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電影分析:電影的意義表達》評述_第1頁
《多模態(tài)電影分析:電影的意義表達》評述_第2頁
《多模態(tài)電影分析:電影的意義表達》評述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模態(tài)電影分析:電影的意義表達評述一、內容簡介第一章 分析電影”,指出了電影的意義大致可分為顯性 意義和隱性意義。目前的電影理論對隱性意義的闡釋和電影 本身的現象分析間存在較大的理論空缺,而本書的目的是找 到能夠聯(lián)系電影物質層和解釋層中間的意義系統(tǒng)。作者在本 章特別指出,在現有的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電影文本進行 的研究中,已有學者對電影中的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開展過 研究,只是篇章功能涉及較少,但篇章功能對于將其他功能 的整合非常重要。所以本書將對電影語篇中的敘事邏輯進行 重點分析和研究。第二章 符號與電影”,列出了批評者們對電影符號學的 兩種經典批評:語言學帝國主義和把電影當成一種靜態(tài)的符 號

2、指示系統(tǒng)?;谝陨吓u,作者強調電影是一個內部擁有 許多不同符號系統(tǒng)的更大的符號表意系統(tǒng),對電影的文本研 究應該超越句法進入語篇語義層面。本書的電影符號學研究 主要是參照了社會功能符號學理論。在本章的后半部分,作 者提出文件理論。該理論將電影文本的底層,即物質層進行 轉寫和重新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電影這種多符號系統(tǒng) 的語篇進行細致描寫。作者利用文件理論對電影文本中的一 個片段進行細節(jié)描寫,證明只有實現了對電影文本的充分描 述,并通過描述實現解釋充分性,對電影意義的判斷才能實 現底層符號和上層意義間的互通和交流。第三章 建構電影的符號模態(tài)”。本章作者首先指出電影 文本是符號資源的一種實例化表

3、現,這既保護了電影的媒體 特殊性,又把電影作為一種文本實例放置在社會功能符號學 層次關系的框架中。其次指出電影符號的歸約性要在一定的 語境中闡釋才有意義,因而可以利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提出的 語篇語義學對電影符號加以研究。最后,作者提出了模態(tài)構 成概念,認為應該關注在電影里不同符號模態(tài)的構成方式和 效果。第四章 克里斯蒂安 麥茨和電影圖像的大段組合理論 ” 在麥茨看來,電影在敘事層面有很多規(guī)約性,正是因為這些 規(guī)約,才能夠實現特定的電影符號學意義,觀眾的理解才能 和電影制作者的意圖達成一致。麥茨對電影符號的規(guī)約性研 究沒有限于單個的視覺畫面,而是著眼于更大的電影符號單 位,如一段連續(xù)的鏡頭或敘事段

4、落等。麥茨認為,在這個層 面上存在著替換、代償等一系列符號語言系統(tǒng),從而共同構 建起在電影中可以被識別的某種結構。正是基于這樣的認 識,麥茨發(fā)展了他的經典電影八大組合段理論。在這一章中,作者總結和分析了麥茨理論所存在的問題,如過于強調電影 語言的敘事特性、不合理地運用句法理論分析電影文本以及 受安德烈巴贊的影響僅限于將電影當作現實的再現等。第五章 分析的基礎:電影的單位”。本章提出電影既不 像語言那樣有明顯的規(guī)約性,無法提出所謂的電影語法”概念,也不像某些反對電影符號學的學者所述完全是現實的再 現,無法對其進行語言學上的單位分割和研究。為了對電影 文本進行細致分析,就要將電影進行切分,那么如何

5、確定切 分單位,就成了多模態(tài)電影語篇分析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議 題。該章節(jié)提出電影具有符號模態(tài)中的語篇結構,所確定的 研究單位不是具體的一個或幾個連續(xù)的電影鏡頭,而是這些 鏡頭所實現的電影的語篇結構。電影是一種具有符號組合和 選擇過程的藝術語篇形式,通過各種模態(tài)手段將前電影事件 進行重組和改編,讓原始的故事或素材通過電影手段實現某 種類型的操縱,由此產生一個可分節(jié)的聲音和視覺媒體流。 新的媒體流在操縱過程中產生了某些原始故事或素材所不 具備的語篇意義。對這些電影語篇意義的解讀,不能僅根據 對現實類型影片的自然理解,還需要借助諸如篇章語言學的 理論框架。第六章 電影的縱聚合組織”,介紹用于對電影符號

6、模態(tài) 的動態(tài)畫面流進行分析的縱聚合選擇框架,該框架能夠對電 影進行細致的分析。麥茨的八大段組和當中一個明顯的問題 就是,鏡頭之間關系和序列的類型都不清楚。作者在這一章 中提出的大段聚合理論,匯集和整合了之前學者對電影聚合 組織的研究成果,并利用新的大段聚合理論對麥茨的八大段 組合結構進行了重新詮釋和標注,明確了鏡頭之間的時間、 空間、對比和疊加等關系。為進一步表明其成果可適用范圍 的廣泛性,作者分別選取結構簡單和復雜的兩段不同電影片 斷,運用聚合連接關系進行逐鏡頭的分析,并形成一個抽象 性程度更高的電影結構圖,比較能夠說明鏡頭之間的各種關 系,也在電影語篇層面打通了從電影文本到語篇結構表述的

7、路徑,提供了對電影進行進一步文本研究的語篇分析模型。第七章 電影的橫組合組織”。麥茨認為,組合段之間的 關系就是按時間的順序排列的線性關系,沒有將組合段之間 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研究,放棄了對電影文本進行更大范圍的 描寫和分析的可能性。作者的做法是通過首先將電影分成不 同的分隔段,然后在此基礎上研究分隔段間的關系,使研究 者可以在更高的層面對電影的敘事結構、布局結構進行分 析。作者在這一章中重點對文件的組合單位進行詳細定義, 為下一步將這些小單位組合成更大的結構進行鋪墊,用于對 電影進行更大范圍、更復雜結構的描寫。第八章 運用橫組合與聯(lián)盟縱聚合的結合框架具體分析一部影片”。本章運用前幾章所建立的方

8、法框架,對格里菲斯的電影進行細致的語篇分析。格里菲斯的電影一直被看作一 部具有復雜組織結構的電影檔案,沒有完全依照事件的時間 順序來組織,而是將敘事打散,分隔成不同的事件單位,重 新組織和穿插,對敘述順序進行調節(jié)。作者試圖證明本書的 理論框架比較適合對具有敘事復雜結構的電影進行語篇分 析。第九章總結和展望”。作者提出在電影研究領域雖然現在 從符號學的角度細致分析電影文本的方式較少使用,但仍認 為一些方面還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比如,電影作為一種 文本,比起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本有何特性和獨特的表達機制, 以及運用什么描寫工具對電影文本進行描述和分析等,都有 待進一步研究。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對電影解

9、釋的文本分析基礎,從 而把電影現象和更為抽象的意義表現模式更好地連接在一 起。不過,本研究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電影這種媒體本身的 復雜性。從眾多變量中判斷哪些對電影意義的分析更為重 要,是比較困難的。即便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對于如此大量 的技術性細節(jié)的分析,這一任務仍然相當艱巨。二、簡要評述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跨學科性。雖然理論框架是建立 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基礎之上,但作者并沒有僅用語言學 理論描寫、分析和解釋電影內容,或者僅把電影當作一個證 明語言學有廣泛應用價值的研究對象而已。相反,作者從電 影本體出發(fā),對電影本身的相關美學解釋理論做了比較全面 的梳理,從中找出不足以及語言學可以使之完善的部

10、分,然 后再分步驟、分層次地結合語言學理論逐步建立相應的分析 模型。在此基礎上的跨學科研究成果,才有可能使不同學科 都有所獲益,得到不同學科學者的共同關注和認可。麥茨本 人在將語言學運用于電影符號學時倡導:語言學的概念用于 電影符號學時應當特別慎重。相反,語言學的方法,為電影 符號學提供了可靠和寶貴的幫助。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突破性。在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研究領域 的突破性,主要表現在:本書立足電影媒體本身的特點,根 植電影研究的傳統(tǒng)理論,探討其不足和局限;提出要彌補麥 茨理論的不足,就是要采用一種分層明確的模式,可以將電 影中的鏡頭定義為更抽象的電影語篇單位,然后將系統(tǒng)功能 語言學理論特別是馬丁的英語

11、語篇結構理論的成果納入對 電影進行形式化研究的理論框架中。該研究框架對研究和分 析動態(tài)的、復雜的多模態(tài)文本具有一定的工具價值。在電影理論方面,本書的突破性在于:麥茨是嘗試運用 語言符號學理論形式化研究電影文本的集大成者,無論得到 的是追隨還是批評,他之后鮮有人能夠將電影的符號學研究 提升到更高層面。盡管形式化研究電影文本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已經被逐漸邊緣化,本書突破性地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 學理論對麥茨的大段組合理論提出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修正, 并可能對電影文本進行某種形式的類型研究,為接下來將電 影作為一種語篇形式進而開展實證性的文本分析提供理論 模型和分析框架。本書的另一特點是前瞻性。其所提供

12、的對電影進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模型,可以讓研究者在以下方面獲得借鑒和幫 助:1對電影改編的符號學研究。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對 電影原著小說和改編后的電影文本進行翻譯符號學對比和 研究,或是符際翻譯研究。這些研究僅代表了一種對電影的 結構主義分析方法和手段,其對電影文本描寫和分析的效力 還不足。本書在麥茨的大段組合理論之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改 進和擴展,融合語篇語言學的理論觀點,在描寫和分析電影 這種多模態(tài)語篇形式時,較好地表現電影文本本身的特點。 所提供的電影語篇分析工具,能夠在將小說文本和電影文本 進行語篇對比時,根據基于語言或符號事實的證據,從而使 該方法具有可重復性和客觀性的優(yōu)點。2本書為建立包

13、含電影文本或動態(tài)多模態(tài)語篇的多模態(tài) 數據庫提供了描寫和分析手段,同時所提供的電影多模態(tài)文 本分析和描寫方法可以為電影文本進行多模態(tài)文體學研究、 跨媒介敘事學研究、媒介間研究等提供文本實證分析研究工 具。本書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處。首先,缺少對電影聲音模 態(tài)的分析。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為電影中的聲音 模態(tài),無論在電影語篇的概念功能、語篇功能還是人際功能 的實現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本書側重對電影 鏡頭的銜接和剪輯進行研究,這些方面僅屬于電影意義生成 的一部分。如果拘泥于描寫和分析以單個鏡頭為基本單位所 構成的電影語篇,這對發(fā)掘和闡釋電影的意義是有局限的。而電影中的其他表意的符號元素,如鏡頭、場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