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_第1頁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_第2頁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本標準規(guī)定了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分類、場址選擇及設施配置的 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經城鄉(xiāng)規(guī)劃選定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設計、建設或改造。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 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18208.2-2001地震現場工作 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鑒定GB 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區(qū)劃參數圖JGJ 50-2001城

2、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訃規(guī)范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 1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emergency shelter for earthqudke disaster為應對地震等突發(fā)事件,經規(guī)劃、建設,具有應急避難生活服務 設施,可供居民緊急疏散、臨時生活的安全場所。3. 2 基本設施 basic facilities為保障避難人員基本生活需求,而應設置的配套設施。包括:救 災帳篷、簡易活動房屋,醫(yī)療救護和衛(wèi)生防疫設施,應急供水設施, 應急供電設施,應急排污設施,應急廁所,應急垃圾儲運設施,應急 通道,應急標識等。3. 3 般設施 general facilities為改善避難人員生活條件,在基

3、本設施的基礎上應增設的配套設施。包括:應急消防設施,應急物資儲備設施,應急指揮管理設施等。3. 4 綜合設施 comprehensive facilities為提高避難人員生活條件,在已有的基本、一般設施的基礎上,應增設的配套設施。包括:應急停車場,應急停機坪,應急洗浴設施, 應急通風設施,應急功能介紹設施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分為以下三類:?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備綜合設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員30 d以上;?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備一般設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員 10 d30 d;?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具備基本設施功能,可安置受助人員10 d以內。5. 1場址選擇下列場址可選作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4、公園(不包括動物園和公園內的文物古跡保護區(qū)域);綠地;廣場;體育場;室內公共的場、館、所。5.2安全性要求5.2.1應避開地震斷裂帶,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fā)生地段。5.2.2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空曠且地勢略高,易于排水,適宜 搭建帳篷的地形。5. 2. 3應選擇有毒氣體儲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儲放地、 高壓輸變電線路等設施對人身安全可能產生影響的范圍之外。5. 2.4應選擇在高層建筑物、高聳構筑物的垮塌范圍距離之外。5. 2.5選擇室內公共的場、館、所作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或作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配套設施用房的,應達到當地抗震設防要求,并在 地震發(fā)生后依照GB 18208.2-20

5、01進行建筑物的安全鑒定,鑒定合 格后方可啟用。5. 3可通達性要求應急避難場所應有方向不同的兩條以上與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5.4面積要求場址有效面積宜大于2000 m2。人均居住面積應大于1. 5 m2。6. 1基本設施配置6. 1. 1應急篷宿區(qū)設施應設置滿足應急生活需要的帳篷、活動簡易房等臨時用房。6. 1. 2醫(yī)療救護與衛(wèi)生防疫設施應設有臨時或固定的用于緊急處置的醫(yī)療救護與衛(wèi)生防疫設施。6. 1. 3應急供水設施可選擇設置供水管網,供水車、蓄水池、水井、機井等兩種以上 供水設施,并根據所選設施和當地水質配置用于凈化自然水體成為直 接飲用水的凈化設備。每100人應至少設一個水龍頭,250

6、人應至少設一處飲水處。生活飲用水水質應達到GB 5749-2006規(guī)定的要求。6. 1.4應急供電設施應設置保障照明、醫(yī)療、通訊用電的具有多路電網供電系統(tǒng)或太陽能供電系統(tǒng),或配置可移動發(fā)電機應急供電設施。供、發(fā)電設施應具備防觸電、防雷擊保護措施。6.1. 5應急排污系統(tǒng)應設置滿足應急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排放管線、簡易污水處理設施。應急排污系統(tǒng)應與市政管道相連接或設立獨立排污系統(tǒng)。6. 1.6應急廁所應設置滿足應急生活需要的暗坑式廁所或移動式廁所。應急廁所之間距離應小于100 m,且位于應急避難場所下風向設置。距離篷宿區(qū)30 m50 mo暗坑式廁所應具備水沖能力,并附設或單獨設置化糞池。

7、6. 1. 7應急垃圾儲運設施應設置滿足應急生活需要的可移動的垃圾、廢棄物分類儲運設施。應急垃圾儲運設施距離應急棚宿區(qū)應大于5米,且位于應急避難場所下風向設 置。6. 1.8應急通道應急避難場所應設有2條以上安全暢通的出入通道。篷宿區(qū)周邊和場所內要按照防火、衛(wèi)生防疫要求設置通道。6. 1. 9應急標識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及周邊應設置避難場所標識、人員疏導標識和應急避難功能分區(qū)標識。6. 2 般設施配置在基本設施的基礎上增加以下設施。6.2.1應急消防設施應急期間應急篷宿區(qū)應配置滅火工具或器材設施。6. 2. 2應急物資儲備設施應根據避難場所容納的人數和生活時間,在應急避難場所內或周邊設置儲備應急生

8、活物資的設施。應利用應急避難場所內或周邊的飯店、商店、超市、藥店、倉庫等進行應急物資儲備。場所周邊的應急物資儲備設施與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距離應小于 500 mo6. 2. 3應急指揮管理設施應設置廣播、圖像監(jiān)控、有線、無線通信等應急管理設施。廣播系統(tǒng)應覆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圖像監(jiān)控范用應覆蓋應急篷宿區(qū)和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內的道路。6. 3綜合設施配置在基本、一般設施的基礎上增加以下設施。6. 3. 1應急停車場應急避難場所附近應設置應急車輛停車場。6. 3. 2應急停機坪應急避難場所內或周邊應設置供直升機起降的應急停機坪。應急停機坪地面 應平坦硬質,周圍無高大建(構)筑物,保證直升機有升空平行安

9、全角度。6. 3. 3應急洗浴設施應結合應急廁所設置,增加洗浴功能或設立可移動式洗浴設施。6.3.4應急 通風設施通風條件有限的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應增設通風設施。6.3.5應急功能 介紹設施應設置功能介紹圖板,宜設置觸摸屏、電子屏幕等設施。7.1標識設置要求場所周邊主干道、路口應設置指示標識。場所出入口應設置避難場所主標識。場所內主要通道路口應設置應急設置的指示標識。場所內各類配套設施應設置明顯的標識。7. 2抗震性能要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內的建(構)筑物,以及利用周邊建(構)筑作為配套設施用房的建筑,應達到GB 18306-2001規(guī)定的抗震設防要求。7.3篷宿區(qū)內分區(qū)要求應急篷宿區(qū)應進行分區(qū),每個應急篷宿分區(qū)不應超過1000m2;每個應急篷宿區(qū) 之間間距應有大于2 m的人行道。7.4無障礙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