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自清《背影》_第1頁
讀朱自清《背影》_第2頁
讀朱自清《背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朱自清背影這幾乎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自來論之者眾矣。但是,我總覺得,還有許多話要說,所以寫了這一篇短文。從藝術性來看, 這一篇文章樸素無華,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 這是 朱自清先生一貫的文風, 實際上用不著再多費筆墨,眾多的評論家,在這一點上,意見幾乎是完全一致的。至于思想性,則可說的話就非常非常多了。我個人認為,有一些十分重要的話,過去并沒有人說過,不能不影響對這一名篇的欣賞。要想真正理解這一篇文章的涵義, 不能不從中華民族的文化, 中華民族的歷史談起。 什么是中華文化的精義呢?幾乎言人人殊, 論點多如牛毛。但我認為,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先師陳寅恪先生在 王觀堂先生挽詞的序中說:

2、 “吾中國文化之定義,見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 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 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 ” 白虎通的“三綱” ,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婦; “六紀”指的是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這些話今天看來未免有點迂腐,也不能說,其中沒有糟粕,比如“夫為婦綱”之類。至 于君臣,今天根本沒有了,但是國家與人民卻差堪比擬。總之,我們應取其精髓,不能拘泥于字面。無獨有偶, 我偶然讀到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教授的一篇訪問記。饒先生說: “中國文化所以能延綿數(shù)千年,仍有如此凝聚力量,實乃受兩個因素所驅使,一是文字,二是綱紀,即禮也。依我多年所悟,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在儒家思想中的禮 ,是處理人際

3、關系的學問,這個關系就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要明是非,方能取得和 ,所以 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 。 ”饒先生的意見同 陳先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這兩位哲人實在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今天,我們在國內講“安定團結” ,在國際上我們主張和平,講“和為貴” 。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都需要一定道德倫理的制約, 綱紀就是制約的手段。 沒有這個手段, 則國將大亂,國際間也不會安寧。 打一個簡單明了的比方, 綱紀猶如大街上的紅綠燈。試思:如果大街上沒有了紅綠燈,情況將會何等混亂,不是一想就明白嗎?我仿佛聽到有人提抗議了:你扯這么遠,講這樣一些大道理,究竟想干什么呢?我并沒有走題,而且是緊緊地扣住了題, 背影表

4、現(xiàn)的就正是三綱之一的父子這一綱的真精神。 中國一向主張父慈子孝, 在社會上,孝是一種美德。在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皇帝標榜“以孝治天下” ,然而,在西方呢,拿英文來說,根本就沒有一個與漢文“孝”字相當?shù)膯卧~,要想翻譯中國的“孝”字,必須繞一個彎子,譯做filialPiety ,直譯就是“子女的虔誠” 。你看嗦不嗦!這一字之差,有人或許說這是一件小事。然而,據我看,這卻是一件大事, 明確地說明了東西社會倫理道德之不同。 我只說我們的好,不說別人的壞。 西方當然也有制約社會活動求得安定的辦法, 否則社會將不成為社會了。我們中國的辦法就是利用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精義綱紀的學說, 來調整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得到調整,則社會安定也就有了保障。再濟之以法,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我覺得,讀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