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24/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1.gif)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24/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2.gif)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24/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3.gif)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24/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4.gif)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24/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e67cd177-6de3-421a-8a55-3c229e56754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通識教育理念 摘要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通識教育的目標是發(fā)展人的理性、心智,培養(yǎng)全面的人、具有社會責任的人。這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注重德性修養(yǎng),以人倫道德教化為基礎,追求博學與貫通,培養(yǎng)胸懷博大,關注民生的人不謀而合??梢哉f,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蘊含了深刻的通識教育理念。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通識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 g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51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5)09-0108-02 本刊網(wǎng)址 http:/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它決定了教育活動的本質。通識
2、教育是關于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yè)性的、非職業(yè)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yè)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的健全個人和自由社會中健全的公民。通識教育的倡導始于古希臘,隨著近代西方大學教育的興起而得以發(fā)揚和勃興。20世紀初,通識教育作為一種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而傳人中國并產(chǎn)生實踐影響。但是,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卻源遠流長。 古人認為,“教者,政之本也”,歷朝歷代都重視教化。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君子”,最高目標是“內圣外王”。因此,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注重德性修養(yǎng),以人倫道德教化為基礎,追求博學與貫通,旨在培養(yǎng)胸懷博大,
3、關注民生的人。 一、注重自身德性修養(yǎng) 以人倫道德教化為根本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一大突出特點。最早記載有關教育內容的典籍中記載,帝日:“夔,命汝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詠言,聲衣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缛眨骸办?!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钡蹐驈娬{要培養(yǎng)正直而溫良,寬厚而嚴肅,剛強而不暴虐,自信而不自傲的人。 “君子”是古代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詩經(jīng)淇澳有云:“瞻彼淇澳,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暄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如切如磋”贊揚君子的道學文才,“如琢如磨”贊揚君子的審思自修,“瑟兮侗兮”贊揚君子的舉止嫻雅,“赫兮喧
4、兮”贊揚君子的寬廣胸懷。“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贊揚了君子道盛德善,人們不能忘懷。 先秦時期孔孟等強調君子當“仁”的思想,孔子強調君子應具備五德,恭、寬、信、敏、惠。即恭謙、寬厚、誠信、敏思和慈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边@五德之間也不是各不相干、相互隔離,而是融會貫通、相互包含的。如果“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泵献右詾橄?、商、周“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認為“三代”設教立學無非是以人倫道德教化人,亦即是以人倫道德塑造人的道德人格。 漢代董仲舒指出:“古之王者明于此,設庫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教化行而習俗美也?!卑讶藗惖赖陆?/p>
5、化置于學校教育的中心。同時,他發(fā)揚儒家精髓,提出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內容“三綱五?!?,其中的“五?!奔慈?、義、禮、智、信,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基本要求。 兩宋程朱繼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認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宣揚弘揚正大光明的美好品德,棄舊圖新,追求最完善的道德境界。朱熹提出“明人倫”的教育目的,認為教人為學首先要使學生明義理、會做人,而非沽名釣譽、爭權奪利。他認為,“學校之設,所以教天下之人為忠為孝也?!保浴笆ト酥隆焙汀百t人之學”為培養(yǎng)目標。 二、注重通達博識 既強調廣博又強調專精。孔子日:“君子博學于文”。古人自小學習龐雜的知識文化,所學內容涉及多方面。按
6、中國最傳統(tǒng)的古禮,兒童過八歲就開始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即生活的基本技能和迎來送往為人處世的禮節(jié)。同時開始學習小藝;十八歲束發(fā),行冠禮以后人大學。朱熹在(大學章句)序記載:“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贝蟠鞫Y記保傅篇中記載:“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小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內容包括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shù)。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六樂即:云門、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等古樂;五射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御即:鳴和鸞、逐水曲、
7、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書是古代學童練習寫字的材料,為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出來的6種條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九數(shù)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shù)學教材。而大藝指的是六經(jīng),即易、書、詩、禮、樂、春秋??梢钥闯?,古人學習內容不僅包括“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還包括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但僅僅注重學問的廣度還不夠,教育者還強調學問的深度與精度,要求處理好博學與專精的關系。朱熹認為,“為學須先立大本,其初甚約,中間一節(jié)甚廣大,到末梢又約近日,學者多喜從約而不于博注之,可以考研其約?!睘閷W者要先確立學問的大方向,從簡單的小范圍開始
8、,然后再力求廣博,然后在廣博的基礎上再求專精。治學必須重視專精,因為“治學貴專而不貴博,蓋惟專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則反苦于雜亂淺略而無所得?!币虼?,必須在廣博的基礎上專精,博專結合,才能更好地修身窮理,將知識融會領悟適得其用。 既強調知識結構又強調思維方法??鬃尤眨骸皩W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學和思要有效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要求學習小藝和大藝可以看出,傳統(tǒng)教育思想重視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但知識的掌握只是前提,目的是提升認知,進而能考察萬物,總結出“道”,即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淮南子云:“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
9、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倍Y記大學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提出要即物窮理,“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睆娬{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將其總結為理性知識。這無不體現(xiàn)了古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對歸納、演繹思維的強調。同時,傳統(tǒng)教育還重視整體思維,易.系辭傳下日:“天下之物,貞乎一者也”,莊子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中國古代天人合一而相互感應的思想,既把天、地、人作為整體,又將天道、地道、人道聯(lián)系起來,反映出古代學者的整體思維。 既強調知識積累又強調結合實踐。古代傳統(tǒng)教育非常重視篤行實踐,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訥于言而敏于行”,曾告誡弟子“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
10、也”。中庸教育為學者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將所學之識堅定地付諸實踐。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顏元也提倡親身實踐,主張“身實學之.身實行之”,認為“因行得知”,將實學和實習作為教學的要旨。 三、注重社會責任 “內圣外王”是中國古代價值觀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終極目標。古代教育家把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結合,內圣之道與外王之學融為一體,既包含完善自身的主觀目的,又服務于治國興邦的政治需要。梁啟超曾經(jīng)說過:“內圣外王之道一語包舉中國學術之全體,其旨歸在于內足以資修養(yǎng)而外足以經(jīng)世?!眱仁ナ侵敢ㄟ^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身修養(yǎng),使德、才達到至高境界。在此基礎上
11、,對外施行仁政和王道,治國安邦??梢钥闯?,內圣是手段,而外王才是目的。古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的三綱八目,為君子的成長展示了進修階梯。其以“修身”為本,以“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為“內圣”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王”功夫。如果只做到“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四目,那只能算是“獨善其身”,而若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便是“兼濟天下”了。 因此,君子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覺悟,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應滿足他人需要。君子也應有“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胸懷,不僅關注自家,也要顧及他人。君子更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
12、命感,關心蒼生,懷抱天下。只有通過“修己安人”,才能實現(xiàn)“經(jīng)過之遠圖”,實現(xiàn)“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理想社會。 概括起來,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蘊含了深刻的通識理念,這些經(jīng)幾千年淘洗的思想觀點至今仍發(fā)揮著旺盛的精神力量,在教育價值觀、教育目的、教育內容觀等方面都對現(xiàn)代大學通識教育起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嚴斯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151. 2劉毓慶,李蹊.詩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11:144. 3論語.陽貨m.太原:山西出版社,1996:231. 4方勇譯注.孟子滕文公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0. 5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鱩.北京:中華書局,1962:2523. 6方向東.大學中庸注評m.北京:鳳凰出版社,2006:5. 7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o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何晏,集解.邢m,疏.論語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9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0孫顯軍.大戴禮記詮釋史考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1朱熹.學規(guī)類編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2王弼.老子m.北京:中華書局,1954:26. 13高誘.淮南子m.北京:中華書局,1954:12. 14金景芳.周易系辭傳新編詳解m.沈陽: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胎模具自動化激光清洗系統(tǒng)研究
- 和營止痛湯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頸前路術后軸性癥狀的臨床療效觀察
- 2025年中國跌打損傷用藥未來趨勢預測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建議報告
- 可持續(xù)視角下廢棄材料在家具設計中的研究與應用
- 基于注意力機制與跨模態(tài)學習的行人重識別研究
- 初中歷史作業(yè)講評現(xiàn)狀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
- 銀行貸款申請書
- 2025年中國韓國料理行業(yè)投資研究分析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少先隊申請書父母話
- 2025年中國手術放大鏡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解讀學習課件
- 鄉(xiāng)鎮(zhèn)新能源利用項目方案
- 廣東省梅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
- 《馬克思生平故事》課件
- 《革蘭陽性球菌》課件
- 加油站合規(guī)化管理運行
- 廣東省廣州市2023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高中化學教材(人教版)課本實驗(回歸課本)
- 安徽省蕪湖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解析
- 項目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 USB-3.1-TYPE-C-培訓資料公開課獲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