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CNCA_第1頁
檢驗檢測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CNCA_第2頁
檢驗檢測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CNCA_第3頁
檢驗檢測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CNCA_第4頁
檢驗檢測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CNC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9: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1 .總則1.1 為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相關要求,開 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制定本準則。1.2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社會由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 結果的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評審應遵守本準則。1.3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在本評審準則基礎上,針對 不同行業(yè)和領域檢驗檢測機構的特殊性,制定和發(fā)布評審補充要求,評審補充要求與本評審準則一并作為評審依據。2 .參考文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GB/T 27000合格評定 詞匯和通用原則GB/T31880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GB/T 2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27020合格評定各類檢驗機構能力的通用要求GB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ISO15189 醫(y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要求JJF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3 .術語和定義3.1 資質認定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和省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技術規(guī)范的規(guī)定,對檢驗檢 測機構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實施的評價許可。3.2 檢驗檢測機構依法成立,依據相關標準或者技術規(guī)范,利用儀器設備、環(huán)境 設施等技術條件和專業(yè)技能,對產品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特定對象 進行檢驗檢測的專業(yè)技術組織。3.3 資質認定評審#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和省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

3、門(市場 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guī)定, 自行或者委托專業(yè)技術評價機構,組織評審員,對檢驗檢測機構是 否符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資質認定條件所 進行的審查和考核。4 .評審要求4.1 依法成立并能夠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4.1.1 檢驗檢測機構或者其所在的組織,應是能承擔法律責任 的實體,檢驗檢測機構對其由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負責,并承 擔相應法律責任。4.1.2 檢驗檢測機構應有明確的法律地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 檢驗檢測機構應經所在法人單位授權。4.1.3 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員從事檢驗檢測活動,應遵守國家 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遵循客觀獨立、

4、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原則, 恪守職業(yè)道德,承擔社會責任。4.1.4 檢驗檢測機構應明確其組織和管理結構、所在法人單位 中的地位,以及質量管理、技術運作和支持服務之間的關系。4.1.5 檢驗檢測機構所在的單位還從事檢驗檢測以外的活動,應識別潛在的利益沖突4.1.6 檢驗檢測機構為其工作開展需要,可在其內部設立專門 的技術委員會。4.2 具有與其從事檢驗檢測活動相適應的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和 管理人員4.2.1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人員管理程序,確保人員的 錄用、培訓、管理等規(guī)范進行。檢驗檢測機構應確保人員理解他們 工作的重要性和相關性,明確實現(xiàn)管理體系質量目標的職責。4.2.2 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

5、員應獨立于其生具的檢驗檢測數據、 結果所涉及的利益相關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擾其技術判斷因素的 影響,確保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真實、客觀、準確。4.2.3 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員應對其在檢驗檢測活動中所知悉 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和技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并制定實施相應 的保密措施。檢驗檢測機構有措施確保其管理層和員工,不受對工 作質量有不良影響的、來自內外部不正當的商業(yè)、財務和其他方面 的壓力和影響。從事檢驗檢測活動的人員,不得同時在兩個及以上 檢驗檢測機構從業(yè)。4.2.4 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者應建立和保持相應程序,以確定其檢驗檢測人員教育、培訓和技能的目標,明確培訓需求和實施人員培 訓。培訓計劃應與

6、檢驗檢測機構當前和預期的任務相適應,并評價 這些培訓活動的有效性。檢驗檢測機構人員應經與其承擔的任務相 適應的教育、培訓,并有相應的技術知識和經驗,按照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要求工作。應由熟悉檢驗檢測方法、程序、目的和結果 評價的人員,對檢驗檢測人員包括在培員工,進行監(jiān)督。4.2.5 檢驗檢測機構應對所有從事抽樣、檢驗檢測、簽發(fā)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提由意見和解釋以及操作設備等工作的人員,按要 求根據相應的教育、培訓、經驗、技能進行資格確認并持證上崗。4.2.6 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應具有所需的權力和資源,履行實施、保持、改進管理體系的職責。應規(guī)定對檢驗檢 測質量有影響的所有管理、操

7、作和核查人員的職責、權力和相互關 系。檢驗檢測機構應保留所有技術人員的相關授權、能力、教育、 資格、培訓、技能、經驗和監(jiān)督的記錄,并包含授權、能力確認的 日期。4.2.7 檢驗檢測機構應與其工作人員建立勞動關系、聘用關系、錄用關系。對與檢驗檢測有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關鍵支持人 員,應保留其當前工作的描述。4.2.8 檢驗檢測機構相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關鍵支持人員的工作描述可用多種方式規(guī)定。但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a)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b)資格和培訓計劃;c)從事檢驗檢測工作的職責;d)檢驗檢測策劃和結果評價的職責;e)提交意見和解釋的職責;5 ,f)方法改進、新方法制定和確認的職責;

8、g)管理職責。4.2.9 檢驗檢測機構最高管理者負責管理體系的整體運作;應 授權發(fā)布質量方針聲明;應提供建立和保持管理體系,以及持續(xù)改 進其有效性的承諾和證據;應在檢驗檢測機構內部建立確保管理體 系有效運行的溝通機制;應將滿足客戶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傳 達給檢驗檢測機構全體員工;應確保管理體系變更時,能有效運行。4.2.10 檢驗檢測機構應有技術負責人,負責技術運作和提供檢驗檢測所需的資源,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負責人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 業(yè)技術職稱或者同等能力。檢驗檢測機構應有質量主管,應賦予其 在任何時候使管理體系得到實施和遵循的責任和權力。質量主管應 有直接渠道接觸決定政策或資源的最高管理者。

9、應指定關鍵管理人 員的代理人。4.2.11 檢驗檢測機構授權簽字人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 稱或者同等能力,并經考核合格。以下情況可視為同等能力:a)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從事相關專業(yè)檢驗檢測活動 1年及以上;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從事相關專業(yè)檢驗檢測活動3年及以上;b)大學本科畢業(yè),從事相關專業(yè)檢驗檢測活動5年及以上;c)大學??飘厴I(yè),從事相關專業(yè)檢驗檢測活動 8年及以上。非授權簽字人不得簽發(fā)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4.2.12從事國家規(guī)定的特定檢驗檢測的人員應具有符合相關 法律、行政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資格。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工作環(huán)境滿足檢驗檢測要求4.3.1 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體系應覆蓋檢驗檢測機構

10、的固定設 施內的場所、離開其固定設施的場所,以及在相關的臨時或移動設 施中進行的檢驗檢測工作。4.3.2 檢驗檢測機構應確保其環(huán)境條件不會使檢驗檢測結果無 效,或不會對所要求的檢驗檢測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在檢驗檢測機 構固定設施以外的場所進行抽樣、檢驗檢測時,應予特別注意。對 影響檢驗檢測結果的設施和環(huán)境的技術要求應制定成文件。4.3.3 依據相關的規(guī)范、方法和程序要求,當影響檢驗檢測結 果質量情況時,應監(jiān)測、控制和記錄環(huán)境條件。對諸如生物消毒、 灰塵、電磁干擾、輻射、濕度、供電、溫度、聲級和振級等應予重 視,使其適應于相關的技術活動要求。當環(huán)境條件危及到檢驗檢測 的結果時,應停止檢驗檢測活動。

11、4.3.4 檢驗檢測機構應對影響檢驗檢測質量的區(qū)域的進入和使 用加以控制,可根據其特定情況確定控制的范圍。應將不相容活動 的相鄰區(qū)域進行有效隔離,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應采取措施 確保實驗室的良好內務,必要時應建立和保持相關的程序。4.4 具備從事檢驗檢測活動所必需的檢驗檢測設備設施#4.4.1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安全處置、運輸、存放、使 用、有計劃維護測量設備的程序,以確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 性能退化。用于檢驗檢測的設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等,應 有利于檢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4.4.2 檢驗檢測機構應配備檢驗檢測(包括抽樣、物品制備、 數據處理與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樣、測量、

12、檢驗、檢測的設備。對 檢驗檢測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儀器的關鍵量或值,應制定校準計劃。 設備(包括用于抽樣的設備)在投入服務前應進行校準或核查,以 證實其能夠滿足檢驗檢測的規(guī)范要求和相應標準的要求。4.4.3 檢驗檢測設備應由經過授權的人員操作,設備使用和維護 的最新版說明書(包括設備制造商提供的有關手冊)應便于檢驗檢 測有關人員取用。用于檢驗檢測并對結果有影響的設備及其軟件, 如可能,均應加以唯一性標識。4.4.4 檢驗檢測機構應保存對檢驗檢測具有重要影響的設備及 其軟件的記錄。該記錄至少應包括:a)設備及其軟件的識別;b)制造商名稱、型式標識、系列號或其他唯一性標識;c)核查設備是否符合規(guī)范;d

13、)當前的位置(如適用);e)制造商的說明書(如果有),或指明其地點;f)所有校準報告和證書的日期、結果及復印件,設備調整、驗收準則和下次校準的預定日期;g)設備維護計劃,以及已進行的維護(適當時);h)設備的任何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4.4.5 曾經過載或處置不當、給由可疑結果、已顯示由缺陷、超 由規(guī)定限度的設備,均應停止使用。這些設備應予隔離以防誤用,或 加貼標簽、標記以清晰表明該設備已停用,直至修復并通過校準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為止。檢驗檢測機構應核查這些缺陷或偏離規(guī)定極 限,對先前檢驗檢測的影響,并執(zhí)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4.4.6 檢驗檢測機構需校準的所有設備,只要可行,應使用標

14、 簽、編碼或其他標識,表明其校準狀態(tài),包括上次校準的日期、再 校準或失效日期。無論什么原因,若設備脫離了檢驗檢測機構的直 接控制,應確保該設備返回后,在使用前對其功能和校準狀態(tài)進行 核查,并得到滿意結果。4.4.7 當需要利用期間核查以保持設備校準狀態(tài)的可信度時, 應建立和保持相關的程序。當校準產生了一組修正因子時,檢驗檢 測機構應有程序確保其所有備份(例如計算機軟件中的備份)得到 正確更新。檢驗檢測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應得到保護,以避免發(fā)生 致使檢驗檢測結果失效的調整。4.4.8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對檢驗檢測結果、抽樣結果 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顯著影響的設備,包括輔助測量設備(例如用于測量

15、環(huán)境條件的設備),在投入使用前,進行設備校準的計劃和 程序。當無法溯源到國家或國際測量標準時,檢驗檢測機構應保留 檢驗檢測結果相關性或準確性的證據。4.4.9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標準物質的溯源程序??赡軙r,標準物質應溯源到 SI測量單位或有證標準物質。檢驗檢測機構 應根據程序對標準物質進行期間核查,以維持其可信度。同時按照 程序要求,安全處置、運輸、存儲和使用標準物質,以防止污染或 損壞,確保其完整性。4.5 具有并有效運行保證其檢驗檢測活動獨立、公正、科學、誠信的管理體系4.5.1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實施和保持與其活動范圍相適應 的管理體系,應將其政策、制度、計劃、程序和指導書制訂成

16、文件, 并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傳達至有關人員,并 被其獲取、理解、執(zhí)行。4.5.2 質量手冊應包括質量方針聲明、檢驗檢測機構描述、人 員職責、支持性程序、手冊管理等。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手冊中應闡 明質量方針聲明,應制定管理體系總體目標,并在管理評審時予以 評審。質量方針聲明應經最高管理者授權發(fā)布,至少包括下列內容:a)最高管理者對良好職業(yè)行為和為客戶提供檢驗檢測服務質量的承諾;b)最高管理者關于服務標準的聲明;11 ,c)管理體系的目的;并執(zhí)行d)要求所有與檢驗檢測活動有關的人員熟悉質量文件,相關政策和程序;e)最高管理者對遵循本準則及持續(xù)改進管理體系的承諾。4.5.3 檢驗檢

17、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避免卷入降低其能力、公正 性、判斷力或運作誠信等方面的可信度的程序。檢驗檢測機構應建 立和保持保護客戶的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的程序,該程序應包括保護 電子存儲和傳輸結果的要求。4.5.4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體系的內部和外 部文件的程序,包括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性文件、檢驗檢測方法, 以及通知、計劃、圖紙、圖表、軟件、規(guī)范、手冊、指導書。這些 文件可承載在各種載體上,可是硬拷貝或是電子媒體,也可是數字 的、模擬的、攝影的或書面的形式。應明確文件的批準、發(fā)布、變 更,防止使用無效、作廢的文件。4.5.5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評審客戶要求、標書、合同 的程序。對要求

18、、標書、合同的變更、偏離應通知客戶和檢驗檢測 機構的相關人員。4.5.6 檢驗檢測機構因工作量大,以及關鍵人員、設備設施、 技術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檢驗檢測項目時,應分包給依法取得檢驗 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并在檢 驗檢測報告或證書中標注分包情況,具體分包的檢驗檢測項目應當 事先取得委托人書面同意。4.5.7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選擇和購買對檢驗檢測質量 有影響的服務和供應品的程序。程序應包含有關服務、供應品、試 劑、消耗材料的購買、接收、存儲的要求,并保存對重要服務、供 應品、試劑、消耗材料供應商的評價記錄和名單。4.5.8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服務客戶的

19、程序,應保持與 客戶溝通,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對客戶進行檢驗檢測服務的滿意 度調查。在保密的前提下,允許客戶或其代表,合理進入為其檢驗 檢測的相關區(qū)域觀察。4.5.9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處理投訴和申訴的程序。明 確對投訴和申訴的接收、確認、調查和處理職責,并采取回避措施。4.5.10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由現(xiàn)不符合工作的處理程 序。明確對不符合工作的評價、決定不符合工作是否可接受、糾正 不符合工作、批準恢復被停止的不符合工作的責任和權力。必要時,通知客戶并取消不符合工作。4.5.11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在識別由不符合工作時、在管理體系或技術運作中由現(xiàn)對政策和程序偏離時,采取糾正

20、措施的 程序。應分析原因,確定糾正措施,對糾正措施予以監(jiān)控。必要時, 可進行內部審核。4.5.12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識別潛在的不符合原因和 改進,所采取預防措施的程序。應制定、執(zhí)行和監(jiān)控這些措施計劃,以減少類似不符合情況的發(fā)生并借機改進,預防措施程序應包括措 施的啟動和控制。4.5.13 檢驗檢測機構應通過實施質量方針、質量目標,應用審 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措施、預防措施、內部審核、管理評審來 持續(xù)改進管理體系的有效性。4.5.14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識別、收集、索引、存取、 存檔、存放、維護和清理質量記錄和技術記錄的程序。質量記錄應 包括內部審核報告和管理評審報告以及糾正措施

21、和預防措施的記 錄。技術記錄應包括原始觀察、導由數據和建立審核路徑有關信息 的記錄、校準記錄、員工記錄、發(fā)生的每份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 副本。每項檢驗檢測的記錄應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時,識別 不確定度的影響因素,并確保該檢驗檢測在盡可能接近原始條件情 況下能夠重復。記錄應包括抽樣的人員、每項檢驗檢測人員和結果 校核人員的標識。觀察結果、數據和計算應在產生時予以記錄,對 記錄的所有改動應有改動人的簽名或簽名縮寫。對電子存儲的記錄 也應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數據的丟失或改動。所有記錄應予 安全保護和保密。記錄可存于任何媒體上。4.5.15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程序,

22、以便驗證其運作是否符合管理體系和本準則的要求。內部審核通常 每年一次,由質量主管負責策劃內審并制定審核方案,審核應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檢驗檢測活動。 審核員須經過培訓,具備相應資格, 審核員通常應獨立于被審核的活動。內部審核發(fā)現(xiàn)問題應采取糾正 措施,并驗證其有效性。4.5.16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管理評審的程序。管理評審通常12個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負責。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管理評 審后,得由的相應變更或改進措施予以實施。應保留管理評審的記 錄,確保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輸入應包 括以下信息:a)質量方針、目標和管理體系總體目標;b)政策和程序的適用性c)管理和監(jiān)督人員的報

23、告;d)內外部審核的結果;e)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f)上次管理評審結果跟蹤;g)檢驗檢測機構間比對或能力驗證的結果;h)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i)客戶反饋;j)申訴和投訴;k)改進的建議;1)其他相關因素,如質量控制活動、資源配備、員工培訓。管理評審輸由應包括以下內容:15 ,a)管理體系有效性及過程有效性的改進;b)滿足本準則要求的改進;c)資源需求。4.5.17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使用適合的檢驗檢測方法 和方法確認的程序,包括被檢驗檢測物品的抽樣、處理、運輸、存 儲和準備。適當時,還應包括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和分析檢驗檢測 數據的統(tǒng)計技術。檢驗檢測方法包括標準方法、非標準方法和檢驗

24、檢測機構制定的方法。4.5.17.1 如果缺少指導書可能影響檢驗檢測結果,檢驗檢測機 構應制定指導書。對檢驗檢測方法的偏離,須在該偏離已有文件規(guī) 定、經技術判斷、經批準和客戶接受的情況下才允許發(fā)生。4.5.17.2 檢驗檢測機構應采用滿足客戶需求,并滿足檢驗檢測 要求的方法,包括抽樣的方法。應優(yōu)先使用以國際、區(qū)域或國家標 準形式發(fā)布的方法,檢驗檢測機構應確保使用標準的有效版本。必 要時,應采用附加細則對標準加以說明,以確保應用的一致性。4.5.17.3 檢驗檢測機構為其需要,自己制定檢驗檢測方法的過 程應有計劃性,并應指定資深的、有資格的人員進行。提由的計劃 應隨著制定方法工作的推進予以更新,

25、并確保有關人員之間能有效 溝通。當使用非標準方法時,應遵守與客戶達成的協(xié)議,且應包括 對客戶要求的清晰說明及檢驗檢測的目的,所制定的非標準方法在 使用前應經確認。4.5.17.4 無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時,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 開發(fā)特定的檢驗檢測方法的程序。如果檢驗檢測機構認為客戶建議 的檢驗檢測方法不適當時,應通知客戶。使用非標準檢驗檢測方法 的程序,至少應該包含下列信息:a)適當的標識;b)范圍;c)被檢驗檢測樣品類型的描述;d)被測定的參數或量和范圍;e)儀器和設備,包括技術性能要求;f)所需的參考標準和標準物質;g)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和所需的穩(wěn)定周期;h)程序的描述,包括: 物品的附加識別

26、標志、處置、運輸、存儲和準備; 工作開始前所進行的檢查; 檢查設備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時,在每次使用之前對設備 進行校準和調整; 觀察和結果的記錄方法;需遵循的安全措施;i)接受(或拒絕)的準則、要求;j)需記錄的數據以及分析和表達的方法;k)不確定度或評定不確定度的程序。4.5.17.5方法確認是通過檢查并提供客觀證據,判定檢驗檢測 方法是否滿足預定用途或所用領域的需要。檢驗檢測機構應記錄確 認的過程、確認的結果、該方法是否適合預期用途的結論。4.5.18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應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 程序。應對計算和數據轉移進行系統(tǒng)和適當地檢查。當利用計算機 或自動設備對檢驗檢測數據進行采集

27、、處理、記錄、報告、存儲或 檢索時,檢驗檢測機構應確保:a)對使用者開發(fā)的計算機軟件形成詳細文件,并確認軟件的適用性; 相關硬件或軟件的定期再確認; 相關硬件或軟件改變后的再確認; 需要時,對軟件升級。b)建立和保持保護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這些程序應包括(但不限于):數據輸入或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轉移和數據的處理;c)維護計算機和自動設備以確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護檢驗檢測數據完整性所必需的環(huán)境和運行條件。4.5.19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需要對物質、材料、產品進 行抽樣時,抽樣的計劃和程序。抽樣計劃和程序在抽樣的地點應能 夠得到,抽樣計劃應根據適當的統(tǒng)計方法制定。抽樣過程應注意需

28、要控制的因素,以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有效性。當客戶對文件規(guī)定17的抽樣程序有偏離、添加或刪節(jié)的要求時,這些要求應與相關抽樣 資料予以詳細記錄,并納入包含檢驗檢測結果的所有文件中,同時 告知相關人員。當抽樣作為檢驗檢測工作的一部分時,應有程序記 錄與抽樣有關的資料和操作。4.5.20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對用于檢驗檢測樣品的運 輸、接收、處置、保護、存儲、保留、清理的程序,包括保護樣品 的完整性、保護檢驗檢測機構與客戶利益的規(guī)定。檢驗檢測機構應 有樣品的標識系統(tǒng)。樣品在檢驗檢測的整個期間應保留該標識。標 識系統(tǒng)的設計和使用,應確保樣品不會在實物上或記錄中和其他文 件混淆。如果合適,標識系統(tǒng)應包

29、含樣品群組的細分和樣品在檢驗 檢測機構內外部的傳遞。在接收樣品時,應記錄樣品的異常情況或 記錄對檢驗檢測方法的偏離。應避免樣品在存儲、處置、準備過程 中由現(xiàn)退化、丟失、損壞,應遵守隨樣品提供的處理說明。當樣品 需要存放或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養(yǎng)護時,應保持、監(jiān)控和記錄這些 條件。當樣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安全保護時,應對存放和環(huán)境的安全 作由安排,以保護該樣品或樣品有關部分處于安全狀態(tài)和完整性。4.5.21 檢驗檢測機構應明確區(qū)分檢驗前過程、檢驗過程、檢驗 后過程的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監(jiān)控檢驗檢測有效性的 質量控制程序。通過分析質量控制的數據, 當發(fā)現(xiàn)偏離預先判據時, 應采取有計劃的措施來糾正

30、由現(xiàn)的問題,并防止由現(xiàn)錯誤的結果。這種質量控制應有計劃并加以評審,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a)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進行監(jiān)控和/或使用次級標準物質開展內部質量控制;b)參加檢驗檢測機構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計劃;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進行重復檢驗檢測;d)對存留物品進行再檢驗檢測;e)分析一個樣品不同特性結果的相關性。4.5.22 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能力驗證程序。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按照資質認定部門的要求,參加其組織開展的能力驗證或者 檢驗檢測機構間比對,以保證持續(xù)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要求。豉勵 檢驗檢測機構參加有關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專業(yè)技術評價機構組 織開展的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或者檢驗檢測

31、機構間比對,并將相 關結果報送資質認定部門。4.5.23 檢驗檢測機構應準確、清晰、明確、客觀地由具檢驗檢 測結果,并符合檢驗檢測方法的規(guī)定。結果通常應以檢驗檢測報告 或證書的形式發(fā)生O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應至少包括下列信息:a)標題;b)標注資質認定標志,加蓋檢驗檢測專用章(適用時);c)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地址,檢驗檢測的地點(如果與檢驗檢測機構的地址不同);d)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唯一性標識(如系列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以確保能夠識別該頁是屬于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結束的清晰標識,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硬拷貝應當有頁碼和總頁數;e)客戶的名稱和地址;f)所用檢

32、驗檢測方法的識別;g)檢驗檢測樣品的描述、狀態(tài)和明確的標識;h)對檢驗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重大影響時,注明樣品的接收日期和進行檢驗檢測的日期;i)對檢驗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影響時,提供檢驗檢測機構或其他機構所用的抽樣計劃和程序的說明;j)檢驗檢測檢報告或證書批準人的姓名、職務、簽字或等效的 標識;k)檢驗檢測機構應提由未經檢驗檢測機構書面批準,不得復制(全文復制除外)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聲明;1)檢驗檢測結果的測量單位(適用時);m)檢驗檢測機構接受委托送檢的,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僅證明樣品所檢驗檢測項目的符合性情況。4.5.24 當需對檢驗檢測結果進行解釋時,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中還應

33、包括下列內容:a)對檢驗檢測方法的偏離、增添或刪節(jié),以及特定檢驗檢測條 件的信息,如環(huán)境條件;b)相關時,符合(或不符合)要求、規(guī)范的聲明;21 ,c)適用時,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聲明當不確定度與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關,或客戶的指令中有要求,或當不確定度影響 到對規(guī)范限度的符合性時,檢測報告中還需要包括有關不確定度的 信息;d)適用且需要時,提由意見和解釋;e)特定檢驗檢測方法或客戶所要求的附加信息。4.5.25 當需對檢驗檢測結果作解釋時,對含抽樣結果在內的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還應包括下列內容:a)抽樣日期;b)抽取的物質、材料或產品的清晰標識(適當時,包括制造者的名稱、標示的型號或類型和相應的系列號);c)抽樣位置,包括簡圖、草圖或照片;d)所用的抽樣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