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4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4碳和碳的氧化物單元復習一、復習目標:1.了解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2.知道單質碳的化學性質。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co2的反應原理及裝置,以及制取氣體的思路、方法及溫室效應。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質;知道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緶毓手隆恐R點一:碳的單質 1.金剛石、石墨和c60 (1)物理性質與用途比較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顏色狀態(tài)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固體 色細鱗片狀固體,有滑膩感光澤琢磨后有光澤有 光澤硬度導電性用途鉆頭、刻玻璃、裝飾品等鉛筆芯、電極、潤滑劑等(2) 、 、 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由于它們的 不同,因此它們的

2、 存在著很大差異。(3)木炭具有 結構,它具有 能力, 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強,防毒面具里的濾毒罐就是利用 來吸附毒氣。(4)c60分子是由 構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學超導體等方面。2.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 ??扇夹?a充分燃燒生成co2 ,化學方程式為 b不充分燃燒生成co,化學方程式為 在氧氣中燃燒時現(xiàn)象為 。還原性:在高溫條件下能與fe2o3等金屬氧化物發(fā)生反應。 fe2o3 + c 知識點二:碳的氧化物1.二氧化碳制?。簩嶒炇抑品ǎ悍磻恚豪?或 和稀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注意:不能用純堿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是因為 ;不能用稀硫酸,因為會生成微溶的硫酸鈣,覆蓋在

3、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也不能用濃鹽酸,因為其會揮發(fā)出 氣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制取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收集方法: ,理由是 。檢驗方法: ,驗滿方法: 。工業(yè)制法:高溫煅燒石灰石,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二氧化碳的性質物理性質: 色,氣味 ,狀態(tài) ,密度比空氣 ,溶解性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會變成固態(tài),固態(tài)二氧化碳叫 ,可用于 。化學性質:“三不”:不 、不 、不 。與水化合,反應方程式為 ,其生成物易分解,反應方程式為 與石灰水等堿溶液反應:與石灰水反應方程式為 ,與燒堿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 。3.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用途:主要表現(xiàn)在 、 、 、化工原料等。溫室效應:

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的熱量不易散失,從而使 。危害:導致兩極的 ,使 ,淹沒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 、農業(yè)減產等。緩解措施: , , 。4.一氧化碳:物理性質: 色 味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化學性質 可燃性:co + o2 火焰的顏色: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點燃 與cuo等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co +fe203 現(xiàn)象 毒性:co易與人體內的 結合,便 失去輸送氧的能力。用途: 單質碳、一氧化碳、氫氣的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單質碳一氧化碳氫氣在常溫下在點燃或加熱可燃性還原性毒性二、知識網絡cnh4hco3 h2co3 na2co3 nahco3 o2 o2 熾熱的碳o2 (點)

5、cuo ()na2o2naoh naoh ca(oh)2 高溫h+ co2 、h2o ca(oh)2 co2 (水)oh 加熱ca(hco3)2 coo2 不足cuo caco3 co2 h ca2 h2o c、c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三、自我測評1.美國曾對伊拉克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在一次襲擊中。美軍對伊拉克使用了石墨炸彈,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發(fā)電廠頓時陷于癱瘓,全城一片漆黑,這是由于石墨( )a.質軟&

6、#160;       b.有吸附性      c.能導電        d.易燃、易爆炸2.在書寫檔案時,規(guī)定必須使用含有單質碳的墨水,其理由是( ) a.單質碳不跟其他物質反應 b.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c.碳易與紙張反應生成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物質 d.這種墨水是經過加工的性質穩(wěn)定的化合物。3.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與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huán)保溶劑”。下列有關它的說法錯誤的是( 

7、  )  a.它作為“綠色環(huán)保溶劑”能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機溶劑  b.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帶火星的木條可以在其中復燃  c.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huán)  d.超臨界co2流體與固體干冰的組成相同4.將n2、co、co2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再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后,剩余的氣體是( )a. co2     b.co和h2 c.n2         d.co2和n2 5.某化合

8、物r,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r+3o2點燃2co2+3h2o,則r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  a.c2h6          b.c2h6o c.c2h4         d.c2h4o26.下列各組物質一定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 b.只含碳元素的物質 c.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 d.只含氧元素的物質 7.化學上把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互稱

9、為同素異形體,倒如白磷和紅磷。下列各組物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 ) a.一氧化碳 b.金剛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氣和液氧8.據(jù)報道,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頭發(fā)絲的二十萬分之一,這種碳膜片狀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六邊形單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關碳膜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碳膜片屬于單質 b.碳膜片與c60是同一種物質c.碳膜片屬于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與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不同 9.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通過水 b.通過足量石灰水

10、 c.點燃混合氣體 d.通過灼熱的氧化銅10.(1)從你學過的物質中選擇合適的物質的化學式填空。有還原性的氣體化合物            可用作致冷劑的物質是          能支持燃燒的氣體是                 汽水中含

11、有一種酸為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能鑒別二氧化碳的化合物      (2)請根據(jù)圖示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指出基本反應類型,并填寫物質有關的化學性質。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屬于_反應,利用了氧氣的_性。用碳和氧化銅煉銅的化學方程式:_,屬于_反應,利用了碳的_性。(3)有人想在大理石板上用化學腐蝕的方法刻上“熱愛祖國

12、”四個大字,請你指出一種腐蝕的化學方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 。操作步驟:a將熔化的蠟液涂在大理石的表面,并刻出四個大字使大理石露出;b_ ;c清理干凈11.用下圖提供的裝置與試劑,組裝一套用co還原cuo的實驗裝置,并回答問題。 (c內盛有還原cuo的co) (1)實驗時氣體按圖示從左向右移動,則這套裝置的連接順序是(填接口處字母): 口口口(2)實驗開始時是先通一氧化碳,還是先加熱氧化銅?為什么? 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3)裝置a中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_, _ 。 (4)實驗后怎樣處理氣球中的尾氣 _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 (5)貯存在裝置c中的co是先在貯氣瓶中注滿水,然后用排水法通入收集的。收集時,應從接口 _(填“d”或“e)處進氣;使用co氣體進行實驗時,可將水重新注入裝置c中而將co氣體排出,此時水應從接口_ (填“d或“e)流入。12.有a、b、c、d、e五種常見物質,它們有如圖所示的關系:已知:c是一種金屬,氣體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e氣體有毒,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寫出這五種物質的化學式:a b c d e_13.某課外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