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_第1頁
2015—2016年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_第2頁
2015—2016年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_第3頁
2015—2016年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_第4頁
2015—2016年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2016語文高一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練習及答案一、選擇訓練1 .下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A.曳兵(ye)數(shù)罟(cugu)涔池(wu)B.雞豚(tun)狗彘(zhi)庠序(yang)C.孝悌餓孽(piao)供養(yǎng)(gong)D.衣帛(yi)王天下(wang)不可勝用(sheng)2 .下列紅色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河內兇(有戰(zhàn)亂)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豉之(代詞,代“豉”)D.棄甲曳(拖著)兵而走3 .下面劃線的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A.涂有餓孽而不知發(fā)春心莫共花爭發(fā)8 .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2、憾也4 .下列句中“于”作“比”講的一項是()A.寡人之于國也B.移其粟于河內C.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 .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B.涂有餓孽而不知發(fā)C.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謹庠序之教6 .對下列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斯天下之民至焉雞豚狗彘之畜樹之以桑未之有也鄰國之民不加少A./B./C./D./7 .下列句中詞活用的不同類的一項一項是()A.填然豉之B.然而不王者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謹庠序之教8 .選曲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亦走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王道之始也樹之以桑中之以孝悌之義未之有也頒白者不負戴

3、于道路矣A.B.C.D.9 .選曲與“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項()A.時不我待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10 .選由對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劃線部分翻譯不正確的一句()A.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亦然。(河東發(fā)生了災害(我)也這樣做)B.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大王喜歡打仗,請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這樣就會讓百姓生養(yǎng)死葬都不會有遺憾)D.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這便是王道的開端)11.關于孟子,下列說法不當?shù)囊豁検?)A.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并稱儒家“四書”。B.孟子是一部記錄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學派

4、的經典著作之一。C.孟子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D.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一個最大的儒學大師。后世將他與孔子并稱。二、填空訓練1 .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面劃橫線的詞語。(1)棄甲曳兵()()(2)谷不可勝食()()(3)斧斤()()(4)雞豚狗彘()()(5)勿奪其時()(6)庠序()2 .解釋下列字的含義。(1)河東兇亦然;(2)請以戰(zhàn)喻:;(3)棄甲曳兵而走。3 .填寫上句或下句。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王道之始也。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3)由自寡人之于國也的兩個成語是、。三

5、、閱讀課文寡人之于國也,回答問題。1 .選曲下列“數(shù)”字讀音與意思相同的一項。()數(shù)罟不入涔池數(shù)口之家范增數(shù)目項王媒人去數(shù)日識盈虛之有數(shù)A.B.C.D.2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A.唯利是圖B.各是其所是C.誰能定是非之真D.是誰之過與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忌不自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行李之往來養(yǎng)生喪死無憾4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謹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過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 .選曲與“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項。()A.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則曰:“非

6、我也,歲也。”6 .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B.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C.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D.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7 .與“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無乃爾是過與B.何以伐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豫州今欲何往8 .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直不百步耳。譯:只是沒有逃跑一百步罷了。9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譯: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來。C.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譯:這怎么能對刺傷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D.未之有也。譯:沒有這樣的事情啊。10 對上文意思的理解,

7、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沒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生了疑問。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問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設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D.所謂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為職分。11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憂心開篇,提由問題。B.孟子借題發(fā)揮闡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比喻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沒有本質區(qū)別,“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繼而孟子具體闡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須養(yǎng)生喪死尊老重教、賑災救民,使黎民不受饑寒。D.全

8、文圍繞使“民加多”的話題,巧妙設喻,先正后反,排比鋪張,氣勢磅礴。11.在文章中的最后兩段,孟子分別提由了發(fā)展生產的哪三條措施?答案一、選擇訓練1 .答案:A解析:B項中“庠”應讀為“xiang”,它與“癢”形似易誤瀆。C項中“孽”應讀為“piGo”,聲調標錯。D項中“衣”當動詞用,應破讀為“yi”。2 .答案:D解析:A項中“兇”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B項中“加”是“更”的意思;C項中“豉”名詞用作動詞,擊豉。3 .答案:A解析:A項中第一個“發(fā)”意為“發(fā)放,指打開糧倉,賑濟災民”,第二個“發(fā)”是“花開”的意思,二者意義不同;B項都是“兵器”的意思;C項都是“有的”的意思;D項都是“代

9、詞,這”。4 .答案:C解析:A項的“于”是“對于”;B項的“于”是“到”;D項的“于”是“在”。5 .答案:D解析:A項中“頒”通“斑”;B項中“涂”通”途:道路;“孽”同“殍”,餓死的人;C項中“無”通“毋”,不要。6 .答案:A解析:都是結構助詞,用在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的”:代詞,指“五畝之宅”: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7 .答案:D解析:A中“豉”名詞活用作動詞,擊豉;B中“樹”也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種植、栽種;C中“衣”名詞活用作動詞,穿;D中“謹”原意為謹慎,這里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認真從事。8 .答案:C解析:是判斷句:是狀語后置句;是賓語前置句。9 .答案:A解析:

10、“未之有也”是賓語前置句,A也賓語前置句是,即“時不待我”。10 .答案:B解析:“請以戰(zhàn)喻”意為請允許我用戰(zhàn)爭作比喻。11 .答案:B解析:“春秋末期”不對,應為“戰(zhàn)國時期”。二、填空訓練1 .答案:(1)拖著;兵器糧食的統(tǒng)稱;盡(3)斧頭;斧頭(4)小豬;豬(5)耽誤;生長季節(jié)(6)古代的學校2 .答案:(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兇惡(2)請讓我;請允許我一般用為請求(3)逃跑;步行3 .答案: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中之以孝悌之義4 .答案:(1)孟子、對話、孟子及其弟子(2)孟子、論語、大學、中庸(3)孟子戰(zhàn)國(4)五十步笑百步、棄甲曳兵三、閱讀訓練1 .答案:D解析:中讀cu,密

11、、細密;中相同,讀shu,幾、若干;中讀shuo,屢次;中讀shu,規(guī)律、定數(shù)。2 .答案:D解析:D項與例句一樣,代詞,這;A項為提賓標志,無意義;B項是動詞,贊同、肯定;C項是形容詞,正確。3 .答案:解析: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中“丈夫”古義為成年男子,今義為妻子的配偶。中“自信”古義為賓語前置,即“信自”相信自己。中“宣言”古義為發(fā)表議論,今義為公開場合發(fā)表的言論。中“行李”古義為由使的人。中“養(yǎng)生”古義為供養(yǎng)活著的人,與今義不同。4 .答案:D解析:AB、C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D中“之”是代詞,否定句中作前置賓語。5 .答案:D解析:A項中“也”表句中提頓

12、;B項中“也”表疑問;D項“也”表判斷;C項中的“也”均表肯定。6 .答案:D解析:AB、C句中“或”是代詞,有的;D句中是連詞,假如。7 .答案:C解析:A句用“是”把賓語“爾”提前。B句和D句都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題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詞作前置賓語。8 .答案:C解析:“是何異于”應譯為“這與,相比,有什么不同呢?”9 .答案:B解析:B項“落入自己設下的圈套”錯。此題屬于對全文內容地理解,這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點,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屬分析綜合能力??季V要求“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此題正是上述考點的體現(xiàn)。解這類題的關鍵是從整體把握全文內容。10 .答案:D解析:全文圍繞的話題是“民不加多”11 .答案:第五段:不違農時數(shù)罟不入涔池斧斤以時入山林第六段: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解析:第五段,孟子首先從“不違農時”、“數(shù)罟不入涔池”、“斧斤以時入山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