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測試標準對比-BIFMA、EN1335及QB2280_第1頁
座椅測試標準對比-BIFMA、EN1335及QB2280_第2頁
座椅測試標準對比-BIFMA、EN1335及QB2280_第3頁
座椅測試標準對比-BIFMA、EN1335及QB2280_第4頁
座椅測試標準對比-BIFMA、EN1335及QB228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國、歐洲及中國辦公椅標準對比標準名稱EN1335.1/2/3QB/T 2280-2007(GB10357.2/3)ANSI/BIFMA X5.1-2011發(fā)行單位 歐洲標準化組織國家發(fā)改委美國國家標準協(xié)會/商業(yè)和公共機構設備制造商協(xié)會特點有尺寸確認、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有尺寸要求、一般性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只有力學性能要求分類分為可調(diào)節(jié)(、型椅)和不可調(diào)節(jié)座椅分成、型椅測試項目1、靠背強度測試-靜態(tài)-型(第5節(jié))2、靠背強度測試-靜態(tài)-/型(第6節(jié))8、底座靜載荷(6.6.8)3、腳架測試-靜態(tài)(第7節(jié))3、座面沖擊測試(6.6.3)4、椅子沖擊測試(第8節(jié))12、座面回轉(zhuǎn)耐久性試驗(6.6.1

2、2)5、椅子旋轉(zhuǎn)測試(第9節(jié))11、傾斜機構試驗(6.6.10)6、傾仰機構測試-循環(huán)(第10節(jié))13、座面彎曲交替耐久性(6.6.13)7、座位耐久性測試-循環(huán)(第11節(jié))1椅子坐墊前邊沿傾翻測試(5.1)2椅子坐墊前向傾翻測試(5.2)3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無扶手)(5.3.1)4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有扶手)(5.3.2)6、后向傾翻測試(不可傾仰)(5.4.2)7、后向傾翻測試(可傾仰)(5.4.3)2、穩(wěn)定性測試(6.6.2)8、穩(wěn)定性測試(第12節(jié))12、扶手垂直靜壓測試(9.2)5、扶手垂直向下靜載荷試驗(6.6.5)9、扶手垂直強度測試(第13節(jié))6、扶手水平靜載荷測試(6.6.6)

3、10、扶手水平強度測試(第14節(jié))11、椅坐和靠背耐久性測試(9.1)10、椅背往復耐久性試驗(6.6.10)11、靠背耐久性測試-型椅(第15節(jié))12、靠背耐久性測試-型/型椅(第16節(jié))9、滾動阻力測試-耐久性(7)7、腳輪往復磨損試驗(6.6.7)13、腳輪/腳架耐久性測試(第17節(jié))14、椅腳強度測試-前邊/側(cè)邊-靜態(tài)(第18節(jié))測試項目15、腳踏板強度測試-垂直(第19節(jié))16、腳踏板強度測試-耐久性(第20節(jié))11.椅子扶手耐久性測試17、扶手強度測試-耐久性(第21節(jié))18、座深調(diào)整外制動測試(第22節(jié))19、平板扶手載荷測試(第23節(jié))20、平板扶手載荷測試-循環(huán)(第24節(jié))8

4、、滾動阻力測試-空載(6)1、滾動/滑動阻力(6.6.1)4、座面、椅背靜載荷聯(lián)合測試(6.6.4)9、座面、椅背耐久性聯(lián)合測試(6.6.9)(適合于普通辦公椅,不適合于轉(zhuǎn)椅)14、跌落試驗(6.6.14)5椅子靠背最大位移量的判定測試(5.4.1)10.對可旋轉(zhuǎn)靠背結構的額外測試(8)標準EN1335.1/2/3QB/T 2280-2007(GB10357.2/3)ANSI/BIFMA X5.1-2011一、測試項目160寸貼身負荷器1、靠背強度測試-靜態(tài)-型(第5節(jié))適用性、 此測試針對型椅,當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類型會改變,需要以第6節(jié)的內(nèi)容;、 不適用于靠背高度少于200mm的椅子。測試目

5、的評估靠背承受向后壓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 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限制腳架的移動,但靠背和扶手可以活動;、 椅子有調(diào)節(jié)的,除靠背調(diào)到最大值或406mm(兩者選擇較小值)外,其他調(diào)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 在靠背距離406mm和452mm兩點,在靠背垂直中心線上標記出來;、 如果靠背負荷承受結構頂端距離座面高度452mm,將適配器的中心置于靠背上406mm處;、 如果靠背負荷承受結構頂端距離座面高度< 452mm,將適配器的頂端與靠背頂端持平放置;、 如果椅背可以沿軸點旋轉(zhuǎn)的,旋轉(zhuǎn)20°,則按照和放置,如果超過20°,則將適配器置于軸點高度的位置;、 施加一個與靠背平面成9

6、0°±10°的力,在加載過程中,不需要一直保持90°±10°;、 連接點與滑輪之間的鋼索長度762mm。測試標準90º±10º、 功能性:施加890N(20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 驗證性:施加1334N(30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結果判定、 功能性: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 驗證性:椅子結構不能有突然性的重大改變,可以接受喪失使用性。二、測試項目2、靠背強度測試-靜態(tài)-/型(第6節(jié))適用性、此測試針對/型椅;、不適用于靠背高度少于200mm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靠背承受向后壓力的能力測試

7、方法和步驟同第1項測試測試標準、 功能性:施加667N(15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 驗證性:施加1112N(25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結果判定同第1項測試三、測試項目8、底座靜載荷(6.6.8)3、腳架測試-靜態(tài)(第7節(jié))適用性所有腳架所有腳架測試目的評估腳架承受過度垂直力的能力評估腳架承受過度垂直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 將腳架放置在支撐鐵塊上,支撐鐵塊應足夠高,以避免測試時腳架或中心柱在測試時接觸到測試平臺;、 施加負荷時,腳架能夠向外移動,腳架的中心柱能夠沿垂直方向移動;、 制程底座的鐵塊和支撐物體位置應與初始滑輪相似。 、將腳架放置在支撐鐵塊上,支撐鐵塊應足夠高,

8、以避免測試時腳架或中心柱在測試時接觸到測試平臺; 、施加負荷時,腳架能夠向外移動,腳架的中心柱能夠沿垂直方向移動; 為保證與椅子本身的支撐方式類似,應在腳架輪孔內(nèi)增加輪子軸支撐。測試標準、 施加11120N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后解除負荷;、 再次施加11120N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后解除負荷; 、施加11120N(250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后解除負荷; 、再次施加11120N(2500lbf)的力,時間持續(xù)1分鐘后解除負荷;結果判定底座的完整性應無突然的、明顯的形變。腳架的內(nèi)在結構不能發(fā)生突然性重大改變。四、測試項目3、座面沖擊測試(6.6.3)4、椅子沖擊測試-動態(tài)(第8節(jié))適用性

9、所有類型的椅子所有類型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承受重大外力沖擊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重大外力沖擊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不大于13毫米、 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 測試袋直徑為406mm,沖擊高度152mm。、 將椅子置于測試平臺,如果座高可調(diào),則調(diào)至最高點,如果調(diào)節(jié)高度50mm,則調(diào)整至離最高點13mm處;、 如果有腳輪,則應將腳輪置于最差狀況,(通常是腳輪與腳架成90°)、 如果椅子的座角度可調(diào),則應在未鎖定狀態(tài)。、 測試袋直徑為406mm,應在座的中軸線距離靠背最前端13±13mm,在測試過程中,測試袋不能接觸到靠背。、 測試袋距離座面未背壓縮的座上方152mm(6in)以自由

10、落體的形式進行沖擊;測試標準、 功能性:102kg落下一次,如果座高可調(diào)節(jié),則將座高調(diào)到最低點重復測試一次;、 過載性:136kg落下一次,如果座高可調(diào)節(jié),則將座高調(diào)到最低點重復測試一次(合同有要求時才做此項目)、 功能性:102kg(225lb),落下一次,如果座高可調(diào)節(jié),則將座高調(diào)到最低點重復測試一次;、 驗證性:136kg(300lb),落下一次,如果座高可調(diào)節(jié),則將座高調(diào)到最低點重復測試一次;結果判定、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 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功能性: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驗證性:

11、椅子結構不能有突然性的重大改變,可以接受喪失使用性。五、測試項目12、座面回轉(zhuǎn)耐久性測試(6.6.12)5、旋轉(zhuǎn)測試-循環(huán)(第9節(jié))適用性座椅具有旋轉(zhuǎn)功能的椅子(合同有要求時才做此項目)座椅具有旋轉(zhuǎn)功能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承受重復旋轉(zhuǎn)所致的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重復旋轉(zhuǎn)所致的壓力和磨損的能力中線旋轉(zhuǎn)軸中線51-64毫米102/113公斤測試方法和步驟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椅腳和椅座不能轉(zhuǎn)動; 、如果座高可以調(diào)整,則將座調(diào)整到最高點,其他功能調(diào)整到正常使用狀態(tài); 、座面上放置102kg負荷,使加載物的重心中心點和椅子中心距離51-64mm; 、旋轉(zhuǎn)角度為360±10

12、76;,如果旋轉(zhuǎn)不到360°的椅子,從起點到終點就是一個循環(huán); 、頻率為5-15次/分鐘。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底座和測試平臺不能旋轉(zhuǎn); 、如果座高可以調(diào)整,則將座調(diào)整到最高點,其他功能調(diào)整到正常使用狀態(tài); 、座面上放置113kg(250lb)負荷,使負荷的重心距離旋轉(zhuǎn)軸中心線的前方51-64mm (2-2.5in)處; 、如果椅子能360°轉(zhuǎn)動,則應360±10°旋轉(zhuǎn),如果椅子旋轉(zhuǎn)小于360°,應使旋轉(zhuǎn)機構剛好接觸但不覆蓋其止點; 、對于可以旋轉(zhuǎn)360°的椅子,一個完整的旋轉(zhuǎn)就只一個循環(huán),對于不可旋轉(zhuǎn)360°的椅子,

13、從起點到終點就是一個循環(huán); 、旋轉(zhuǎn)可單向和雙向旋轉(zhuǎn),頻率為5-15次/分鐘。測試標準、旋轉(zhuǎn)120000個循環(huán);、如果座椅高度可調(diào)的,先進行60000個循環(huán),將座高調(diào)整至最低位置,繼續(xù)測試60000個循環(huán)。、 旋轉(zhuǎn)120000個循環(huán);、 如果座椅高度可調(diào)的,先進行60000個循環(huán),將座高調(diào)整至最低位置,繼續(xù)測試60000個循環(huán)。結果判定、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椅子不能喪失功能性。六、測試項目11、傾斜機構試驗(11)6、傾仰機構測試-循環(huán)(第10節(jié))活動102公斤 (225磅

14、)適用性適用于具有傾仰機構的椅子(合同有要求時才做此項目)適用于具有傾仰機構的、型椅子測試目的評估傾仰機構承受重復性傾仰所致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傾仰機構承受重復性傾仰所致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將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將循環(huán)裝置連接到椅子上,務求最好地控制椅子的前后擺動;、 在椅面上放置102kg的載荷;、 頻率設定為10-30次/分鐘。、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將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 將循環(huán)裝置連接在椅子能夠施加推或拉的位置;、 將102kg(225lb)的負荷固定在椅子的中心;、 調(diào)整循裝置使傾仰機構在起點和終點間擺動,且不能覆蓋和沖

15、擊起止點;、 頻率為10-30次/分鐘,必要時需對傾仰機構或循環(huán)裝置進行檢查和調(diào)整確保其處于初始設定條件;測試標準進行300000個循環(huán)進行300000個循環(huán)結果判定、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傾仰機構不能喪失使用性七、測試項目13、座面彎曲交替耐久性(6.6.13)7、座位耐久性測試-循環(huán)(第11節(jié))適用性適用于所有椅子(此測試分成2部分,首先進行椅座往復沖擊,然后進行座面左右彎曲交替負荷耐久性測試)適用于所有椅子(此測試分成2部分,首先進行座中心沖擊,然后進行座前角負荷/解

16、除測試)測試目的評估椅子承受垂直向下的力所導致的疲勞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垂直向下的力所導致的疲勞壓力和磨損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1、椅座往復沖擊測試、將椅子固定在平臺上,確保沖擊位置在測試過程中不發(fā)生改變;、如果有腳輪,應置于最易破壞的位置;、將能調(diào)整的功能調(diào)整到平時使用過的位置;、如果座墊厚度不足44mm,則應使用海綿將座墊墊高到50±6mm,(要求海綿25%壓陷硬度為220N±22N)、將直徑為406mm,裝載重量為57kg的測試袋從未被壓縮的座墊中心上方25mm 的高度自由落下,頻率為10-30次/分鐘,共進行100000次測試;、測試袋距離椅背不超過13m

17、m,且沖擊袋下落過程中不應該接觸到椅背。2、座面彎曲交替耐久性試驗、完成上述測試后,將一個734N通過一個203±13mm的加載裝置置于座前角與邊緣平齊的位置;、如果扶手阻礙加載裝置,則將扶手拆除,如果扶手不能拆除,則應將負荷裝置放置于扶手阻礙不到的位置;、以10-30次/分鐘的頻率施加負荷,負荷對座面不能形成沖擊,施加和解除為一個循環(huán),測試完20000個循環(huán)后后轉(zhuǎn)移到另一個角,同樣進行20000個循環(huán)的測試。1、座中心沖擊測試、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使用約束方法來確保座面上的沖擊位置,約束方法不能增加椅子的支撐和結構,或者限制沖擊時的椅子的反應運作。、 如果有腳輪,應置于最差條

18、件位置;、 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條件;、 如果座墊厚度不足44mm,則應使用海綿將座墊墊高到50±6mm,(要求海綿25%壓陷硬度為220N±22N)、 將直徑為406mm,裝載重量為57kg(125 lb)的測試袋從未被壓縮的座墊中心上方30mm (1.2in)的高度自由落下,頻率為10-30次/分鐘,共進行100000次測試;、 測試袋應在座的中軸線距離靠背最前端13±13mm,在測試過程中,測試袋不能接觸到靠背。2、座前角負荷/解除測試、 完成上述測試后,將一個734N(165lbf)通過一個203±13mm的負荷裝置置于座前角與邊緣平齊的位置;

19、、 如果扶手阻礙負荷裝置,則將扶手拆除,如果扶手不能拆除,則應將負荷裝置放置于扶手阻礙不到的位置,如果沖擊測試使用了海綿墊高,則此測試也應保留;、 以10-30次/分鐘的頻率施加負荷,負荷對座面不能形成沖擊,施加和解除為一個循環(huán),測試完20000個循環(huán)后后轉(zhuǎn)移到另一個角,同樣進行20000個循環(huán)的測試。測試標準沖擊測試100000次,座面彎曲交替耐久性試驗共4萬次沖擊測試100000次,座前角負荷/解除測試共4萬次結果判定、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完成兩項測試后,椅子沒有喪失

20、使用性八、測試項目1椅子坐墊前邊沿傾翻測試(5.1)2椅子坐墊前向傾翻測試(5.2)3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無扶手)(5.3.1)4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有扶手)(5.3.2)6、后向傾翻測試(不可傾仰)(5.4.2)7、后向傾翻測試(可傾仰)(5.4.3)2、穩(wěn)定性測試(6.6.2)8、穩(wěn)定性測試(第12節(jié))適用性所有椅子所有椅子(使用GB10357.2測試)所有椅子(不適用于靠背高度200mm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前、側(cè)和后端的穩(wěn)定性評估椅子前、側(cè)和后端的穩(wěn)定性評估椅子前端和后端的穩(wěn)定性測試方法和步驟1、椅子坐墊前邊沿傾翻測試(5.1)、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將測試的椅子各部件放置在最容易翻到

21、的狀態(tài),如腳輪內(nèi)收、座位最高、彈簧最松等;、在坐墊前邊沿用繩子懸掛27kg的重物,并讓重物能自由懸掛,椅子不能翻倒。2椅子坐墊前向傾翻測試(5.2)、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在前支撐點安裝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將測試的椅子各部件放置在最容易翻到的狀態(tài),如腳輪內(nèi)收、座位最高、彈簧最松等;、在最易造成傾翻的椅子座面離前邊沿60mm處,施加600N的垂直力, 從加載點向外延伸方向施加 20N 的水平力度,時間持續(xù)5秒針,椅子不能翻倒。3、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無扶手)(5.3.1)、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在側(cè)支撐點安裝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將測試的椅子各部件放置在最容易翻到的狀態(tài),如腳輪內(nèi)收、

22、座位最高、彈簧最松等;、在最易造成傾翻的椅子座面離側(cè)邊沿60mm處施加600N的垂直力, 從加載點向外延伸方向施加 20N 的水平力度,椅子不能翻倒。4、椅子側(cè)向傾翻測試(有扶手)(5.3.2)、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在側(cè)支撐點安裝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將測試的椅子各部件放置在最容易翻到的狀態(tài),如腳輪內(nèi)收、座位最高、彈簧最松等;、在距離椅面中心線與椅面后邊沿175-250mm的任何相交點,施加250N的垂直力,然后再在扶手距離前邊緣40mm處(但不能超過扶手的中點)施加350N的垂直力;、在扶手垂直力加載位置,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 20N 的水平力度,時間持續(xù)5秒針,椅子不能翻倒;6、后向

23、傾翻測試(不可傾仰)(5.4.2)、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后腳外側(cè)靠在擋塊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將測試的椅子各部件放置在最容易翻到的狀態(tài),如腳輪內(nèi)收、座位最高、彈簧最松等;、如果椅背可以調(diào)整的,將座椅調(diào)整到最高點;、在椅子的座面中心點施加600N的垂直力,然后在椅子靠背上,距離座面中心點上垂直高度為300mm的位置施加 192N 的水平力度,椅子不能傾翻。7、后向傾翻測試(可傾仰)(5.4.3)、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將椅子調(diào)整到最容易傾倒的狀態(tài);、在座面上靠著靠背牢固疊放13個重量為10±0.05 kg,直徑為350mm的鐵片,如果疊放高度超出背高度,則可以增加一個輕的支撐物

24、,防止鐵片向后滑落,椅子不能傾倒。1、向前/無扶手椅向前側(cè)傾翻試驗、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兩個測試腳外側(cè)靠在一個不超過12mm高的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如果試件結構特殊,允許使用較高的尺寸,但其最大高度應以剛好能防止試件移動為宜);、如果椅背可以調(diào)整的,則應將背斜角調(diào)整到100-110°;、在椅子座面中心線上,離前邊沿或側(cè)邊50mm處,通過一個直徑為200mm的圓盤加載荷體600N, 在座位頂部的平面高度和座位的中線位置施加 20N 的水平力度。2、向后傾翻試驗、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兩個后腳外側(cè)靠在一個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如果試件結構特殊,允許使用較高的尺寸,但其最大

25、高度應以剛好能防止試件移動為宜);、如果椅背可以調(diào)整的,則應將背斜角調(diào)整到100-110°;、在椅子座面中心線上,離座面后沿175mm處,通過一個直徑為200mm的圓盤加載荷體600N, 在椅背中線線上離座面300mm位置施加 200N 的水平力度。3、扶手椅側(cè)向傾翻試驗、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兩邊腳外側(cè)靠在一個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如果試件結構特殊,允許使用較高的尺寸,但其最大高度應以剛好能防止試件移動為宜);、在椅子座面中心線上,離座面中心線100mm與離座后沿175-250mm的任何相交點,通過一個直徑為200mm的圓盤加載荷體250N,然后再在扶手上最不穩(wěn)定的部位離外側(cè)

26、邊緣37.5mm處施加350N負荷;、在扶手垂直力加載位置,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 20N 的水平力度;4、凳子任意方向的傾翻試驗將擋塊擋住最不穩(wěn)定的腿,按照向前傾翻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1、 穩(wěn)定測試1.1 型椅: 、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測試腳后面放置一個13mm(0.5in)厚的擋塊防止滑動但不阻礙傾倒; 將椅子調(diào)整到所有功能設置到向后穩(wěn)定度明顯地是最低的情況,(如:座位或背架或是兩者同是調(diào)到最高點,座位或背架或是兩者同是調(diào)到最后的位置,腳輪或滑輪較到穩(wěn)度最小的情況。(對于可以鎖定的椅子,需以鎖定或不鎖定兩種方式進行測試) 、在座面上疊放6個重量為10±0.05 kg,直徑為350m

27、m(13.8in)的鐵片,鐵片應靠在背靠上; 如果疊放高度超出背高度,則應增加一個1.5±0.4mm,356mm(14in)-711mm(28in)的擋片,防止鐵片向后滑落; 量測出測試平臺到椅子座面鐵片壓縮后最高點的尺寸H(單位為mm),并計算出應施加的力度(計算公式為:F=0.1964(1195-H),單位為N,如果椅子高度超出710mm(28in),則施加力度固定為93N(20.9lbf); 在鐵片最上端6mm(0.24in)的位置施加計算出的力度。1.2 型和型椅:(當椅子鎖定的時候,則按照型椅進行測試) 、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將椅子調(diào)整到最容易傾倒的狀態(tài); 、在座面上疊

28、放13個重量為10±0.05 kg,直徑為350mm(13.8in)的鐵片,鐵片應靠在背靠上; 、如果疊放高度超出背高度,則應增加一個厚度1.5±0.4mm,356mm(14in)-711mm(28in)的擋片,防止鐵片向后滑落,椅子不能傾倒;2、 正面穩(wěn)定性測試 、把椅子放在測試平臺上; 、將椅子的所有調(diào)整功能設置到向前穩(wěn)定度明顯是最低的情況,(例如:座位或背架或是兩者同是調(diào)到最高點,座位或背架或兩者同是調(diào)到最前的位置,腳輪、滑輪或傾斜機械較到穩(wěn)定度最低情況); 、對于有腳輪的椅子,將一塊13mm (0.5in) 厚的方塊固定在測試平臺上,防止產(chǎn)品滑動但不阻礙其傾側(cè),如果

29、椅子是可轉(zhuǎn)動的,那么底座和腳輪就應該是在椅子向前翻時防礙最低的位置; 、透過一個200mm (7.87in)直徑的圓盤施加600N(135 lbf)的垂直荷載,圓盤的中心是離座位承重結構前方邊緣60mm (2.4in),在座位頂部的平面高度和座位的中線位置施加 20N (4.5 lbf) 的水平力度(彈性椅面力度掛具為圓頭,而非彈性椅面不需要圓盤,且力度掛具為45°尖頭)。測試標準見測試方法和步驟見測試方法和步驟見測試方法和步驟結果判定施加的力度不能使椅子傾倒施加的力度不能使椅子傾倒施加的力度不能使椅子傾倒九、測試項目12、扶手垂直靜壓測試(9.2)5、扶手垂直向下靜載荷測試(6.6

30、.5)9、扶手強度測試-垂直(第13節(jié))適用性所有有扶手的椅子所有有扶手的椅子所有有扶手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和扶手承受施加于扶手上的垂直壓力的能力評估椅子和扶手承受施加于扶手上的垂直壓力的能力評估椅子和扶手承受施加于扶手上的垂直壓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椅腳和椅座不能移動或滑動;、載荷應通過小加載塊垂直施加,并覆蓋扶手表面150mm的長度; 、加載點應位于扶手寬度的中心線上的任何位置,但距離扶手未端不能小于100mm;、測試應同時對兩個扶手加載或者一次對扶手進行測試,持續(xù)時間為10±2 秒;、測試過程中不能限制扶手的變形。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椅腳和椅

31、座不能移動或滑動;、將椅子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到正常使用狀態(tài);、在扶手最易破壞的地方,使用一個長度為127±13 mm負荷裝置;、對負荷裝置施加一個垂直于扶手的拉力。、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限制其運動,包括座位的轉(zhuǎn)動,但不能對扶手形成支撐,型椅子可使用座面固定的形式;、 將椅子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 將一個長度127±13 mm(5±0.5in),寬度至少和扶手寬度一樣寬的負荷裝置放置在扶手上,使負荷施加于扶手的最弱處;、 使用鋼繩和滑輪對負荷裝置施加一個垂直于扶手的拉力,且扶手離滑輪軸點的距離至少762mm(30in),負荷裝置不能高出扶手頂端50mm(

32、2in);、 施加拉力的過程中,應允許扶手偏斜或轉(zhuǎn)動,(如果椅子不能施加拉力,則可使用其他方法)。測試標準、 一般性使用:750N的載荷,各進行5次;、 過度性使用:900N的載荷,各進行5次;、功能性:890N的載荷,時間1分鐘;、驗證性:1334N的載荷,時間1分鐘。、 功能性:750N(169lbf),時間1分鐘;、 驗證性:1125N(253lbf),時間1分鐘。結果判定記錄下椅子的任何破裂和損壞情況、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 功能性: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對于高度可以

33、調(diào)節(jié)的椅子,測試后位移不能超過6mm(0.25in)。、 驗證性:椅子不能出現(xiàn)突然性的重大改變,對于高度可以調(diào)節(jié)的椅子,測試后位移不能超過25mm(1in),但可以接受喪失使用性。十、測試項目6、扶手水平靜載荷測試(6.6.6)10、扶手強度測試-水平(第14節(jié))適用性所有有扶手的椅子所有有扶手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和扶手承受施加于扶手上的水平向外壓力的能力評估椅子和扶手承受施加于扶手上的水平向外壓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將辦公椅固定在測試平臺上,使椅腳和椅座不能發(fā)生移動或滑動,這些固定不應影響到扶手;、將椅子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至平時使用狀態(tài);、將一個寬度不超過25mm的負荷裝置放置在扶手上,使負

34、荷施加于扶手的最弱處;對于可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的扶手,應將負荷置于旋轉(zhuǎn)點上; 、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限制其運動,包括座位的轉(zhuǎn)動,但不能對扶手形成支撐; 、將椅子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 將一個寬度25mm(1in)的負荷裝置放置在扶手上,使負荷施加于扶手的最弱處;對于可繞軸旋轉(zhuǎn)的扶手,應將負荷置于軸點;、 使用鋼繩和滑輪對負荷裝置施加一個初始水平的拉力,且扶手離滑輪軸點的距離至少762mm(30in);、施加拉力的過程中,應允許扶手傾斜。測試標準功能性:445N的載荷,時間1分鐘;、驗證性:667N的載荷,時間1分鐘 、功能性:445N(100lbf),時間1分鐘; 、驗證性:667N(

35、150lbf),時間1分鐘。結果判定、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物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 、功能性: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 、驗證性:椅子不能出現(xiàn)突然性的重大改變,但可以接受喪失使用性。十一、測試項目11、椅面和靠背耐久性測試(9.1)10、椅背往復耐久性測試(6.6.10)11、靠背耐久性測試-型椅(第15節(jié))適用性適合于所有椅子適合于所有椅子的測試適用于型椅(不適用于靠背高度200mm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承受于靠背上的向后負荷所致的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于靠背上的向后負荷所致的疲勞性

36、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于靠背上的向后負荷所致的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1將椅子放置于適當位置。如:椅子調(diào)節(jié)到最高、座面板處于水平、固定2個椅子的腳或輪子等;2負載點的位置,請參照附圖,即:A點,B點,C點,D點,E點,F(xiàn)點,G點,H點,J點。所有負載的力的方向都為:垂直于座面板或垂直于靠背上,角度為:90+/-10度;3靠背不能被鎖死,要是活動的,但靠背裝置要固定好;4測試順序、測試點、負載力度、環(huán)循次數(shù)。請參照下表進行:步驟順序測試點負載力度(N)循環(huán)次數(shù)1A-BCB120032080000交替進行3J-EJE120032020000交替進行4F-

37、HFH120032020000交替進行5D-GDG1100110020000交替進行5、完成一個步驟后,才能開始下一步;6、若當A點到B點的垂直距離小于300 mm時,則以此公式計算: 320N*0.3M=96Nm(力矩),此時對靠背的負載力度:96Nm/0.25m=384N,以上類推,即可。1、型辦公椅、將椅子放置于平臺,固定好椅腿和底座,防止移動,如果用試驗設備給椅背施加力,則應防止椅子旋轉(zhuǎn),適當固定以免抑制椅背或使扶手產(chǎn)生變形;、將椅子調(diào)整到平時使用的狀態(tài)(椅子有鎖定功能的,本章適用于未鎖定狀態(tài),同時應將椅子筆直鎖定后用下一節(jié)進行測試);、在椅背垂直中心線上標出椅面上方406 mm和45

38、2mm處;、如果椅背受力的部位距離椅面高度452mm,將壓緊裝置壓在椅背上406mm處;、如果椅背受力的部位距離椅面高度< 452mm,將壓緊裝置壓在椅背上最高處;、如果椅背有可轉(zhuǎn)動支點,則將椅背固定在與后垂線夾角不大于30°的位置,如果椅背停留位置與后垂線大于30°,則將壓緊裝置放置于轉(zhuǎn)動支點上;、將加載裝置連接在椅背的水平線中點上進行推或拉,當椅背達到向后的極限位置時,施力的方向與椅背呈90°±10°。、放置平衡載荷102kg于椅座面中點;、利用加載設備對椅背加載445N,如果由于調(diào)節(jié)設備逐漸滑動導致椅背或傾斜鎖緊裝置不能承受負荷時,

39、則背椅背調(diào)節(jié)到最后面的位置,然后加載。、 將椅子放置于平臺,限制腳架的活動,椅子也不能旋轉(zhuǎn),夾具的使用不能阻礙靠背和扶手的活動;、 將椅子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調(diào)整至正常使用狀態(tài)(椅子有鎖定功能的,本節(jié)適用于未鎖定狀態(tài),同時應將椅子筆直鎖定后用16節(jié)進行測試)、 在靠背距離406mm和452mm兩點,在靠背垂直中心線上標記出來;、 如果靠背負荷承受結構頂端距離座面高度452mm,將適配器的中心置于靠背上406mm處;、 如果靠背負荷承受結構頂端距離座面高度< 452mm,將適配器的頂端與靠背頂端持平放置;、 如果椅背可以沿軸點旋轉(zhuǎn)的,旋轉(zhuǎn)20°,則按照和放置,如果超過20°,則將

40、適配器置于軸點高度的位置;、 將一個負荷裝置(前推或后拉)置于上述靠背的中心點位置,靠背處于后仰止位置時,施力方向與靠背平面成90°±10°的力,在加載過程中,不需要一直保持90°±10°;如果使用鋼絲或滑輪,施力點與滑輪之間的鋼索長度762mm。 、 如果椅子的設計無法讓負荷通過適配器施加負荷于承受面,一種高度為38-102mm(1.5-4in)可用來增加負荷承受表面的寬度。、 將102kg(225lb)的負荷固定在座中心;、 通過負荷裝置向靠背施加445N(100lbf)的力,頻率設定為10-30次/分鐘。測試標準 、如果椅子在負

41、荷點的高度406mm,則進行120000次的測試;、如果椅子在負荷點的高度 >406mm,則進行80000次的測試后,再轉(zhuǎn)到距離垂直中心線向右102mm處,進行20000次測試,再轉(zhuǎn)到距離垂直中心線向左102mm處,進行20000次測試。、 如果椅子在負荷點的寬度406mm,則進行120000次的測試;、 如果椅子在負荷點的寬度 >406mm,則進行80000次的測試后,再轉(zhuǎn)到距離垂直中心線向右102mm處,進行20000次測試,再轉(zhuǎn)到距離垂直中心線向左102mm處,進行20000次測試。結果判定椅子不能產(chǎn)生機構功能性喪失,破損松動現(xiàn)象、 座椅零部件無斷裂或豁裂現(xiàn)象;、 加載部位無

42、明顯變形;、 座椅結構無松動;、 試件試驗期間不應發(fā)出清晰可辨的噪聲;、升降機構和旋轉(zhuǎn)機構應無失靈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十二、測試項目10、椅背往復耐久性測試(6.6.10)12、靠背耐久性測試-型/型椅(第16節(jié))適用性適用于型和不可調(diào)節(jié)的椅子適用于型/型椅(不適用于靠背高度200mm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承受于靠背上的向后負荷所致的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承受于靠背上的向后負荷所致的疲勞性壓力和磨損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測試方法與型椅子相同,只是施加的力度變?yōu)?334N 的力。測試方法與型椅子相同,只是施加的力度變?yōu)?34N(75lbf)的力。測試標準與型椅子相同,但施加的力度變?yōu)?33

43、4N 與型椅子相同,但施加的力度變?yōu)?34N(75lbf)。結果判定判定標準與型椅子相同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十三、測試項目9、滾動阻力測試-耐久性(7)7、腳輪往復磨損試驗(6.6.7)13、腳輪/腳架耐久性測試(第17節(jié))適用性所有有腳架/腳輪的椅子所有有腳架/腳輪的椅子所有有腳架/腳輪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子腳輪和腳架承受疲勞壓力及前后移動導致的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腳輪和腳架承受疲勞壓力及前后移動導致的磨損的能力評估椅子腳輪和腳架承受疲勞壓力及前后移動導致的磨損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432毫米(17吋)移動中線455毫米(17.5吋)A = 足夠距離給予腳輪經(jīng)??赏ㄟ^障礙的平直部份762毫米(30

44、吋)210毫米(8.25吋)B = A/2、將椅子放置在測試旋轉(zhuǎn)平臺上,確保椅座不能旋轉(zhuǎn),但不能妨礙腳輪的自然移動和旋轉(zhuǎn);、旋轉(zhuǎn)臺以每分鐘6轉(zhuǎn)的速度旋轉(zhuǎn),旋轉(zhuǎn)角度為1-180°,然后回轉(zhuǎn),每一次變換方向,旋轉(zhuǎn)臺維持2秒針;、在椅座的中心點加載600N的載荷,施加60秒,在卸載30秒。、將椅子和循環(huán)設備連接起來,座和腳輪應能自由轉(zhuǎn)動;、在光滑堅硬的測試平臺上按照規(guī)定的尺寸安裝3條寬51mm,厚度3.2m,長度為輪子經(jīng)??赏ㄟ^平直障礙距離一半的鐵片作為障礙物;、如果是完整的椅子測試,則在椅子座面上放置102kg的負荷,如果不是整體的椅子,則測試組合件(腳架、固定物和負荷)的重量應等于10

45、2kg加上整張椅子的重量;、測試行程應762mm,頻率為10±2次/分鐘,一個測試周期包括向前和向后的一個來回運動。1、附有腳輪的基座椅子的測試、 將腳架或椅子綁在循環(huán)裝置上,當測試椅子時,椅子調(diào)整到中間值,但腳架和腳輪應能自由旋轉(zhuǎn);、 在光滑堅硬的測試平臺上按照規(guī)定的尺寸安裝3條寬51mm(2in),厚度3.2mm(0.125in),長度為輪子經(jīng)??赏ㄟ^平直障礙距離一半的鐵片作為障礙物;、 如果是完整的椅子,則在椅子座面上放置113kg(250lb)的負荷,如果不是整體的椅子,則測試組合件(腳架、固定物和負荷)的重量應等于113kg加上整張椅子的重量;行程的中線90º足夠

46、距離以使腳輪經(jīng)??赏ㄟ^障礙之上、 測試行程應762mm(30in),頻率為10±2次/分鐘,測試一個循環(huán)為一次,即包括向前和向后兩次單向行程。2、有腳椅子的腳輪和椅架的測試、將椅子固定在測試平臺上,腳輪應能自由旋轉(zhuǎn);113公斤 (250磅) 荷載200 400毫米(8-15.5吋)行程長度762毫米 (30吋)200 400毫米(8-15.5吋)、在光滑堅硬的測試平臺上按照規(guī)定的尺寸安裝2條寬51mm(2in),厚度3.2mm(0.125in),長度為輪子經(jīng)??赏ㄟ^障礙的鐵片作為障礙物;、如果是完整的椅子,則在椅子座面上放置113kg(250lb)的負荷;、測試行程應762mm(30

47、in),頻率為10±2次/分鐘,測試一個循環(huán)為一次,即包括向前和向后兩次單向行程,使每個腳輪離每個障礙物的距離為200-400mm(8-15.5in)。測試標準測試100小時、 先在有障礙物的平面上進行2000次測試;、去除障礙物后,進行98000次測試。、先在有障礙物的平面上進行2000次測試;、 去除障礙物后,進行98000次測試。結果判定椅子不能出現(xiàn)腳輪破損、椅子使用功能無損壞及喪失;、垂直使用22N的力從腳架中出輪子,應無法拔出。、 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 垂直使用22N(5lbf)的力從腳架中出輪子,應無法拔出。十四、測試項目14、椅腳強度測試-前邊/側(cè)邊-靜態(tài)(第18節(jié))

48、適用性沒有基座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椅腳承受水平的側(cè)邊負荷和前邊負荷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側(cè)視圖力的方向13毫米 38毫米 (0.5吋 1.5吋)1、 前負荷測試、椅子放置在一個測試平臺上,椅子側(cè)邊椅腳固定在一個高11-38mm(0.44-1.5in)高的擋塊上;、如椅子可調(diào)節(jié),則應調(diào)整到正常使用狀態(tài); 、在椅子的前腳底部13-38mm (0.5-1.5in)處施加力度于椅腳明顯地最脆弱位置,而這位置應該是椅腳的左或是右邊,所以力度應該落于離邊緣不大于25mm (1.0 in)的位置;、功能性:在每只前椅腳各施加334N(75lbf)的力一次; 驗證性:力度增加到503N(113 lbf)各一次。2

49、、側(cè)負荷測試、椅子放置在一個測試平臺上,椅子后腳固定在一個高11-38mm(0.44-1.5in)高的擋塊上; 、如椅子可調(diào)節(jié),則應調(diào)整到正常使用狀態(tài); 、在椅子的腳底部13-38mm (0.5-1.5in)處施加力度于椅腳明顯地最脆弱位置,而這位置應該是椅腳的左或是右邊,所以力度該落于離邊緣不大于25mm (1.0 in)的位置; 、功能性:在一只前椅腳和后椅腳各施加334N(75lbf)的力一次; 驗證性:力度增加到503N(113lbf)各一次。測試標準見測試方法和步驟結果判定、 功能性:椅子不能喪失使用性;、 驗證性:椅子不能出現(xiàn)突然性的重大改變,但可以接受喪失使用性。十五測試項目15

50、、腳踏板強度測試-垂直(第19節(jié))適用性所有帶腳踏板的椅子(座位高度大于610mm(24in))測試目的評估腳踏板承受壓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力的方向、 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如果有調(diào)整功能,應調(diào)整為正常使用狀態(tài);、 座位及上方結構需固定以避免在測試時會轉(zhuǎn)動。坐墊和/或其它與結構無關的組件可拆除以方便施加荷載;(有腳輪應拆除)、 功能性測試:在腳踏板的邊緣最弱的點,使用長度102mm (4in),寬度不超過51mm(2in),垂直施加445N(100lbf)的力,如果腳踏可以跟隨座位調(diào)整180°,則應在腳踏旋轉(zhuǎn)180°的位置使用同樣的方式施加445N(100lbf)的力,

51、時間為1分鐘;松開力度后,上面測試的兩個位置中的一個以同樣的方式施加890N(200lbf)的力,時間為1分鐘。、 驗證性測試:在腳踏板的邊緣最弱的點,使用長度102mm (4in),寬度不超過51mm(2in),垂直施加1334N(300lbf)的力,時間1分鐘。測試標準見測試方法和步驟結果判定、 功能性測試:腳踏板不能喪失使用性或者突然失去高度;、 驗證性測試:腳踏板不能出現(xiàn)突然的重大的變化,但允許喪失功能性。十六測試項目16、腳踏板強度測試-耐久性(第20節(jié))適用性所有帶腳踏板的椅子測試目的腳踏板結構能抵受重復加于其上的荷載所引致的壓力的能力。測試方法和步驟、 將椅子放置在測試平臺上,如

52、果有調(diào)整功能,應調(diào)整為正常使用狀態(tài);、 座位及上方結構需固定以避免在測試時會轉(zhuǎn)動。坐墊和/或其它與結構無關的組件可拆除以方便施加荷載;(有腳輪應拆除)、 在腳踏板的邊緣最弱的點,使用長度102mm (4in),寬度不超過51mm(2in),垂直施加890N(200lbf)的力;、 如果腳踏移動超過25mm(1in),則進行500次測試并依據(jù)結果進行判定;、 如果腳踏位移在12mm(0.5in)內(nèi),并能復原,則進行如下的測試。測試標準50000次測試,頻率為10-30次/分鐘結果判定不能喪失使用性,如果位移超過25mm(1in),則應視為已經(jīng)喪失使用性十七測試項目11、扶手耐久性測試(9.2)十

53、七、扶手強度測試-耐久性(第21節(jié))適用性帶扶手的椅子10º ± 1º400N (90 lbf)只要施加力度與角度相同其他施加荷載的方法也可接受帶扶手的椅子測試目的評估扶手承受重復加于扶手結構上的荷載而導致的壓力的能力。評估扶手承受重復加于扶手結構上的荷載而導致的壓力的能力(此類荷載是當用者要離開座椅時作支撐的力度)。測試方法和步驟、將椅子放在測試平臺上,將椅座調(diào)整至最低位置;、在距離扶手最前端100mm處施加載荷;、預先施加10N的力,力的方向與垂直方向成10°角,加載臂在未加載時的長度應為600±10mm。、 將椅子放在測試平臺上,如有需要,座位可以固定,但不能妨礙扶手和背架的移動;、 扶手高度和寬度可調(diào)整的,應調(diào)整到最弱的位置,如果最弱的位置不明顯,則可能需要多次測試;、 扶手面可旋轉(zhuǎn)的,則應在旋轉(zhuǎn)軸點施加負荷;、 在扶手最弱的位置施加長度為100mm(4in) 的負荷,負荷離扶手內(nèi)側(cè)部超過25mm(1in)。測試標準每一個扶手上施加400N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