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城市規(guī)劃分析(共4頁)_第1頁
堪培拉城市規(guī)劃分析(共4頁)_第2頁
堪培拉城市規(guī)劃分析(共4頁)_第3頁
堪培拉城市規(guī)劃分析(共4頁)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堪培拉“田園城市”規(guī)劃 摘要: 本文通過對堪培拉城市布局、選址、建設等方面的探討,展現田園城市的理論在城市規(guī)劃中的實踐,闡述“田園城市”對現代城市規(guī)劃的影響,以及對當代中國城市發(fā)展困境的啟示。關鍵詞:田園城市;空間軸線;城市規(guī)劃;城市發(fā)展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澳大利亞山脈區(qū)的開闊谷地上。東經149°07,南緯35°17,面積平方2395公里,人口36.8萬,海拔760米。1、 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它與一般意義上的花園城市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是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提出的關于城市規(guī)劃的設想?;羧A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

2、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xiāng)村優(yōu)點的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xiāng)的結合體。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xiāng)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yè)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于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guī)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xiāng)村自然空間。 霍華德認為,城市環(huán)境的惡化是由城市膨脹引起的,城市無限擴展和是引起城市災難的根源。他建議限制城市的自發(fā)膨脹,并使屬

3、于城市的統(tǒng)一機構;城市人口過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識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會盲目膨脹。他提出關于三種“磁力”的圖解,圖中列出了城市和農村生活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并論證了一種“城市鄉(xiāng)村”結合的形式,即田園城市,它兼有城、鄉(xiāng)的有利條件而沒有兩者的不利條件。 二、規(guī)劃背景2.1政治因素堪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這里還是澳大利亞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發(fā)現,此后有移民來建牧場,到1840年發(fā)展成一個小鎮(zhèn)。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以后,為定都問題,墨爾本和悉尼兩大城市爭執(zhí)不下,一直持續(xù)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聯邦

4、政府通過決議,在兩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于是選了這塊距悉尼283公里,距墨爾本507公里的空地。這就是堪培拉的雛形。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后,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了美國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芝加哥人沃爾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筑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建設中間,經過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停頓,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遷都于此。后來,又為確定

5、新首都的名字商討了好長時間,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tǒng)名稱-堪培拉,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2.2社會因素1900年9月17日,英國女王簽署聲明宣布聯邦將在新世紀的第1天誕生。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在悉尼正式成立,原6個殖民地改為州。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后,鼓勵各州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倡導統(tǒng)一各州鐵路軌距,興辦公共工程,擴大福利措施,設立聯邦銀行,建設陸、海軍,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為適應國家發(fā)展的需要,1907年起開始大規(guī)模接受移民。此時的澳大利亞農業(yè)、手工業(yè)等經濟等待復興,城市正處于

6、百廢待興的狀態(tài)。而當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思想正流行,因此田園城市的規(guī)劃思想無疑影響了新首都堪培拉的規(guī)劃建設?!疤飯@城市是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業(yè)而設計的城鎮(zhèn);其規(guī)模要有可能滿足各種社會生活;被鄉(xiāng)村帶包圍;全部土地歸公眾所有或者托人為社區(qū)代管。”這種田園城市的思想被格里芬實現在了堪培拉的規(guī)劃中。三、城市選址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亞山脈區(qū)的開闊谷地上,北面有平緩的山丘,而東、南、西三面則是茂密的森林的高聳山脊。格里芬把這個地形比喻為一個不規(guī)則的露天劇場,高山好比是劇場的頂層樓座,傾斜向水邊的山坡好比是寬廣的觀眾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競技場??芭嗬貐^(qū)邊緣的山脈作為城市的背景,市內的山丘作為重要建筑物的場或城

7、市對景的焦點。四、城市布局:空間軸線4.1水軸:靈動的空間規(guī)劃將國會北部的低洼谷底開鑿成格里芬湖,形成以廣闊湖面為中心的“城市水軸”。水軸從黑山開始,向東南方向延伸,是城市與水光山色相互映襯。4.2地軸:多中心分布在格里芬的規(guī)劃方案中,整個平面通過與地形相關的兩條巨大軸線聯系起來?!暗剌S”的兩個頂點是東北部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和西南部賓貝里山(MountBimberi),軸線上的這兩處突出地形后來分別成為國會山和議會山。期間的大片區(qū)域布設了城市主體建筑。4.3總體布局包括地軸、水軸,規(guī)劃以首都山為中心規(guī)劃了四條軸線,把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筑物與居住區(qū)連接起來。這四條軸線分別

8、是:1:由南到北,自紅山、經首都山再到安斯利山。軸線中心為三角形區(qū)域,布設國家重要政治機構及文化機構。2:東西向貫穿格里芬湖的視覺軸線。3:由首都山通向城市商業(yè)中心的軸線。4:由首都山通向文化服務中心的軸線。五、城市發(fā)展建設 5.1城市景觀:借助地形、豐富多樣堪培拉有“大洋洲的花園”之稱,而其先進的城市綠化設計應首先歸功于查爾斯·溫斯頓,他是一位出生于英國的園藝學家。當堪培拉奠基時,這塊終年吹拂著大風的貧瘠石灰?guī)r平原上找不到一棵樹。1911年澳大利亞政府采用溫斯頓的建議,在阿克頓高地(今澳洲國家博物館所在地)建立了一個綠化試驗園地,這也是澳洲政府自然保護思想的很好體現。僅在1914年

9、1920年間,這個植物園就成功試驗培育種植了45000棵各種樹木。此后,溫斯頓在堪培拉這個干旱多風的荒原上,在1913年1926年的14年中,先后栽種了200萬棵樹木和灌木。至今堪培拉城市綠地占城區(qū)總面積的58%,人均綠地面積達70.5平方米。寬大的街道旁是林立的觀賞樹木,城市中每一片空地都被草坪覆蓋。僅6萬人口的城市中心區(qū)就有10多個公園。早在堪培拉被確立為澳大利亞首都之日起,就曾以法律形式作出“不設圍墻”的規(guī)定。任何機構、個人、包括外國使館在內,都必須嚴格遵守。為了不使家庭住宅、單位辦公室直接暴露在外,紛紛想出妙法建起一堵堵既美觀、文雅又經濟、實用的“植物綠墻”作為環(huán)保屏障。從最初設計之日

10、起,堪培拉就始終堅持了城市建筑與城市森林建設融為一體的原則,充分利用水系、山石、海濱、景點的優(yōu)勢,開辟人文景觀與自然條件緊密結合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型的旅游區(qū)。5.2城市交通堪培拉市總的交通目標是發(fā)展供社區(qū)使用的良好的交通設施;鼓勵發(fā)展高質量公交等一切便利于民的規(guī)劃。整個城市采用中心型放射性路網。它的軸線體系和斜向的對角線非常突出(其他部分的路網是普通的格網),調整東西貫通的道路體系,使其能成為盡可能直接連接主林蔭道和兩側放射大道,遠離林蔭道的每個入口均用景觀修飾使其清晰可見。城市道路寬闊,沒有立交橋,路面涂繪白黃兩種顏色作為行車標記。市內車速限制在60邁內,很少有交通事故發(fā)生。5.3城市建筑城市建筑布

11、局嚴整,除了城市中部格里芬湖湖濱有一些摩天大樓外,其他地方均是低層建筑,90%以上是單門獨戶的2層住宅。為了鼓勵市民綠化環(huán)境,堪培拉有個慣例,凡是建一處新住宅,戶主均可從政府得到一份綠色禮物:40叢灌木和10株樹木。在政府的幫助下,每家每戶都有精致的花園和綠籬。5.4法治值得欽佩的是澳大利亞的法治:從城市規(guī)劃的征集制訂到城市建設的具體實施,其間經歷了近一百個年頭,政黨的更迭,人事的變遷,特別是戰(zhàn)爭的侵擾,都沒有影響規(guī)劃的嚴肅執(zhí)行。如果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法治保證,堪培拉,這個花園城市有規(guī)劃成為現實是完全不可能的。六、啟示毫無疑問,從各方面分析格里芬所做的堪培拉城市規(guī)劃是成功的,直到現在,堪培拉不論

12、怎么擴建,都是按最初的這個方案進行的??芭嗬瓕ⅰ疤飯@城市”理論變成現實,把堪培拉自然環(huán)境與城市建設緊密結合,最大限度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使堪培拉成為一個自然的現代都市?!疤飯@城市”既是城市規(guī)劃的一種理論指導,也是社會改革的創(chuàng)想。這一理論不僅針對規(guī)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和主張,還設計了一套較完整的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社會制度。根據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我國現在的所做的城鄉(xiāng)一體化似乎還是很表面化,完全將之稱為城鄉(xiāng)一體化是不妥的,真正意義上的城鄉(xiāng)一體化應是對城鄉(xiāng)政治、經濟、社會、人口、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技術、信息、住房和土地空間等進行綜合整體性規(guī)劃,形成類似于田園城市的點線面的結構形式。對于我國,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1 埃比尼澤·霍華德明日的田園城市M商務印書館2010(10) 2 劉少才堪培拉:現代都市設計的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