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來源為: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產品尺寸檢驗作業(yè)指導書CG/PZJ01-20181 目的利用量具、儀器或專用檢具對加工好的零件進行檢測、比較,得到誤差值或判斷其是否符合質量要求。2 范圍適用于對機械加工產品的幾何量誤差進行檢測。3 依據GB/T 3177-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GB/T 10610-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表面結構 輪廓法 評定表面結構的規(guī)則和方法GB/T 1958-2004 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 形狀和位置公差 檢測規(guī)定GB/T 11336-2004 直線度誤差檢測GB/T 11337-2004 平面度誤

2、差檢測GB/T 4380-2004 圓度誤差的評定兩點、三點法JB/T 7557-1994 同軸度誤差檢測4 職責( 1)檢驗人員負責選擇方法并進行檢測。( 2)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特殊情況下產品的方法選擇。5 作業(yè)方法5.1 檢驗前的準備工作檢驗人員依據產品檢驗委托單 、技術文件和產品標準的要求確定檢驗項目,并選擇適宜的檢具和輔助工具,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按照選擇的方法進行檢測, 并做好記錄。使用的檢具與輔助工具英語被測工件放置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并達到相同狀態(tài)。遇到特殊情況由技術負責人組織確認。5.2 尺寸誤差檢測(直徑、長度、厚度等檢測)5.2.1 軸徑及其誤差的常見檢測方法用卡尺、 千分尺

3、、 專用量表等普通計量器具進行檢測, 測量的位置及點數應按標準、規(guī)范及圖紙的要求進行。5.2.2 孔徑及其誤差的常見檢測方法用卡尺、內徑千分尺、內徑規(guī)、內徑搖表、內測卡規(guī)等普通量具、通用量儀進行檢測,測量的位置及點數應按標準、規(guī)范及圖紙的要求進行。5.2.3 長度、厚度誤差的檢測(1)長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專用量表、測長儀、比測儀、高度儀、氣動 量儀等進行測量。(2)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間隙片結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規(guī)等進行測量。(3)壁厚尺寸使用超聲波測厚儀、壁厚千分尺來測管類、薄壁件等的厚度。(4)其它尺寸用偏心檢查器檢測偏心距值,用半徑規(guī)檢測圓弧角半徑值,用螺距 規(guī)檢測螺距尺寸

4、值。用孔距卡尺測量孔距尺寸。測量的位置及點數應按標準、規(guī)范及圖紙的要求進行。5.3 表面粗糙度誤差檢測方法5.3.1 目視檢查法操作者根據加工紋理和加工表面特征,通過視覺經驗,結合手感(用指甲輕劃或手摸)或其他方法進行比較,對被測表面的粗糙度進行評定的方法。目視檢查的特征參見下表:Ra (urnj)表向特征Ra (urnj)表向特征5012.5可見粗糙刀痕0.05光澤表向6.3 1.6可見刀痕0.025亮光澤表向1.8 0.2可見加工痕跡方向0.012霧狀鏡面0.1仔細辨認可見加工痕跡方向0.005鏡面5.3.2 比較法操作者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與被測工件表面靠在一起,用目測或借助放大鏡、比

5、較顯微鏡等直接進行比較,或用手感(摸,指甲滑動的感覺)來判斷表面粗糙度。還可 以用油滴在被測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標準樣塊上,用油的流動速度(此時要求樣塊與工件傾斜角度與溫度相同)來判斷表面粗糙度。流動速度快的表面粗糙度數值小。5.3.3 針描法利用金剛石觸針在被測表面滑行而測出表面粗糙度值的一種方法,使用的是粗糙度儀,可直接顯示 Ra值,測量范圍Ra0.025-6.3umo5.4 角度誤差檢測方法5.4.1 角度測量的內容包括矩形零件的直角、錐體的錐角、零部件的定位角、零件結構的分度角以及轉角 等。5.4.2 角度測量的方法直角尺用于檢驗直角和劃線。光學分度頭主要用來測量工件的圓周分度或對精密工

6、件進行劃線。精度要求不高的常用樣板、角尺、萬能角度尺直接測量。水平儀用來測量 工件表面的水平位置及兩平面或兩軸線的平行度。5.5 形狀誤差檢測方法光隙法是將平尺(或刀口尺)與被測要素直接接觸,并對準光源,擺動工件或平尺, 使最大間隙為最小。用此方法應多測幾次,取最大誤差值作為被測件的直線度誤差。光隙法檢驗一般間隙為0.5um (0.53um為有色光,3um為白光)。間隙偏大時可用 塞尺配合測量。鋼絲法是用直徑0.10.2mm鋼絲拉緊,用V型鐵上垂直安裝讀數顯微鏡檢查直線 度。(1)兩點法。將工件放在平板上并靠緊方箱,用千分表測若干個截面的最大與最小讀數,取所有讀數中最大與最小讀數差之半為該工件

7、的圓柱度誤差。(2)三點法。將工件放在V形塊內(V形塊長度應大于被測工件長度),工件轉動 用千分表測出若干個截面的最大與最小讀數。 取各截面所有讀數中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半 為該工件圓柱度誤差。V形塊夾角a,推薦使用a=90?和a=120?兩種,見下圖(3)指示器法(打表法)。將零件頂在儀器的兩個頂尖上軸線定位,在被測圓柱面的全長上,測量若干個截面輪廓,每個輪廓上可選取若干個等分點,得到整個圓柱面上各點的半徑差值。(見下圖)采用樣板光隙法。用制作精確的檢驗樣板檢測工件,測量樣板與工件的間隙來確定 工件線輪廓度誤差。方法等同5.5.7,但最好將樣板做成框架結構。5.6 位置誤差檢測的方法(1)指小器

8、法將工件基準面放在平板上,用千分表測被測表面,讀出最大與最小數值之差即為平 行度誤差。如下圖,三種檢測均應將所測得數據換算到工件實際長度上,即4<< i用十方向觸到期平"度誤T.超3= Ll/L2|Ml-M2| 。(2)水平儀法將工件放到平板上,將基準面找平,分別測出基準面與被測面的直線度后,即獲得 平行度誤差。具體見下圖。被涮件9(1)光隙法使用直角尺或標準圓柱在平板(或直接放在工件的基準面)上,檢查直角尺的另 一面與工件被測面的間隙,用塞尺檢查間隙的大小。(2)坐標轉換法將工件基準面固定到直角座或方箱上,在平板上用測平行度的方法測垂直度誤差.(3)打表法參照下圖線對線

9、垂直度測量?;鶞瘦S線與被測軸線由心軸模擬,轉動心軸軸線, 在測量距離 匕的兩個位置上測得讀數為 M何M2,出制度誤差為 =Li/L2|Mi-M2| 。傾斜度誤差檢測中,一般將被測要素通過標準角度塊、正弦尺、傾斜臺等轉換成與 測量基準平行狀態(tài),然后在用測量平行度的方法測量傾斜度誤差,參見下圖。百分七及K用<a) |班時踐但斜晚IbJ線時血腕料設(1)壁厚測量法用量具直接測量壁厚均勻性,取厚度差最大值的1/2為同軸度誤差。該方法適用于板形、筒形工件內外圓同軸度測量。(2)指示器法(心軸打表法)將工件基準圓柱放在等高刃口形 V型架上,轉動工件,讀出千分表指針指示的最大 與最小讀數差的1/2即為

10、同軸度誤差。若基準指定為中心孔,則測量時應將中心孔在中 心架上測量。此方法適用于測量圓度誤差較小的工件,見下圖。跳動誤差的測量只限于被測件上的回轉表面和回轉端面,如圓柱面、圓錐面、回轉 曲面、與回轉軸心垂直的端面等。它的測量項目有徑向全跳動誤差、徑向圓跳動誤差、 斜向圓跳動誤差、端面圓跳動誤差等,見下圖。5j號向全跳動誤若<b>沖向例跳動誤撲tc)斜向囪1跳切溫差Id)般由圓跳動誤差跳動誤差的測量一般有三種方式:徑向圓跳動與徑向跳動測量、端面圓跳動與端面全跳動測量、斜向圓跳動測量??刹捎庙敿狻⑿妮S、套筒、V形塊等裝置配合千分表進行測量。(1)打表直接檢測法將被測工件置于平板上,用百

11、分表(或千分表)測量被測表面與平板之間的距離; 將被測工件翻轉,再測量另一被測表面與平板之間的距離。 取各剖面內測得的對應點最 大差值作為對稱度誤差,見下圖。(2)打表間接檢測法將被測件置于兩塊平板之間。以定位塊模擬被檢測中心面,再分別測出定位塊與兩 平板之間的距離ai和a2,對稱度誤差為: =| a 1- a 2| max,見下圖W直接檢制法W間接櫛測法(3)綜合檢測法將零件的基準圓柱面用心軸支撐在等高 V形塊上,并將被測基準表面調整與平板平行,測出讀數;在同一剖面內,將被測件旋轉 180?測量,百分表(或千分表)最大 與最小讀數之差則為該剖面對稱度誤差。 再選其他剖面進行測量,各剖面所得測

12、值得最 大極限尺寸者,即為該零件的對稱度誤差,見下圖。5.7 測量要求試驗一般在10c35c室溫下進行,測量時工件與計量器具保持相同的溫度,如偏離或有更高要求要記錄。選擇計量器具時按照GB/T3177規(guī)定選取。觀察所要測試的工件,根據工件具體情況及標準、圖紙等的要求選擇檢具、測量 位置、測量點數,按照要求予以判定。(1)使用粗糙度測量儀測量時,每個判定區(qū)域測量 3處,按照要求予以判定 (2)使用粗糙度樣塊比對時,整體觀測,選擇判定區(qū)域,按照要求予以判定。根據所檢工件不同,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依據工件的不同,選擇評測區(qū)域檢測, 并按照要求予以判定。根據所檢工件不同,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依據工件的不同,選擇評測區(qū)域檢測, 并按照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