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_第1頁
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_第2頁
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_第3頁
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_第4頁
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護理基礎知識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孫肖姬一、中醫(yī)護理的基本特點和原則(一)中醫(yī)護理理論的基本特點有二,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施護。1、整體觀念中醫(yī)把人體內(nèi)臟和體表各組織、器官之間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在功能上相互協(xié)調,相互為用;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上又相互影響。人體與自然界也有密切關系,四時氣候、地土方宜、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yī)既強調人體內(nèi)部的協(xié)調、完整性,又重視人體和外界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這種從整體出發(fā),全面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貫穿于對病人的全部護理過程中,稱之為整體觀念。人體由不同的臟器、器官、組織所組成,它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但這些功能在生理上互相聯(lián)系,都是

2、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jīng)絡系統(tǒng)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骨骸等全身各組織器官聯(lián)成一個整體,并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統(tǒng)一的機能活動。可見人體的生理活動不僅是靠各臟器自己發(fā)揮生理功能,還要靠各臟腑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和制約作用來維持。在分析病理機制時,必需著眼于整體,即把局部病變和整體的病理變化統(tǒng)一起來。如頭痛一證,不僅須從局部及其對周身影響加以分析,并應考慮全身臟腑氣血等諸因素對頭痛產(chǎn)生的影響。又如對一個瘡瘍的患者,不僅看到邪毒的局部侵入,還要考慮是否與其原有之消渴病有關。人與自然界關系十分密切,自然界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機能,以致人體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正常

3、情況下如反應在生理范圍以內(nèi)稱為生理的適應性。如反應劇烈,超過了生理范圍則成為病理反應,即可產(chǎn)生疾病。所以,我們在辨證施護時必須注意外界環(huán)境對機體的影響,從而進行有效的護理。晝夜變化與病情變化有一定的關系,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中記載:“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這說明早、午、晚、夜半時人體陽氣有生、長、收、藏的規(guī)律,與之相適應,病情有慧、安、加、甚的變化。我們在護理上了解這個規(guī)律,就知道夜間巡視病房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證實了這條規(guī)律確實存在。發(fā)現(xiàn)許多心臟病病人在白天,特別中上午,一般病情都比較平穩(wěn),但是到了下午,特別是晚上、半夜發(fā)病的病人增多??傊?,我們護理病人,不但要全

4、面掌握病情,正確認識疾病,還應重視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舒暢的情志,合理的飲食調養(yǎng)和必要的體育活動,以促使機體內(nèi)外的環(huán)境統(tǒng)一平衡,增強抗病能力,促使疾病早日痊愈。2、辨證施護辯證施護,就是按照中醫(yī)的理論,通過四診、八綱對疾病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和體征進行分析綜合,弄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質和治療原則,進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好辨證施護工作,必須掌握辯證知識要領和治療原則。如八綱辯證、臟腑辯證、六經(jīng)辯證等;要懂得中醫(yī)的“望神志”、“審苗竅”、“查指紋”以及十問和脈象知識,還要懂得中醫(yī)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逆者正治”、“從則反治”等治則

5、的意義,只有這樣,辯證才有可靠的依據(jù)。就拿護理工作最常接觸的“脈搏”和“體溫”來說。觀察脈搏,不僅要了解它的頻率與節(jié)律,還要通過脈象的浮、沉、遲、數(shù)、滑、澀等,來確定疾病的表里、寒熱、虛實性質,以了解氣血的盛衰,病邪的深淺,病變的趨向。同樣的道理,觀察體溫,不僅要從體溫計上觀察是否發(fā)熱,還是通過四診合參,進一步判定是外感發(fā)熱還是內(nèi)傷發(fā)熱,是邪盛的發(fā)熱還是正虛的發(fā)熱,不能對發(fā)熱患者一律投以解熱劑或行物理降溫,而應根據(jù)發(fā)熱的性質來區(qū)別對待。如對外感初起,采用辛溫或辛涼解表,一般不用物理降溫,以免腠理密固,留邪于內(nèi),使外邪不易由汗而解;對于久病發(fā)熱的患者,其低熱纏綿,汗出脈數(shù),舌紅少苔,本屬陰虛之證

6、,如果給予發(fā)汗退熱藥,雖可汗出熱減,但汗出后津液受損,陰虛益甚,反使病情加重,應采用滋陰清熱的藥物,同時多進清淡流質飲食,并注意調節(jié)室溫,保持空氣新鮮,可促使病情盡快好轉。由上可知,護士必須掌握辨證的方法,按照中醫(yī)的理論,密切觀察病情,才能認清證候,從而有效的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更好的做好護理工作。(二)中醫(yī)護理原則中醫(yī)的護理原則是建立在整體觀念的辨證施護基礎上的,中醫(yī)在治療上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逆者正治”、“從者反治”的治療原則。因而在護理上,與之相對應的有“扶正祛邪”、“正護”、“反護”、“急則護標”、“緩則護本”、“同病

7、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制宜”及“預防為主”等護理原則。1、扶正祛邪中醫(yī)的疾病觀,把病病看作是“正”“邪”矛盾雙方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內(nèi)經(jīng)說:“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边@說明中醫(yī)認識到疾病的發(fā)生,是以正氣內(nèi)虛為根據(jù),而以病邪外侵為條件。在“正”與“邪”二者之中,中醫(yī)尤重正氣。所謂扶正,就是扶助正氣,幫助病人提高抗病能力,這個問題可從三方面著手解決。第一,要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nèi)試作適當?shù)尼t(yī)療體育運動。第二,隨時注意患者的情志變化,設法消除引起患者情緒波動的因素。第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用一些補益的藥物。所謂祛邪,就是消除病邪,達到祛除邪氣,恢復正氣的目的。祛邪法有解

8、表、攻下、利水、消導、破血、消痰等。由于邪氣所在部位不同,祛邪方法亦異,如病邪在表則應發(fā)汗解表,病邪在脘則用吐、消的方法。運用扶正祛邪的法則時,要根據(jù)正氣與邪氣在疾病中所占地位的主次,恰當?shù)赜枰詰?,在正虛邪不盛時,以正虛為主的病證應予扶正。在正虛不明顯而邪實時,應予法邪。在邪實與正虛并重時則應扶正的和祛邪并舉。在運用扶正祛邪法時,還須注意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原則。2、正護與反護所謂“正護”,就是通過辨證之后,查明了疾病的寒熱虛實,然后采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不同護理方法,如對虛證病人的護理,應根據(jù)“虛則補之”的護則,從生活起居、飲食、物理等均以溫補為宜

9、。所謂“反護”,是指某些復雜的證候,由于癥狀中出現(xiàn)了假象,其出現(xiàn)的一些癥狀與證候的性質相違,如果順從其假象而護理,這就稱為“反護”。如真寒假熱病人,由于病的實質是真寒,而表現(xiàn)出假熱的現(xiàn)象,亦即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其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脈沉細是真寒;而頰浮紅,煩躁,口渴喜熱飲是假熱。對這種病人的護理上應順從其假象,采取“熱因熱用”的護則,給予溫熱藥物,溫熱食物及熱性飲料,并注意保暖。如在服藥上出現(xiàn)格拒現(xiàn)象,可采用反佐法,即原來的溫熱藥,煎成后待冷時服用。如對真熱假寒病人,可用“寒因寒用”的反護法,病人表現(xiàn)的身大熱,口大渴,大汗出是真熱,而四肢逆冷是假寒,可給予寒性藥物煎湯熱服。對脾虛不運而產(chǎn)生脘腹脹

10、滿,時脹時減,按之則舒,食欲不振,有時嘔吐。由于這種病人并非實證,故可用“塞因塞用”的反護法,以補益的藥物及食物來治其阻塞的虛假現(xiàn)象。又如對食滯所致的腹瀉,不僅不能用止瀉藥,反面需要消導瀉下以去其滯,這就是以通治通,即所謂“通因通用”的反護法,應控制飲食,并給予消食、通便、潤腸的食物及藥物。3、標本緩急標本含義多種多樣,如正氣是本,邪氣是標,病因是本,癥狀是標,舊病是本,新病是標。臨床上應通過辨別病癥主次、本末、輕重、緩急來確定護理法則。一般來說,治病必求其本,但如標病過急,則應采用“急者護其標,緩則護其本”的法則,先護其標后護其本,若標本并重,則應兩者兼顧,采用“標本同護”的護理法則。急則護

11、標:即標癥危急,應先護其標癥。如大出血病人,應首先采取止血的緊急措施,即先止血以護標,待血止之后,病情穩(wěn)定,再找尋和消除出血原因,以護其本。緩則護本:在標癥不急的情況下,在護理上應消除其病因,或采取措施增強其正氣來消除病癥的根本,本癥即除,標癥自愈。如抽搐病人,在止抽之后,即應設法消除其致抽的原因,只有這樣,病人才能徹底痊愈。標本同護:即標本兼顧,如痢疾病人,飲食不進使正氣虛,下痢不止是邪氣盛,此時標本俱急,應標本同護,一方面扶助正氣以護其本,另一方面清熱化濕以除其標。4、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中醫(yī)護病,有其獨特之處,不著眼于病的異同,而著眼于證的區(qū)別。相同的證,可有相同的護理方法,不同的證,則用

12、不同的護理方法。同病異護:一般情況下,相同的病證,應該用相同的護法,但由于病因及病理發(fā)展階段的不同,或由于個體反應的差異,同一種病也可出現(xiàn)不同的證候,因而護法也不同,如感冒有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不同,在護理上也有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的區(qū)別。異病同護:一般情況下,異病異癥應該用不同的護法。但有時幾種不同的病,如具有同一證候,也可以用同一種護理方法,這就是“異病同護”。如脫肛、子宮脫垂是兩種疾病。但它們同屬中氣下陷,故可用補中益氣的方法來進行護理,如給予健脾益氣之劑,避免負重,局部用五倍子、白礬煎水薰洗以促使回縮,或針灸百會、關元等穴以補益中氣。5、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就是對于病證要按照季節(jié)、地區(qū)以及人

13、的年齡、體質不同,而制定適宜的護理方法。1、因時制宜:夏季氣候炎熱,人體腠理疏松,易于出汗,對于風寒感冒者,也不能過于辛溫發(fā)散,以免出汗過多、損傷津液。冬季氣候嚴寒,腠理致密,不易汗出,外感風寒者,必需重用辛溫解表藥,并多加衣被,服姜湯以助藥力,使風寒從汗而解。2、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特點來考慮用藥及護理原則。如南方地區(qū)炎熱多雨,病人往往出現(xiàn)濕熱證候,用藥應多考慮清化而涼的藥物,要注意室內(nèi)空氣流通,多吃利水去濕的食物或飲清涼飲料。北方干燥少雨,冬日易受風寒,護理上要注意室內(nèi)保持一定溫度,多飲生津透表飲料。3、因人制宜:根據(jù)病人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精神狀態(tài)的不同來考慮護理原則,

14、叫因人制宜。如性別上有男女的不同,其生理特點亦有差異;年齡方面,小兒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臟腑嬌嫩,老年則氣血衰少,患者多屬虛證,各有其常見?。惑w質方面,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yǎng)往往不同,因而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差異,在護理上均應予以注意。6、預防為主中醫(yī)十分重視治未病,在護理上應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指在未發(fā)生疾病之前,做好預防工作,以防疾病發(fā)生。疾病的發(fā)生,關系到正邪兩個方面,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nèi)在條件,邪氣只是致病的外在因素,外因是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因此防病的要點是提高人體的內(nèi)在正氣,所謂“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就是這個意思。正氣內(nèi)存的關鍵是增強體質。增強體

15、質首先要注意調攝情志。情志活動與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疾產(chǎn)病的發(fā)生關系密切。情志舒暢則氣血調和,正氣旺盛,身體健康。反之則氣血失調,正氣減弱,易招外邪致病。所以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狂喜、暴怒、憂思、悲傷、恐懼、驚嚇等不良的精神刺激,使正氣內(nèi)守,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其次是加強身體鍛煉。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通過運動可使氣機調暢,血脈流通,關節(jié)滑利,所以平時應多參加有益的體育活動,如做各種體操,打太極拳,做五禽戲等。第三是講究衛(wèi)生,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房事、使人體形神俱旺,如能遵循這些益壽延年養(yǎng)生之法,自然可減少疾病的發(fā)生。第四是藥物預防。我國很早就有用藥

16、物預防疾病的記載。16世記的人痘接種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的先驅。現(xiàn)今有貫眾炭、板藍根、大青葉預防流感;用茵陳、梔子、大棗預防肝炎都收到良好效果。2、既病防變在發(fā)生疾病之后,應采取一切措施使病情順利好轉,防止疾病的惡化和轉變。(1)嚴密觀察病情,通過對證候表現(xiàn)的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其可能發(fā)生變故的早期癥狀,由于發(fā)現(xiàn)較早且治療及時,常可防止疾病的惡化。(2)掌握疾病傳變的規(guī)律和途徑,及早采取治療和護理措施,如見肝之病,知肝木能乘克脾土,故護理上應先實脾,采取健脾和胃之法。飲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膩辛辣之品,可給苡仁粥、大棗粥等健脾益氣和胃,并作好情志護理,以防肝氣橫逆犯脾,使脾氣實而免受肝邪。二、

17、情志護理開展辨證施護,可以更好地發(fā)掘祖國醫(yī)學在護理方面的寶藏,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在辨證施護中做好情志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狀態(tài)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很大影響,祖國醫(yī)學重視人的精神活動,如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yī)稱為七情)。在正常情況下,這七種情志是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屬生理范圍。如超越人體生理活動可能調節(jié)的范圍,即能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jīng)絡阻塞,臟腑功能失調,使人體正氣虛弱,導致外邪侵襲,容易發(fā)生疾病。即使因外感六淫或飲食勞倦所致之 病,亦可復因情志之傷而使病情加重。所以,做好情志護理,消除其緊張、恐懼、憂慮、煩惱、忿怒等情志變化的因素,可促使疾病

18、早日痊愈。(一)情志護理的理論依據(jù)祖國醫(yī)學認為一切疾病的過程都是正邪斗爭的過程,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變化,取決于正、邪雙方斗爭力量的消長?!罢笔侵溉梭w內(nèi)在的正氣,“邪”是指各種致病因素,也指由這些因素引起的病理變化,它包括六淫、疫癘、飲食、勞倦以及情志之異常變化。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中,情志之異常變化,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nèi)臟有密切聯(lián)系,情志之傷能損五臟、耗精、散氣、傷神。靈樞·百病始生篇:“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19、,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闭f明情志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關臟腑,二是間接通過氣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響臟腑氣機的正常運行,使五臟不能發(fā)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同情志的異常變化,對臟腑氣機影響也不同。如大怒可以傷肝,引起肝氣上逆,可致頭暈目弦、口苦舌燥、胸悶脅痛等肝火癥狀。憂思過度可傷脾,引起脾失健運,可致納呆、食厲飽脹、胸脘痞悶、大便不調等脾虛癥狀。悲哀太過則肺氣抑郁,甚致耗氣傷陰,導致形體虛弱,乏氣無力。大驚卒恐傷腎,可致大便瀉、小便頻數(shù)。南宋陳言(無澤)之三因極一病癥方論,進一步闡述內(nèi)傷七情是造成內(nèi)傷疾病的主要因素。歷代醫(yī)家在診病時十分重視解除病人的情志影響,正如靈樞·師傳所載:“告

20、之以其致,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開之以其所苦”即為此意。(二)情志護理在現(xiàn)代護理學中的地位生理心理學研究證明,情志變化是十分復雜的反應過程。病人的痛苦、忿怒、憂思無不影響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及內(nèi)分泌腺活動的變化。憂思不解可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病人可出現(xiàn)精神不振、不思飲食、乏力、失眠等癥狀。醫(yī)學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體患病,不僅是機體細胞或器官自我調節(jié)機能障礙,而且和病人的心理因素(情志變化)有關。大量病例表明,不僅有害物質因素能造成各種身體疾病和精神疾病,而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可同樣引起上述疾病。目前認為消化性潰瘍,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等這一類疾病,在其發(fā)病因素中,情志異常起主要

21、作用。因而,在治療上僅用藥物是不夠的,應給予良好的情志護理。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起到治療和有助于康復的作用。在現(xiàn)代護理學中,情志護理已經(jīng)成為護理學中十分重要的護理內(nèi)容。目前臨床上的事體護理,就是不僅注意對病人軀體的護理,而同時強調對病人心理的護理,也就是對心身進行全面護理。實踐證明,對一個病人,情志之傷害可來自多方面,如憂慮病情,擔心愈后;對操作檢查恐懼;醫(yī)護人員言語不當或態(tài)度冷落。故在辯證施護時,不僅要求護士學習辯證要點和治療原則,掌握中、西醫(yī)的護理技術,還要求護士隨時隨地地注意自己言行對病人的影響,細微觀察病人的情志變化,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熱情地解除其憂慮,使其情緒經(jīng)常處于穩(wěn)定良好

22、狀態(tài),這將有利于治療,有利于早日康復健康。(三)情志護理的要點做好情志護理,應從下列三方面著手:1、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患病后,疾病本身及藥物的治療,常給病人帶來肉體及精神上的傷害;經(jīng)濟上給家庭造成負擔;對今后生活、工作的憂慮;環(huán)境的陌生,飲食起居的不習慣等等所有這些不良的刺激,都會導致病人的焦慮、憂郁、絕望等消極情志。防止這些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顯然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應:(1)滿腔熱忱,抱著“待病人如親人”的態(tài)度去關懷、體貼病人,從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2)幫助住院病人熟悉病房環(huán)境、作息就餐時間及有關有規(guī)章制度,介紹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縮短患者與醫(yī)護人員距離,使之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療。(3)努力創(chuàng)

23、造一個整齊、清潔、安靜、舒適的醫(yī)療環(huán)境,使病人心情愉快和身體舒適。(4)對病人進行各種護理操作時,應先給病人解釋清楚。操作時做到輕、準、穩(wěn),盡量減少病人的恐懼和痛苦。(5)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一般多產(chǎn)生悲觀失望情緒,必須給予思想上的鼓勵,生活護理上做到四送到床上,使之感到溫暖,增強戰(zhàn)勝 疾病的信心。(6)做好保護性醫(yī)療、介紹病情要中肯。對家屬親屬探訪,應事前把病情向探視人介紹。對病重、病危及死亡病人做好隔離,減少對其他病人的惡性刺激。(7)病人出院時,對其出院后治療及生活問題作必要的指導,使之出院后能按治療要求,妥善安排生活與治療以鞏固療效。2、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患者住院期間,應隨時注意其性

24、格特征及情緒變化。由于人不僅是一個自然人又是社會的人,既有身體的生理活動又有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人的身體產(chǎn)生疾病時,他的心理也處于病態(tài),因此要求我們做護理工作時,應著眼于人是個整體。從整體觀點出發(fā),掌握人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變化、性格特征以及社會背景等方面在治療和護理中的影響。護士不但要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還應經(jīng)常接觸病人,多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他存在的不良心理和情緒,以便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心理負擔,為疾病的早日痊愈創(chuàng)造條件。3、矯正患者的不良情志在了解和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情志之后,應采取下述方興未艾予以矯正:(1)移情移情就是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達到減少乃

25、致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住院病人在病房中渡過時光,整日琢磨自己的病情,所聽到、看到、接觸到的也大多是些不良刺激,因而產(chǎn)生了頻繁的思維活動,憂慮、悲觀、恐懼等不良情志隨時都可發(fā)生。對此,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情況,開展多種有益活動來充實病人空余時間,如加強健康教育,召開工休座談會等,在病情允許下參加一些有益的健康活動和文娛活動,如此種種皆可調節(jié)病人生活、分散其注意力。(2)疏導疏導也是一種調整情志很好方法,由于病人性格多種多樣,病情輕重各有不同,有時單憑“移情”難以消除其不良情緒,因而要配以“疏導”的方法。護理人員要經(jīng)常地、主動地和患者談心,做細致的思想工作,給病人談情志與疾病的關系,說明保持開朗樂觀

26、豁達的情緒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應予謹慎、中肯的介紹,多談一些本病治療的成功例子與經(jīng)驗,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積極性,使他們與醫(yī)生密切配合,以期盡快地得到康復。(3)相制相制是以一種情緒抑制另一種情緒達到消除不良情緒的一種方法,這是依照中醫(yī)“五志過極、以其勝治之”的原理而制定的。祖國醫(yī)學認為情志產(chǎn)生于五臟,五臟之間有著生克關系,故情志之間亦存在此種關系,在生理上人的情志變化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故在臨床上可能用情志的相互制約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金能克木,所以悲勝怒??譃槟I志屬水,喜為心志屬火,水能克火,所以恐勝喜。怒為肝志屬木

27、,思為脾志屬土,木能克土,所以怒勝思。喜為心志屬火,憂為肺志屬金,火能克金,所以喜勝憂。思為脾志屬土,恐為腎志屬水,土能克水,所以思勝怒。上述這些五行相勝的情志治療原理,是古人經(jīng)過長期臨床觀察,所取得的經(jīng)驗總結,今天我們運用于臨床、確實可收到良好效果。三、服藥護理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表現(xiàn)為機體功能失常的各種病態(tài)皆為陰陽,邪正,互相消長的結果,如陰陽有偏勝、偏衰和邪正虛實等。故藥物治病的作用不外扶正祛邪,調節(jié)陰陽,恢復臟腑氣機動能以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而藥物的這種基本作用是由于藥物具有若干特性所決定的,其特性和作用即為中藥性能。也就是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jīng)等。(一)四氣“四氣

28、”又稱四性,是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這四種藥性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而來的,寒與涼、溫與熱只是程度上的差別,習慣上只歸納為寒、熱兩大類。凡屬寒涼藥物大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功能,用于治療陽盛熱正,如石膏能清熱,黃連瀉火;銀花能解毒等。凡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和助陽功能的藥屬于熱藥,多用于陰盛寒證,如吳萸、干姜、桂枝、附子、肉桂等。另外還有一種平性藥,因其實際仍有微溫或微涼之偏,故雖有平性之名,而不獨成一氣,故仍總稱四氣。(二)五味“五味”是指中醫(yī)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沒有味的藥稱淡味藥。 其功效用途為:辛:有發(fā)散、行氣、行血、潤養(yǎng)通陽等作用,臨

29、床多用于外感表邪、氣血阻塞或水氣凝結之病證。如,麻黃辛溫發(fā)汗解表;木香行氣;紅花辛微溫活血祛瘀;當歸行血潤養(yǎng)等。酸:能收、能澀,有斂汗、斂氣、止瀉、固精止遺等作用。如,五味子收斂止汗;烏梅澀腸止瀉;金櫻子固精止遺。甘:有補益和中、緩急、生津等作用 。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養(yǎng)血,滋陰;甘草益氣和中、緩急等??啵耗苄埂⒛芙?、能燥、能堅,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降逆及堅陰作用,多用于熱結便秘,氣壅喘咳、濕盛中滿及陰虛、陽亢之痿證,如大黃瀉下;杏仁降氣止咳,黃連瀉火;黃柏堅陰;黃芩燥濕等。咸:能下,能軟,有軟堅散結及潤腸、通便的作用。如芒硝瀉下;牡蠣、鱉甲軟堅等。淡:(附于甘)能滲利、有祛濕、利小便

30、的作用,如芒硝瀉下,牡蠣、鱉甲軟堅等。(三)、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于人體后的四種不同趨向、性能。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對的,升為上升、升提舉陷之意,降為下降、平抑之意,一般說藥物質輕者多有升浮作用,如花、葉等。質重者具有沉降作用。升浮的藥物一般具有升陽、解表、散寒、催吐等作用,如性質升浮的紫蘇可以解表,防風可以解表止痛等。沉降的藥物能治病位在里和病勢上逆的病變,如便秘、肝陽上亢等癥。如大黃性質沉降可治療便秘、熱結癥;石決明可治療肝陽上亢眩暈等癥。但有少數(shù)藥物的作用趨向表現(xiàn)為“雙向性”,即升浮沉降,如麻黃既有升浮發(fā)散解表之功,又有平喘利尿沉降之用。川芎既可“上行巔頂”、“祛風止痛”;又能“

31、下行血海”活血調經(jīng)等。(四)、用藥注意事項1、注意中藥的配伍禁忌藥物配伍,是根據(jù)病情和藥性,選擇兩種以上藥物配合應用的一種用藥方法,是中醫(yī)指臨床用藥的主要形式,也是組成方劑的基礎。病情往往是復雜多變的,或數(shù)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虛實并見,或寒熱錯雜,應用單味藥,往往不能照顧全面;再者,某些藥物能產(chǎn)生毒副作用,于病人不利。為此需進行合理配伍,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病情,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從而提高療效。藥物通過配伍,相互間可以產(chǎn)生相同,或相互協(xié)同,或相互抑制,或相互對抗。神農(nóng)本草徑指出的藥物“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七個方面,除單行是指單味藥外,其余都是總結了藥物之間的配伍關系

32、。相須:即是將藥性相類似的藥物配合同用,可起協(xié)同作用,提高療效。如大黃與芒硝同用,可加強瀉下作用;金銀花與連翹同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作用等。相使:即是一種藥物作為主藥,配伍其他藥來提高主藥的療效。兩者藥性不一定相同。例如補氣的黃芪,配伍利水的防已,用于脾虛水腫;清熱瀉火的石膏,配伍引火下行的牛膝,用治胃火牙痛等。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所減輕或消除。例如半夏、天南星畏生姜等。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弱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制半夏、天南星毒??梢娤辔?、相殺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不同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相惡:即兩種藥物合用,能使原有作用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

33、惡萊菔子。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毒性反應或強烈的副作用。如甘草與甘遂相反。在古代中藥文獻中,記載著某些藥物不能在同一方中配伍應用,否則會產(chǎn)生毒性反應或降低療效,這就是在配伍一節(jié)中提到的“相反”和“相惡”。歷代本草對配伍禁忌藥物的有關內(nèi)容記載并不一致,目前影響較大的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笆朔础钡膬?nèi)容是: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笆盼贰钡摹拔贰?,與本經(jīng)七情中“相畏”的涵義不同,主要是指“相惡”,也包括部分相反的藥物,其具體內(nèi)容是:硫黃與樸硝,水銀與砒霜,狼毒與密陀僧,巴豆與牽牛,丁香與郁金,牙

34、硝與荊三棱,川烏、草烏與犀角,人參與五靈脂,官桂與赤石脂,均相畏。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狠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 ,石脂相遇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火監(jiān)炙膊莫相依。妊娠用藥禁忌:婦女懷孕期間,應用某些藥物,可以損傷胎兒或導致流產(chǎn),所以必須忌用。前人總結了不少妊娠禁忌的藥物,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方面:(1)劇毒藥,對胎兒有毒害作用,并能引起墮胎。如斑蝥、芫青、烏頭、馬錢子、蟾酥等。(2

35、)峻瀉藥,由于強烈瀉下,可導致盆腔充血而墮胎。如巴豆、大黃、甘遂、大戟、三棱、莪術等。(3)活血祛瘀藥,能促進血行,有的能加強子宮收縮而墮胎。如牛膝、水蛭、虻蟲、芫花等。(4)辛香走竄藥,如麝香能興奮子宮,引起墮胎。此外辛熱藥如附子、肉桂等亦應用避免使用。常服中藥禁食表:中藥禁食食物土茯苓、使君子、鐵落茶常山蔥地黃、何首烏蔥、蒜、蘿卜薄荷鱉魚鱉甲莧菜蜜蔥人參蘿卜朱砂動物血細辛生菜商陸狗肉龍骨魚杏仁粟米枸杞乳酪厚樸豆類黃精梅黃連、桔梗、烏梅豬肉天門冬、紫蘇、丹砂魚白術大蒜、桃、李附子、烏頭、天雄生冷及豆類食物茯苓醋甘草豬肉、海藻威靈仙菜、面湯巴豆蘆筍半夏、菖蒲羊肉2、中藥煎服及給藥方法:為充分發(fā)

36、揮中藥藥效必須掌握中藥煎服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1)、中藥煎法: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為佳,鋁鍋亦可,忌用鐵器,以防發(fā)生化學變化。煎藥時先將藥倒入鍋內(nèi)加冷水至浸過藥面或稍高出一厘米,略加攪拌,最好浸泡片刻或更長一點時間(如有條件可侵泡3060分鐘),然后再行煎煮,先用武火(強火)待沸后再改用文火(微火),煎藥過程中再隨時攪拌。以使藥物有效部分充分析出。第一煎可煎至于沸后2530分鐘,第二煎加水為第一煎1/2或2/5或煎沸(文火)1520分鐘,兩煎所得總量再濃縮200300毫升后待藥溫40度左右時口服。(2)、需特殊煎服的藥物:(1)先煎:介殼、礦石類,因質重而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應打碎先煎,待煮沸10分鐘后再下其它藥,如鱉甲、龜板、生牡蠣、生龍骨、代赭石、磁石、生石膏等。(2)后下:芳香、解表藥物,因其主要有效成分易揮發(fā)丟失,應在其它藥物煎后10分鐘左右放入,如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