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_第1頁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_第2頁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_第3頁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_第4頁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趨勢(限2頁,不能加頁)(一)理論價值(1)自譯活動是一個特殊而顯著的翻譯現象。由于學術體制與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譯史的研究通常只關注單語作家和譯他譯者,而且自譯本身的相關概念很難做出科學界定,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以來自譯沒有引起翻譯理論界應有的重視。通過對自譯理論基礎、本質特性、運作機制、標準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們認識和關注自譯活動,確立自譯研究的學術地位,從而推進自譯理論 與實踐研究,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翻譯理論。(2)研究文學自譯現狀,探究文學自譯的產生和發(fā)展,有利于廓清自譯的概念和內涵。借助對自譯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過梳理

2、自譯理論,旨在分析出自譯這種翻譯方式存在的特殊性,以及發(fā)現其對翻譯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啟示,并希望能指導翻譯實踐,揭示文學自譯在翻譯研究 中的實際價值和理論意義。(3)譯者的創(chuàng)作與翻譯思想決定著翻譯的過程。自譯作家的創(chuàng)作與翻譯思想在其自譯作品中 有著明顯體現。自譯作家的創(chuàng)作在語匯、句式、節(jié)奏等語言形式上對翻譯有促進。其創(chuàng)作為翻譯提 供了豐富的語匯,特別是在翻譯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以前的創(chuàng)作可以為其帶來靈感。(4 )自譯者的翻譯與創(chuàng)作相互影響,相互調和。主要表現為譯中有作、亦譯亦作和作中有譯 等三種情況。由于翻譯與創(chuàng)作存有互動,所以譯作與創(chuàng)作之間存在巨大相似性。(二)實際應用價值(1 )研究自譯

3、者的自譯行為及其自譯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譯這種翻譯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質屬性,不僅能豐富翻譯研究內涵,還能揭示自譯在翻譯理論中的價值和意義。(2 )本項目以文學自譯研究為主題,并選取我國著名自譯作家林語堂、白先勇、張愛玲、蕭 乾等四位自譯作家為例,通過考察其個人創(chuàng)作觀與翻譯觀,對比分析其自譯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創(chuàng)作觀與翻譯觀的引導下得以實現的,試圖解釋翻譯過程即譯者是如何進行自譯的?自譯和譯他究竟有何不同?進而試圖揭示同為“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的自譯家們的自譯活動有何“共性”與“個性”。 這對推動文學自譯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對翻譯理論建設有一定的意義。(3)在國內翻譯領域中

4、,對自譯研究較少。通過本項目研究,可以啟發(fā)更多學者從理論上對 自譯這一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趨勢述評在國外,自譯活動歷史悠久,國外學者主要在三方面進行了研究:(1 )關于自譯定義。對自譯下過定義的主要有Grutman ( 2004 )、Popovic ( 1976 )、Whyte(2002 )等學者。其中 Grutman的定義不僅“準確”,還超出關于自譯是否是真正翻譯的討論, 深入到自譯更為廣泛的層面。他不僅認為自譯是“翻譯自己作品的行為或者是這樣一種行為的結 果”,指出了自譯可指翻譯過程也可是翻譯結果,并暗示自譯常常用于文學翻譯,還將自譯分為即 時自譯和延時自譯兩

5、種狀態(tài),并強調自譯文本的內部互文關系。更具參考價值。(2 )雙語寫作視域的自譯理論。西方自譯研究一個顯著特點是立足雙語寫作視角,如Fitch(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2005 )、Hokenson & Munson(2007 )等。最值一提, Hokenson & Munson(2007 )將自譯文本和自譯者同時并置于西方中世紀以來的社會和學術發(fā)展史中,從自譯實踐活動描述和自譯理論分析兩個角度,詳述了西方翻譯史上自譯現象:首次清

6、晰梳理了西方自譯史并科學劃分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1100-1600 )、近代時期(1600-1800 )和現當代時期(1800-2000 )等三 個發(fā)展階段。對自譯與雙語寫作進行平行研究,認為自譯文本的關系可以視作在一個轉化性語者的共同帶中,以文化間代表的方式展現了兩個文本間的策略性關系。如果把自然雙語者稱為自然性雙語習得者,那么自譯者則可稱作策略性雙語習得者。這一視角為雙語和自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從“作者中心研究”、“單文本自譯作品研究”和“自譯作家比較研究”三個方位全面提出了自 譯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對國內外自譯研究大多以個案研究為主的研究方法和傾向很有啟迪。細致地將雙語者劃分為環(huán)境性

7、轉換語者、口語性雙語混用者、書面語雙語使用者、稱職性雙語者、地道 雙語者、多語者等六種,為自譯性的雙語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翻譯分析范疇,從而為深入研究自譯和 雙語現象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不過這些研究往往忽視了雙語寫作與自譯的區(qū)分。(3 )自譯家及其自譯研究。根據 Grutman (2004 )和 Hokenson& Munson (2007),在16世紀,歐洲很多詩人流行翻譯自己的拉丁文作品,最早開始了自譯活動,如查理五世的宮廷 譯員Oresme、法國最早的抒情詩人 d ' Or eans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和詩人Belleau都有大量自譯作品問世,自譯語言集中在法語與拉丁語之間

8、。到19世紀,法語逐漸取代作為共同交流媒介的拉丁語,開始起到通用語言的作用。此時自譯作家主要有英國Donne、西班牙de la Cruz和意大利 Goldoni。不過此時以拉丁語為目的語的自譯活動仍在繼續(xù),如政治思想家Bacon和Hobbes以及哲學家 Ren e等自譯作品有的是從拉丁語自譯成法語,有的是從法語自譯成拉丁語。 在19241969 年間,因受到美洲語言沖擊,逐漸形成了以英語為主要媒介的自譯格局,自譯風格 從法語的高雅轉變?yōu)橛⒄Z的樸素、通順、準確。翻譯重點從中歐逐漸向北歐、東歐、亞洲和美洲發(fā) 展,印度Tagore、英國Beckett、俄國Nabokov、波多黎各Ferr e均為此時

9、杰出自譯作家,他們 都傾向于以英語為目的語( Hokenson & Munson, 2007 )。其中Beckett自譯的許多作品為人所熟悉: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 )、莫羅瓦(Molloy )、馬龍之死(Malone Meurt )、 無名者(L' Innommable )等。這些書都是從法語譯成英語。然而學界直到1980年才開始真正注意Beckett的雙語自譯現象,而學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心理意識。在我國,自譯活動開展較晚,對其研究零散不多。主要集中在兩方面:(1 )自譯家及其自譯活動。我國自譯活動以現當代文學階段最為突出,自譯作家主要有林語

10、堂、張愛玲、白先勇、蕭乾、余光中、劉誠之等。其中林語堂自譯啼笑皆非、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張愛玲自譯赤地之戀,五四遺事等。白先勇自譯臺北人 、香港一九六零等,蕭乾 自譯吐絲者、土地回老家等。(2 )自譯家或作品個案研究。 這方面研究者主要有吳波 (2004 )、林克難(2005 )、吳琳(2006) 任曉梅(2006 )、陳吉榮(2008 , 2009 )等。林克難研究蕭乾自譯文學作品后,認為蕭乾自譯的 刪節(jié)譯法開創(chuàng)了文學翻譯新路,并指出文學翻譯不應該只有詮釋加注一種辦法。吳琳通過對白先勇臺北人的系統(tǒng)性研究,發(fā)現盡管自譯家會對原作做了些修改調整,但在翻譯中他擔當的仍是譯 者角色,并認為自譯不僅僅是

11、翻譯原作,更是彌補原作不足,澄清含糊之處,讓自己意圖更加明確 的途徑。任曉梅對林語堂啼笑皆非的策略作了細致研究。陳吉榮(2009 )將張愛玲自譯個案置于翻譯現象學背景,采用實證研究與理論描述相結合方式,對自譯語料進行分時段研究、內部對 比研究和外部比較研究,并梳理了中西方對自譯研究的論述,嘗試構建自譯理論,是對我國文學自 譯研究一大貢獻。綜上所述,文學自譯研究似有以下不足:(1)文學自譯定義和范疇界定,尚需深入和統(tǒng)一;(2 )以某位自譯家的某部自譯作品為個案的研究(作者為中心的研究和單文本自譯作品研究)屢 見不鮮,但對同類或跨類雙語作家和自譯家及其自譯作品的共性和個性比較研究似未涉及或甚為罕

12、見;(3)研究者或注重自譯實踐,或理論與實踐并重,但其理論的哲學思辯演繹受到一定局限, 研究視角稍顯單一,理論探討的連續(xù)性和深入性有待加強,跨學科意識尚顯不足,因而自譯理論研 究的系統(tǒng)性、普遍性和開放性也就難免欠缺。自譯的理論基礎、本質特性和運作機制尚需深入研究。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突破的重點和難點(限2頁,不能加頁)(一)研究目標(1)通過探索國內外自譯的研究成果,并進一步闡釋自譯的概念,產生和發(fā)展,能使人們對 自譯這種特殊翻譯的研究現狀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對這種特殊的翻譯方式有所思考。(2 )自譯的作品一般都是文學作品。通過闡述自譯在文學翻譯中的地位和作用,探尋自譯的 理論基礎

13、,闡釋自譯的運作機制,對豐富翻譯理論有著積極的作用,對翻譯研究不乏開拓性意義。(3 )本項目以文學自譯研究為主題,并選取我國著名自譯作家林語堂、白先勇、張愛玲、蕭 乾等四位“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為例,通過考察其個人創(chuàng)作觀與翻譯觀,對比分析其自譯作品是如何 在各自創(chuàng)作觀與翻譯觀的引導下得以實現的,試圖解釋翻譯過程即譯者是如何進行自譯的?自譯和譯他究竟有何不同?進而試圖揭示同為“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的自譯家們的自譯活動有何“共性”與“個性”。這對豐富自譯理論內涵和推動文學自譯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對翻 譯理論建設具有一定的意義。(二)研究內容本研究立足哲學闡釋學、 解構主義理論以及人類語言

14、認知過程論等視角,廓清自譯概念和內涵,探尋自譯的理論基礎,并在對四位自譯作家及其作品分析研究基礎上,闡釋自譯的運作機制,析出 自譯方式的特殊性與本質屬性,旨在揭示同為“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的自譯家們的自譯活動有何“共 性”與“個性”,進而揭示其對翻譯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啟示。研究內容主要有:(1 )自譯及其范疇界定研究。對自譯科學定義以及范疇界定是自譯研究的基本問題。目前譯 界對自譯是不是屬于翻譯范疇這個問題,究其實,其癥結恐怕不在自譯本身,而在于自譯沖擊了傳 統(tǒng)和現代的翻譯倫理觀念。(2) 文學自譯研究現狀與趨勢研究。目前學界以某位自譯家的某部自譯作品為個案的研究(作者為中心的研究和單文本自譯作品研

15、究)屢見不鮮,但對同類或跨類雙語作家比較研究,即同類或跨類自譯家及其自譯作品的共性和個性研究似沒涉及或甚為罕見。(3)文學自譯的理論基礎研究。自譯是創(chuàng)作主體與翻譯主體合一的特殊翻譯形態(tài)。雖然其形 態(tài)特殊,但還是翻譯。既然如此,為對其加以深入研究,就必須先探尋其理論基礎。哲學闡釋學、 解構主義理論以及人類語言認知過程論可視作對其作出闡釋的基礎理論。(4)文學自譯的運作機制研究。自譯的特殊性在于創(chuàng)作主體與翻譯主體的重合,所以在翻譯 過程中,它簡化了閱讀階段,集作者和譯者于一身的自譯者,抑或著作權屬自己,抑或語言文化不同,往往表現“大膽自由”,翻譯與創(chuàng)作互動,譯中有作,作中有譯,亦作亦譯,翻譯主體間

16、性微 妙而復雜。(5)文學自譯的標準策略研究。自譯者在自譯過程中由于受強烈的“自我完善”心理所驅動, 主要受到自己的世界和讀者的世界的影響,往往以“融合讀者期待視野,忠實原作之神”為主要標 準,因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往往更加靈活自如多樣,通常采用回避(主要通過刪譯和節(jié)譯)和過渡 詮釋(主要通過增譯)兩種策略。(三)擬突破的重點與難點本課題研究擬突破的重點有三:一是通過考察自譯與他譯的語言認知過程,闡釋自譯活動的運作機制;二是文學自譯的理論基礎; 三是自譯者在自譯過程中所持的翻譯標準及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到底是由什么決定的?對普通翻譯(他譯)研究有哪些啟示意義?本課題研究擬突破的難點有:(1 )自譯

17、研究目前處于邊緣狀態(tài),學界關注零散不多,重要研 究文獻的跟蹤和收集,即對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趨勢把握有一定困難。(2 )雖然自譯實踐分析并非本研究核心,但因需借助相關語料譯例來闡釋自譯運作機制、標準策略問題,所以在自譯作品選取 上,選什么?怎樣選?選后又將以何方法加以分析從而科學有效地服務于研究主題?三、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計劃進度、前期研究基礎及資料準備情況(限2頁,不能加頁)(一)研究思路首先,我們根據 Hokenson 和Munson ( 2007 )關于自譯性雙語研究的翻譯分析范疇,即將 雙語者劃分為“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口語性雙語混用者”、“書面語雙語使用者”、“稱職性雙 語者”

18、、“地道雙語者”和“多語者”等六類,選擇其中最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類文學自譯作 家一一“環(huán)境性轉換語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這些自譯家具體限定在林語堂、白先勇、張愛玲、 蕭乾等四位我國著名自譯作家上;然后,通過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對自譯及其范疇 界、文學自譯研究現狀與趨勢、文學自譯的理論基礎、文學自譯的運作機制以及文學自譯者所持的 標準和自譯者所采取的翻譯策略進行考察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二)研究方法本項目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二:(1 )對比分析法。一方面,對國內外就該選題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和對此,充分了解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后,再探索前人研究的不足。我們主要發(fā)現目前學界對

19、自譯研究主要在自譯的概念和領域厘定以及對同類或跨類自譯家及其自譯作品的共性和個性研究方面存有不足。因此, 本項目努力通過對比分析,探索新的研究內容,希望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以期對翻譯研究有所啟示。(2 )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分析法。該選題將對林語堂、白先勇、張愛玲、蕭乾等四位“環(huán)境性 轉換語者”自譯作品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為了充分說明問題,我們對相關部分(如原作與譯作的 個人用詞傾向、高頻詞語、句法等)進行定量分析,或是借鑒已有的數據資料,或是自行收集語料 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其它部分所涉的問題進行定性分析。(三)計劃進度計劃發(fā)表論文3篇。預期研究成果及其出版計劃如下:(1)2010年6月之前 完

20、成撰寫并發(fā)表文學自譯研究:現狀與趨勢(約6000字)(2)2010年10月前 完成撰寫并發(fā)表文學自譯:理論基礎與運作機制(約7500字)(3)2011年4月前 完成撰寫并發(fā)表文學自譯:標準與策略 (約6000字)(四)前期研究基礎課題組對此課題醞釀和積累已久, 現已完成階段成果論文 1篇(文學自譯研究:現狀與趨勢, 約6000 字)。本課題最終成果一一論文(3篇)的撰寫提綱已定稿,有望于 2009年12月底前完 成初稿。課題申請人研究基礎好,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 王佐良翻譯風格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2 從詞語標記看王佐良戲劇翻譯風格一一以雷雨為例 J.外語與外語教

21、學,2008(4).3 漢語析字及其英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6 (3).4 英語同源修辭格及其翻譯J.外語教學,2004 ( 1 ).5 務實致知致用J.中國翻譯,2006 ( 5).6 文學自譯研究:現狀與趨勢 J. 2009待刊.(五)資料準備情況課題組已查閱檢索了大量文獻資料,完成了本課題研究現狀的調查研究,積累了足夠的語料和參考文獻。主要參考文獻有:1 陳吉榮,王宏印從節(jié)譯看自譯的具體化策略J.外語教學,2008(2).2 陳吉榮.基于自譯語料的翻譯理論研究一一以張愛玲自譯為個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3 林克難.增亦翻譯,減亦翻譯一一蕭乾自譯文學作品啟示錄J.中國

22、翻譯,2005(5).4 任曉梅.自譯淺析:以林語堂與徐誠斌譯的啼笑皆非為個案D.天津:天津外語學院,2006.5 吳 波.從自譯看譯者的任務一一以臺北人的翻譯為個案J.山東外語教學,2004(6).吳 琳.文學翻譯中的自譯一一白先勇自譯個案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7 Bass nett, Susa n & Lefevere, An dre. Con struct 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 slati 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

23、01.8 Beats on, Jennifer Marie. Self-Tra nslatio n and Re-Writi ng: Rosario Ferr es" Maldito Amor ” SweetDiamond Dust "M. V anderbilt University, 1999.9 Beaujour, Elizabeth Klosty.Bilingualism " and Translation and Self-Translation "A. In Vladimir E.Alexa ndrov (ed). The Garla nd

24、Compa nion to Vladimir Nabokov C. New York & Lon do n: Garla nd Publish in g, INC., 1995.10 Fitch, Brian Thomas. Beckett and Babel: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atus of the Bilingual WorkM.London: Uni versity of Toro nto Press, 1988.11 Grutman, Rainier.-TAutol ation ” in Mona Baker eRou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Studies 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2 Hoke nson, Jan Walsh & Mu nson, Marcella. The Bili ngual Text: History and Theory of Literary Self-Translation M. Manchester : St. Jerome Pu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