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道路勘測設計試卷(有答案)_第1頁
(完整word版)道路勘測設計試卷(有答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卷 A一、單選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guī)定的各級公路所能適應的交通量是指(A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時交通量C. 最大交通量2、公路設計時確定其幾何線形的最關鍵的參數(shù)是( C )。A. 設計車輛 B . 交通量 C. 設計車速3、超高附加縱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 )縱坡比原設計縱坡增加的坡度。10、凸形豎曲線最小長度和最小半徑地確定,主要根據(jù)(A )來選取其中較大值。A. 行程時間、離心力和視距B. 加速度、行車時間和離心力C. 加速度、行車時間和視距11、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當牽引力等于各種行駛阻力的代數(shù)和時,汽車就( B )行駛。A.加速B

2、.等速C. 減速D. 無法確A. 外側路肩邊緣中心4、A.側5、 A 距6、A.轉公路彎道加寬一般在(外側B.外側路面邊緣B )進行。B.C內(nèi). 兩側同時C.路面7、(A.高速、一級公路一般情況下應保證( A )。停車視距B.會車視C . 超車視距 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況下的超高構成可采用( 內(nèi)邊軸旋轉B. 外邊軸旋C. 中軸旋轉公路直線部分的路拱橫坡度為 2%,則公路圓曲線部分最小超高橫坡度應是B )3%B )。B. 2%8、A.線C.非定值汽車行駛時的理論軌跡為( C )。 二次拋物線B. 高次拋物C. 回旋曲線 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一般是指( C )。 路基中線標高B. 路面邊緣

3、標高9、A.緣標高C. 路基邊疋12、 在平原區(qū),縱斷面設計標高的控制主要取決于(A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小縱坡和坡長13、路基填方用土取“調”或“借”的界限距離稱為(A.經(jīng)濟運距B.平均運距C.超運運距14、 繪制橫斷面圖的比例尺般為(B)。A.1: 100B.1: 20A.竣工決算B.施工圖預算C.設計概算18、某段路線起點樁號為 K1+380,終點樁號為 K27+394.58, 中間有兩處斷鏈,一處長鏈 57.94m, 處短鏈 43.36m,則該路線總長( A )。A.26029.16 mB.27380 mC.26000 m19、當平曲線半徑小于( B )時,

4、平曲線應設置超高。A. 一般最小半徑B.不設超高最小半徑C.極限最小半徑20、路基設計表是匯集了(C )。A.平面、縱面綜合設計成果B.縱、橫面綜合設計成果C.平、橫、縱綜合設計成果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30 分)1、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將公路服務水平劃分為四級。其 中高速、一級公路以_車流密度_ 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二、三級公路以_延誤率_ 和_ 平均運行速度_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2、 公路平面線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線_ 、_緩和曲線_和_圓曲線_。3、 在轉向相同的兩相鄰曲線間夾直線段處,其直線長度一般不小于_6V_ 。4、 我國測量坐標系統(tǒng)通常

5、有三種,即_ 大地坐標系統(tǒng) _ 、_高斯 30_平面直角坐標系)。C. 1:般是015、平原區(qū)布線應合理考慮路線與城鎮(zhèn)的關系,A.穿過城鎮(zhèn)B.離開城鎮(zhèn)C.靠近城鎮(zhèn)16、 導線交點內(nèi)側有障礙物,曲線半徑一般應根據(jù)(CA.曲線長B.切線長17、詳細測量結束后需要編制(B )。C.外距500C)。來確定。統(tǒng) _、_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_。5、 停車視距可分解為 _ 司機反映時間內(nèi)行駛的距離_、制動距離_ 和_ 安全距離_ 等三部分距離。6、 縱坡度表征勻坡路段縱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線 _高差_ 和_之比的百分數(shù)來度量的。7、 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邊溝,通常在路塹邊坡坡腳與邊溝外側邊緣之間,設置_ 。

6、8、 計價土石方數(shù)量 V 計= _挖方數(shù)量_+ _ 借方數(shù)量_ 。9、 公路定線一般有 _ 紙上_定線、_ 實地_ 定線和_ 航測_定線三種方法。10、 在地形、地物條件受限制時,圓曲線半徑的確定一般可由 _外距_ 、_曲線長_和_切線長_ 控制,也可由曲線上任意點控制和縱坡控制等。11、 對于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減少或消滅沖突點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_ 實行交通管制_ ,采用_渠化交通_ ,創(chuàng)建_立體交叉_。12、 “3S系統(tǒng)是指: _ 地理信息_系統(tǒng)、全球衛(wèi)星定位_ 系統(tǒng)、 _遙感技術_ 系統(tǒng)。三、問答題:(每小題 5 分共 10 分)1 簡述緩和曲線的作用。便于駕駛員操作方向盤;使駕駛舒適,

7、減小離心力變化;利于超高、加寬緩 和段過渡,平穩(wěn)行車;利于美觀,與環(huán)境想結合2 簡述橫斷面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路基的形式,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石方的計算和調配四、計算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 從某公路設計文件直線、曲線及轉角一覽表中摘抄的一組路線設計資料 如下:JD8:K3+425.982K3+311.099K3+346.099K3+492.155 K3+527.155JD9: K4+135.169=K4+047.436=K4+221.135試計算(1) JD8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緩和曲線長及曲線中點樁號;(2)計算 JD9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和曲線中點樁號;(3)計

8、算兩曲線交點間距及所夾直線段長度。1、 JD8: T=K3+425.982-(K3+311.099)=114.883L=K3+527.155-(K3+311.099)=216.056Ls=35 QZ=K3+419.1272、T=87.733 L=173.699 QZ=K4+134.28553、L89= 交點 8 的切線長+交點 9 的切線長+交點 9 的起點樁號-交點 8 的終點樁 號=722.897 直線=520.2812.某公路有連續(xù)三個變坡點分別為: K8+7O0 K9+1O0 K9+380,對應的設計標 高分別為:77.756 米、65.356 米、68.716 米。若在變坡點 K9+

9、100 處的豎曲線 半徑為 3000米,試計算:(1)該豎曲線要素及起止點樁號;(2)樁號 K9+060 K9+150 的路基設計標高。1、W=(68.716-65.356)/280)-(77.756-65.356)/-400)=0.043L=RW=3000*0.043=129 T=L/2=64.5 E=T*T/2R=0.7豎曲線起點樁號 =K9+100-64.5=K9+35.5豎曲線終點樁號 =K9+100+64.5=K9+164.52、起點的設計標高 =Ho-T*i1=65.356-64.5*(-0.031)=67.356Ht=Ho-(T-x) *i1=66.596K9+060 的設計標高

10、 H=Ht+Y=66.596+24.5A2/2/3000=66.696Ht=Ho+(T-x)i2=65.356+(64.5-14.5)*0.012=65.956K9+15 0 的設計標高=H=Ht+Y=65.956+14.5A2/2/3000=65.991測試 A 卷參考答案、單選題(每題1.5分,共30分)2、C.設計車速4、B.內(nèi)側6、B.外邊軸旋轉8、C .回旋曲線10、A.行程時間、離心力和視距12、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14、B. 1:20016、C.外距18、A.26029.16 m20、C平、橫、縱綜合設計成果1分,共30分)1、車流密度,延誤率,平均運行速度。2、直線、圓曲線、緩

11、和曲線。3、6V。4、大地坐標系統(tǒng)、 高斯3o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1.答:緩和曲線的作用是:(1)便于駕駛員操縱方向盤;(2) 滿足乘客乘車的舒適與穩(wěn)定,減小離心力變化;(3)滿足超高、加寬緩和段的過渡,利于平穩(wěn)行車;(4)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2答:橫斷面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確定橫斷面的形式,各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 石方的計算和調配。四、計算題:(每題15分,共30分)1.解:(1)JD8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緩和曲線長及曲線中點樁號分別為:(K3+425.982)-(K3+311.099)=114.883(米) (K3+527.155)-(K3+311.09

12、9)=216.056(米)(K3+346.099)-(K3+311.099)=35(米)或=(K3+527.155)-(K3+492.155)=35(米)QZ的樁號:=ZH+L/2=(K3+311.099)+216.056/2=K3+419.127(2)JD9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和曲線中點樁號分別為:(K4+135.169)-(K4+047.436)=87.733(米)(K4+221.135)-(K4+047.436)=173.699(米)QZ的樁號:=ZY+L/2=(K4+047.436)+173.699/2=K4+134.285(3)計算兩曲線交點間距及所夾直線段長度分別為:JD8JD9間

13、距=114.883+(K4+047.436)-(K3+527.155)+ 87.733=722.897(米) 所夾直線長度=(K4+047.436)-(K3+527.155)=520.281(米)2解:(1)計算該豎曲線要素及起止點樁號豎曲線起點樁號=(K9+100)-64.5= K9+035.51、A.年平均日交通量3、B.外側路面邊緣5、A .停車視距7、B. 2%9、C.路基邊緣標高11、B.等速13、A.經(jīng)濟運距15、C.靠近城鎮(zhèn)17、B.施工圖預算19、B.不設超高最小半徑二、填空題(每空5、反應距離、制動距離、安全距離7、 碎落臺 。9、紙上、實地、航測。11、 交通管制, 渠化交

14、通, 立體交叉。三、問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6、高差、水平距離。8、V挖 、V借 。16、定線測量階段, 測角是觀測路線()14、兩個相鄰的反向曲線間應保留一定的直線段長度,其半徑應根據(jù)(A.曲線長B.切線長C.外距)來確定。15、按照平均縱坡在等高線上所截取的長度的各個連線為()A. 自由型路線B . 均坡線C. 導向線豎曲線止點樁號=(K9+100)+64.5= K9+164.5(2)計算樁號K9+060、K9+150的路基設計標高。對于K9+060:路基設計標高=65.356+(K9+100)-(K9+060) + 0.100=66.696(米) 對于K9+150:路基設計標高=6

15、5.356+(K9+150)-(K9+100) + 0.035=65.991(米)測試B卷一、單選題:(每題1.5 分,共 30 分)1、各級公路設計交通量是指 ( )。A. 公路設計時的交通量B. 公路竣工開放交通時的交通量C. 預測的設計年限末交通量2、橫向力系數(shù)的含義是()。A. 單位車重上受到的橫向力B. 橫向力和豎向力的比值C. 橫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3、超高附加縱坡度,是指超高后的()縱坡比原設計縱坡增加的坡度。A.外側路肩邊緣B.外側路面邊緣 C.路面中心4、 公路彎道加寬一般在( )進行。A. 外側B. 內(nèi)側C . 兩側同時5、 高速、一級公路一般情況下應保證()。A .停車視距

16、B .會車視距C .超車視距6、 基本型平曲線,其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的長度之比宜為()7、二、三、四級公路的路基設計標高一般是指()13、紙上定線中橫斷面的控制,主要為了控制()A. 1 :1:1B.1 :2:1C. 1: 2:3A. 路基中線標高B.路面邊緣標高C.路基邊緣標高8、豎曲線起終點對應的里程樁號之差為豎曲線的()。A. 切線長B. 切曲差C. 曲線長9、在平原區(qū),縱斷面設計標高的控制主要取決于(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10、 公路縱斷面設計時,豎曲線一般采用()A. 二次拋物線B. 高次拋物線)。C. 最小縱坡和坡長C. 回旋曲線11、路基土石方的體積數(shù)量(

17、)A. 應扣除橋涵,擋土墻的體積B .不扣除橋涵體積,但應扣除擋土墻的體積C. 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占路線長度的體積12、繪制橫斷面圖的比例尺一般為()A. 1 :100B. 1 :200C. 1: 500A. 路基設計標B .經(jīng)濟點最佳位置C. 路線的縱坡度A.左角B.右角C.轉角17、初步測量結束后需要編制()。A.竣工決算B.施工圖預算C.設計概算18、匝道是用來連接()的通道。A.十字平面交叉B.分離式立體交叉上、下路線C.互通式立體交叉上、下路線19、當平曲線半徑小于 ()時,平曲線應設置超高。A. 一般最小半徑B.不設超高最小半徑C.極限最小半徑20、丘陵地區(qū),路基型式一般為()

18、式。A.填方B.挖方C.半填半挖二、填空題:(每空 1 分洪 30 分)1、 各級公路能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將各種汽車折合成_ 的交通量。2、 公路勘測設計的階段可根據(jù)公路的性質和設計要求分為_ 、_和_三種。3、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規(guī)定,公路上的園曲線最小半徑可分為 _、_和_三種。4、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當圓曲線半徑小于或等于_ 米時,應在平曲線 _ 設置加寬。5、 停車視距計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規(guī)定為:眼高 _ 米,物高 _ 米。6、 縱斷面的設計線是由 _ 和_ 組成的。7、 在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應避免插入_ 平曲線,或將這些頂點作為反向平曲線的_。8、填方=本樁利

19、用+_ ;挖方=本樁利用+_ 。19、本公里土石方調配完畢, 應進行公里合計,總閉合核算式為:(跨公里調入方)+挖方+_=(跨公里調岀方)+_ +廢方。10、 根據(jù)方案比較深度上的不同,路線方案比較可分為 _ 和_兩種。11、 越嶺線布線應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選擇 _ ,確定_ ,擬定埡口兩側 _ 。12、 公路定測目的是為 _ 和_ 提供資料。13、 定測階段的筑路材料料場調查主要有三個方面內(nèi)容:料場_ 條件的調查、料場_ 條件的調查、料場_ 條件的調查。14、 定測階段中平組的任務是測岀各中樁的高程并與水準點閉合。三、問答題:(每小題 5 分共 10 分)1 簡述緩和曲線的作用。2 簡述公路

20、直接用地范圍四、計算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 從某公路設計文件直線、曲線及轉角一覽表中摘抄的一組路線設計資料如下:JD8: K3+425.982K3+311.099 K3+346.099 K3+492.155 K3+527.155 JD9 : K4+135.169 =K4+047.436 =K4+221. 135試計算( 1) JD8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緩和曲線長及曲線中點樁號;( 2 )計算 JD9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和曲線中點樁號; (3)計算兩曲線交點間距及所夾直線段長度。2某路段中有一變坡點的高程為 66.770 米,其相鄰坡段的縱坡分別為 3.68% 和+2.06

21、% 。為保 證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變坡點處的路基設計標高不得低于 68.560 米。試進行:(1)計算豎曲線半徑最小應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數(shù)倍數(shù))?(2)用確定的豎曲線半徑計算豎曲線起止點樁號。測試 B 卷參考答案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30 分)1、小客車。設計 、 三階段設計 。3、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一、單選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C. 預測的設計年限末交通量3、B. 外側路面邊緣5、A . 停車視距17、C.路基邊緣標高9、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11、 C. 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占路線長度的體積12、 B. 1:200經(jīng)濟點最佳位置

22、14、 B. 切線長均坡線16、 B. 右角7、 C. 設計概算18、 C. 互通式立體交叉上、下路線20、 C. 半填半挖2 、 A. 單位車重上受到的橫向力4 、 B. 內(nèi)側6 、 A. 1 :1:8 、 C. 曲線長10、A. 二次拋物線13、 B .15、 B .119、 B. 不設超高最小半徑2、一階段設計 、 二階段4、250,內(nèi)側 。5、1.2,0.16、直線,豎曲線。7、小半徑拐點8、填缺,挖余。9、借方,填方10、原則性方案比較,詳細的方案比較。11、埡口的位置,過嶺標高,路線展線方案。12、施工圖設計,編制工程預算。13、使用、開采、運輸。14、地面。三、問答題:(每小題

23、5 分共 10 分)1.答:緩和曲線的作用是:(1)便于駕駛員操縱方向盤;(2)滿足乘客乘車的舒適與穩(wěn)定,減小離心力變化;(3 )滿足超高、加寬緩和段的過渡,利于平穩(wěn)行車;(4)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2.答:公路直接用地的范圍:(1 )對于路堤,為兩惻排水溝外邊緣(無排水溝時為路堤或護道坡腳)外不小于1 米的范圍;(2 )對于路塹,為邊坡坡頂截水溝外邊緣(無截水溝時為坡頂)以外不小于1 米的范圍;(3 )有條件時,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1米”改為“3米”、二級公路“1米”改為“2米 。四、計算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解:(1) JD8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緩和曲

24、線長及曲線中點樁號分別為:(K3+425.982 ) - ( K3+311.099 ) =114.883 (米)(K3+527.155 ) - ( K3+311.099 ) =216.056(K3+346.099 ) - ( K3+311.099 ) =35 (米)QZ 的樁號:=ZH+L/2= ( K3+311.099 ) +216.056/2=K3+419.127(2) JD9 曲線的切線長、曲線長和曲線中點樁號分別為:(K4+135.169 ) - ( K4+047.436 ) =87.733 (米)(K4+221.135 ) - ( K4+047.436 ) =173.699 (米)Q

25、Z 的樁號:=ZY+L/2= ( K4+047.436 ) +173.699/2=K4+134.285(3) 計算兩曲線交點間距及所夾直線段長度分別為:JD8 JD9 間距=114.883+( K4+047.436 ) - ( K3+527.155 ) +87.733=722.897所夾直線長度=(K4+047.436 ) - ( K3+527.155 ) =520.281(米)得 R=4346.3 (米)依題意(取百米的整數(shù)倍數(shù))可得 R=4400 (米)(米)或=(K3+527.155 )-(K3+492.155 ) =35 (米)3=2.06%-(-3.68%)=0.0574 和Ro2_

26、 82RH0.057421.79 =有8(米)(2)計算該豎曲線起止點樁號L= R3= 4400X0.0574=252.56(米)T=L/2=126.28(米)豎曲線起點樁號=(K15+450) -126.28=K15+323.72豎曲線止點樁號 =(K15+450) +126.28=K15+576.28測試 C 卷一、填空 (10 分)1、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 _是最重要的指標。2、公路設計中因設計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區(qū)內(nèi)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級時,相鄰設計路段的計算行車速度之差不宜超過 _ km/h。3、 城市道路分為四類,分別是:快速路、 _ 、次干路、支路。4、 汽車的行駛阻力有:空氣

27、阻力、 _ 、_、慣性阻力。5、 汽車行駛的必要條件是: _ 。6、 動力因數(shù)標征某型汽車在海平面高程上,滿載情況下,每單位車重克服道路阻力和 _的能力。7、平面線形三要素是:直線、 _、緩和曲線。8、 平面設計中兩反向曲線間最短直線長度為 _ V。9、 道路設計中的行車視距分為:停車視距、_ 、錯車視距、超車視距。二、單選題:(20 分)1、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滿足() 的要求。A 行車視距B 超車視距C 停車視距D 會車視距2、豎曲線線形采用的是()。A 回旋線B 拋物線C 圓曲線D 螺旋線3、當路線受到限制,需要在某處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時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 慮采用()。A

28、 回頭展線B 螺旋展線C 自然展線D 高次拋物線4、當平曲線半徑小于()時, 平曲線應設置超高。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徑C 極限最小半徑D 不設超高最小半徑5、在積雪、嚴寒地區(qū),各級公路的合成坡度應不大于()。A 6%B 7%C 8%D 5.5%6、公路彎道上設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A 克服離心力 B 路面排水C 美觀D 便于施工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邊緣為設計高程的改建公路,設置超高的旋轉方式應為()A 繞路肩內(nèi)邊緣旋轉B 繞路面內(nèi)邊緣旋轉C 繞路基內(nèi)邊緣旋轉D 繞路面中線旋轉8、公路中間帶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觀B 分隔行車道C 行車方便D 提高舒適性9、平面交叉口的計算行車速度降

29、低的差值不應大于()。A 10km/hB 15 km/hC 20 km/hD 30 km/h10、路基設計表是()。A 匯集了平面設計成果B 匯集了縱斷面設計成果C 匯集了橫斷面設計成果 D 匯集了平、橫、縱綜合設計成果11、橫凈距是指視距線至()的法向距離。A 路中線 B 路面內(nèi)邊緣線C 行車軌跡線 D 路基內(nèi)邊緣線12、設計速度是決定公路()的基本要素。A 平面線形 B 縱面線形 C 橫面線形 D 幾何線形陡坡宜短,主要是為了( )。B 汽車獲得較大的動力因數(shù)D 以上全正確)。B 小于計算行車速度D 必須等于計算行車速度)。B 路線越長D 填方通過埡口)式。 半填半挖 D 挖大于填 為 )

30、地形圖上確定公路中線。A 1 : 1000C 1: 5001 :200018、用 GPS 定位技術,可在測站之間不通視的情況下獲得高精度()維坐標。A 二 B 三 C 四 D 一19、標準對平均坡度的要求適合于()。A 各種地形的路線 B 三、四級公路路線C 二、三、四級公路越嶺線 D 高原地區(qū)20、路基填方采用縱向調運或就近借土的分界距離是()。A 免費運距B. 平均運距C 經(jīng)濟運距 D 超運運距三、簡答題 (40 分)1、平面線形的設計一般原則。2、超高設計中,無中間帶道路繞道路內(nèi)側車道邊緣線旋轉時如何過度。3、設置緩和曲線有何作用?4、在平面線形設計中,應用直線的適用條件是什么?5、紙上

31、定線與實地定線相比有何優(yōu)點?四、計算題(30 分)1、某山嶺區(qū)一般二級路,變坡點樁號為K5+030 ,高程為 427.68m ,i1=5%, i2=-4%, 豎曲線半徑為 R=2000m , 計算豎曲線諸要素及樁號為 K5+000 和 K5+100 處的設計高程。( 10 分)2、 某圓曲線 JD3 的樁號為 K5+100 ,左偏角a左=15 R=2800 m ,計算 ZY、QZ、YZ 點樁號。 ( 10 分)3、某平原區(qū)二級公路, 已知 JD1、 JD2、 JD3 的坐標分別為(40961.914 , 91066。103) ; (40433.528 ,91250.097) , ( 40547

32、.416 , 91810.392 ),并設 JD2 的樁號為 K2+400 , JD2 的 R=150M , LS=40M , 求JD2 的曲線元素及主點里程。( 10 分)測試 C 卷參考答案、填空題(每空 1 分)13、縱斷面設計時,力求縱坡平緩 A汽車保持高速行駛C 汽車制動14、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行車速度A 大于計算行車速度C 可以大于或小于計算行車速度15、越嶺線中,過嶺標高越低(A 路線越短C 平均坡度越小16、丘陵地區(qū),路基型式一般為( A填方 B 挖方 C 17、紙上定線是指在大比例尺B 1: 50001、設計車速2、203、主干路5、TR6、慣性阻力7、圓曲線8、2、選擇題(

33、每空 1 分)三、 簡答題( 8*5 )1、 線型直接、連續(xù)并與地形和環(huán)境相協(xié)調(2分);滿足力學和視覺心理上的要求(2分);保持線形的 均衡和連貫(2分);避免連續(xù)急彎;平曲線有足夠的長度;(2分)2、先將外側車道繞道路中線旋轉, 待與內(nèi)側車道構成單向橫坡后,整個斷面繞未加寬前的內(nèi)側車道邊緣旋 轉,直至超高橫坡度。3、(1)便于駕駛員操縱駕駛(3分)(2)克服離心力的突變。(2分)(3)完成超高加寬的過渡(3分)4、 (1)不受地形地物的平坦地帶和開闊谷地(2分)(2)市鎮(zhèn)及其近郊規(guī)劃方正的農(nóng)耕區(qū)(2分)(3)長大橋梁遂道 (2分)(4)交叉點前后(1分)(5)雙車道的超車段(1分)5、(1

34、)室內(nèi)進行勞動強度低(2分)(2)視野開闊,不容易漏掉最佳方案(2分)(3)進行多次設計質量高(2分)(4)自動化程度高(2分)四、 計算題:1、解、i1=0.05(1分) i2=-0.04(1分)w=i2-i1=-0.09是凸曲線(1分)L=Rw=2000*0.09=180 (1分)T=L/2=90E=T*T/(2R)=2.03(1分)豎曲線的起點里程樁號=K5+030-90=K4+940(1分)豎曲線的起點高程=427.68-90*0.05=423.18(1分)K5+000處x=60 h=x*x/(2R)=0.9(1分)設計高程=426.18-0.9=425.28(1分)K5+100處x=

35、160 h=x*x/(2R)=6.40(1分)設計高程=431.18-6.4=424.78(1分)2、解:T=368.626L=733.038E=24.161J=4.215ZY=K4+731.373QZ=K5+097.892YZ=K5+464.41191250.097-91066.1033、-Tg( a-2) = -0.348240433.528-40961.9144、滾動阻力、坡度阻力9、會車視距1、C 2、B3、B 4、D 5、C 6、A7、B8、B 9、C10、D11、C 12、D13、A 14、C 15、B 16、C17、C 18、B 19、C20、Aa-2=180-19.1981=1

36、60.801991810.392-91250.097Tg( a-3) =-= 4.919740547.416-40433.528a-23=78.5103a=a-32-a1-2=-82.2916q=20p=0.444B=7.6394T=(150+0.444)*0.87376+20=151.4520L=255.4389E=(150+0.444)*1.328-150=49.7896J=2*151.4520-255.4389=47.4651ZH=K2+248.558HY=K2+288.558QZ=K2+376.276YH=K2+463.994HZ=K2+503.994測試 D 卷一、單選題:(每題 1

37、.5 分, 共 30 分)1、各級公路設計交通量是指()。A. 公路設計時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開放交通時的交通量C. 預測的設計年限末交通量2、橫向力系數(shù)的含義是() 。A. 單位車重上受到的橫向力B. 橫向力和豎向力的比值C. 橫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3、無中央分隔帶的公路緩和段上的超高,繞內(nèi)邊軸旋轉時,是指()的路面內(nèi)側邊緣線保留在原來的位置不動。A. 路基未加寬時B. 路面未加寬時C. 路面加寬后4、雙車道公路一般情況下應保證()。A. 超車視距B. 停車視距C . 會車視距5、新建雙車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內(nèi)邊軸旋轉B. 中軸旋轉C. 外邊軸旋轉6、基本型平曲線,其回旋線、

38、圓曲線、回旋線的長度之比宜為()。A. 1:1: 1B.1:2:1C. 1: 2:37、橫凈距是指視距至()的法向距離。A. 路中線B. 行車軌跡線C. 路面內(nèi)邊緣線8、設有中間帶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路基設計標高為(A.中央分隔帶外側邊緣標高側路面中線標高9、豎曲線起終點對應的里程樁號之差為豎曲線的(A.切線長差B.兩側路面邊緣標高B. 切曲C.兩C.曲線長10、 確定路線最小縱坡的依據(jù)是(A.公路等級求C.自然因素11、 公路縱斷面設計時,豎曲線一般采用(A.二次拋物線線C.回旋曲線12、 各級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應小于(A. 0.3%)。B.B.排水要高次拋物B.0.4%13、 路基

39、土石方的體積數(shù)量(A.應扣除橋涵,擋土墻的體積擋土墻的體積C.應扣除大、中橋及隧道所占路線長度的體積14、 護坡道的作用是()。A.減緩路堤邊坡保證路基穩(wěn)定工程范疇15、 為在地形上某兩控制點間確定路線的導向線,此地形圖的等高距為1: 2000,擬定此段路線平均縱坡為4%分規(guī)所張的開度應為()。C.0.5%B.不扣除橋涵體積,但應扣除A. 3cmcmB.利于路基排水C.屬于路基防護2m 比例尺為B. 2.5cmC. 3.516、 兩個相鄰的反向曲線間應保留一定的直線段長度, 其半徑應根據(jù)(A.曲線長B.切線長17、 路線交點樁固定的地物點一般應選擇(A. 二個以上18、匝道是用來連接(A.十字

40、平面交叉通式立體交叉上、下路線19、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產(chǎn)生沖突點最多的是(A. 直行B. 左轉)固定點作護樁B. 三個以上)的通道。B.分離式立體交叉上、下路線車輛)來確定。C.外距C.四個以上C. 互彎20、同一行駛方向的車輛向不同方向分離行駛的地點稱為(A.分流點B.合流占八、二、填空題:(每空 1 分,共 30 分1、設計交通量預測的起算年應為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C.C.右轉彎)。沖突點通車年。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 2003)將公路服務水平劃分為四級。其中高速、一級公路以_ 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二、三級公路以_和_ 作為劃分服務水平的主要指標。3

4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公路上的園曲線最小半徑可分為、和三種。4、我國測量坐標系統(tǒng)通常有三種,即、。5、縱坡度表征勻坡路段縱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線_和_之比的百分數(shù)來度量的。6、 路基邊坡的坡度,習慣上用邊坡的 _ 與_ 的比值來表示。7、 計價土石方數(shù)量 V 計=_+_ 。8、 本公里土石方調配完畢,應進行公里合計,總閉合核算式為:(跨公里調入方)+挖方+_ =(跨公里調岀方)+_ +廢方。9、選線一般要經(jīng)過的三個步驟10、 公路定線一般有 _ 定線、_ 定線和_定線三種方法。11、 對于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減少或消滅沖突點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_,采用_,倉 U建_。12、 “ 3S系統(tǒng)是指:

42、 _ 系統(tǒng)、_ 系統(tǒng)、_ 系統(tǒng)。三、問答題:(每小題 5 分共 10 分)1 簡述緩和坡段的作用。2 簡述公路直接用地范圍四、計算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1 已知兩相鄰平曲線:JD50 樁號為 K9+977.54,T=65.42 m 緩和曲線長=35 米,切曲差 J=1.25m; JD51 樁號為 K10+182.69,T=45.83 m,試計算(1) JD50 平曲線五個主點樁樁號;(2) JD50 JD51 交點間的距離;(3 )兩曲線間的直線長度為多少。2 某路段中有一變坡點樁號為K15+450,高程為 66.770 米,其相鄰坡段的縱坡分別為一3.68%和+2.06%。為保證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變坡點處的路基設計標高不得低于68.560 米。試進行:(1)計算豎曲線半徑最小應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數(shù)倍數(shù))?(2)用確定的豎曲線半徑計算豎曲線起止點樁號。測試 D 卷參考答案、單選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2、車流密度 , 延誤率 , 平均運行速度。3、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4、大地坐標系統(tǒng)、 高斯 3o 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 。5、高差、水平距離。6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