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_第1頁
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_第2頁
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_第3頁
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_第4頁
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超限高層結構的抗震設計    韓明章摘要: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多,結構抗震分析和設計已越來越重要。特別是我國處于地震多發(fā)區(qū),高層建筑抗震設防更是工程設計面臨的迫切任務,某酒店二期項目擬建工程區(qū)域范圍內,有兩條斷裂帶及兩條斷裂系對工程場地地震危險性有影響。本文針對本項目主樓平面及立面都不規(guī)則的超限情況及結構特性,對結構進行了彈性動力時程補充計算,以確??沟顾芰?,關鍵詞:框架-剪力墻;超限高層;斷裂帶(系)影響;彈性時程;靜力彈塑性一、結構設計該酒店主樓平面呈s形,標準層中間軸向長度約124.1m,在主樓中部凸出的樓電梯井邊設置一道抗震縫,將主樓切

2、分為兩個獨立的振動體系,地下室頂板結構連成一體,地下室頂板(±0.000處)作為裙樓及主樓的嵌固端,結構布置時保證地下室的樓層側向剛度大于相鄰上一層側向剛度的2.0倍,滿足規(guī)范嵌固條件的要求。本文以主樓抗震縫左側的結構為例進行抗震設計的介紹。本工程設有一層地下室,底板結構面標高-5.400m,主樓及裙房基礎采用樁承臺+防水板的型式,樁端持力層為層(中砂層),均按抗壓樁設計,有效樁長約14m左右。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在樁基全面施工之前通過試樁確定。地下室底板、外墻、頂板有覆土部分均采用結構自防水+建筑外防水做法,采用c35防水密實性混凝土,抗?jié)B等級為p6。根據建設部第111號令及超限高

3、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對本工程的各項指標檢查如下:(1)建筑高度,主屋面標高43.5m,室內外高差0.3m,建筑高度小于100m,屬于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2)長寬比,建筑標準層寬度b=10.7m(計算至主要抗側力豎向構件邊緣),建筑長度(沿弧向取中間3-f軸的軸向長度)l=61.2m,l/b=61.2/10.7=5.730%,且大于40%,屬平面凸出特別不規(guī)則。(4)上部樓層豎向收進,在四層樓面(18.300m標高,18.3/43.5=42%>20%)處,裙房局部收進后的水平尺寸為10.7m,相鄰下一層水平尺寸為17.5m,10.7/17.5=61%,小于7

4、5%,且小于65%,屬豎向局部收進特別不規(guī)則。 (5)在偶然偏心影響下,樓層的最大彈性層間位移大于該樓層層間位移平均值的1.2倍。綜上所述,本工程存在平面凸出、豎向立面收進等規(guī)則性超限,該酒店主樓判定為超限的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對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同時采用pmsap對satwe結構計算進行校核和對比分析。二、電算分析設防烈度7度(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周期折減系數取0.75,場地類別為類,場地特征周期tg根據安評報告取0.40s。多遇地震影響系數max=0.15,地震力振型組合數30。(1)嵌固端判別:

5、該工程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剛度和相鄰上部結構樓層剪切剛度比,x,y向均大于2.0,故地下室頂板可以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2)重力二階效應及結構穩(wěn)定判別:x向剛重比ejd/gh*2= 9.54>1.4且大于2.7,y向剛重比ejd/gh*2= 11.50 >1.4且大于2.7,能夠通過高規(guī)(5.4.4)的整體穩(wěn)定驗算,可以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3)結構周期比:satwe和pmsap計算分析結果都顯示了第一、二振型為平動振型,第三振型為扭轉振型,第一扭轉周期與第一平動周期的周期比均小于0.90,縱橫向的周期也比較接近,對比分析的結果可以接受。(4)有效質量系數:本工程選取30個振型,累計

6、的有效質量系數均大于90%,說明所選的計算振型數已滿足要求。(5)側向剛度和扭轉剛度控制:框架-剪力墻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的限值為1/800,且控制偶然偏心下位移比小于1.3。滿足規(guī)范要求。(6)剪重比:計算分析結果顯示了結構在阻尼比為5%時,結構底部第1層及第2層剪重比滿足規(guī)范2.40%的要求,x向、y向程序調整系數均為1.0。(7)豎向結構軸壓比控制:框架柱軸壓比均控制在0.85以內,剪力墻軸壓比均控制在0.5以內。(8)層間剛度比:計算分析結果顯示,該工程結構沿高度方向的剛度基本均勻變化,無突變。(一)小震彈性動力時程分析采用pmsap程序進行小震彈性動力時程分析,選用三條波(兩組自然波,

7、一組人工波),每條波的有效持續(xù)時間均大于結構自振周期的5倍,地面運動加速度峰值為60.6gal,結構阻尼比為0.05。結構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應譜計算結果的65%,平均值與cqc法的比值,x向與y向分別為99%,97%,均大于80%。(二)靜力彈塑性分析用靜力彈塑性分析push驗算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樓層位移。側推荷載類型為倒三角形,基底剪力與總重量的比值為1,走步控制采用球面弧長法。經過計算分析,其罕遇地震下的層間位移角x向為1/205,y向為1/219,小于框架-剪力墻結構的限值1/100,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三、綜合性評價本工程結構處于高烈度地區(qū),屬于不規(guī)則超限的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框架剪

8、力墻結構。針對本工程的結構特點,采取了下列抗震加強措施。(1)在豎向急劇收進的四層樓面(標高18.300),全層結構樓板采用150mm,予以適當加強。該層樓板采用雙層雙向配筋,配筋率適當提高,同時加強相鄰上下層樓板配筋。收進部位的豎向構件配筋也適當加強,加強的范圍向下、向下各延伸一層。平面局部凸出部位樓板也適當加強。(2)在入口大堂挑空處的二層樓面(標高7.500)洞口周邊樓板予以加強,板厚取150mm,并采用pmsap進行彈性板的應力分析,適當加強配筋,雙層雙向設置。同時適當提高周邊框架柱的配筋率和配箍率。(3)主樓框架柱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按照二級抗震等級采用,適度提高二道防線的安全度。(4

9、)采用satwe及pmsap進行結構的電算對比分析,并仔細調整結構的剛度布置,盡量使得結構的質心和剛度中心一致,減少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同時加強端頭邊榀框架梁,提高結構的整體抗扭剛度??刂茦菍幼畲笪灰票炔淮笥?.3。(5)對結構進行彈性時程分析,從計算的曲線分析,各樓層的層間位移曲線基本光滑無突變。層間位移均小于1/800,結構不存在薄弱層。每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的結構底部剪力均大于cqc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三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的結構底部剪力的平均值大于cqc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很好的滿足了規(guī)范要求。(6)為保證結構在大震下具有足夠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對結構進行大震下的靜力彈塑性分析,在大震作用下結構的x向、y向結構能力曲線與結構的需求譜曲線相交,結構具有足夠的抗倒塌能力,滿足“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標。在大震作用下結構的最大側向位移均在1/200左右,滿足規(guī)范要求。四、結語通過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