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_第1頁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_第2頁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_第3頁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_第4頁
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儲量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礦產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種方法、各種技術手段獲得大量有關礦床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是計算儲量的原始材料。計算儲量通常的步驟如下:(1)工業(yè)指標及其確定方法:1)工業(yè)指標:工業(yè)指標是圈定礦體時的標準。主要有下列個項: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當?shù)V石質量符合工業(yè)要求時,在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經(jīng)濟條件下可以被開采利用的單層礦體的最小厚度。礦體厚度小于此項指標者,目前就不易開采,因經(jīng)濟上不合算。工業(yè)品位(最低工業(yè)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業(yè)品位是工業(yè)上可利用的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礦段或礦體的平均品位達到工業(yè)品位時,才能計算工業(yè)儲量。最低工業(yè)品位的實質是在充分滿足國家需要

2、充分利用資源并使礦石在開采和加工方面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盡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尋找礦石重金屬含量的最低標準。所以確定工業(yè)品位應考慮的因素是:國家需要和該礦種的稀缺程度;資源利用程度;經(jīng)濟因素,如產品成本及其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技術條件,如礦石開采和加工得難易程度等。工業(yè)品位和可采厚度對于不同礦種和地區(qū)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礦床,在技術發(fā)展的不同時期也有變化。邊界品位:邊界品位是劃分礦與非礦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礦體的最低品位。礦體的單個樣品的品位不能低于邊界品位。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對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礦體,其厚度雖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開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與品位之乘積達到最低

3、米百分比時,仍可計算工業(yè)儲量。計算公式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礦體可采厚度(m);C-礦石工業(yè)品位(%)。夾石剔除厚度(最大夾石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實質礦體中必須剔除的非工業(yè)部分,即駕駛的最大允許厚度。它主要決定于礦體的產狀、貧化率及開采條件等。小于此指標的夾石可混入礦體一并計算儲量。夾石剔除厚度定得過小,可以提高礦石品位,但導致礦體形狀復雜化,定得過大,會使礦體形狀簡化,但品位降低。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有害雜質的平均允許含量是指礦段或礦體內對產品質量和加工生產過程有不良影響的成分的最大允許平均含量,是衡量礦石質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標。對于一些直接用來冶煉

4、或加工利用的富礦及一些非金屬礦(如耐火材料、熔劑原料等)更是一項重要的要求。伴生有益組分:伴生有益組分是指與主要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開采過程中可以回收或對產品質量有益的組分。當前,綜合利用已是日程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伴生有益組分的價值越來越大。由于綜合利用礦體內部或鄰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礦床“一礦變多礦”、“死礦變活礦”。儲量計算方法目前已有的儲量計算方法很多,下面著重介紹找礦,評價階段常用的算術平均法和地質塊段法。(一)算術平均法  該法的實質是把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礦體,改變?yōu)橐粋€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狀體,其周邊就是礦體的邊界。  計算方法是先根據(jù)探礦

5、工程平面圖(或投影圖)上圈出礦體邊界,測定其面積(若為投影面積,需換算成真面積。見后面塊段法的面積換算)。然后用算術平均法求出礦體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體重。最后按下面公式計算:     礦體體積: VSxM式中:V一礦體體積(下同);S一礦體面積;M一礦體平均厚度。     礦石儲量:    QVxD式中:Q一礦石儲量(下同;D一礦石平均體重。       礦體金屬儲量:  P=QxC式中:P一金屬儲量:

6、60;  C一礦石平均品位。    (二)地質塊段法  地質塊段法實際上是算術平均法的一種,其不同之處是將礦體按照不同的勘探程度、儲量級別、礦床的開采順序等劃分成數(shù)個塊段,然后按塊段分別計算儲量,整個礦體儲量即是各塊段儲量之和。  具體計算方法是首先根據(jù)礦體產狀,選用礦體水平投影圖(緩傾斜礦體)或礦體垂直縱投影圖,在圖上圈出礦體可采邊界線,按要求劃分塊段。然后分別測定各塊段面積S (系礦塊投影面積),根據(jù)各探礦工程所獲得的資料,用算術平均法計算每個塊段的平均品位C,平均體重D和平均厚度M(為平均視厚度,即垂直或水平

7、厚度)。因為礦體的真面積與真厚度之乘積等于投影面積與投影面之法線厚度之積具體按下面步驟計算:1塊段體積:     VS x M  如果測定的面積為塊段的垂直投影面積,則塊段平均厚度M為塊段的水平厚度;若測定的面積為塊段的水平投影面積,則塊段平均厚度為礦塊的垂直厚度。2塊段的礦石量:QV XD3塊段的金屬量:PQxC  礦體的總儲量即為各塊段儲量之和。  如果計算時采用的礦體平均厚度為真厚度,而面積是測定的投影面積,這時應把真厚度換算成視厚度(即水平或垂直厚度)?;蛘邔⑼缎蚊娣e換算成礦體的真面積。

8、面積換算公式如下:            S= S/sin式中:   S一礦塊真面積;            S一礦塊投影面積;            一礦體傾角。常用儲量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條件1)斷面法:將礦體用若干個剖面截成若干個塊段,分別計算每個塊段的儲量,然后將各塊段的儲量和起來既得到礦體的儲量。這種用斷面劃分塊段求儲量的方法叫斷面

9、法。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劃分塊段而計算儲量者,叫做垂直斷面法;用一系列水平斷面劃分塊段計算儲量者,叫水平斷面法。在垂直斷面法中,如果斷面與斷面之間平行,稱為平行斷面法;若不平行則為不平行斷面法。    平行斷面法的優(yōu)點在于斷面圖保持了礦體斷面的真實形狀,直觀的反映了地質構造特征;儲量計算時,可根據(jù)出量級別、礦石類型、工業(yè)品級等的要求任意劃分塊段,具有相當?shù)撵`活性。任意形狀的礦床都可用斷面法。因其優(yōu)點較多,稱為目前最常用的儲量計算方法。    2)算術平均法:這種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將整個礦體的各種參數(shù)都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從而計算礦體的

10、儲量。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圖或垂直縱投影圖來進行的,有時也在平行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上進行。     算術平均法是所有儲量計算方法中最簡單的方法,也無須做復雜的圖件。因此,在礦點檢查、礦區(qū)評價階段常用這種方法計算。當探礦工程數(shù)量較少,分布又不均勻,礦體各項指標值變化較大時,此法僅能得出粗略的計算結果。此法沒有按礦石類型、工業(yè)品級、儲量級別等劃分塊段分別計算。因此在勘探階段很少用這種方法。    3)地質塊斷法:在計算方法上,地質塊斷法和算術平均法基本一樣,所不同者僅在于它不是將整個礦體一起計算,而是按需要將礦體劃分成若干塊斷,每個塊斷都

11、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出塊斷的儲量。有時根據(jù)指標值的變化特點,也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所有塊斷儲量之和即為全礦體的儲量。    地質塊斷法具有算術平均法的所有優(yōu)點,同時還彌補了算術平均法不能按需要劃分塊斷的缺點。它可以是用在任何大小、形狀和產狀的礦體上,特別是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體,而且勘查方法對它也沒有影響。因此,地質塊斷法成為目前勘探階段儲量計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4)開采塊斷法:當?shù)V體被坑道切割成許多開采塊斷時,常用此法計算儲量。它是分別計算各開采塊斷的儲量,然后將所有塊斷的儲量相加即為總儲量。這種方法要求繪制礦體的垂直投影圖,有時還要繪制沿

12、礦體傾斜面的投影圖。在圖上將各塊斷及其所測得的厚度、品位等資料標出,以便計算各塊斷中各指標的平均值。    此方法適用于礦床用坑道勘探,勘探程度較高,一般塊斷都是由四面坑道圈定出來的,僅有少數(shù)塊斷為三面圈定和二面圈定。因此,在開采的礦山,用得很廣泛。    5)等高線法:此方法的計算方法首先利用勘探工程所獲得的礦體埋藏深度的資料,用繪制地形等高線的方法,作出礦體底板(或頂板)的等高線圖,然后以等高線密度大致相同的地段作為劃分塊斷的依據(jù)(即每一塊斷礦體的傾角大致相等),最后再計算礦體的體積。    等高線法一般只適用

13、于厚度穩(wěn)定的層狀礦床的儲量計算。對于這州區(qū)內厚度穩(wěn)定的層狀礦床,如大多數(shù)煤礦床特別適合。這是因為褶皺變形后,用其他計算方法不易得到較精確的儲量數(shù)字。但是,對于水平的或傾斜平緩的礦體以及近直立的礦體則不適用。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或垂直距離很小,作圖及測量誤差可能增大。應用條件受限制較大是其主要缺點。金礦的儲量計算方法金礦石從找礦、評價、勘探到礦山開采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儲量計算。儲量計算是對礦石的“質”和“量”的全面總結,是生產建設和企業(yè)投資的依據(jù)。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各種計算參數(shù)應真實可靠,計算數(shù)據(jù)要準確無誤,以保證儲量數(shù)字的正確性。一、金礦儲量級別的分類和條件 

14、;  我國目前將金礦儲量分為兩類,即能利用儲量(稱表內儲量)和暫不能利用儲量(表外 儲量)。并根據(jù)地質勘探控制程度又分為A、B、C、D四級。礦床評價階段探獲的儲量,主要是D級儲量,可有部分C級儲量。 C級儲量是礦山建設設計的依據(jù)。其條件是:基本控制了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和空間位置;對破壞和影響主要礦體的較大斷層、褶皺、破碎帶的性質和產狀已基本控制,對夾石和破壞主要礦體的主要火成巖的巖性、產狀和分布規(guī)律已大致了解,基本確定了礦石工業(yè)類型的種類及其比例和變化規(guī)律。  D級儲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儲量,或雖用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達不到C級要求的儲量以及由D級以上儲量外推

15、部分的儲量。其條件是:大致控制礦體的形狀、產狀和分布范圍,大致了解破壞和影響礦體的地質構造特征,大致確定礦石的工業(yè)類型。  D級儲量在金礦中有三種用途:一是作為進一步勘探和礦山遠景規(guī)劃的儲量;二是在一般金礦尿中,部分D可作為礦山建設設計的依據(jù),三是對小而復雜的礦床,可作為礦山建設設計的依據(jù)。二、主要綜合性圖件的編繪(一)坑道(中段)地質平面圖  1.圖件的主要內容(1)坐標線,勘探線、該平面上各種探礦工程及編號。(2)采樣位置及編號、樣品分析結果。(3)各種地質界線及并產狀,礦體編號(4)圖名、比例尺、圖例及圖簽。  2編圖的基本方法

16、(1)按坑道的范圍,在圖紙上畫好平而坐標網(wǎng)及勘探線作為底圖。(2)利用坐標網(wǎng)和勘探線的控制,根據(jù)測量成果,在底圖上畫出坑道的幾何外形和鉆孔位置。(3)根據(jù)坑道原始地質編錄資料,將各種地質界線和采樣位置按比例尺轉繪到底圖上對于沿脈坑道,當?shù)V脈出露在壁上時,若坑道(中段)平面圖以頂板標高為投影平面,應按礦脈產狀,順傾斜投影到頂板界線之一側的延長線上仁將共交點, 按比例尺投繪到中段圖的相應位置。壁上礦體的采樣位置也隨礦脈產狀投繪,此時樣長即為礦脈的水平厚度。(4)連接地質界線,并按產狀外推地質界線于坑道之兩側,畫上巖性花紋。對含金礦脈依據(jù)采樣分析資料和規(guī)定的工業(yè)指標,綜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礦體。(二)

17、垂直投影(縱投影圖)的編繪    此圖通常為礦體傾角較陡時(>45°),作為地質塊段法計算儲量的主要圖件。它是把各項探礦工程揭露礦體的位置(點)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來圈定礦體范圍,劃分塊段和儲量級別,以便進行儲量計算。1圖件的主要內容(1)標高線、勘探線和礦體地麥出露線(一端或兩瑞注明方向)。(2)各項探礦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編號,見礦工程旁注明礦體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鉆孔還應注明礦芯采取率。(3)礦體邊界的投影線及切割礦體的脈巖、斷層線及代號。(4)用于儲量計算時,應按規(guī)定要求,圈定各計算塊段的范圍,注明礦體及塊段編號,塊段面積編號,列出各塊段的計算

18、參數(shù)、礦石量和金屬量,如有老采區(qū)或采空區(qū)應劃出。(5)圖名、比例尺、圖例和圖簽。2編圖的基本方法(1)投影面方位的確定,要垂直勘探線,即與礦件平均走向線平行。(2)繪制標高線與勘探線,作為投影圖的控制網(wǎng)。標高線應與勘探線剖面圖上的標高線一致。勘探線在圖上為鉛垂線,其在圖上的間距為勘探線的實際間距。(3 )礦體出露線的畫法。在礦床地形地質圖上,將礦體露頭中心線與地形等高線的交點投影方位線上,按其標高及其與鄰近勘探線垂直距離轉繪到投影圖上,然后連接各點成一曲線,即為礦體出露線。  在礦床評價階段,不具備精測大比例尺礦床地形地質圖時,可根據(jù)各實測的勘探線剖面上同一礦體的出露標高點

19、,投繪到投影圖上相應勘探線的標高位置,然后參照各勘探線之間野外礦體出露的地形起伏情況連結各點,即為地表礦體的大致出露線。(4)探礦工程的投繪探槽的投繪??膳c礦體地表出露線的畫法同進行,投影方法相同,只要在礦體地表出露線上,在相應的探槽位置,根據(jù)探槽的寬度和實際深度作凹形,注明探槽編號。沿脈坑道的投繪。根據(jù)坑道(中段)地質圖,取其平行投影方向的投影長度,按中段高度轉繪到投影圖上,畫出2一3mm寬的兩條平行的水平線即可。穿脈坑道的投繪。根據(jù)穿脈坑道與獷體中心線的交點及其鄰近勘探線的垂直距離,按坑道標高投繪到投影圖上。鉆孔的投繪。根據(jù)勘探線剖面圖,按所在鉆孔的見礦標高(鉆孔與礦體中心線的交點標高)投

20、繪到投影圖上。當鉆孔偏離勘探線時,應求出該交點偏離勘探線的位置,再投繪到圖上。(三)水平投影圖的編繪。  此圖通常為礦體傾角較緩(45°)時,作為地質塊段法計算儲量的主要圖件。圖件主要內容與垂直投影圖相同。只是圖紙上以平面坐標網(wǎng)為作圖的控制網(wǎng),投影面為水平面。編繪的基本方法為:  1繪制平面坐標網(wǎng),正確地畫上各勘探線的位置,作為底圖。  2按坐標法確定各地表再程及樣槽位置,再從樣槽位置確定礦體中心與地形表面的交點,參照地形地質圖,連接各交點即為礦體露頭線。  3沿脈工程按其水平投影位置及水平投影長度畫出。

21、  4鉆孔見礦位置按鉆孔與礦體投影基準面(以礦體中心曲面)的交點位置,轉繪到投影圖上。若為斜孔,需求出該交點偏離勘探線的位置。對于直孔,可直接根據(jù)地表鉆孔坐標投繪。三、金礦體的圈定    (一)礦體圈定的依據(jù)    礦體的圈定是儲量計算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儲量計算的礦體圈定,是以上級批準的工業(yè)指標為依據(jù),同時結合礦床的地質條件而進行的。巖金礦床工業(yè)指標的內容是:  1.邊界品位  是指礦體與圍巖(含夾石)的分界品位,是圈定礦體的單個樣品的有用組分的最低含量標準。例如,具體圈

22、定礦體時,在一條連續(xù)采樣的祥線上,均以單個樣品來衡量,其中除不能剔除的夾石樣品外,其余樣品均應等于或大于邊界品位的要求。  2.最低工業(yè)品位  又稱最低可采品位或工程平均品位。它是工業(yè)上可以利用的單工程的最低平均品位。是圈定工業(yè)礦體姍分平衡表內儲量和平衡表夕嘴量的依據(jù)。在巖金礦床中,對品位變化很不均勻和極不均勻的礦體,最低工業(yè)品位可用于塊段以至礦體,即在塊段或礦體中,允許個別工程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業(yè)品位,但不允許有連續(xù)兩個工程低于最低工業(yè)品位。  3.礦床平均品位 指礦床應達到的平均品位。它用來衡量金礦床礦石的貧富程度,也是衡量礦床在

23、當前是否值得開發(fā)利用的一項標準。一般低于該平均品位的礦床,就不能進行礦山建設。    4.最小可采厚度  是指在當前經(jīng)濟、技術條件下,可以被開采利用的單層礦體的最小厚度(指真厚度)要求,小于這一厚度的不得視為礦體。5.夾石剔除厚度  是指礦體(層)內的巖石或達不到邊界品位嚴求的夾石,應予以剔除并的最小厚度(指夾石真厚度)。等于或大于此厚度的夾石應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夾石需并入礦體樣品計算儲量。6米克噸(m gt)值  常用于脈金礦床。當單層礦體真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較富時,用礦體的厚度乘以該礦體樣命

24、的品位,即稱之為米·克噸值。凡米·克噸值大于或等于最低工業(yè)品位與可采厚度的乘積者,仍可視為礦體,參加儲量計算7無礦段剔除長度及高度除   該指標對脈金礦床己成為一項重要指標。它用以解決礦體的連續(xù)性,是對礦脈沿走向和沿傾斜方向無礦段應剔除長度或高度的規(guī)定。   根據(jù)以往巖金礦床地質普查勘探的情況和目前礦床建設的生產技術和經(jīng)濟條件,茲將目前巖金礦床一般工業(yè)指標提供如下:邊界品位1一2 g/t;最低工業(yè)品位3一5 g/t;礦床平均品位5一8 g/t;夾石剔除厚度2一4m;無礦段剔除長度:上下坑道對應時10-15 m ;上下坑道不對應時20-

25、30m;多無礦地段剔除高度以半個中段或一個中段高為準。(二)礦體圈定的步驟和方法   圈定礦體時首先確定礦體邊界基點,然后通過基點劃出邊界線。礦體的邊界線主要有零點邊界線、可采邊界線和礦石類型的邊界線等。   礦體的連接與圈定,常在地質平面圖、剖面圖和用儲量計算的投影圖上進行。其步驟是先在單項工程內圈定礦體,然后在平面上或剖面上連礦。  1礦體零點邊界線的圈定方法   零點邊界線,也就是礦體的尖滅線。它是指礦體厚度為零或品位降低至邊界要求的各點的連線。  具體圈定零點邊界線時,可有兩種

26、情況:(1)當相鄰兩個探礦工程中,一個工程見礦且達到工業(yè)要求;另一個工程未見礦,則邊界基點應位于兩工程之間。在這種情況下,用有限推斷法確定,其具體圈定的主要方如下:  中點聯(lián)線法: 以兩工程間距之一半為中點,這些中點的聯(lián)線即為零點邊界線,也叫有限外推外部邊界線。這種方法常以一定的探礦工程密度為依據(jù),對距離見礦工程太遠的無礦工程一般不予考慮。  自然尖滅法: 當掌握礦體的變化規(guī)律是向邊緣逐漸尖滅時,可在剖面圖及平面圖上根據(jù)礦體自然尖滅的趨勢推定礦體的尖滅點,將這些尖滅點投繪到垂直或水平投影圖上,連結各點即為有限外推的零點邊界線。(2)當?shù)V體邊緣工程見礦,在

27、其外部再無工程控制時,從邊緣工程向外推斷,常用無限外推法確定。在實際工作中,具體的方法是用簡便的幾何法向外推定。  幾何法是以礦體邊緣見礦工程畫出的邊界線為基礎,結合礦體的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適當向外推斷一定距離作為礦體邊界。用幾何法推斷外部邊界有以下三種情況:按勘探工程間距推定, 一般外推的距離等于勘探工程間距的一半。依據(jù)開采系統(tǒng)推定, 礦體的外部邊界線以最下一個中段向下外推一個到兩個中段距離,用坑道勘探的脈狀礦體常用此法。根據(jù)礦體已揭露部分的規(guī)模進行外推,有以下三種方法:a三角形法:即礦體推定深度為礦體走向長度的一半, 此時外部邊界為三角形。b長方形:礦體推定深度為礦體沿走向

28、長度的14,外部邊界推定為長方形、C對等軸狀礦體如礦巢、礦瘤等。外推邊界常用錐形或半球形,其推測深度為平均直徑的12。2礦體可采邊界的圈定方法  可采邊界是根據(jù)最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業(yè)品位或最低米克噸值所確定的平衡表內可采礦量的邊界位置。在巖金礦床圈定礦體中,多數(shù)礦床采用直接圈出可采邊界,而不圈出零點邊界線??刹蛇吔缛Χǖ木唧w做法如下:( 1)在沿礦體厚度方向揭露的單項工程上圈定可采礦體。音先按照連續(xù)取樣的樣品分析數(shù)據(jù),用等于或大于邊界品位的樣品來圈定,對于夾在礦體內小于邊界品位的樣品,凡是小于或等于夾石最大剔除厚度(指連續(xù)厚度)者,應圈入礦體,反之則應圈為夾石。這時可能有以

29、下幾種情況:當單項工程從邊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樣品經(jīng)計算后,其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平均品位不低于最低工業(yè)品位時,則圈定為表內礦石。這時若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業(yè)品位與邊界品位之間,則應圈定為表外礦石。如果單項工程從邊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樣品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時,則應計算米克噸值,計算后若大于或等于最低工業(yè)要求的米克噸值時,即可圈定為表內礦石。當單項工程從邊界品位圈起的一系列樣品的總厚度相當大,其平均品位達不到最低工業(yè)品位的要求時,應盡可能圈出部分表內礦石??蓪⑵渲羞B續(xù)厚度能夠等于或大于可采厚度和最低工業(yè)品位的部分圈定為表內礦石,其余圈定為表外礦石。(2)在沿礦體走向揭露的工程(如沿脈坑道、沿

30、脈槽探中)上圈定可采礦體。對此礦體圈定較為復雜,需綜合考慮礦體的變化和側伏特點,礦體上下部對應程度,合理運用無礦地段剔除長度等諸因素,進行礦體的圈定。具體圈定的一般方法為:對一定間距采樣的每排采樣線上礦體的圈定,可按上述沿礦體厚度圈礦方法進行。在采樣線中,若連續(xù)兒排采樣線的總平均品位低于邊界品位,且達到剔除長度時,則劃為無礦地段。若總平均品位介于最低工業(yè)品位與邊界品位之間,一般則應圈定為表外礦段。對達不到剔除長度的連續(xù)幾排采樣線,當其總平均品位低于邊界品位或介于最低工業(yè)品位與邊界品位之間時,應與兩側相鄰地段的樣線品位一起計算總平均品位。計算后達到工業(yè)要求時,可一并連入工業(yè)礦體。此時還要考慮上下

31、中段礦體的對應情況,若相應地段為無礦地段或表外礦體地段,則應根據(jù)剔除長度,酌情圈出相應的表外礦體地段。(3)在面上圈定可采礦體,可根據(jù)控制同一可采礦體的工程實際控制的邊界連接,或用前面所述的有限推斷法和無限推斷法圈定。  除以上礦體邊界線外,對礦石自然類型界線的圈定:應根據(jù)物相分析結果,結合地形、構造等因素來確定或推定。對于儲量級別界線,依據(jù)巖金礦床地質勘探規(guī)范的規(guī)定,結合礦床類型及其具體控制程度,在用作儲量計算的綜合圖紙上進行圈定。四、儲量計算參數(shù)的確定    (一)礦體面積的測定   通常在用作儲量計算的圖紙上進行(如礦

32、體水平投影圖或垂直投影圖)。圖紙比例尺不小子于1:1000。常腳幾何法和求積儀法在儲量計算的圖家上所圈定的礦體范圍內進行面積測定。具體測定時常用兩種方法迸行對應測量,取其平均值。   (二)礦體厚度的確定  1.在槽、井探和坑道中礦休厚度的確定,根據(jù)采樣線與礦體走向的交角可有兩種情況:(1)當采樣線與礦體走向垂直時,礦體的真厚度(M)可按下式換算: M=Lsin式中:L采樣線的礦體厚度         礦體的傾角(2)當采樣線與礦體走向斜交時,可按下式   換算:

33、M=Lsincos式中:一為礦體傾向與采樣線方向的夾角,其他同上。     2鉆孔中礦體厚度的測定  (1)當鉆孔垂直礦體厚度鉆進時,礦體的真厚度可由下式計算:    M =L/N式中:M一礦體真厚度;          L一實測礦芯長度;          N一礦芯采取率;   如果礦芯采取率為100時,則礦體的真厚度即為礦芯長度,可直接丈量礦芯長度求得。(2)當鉆孔傾斜方向

34、垂直于礦休走向(即無方位角偏差),可按下式換算:  M=L/Ncos(-a)式中:  M一礦體真厚度;          L/N鉆孔中礦體銀厚度;          一礦體傾角;      a一鉆孔截穿礦體時天頂角  (3)當鉆孔截穿礦體處,鉆孔傾斜方向不垂直嗯體走向時,礦體厚度按下式計算:          

35、;       ML/N(sinasincos±cosacosP)式中:M一礦體真厚度;         L一礦芯長度;         N一礦芯采取率;         a一鉆孔截穿礦體時的天頂角;         礦體傾角;        

36、60;一鉆孔截穿礦體處之方位角與礦體傾向間的夾角。   上式中,凡是孔傾斜方向與礦體斜方向相反時,前后兩項間為正號連接,否則為負號。  (三)礦體平均厚度的確定  在金礦儲量計算中,塊段平均厚度和礦體平均厚度,一般用算術平均法求得。  (四)平均品位計算  單項工程平均品位和塊段平均品位的計算,常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算術平均法,二是厚度加權法。厚度加權法只有在礦體厚度與品位具有相關關系時才采用。  目前金礦中,整個礦床的平均品位計算,都用金屬量除以礦石量求得。礦床中各級儲量的

37、平均品位也用這種方法求得。(五)礦石體重和濕度的確定  金礦儲量計算一般用小體重,當?shù)V石極為疏松和多裂隙時,則應多測大體重進行儲量計算。不同礦石類型的儲量計算要傅用各自的平均體重。只有當不同類型礦石體重值極相近時,才允許金礦體的儲量計算用一個總的平均體重。  如礦石疏松多孔,需測定礦石的濕度,并用以校正體重和計算礦石量(六)特高品位的確定和處理   金礦床中某些樣品的品位高出一般祥品品位很多倍時,稱這些樣品的品位為特高品位具體處理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別是富礦段或是特高品位。如果連續(xù)幾個工程在同一部位出現(xiàn)高品位,可單獨圈定富礦段,不要輕易處

38、理。   特高品位的確定方法較多,有類比法、計算法及統(tǒng)計法等。下面對常用的類比法作一介紹類比法是利用已勘探礦床的經(jīng)驗數(shù)字,進行比較而得。其主要依據(jù)礦床品位分布的均勻程度來確定特高品位的最低界限:品位分布不均勻的礦床為8-10倍;品位分布很不均勻的礦床為12-15倍;品位分布極不均勻的礦床為15倍以上。對確實認定為特高品位,才予以處理。通常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1計算平均品位時把特高品位舍去。2用整個工程或塊段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3用特高品位相鄰兩個樣品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樣品品位。也有把特高樣品加進去求平均值的。4用一般品位的最高值代替特高品位。以上處理方法都帶有主觀性,運用時應根據(jù)礦床的實標情況進行處理。五、儲量計算方法目前已有的儲量計算方法很多,下面著重介紹找礦,評價階段常用的算術平均法和地質塊段法。(一)算術平均法  該法的實質是把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礦體,改變?yōu)橐粋€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狀體,其周邊就是礦體的邊界。  計算方法是先根據(jù)探礦工程平面圖(或投影圖)上圈出礦體邊界,測定其面積(若為投影面積,需換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