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要:翻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提高翻譯思維能力,其前提是對翻譯思維的研究認識。本文借鑒認知心理學、認知語言學、思維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對翻譯思維過程的特征、翻譯轉換思維的類型、翻譯思維的品質和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據最新實證翻譯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翻譯初學者和熟練譯者翻譯思維結構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提出翻譯教學需要重點培養(yǎng)譯者優(yōu)化的思維習慣和監(jiān)控思維能力,并提出教學建議作為具體教學實踐的指導。關鍵詞:認知視角;翻譯思維;翻譯教學1引言隨著翻譯學科的建立和翻譯人才緊缺的社會現實日益凸顯,翻譯教學研究日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者的關注,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如翻譯教學體系的逐步完善促進了對翻譯教學的 層次細化
2、研究,研究視角也從傳統(tǒng)單一的經驗性教學法研究,到多元的理論化選題,并開始關注翻譯過程、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翻譯教學跨學科研究方面 同語言學結合多,與其它學科,特別是心理學、教育學、認知科學等交叉研究少(鄭曄、穆雷 2007: 61)。根據筆者對近年來翻譯教學研究的關注發(fā)現,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對學習者本身的關注力度不夠,尤其是對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翻譯思維過程缺乏足夠的了解和研究。翻譯過程同時也是譯者復雜的思維過程 (Shreve& K0by 2003 : xi; Dimitrova 2005 : 2; Neubert 1991 : 25), 而且“一個成熟和理想的
3、譯者,必定經歷一個前期的思維訓練階段,而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已有的理性思維模式時刻影響著這一進程”(屠國元、李志奇 2007: 16)。從思維發(fā)展心理學來看,教育是思維發(fā)展中的主導性因素,實踐是思維發(fā)展的直接基礎和源泉(朱智賢、林崇德 1986: 102)。所以譯者的思維是可以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里逐步優(yōu)化 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重要目標,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學習知識同樣重要。前人關于翻譯思維的研究已有不少,歸納而言,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思維科學和翻譯學結合的宏觀考慮(方夢之1992); 2)從翻譯過程的角度論述各種思維形式和特點(馮百才1994);3)探討語言思維差異并指導翻譯實踐(
4、張光明2001;王秉欽1992;王玉章2001); 4)翻譯教學中翻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安新奎2001 ;溫建平2006;曾利沙2006)。盡管前三個方面聯系翻譯教學的論述很少,但其研究成果對翻譯教學具有指導作用。第四方面現階段只限于局部技術性的討論,缺乏整體的指導理念和目標。筆者以為,各種層次的翻譯教學盡管各具特點,但都不應忽視一個最基本的理念和目標,即在教學過程中思考如何提高學習者的翻譯思維能力。提高翻譯思維能力的途徑是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并形成監(jiān)控 思維能力,而對翻譯思維的研究認識則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前提。2翻譯思維過程的特征分析2.1翻譯的認知心理模型思維屬于認知活動。思維心理學認為,思維是
5、認知活動的最高級形式,因為它包括了感覺、知覺和記憶等低級認知形式,同時又具備新的質,能完成低級認知形式所不能完成的任務:概括規(guī)律、推斷未知(邵志芳2007: 1)?,F代思維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包括格式塔學派(思維是"完形”的不斷改組)、行為主義學派(思維是無聲的語言,是行為)、信息加工學派(思維是對信息的序列加工過程)和聯結主義學派(思維是神經網絡對信息的并行處理)。近年來影響較大的是信息加工學派和聯結主義學派,二者在認知心理學和思維心理學中都彰顯出重要地位。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控制論、信息論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加 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范式成為研究人
6、類認知的最好方法。因而從信息加工模式來思考翻譯的認知或思維過程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思路。圖1即為翻譯過程的信息加工模型圖圖1中的雙箭頭表明了理解、生成與認知系統(tǒng)交互作用和影響的關系,長時記憶和工作記憶與表征之間存在同樣的交互作用和影響(同上:4)。翻譯過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個以認知系統(tǒng)為依托的從理解到生成的轉換和構建過程,其中轉化和構建構成了翻譯認知過程不同于一般認知過程的明顯特征。20世紀80年代中期,認知心理學的聯結主義(COil nectionism)模式(又稱人工神經網絡)盛行。與信息加工模式關注信息的序列處理不同,聯結主義模式強調語言信息的并行處 理而非線性移動。聯結主義神經網絡模型共
7、有三層神經單元群: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 其結構可定義為拓撲的,其實質是確定神經元之間的互聯結構(同上:10)。聯結主義模式下的翻譯認知過程如圖 2(同上:16)所示。圖2表明,翻譯神經網絡的層單元(輸出層、轉換層、接收層)構成了信息加工流程。但這種流程體現的是層級分工和層級交互同時作用的特點。三種不同的線條鏈接(虛線、細線、寬線)反映了單元層之間的鏈接權重由小到大的變化差異,表明層級間的單元既有興奮性的 鏈接,又有抑制性的鏈接。另外,同一般聯結主義神經網絡模型一樣,翻譯過程的神經網絡結構也表現出分布表征、并行加工和單元互補的特點(同上:17-19)。2.2翻譯思維過程的特征以上兩種翻譯認知
8、心理模型作為兩種不同的原型性理論,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譯的思維過程。其實,國外一些學者如貝爾(Bell 1991 : 81)的翻譯過程模式、基拉里(Kiraly 1997: 156)的翻譯過程的心理語言學模式,及丹克斯和格里芬(Danks &Griffin 1997 : 174)的翻譯過程模式和莫瑟爾 (Moser-Mercer 1997 : 180-81)的口譯過程的信息 處理模式可以看作是以上兩種原型性理論模式的細化發(fā)展(包括了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分析翻譯的思維過程可得出如下翻譯思維特征:首先,翻譯思維過程有一定的序列性。從源文信息的輸入開始(源語感知),到復雜
9、的轉換過程(長時記憶、工作記憶、語義表征單向序列),再到譯文語言的形成,經歷了信息的序列處理過程。其次,翻譯思維過程是不斷反復的復雜思 維過程。從理解(源語感知)到復雜的轉換過程(長時記憶、工作記憶、語義表征雙向序列),再到生成(譯語合成)同時也是一個可逆過程,體現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時進行的交互思|維過程,盡管在不同階段這個過程的發(fā)生并不均衡。國外已有學者(Buchweitze &Alves 2006)在實證研究中論證了翻譯思維過程的反復性特征。此外,翻譯思維在不同層級和單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既有積極的作用(興奮性的鏈接),亦有消極的作用(抑制性的鏈接)。需要指出的是,作為對兩種普
10、遍心理模型模仿而成的這兩種翻譯思維模式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即它難以清晰地反映出雙語轉換不同于單語信息處理的獨特性。盡管兩種模式都有轉換一環(huán),但圖1并未明確是何種轉換,圖2只是認為是符號與概念之間的轉換。事實上“概念”之說所指寬泛,對分析翻譯思維益處不大。而翻譯轉換問題對翻譯思維過程至關重要, 會影響到對翻譯思維本質的理解。在翻譯轉換思維方面,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的格姆里奇(Gornmlich 1997)談到了譯者翻譯心理過程中 同時存在 與源 語和譯語 相對應的 兩種 不同的表 現視角(representa tional perspective)。他認為,“表現視角是語言當中反應出來的文化狀況”(同上:62),它“屬于影響語言使用的文化情境中的一組基本因素,它和文本產生的基本認知過程緊密交織在一起” (同上:65-66)。因此,“表現視角”實際上是指影響語言表達特點的文化情境及與之相連的 思維方式。他還認為,譯者需要具備從語言 L1到L2的典型的表現視角轉換能力 (同上:67)。 這表明,翻譯所涉及的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同時也是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轉換,而不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綏化智能小區(qū)管理辦法
- 繼續(xù)教育學院管理辦法
- 育嬰師職業(yè)道德培訓課件
- 肩周炎中醫(yī)講座課件
- 機房安全管理培訓課件
- 復印五年級數學試卷
- 阜陽一模高三數學試卷
- 東營三模高考數學試卷
- 高三五調數學試卷
- 高起本高等數學試卷
- 植保知識無人機課件圖片
- 蠶桑養(yǎng)殖知識培訓課件
- 材料欠款擔保協議書
- T-CCASC 0038-2024 廢鹽為原料離子膜法燒堿應用核查技術規(guī)范
- 輸血錯誤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
- 游戲代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方案
- 《精益生產培訓教材》課件
- 拆除臨時用電施工方案
- 低碳航空器結構設計-深度研究
- 建筑工地質量安全會議
- 《煤礦運輸系統(tǒng)課件》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