與溫度成正比。)溫度:擴散速率與溫度成正比。2. .呼吸膜的面積呼吸膜的面積: :(60-100m(60-100m2 2) )成正比成正比 安靜狀態(tài)時僅有安靜狀態(tài)時僅有40m40m2 2參與氣體交換參與氣體交換 呼吸膜面積呼吸膜面積氣體交換氣體交換病變病變:肺氣腫、肺不張、肺葉切除肺氣腫、肺不張、肺葉切除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

26、的厚度:(1m1m)成反比成反比膜厚度膜厚度通透性通透性氣體交換氣體交換 病變:病變:肺纖維化、塵肺、肺水腫肺纖維化、塵肺、肺水腫 在電鏡下自肺泡表面向在電鏡下自肺泡表面向外依次為:外依次為: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層 肺泡上皮細胞層肺泡上皮細胞層 肺泡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基底膜 間隙間隙 毛細血管基膜毛細血管基膜 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毛細血管內(nèi)皮層 3.3.通氣通氣/ /血流比值血流比值 通氣通氣/ /血流比值肺泡通氣量(血流比值肺泡通氣量(v va a)/ /肺血流量(肺血流量(q q) 4.2l/min /5.0l/min 0.84 v va a/q/q肺通氣肺通氣增大功能性增大功能

27、性a-va-v短路短路換氣換氣 效率效率(如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栓塞)(如哮喘、肺氣腫、支氣管栓塞) v va a/q/q肺血流肺血流增大生理無效腔增大生理無效腔換氣效換氣效 ( (如心衰、肺動脈栓塞如心衰、肺動脈栓塞) )通氣血流比值通氣血流比值 整個肺臟的整個肺臟的va/q=0.84,va/q=0.84,是衡量肺換氣功能的是衡量肺換氣功能的指標;但因肺臟各局部的肺泡通氣量和血流量的指標;但因肺臟各局部的肺泡通氣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故臨床上更應測肺臟各局部的不均性,故臨床上更應測肺臟各局部的va/qva/q: 人體直立時肺局部的人體直立時肺局部的va/q va/q 肺上區(qū)肺上區(qū) 肺下區(qū)肺下區(qū)

28、 vava(l/minl/min)0.24 0.82 0.24 0.82 q q(l/minl/min)0.07 1.29 0.07 1.29 va/q 3.4 0.64va/q 3.4 0.64(三)影響組織換氣的因素(三)影響組織換氣的因素 組織細胞代謝水平及血液供應:組織細胞代謝水平及血液供應: 代謝活動增強,血流量增多,氣體交換增多。代謝活動增強,血流量增多,氣體交換增多。 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之間的距離: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之間的距離: 組織水腫時,氣體交換減少。組織水腫時,氣體交換減少。 二、二、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氣體直接溶解于血漿中氣體直接溶

29、解于血漿中(1.5%) (1.5%) 。 特征特征: :量小量小,起橋梁作用;起橋梁作用; 溶解量與分壓呈正比溶解量與分壓呈正比 化學結合化學結合: :氣體與血紅蛋白等物質進行化學氣體與血紅蛋白等物質進行化學 結合結合(98.5%)(98.5%) 。 特征特征: :量大量大,主要運輸形式。主要運輸形式。 動態(tài)平衡動態(tài)平衡 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化學結合化學結合 (3 3)hbo2hbo2呈鮮紅色,呈鮮紅色,hbhb呈紫藍色。呈紫藍色。 當表淺毛細血管床血液中當表淺毛細血管床血液中去氧去氧hbhb達達50g/l50g/l以上,以上,呈藍紫色稱呈藍紫色稱發(fā)紺發(fā)紺(一般是缺(一般是缺o o2 2的標志)

30、。的標志)。 當當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co)+ hb+ hb hbhbcoco 呈呈櫻桃紅櫻桃紅,嚴重缺氧而不出現(xiàn)嚴重缺氧而不出現(xiàn)紫紺紫紺。hbohbo2 2(鮮紅色)(鮮紅色)hbhb + o + o2 2(1 1)結合是可逆的,反應快,無需酶催化。)結合是可逆的,反應快,無需酶催化。紫藍色紫藍色popo2 2(氧離氧離 組織組織) )popo2 2(氧合氧合 肺肺) )(一)(一)氧的運輸氧的運輸 1.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成人成人100ml100ml動脈血液約溶解動脈血液約溶解0.3mlo0.3mlo2 2,僅占血氧總量的僅占血氧總量的1.5%1.5%。 2.2.化學結合化學結合 指指

31、o2與紅細胞內(nèi)與紅細胞內(nèi)hb 的結合。重要特征:的結合。重要特征: (2 2)結合不伴有鐵離子價改變,是氧合,不是氧化。)結合不伴有鐵離子價改變,是氧合,不是氧化。(二(二)coco2 2的運輸?shù)倪\輸 1.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 5 5 2.化學結合:化學結合:9595 (1 1)hcohco3 3- -的形式的形式:8888 碳酸酐酶碳酸酐酶h h2 2coco3 3hcohco3 3- -h h+ +coco2 2h h2 2o o反應過程反應過程:(肺)(肺)(組織)(組織) (2 2)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形式)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形式:7 7 (1)(1)反應過程反應過程: (2)(2)

32、反應特征反應特征: : hbnhcoohbnhcoo- -h h+ + 反應迅速且可逆,無需酶催化;反應迅速且可逆,無需酶催化; coco2 2與與hbhb的結合較為松散;的結合較為松散; 雖不是主要運輸形式雖不是主要運輸形式, ,卻是高效率運卻是高效率運 輸形式,因肺部排出的輸形式,因肺部排出的coco2 2有有17.517.5是是 此釋放的。此釋放的。 帶滿帶滿o o2 2的的hbhb仍可帶仍可帶coco2 2。hbnhhbnh2 2+co+co2 2組織組織肺肺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正常呼吸運動是在正常呼吸運動是在各級中樞各級中樞相互相互配合共同調節(jié)下進行的,當受到

33、各種配合共同調節(jié)下進行的,當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時,可因素影響時,可反射性地反射性地引起引起呼吸頻呼吸頻率率和和深度深度的變化,改變肺的通氣量以的變化,改變肺的通氣量以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一、呼吸中樞一、呼吸中樞呼吸中樞呼吸中樞: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產(chǎn)生和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產(chǎn)生和調節(jié)呼吸運動的神經(jīng)細胞群。調節(jié)呼吸運動的神經(jīng)細胞群。 分布在分布在大腦皮層大腦皮層、間腦間腦、腦橋腦橋、延髓延髓和和脊髓脊髓等部位。等部位。 (一)脊髓(一)脊髓: 第第35頸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配肋間肌頸段(支配膈?。┖托囟危ㄖ淅唛g肌和腹?。┘顾枨敖沁\動神經(jīng)元。和腹肌)脊髓前角運動神經(jīng)元。只是初級中樞

34、只是初級中樞(二)(二)延髓延髓:調節(jié):調節(jié)呼吸運動的基本中樞,可產(chǎn)生呼吸運動的基本中樞,可產(chǎn)生基本的呼吸節(jié)律?;镜暮粑?jié)律。 1.背側呼吸組:背側呼吸組:孤束核腹外側,大部分為吸氣神經(jīng)孤束核腹外側,大部分為吸氣神經(jīng)元,軸突交叉到對側,下行至脊髓頸段,支配膈肌運動元,軸突交叉到對側,下行至脊髓頸段,支配膈肌運動的神經(jīng)元。的神經(jīng)元。 2.腹側呼吸組:腹側呼吸組: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經(jīng)核附近,有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經(jīng)核附近,有吸氣神經(jīng)元和呼氣神經(jīng)元。吸氣神經(jīng)元和呼氣神經(jīng)元。(三)(三)腦橋腦橋:腦橋呼吸腦橋呼吸n n元的作用為限制吸氣,促元的作用為限制吸氣,促使吸氣向呼氣轉換。使吸氣向呼氣轉換。呼吸

35、調整中樞呼吸調整中樞。(四)高級中樞:大腦皮層(四)高級中樞:大腦皮層 呼吸運動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呼吸運動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隨意隨意進行進行,并能按自身主觀意志,在一定限度內(nèi),并能按自身主觀意志,在一定限度內(nèi)停止呼吸或用力加快呼吸,都是在大腦停止呼吸或用力加快呼吸,都是在大腦皮層嚴密控制和協(xié)調下完成的。皮層嚴密控制和協(xié)調下完成的。隨意調節(jié)呼吸運動隨意調節(jié)呼吸運動(二)呼吸節(jié)律的形成:目前有起步細胞學說和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學說兩種。1起步細胞學說認為:延髓內(nèi)有與竇房結起 搏細胞相類似的具有起搏樣活動的呼吸神 經(jīng)元,產(chǎn)生呼吸節(jié)律。2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學說認為:延髓有一呼吸發(fā)生 器作用的神經(jīng)元,引起吸氣神經(jīng)元呈漸增 性放電

36、,產(chǎn)生吸氣,延髓中還有一些起著 吸氣切斷機制作用的神經(jīng)元,當其活動增 強達到一定閾值時,使吸氣活動終止(切 斷吸氣)轉為呼氣。這兩種學說中,何種為主導作用尚無定論。二、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jié)二、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jié) ( (一一) )肺牽張反射肺牽張反射( (黑黑- -白白反射反射) ) 定義定義:指肺擴張或指肺擴張或肺縮小肺縮小萎陷引起的吸氣抑萎陷引起的吸氣抑 制或興奮的反射。制或興奮的反射。 包括包括肺擴張肺擴張、肺萎陷肺萎陷反射。反射。 2肺萎縮反射肺萎縮反射 肺縮小肺縮小支氣管、細支氣管牽張感受器興支氣管、細支氣管牽張感受器興奮奮迷走神經(jīng)傳入沖動迷走神經(jīng)傳入沖動呼吸中樞的抑呼吸中樞的抑制制

37、(興奮吸氣興奮吸氣)傳出神經(jīng)傳出神經(jīng)由由呼氣轉入吸氣呼氣轉入吸氣 1肺擴張反射肺擴張反射 肺擴張肺擴張支氣管、細支氣管牽張感受器興奮支氣管、細支氣管牽張感受器興奮 迷走神經(jīng)傳入沖動迷走神經(jīng)傳入沖動 呼吸中樞(吸氣切斷)呼吸中樞(吸氣切斷)傳出神經(jīng)傳出神經(jīng)吸氣停止轉為呼氣吸氣停止轉為呼氣。 意義:意義:阻止吸氣過長,加速吸氣和呼氣交替阻止吸氣過長,加速吸氣和呼氣交替(三)防御性呼吸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1.咳嗽反射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喉、氣管和支氣管粘膜咳嗽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喉、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中。大支氣管以上部位對機械刺激比較敏感,二級支中。大支氣管以上部位對機械刺激比較敏

38、感,二級支氣管以下部位對化學刺激比較敏感。傳入纖維在迷走氣管以下部位對化學刺激比較敏感。傳入纖維在迷走神經(jīng)中上行進入延髓。作用是清理氣道。神經(jīng)中上行進入延髓。作用是清理氣道。 2.2.噴嚏反射噴嚏反射 噴嚏反射是鼻粘膜受刺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傳噴嚏反射是鼻粘膜受刺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傳入神經(jīng)為三叉神經(jīng),反射動作與咳嗽類似,氣體主要入神經(jīng)為三叉神經(jīng),反射動作與咳嗽類似,氣體主要從鼻腔急速噴出,以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從鼻腔急速噴出,以清除鼻腔中的刺激物。 1.1.化學感受器化學感受器(1 1)外周化學感受器)外周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體、主動脈體頸動脈體、主動脈體適宜刺激適宜刺激:(血液中):(血液中

39、) p po o2 2、pcopco2 2、hh+ + 高度敏感高度敏感(對(對o o2 2含量含量不敏感不敏感) )。 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四)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四)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 (2 2)中樞化學感受器)中樞化學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外側表面位于延髓腹外側表面適宜刺激:適宜刺激: 1 1)對)對腦脊液腦脊液中的中的h h+ + 高度敏感,高度敏感, 2 2)不感受缺不感受缺o o2 2的刺激的刺激。 3 3)血液中的)血液中的coco2 2易易透過透過 血血- -腦屏障腦屏障進入腦脊進入腦脊 液,與液,與h h2 2o o結合生成結合生成 h h2 2coco

40、3 3,解離出,解離出h h+ +而發(fā)而發(fā) 揮刺激作用。血液中揮刺激作用。血液中h h+ + 則則不易不易透過血透過血- -腦屏腦屏 障。障。coco2 2透過血透過血- -腦屏障腦屏障2.co2、o2及及h+對呼吸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1)co2對呼吸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 co2是呼吸中最重要的生理性刺激因素。是呼吸中最重要的生理性刺激因素。 如進行如進行過度通氣過度通氣,使動脈血中,使動脈血中co2分壓降低分壓降低,使呼,使呼吸中樞的興奮減弱,會出現(xiàn)吸中樞的興奮減弱,會出現(xiàn)呼吸運動減弱或暫停。呼吸運動減弱或暫停。 當吸入氣中當吸入氣中co2稍有增加,即可刺激呼吸,使稍有增加,即可刺激呼吸,

41、使呼吸加強。呼吸加強。 吸入氣中吸入氣中co2濃度超過濃度超過7%,通氣量不,通氣量不能再相應增加,這時高濃度的能再相應增加,這時高濃度的co2可引起頭昏、頭可引起頭昏、頭痛、甚至痛、甚至昏迷昏迷等癥狀。等癥狀。 如如co2高達高達15%以上時,就會喪失意識,出現(xiàn)以上時,就會喪失意識,出現(xiàn)肌肉強直和震顫,稱為肌肉強直和震顫,稱為co2麻醉麻醉。 pco2調節(jié)呼吸的兩條途徑調節(jié)呼吸的兩條途徑:(主要途徑主要途徑)(次要途徑次要途徑)(0.4kpa)(1.33kpa)(2)低)低o2對呼吸的影響:對呼吸的影響:n 缺缺o2 頸動脈體、主動脈體頸動脈體、主動脈體 延髓延髓呼吸中樞呼吸中樞 n輕度缺輕度缺o2時,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傳時,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傳入沖動增加,促使呼吸中樞興奮而入沖動增加,促使呼吸中樞興奮而 加強呼吸加強呼吸。n嚴重缺嚴重缺o2時,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沖時,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不足以對抗缺動不足以對抗缺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