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_第1頁
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_第2頁
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_第3頁
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_第4頁
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番禺大橋斜拉橋施工            摘要:介紹了番昌大橋斜拉橋設計特點及施工場地布置,基礎、主塔、主梁等施工技術措施以及施工中平 行作業(yè)組織措施. 關鍵詞:道路橋梁 斜拉橋 施工實踐  1設計概況及技術特點 1.1 設計概況 番禺大橋是連接廣州市與番禺市上主干道跨越珠江的一座特大型橋梁,位于洛溪大橋下游 3.9km處。由于番禺、順德、中山、江門、珠海等地往來廣州的車輛日益增多,番禺大橋的建成將有效地緩解洛溪大橋交通壓力。 大橋全長3467m,主橋為雙塔空間從而

2、密索飄浮體系斜拉橋,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主跨380m,橋跨組合為70913809170m,主梁為邊主梁DP斷面,寬達377m,橋面設8車道 和人行道;通航凈高34m,主塔為倒Y形,塔高自承臺面起計140.3m;拉索采用HDPE熱擠護套防護的平行鋼絲束,共244報,塔上標準索距1.3m,梁上標準索距6m。輔助墩雙邊墩為空 心薄壁柔件墩,既充當拉力墩,又作為抗縱向水平推力墩。主塔基礎采用。3.om直徑鉆孔灌注樁和大體積實體承臺,對應每個塔柱有9根樁,一個塔共18根樁,樁身嵌入弱風化泥巖。 番高側82#主墩位于水中,承臺尺寸54x23.5x6m;廣州側83主墩設于岸上,承臺尺寸 48xl7x6m 1

3、2技術特點 斜拉橋結構設計上無論塔、梁、索都能有許多變化和組合形式,基于通航、美觀和地域象征上的考慮,番周大橋采用了斜拉橋方案,設計在構件尺寸、形式選擇和組合上包含卜述 特征: (1)采用th3.om大直徑鉆孔樁和大體積承臺; (2)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3)寬達37.7m的DP斷面主梁,大至37.7380(接近110)的定跨比,相應增大了主塔橫梁跨度和承臺橫向尺寸; (4)采用倒Y形塔林,由于寬跨比關系,塔柱橫向斜度達3:l。 上述設計特點對施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與國內已建的斜拉橋相比,由于混凝土主梁寬度和塔往斜度都是最大的,我們在施工中除合理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預應力施工技術外,還發(fā)展了爬

4、模、牽索掛籃懸澆等施工技術;由于基礎所采用的鉆孔樁直徑及承臺尺寸也在國內斜拉橋中居于首位,要求合理地組織大型基礎施工,我們充分結合橋位處地質水文條件,在基礎施工中采用了獨具特色的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施工方案。 2施工場地及主要生產設施布置 大橋為南北走向,兩岸施工場地均布置于大橋東側,并分為兩大功能區(qū):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紤]常年風向,將生活區(qū)布置于生產區(qū)的東側,這樣生產區(qū)靠近場地西側大橋位,減短了場內運輸距離、在生產區(qū)從東向西依次布置了零星材料和工具倉庫、交通碼頭、起重運輸碼頭、鋼結構加工車間、砂及碎石堆場、水泥倉庫、混凝土攪拌站,番禺岸還在橋東側設置 了水上施工棧橋。施工用砂、碎石、水泥均通過水運

5、到場,依靠皮帶機輸送上岸;起重碼頭不設固定起重設備,直接依靠汽車吊或水上浮吊完成起重工作;成品拉索堆場設于大型駁船和輔助墩水上施工鋼平臺上,共可存放48盤拉索。 南、北岸攪拌站除各設一座50m'h自動攪拌站外,還各設有4合04m小型拌和機,在施工大體積構件時,除工地攪拌站供料外,還依靠商品混凝土供應,其運輸距離約15kM。場內混凝土運輸由攪拌車、翻斗車、混凝土泵車或拖系完成。 3施工技術措施 3.1 基礎工程 主橋跨越珠江水系瀝窖水道,該水道為潮汐性河流,歷年平均最高水位為黃基2406m, 平均潮差2906。,設計平均流速097ms,82墩位處水深10m左右。橋位處基巖為泥砂巖, 強度

6、離散性大,為 2.3MPa23MPa,且泥巖具有遇水軟化的特點;覆蓋層類似番禺大部分地 區(qū),為淤泥夾細砂和中粗砂,厚度為1020m。 斜拉橋邊墩及輔助墩中l(wèi)sin鉆孔樁和承臺施工比較常規(guī),采用了不循環(huán)旋轉鉆機和吊箱圍堰施工。主墩中3.om樁和大體積承臺施工結合規(guī)有設備和經驗,采用了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措施: (l)在護筒方面,采用了預制鋼筋混凝土護商,其內徑由3.3m,壁厚10cm,護簡下沉采用30t振動錘和自制抓泥機孔內抓泥兩項措施,對于覆蓋層為淤泥夾細砂的地質情況,護 筒可下沉到強風化巖面。 (2)成孔綜合應用了正循環(huán)、反循環(huán)、二次成孔等工藝;清孔既應用了并聯(lián)泥漿泵的正循環(huán)清孔方法,也應用了氣

7、舉反循環(huán)的清孔方法。施工中主要技術措施圍繞提高鉆進速度 和防治護筒底穿孔來靈活組織,例如開孔時,用正循環(huán)鉆進,人巖一定深度后改用反循環(huán)鉆進;第一次成孔用1.8m鉆機鉆進后,再次抓促振壓護簡,第二次成孔用 3.0m鉆機鉆進等。(3)樁身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單根 30Cm導管泵送坍落度1620cm的小石子混凝土到 漏斗逐斗灌注,以在保證澆筑時間條件下,混凝土能受到沖擊振搗,且更容易流過鋼筋凈距 僅4cm的鋼筋籠。     2007-04-21        (4)82號墩承臺采用了

8、鋼板極圍堰施工,圍堰內支撐直接利用鉆孔樁施工平臺改造而成,可雙向受力。堰外拋砂包,堰內填砂及石粉,然后直接抽干水澆筑墊層混凝土。對于水深10m左右的高樁大承臺施工,該方法縮短了鉆孔樁施工準備時間,回避了最繁難的水下混凝土封底工作,充分綜合了現場的水文地質條件。 (5)83墩承臺基坑開挖維護結構采用了振動下沉預制混凝土護筒的方法,護簡直徑 l.6m,壁厚5cm,用30t振動錘打入地面下6m,護筒頂設置貝雷梁支撐,問時能作為挖掘機 走道。開挖采用步步為營的辦法,從橫向兩側向橋中線逐段推進,分為6m一段,邊開挖邊利用 3m樁和型鋼支撐護筒底部,挖到設計標高后立即填砂墊層和澆筑混凝土墊層,再向前挖 下

9、一段。該方法在飽和淤泥和細砂地質條件下,開挖深度達6m,而護筒維護結構僅耗用20# 混凝土260m,是相當經濟的做法。 3.2 主塔及主梁施工 主塔、主梁采用了現澆個段法施工,上塔除橫梁分為兩次澆筑外,塔身分為4.5m一個節(jié) 段施工,施工縫水平,采用水平施工縫雖然增大了模板加工難度,但對大斜度塔往采用泵送混凝土是必要的;上梁除0#、l塊及也跨尾段在支架上澆筑外,其余各節(jié)段均在掛籃上采用平衡伸臂法逐段懸澆施工,每節(jié)段長度6m,混凝土數量約15om。對于主梁施工,比較了邊 跨在支架上提前澆筑,中跨逐段單懸臂現澆施工的方法?;谌齻€原因而否定了這種方法: (1)支架費用較高,高于掛籃; (2)始終是

10、中跨控制主梁的施工工期; (3)主梁線型需要預先確定,無法象在掛籃上那樣可逐段調整。 主塔施工應用了施工塔吊、施工電梯及混凝土泵三種垂直運輸設備。塔吊最大起重量為 160KN,為了保證寬橋主塔雙主梁施工對塔吊吊裝半徑的需要及附著安全,塔吊布置于橋中 線;同時為盡量利用現有設備,電梯及混凝土泵均采用了二級接力運輸方式,尤其是電梯采用了2臺直爬電梯代替斜爬電梯,節(jié)省了設備投入成本。 主塔塔柱施工模板采用了翻模,翻模由4段高1.5m鋼模板組成,每次施工完一節(jié)段翻上下面3節(jié),保留最上1節(jié)作為接口摸,模板分塊考慮了一套模板可以用于下、巾、上各段塔柱。為方便模板安裝、鋼筋綁扎等基本作業(yè),根據下中上塔柱高度

11、及施工特點,設置了塔柱施工腳手平臺: (1)下塔柱平臺直接以土墩承臺為基礎,采用型鋼竹木材料搭設; (2)中塔柱則采用了自行設計的整體式輕型爬架,這種爬架利用一了架體自身橫橋向尺寸和支點來增強架體抗傾覆穩(wěn)定性,其架體由圍繞塔柱的上、下兩層水平空間衍架和兩層行架間聯(lián)系格構柱組成。架體四面布置交承牛腿,支承于已澆塔柱預埋件上,架體自重、模板自重及其它施工荷載合力處于支點范圍內。架體上根據需要設置了4層水平腳手平臺,全部自 重22t,可以負擔25t施工荷載,滿足了大斜往塔往施工的特殊需要,該爬架可帶著樓板一起爬升,亦可獨立爬升后再提升模板; (3)上塔柱為全塔唯一直立段,考慮日后往索和安裝減振器的需

12、要,采用了簡易腳手平臺,方法為在已完成塔縣預埋了工字鋼挑梁,再在挑梁上設踏板。 主塔橫梁施工采用了重型支架,支架形式為粱支柱式。支架基礎力士塔承臺;承重梁采用貝雷梁;立柱則應用了 55cm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拉,每六條一組靠柱箍和聯(lián)結村形成格 構柱。選用這種立柱形式避免了鋼立柱溫升與混凝土塔柱溫升有較入差值帶來的問題,從而避免了支點的強迫位移現象,這對于保證橫梁混凝土不出現早期開裂是重要的。 主梁0#、1#塊及邊跨尾段施工也采用了梁支柱式重型支架,支架材料同主塔橫梁一樣。 主梁104個6米長標準節(jié)段的懸臂現澆應用牽索掛籃,以保證能有效控制主梁施工內力和標高,該掛籃吸收和發(fā)展了國內已有的牽索掛籃技

13、術,在技術上取得了下述成果:(l)研究設計了一種鋼錨箱。該錨箱具有綜合的功能,一方面作為拉索在主梁上的錨固槽口; 一方面充當拉索與掛籃臨時聯(lián)結結構,實現了空間牽索;同時它還作為梁上斜拉索套 筒的定位基座和掛籃順橋向水平約束,既方便了梁上套筒定位,又能將牽索在掛籃上的水平分力傳到已完成的主梁上。 (2)除掛籃自身可升降0.3m外,橋面板頂模及主梁的內側模亦可升降2.2m。使橫梁能與邊主梁、橋面板整體澆筑,滿足設計對橋面板應力的限制要求,而不防礙掛籃前移。 (3)掛籃寬度超過40m,37.7M 寬的節(jié)段包含橫梁全斷面一次澆筑。 邊跨合攏段施工時,將邊跨掛籃后退4.0M ,利用尾段現澆支架縱向接長,

14、再利用吊帶將支架懸臂端與主梁懸臂端相連,形成半吊支架,在半吊支架上立摸澆筑合攏段。     2007-04-21        中跨合攏段施工利用中跨的一個掛籃完成,先拆除一倒掛籃,另一測掛籃前移,用吊帶吊住該掛籃懸臂端后,拆除掛籃后節(jié)。該掛籃就成為靠自身C形構和吊帶支承于合攏段兩邊 的簡支平臺,中跨合攏段即可在掛籃上澆筑。 采用現澆節(jié)段法施工的橋梁,結構體系經過多次轉換才形成最終的結構。施工時既要對橋梁結構的每一狀態(tài)及每一荷載工況的穩(wěn)定、內力及變形進行控制;又要滿足設計對橋

15、架結 構最終的幾何尺寸和恒載內力狀態(tài)的要求;同時注意施工結構本身的穩(wěn)定性、內力和變形。這三者經常是互為聯(lián)系和保障的。 番禺大橋大斜度塔柱施工。應用了勁性鋼骨架、臨時拉桿和臨時撐桿三種手段作為施工中穩(wěn)定、內力及變形的控制措施: (l)勁性鋼骨架在上、中、下塔柱中設置,主要用于抵抗當前澆筑節(jié)段鋼筋和混凝土產生的傾覆力短,由于中塔柱的傾斜度,這種傾覆力短達到了14000kN·M (2)臨時拉桿在下塔往設置,共設置了3道,拉桿材料采用O32冷拉IV級鋼筋,在主塔橫梁施工完成前,卜塔柱作為懸臂梁受力,設置的拉桿用于控制下塔柱混凝土應力和塔柱變形,橫梁施工完成后,橫梁與下塔拉形成門形剛架,此時才

16、拆除拉桿。 (3)撐桿在中塔柱設置,共設置了7道,撐桿材料采用貝雷梁及新制橋架組合而成,在中上塔交匯段施工完成前,中塔柱作為懸臂梁受力,設置的撐桿一方面用于控制中塔混凝土應力和塔柱變形,一方面可作為施工塔吊和電梯的附著結構,中上塔交匯段施工完成后,中塔柱形成三角形剛架,此時撐桿僅僅作為塔吊和電梯的附著結構。 塔柱施工完成時臨時拉桿、撐桿中最終拉力或頂力需等于塔柱目重的水平分力,保證拆除拉、撐桿時塔柱的橫向內力等于一次落架的內力,拉、撐桿安裝時拉力或頂力需從塔柱施工完成狀態(tài)用倒拆法求出。 主梁施工采用塔、梁臨時固結措施來將梁體施工過程中的不平衡力矩傳給主塔,處于對稱懸臂施工過程中的塔、梁、索整體

17、來看為外部靜定結構,其傾覆穩(wěn)定性完全依靠塔柱的強度來保障,所以在此階段邊跨合攏前)嚴格控制施工不平衡荷載和采用多種觀測手段(如承臺沉降和塔頂偏位)作為主要施工措施,并利用臨時抗風纜索來保證抗風穩(wěn)定性。 主梁施工中內力和變形控制由嚴格的施工控制工作來保證,對每一懸繞主梁節(jié)段,在澆筑前由施工控制小組提供掛籃的空籃立模標高和對應特定混凝土澆筑量的掛籃牽索索力,最初牽索索力到最終牽索索力均按限制的C形鉤反力計算,在澆筑過程中,掛籃前端標高上下變化,但澆筑完畢最終牽索后掛籃標高與初牽索后澆筑前掛籃標高是一樣的,即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牽索索力按“主梁標高不變”或“C形鉤反力不變”的原則來確定。澆筑的節(jié)段達到規(guī)

18、定的強度張拉完成主梁預應力后,掛籃下降,牽索轉換為直接錨固于混凝土主梁的正式拉索,此時對拉索進行最后一次張拉,該張拉力為經過參數修正按正裝倒拆方法計算的張拉 力,理論上按此力張拉后就不再需要進行調索。     3.24施工中測量及定位方法 施工測量及定位主要制定了三個技術措施:其一是空間形體的主塔現澆節(jié)段立模位置放樣;其二是主梁節(jié)段懸澆施工時掛籃的空間定位;其三是:空間斜拉索錨固套筒在主塔和主梁上的放樣和定位措施。 (l)主塔 為保證主塔傾斜度偏差不大于1/ 3000的設計要求,同時盡量做到施工便利,經過精度分析,我們采用了極坐標直接放樣方案,通過在工地建立高等級精密三角網,建立強制對中測 站,采用高精度全站儀直接放樣,既滿足了設計要求,又避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