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醫(yī)考試題整理(含答案)_第1頁
中獸醫(yī)考試題整理(含答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獸醫(yī)考題整理二、名詞解釋1、 廄苑律:秦代頒布的最早的收益法規(guī)。2、 藥蜜庫:宋朝設立的,我國最早的獸醫(yī)藥房。3、 滋水涵木:治法名。指滋養(yǎng)腎陰以養(yǎng)肝陰的方法。又稱滋腎養(yǎng)肝、滋補肝腎。適用于腎陰虧損而 肝陰不足,以及肝陽偏亢之證。4、 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結合。5、 培土生金:土虛累及金,中獸醫(yī)上由于脾虛出現累及肺的病癥,采用健脾補氣以益肺氣。6、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陽病陰治,陽虛有寒則益陽以祛寒,滋補腎陽治療陰虛致陽熱偏盛。7、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陽虛有寒,則益陽以祛寒。8、 治未?。喝∫欢ǖ拇胧┓乐辜膊‘a生和發(fā)展的治療原則,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9、 異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

2、病機相同或處于同一性質的病變階段,而采用的同一種治法。8.9.六淫致病中,具有明顯季節(jié)性的病邪是邪。證,黃色是主濕證。在察口色過程中,口色是赤色的主熱10.在診脈的過程中,脈象是浮脈的主表證, 遲脈的主寒 證,洪脈的主熱11.八綱辯證中陰陽是辯證的總綱。12.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開竅于目 、 在液為淚13.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肅,所謂清肅,即是清潔,肅降的意思。14.脾的生理功能是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主肌肉四肢15.五臟以藏為主,六腑以為通用,其中心藏神,肝藏血。16.菊花的功效是疏風清熱、清肝明目、解毒。17.柴胡的功效是和解退熱、疏肝理氣、升舉陽氣。18.大承氣湯是由大黃、芒

3、硝、枳實、厚樸藥物組成。19.黃芪的功效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毒牛肌、利水退腫。O證廣東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東的阿膠,都是著名的道地藥材。一、填空題1.中獸醫(yī)學得基本特點是:2.我國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藥學專著是 _ 我國最早的獸醫(yī)教科書是_司牧安驥集_3.在正常情況下,動物機體的陰陽處于 _ 寒陽勝則外熱 。五行的相生關系又可稱作母子關系。五臟以藏為主,六腑以泄為主。元氣發(fā)源于 腎 ,宗氣形成于肺,衛(wèi)氣主要由水谷之氣 所化生。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神農本草經,世界上最早的畜牧獸醫(yī)法規(guī)是廄苑律,由唐人_李石_ 編著陰平陽秘 的狀態(tài):陰陽不和時,則表現為陰勝貝U內4.5.6.20.21.在常用

4、藥物中,獨活寄生湯的主治是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止痹痛。在常用藥物中,廣東的砂仁南的三七東的阿膠,都是著名的道地藥材。22.歡迎下載210、 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藥物治療通泄病癥的方法。11、 津液:動物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其中清而稀的為津,濁而稠的為液。12、陰陽互根:陰陽雙方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每一方均以相對立的另一方為存在的前提 和條件。13、 肝藏血:指肝臟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歡迎下載314、腎藏精:是指精的產生、儲藏及轉運均有腎所主。15、肺主氣:肺主宰一身之氣的生成、出入與代謝功能。16、平脈:又稱常脈。指脈來有胃氣、有神、有根的正常脈象。17、 易脈:即四

5、時變異之脈,也稱“怪脈”“絕脈”,是疾病危重期出現的一種脈象。18、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也可理解為是自然界氣候的異常變化。19、中藥: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和資料各種動物疾病的藥物。20、歸經:歸是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是臟腑經絡的概稱。歸經是表示藥物對臟腑經絡的選擇性作用。21、苦寒敗胃:苦寒之性易傷陽氣,若大量久服,脾胃之氣受伐,則運化無力,出現食欲不振,飲食 不消等癥。22、弓|火歸元: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方法是在滋陰藥中加入附子、肉桂之類溫陽之品。23、理氣藥:凡以疏理氣機、消除氣滯或氣逆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理氣藥。24、寒熱錯雜:指同一患病動物身

6、上,既有寒證,又有熱證,寒證和熱證同時存在的情況。25、溫里方:以溫里藥組成為主,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教逆、溫通經脈等作用,用于治療里寒證的一 類方劑。三、選擇題1、 陰陽學說認為,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A寒者熱之,熱者寒之B壯水之主,以制陽光D調整陰陽,恢復其相對平衡E陰病制陽,陽病治陰2、 根據五行相克規(guī)律,腎之“所不勝”是A心B肺C_脾D肝E3、 上焦的生理功能的特點是A若霧露之溉B主氣之升發(fā)C通行宗、營、衛(wèi)三氣4、 與氣的生成密切相關的臟是A心肝脾B肺肝腎C肺脾腎D肝脾腎E心肺腎5、 與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有關的是A衛(wèi)氣B營氣C宗氣D元氣E水谷之氣6、 下列哪項不屬于扶正指導下確定的治法

7、BA滋陰B發(fā)汗C養(yǎng)血D益氣E扶陽7、 “實”的病機最根本的是A邪氣亢盛,正氣未衰B臟腑功能紊亂C氣血淤滯D水液潴留E痰濁雍盛8、 兩臟同病出現血虛多見于下述那兩個臟A心肺B心脾C心肝D肝肺E肝脾9、被稱為“百病之長”的邪氣是A風B暑C濕D躁E寒10.具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作用的藥物是A桂枝B麻黃C香薷D紫蘇E荊芥11.具有滲痢兼補益特點的藥物是A木通B通草C澤瀉D茯苓E豬苓12、功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的藥物是AA石膏B知母C梔子D蘆根E夏枯草13、大黃用于治療淤血癥,宜用A蜜制大黃B醋制大黃C生大黃D大黃炭E酒制大黃14、燥濕健脾又能祛風濕的藥是C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膀胱D原

8、氣之別使E主宣發(fā)與肅降歡迎下載4A厚樸B蒼術C獨活D羌活E防風15、祛風濕,強筋骨又能安胎的藥物是A黃苓B蘇梗C艾葉D桑寄生E白術16、溫里藥的共同作用是A溫腎壯陽B溫肺化痰C溫肝散寒D溫胃止嘔E溫里散寒17、橘皮用治寒濕中阻所致脾胃氣滯證,最常配伍的藥物是A藿香、佩蘭B茯苓、薏苡仁C生姜、蔥白18、具有止血而不留淤,化瘀而不傷正之特點的藥物為A白及B三七C茜草D五靈脂E19、活血化瘀在應用時最常配伍的藥物是A溫里藥B祛風藥C清熱藥D理氣藥20、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的藥物為A川穹B延胡索C郁金D乳香E丹參24、中獸醫(yī)診斷學的基本內容是A四診合參B整體觀念C診法與辯證

9、D辯證求因和申因論證E辨病與辯證相結合25、濕濁內阻,陽氣被阻,可形成A灰苔B黑苔C腐苔D膩苔E花剝苔26、下列方劑中可以用來治療少陽癥的是A小柴胡湯B逍遙散C龍膽瀉肝湯D理中湯E銀翹散27、中藥的五味的副作用中,“善走,易于傷氣” 的是A苦味B甘味C辛味D咸味E酸味28、適用于陽明經證及氣分熱盛的方劑是A石膏湯(白虎湯)B麻黃湯C清營湯D桂枝湯E白頭翁湯29、寒熱癥在八綱辨證中用以辨別的是A病變的性質B病變趨勢C病變部位D發(fā)病原因E邪正盛衰30、曖氣、嘔逆、嘔吐的病機是A肺氣上逆B肝氣上逆C衛(wèi)氣上逆D肝郁氣滯E脾失健運31、獸醫(yī)學的基本理論最早源于()A黃帝內經B晏子春秋C神農本草經D周禮E

10、云夢秦簡32、根據五行學說,屬母病及子的是()D蘇葉、生姜E蒼術厚樸蒲黃21、半夏內服的功效為A溫化寒痰,溫肺化飲,降逆止嘔C燥濕化痰,祛風解痙,降逆止嘔B溫燥化濕,降逆止嘔,消痞散結D溫化寒痰,燥濕化痰,消腫散結E溫化寒痰,燥濕化痰,消腫散結22、川貝母與浙貝母的主要區(qū)別為A川貝母偏于甘潤,浙貝母偏于苦澀C川貝母質優(yōu)效價,浙貝母質次效遜B川貝母能潤肺化痰,浙貝母能解郁散結D川貝母養(yǎng)陰潤肺,浙貝母潤燥化痰E川貝母清熱化痰,浙貝母潤燥化痰23、能補腎陽,溫脾陽,能暖脾止瀉的藥物是A淫羊藿B補骨脂C巴戳天D續(xù)斷E肉蓯蓉歡迎下載5E六淫只是指外界的反常氣候,與機體本身機能無關34、下列因素中不屬于內

11、傷致病的是()A逸B七情C勞役D飽E饑35、 望診中觀察耳時發(fā)現兩耳下垂無力,則多為()A熱邪侵心B寒癥C熱癥D歪嘴風E腎氣虧乏,心氣不足36、舌的主要病色不包括()A赤色B青色C黃色D白色E淡紅色37、有關切脈下列描述錯誤的是()A牛切脈時切尾動脈B羊切脈時切尾動脈C馬切脈時切頜外動脈D切診牛、駝時,應站在病畜正后方E豬切診時切頜外動脈38、產生表癥的主要原因是(A外邪直中B六淫初襲)C勞倦所傷D里邪出表E蟲獸所傷39、下列哪項不屬于氣和血的關系( )A氣能生血B氣能行血C氣能攝血D血能養(yǎng)氣E血以載氣40、外感表虛證的主要癥狀是()A寒、發(fā)熱、汗出、浮脈緩B惡寒、發(fā)熱、汗出、浮脈緊C惡釋、發(fā)

12、熱、無汗、浮脈緊D發(fā)熱、汗出、口渴、脈洪大E微惡風寒,身熱自汗,口渴午后熱甚,脈浮數41、下列癥狀除哪項外,都可以是實證的臨床表現( )A五心煩熱B大便秘結C小便不通D痰涎壅盛E腹脹痛拒按42、胃的主要功能()A受納,腐熟水谷B受盛化物,分清清濁C傳化糟粕D疏泄E藏精43、淡味藥的作用是()A軟堅、散結、瀉下B收斂、固澀CD滲濕、利尿E補益、和中、緩急發(fā)散、行氣、行血44、藥物禁忌十八反中,與烏頭相反的是()A蕪花B細辛C白蘞D甘遂E芍藥45、有關清熱藥注意事項描述不正確的是()A清熱藥性多寒涼B清熱燥濕藥主要傷脾胃,易傷津液,對陰虛患者要輔以養(yǎng)陰藥C對脾胃虛寒的病畜要慎用D清熱藥對食少,泄瀉

13、的患畜要慎用E多服久服能傷陽氣46、臨床上常與知母相須而用的藥物為()A昆布B桑葉C乳香D瞿麥E黃柏47、瘡瘍不斂,水火燙傷,宜選用的外用藥是()A天花粉B蘆根C石膏D知母E梔子48、芒硝善治大便燥結,其作用在于()A助陽B行氣滯C養(yǎng)陰生津D補血E軟堅瀉下49、 功能補火助陽的藥組是()A附子、干姜B附子、肉桂C干姜、肉桂D肉桂、吳茱萸E附子、吳茱萸50、被稱為散陰寒、除風濕、止疼痛之猛藥的中藥是()A心病及肝B肝病傳脾C腎病傳脾33、有關六淫的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春天多濕病,夏天多暑病,冬天多燥病C六淫侵犯機體多由內致外D肝病傳心E脾病傳心B六淫致病有可能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致病D一般四季六

14、氣不相互轉化歡迎下載6A附子B肉桂C干姜D鹿茸E吳茱萸51、祛風濕、 止痹痛的是()A防己B獨活C川烏D秦九E桑枝52、下列哪個是清熱的方劑A白虎湯B發(fā)汗散C麻黃湯D桂枝湯E大承氣湯歡迎下載753、下列不是黃連解毒湯的組成部分的是A黃連B金銀花C黃苓D黃柏E梔子54、一犬惡熱,汗出,口渴喜飲,氣短神疲,困倦無力,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虛數,應診斷為A暑濕襲表證B暑傷津氣證C暑閉氣機證D暑閉心神證E熱擾胸膈證55、某奶牛場有幾頭奶牛尿液短赤并且黃而渾濁,外陰瘙癢,舌苔黃膩,脈弦數(1)分析是哪個臟腑病癥A心氣虛B心火上炎C肝膽濕熱D小腸中寒E脾氣虛(2)最宜的治療原則A清心瀉火B(yǎng)養(yǎng)心益氣,安神定

15、悸C溫陽散寒,行氣止痛D清利肝膽濕熱E清利小腸 (3)最宜選用的方劑A導痰湯B橘皮散C四物湯D導赤散E茵陳蒿湯56、一畜,心悸易驚,草料遲細,肚腹脹,大便稀軟,倦怠肯臥,口色淡黃(1)分析是哪個臟腑病癥A肺脾氣虛B肝脾不調C脾腎陽虛D心脾兩虛E心肺兩虛(2)最宜的治療原則A補益心脾B瀉肝補脾C滋補脾腎D補脾益肺E肝腎雙補(3)最宜選用的方劑是A六君子湯B理中湯C痛瀉復方D歸脾湯E當歸補血湯四、簡答題1、 簡述五臟中脾的生理功能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是生理功能。主統血: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內運行,不使起逸出脈外的作用。主

16、升清:指脾氣上升,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于心、肺、頭目、通心肺的作用化為氣血。 以營養(yǎng)全身。主肌肉、四肢:人體肌肉、四肢所需的營養(yǎng),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給。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指食欲、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2、 簡述動物機體的氣以及氣的生理功能。氣:構成動物體并維持其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主要來源于兩個方 面,即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主要有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四種。生理功能:推動作用,溫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攝作用,氣化作用,營養(yǎng)作用3、簡述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的致病特點。風: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寒:寒性陰冷,易傷陽氣風善行而數變;寒性凝

17、滯;易致凝滯風性主動;寒性收引風為百病之長。暑: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濕:濕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濕性重濁,其性趨下暑多挾濕濕性凝滯,纏綿難退燥: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火:火為熱極、其性炎上燥易傷肺火易生風動血、耗氣傷津、致腫瘍、擾心神4、簡述脾氣虛的主要癥狀、治則以及常用的方劑。1脾不健運表現:食欲減少,體瘦毛焦,四肢無力,舌淡,脈虛。治則:益氣健脾歡迎下載8方藥: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人醫(yī)上用于治療幼兒的脾虛)2脾虛下陷表現:弛緩下垂,滑脫不禁(久瀉不止,脫肛,子宮垂脫,并見脾氣虛的一般癥狀)治則:益氣升提方藥:補中益氣湯(黃芪、柴胡、葛根、升麻)。3脾不統血表現:便血或其

18、他慢性出血,并見脾氣虛的一般癥狀治則:補脾攝血方藥:歸脾湯(引血歸脾)5、簡述腎陽虛的癥型及各癥型主要癥狀,治則以及常用方劑辨證論治分癥癥狀表現治則方藥腎陽虛衰形寒肢冷,四肢不溫,口色淡,溫補腎氣丸、溫經湯(吳茱萸、當歸、川脈沉遲無力;或腰痿腿軟;或陽腎陽弓、白芍、黨參、桂枝、阿膠、丹皮、腎痿;或宮寒不孕半夏、麥冬、益母草、甘草)腎精關滑精,早泄,形寒肢冷,舌淡,固腎固精丸(沙苑蒺藜、芡實、蓮須、龍氣不固脈虛澀精骨、牡蠣)陽不膀胱尿頻數甚者淋漓不禁,形寒肢冷,溫腎縮泉丸 (烏藥、益智仁、山藥)固不約舌淡,脈虛縮尿兒童(桑螵蛸)腎不納氣氣粗作喘,呼多吸少,動則喘甚,溫腎理肺散人參蛤蚧散形寒肢冷,

19、舌淡,脈虛納氣虛腎虛水泛肢體浮腫,尤其后肢、二陰肌膚溫陽真武湯(附子、白術、茯苓、芍藥、最常見,形寒肢冷,舌淡,脈虛利水生姜)6、比較麻黃與桂枝的性味、功效與主治的異同。藥物相同點不同點麻黃發(fā)散風寒,解表祛風 兩者常相須為用辛開苦泄,開腠理而透毛竅,發(fā)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桂枝辛甘溫,善于溫通經絡,通達陽氣以解表,發(fā)汗之力較緩若7、比較黃連、黃柏、黃苓三味藥的藥性,功效以及主治的異同黃苓、黃連與黃柏均味苦性寒,皆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同可用治濕熱、火毒所致的病證,如瀉痢黃疸、瘡癰腫痛、 濕疹濕瘡等。T黃苓尤善清上焦?jié)駸?,故濕溫暑濕,濕熱痞悶,身熱不揚等黃苓多用。且黃苓善于清肺膽火,

20、涼血止血,除熱安胎,又常用治肺熱咳嗽,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血熱吐衄,胎熱不安等證而黃連則大苦大寒, 清熱燥濕力強,為清熱燥濕要藥,尤善于清中焦?jié)駸幔?故腸胃濕熱瀉痢首選黃連。T黃連善于清心胃而除煩止嘔、解熱,兼清肝火,常用治熱盛火熾、高熱煩躁,心經有熱、心煩不眠、口舌生瘡,胃熱嘔吐、牙痛、消谷善饑,肝火犯胃、嘔吐吞酸,耳目腫痛等證。T黃柏則苦寒下達,尤善于清下焦?jié)駸幔蕽駸嵯伦?,足膝腫痛,熱淋澀痛等多選用黃柏。且黃柏長 于清相火,退虛熱,又常用于陰虛發(fā)熱、盜汗遺精等。8、比較蒼術,白術二味藥的性味、功效以及主治的異同蒼術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濕。主治:本品辛溫芳香,苦燥尤烈,專入脾胃,長于內化濕濁

21、,而強健脾胃,為燥濕健脾要藥;辛溫芳 香,善宣發(fā),能外散風寒,而解表通痹。故可用治中焦之濕濁內阻,外感風寒表證、風濕痹證等,凡 濕邪為病,皆為常用。并有明目作用,用治夜歡迎下載9盲癥,及目昏澀等,都具良效。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性味歸經:白術歸脾、胃二經,甘溫補氣,苦燥健脾,為補氣健脾要藥。主治: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易致水濕內生。白術補氣健脾,又可燥濕,與脾喜燥惡濕之性相合。故 脾氣虛弱,運化無力,食少便溏等脾虛兼濕之證,用之甚適。白術既能補氣健脾,又能燥濕利水,故 對脾虛水濕內停而為痰飲、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尤為合宜。其固表止汗及安胎之功。均與補氣健脾 作用密切相關,故仍以脾虛衛(wèi)弱,肌表不固之汗多及脾氣虛弱而胎元不固者為主要適應證。白術與蒼術在性味、功用方面的異同:1白術性味苦、甘,溫,為補氣藥;蒼術辛、苦,溫,為芳香化濕藥。2均有健脾、燥濕之功,但白術以健脾為主,多用于脾失健運而兼濕阻之虛證;蒼術以燥濕為主,多 用于濕阻中焦之實證。3白術尚能利尿、止汗、安胎,以用于脾虛水停的小便不利、肌表不固的汗多及脾氣虛弱的胎元不固 者為主;蒼術還可祛風濕、發(fā)汗解表、明目,以用于風濕痹證,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及夜盲癥等為主。4白術偏于健脾,故多用于脾胃氣虛。蒼術燥性較大偏于祛濕,故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