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亞的《怎樣解題》(word版)_第1頁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word版)_第2頁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word版)_第3頁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word版)_第4頁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業(yè)資料1幫助學生第一部分 在教室中目的 WORD完美格式 下載可編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這個任務并不很簡單,它需要時間、 實踐、熱忱以及健全合理的原則。學生應當有盡可能多的獨立工作經(jīng)驗。但是如果讓他獨自面對問題而得不 到任何幫助或者幫助得不夠。那么他很可能沒有進步。但若教師對他幫助過多, 那么學生卻又無事可干,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應當不多不少,恰使學生有一份合 理的工作。如果學生不太能夠獨立工作,那末教師也至少應當使他感覺自己是在獨立 工作。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考慮周到地、不顯眼地幫助學生。不過,對學生的幫助最好是順乎自然。教師對學生應當設身處地,應當了 解學生情況,應當弄清學生

2、正在想什么,并且提出一個學生自己可能會產(chǎn)生的 問題,或者指出一個學生自己可能會想出來的步驟。2問題、建議、思維活動 在打算對學生進行有效、不顯眼而又自然的幫助時,教師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一些相同的問題,指出一些相同的步驟。這樣,在大量的問題中, 我們總是問:未知數(shù)是什么?我們可以變換提法,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提問同一個 問題:求什么?你想找到什么?你假定求的是什么?這類問題的目的是把學生的注 意力集中到未知數(shù)上。有時,我們用一條建議:看著未知數(shù),來更為自然地達 到同一效果。問題與建議都以同一效果為目的:即企圖引起同樣的思維活動。從作者看來,在與學生討論的問題中,收集一些典型的有用問題和建議,

3、并加以分類是有價值的。前面這張表就包含了這類經(jīng)過仔細挑選與安排的問題 和建議;它們對于那些能獨立解題的人也同樣有用。讀者充分熟悉這張表并且 看出在建議之后所應采取的行動之后,他會感到這張表中所間接列舉的是對解 題很有用的典型思維活動。這些思維活動在表中的次序是按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 小排列的。3普遍性 表中所提問題與建議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普遍性,例如:未知數(shù)是什么?已知數(shù)是什么?條件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是普遍適用的,對于所有各類問題,我們 提出這些問題都會取得良好效果。它們的用途不限于任何題目。我們的問題可 以是代數(shù)的或幾何的,數(shù)學的或非數(shù)學的,理論的或?qū)嶋H的,一個嚴肅的問題 或僅僅是個謎語。這沒什么

4、差別,上述問題都是有意義的,而且有助于我們解 題。事實上,還存在一個限制,不過這與論題無關。表中某些問題與建議,只 能用于“求解題”而不能用于“求證題”。如果我們的問題屬于后者,則必須 采用別的提問方法,見第三部分“求解題,求證題”這一段。4常識我們這張表中的問題與建議是具有普遍性的,但是除去其普遍性以外,它 們也是自然的、簡單的、顯而易見的并且來自于普通常識。例如這條建議:看 著未知數(shù)!試想出一個具有相同未知數(shù)或類似未知數(shù)的熟悉的問題,這條建議不 管怎樣總是勸告你去做你想做的事,而對于你認真要解決的問題并未提出具體 的勸告。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如果你希望搞點吃的,你就會想起你所熟悉的搞到 食物

5、的一些辦法。你是不是有一個幾何作圖題?如果你想作一個三角形,你也會 想起你所熟悉的一些作三角形的辦法。你是否有一個任意的問題?你若希望找出 某個未知數(shù),你就會想起找出這樣一個未知數(shù)或你所熟悉的類似未知數(shù)的一些 辦法。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你的路子也是對頭的;這個建議是個好建議,它向 你提出一個常能成功的程序。我們表中的所有問題與建議都是自然的、簡單的、顯而易見的,而且只不 過是普通常識;但是這張表把常識概括地加以敘述。這張表所提出的處理辦法 對于那些認真對待其問題并有某些常識的人來說是很自然的。然而按正確道路 行動的人往往不注意用明確的語言來表達其行動,而且他可能根本不會這樣做; 我們這張表卻嘗試

6、去表達這些。5教師與學生,模仿與實踐 當教師向?qū)W生提出表中的問題或建議時,他可能有兩個目的:第一,幫助學生解決手頭的問題;第二,培養(yǎng)學生將來能夠獨立解題的能力。經(jīng)驗證明,適當使用我們表中的問題與建議,常能對學生有所裨益。此表 有兩個特點:常識性與普遍性。由于此表來源于普通常識,所以顯得很自然, 學生自己也會提出這類問題。由于此表具有普遍性,所以它們對學生的幫助并 非強加于人;它們只不過指出了一般的方向,而留給學生去做的還很多。上述兩個目的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學生在解決手邊的問題中獲得成功,他 就提高了一些解題的能力。這時,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所提問題具有普遍性而 且可適用于許多情況。如果同一個問題

7、反復地對學生有所幫助,那么他就會注 意到這個問題,于是在類似的情況下,他自己就會提出這個問題。通過反復地 提出這個問題,他總會有一次成功地誘導出正確的念頭。通過這樣一次成功, 他便發(fā)現(xiàn)了利用這個問題的正確途徑,于是,他真正地領會了它。學生可能對我們表中的一些問題領會得很好,以致他最終能夠在恰當?shù)臅r 刻向自己提出正確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自然而活躍的思維活動。這樣,學生 就無疑從我們的表中得到了盡可能多的收獲。為了得到盡可能好的結果,教師 可以做些什么事呢?解題,譬如,就好象游泳一樣,是一種實際技能。當你學習游泳時,你模 仿其他人的手足動作使頭部保持在水面上并最后通過實踐(實地練習游泳)來學 會游

8、泳。當試圖解題時,你也必須觀察并模仿其它人在解題時的所作所為,并 且最后通過實踐來學會解題。希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然后給他們提供大 量的機會去模仿與實踐。如果教師想要在他的學生中發(fā)展相應于我們表中的問 題與建議的思維活動,那么他就應該盡可能地經(jīng)常而自然地向?qū)W生提出這些問 題和建議。此外,當教師在全班面前解題時,他應當使其思路更吸引人一些, 并且應當向自己提出那些在幫助學生時所使用的相同問題。由于這樣的指導, 學生將終于找到使用表中這些問題與建議的正確方法,并且這樣做以后,他將 學到比任何具體數(shù)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東西。6四個階段主要部分,主要問題在求解過程中,我們很可能再

9、三地改變我們的觀點,或者改變考慮問題的 途徑。我們應該不斷地變更我們的出發(fā)點。當我們開始著手解題時,我們對問 題的概念可能很不完整;當我們有些進展以后,我們的看法就不同了;而當我 們幾乎已經(jīng)得到解答的時候,看法就會更不相同。為了把我們表中的問題與建議進行適當分組,我們把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問題;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要求的是什么?其次,我們必須 了解各個項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未知數(shù)和數(shù)據(jù)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了得到解題的 思路,應該制定一個計劃。第三,實現(xiàn)我們的計劃。第四,我們回顧所完成的 解答,對它進行檢查和討論。上述每一階段都有其重要性。可能會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想出了一個 異常

10、好的念頭,于是跳過所有的預備步驟,解答就脫口而出了。如此幸運的念 頭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是也可能發(fā)生很不如愿和很不走運的事:即,學生通 過上述四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想出好念頭。最糟糕的情況是:學生并 沒有理解問題就進行演算或作圖。一般說來,在尚未看到主要聯(lián)系或者尚未作 出某種計劃的情況下,去處理細節(jié)是毫無用處的。如果學生在實行其計劃的過 程中檢查每一步,就可以避免許多錯誤。如果學生不去重新檢查或重新考慮已 完成的解答,則可能失去某些最好的效果。7、弄清問題回答一個你尚未弄清的問題是愚蠢的。去做一件你不愿干的事是可悲的。 在校內(nèi)外,這種愚蠢和可悲的事情卻經(jīng)常發(fā)生,但教師應力求防止在他的班級

11、 里發(fā)生這樣的事。學生應當弄清問題,然而他不僅應當弄清它,而且還渴望解 出它。如果學生對問題沒弄清或不感興趣,這并不是他的過錯,問題應當精選, 所選的題目不太難但也不要太容易,應順乎自然而且趣味盎然,并且有時在敘 述方式上也應當自然而有趣。首先,必須了解問題的文字敘述。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檢查這一點,他 可以要求學生重新敘述這題目,而學生應能流利地重新敘述這個問題。學生還 應當能夠指出問題的主要部分,即未知數(shù),已知數(shù)據(jù),條件。所以老師提問時, 不要錯過這樣的問題:未知數(shù)是什么?已知數(shù)據(jù)是什么?條件是什么?學生應該仔細地、重復地并且從各個方面來考慮問題的主要部分。如果問題和某一圖形有關,那末他應

12、該畫張圖并在上面標出未知數(shù)與已知數(shù)據(jù)。如果 對這些對象需要給以名稱,他應該引入適當?shù)姆?。適當?shù)刈⒁膺x擇符號,他 就會被迫考慮這些必須選擇符號的對象。在此預備階段中,假定我們并不期望 有一個明確的回答,而只不過想有一個臨時性的回答或一個猜測,那么另外還 有一個問題可能是有用的,即:滿足條件是否可能呢?(在本書第二部分中,把“弄清問題”分成兩個階段:“熟悉問題”和“深人理解問題”)。8、例子讓我們說明上節(jié)中的某幾點內(nèi)容。我們選下列簡單問題: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其對角線長度。為了對此問題作有益的討論,學生必須熟悉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在平面幾 何中的某些應用。他們對立體幾何可能只有很少的系統(tǒng)知識

13、。教師這時可以依 賴學生對空間關系的樸素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使問題具體化而使之有趣。如教室就是個長方體,其尺寸可 以測量,也可以估計,要求學生不作測量,間接地求出教室的對角線長度。教 師指出教室的長、寬、高,用手勢說明什么是對角線,通過不斷地和教室相聯(lián) 系而使他畫在黑板上的圖變得更加形象。以下是老師與學生間的對話: “未知數(shù)是什么?” “長方體對角線的長度。” “已知數(shù)是什么?” “長方體的長、寬、高。”“引入適當?shù)姆?,用哪個字母表示未知數(shù)?” “x”“長、寬、高應選哪些字母?” “a,b,c” “聯(lián)系a,b,c與x的條件是什么?”“x是長方體的對角線,長方體的長、寬、高為a,b,c” “這是

14、個合理的問題嗎?我意思是說,條件是否充分,足以確定未知數(shù)嗎?” “是的,是充分的。如果我們知道a,b,c,我們就知道平行六面體。如果平行六面體被確定,則對角線也被確定了。”9擬定計劃當我們知道,或至少大體上知道,為了求解未知數(shù),必須完成哪些計算、 要作哪些圖的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計劃。從弄清問題到想出一個計劃,其過 程可能是漫長而曲折的。事實上,求解一個問題的主要成績是構想出一個解題 計劃的思路。這個思路可能是逐漸形成的?;蛘?,在明顯失敗的嘗試和一度猶 豫不決之后,突然閃出了一個“好念頭”。老師為學生所能做的最大的好事是 通過比較自然的幫助,促使他自己想出一個好念頭。我們下面就要討論的問題 與

15、建議正是要誘發(fā)這樣一種好念頭。 為了弄清學生的心理活動,老師應當回想他自己的經(jīng)驗,回顧他自己在解題時碰到的困難與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我們當然知道,如果我們對該論題知識貧乏,是不容易產(chǎn)生好念頭的。如 果我們完全沒有知識,則根本不可能產(chǎn)生好念頭。一個好念頭的基礎是過去的 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僅僅靠記憶不足以產(chǎn)生好念頭。但若不重新收集一些有關 事實,則也不會出現(xiàn)好念頭。只有材料還不足以蓋房子,但是不收集必需的材 料也蓋不了房子。解決數(shù)學問題所必需的材料是我們早已獲得的數(shù)學知識的某 些有關內(nèi)容,如以前解決的問題,以前證明過的定理。因此,以下列問題開始 工作常常是合適的:你知道一個與此有關的問題嗎?困難就在于

16、:通常有相當多的問題與我們現(xiàn)在手上的問題有關,即,與它 有某種共同之處。我們怎樣挑出其中一個或幾個確實有用的問題呢?我們建議把 力量放在主要的共同之處上:看著未知數(shù)!試想起一個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數(shù)的 熟悉的問題來。如果我們成功地回想起一個與當前問題密切相關的早已解決的問題,那是 很幸運的。我們應當爭取這樣的運氣;通過探索我們是可以得到它的。這里 有個問題與你的問題有關,且早已解決,你能利用它嗎?上述問題,如能很好地理解和認真地加以考慮,常常有助于激發(fā)起一連串 正確的想法;但它們并不總是有用的,它們并非魔法。如果這些問題不行,我 們必須尋找某些其他的適當接觸點,并且探索問題的各個方面;我們不得不

17、變 化、變換、修改該問題。你能否重述這個問題?我們表中的某些問題提示了改變 問題的專門方法,例如普遍化、特殊化、應用類比、舍去一部分條件等等;具 體細節(jié)是重要的,但我們現(xiàn)在不能深入討論。改變問題可能導致提出某種適當 的輔助問題: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則應首先嘗試去解決某些與此有 關的問題。嘗試去應用各種已知的問題或定理,考慮各種修改,對各種輔助問題進行 試驗,我們可能離開原來的問題太遠,甚至最后有失掉它的危險。但是還有一 個很好的問題可以把我們帶回原處: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已知數(shù)據(jù)?你是否利用 了整個條件?10例子我們回到第8節(jié)中的例子?!澳闶欠裰酪粋€與此有關的問題?” “看著未知數(shù),你

18、是否知道一個具有相同未知數(shù)的問題?” “好,未知數(shù)是什么?”“平行六面體的對角線?!?“你是否知道任何具有相同未知數(shù)的問題?” “不,我們還沒有任何關于平行六面體對角線的問題” “你是否知道任何具有相似未知數(shù)的問題?”“你看,對角線是個線段,就是直線的一段。你從來沒有解決過一個未知 數(shù)是直線長度的問題?”“當然,我們曾經(jīng)解決過這樣的問題,例如找出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邊?!?“好啊!這里有一個知你的問題有關的問題,且早已解決,你能利用它嗎?”“你真走運,你想起了一個與你當前問題有關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你以前已經(jīng)解決了。你愿意利用它嗎?為了能利用它,你能否引進某個輔助元素?”圖1“看這里,你所想起的是

19、一個關于三角形的問題。圖中有三角形嗎?”我們希望這最后的提示已明白得足以誘發(fā)出解題的思路(即引入一個在圖1中用陰影畫出的直角三角形)。這個引入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就是我們所要求 的對角線。但是教師應當對下述情況有所準備:即使這樣明白的提示也不能使 學生開竅,那么他應當動用所有越來越明顯的提示?!澳闶欠裣朐趫D1中有個三角形?” “在圖中,你想有哪種三角形?”“你現(xiàn)在還不能求出這對角線;但你說過你能求出三角形的一個邊。那么現(xiàn)在你該怎么辦呢?” “如果對角線是三角形的一個邊,你能找出它嗎?”經(jīng)過或多或少的幫助后,學生終于成功地引進了決定性的輔助元素,即圖 中陰影三角形,在鼓勵學生進入實際計算之前,教師

20、應確信其學生對問題的理 解已有足夠的深度?!拔蚁?,畫出那個三角形是個好主意,你現(xiàn)在有了個三角形,但是你是否有未知數(shù)?” “未知數(shù)是三角形的斜邊,我們可用畢達哥拉斯定理去計算它” “如果兩邊為已知,你會計算。但它們是已知的嗎?” “一個邊已給定,是c。另一個邊,我想也不難求出。是的,另一邊是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很好!現(xiàn)在我看出你有個計劃了?!?1實現(xiàn)計劃想出一個計劃,產(chǎn)生一個求解的念頭是不容易的。要成功需要有許多條件, 如已有的知識、良好的思維習慣、目標集中,還要有好運氣。但實現(xiàn)計劃則容 易得多,我們所需要的主要是耐心。計劃僅給出一個一般性的大綱,我們必須充實細節(jié)并耐心地檢查每一個細節(jié)

21、,直到每一點都完全清楚了,沒有任何可能隱藏錯誤的含糊之處為止。如果學生真的擬定出一個計劃,則教師就比較清閑了。現(xiàn)在的主要危險是 學生可能會忘記他的計劃。因為那些從外界接受計劃的和根據(jù)教師的權威來采 納某個計劃的學生,很容易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但若是學生自己搞出來的計劃(即便 經(jīng)過某種幫助)并且學生滿意地看出了最終的思路,則他就不那么容易忘記。教 師必須堅持讓學生檢查每一步驟。根據(jù)“直觀”或“形式”上的論證,我們可以使自己相信每一步驟的正確 性。我們可以集中力量在有問題的疑點上,直到完全搞清楚,毫不懷疑每一步 驟都是正確的為止;或者我們可以根據(jù)形式推理的法則推導出有問題的這一點 (在許多重要的場合,直

22、接觀察與形式證明二者間的區(qū)別是足夠明顯的;更進一 步的討論讓我們留給哲學家們?nèi)ミM行吧!)主要之點是:學生應當真正地相信每一步驟的正確性。在某些情況老師可 以強調(diào)“看出來”與“證明”二者之間的差別而提出:你能清楚地看出這一步 驟是正確的嗎?同時你也能證明這一步驟是正確的嗎?12例子我們繼續(xù)第10節(jié)末尾留下的工作。學生最后已經(jīng)得到了解題的思路。他看 出未知數(shù)x是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而給定的高度c是邊長之一,另一邊則是六面 體的一個面的對角線。很可能這剛學生被催促引入一個適當?shù)姆?。他應當選 擇y表示另一邊,即面上的對角線,其兩邊為a和b。學生現(xiàn)在可能看得更清楚: 解題的思路就是應該引進一個輔助未知數(shù)

23、y0最后,陸續(xù)對這兩個直角三角形進 行考慮之后,他得到2x =y2+c2y2=a2+b2于是消去輔助未知數(shù)y,從而有222x2=a +b +cx= a 2 + b 2 + c 2如果學生正確地進行上述細節(jié)運算,老師沒有理由去打斷他,除非必要時提醒他應當檢查每一步。這樣,教師可以問: “你能清楚地看出具有三邊x,y,c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老老實實回答:“是”。但是如果老師不滿足于學生的直觀猜測,他應該繼續(xù)提問:“但是你能證明這個三角形是個直角三角形嗎?” 除非整個班級對于立體幾何已經(jīng)有了良好的起點,否則教師不應當提出這個問題。即使如此,也仍然存在某些危險性,即對這個偶

24、然提出問題的回答可 能成為大多數(shù)學生的主要困難。13回顧即使是相當好的學生,當他得到問題的解答,并且很干凈利落地寫下論證 后,就會合上書本,找點別的事來干干。這樣做,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 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通過重新考慮與重新檢查這個結 果和得出這一結果的路子,學生們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發(fā)展他們解題的能力。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懂得并且傳授給學生下述看法:沒有任何問題是可以解決得 十全十美的??偸O滦┕ぷ饕?。經(jīng)過充分的探討與鉆研,我們能夠改進這個 解答,而且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總能提高自己對這個解答的理解水平。現(xiàn)在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他的計劃。他已經(jīng)寫出了答案,檢查了每一步。這樣

25、, 他似乎有充分理由相信他的解答是正確的了。然而,出現(xiàn)錯誤總還是可能的, 特別當論證冗長而復雜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要驗證。特別是,如果有某種快 速而直觀的辦法來檢驗結果或者檢驗論證,決不要忽略。你能檢驗這結果嗎? 你能檢驗這個論證嗎?為了確信某個東西的存在或其質(zhì)量的好壞,我們總喜歡去看看它,摸摸它。 我們總是通過兩種不同的感官來感知它。同樣,我們也寧可通過兩種不同的證 明使我們對結果確信無疑。因此要問:你能用不同方法來導出這結果嗎?當然, 我們寧愿要簡短而直觀的論證,而不要冗長而煩瑣的,所以要問:你能一下子 看出它嗎?教師的首要職責之一是不要給學生以下述錯覺:數(shù)學題目之間很少有聯(lián) 系,和任何其

26、他事物則完全沒有什么聯(lián)系。當我們回顧問題解答的時候,我們 自然有機會來考察一個問題與其它事物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已經(jīng)作出了真誠的努 力并且意識到自己完成得不錯,那末他們將發(fā)現(xiàn)對解答加以回顧確實饒有趣味。 這樣,他們就熱切地想知道用真誠的努力還可干些什么別的,以及下次他如何 能干得同樣好。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設想一些情況,在那些情況下,他能再一次 利用所使用的辦法,或者應用所得到的結果。你能把這結果或這方法用于某個 其它問題嗎?14例子在第12節(jié),學生最后得到了解答:如果長方體自同一角引出的三個邊為a,b,c,那末對角線為a 2 + b 2 + c 2 你能檢驗這個結果嗎?教師不能指望從缺乏經(jīng)驗的學生那

27、里得到這個問題 的良好回答。但是學生應該很早就獲得下述經(jīng)驗:用字母表達的問題比純粹數(shù) 字題好。對于用字母表示的題,其結果很容易進行幾次檢驗,而用數(shù)字表示的 題則不然。我們的例子雖然很簡單,也足以證明這點。教師可以對結果提出好 幾個問題,對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是”;但如回答“不是”, 這將表明結果中存在嚴重的缺點。“你是否使用了所有的數(shù)據(jù)?是否所有數(shù)據(jù)a,b,c都在你的對角線公式中出現(xiàn)?”“長、寬、高在我們的問題中起的作用是一樣的,我們的問題對a,b,c 來說是對稱的。你所得的公式對a,b,c對稱嗎?當a,b,c互換時公式是否保持 不變?”“我們的問題是一個立體幾何問題給定尺寸a,b

28、,c,求平行六面體的對 角線。我們的問題與平面幾何的問題類似:給定尺寸a、b,求矩形的對角線, 這里立體幾何問題的結果是否與平面幾何的結果類似?”“如果高c減小,并且最后等于零,這時平行六面體變成平行四邊形。在 你的公式中,令c=0,是否得到矩形對角線的正確公式?”“如果高c增加,則對角線也增加。你的公式是否表明這點?” “如果平行六面體的三個量度a,b,c按同一比例增加,則對角線也按同一比例增加。在你的公式中,如將a,b,c分別代以12a,12b,12c,則對角線也將乘以12,是否這樣?”“如果a,b,c的單位是尺,則你的公式給出的對角線的單位也是尺;如 果將所有單位改為寸,則公式應保持正確

29、,是否如此?”(后兩個問題基本上是等價的。參見“量綱檢驗”一節(jié))上述一些問題有幾個好處。首先,公式通過這么多的檢驗,這一事實不能 不使一個聰明的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學生以前就相信公式是正確的,因為公 式是他仔細推導出來的。但是現(xiàn)在經(jīng)過這么多檢驗,他就更深信無疑了,這種 信心的增加來源于一種“實驗的數(shù)據(jù)”。正是由于上述問題,公式的細節(jié)獲得 了新的意義,而且和不同的事實聯(lián)系起來了。這樣,公式就更容易記住,學生 的知識得以鞏固。最后,上述問題很容易轉到類似的題目上。對于類似題目獲 得一些經(jīng)驗以后,一個聰明的學生就能覺察出所包含的普遍概念:即,利用所 有有關數(shù)據(jù),改變數(shù)據(jù),對稱,類比。如果他養(yǎng)成了把注

30、意力集中在這些地方 的習慣,他解題的能力肯定會提高。你能檢驗這個論證嗎?在困難而重要的場合,可能需要逐步地重新檢驗論 證。但通常,重新檢查一下令人惱火之點就夠了。在本例,可以建議討論以前 提過的問題:你能證明具有三邊x,y,c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嗎(見第12節(jié)末尾處)?你能把這結果或方法用于其它問題嗎?在受到一些鼓勵并且經(jīng)過一兩個示 范例子以后,學生們很容易找到應用,這些應用實質(zhì)上就是把問題的抽象數(shù)學 元素賦予具體的解釋。當教師在進行討論的教室里,把教室當作問題中的長方 體,他自己就使用了這樣一種具體的解釋。一個笨拙的學生可能會提議計算食 堂的對角線,而不是教室的對角線來作為一種應用。如果學生

31、們自己提不出來 更有想象力的內(nèi)容,那么教師本人可以提出一個稍許不同的問題,例如:“給 定長方體的長、寬、高,求中心到一角的距離”。學生可以利用剛才解決的問題的結果,因為所求距離是對角線的一半?;?者他們也可以利用引入適當?shù)闹苯侨切蔚姆椒?后一種辦法對于本例來說,是 不那么顯而易見的,并且多少有點笨拙)。在這個應用例子之后,教師可以討論長方體四個對角線和六個棱錐體的結 構,這六個棱錐體的底是長方體的六個面、公共頂點是長方體的中心、而側棱 是長方體對角線的一半。當學生的幾何想象力被充分激發(fā)以后,教師應當回到 他的問題上來:你能把結果或方法用于某個其他問題嗎?現(xiàn)在學生有機會找到更 有趣的具體應用了

32、,例如,下面就是一個:“在一個長21碼、寬16碼的建筑物 的長方形平屋頂?shù)闹行囊⒁粋€高8碼的旗桿。為了支撐這根旗桿,我們需要四 根等長的拉線。規(guī)定四根拉線要離旗桿頂點為2碼處的同一點開始,而另一端是 建筑物頂部的四個角。問每根拉線有多長?”學生可以采用上面已詳細求解過的問題中所用方法,即在一個垂直平面上 引入一個直角三角形而在水平平面上引入另一個三角形?;蛘咚麄円部梢岳?上面的結果:設想有一個長方體,其對角線x就是四根纜繩之一而它的邊是a=10.5, b=8, c=6直接應用公式可求出x=14.5。更多的例子可見“你能利用這個結果嗎?”那一節(jié)。15不同的方法 我們對前面8、10、12、14

33、幾節(jié)所考慮的問題繼續(xù)討論一下。主要的工作,即提出計劃,已在第10節(jié)加以敘述。讓我們觀察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從 與第10節(jié)相同之點出發(fā),以后可以沿著稍許不同的路線提出下列各問題:“你是否知道任何與此有關的問題?” “你是否知道一個類比的問題?”“你看,所提的問題是關于空間的圖形,它與長方體的對角線有關。關于平面中的類比問題可能是什么?它應該與長方形的對角線有關”?!捌叫兴倪呅巍?。即便非常遲鈍和平凡、并且以前沒有能力推測任何事物的學生,最后也會 被迫對解題的思路至少作出微小的貢獻。此外,如果學生確實比較遲鈍,為了 使學生有所準備,教師應該事先討論平行四邊形的類比問題,否則不能一下子 就端出現(xiàn)

34、在的這個長方體問題。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如下: “這里有一個與你有關且已解決了的問題,你能利用它嗎?” “為了有可能利用它,你是否應當引入某個輔助元素?”最后教師可以成功地向?qū)W生提出他所希望的概念。這就是把給定長方體的 對角線想象為必須引入圖中的一個合適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這個平行四邊 形是通過長方體和兩個對邊的平面的截面)。此概念本質(zhì)上和前面(第10節(jié))相 同,但方法卻不一樣。在第10節(jié)是通過未知數(shù)來觸及到學生的可用的知識的; 我們回想起一個以前已解決的問題是因為其未知數(shù)和當前提出的問題中的未知 數(shù)相同。而在本節(jié),是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觸及到解題的概念。16教師提問的方法 在第8,10,1

35、2,14,15各節(jié)所闡述的提問方法主要是先從表中一般化的問題和建議開始,在需要時,逐步轉向更特殊更具體的問題和建議,直到在學 生的頭腦中能引出一個回答為止。如果你必須幫助學生開拓某種思路,如果可 能的話,從表中一個一般化的問題或建議重新開始提問,并在必要時再一次回 到某個更特殊的問題,如此等等。當然,這張表僅僅是這種類型的第一張表,看來對大多數(shù)簡單情況是夠用 了。但無疑它還應該改進。重要的是,我們開始提的問題與建議應該簡單、自 然和一般化,同時表應當短。建議必須簡單而自然,否則就會太唐突。 如果我們想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不是特殊技巧的話,那么建議必須一般化,不僅可用于目前的問題,而且可用于各類問題

36、。表必須簡短,使得在不同情況下,能夠不矯揉造作地重復提問,從而有機會最終能為學生所掌握,并對培養(yǎng)思維習慣作出貢獻。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必需逐步改為提出特殊的建議。 這種提問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幸好如此,因為在這類事情中,任何一成不變的、機械的、陳舊的程序必然很糟糕。我們允許有一定的靈活性,它允 許采用各種辦法(見第15節(jié)),它可以而且應該這樣來實施,使得教師所提的問 題可以由學生自已提出來。如果有讀者希望在他的班上試一試這里所提出的方法,他當然應該小心地 進行,他應該仔細地研究第8節(jié)的例子和后面笫18、19、20節(jié)中的例子。他應當 仔細地準備他打算討論的例子,同時也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方

37、法。他開始時應作 少量試驗,并逐漸摸索出他應如何掌握這個方法,學生如何學習這個方法并且 需要多少時間。17好問題與壞問題 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上節(jié)所提出的提問方法,則通過比較可以有助于判斷某些建議的好壞,這些建議是為了幫助學生而可能提出來的。回到原來在第10節(jié)開始時的情況,那時提問下列問題:你知道一個與此有 關的問題嗎?我們從幫助學生的最好意愿出發(fā),不問這個問題,而改為提問:你 能應用畢達哥拉斯定理嗎?我們的動機可能是極好的,但是這種提問卻大概是最壞的。我們必須認識 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這個問題的;然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大堆反對意見反對這種 類型的“幫助”。(1)如果學生已接近于問題的解決,他可能理解問

38、題的建議;但是如果他不 是這樣,他十分可能完全看不到問題的著眼點,因而在最需要幫助之處卻得不 到幫助。(2)這建議的針對性太強了,即使學生能利用它解決當前的問題,對于將來的問題來說并沒有學到什么。這種提問不是很有啟發(fā)性的。(3)即使學生理解這建議,他們也極少能理解教師怎么會想到提出這樣一 個問題,而學生他自己又怎樣能想出這樣一個問題呢?它看起來很不自然,很令 人詫異,就好象變戲法耍魔術一樣。它實在沒有什么啟發(fā)性。對第10、15節(jié)中所描述的過程就提不出上述任何反對意見了。18一個作圖題更多的例子在給定三角形中作一正方形。正方形的兩個頂點在三角形的底邊上,另二個頂點分別在三角形的另兩邊上?!拔粗?/p>

39、是什么?” “一個正方形” “已如數(shù)據(jù)是什么?”“一個給定的三角形,其它沒有?!?“條件是什么?”“正方形的四個角在三角形的邊線上,兩個在底上,其余兩邊每邊上有一 個?!薄笆欠窨赡軡M足條件?” “我想如此,但不太有把握?!薄翱雌饋?,你解此題并不太容易。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問題,首先嘗試去解決某個與此有關的問題。你能滿足部分條件嗎?” “你說部分條件是什么意思?” “你看,條件與正方形的所有頂點有關,這里有幾個頂點?” “四個。”“所謂部分條件涉及的頂點數(shù)應當少于四個。請僅僅保持部分條件而舍去 其余部分。什么樣的部分條件容易滿足?” “兩頂點在三角形邊線上,甚至三個頂點都在三角形邊線上的正方形,是

40、容易畫出來的!” “畫張圖!”學生畫出圖2。圖2“你僅僅保留了部分條件,同時你舍去了其余條件?,F(xiàn)在未知的確定到了 什么程度?”“如果正方形只有三個頂點在三角形的邊線上,那么它是不確定的?!?“好!畫張圖?!睂W生畫出圖3?!罢竽闼f的,保持部分條件不能確定正方形、它會怎樣變化呢?”圖3“你的正方形的三個角在三角形的邊線上,但第四個角還不在它應該在的 地方。正象你說的,你的正方形是不確定的,它能變化;第四個角也是這樣, 它怎樣變化?”“如果你希望的,你可以用實驗的辦法試試看。按照圖中已有的兩個正方 形的相同辦法,去畫出更多的三個角在邊線上的正方形。畫出小的正方形與大 的正方形。第四角的軌跡看起來

41、象是什么?它將怎樣變化?教師已把學生帶到非常接近于解答的地方。如果學生能猜到第四個角的軌 跡是一條直線,他就得到這個主意了。19一個證明題在不同平面上的兩個角,其中一個角的每一邊平行于另一角的對應邊且方向相同。證明這兩個角相等。我們要證的是立體幾何的一個基本定理。這個問題可以提給那些熟悉平面 幾何以及立體幾何中下列少數(shù)事實的學生,這少數(shù)事實構成了歐幾里得原理中 當前這個定理的預備知識。我們不但把直接引自我們表中的問題與建議劃上線,而且把那些與它們相對應的問題與建議也劃上線。例如,“求證題”是和“求 解題”相對應的(在“求解題,求證題”標題下的第5,6小節(jié)中,我們再系統(tǒng)地 討論這種對應關系)?!?/p>

42、前提是什么?” “兩角在不同的平面上,其中一個的每一邊平行于另一角的對應邊,且方向相同?!?“結論是什么?” “兩角相等?!薄爱嫃垐D,引入適當?shù)姆?。”學生畫出圖4中的線,并在教師的或多或少的幫助下,標出圖4中的字母?!扒疤崾鞘裁?請用你的符號表達出來?!?“A,B,C和A',B',C'不在同一平面上,且ABA'B', ACA'C'。AB的方向與A'B'的方向相同,而AC的方向與 A'C'的方向相同?!眻D4“結論是什么?”“看著結論!嘗試想起一個具有相同或相似結淪的熟悉的定理?!?“如果兩個三角形全等,則對

43、應角相等。”“很好!現(xiàn)在有一個與你的問題有關的定理,且早已證明。你能否利用它?”“我想如此,不過我還不清楚怎么辦?!?“為了可能利用它,你是否應該引入某個輔助元素?” “好,你提得非常好的那個定理是關于三角形的,是關于一對全等三角形的。在你的圖中有沒有三角形?” “沒有,但我能引進一些。讓我連接B與C,B'與C',這樣就有了兩個三角形,ABC和A'B'C'?!?“做得好,但是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用?” “去證明結論;BAC=BAC”“好,如果你希望汪明這點,你需要兩個什么樣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噢,對了,我可以選擇B,C,B',C',使得

44、AB=A'B', AC=A'C'” “好極了!現(xiàn)在你希望證明什么?” “我希望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ABC=A'B'C'如果我能證明這點,則立即可得結論BAC=B'A'C'?!?“妙!你有了一個新目標,這目標是一個新結論。看著這結論!并且嘗試想起一個具有相同或相似結論的熟悉的定理?!薄爱斍覂H當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等于另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時,這兩個三角形全等?!眻D5“做得好。本來你有可能會選出一條較差的定理的?,F(xiàn)在這里有了一條與你的問題有關的定理,且早已證明,你能否利用它?”“如果我知道BC=B'C'

45、,我能利用它?!?“對!那么你的目標是什么?” “證明BC=B'C'?!薄霸嚮貞浧鹨粋€具有相同或相似結論的熟悉的定理。” “是的,我知道一個定理,它最后結束的句子是:則兩線相等,但它并不合適?!?“為了能夠利用它,你是否應該引入某個輔助元素?”“你看,在圖中BC與B'C'間并無聯(lián)系,你怎么能證明 BC=B'C'?” “你利用了前提嗎?前提是什么?” “我們假定ABA'B',ACA'C'。是的,當然我們必須利用這點?!?“你是否利用了整個前提?你說ABA'B',這是你所知道的關于這些線段的全部情況嗎?

46、” “不,根據(jù)作圖,AB還等于A'B'。它們彼此平行并且相等。AC和A'C'也是這樣?!?“兩個等長的平行線這是很有趣的圖形。你以前見過嗎?”“當然見過!對!平行四邊形!讓我聯(lián)結A與A',B與 B',C與C'?!薄斑@主意不太壞?,F(xiàn)在你的圖中有幾個平行四邊形?”“兩個。不,三個。不,兩個。我意思是說,其中有兩個,你可以立刻證 明它們是平行四邊形。還有第三個看來是個平行四邊形。我希望我能證明它是。 這樣證明就結束了!”我們可能從這個學生前面的回答已經(jīng)推測到他很聰明。但是等他作出上述最后一個回答以后,我們對此就深信不疑了。這個學生能夠猜出數(shù)學結

47、果并且能夠清楚地區(qū)分證明與猜測。他也知道猜 測可以多多少少似乎是可信的。確實,他真的從數(shù)學課上得到了教益;他在解 題方面有了某種實際經(jīng)驗,他可以看出并且摸索出一個好的解題思路。20一個速率問題水以速率r流進錐形容器。容器具有正圓錐形狀,底是水平的,頂點在下 方,底的半徑是a,高為b。當水深為y時,求水表面上升的速率。最后,假定a=4 尺,b=3尺,r=2立方尺/分,y=1尺,求未知數(shù)的數(shù)值。圖6我們假定學生知道最簡單的微分法和變化率的概念?!耙阎獢?shù)是什么?” “圓錐底的半徑a=4尺,圓錐的高b=3尺,水流入容器的速率r=2立方尺/分,在某一時刻的水深y=1尺?!薄皩?,從問題的敘述方式看來,是建

48、議你先忽略具體數(shù)值而用字母求解, 把未知數(shù)用a,b,r,y表示出來,而僅在最終得到未知數(shù)的字母表達式以后再 代入具體數(shù)值。我愿意按照這條建議做?,F(xiàn)在未知數(shù)是什么?”“當水深為y時,水面升起的速率?!?“它是什么?你能用其他術語來說嗎?” “水深增加的速率?!?“它是什么?你能否再重新敘述得更不同些?” “水深的變化率?!?“對,y的變化率。但什么是變化率?回到定義去?!?“函數(shù)的變化率是導數(shù)?!薄罢_。現(xiàn)在y是函數(shù)嗎?如前所述,我們不管y的具體數(shù)值。你能否想象y是變化的?” “是的,水深y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樣,y是什么的函數(shù)?” “時間t的。”“好,引入適當?shù)挠浱?。用?shù)學符號,你將怎樣寫

49、y的變化率?” “dy/dt” “好,這就是你的未知數(shù)。你必須用a,b,r,y來表示它。順便說一下,數(shù)據(jù)中有一個是速率,哪一個?” “r是水流進容器的速率?!?“它是什么?你能用別的術語來說它嗎?” “r是容器中水的體積的變化率。”“它是什么?你能否再重新敘述得更不同些?你將怎樣用適當?shù)挠浱杹韺懰?” “r=dV/dt” “V是什么?”“在時間t,容器中水的體積” “好,這樣你必須用a,b,dV/dt,y,來表示dy/dt,你將怎樣做?” “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問題,首先嘗試去解決某個與此有關的問題。如果 你到現(xiàn)在還看不出dy/dt與數(shù)據(jù)間的聯(lián)系;嘗試去引入某種能作為中間過渡踏腳 石的更簡單的聯(lián)

50、系?!薄澳憧床怀鲞€有別的聯(lián)系嗎?例如y與V是否彼此獨立?” “不,當y增加,V一定也增加?!?“那么說,是有聯(lián)系了,這聯(lián)系是什么?” “好,V是錐體的體積,y是錐體的高。但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底的半徑?!?“不過,你可以考慮它。叫它什么,譬如設它為x吧!”px 2 y“V=?!?“正確,關于x又知道些什么?它是否與y獨立?” “不,當水深y增加,自由表面的半徑x也增加?!?“這么說,它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但這聯(lián)系是什么?” “當然是相似三角形。x:y=a:b” “你看,又多了個聯(lián)系,我不愿錯過從它那兒得到的好處。別忘了,你希望知道的是y與V之間的聯(lián)系。” “現(xiàn)在我有x=ay/bpa 2 y 3V=”3

51、b 2“很好,這看來像個踏腳點。難道不是嗎?但你別忠了你的目標。未知數(shù)是什么?” “噢,是dy/dt”?!澳惚仨氄页鰀y/dt,dV/dt與其他數(shù)量間的聯(lián)系。但這里有的卻是y,V和其他數(shù)量間的聯(lián)系。你該怎么辦?” “當然是微分!22¶V = pa y¶y 就是它?!?#182;tb 2¶t“妙!那么從已經(jīng)給出的數(shù)值能得出什么結果呢?” “若a=4,b=3,dV/dt=r=2,y=l,則2 = p ´16 ´1 ¶y ?!币布?¶tdy/dt=0.358尺/分。1熟悉問題第二部分怎樣解題一段對話我應該從哪兒開始?從問題的敘述開

52、始。 我能做什么?觀察揣摩整個問題,盡量使其清晰而鮮明。暫時先拋開細節(jié)。 這樣做,我能得到什么好處?你會明白問題,使自己熟悉問題,并把問題的目標牢記在腦海中。這樣全神貫注地對待問題也會調(diào)動起你的記憶力,做好準備去重新聯(lián)想與問題有關的各點。2深入理解問題我應該從哪兒開始?還是從問題的敘述開始。當你對問題的敘述已如此清楚 并已深深地印入腦海,以致你即使暫時不去看它,你也不怕把它完全忘掉時, 你就可以開始下面的工作了。我能做什么?先把問題的主要部分剖析出來。因為前提與結論是“求證題” 的主要部分。未知、已知與條件是“求解題”的主要部分。再把問題中的主要 部分都弄一遍,并且要逐個地考慮,輪流地考慮,而

53、且在各種組合中來考慮, 同時把每個細節(jié)與其它細節(jié)聯(lián)系起來,把每個細節(jié)與整個問題聯(lián)系起來。這么做,我能得到什么好處?你會準備好并弄清楚以后可能起作用的細節(jié)。3探索有益的念頭應該從哪兒開始?從考慮問題的主要部分開始。當主要部分能很清楚地排 列出來,想得明明白白(這應歸功于你前面的工作)并且也記得住時,這時開始 做下一步。怎樣進行?從各個方面來考慮你的問題,找出與你現(xiàn)有知識有關之處。從各個方面考慮你的問題。分別突出各個部分,考察各個細節(jié),用不同方 法反復審查同一細節(jié)。把細節(jié)用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從不同角度考慮它。試著 在每一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某些新意義,嘗試在整個問題中得出某些新解釋。從你現(xiàn)有知識中找出與問題

54、有關之處。試想過去在類似的情況下有什么曾 幫過你的忙。在你所考察的內(nèi)容中,設法找出熟悉的東西來,在你所熟悉的東 西中,努力找出有用的東西來。能找出什么?一個有用的念頭,也許是個決定性的念頭,它能使你一限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念頭有什么用?它會給你指出整個或部分解題途徑,它或多或少地清楚地 向你建議該怎么做。念頭多多少少還是完整的。如果你有一個念頭,你就夠幸 運的了。碰上一個不完整的念頭怎么辦?應該加以考慮。如果它看來有好處,就應 該多考慮一會兒。如果它看來是可靠的,你應當確定它能引導你走多遠,并重 新考慮一下形勢。由于這個有益的念頭,情況已經(jīng)變化了。你要從各個方面來 考慮新形勢并找出它與你現(xiàn)有知

55、識之間的聯(lián)系。再次這樣做,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如果你走運的話,你或許能找到另一個念頭。也許下一個念頭會引導你去解決問題。也許在下一個念頭以后,你還需要幾個有益的念頭。也許有些念頭會把你引入歧途。無論如何,你應當感謝所 有的新念頭,感謝那些次要的念頭,感謝那些模糊的念頭,也感謝那些使模糊 念頭得以糾正的補充性念頭。即使你暫時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有價值的新念頭,但 如果你對問題的概念更完全了,或者更連貫、更和諧或者更平衡了,那你也應 當表示感謝。4實現(xiàn)計劃應該從哪兒開始?從引導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開始。當你感到你已抓住主要 的聯(lián)系,并且自信能提供可能需要的次要細節(jié)時,就開始。怎幺做?你對問題應抓得很有把握。詳

56、細地進行你以前認為可行的全部代 數(shù)或幾何運算。用形式推理或直接觀察檢查每一步驟的正確性,或者,如果你 能夠的話,兩種方法都用。如果你的問題很復雜,你可以分成“大”步驟和“小” 步驟,每一大步驟又由幾個小步驟組成。首先檢查大步驟,以后再檢驗小步驟。這樣做,我能有什么好處?這樣提出的解,每個步驟無疑都是正確的。5回顧應該從哪兒開始?從解答開始,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應該是完整而正確的,怎么做?從各個方面考慮這個解,找出與你已有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紤]解的細節(jié),并嘗試使它們盡可能地簡單;研究解答中較冗長的部分, 使它們更短些;試著一眼就看出整個解。試著去改進解的各部分,嘗試去改進 整個解,使它直觀,使它盡量自然地適合于你已有的知識。總結你解題的方法, 嘗試看出它的要點,并且嘗試把它用于其他問題??偨Y所得結果并試著把它用 于其他的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