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_第1頁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_第2頁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_第3頁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_第4頁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試論文學翻譯中的“信”    陸延 趙進明摘 要:本文作者著重探討了文學翻譯中“信”的有限性。作者認為:1.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對原作內(nèi)容的“信”優(yōu)先于對原作形式的“信”;2.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始終更多地受到譯語(往往是譯者的母語)和譯語文化的制約,影響到“信”的實現(xiàn);3.譯者本人的文體風格也始終會如影隨形地與原作的風格相互參差、左右、滲透,影響了“信”的充分實現(xiàn)。關(guān)鍵詞:信;有限性;原語和原語文化;譯語和譯語文化:g64 :a :1673-9132(2016)16-0121-03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

2、16.044一、前言自從我國近代翻譯理論奠基人嚴復提出關(guān)于文學翻譯的“信、達、雅”三原則以來,翻譯界的幾代精英們在從事中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實踐中紛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他們中也有不少人也提出了關(guān)于文學翻譯的真知灼見。例如,魯迅和瞿秋白等人主張“直譯”說,傅雷提出了“神似”說,錢鐘書提出了“化境”說,當代的譯界名宿許淵沖則提出了“三美”論。然而, 這些關(guān)于文學翻譯的理論主要集中在對“達”和“雅”的如何理解和怎樣實現(xiàn)上,因而均未脫出嚴復的“信、達、雅”理論的窠臼,只不過是他的理論的延伸和細化罷了。這些觀點和理論雖然五花八門,林林總總,但都是把“信”奉為自己永恒的金科玉律。在文學翻譯中,“信”就是指在

3、譯作里忠實地再現(xiàn)原作的內(nèi)容和形式。翻譯家傅浩把文學翻譯比作是打靶,并說,“過猶不及,都是脫靶”。然而,原作和原語文化與譯語和譯語文化不啻是并立的兩座大山,打靶人(譯者)與靶心(原作)之間的距離實在難以以道里計,再加上譯者的身后還有一大批譯語讀者正在“翹首以盼”,于是乎“信”的實現(xiàn)就愈發(fā)顯得“可望而不可即”了。明知山有虎,面向虎山行!有人對于“信”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變通方法。例如,趙元任先生就創(chuàng)新地指出,“文學翻譯中的信是有限度的”。那么,“打不中靶心”的文學翻譯還算是“信”嗎?譯者在文學翻譯中怎樣把握“信”的度?“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將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但是,筆者所發(fā)議論

4、實乃以蠡測海,敬請譯界行家賜正。二、在文學翻譯中,“信”是有限的,“神似”是譯者本人翻譯個性的展示由于譯者要跨越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的“溝溝壑壑”,架設(shè)溝通的橋梁,所以,很難做到對原作“亦步亦趨”“形神兼?zhèn)洹钡剡_到“化境”,在很多時候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譯作對于原作的“神似”;同時,譯者本人的由其母語以及母語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個性化表達風格也會在翻譯中與原作的風格互相參差。所以,文學翻譯中的“信”是受限制的,其具體表現(xiàn)如下。(一)“信”的有限性表現(xiàn)在“內(nèi)容的再現(xiàn)優(yōu)先于形式的再現(xiàn)”正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所說,“只要找到水源,就不要屈就于水缸”。也就是說,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只

5、要能夠把握住原作的實質(zhì)內(nèi)涵,就不必拘泥于使用譯語進行表達的方式。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1792-1822)的西風頌最后一句的七種譯文:原文: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1. 郭沫若譯文:嚴冬如來時,哦,西風哦,陽春寧尚迢遙?2. 豐華瞻譯文:哦,西風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3. 查良錚譯文:要是冬天,已經(jīng)來了,西風啊,春日怎能遙遠?4. 卞之琳譯文:風啊,你看,冬天要來了,春天難道會太遠?5. 王佐良譯文:啊,西風,如果冬天已到,難道春天還用久等?6. 周永啟譯文:啊,鳳!既然嚴冬已到,陽春豈不將來臨

6、?7. 江楓譯文:哦,風啊,日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七位譯者都是我國譯界響當當?shù)娜宋?,但他們對同一句詩的翻譯卻各不相同。他們都是以“信”為本,盡可能地把原文的意義表達到位,同時試圖展示出自己的譯風??梢姡靶紊瘛睂嶋y“兼?zhèn)洹?,“得意”則會“忘形”。正如翻譯家屠岸所說,“任何譯家的譯詩,都不可能完全排除譯家個人的氣質(zhì)和風格”。(二)譯者在內(nèi)容上更忠實于原作,在形式上更忠實于譯語和譯語讀者譯界前輩錢鐘書把譯作比作原作在譯語中的“投胎轉(zhuǎn)世”,那么,在文學翻譯這場“分娩”過程中,譯者這個“新生兒的接生婆”必然追求在譯作中保留和再現(xiàn)原作的藝術(shù)靈魂,同時也使得譯作“這個轉(zhuǎn)世后的胎兒”必然或多或少地打

7、上譯語的烙印,發(fā)生偏離原作“母體”的“變異”。例如,著名翻譯家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翻譯的我國經(jīng)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八十回里的一段話:原文:“說孫紹祖一味好色,家中所有媳婦丫頭將及淫遍,略勸過兩三次,便罵我是醋汁子老婆擰出來的”。譯文:“sun shaozu cares for nothing but women, gambling and drinking,” she sobbed,“hes affairs with practically all our maids and young servants wives. when i remonstrated mildly two or three

8、times, he cursed me for being jealous, saying i must have been steeped in vinegar”原文中的“擰”字用得很巧:只有在醋里泡過才能擰出汁來。在中國文化里,“吃醋”意味著“嫉妒”,尤其是用于男女關(guān)系的場合。而在英語中,vinegar的意思則是“不近人情、刻薄”。孫紹祖適用這樣惡毒的字眼兒來咒罵迎春,暴露出了他的一副“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嘴臉!楊譯加了一個詞jealous,為英語讀者起到了“指點迷津”的作用,但“擰”字的形象并沒有譯出。這只能說是英語在表達上的局限性限制了“信”。(三)譯者本人的語言特色會在譯作中展現(xiàn)

9、,使得譯作背離原作我們知道,在文學翻譯中,譯者一方面充當原作的代言人,力求“形神兼?zhèn)洹钡卦佻F(xiàn)原作的“豐姿”(豐華瞻語),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譯語讀者對原作的接受度,這是個“搭橋鋪路”的過程。這時的譯者必然會利用譯語在表達上的優(yōu)勢,巧妙地解開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存在著的語法層面和文化層面上的“活結(jié)和死結(jié)”,同時又不知不覺地越過了文學翻譯關(guān)于“信”的“雷池”。趙元任先生是世界級的語言大師,他翻譯了英國作家charles lutwidge dodgeson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alice in wonderland), 其中有這樣一段話:“i never went to him,” the mock

10、 turtle said with a sigh, he taught laughing and grief, they used to say.”譯文:“那素甲魚道,唉,我從不去找他教的,人家總說他教的是臘丁和稀臘?!痹谠闹?,素甲魚由于文化水平低,老用錯詞說錯話。這里,他想說latin(拉丁語)和 greek(希臘語),卻說成了laughing(大笑)和 grief(悲傷)。趙先生巧妙地用三個錯別字“臘丁,稀”再現(xiàn)了原文的諧音。趙先生“天才的譯力”使得譯作和原作渾然一體,難分軒輊??梢姡膶W翻譯中的“信”根本擺脫不了譯者的翻譯風格的左右,因而是有限的。又如張谷若翻譯的英國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

11、苔絲中的一段話,原文:“had it anything to do with fathers making such a moment of himself in thik carriage this afternoon? why dider i felt inclined to sink into the ground with shame!”譯文:“今兒過晌兒,俺看見俺爹坐在大車子里,出那樣的洋相,他那是怎么啦?是不是叫這檔子事折騰的?那陣兒把俺臊的,恨不得有個地縫兒鉆進去!”原文是主人公苔絲對母親所的話。文學巨匠哈代筆下的苔絲是個土生土長的農(nóng)家姑娘,她的話中夾雜著土話,如“moment,

12、 thik, dider”等等,使得一個善良的農(nóng)家姑娘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而張谷若則巧妙地發(fā)揮了漢語的表達優(yōu)勢,大膽使用我國山東的方言來對譯原文的方言,如“今兒,過晌兒,俺,這檔子事,臊,”等等,既生動形象,又符合原作主人公的身份、性格、地位以及背景要求,這是對原作的文化補償,譯作也很容易被譯語讀者接受。可見,譯者的風格與原作的風格是并行不悖,相互映襯的。這也是一種新面貌。三、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舉例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文學翻譯中,譯者對原作內(nèi)容的“信”優(yōu)先于對原作風格的“信”,使得“信”的實現(xiàn)始終帶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始終更多地受到譯語(往往是譯者的母語)和譯語文化的諸多制

13、約,其譯作大多是“新瓶裝舊酒”或者是“新瓶裝新酒”。例如,許淵沖教授提出的“三美”論,認為譯作可以與原作競賽,甚至可以超過原作。這時,就會出現(xiàn)“原作內(nèi)容的再現(xiàn)與形式的再現(xiàn)之間”的剪刀差,那么,譯作美則美矣,而“信”則又安在哉!翻譯家楊德豫說過,“存己存人”(live and let live)。這話與古訓“達人則達己”如出一轍?!靶拧本褪侨萑棠酥猎试S原作的內(nèi)容和譯者的風格并存于譯作中,應(yīng)當是對文學翻譯中“信”的一種與時俱進的理解,也是實現(xiàn)“信”的必由之路。參考文獻:1 李美.母語與翻譯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5).2 戎林.翻譯問題探微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8).3 黃杲炘.

14、英詩漢譯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2).4 李冰梅.文學翻譯新視野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abstract: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 of “faithful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is paper. in the authors opinion, firstly, the “faithfulness”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faithfulness” of the original

15、form; secondly, the realization of “faithfulness”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restriction of target language (mostly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translator) and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thirdly, the languag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or permeate and influence the original works style, which affect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faithfulness”.key words: faithful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