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_第1頁
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_第2頁
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_第3頁
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_第4頁
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_第5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考總練習(xí):人版初三下文言文練習(xí)2019 年中考總復(fù)習(xí)• 九 (下 )文言文練習(xí)一 .? 曹劌論戰(zhàn) ?(一 )給加點字注音。1.又何間焉()2.肉食者鄙()3.小惠未懦()4.犧牲玉帛( ) 5.弗敢加也( ) 6.小信未孚( )7.曹劌( ) 8.夫戰(zhàn),勇氣也( ) 9.遂逐齊師( )10.轍亂旗靡( )(二 )解釋加點的字。1.又何間焉()2.雖不能察()3 .轍亂旗靡()4.神弗福也()5 .肉食者鄙()6.小大之獄()7 .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 .弗敢加也( ) 10.公將鼓之( )11 .小惠未懦()12.遂逐齊師()13 .犧牲玉帛( ) 14.公

2、問其故( )15 .一鼓作氣( ) 16.彼竭我盈( )17 .再而衰( ) 18.懼有伏焉( )19 .既克( ) 20.公將馳之( )(三 )翻譯句子:1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翻譯:2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翻譯:3 .小惠未,民弗從也。翻譯:4 .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那么請從。翻譯:5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翻譯:6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翻譯:7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譯:二 .? 鄒忌諷齊王納諫?1 .給以下詞語中加線的字注音。皆朝于齊 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 孰視之 窺鏡自視 謗譏于市朝 期年之后 鄒忌 間 ( )進(jìn)2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

3、) 形貌昳麗 ( ) 齊王納諫 ( )孰視之 ( ) 何能及君( )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 ) 皆朝于齊 ( ) 與徐公孰美( )時時而間進(jìn)( )( )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能謗譏于市朝( )( )3 .通假字:孰視之( )4 .解釋以下詞語(1)詞類活用鄒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私我也王之蔽甚矣聞寡人之耳者吾妻之美我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2)古今異義詞今齊地方千里古義: 今義: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 今義:明日,徐公來 古義:今義:能謗譏于市朝古義: 今義:窺鏡而自視古義:今義:暮寢而思之古義:今義: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5)一詞多義者: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吾

4、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上:受上賞上書諫寡人之過者下:乃下令受下賞假設(shè):徐公不假設(shè)君之美也門庭假設(shè)市朝:朝服衣冠能謗譏于市朝皆朝于齊于是入朝見威王之:齊國之美麗者也暮寢而思之()孰視之吾妻之美我者()于: 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謗譏于市朝皆朝于齊孰:孰視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私: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方:今齊地方千里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善: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擇其善者而從之京中有善口技者王曰: ''善。間:奉命于危險之間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間力拉崩倒之聲5 .劃分朗讀節(jié)奏(每句劃一處)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5、私臣今齊地方千里上書諫寡人者6 .重點語句翻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譯: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譯: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譯: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譯:三 .? < 孟子 > 三章 ?(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解釋一詞多義:道:會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無道,誅暴秦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池非不深也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那么有去國懷鄉(xiāng)2 .解釋加點詞:(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2

6、)夫環(huán)而攻之(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堅利也(5)委而去之放棄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3 .翻譯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譯:(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譯:(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二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入那么無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慮。(3)曾益其所不能。2 .解釋以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所以動心忍性 而后作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其身舜發(fā)于

7、畎畝之中 人恒過3 .翻譯句子:(1)入那么無法家拂士,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譯:(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譯:(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4 .比較以下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BA. 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國恒亡那么有去國懷鄉(xiāng)(三 )? 魚我所欲也?1 .注音:所惡( ) 一簞食 ( ) 一豆羹 ( ) 蹴 ( ) 茍得 ( ) 不屑 ( )2 .解釋加點的詞語:(1)二者不可得兼( ) (2)死亦我所惡(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賢者

8、能勿喪耳( ) (6)呼爾而與之( )(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8)是亦不可以已乎(9)此之謂失其本心( )(10)萬鐘那么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 )3 .解釋以下多義詞:(1)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種于我何加焉(3)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4)而: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者( )(5)得:二者不可得兼( ) 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 .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萬鐘那么不辯禮義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

9、5 .翻譯以下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譯:萬種于我何加焉?譯:四 .? 愚公移山 ?1 .加點字注音:高萬仞( ) 懲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 荷擔(dān)者 ( ) 一厝雍南 ( ) 始齔 ( )箕畚運于渤海( )( ) 京城氏之孀妻( ) 無隴斷焉( )2 .通假字:(1)指通豫南:通,意思是(2)始一反焉:通,意思是(3)甚矣,汝之不惠:通,意思是(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通,意思是(5)一厝朔東:通,意思

10、是3 .重點字詞解釋。(1)方七百里:(2)年且九十:(3)河陽之北:(4)懲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6)吾與汝畢力平險:(7)達(dá)于漢陰:(8)雜然相許:(9)曾不能損魁父之丘:(10)且焉置土石:(11)箕畚運于渤海之尾:(12)始齔:(13)寒暑易節(jié):(14)其如土石何:(1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16)雖我之死:(17)子子孫孫無窮匱:(18)何苦而不平:4 .一詞多義(1)方:方七百里( ) 方欲行 ( ) 而嘗極東方( )(2)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3)曾:曾不假設(shè)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4)固:汝心之固( ) 固以怪之矣( )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11、(5)亡: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 今亡亦死( )5 .重點句子翻譯。(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2)甚矣,汝之不惠。(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告之于帝,帝感其誠。五 .? 出師表 ?(一 )通假字:1.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2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3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二 )古今異義:1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今義:2 .存亡之秋也。古義:今義:3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今義:4 .由是感激。古義:今義:5 .誠宜開張圣聽。古義:今義:6 .曉暢軍事。古義:今義:7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古義:今義

12、:8 .猥自枉屈。古義:今義:9 .后值傾覆。古義:今義:10 .庶竭駑鈍。古義:今義:11 .臨表涕零。古義:今義:(三 )一詞多義遺: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深追先帝遺詔。( )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每與臣論此事。( )任:受任于敗軍之際。()那么攸之、諱、允之任也。()道: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陛下亦宜自謀,以咨i取善道。()分:今天下三分。()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行: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將軍向?qū)?,性行淑均()能: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先帝稱之曰能。( )言:進(jìn)盡忠言。()不知所言。( )為: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假設(shè)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

13、(四 )詞類活用1 .不宜妄自菲薄。( )2 .此皆良實。()3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 .優(yōu)劣得所。()5 .北定中原。()6 .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 )(五 )翻譯句子1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譯:2 .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翻譯:3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翻譯:4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翻譯:5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翻譯:6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翻譯:2019 年中考總復(fù)習(xí)• 九 (下 )文言文練習(xí)一 .? 曹劌論戰(zhàn) ?(一 )給加點字注音。1.又何間

14、焉(jiàn) 2.肉食者鄙(bi) 3.小惠未懦(biàn)4.犧牲玉帛(bó) 5.弗敢加也(fú) 6.小信未孚(fú)7.曹劌(guì) 8.夫戰(zhàn),勇氣也(fú) 9.遂逐齊師(suì)10.轍亂旗靡(m 1 )(二 )解釋加點的字。1.又何間焉(參與) 2.雖不能察(即使) 3.轍亂旗靡(倒下)4.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5.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 6.小大之獄(案件)7.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8.必以情(

15、實情)9.弗敢加也(虛夸,以少報多)10 .公將鼓之(擊鼓)11.小惠未懦(同 ''遍,遍及,普遍)12.遂逐齊師(追 擊)13 .犧牲玉帛(祭祀用的豬牛羊等)14.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 15.一鼓作氣(振作)16 .彼竭我盈(充滿、士氣正旺盛) 17.再而衰(第二次) 18.懼有伏焉(埋伏)19 .既克(已經(jīng) ) 20.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三 )翻譯句子:1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翻譯: 居高位、得厚祿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yuǎn)慮。2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翻譯: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3 .小惠未,民弗從也。翻譯: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

16、從您的。4 .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那么請從。翻譯:(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 )跟隨著去。5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翻譯: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jù)實情 來處理。6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7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譯: 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痕混亂,望見他們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齊軍。二 .? 鄒忌諷齊王納諫?1 .給以下詞語中加線的字注音。皆朝于齊cháo形貌映麗yì朝服衣冠zhaogua n孰視之shú窺鏡自視

17、ku i謗譏于市朝bàng cháo期年之后j i鄒忌zo u間(jiàn)進(jìn)2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認(rèn)為) 形貌昳麗(光艷美麗 ) 齊王納諫(采納接受)孰視之(同熟仔細(xì)) 何能及君(比得上)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實在)期年之后(滿一年) 皆朝于齊(朝見) 與徐公孰美(誰 )時時而間進(jìn)(不時,有時候)(間或偶而)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dāng)面指責(zé))能謗譏于市朝(指責(zé)別人的過錯)(諷刺 )3 .通假字:孰視之(孰通熟,仔細(xì))4.解釋以下詞語(1)詞類活用鄒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詞作名詞,長,這里指身高)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名

18、詞用作動詞,穿戴私我也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王之蔽甚矣受蒙蔽,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颍海ㄊ?)蒙蔽聞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認(rèn)為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用作狀語,當(dāng)面(2)古今異義詞今齊地方千里古義: 土地方圓今義: 名詞,地點,處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 國君近旁的近臣今義: 方位詞明日,徐公來 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能謗譏于市朝古義: 指責(zé),勸諫今義: 誹謗,譏諷窺鏡而自視古義: 照 今義: 偷偷地看暮寢而思之古義: 躺而不睡今義: 睡覺地方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委婉勸說今義: 諷刺(5)一詞多義者: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19、的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上:受上賞上等 上書諫寡人之過者呈上下:乃下令下達(dá) 受下賞下等假設(shè):徐公不假設(shè)君之美也如門庭假設(shè)市好像朝:朝服衣冠早晨 能謗譏于市朝公共場合皆朝于齊朝見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之: 齊國之美麗者也的 暮寢而思之(妻妾客說自己比徐公美這件事 )孰視之他,代指徐公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謂之間)于: 欲有求于我也對 皆以美于徐公比能謗譏于市朝在 皆朝于齊到孰:孰視之同 ''熟,仔細(xì)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哪一個 私: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私下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方:今齊地方千里方圓,縱橫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方

20、才,剛善: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善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王曰: ''善。好,高明間:奉命于危險之間中間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間或,偶 然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5 .劃分朗讀節(jié)奏(每句劃一處)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今齊地/方千里上書/諫寡人者6 .重點語句翻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譯: 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dāng)面指責(zé)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譯: 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更漂亮?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個美?能謗譏于市朝,聞

21、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譯: 能在公眾場所批評議論我的缺點,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獎賞。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譯: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是偏愛我。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譯: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三 .? < 孟子 > 三章 ?(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解釋一詞多義:道: 會天大雨 ,道不通 道路得道者多助仁政伐無道 ,誅暴秦 道義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zhí),頑固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池塘池非不深也護城河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防那么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2 .解釋加點詞:(1)環(huán)而攻之而不

22、勝圍攻 表轉(zhuǎn)折(2)夫環(huán)而攻之發(fā)語詞(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4)兵革非不堅利也泛指武器裝備(5)委而去之放棄離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憑借(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少 )(同叛,背叛)3 .翻譯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譯: 所以說,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 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譯: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 憑

23、著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內(nèi)外親屬兄弟骨肉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那么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二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入那么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弼(2)困于心衡于慮衡通橫,梗塞,不順(3)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2 .解釋以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所以動心忍性使,原動使堅韌而后作奮起,有所作為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被舉用,被選拔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在外面,指國外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空乏其身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舜發(fā)于畎畝之中指被任用 人恒過動詞,犯錯誤3 .翻譯句子:(1)入那么無法家拂士,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譯:(一個國

24、家 )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dǎo)致滅亡。4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譯: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dá)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譯: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dǎo)致滅亡。4.比較以下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 BA. 國恒亡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國恒亡那么有去國懷鄉(xiāng)(三 )? 魚我所欲也?1 .注音:所惡(wù) 簞食(dan) 一豆羹(g eng)蹴(cù) 茍得(

25、g o u)不屑(xiè)2 .解釋加點的詞語:(1)二者不可得兼(同時) (2)死亦我所惡厭惡(3)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zāi)難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 )(5)賢者能勿喪耳(遺失、丟掉) (6)呼爾而與之(助詞)(給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踐踏)(認(rèn)為不值得,這里指不愿意接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止(9)此之謂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0)萬鐘那么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如果)(益處,好處)3 .解釋以下多義詞:(1)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給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萬種于我何加焉

26、對(3)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這種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行為(4)而: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表修飾) 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者(表轉(zhuǎn)折 )(5)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 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4 .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鄉(xiāng)為生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 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萬鐘那么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5 .翻譯以下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27、,乞人不屑也。萬種于我何加焉?四 .? 愚公移山 ?6 .加點字注音:高萬仞(rèn) 懲山北之塞(chéng) 出入之迂(yu)曾不能損魁父之丘(céng) 荷擔(dān)者 (hè) 一厝雍南(cuò) 始齔 (chèn)箕畚運于渤海(j 1 )(b e n)京城氏之孀妻(shua ng)無隴斷焉(l o ng)7 .通假字:(1)指通豫南:指通直,意思是一直(2)始一反焉:反通返,意思是返回(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意思是聰明(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亡通無,意思是沒

28、有(5)一厝朔東:厝通措,意思是放置8 .重點字詞解釋。(1)方七百里:方圓,這里指面積(2)年且九十:將近(3)河陽之北:江河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陽(4)懲山北之塞:苦于 阻塞(5)出入之迂:曲折,繞遠(yuǎn)(6)吾與汝畢力平險:你們 全,竭近(7)達(dá)于漢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陰(8)雜然相許:紛紛 贊同(9)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 ''連都削減(10)且焉置土石:況且 疑問代詞,哪里安放(11)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兩種裝土石的工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之意(12)始齔:換牙(13)寒暑易節(jié):交換(14)其如土石何:在 ''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15)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思想 頑固 通(16)雖我之死:即使(17)子子孫孫無窮匱:窮盡(18)何苦而不平:愁9 .一詞多義(1)方: 方七百里(方圓,這里指面積) 方欲行(剛好,正好) 而嘗極東方(方向)(2)且: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3)曾:曾不假設(shè)孀妻弱子(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 ''連都)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4)固:汝心之固(頑固) 固以怪之矣(本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5)亡: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通無,沒有) 今亡亦死(逃跑)10 重點句子翻譯。(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平。(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5)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6)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7)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五 .? 出師表 ?1 一 )通假字:1.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通缺2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通檢。挑選3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表示整數(shù)之外再加零數(shù)(二 )古今異義:1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