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_第1頁
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_第2頁
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_第3頁
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_第4頁
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    劉熠炎 許明芳摘要利用常規(guī)資料、自動氣象站資料、雷達資料和ncep 0.5°×0.5°的6 h間隔再分析資料,對2014年6月20日發(fā)生在湖北黃石的短歷時暴雨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表明,大尺度環(huán)流系統(tǒng)為暴雨發(fā)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動力和熱力條件;上干下濕、低層暖平流高層冷平流垂直分布為暴雨發(fā)生提供了不穩(wěn)定層結條件;低渦在東移過程發(fā)展、轉豎,西南急流的向北發(fā)展,促進了能量鋒區(qū)的北移,為暴雨的發(fā)生提供了較充沛的水汽和不穩(wěn)定能量條件;地面暖低壓中心發(fā)展和中尺度輻合線的形成有利于

2、冷空氣入侵和較強輻合上升運動產(chǎn)生,觸發(fā)中尺度對流;在特定流場形勢下,黃石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對中尺度暴雨的形成有明顯作用。關鍵詞中尺度暴雨;天氣背景;探空資料;雷達回波;物理量場;地形s161.6a0517-6611(2015)31-163-03analysis of the shorttime rainstorm on june 20, 2014 in huangshiliu yiyan, xu mingfang, yuan jie(huangshi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huangshi, hubei 435000)abstract based on con

3、ventional observations,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ata, radar data and ncep 6hourly reanalysis data with 05°×0.5° resolution, the shorttime rainstorm on june 20th 2014 in huangshi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noptic scale circulation system provides basic mosit

4、ure, thermal and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 the unstable humidity structure and the vertical thermal distribution of lowlevel warm advection and upperlevel cold advection create unstable stratified atmosphere for the rainst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rtex moving eastward and the transve

5、rse trough line enhance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energy front. this supplies abundant moisture and instability to the rainst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face warm low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re beneficial to cold air intrusion and ascending motion, which lead to mesos

6、cale convection; under specific flow field, the special terrain with small hills in huangshi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mesoscale rainstorm center.key words mesoscale rainstorm; weather background; sounding data; radar echo;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terrain暴雨是重要災害性天氣之一,暴雨預報是當今天氣預報領域的難題,暴

7、雨天氣的發(fā)生發(fā)展往往是大尺度與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結果。氣象工作者不斷對暴雨天氣發(fā)生發(fā)展機理和預報方法進行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1-7,但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不同大尺度天氣背景下的中尺度暴雨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中尺度局地暴雨的預報及預警難度較大;而中尺度暴雨由于強度大、突發(fā)性強,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也越來越大,如2005年6月10日黑龍江沙蘭鎮(zhèn)突發(fā)特大暴雨、2007年7月18日濟南城區(qū)特大暴雨、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突發(fā)性局地暴雨等。筆者在此利用常規(guī)資料、非常規(guī)資料和ncep再分析資料對2014年6月20日下午發(fā)生在黃石的中尺度短歷時暴雨進行分析,以便為提高今后對此類暴雨的預見性和預

8、報預警及時性提供借鑒與參考。1雨情實況及影響2014年6月20日16:0020:00黃石出現(xiàn)了一次短歷時暴雨天氣,強降水區(qū)呈狹窄的帶狀分布(圖1),暴雨出現(xiàn)在黃石城區(qū)和大冶南部,而大冶北部和南部的陽新僅降小雨。國家自動氣象站檢測顯示,黃石站降水量為93.4 mm,大冶站55.0 mm,陽新1.7 mm。區(qū)域自動雨量站監(jiān)測顯示,最強降水中心雨量為144 mm,出現(xiàn)在大冶城關老站;最大小時雨強111.9 mm/h,出現(xiàn)在17:0018:00,同時次,黃石城區(qū)最大小時雨強56.3 mm/h,出現(xiàn)在黃石港區(qū)軍分區(qū)站點。此次暴雨過程降水強度大、強降水區(qū)窄,持續(xù)時間達4 h,局地性和中小尺度特征表現(xiàn)明顯。

9、因最強降水出現(xiàn)在黃石城區(qū)、大冶城關,導致城市道路短時漬水嚴重,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給城市緊急排漬澇也帶來較大壓力。2天氣背景及探空分析6月20日08:00(圖2),500 hpa中緯度環(huán)流平直多波動,30°n附近、安徽東部有一淺槽,另在恩施湖南西部貴州南部上空有一低槽,武漢以東受兩槽之間的弱脊影響為平直偏西氣流,武漢以西受西南氣流控制;700、850 hpa切變線位于30°n以南,鄂東南處于切變北側,西南急流在湖南、江西南部,位置偏南。14:00隨著高空低槽東移,鄂東南已轉受槽前西南氣流影響,同時700、850 hpa西南氣流向北發(fā)展,贛北上空700 hpa西南氣流由6 m/

10、s加強為18 m/s,850 hpa由4 m/s加強為14 m/s,均達到急流強度;20:00切變略南壓,西南氣流明顯減弱。從地面形勢場可見,在暴雨發(fā)生前和發(fā)生時,鄂東南均處于暖低壓倒槽中。受高空弱脊、切變北側的反氣旋環(huán)流形勢配置影響,黃石20日上午為多云間晴天氣,氣溫迅速上升,日最高氣溫達33.7 。天氣形勢背景、向北發(fā)展的西南急流、天空狀態(tài)良好下的地面較迅速的升溫為暴雨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水汽、動力和熱力條件。3 ,低層空氣含水量豐富,相對濕度在85%以上;而700 hpa t-td=3 ,其附近相對濕度<30%,存在一干層,再往上500400 hpa為t-td3地面中尺度系統(tǒng)及雷達回波

11、分析地面風場分析(圖3a)表明,暴雨發(fā)生前和發(fā)生時鄂東為氣旋性風場控制,在其北面(武漢以北)為偏北風,13:00開始偏北風明顯加強并向南入侵,14:00浠水黃石咸寧有一條偏北風和東南風形成的中尺度輻合線,暴雨帶與14:00地面中尺度輻合線有極好的對應關系。冷空氣向南入侵、地面中尺度輻合線形成是激發(fā)出對流天氣、形成暴雨的重要原因。地面變壓場分析表明,20日08:0016:00浠水、黃石、大冶處于負變壓中心(圖3b);20:00因降水和冷空氣入侵轉為正變壓中心。表明鄂東南地面暖低壓的發(fā)展導致變壓梯度加大,北邊的冷空氣與暖低壓之間風速加大加強了冷空氣的向南入侵,促進不穩(wěn)定能量釋放從而產(chǎn)生暴雨。由雷達

12、回波可見,6月20日15:39浠水北部、崇陽和通山有塊狀對流回波生成,黃石大冶咸寧一帶有零散的回波存在;16:16浠水至崇陽之間零散的回波連接一線;16:40回波發(fā)展成帶狀,黃石和大冶上空有4550 dbz較強回波;17:05浠水至咸寧的帶狀回波發(fā)展更完整,回波帶兩端的回波強度減弱,而中段(黃石、大冶上空)發(fā)展,強回波區(qū)有所擴大。從回波頂高來看,黃石、大冶上空回波頂高一般68 km,最高810 km,大冶城關回波頂高達10.4 km,表明對流發(fā)生旺盛。此次過程中強回波帶位置穩(wěn)定、少動。中尺度帶狀回波的形成發(fā)展、穩(wěn)定少動是產(chǎn)生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此次過程雷達回波與中尺度輻合線上具有良好的對應關系

13、,地面最強降水回波強度維持50 dbz附近,并不是太強,但降水效率極高。4物理量場分析4.1渦度平流20日02:0008:00 500 hpa槽前大風所在處和700 hpa大風前沿有明顯的正渦度平流,可促進地面降壓、低壓發(fā)展,從而導致上升運動加強。從渦度平流演變來看,20日02:0008:00隨著淺槽的東移,平直的偏西風變?yōu)槲髂巷L,槽前有明顯的正渦度平流影響鄂東;14:00低槽加深、槽區(qū)變窄,槽前形成一條明顯的正渦度帶,鄂東南的午后強降水正好受此正渦度帶影響,而形成短時強降水天氣;20:00正渦度東移。4.2對流不穩(wěn)定沿115.5°e作渦度與se的疊加(圖4)可見,20日08:00

14、30°n處800 hpa以下sep>0,有對流不穩(wěn)定存在。14:00,850 hpa以下等se線變密、增多,傾斜性加強,對流不穩(wěn)定增強;850 hpa以上sep近似等于0,大氣中性,有利于上升運動的自由發(fā)展;且此時垂直陡立的等se線密集區(qū)由29°n以南移至30°n附近,為明顯暖濕與干冷空氣交匯的能量鋒區(qū)所在。這樣隨著午后熱力作用的加強,地面弱冷空氣前沿偏北風的侵入,促進不穩(wěn)定能量釋放,從而激發(fā)出強對流。14:00有正渦度柱體向上發(fā)展,20:00向上發(fā)展4.3流場與溫度平流分析暴雨發(fā)生的前一日,受西南氣流控制,隨著700、850 hpa西南低渦受高空槽的引導,

15、沿著30°n以南移出,鄂東南受低渦前部弱暖式切變影響,低層有水汽的匯聚。20日08:00受小波槽后弱的西北氣流控制,天氣晴好,氣溫上升;14:00低渦在東移過程中發(fā)展、轉豎,轉為南北向,低渦前部南風顯著加強向北發(fā)展,后部的北風也明顯加強,切變線位于鄂東上空,冷切尾部發(fā)生的小尺度對流和低渦前部暖切對流沿著切變線發(fā)展連成一線,最終發(fā)展為線狀對流,停留數(shù)小時后,至20:00切變線南壓移出湖北省。由風場和溫度平流演變可見,08:00和14:00 700 hpa鄂東南受暖切變影響,有明顯的正溫度平流。暖切變線上,冷暖交匯產(chǎn)生了強對流,在暖區(qū)一側產(chǎn)生降水。5地形作用此次降水強中心的分布與黃石特殊

16、的地形分布關系密切。黃石地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破碎,為低山丘陵地貌,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間盆地。其中大冶市地處幕阜山脈北側的邊緣丘陵地帶,地形分布為南山北丘東西湖,南高北低東西平。大市南部為南山頭(又稱大同山),其東南接陽新縣,西抵咸寧市,峻嶺崇山連綿50余里。大冶城關北邊(黃石鐵山區(qū)與大冶還地橋之間)有幾座相連接的小山即為北丘。而大冶城關恰好位于南山與北丘2條山脈走向構成的出口處,再往東就是黃石城區(qū)、大冶湖。此次過程強降雨帶南北狹窄成帶狀,正好位于黃石城區(qū)大冶南部,強降水中心在大冶城關,正處于兩山脈之出口。6結論針對2014年6月20日發(fā)生在湖北黃石市的一次中

17、尺度暴雨過程,利用常規(guī)資料、非常規(guī)資料和ncep再分析資料對中尺度暴雨中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大尺度環(huán)流系統(tǒng)為暴雨發(fā)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動力和熱力條件。(2)上干下濕、500 hpa以下暖平流和500 hpa以上為冷平流垂直濕度分布以及溫度平流分布增強黃石上空大氣的不穩(wěn)定性,為暴雨發(fā)生提供了不穩(wěn)定層結條件、儲備了能量。(3)中低層低渦在東移過程發(fā)展、轉豎,導致低渦前部西南急流的向北發(fā)展,促進了能量鋒區(qū)的北移,為暴雨最終發(fā)生提供了較充沛的水汽和不穩(wěn)定能量條件。(4)渦度平流、溫度平流和暴雨發(fā)生前鄂東南天空狀況良好地面明顯增溫的綜合效應為強對流發(fā)生儲備了能量,同時促進了地面降壓中心的形成,導致地面變壓梯度加強,加強了冷空氣的侵入而產(chǎn)生強對流天氣。地面中尺度輻合線的形成有利于較強輻合上升運動,促進對流不穩(wěn)定能量的釋放,從而產(chǎn)生暴雨。(5)在特定流場形勢下,黃石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對中尺度暴雨中心的形成有明顯作用。43卷31期劉熠炎等2014年6月20日黃石短歷時暴雨分析參考文獻1 丁一匯.1991年江淮流域持續(xù)性特大暴雨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47-68.2 陶詩言,趙煜佳,陳曉敏.東亞季風和中國暴雨m.北京:氣象出版社,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