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最苦與最樂》優(yōu)質(zhì)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最苦與最樂》優(yōu)質(zhì)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最苦與最樂》優(yōu)質(zhì)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最苦與最樂》優(yōu)質(zhì)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最苦與最樂》優(yōu)質(zhì)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6 最苦與最樂 1.運用略讀方法,把握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思路。2.體會文中平實而又略帶書卷氣的語言風格。3.理解作者對責任與苦樂關系的辯證認識,從而聯(lián)系實際,形成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的責任意識。1課時布置學生完成第15課課前預習卡。一、導入新課師:有人說,快樂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們是形影不離的一對,我們都是在快樂和痛苦的交織中感受著生活。那么,在這悲喜交織、苦樂相伴的人生路上,究竟何為最苦,何為最樂?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最苦與最樂,是梁啟超先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看看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板書文題)【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用名言

2、引出本課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何為最苦?何為最樂?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思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二、讀法指導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我們可以先閱讀課后的“閱讀提示”,了解文章要點,明確學習目標。(生勾畫學習要點,討論交流,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找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內(nèi)容。2.把握本文嚴謹?shù)乃悸?,理解作者對責任與苦樂關系的辯證認識。3.體會平實而又略帶書卷氣的語言風格。2.在自學過程中,大家準備運用哪些閱讀方法來自學這篇文章呢?(1)引導學生回顧前兩課學習的略讀和精讀方法。預設 讀關鍵句的略讀方法、有側重點的略讀、帶著問題略讀、精讀語句來品味語言。(2)結合學習目標,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設計自學

3、方案。自學方案運用讀關鍵句的略讀方法,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文章內(nèi)容。運用有側重點的略讀方法和帶著問題的略讀方法,理解作者對責任與苦樂關系的辯證認識。運用精讀文章語句的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提示:學生可參照老師提供的方案,也可以另外安排自學方案?!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充分利用課后閱讀提示,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閱讀方法為本課的學習設計自學方案。三、感知內(nèi)容師:通過剛才的回顧與整理,我們明確了本文的學習目標和自學方法,現(xiàn)在我們按照這些方法來學習本文。1.尋找關鍵句。運用讀文章關鍵句的略讀方法,略讀課文,勾畫出文中的關鍵句。 (生略讀課文,圈點勾畫并做批注,全班交流、討論)預設

4、 觀點句:(1)“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保?)“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3)“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睒酥疚恼陆Y構的關鍵句:(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引出下文)(2)“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保偨Y句)(3)“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過渡句)(4)“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過渡句)(5)“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生來,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就永遠沒有苦了嗎?”(引出下文)(6)“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總結全文)2.梳理文章結構。根據(jù)關鍵句可以明確文章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將標志

5、文章結構的關鍵句與這些內(nèi)容一一對應,梳理出文章的結構。預設 文章寫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人生最苦的事、人生最樂的事、要勇于負責。文章的結構層次是:第一部分(第13段):論述人生最苦的事是負責。第二部分(第4段):論述人生最樂的事是盡責。第三部分(第5、6段):論述人生應當勇于負責?!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訓練學生觀其大略的略讀能力。通過勾畫關鍵性語句,并對勾畫的語句進行分類,找出兩類語句的關聯(lián),使學生快速了解文章的觀點,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構,同時提升學生的略讀能力。四、理清思路1.探討人的責任。師:梁啟超告訴我們?nèi)松羁嗪妥顦返氖露寂c責任有關,那作者認為人的責任到底是什么?(1)運用有側重點的略讀方

6、法,找出文中有關人的責任的語句,看看作者列舉了哪些責任? (生略讀課文,圈點勾畫相關語句,然后交流、展示)預設 語句:“獨是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薄按饝宿k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薄胺矊傥覒撟龅氖拢伊α磕軌蜃龅玫降?,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薄胺矊傥易约捍蛑饕庖鲆患卤闶亲约簩τ谧约杭右粚迂熑巍!薄懊献佑终f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從沒有放下的時節(jié)?!薄霸舆€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

7、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分類:句列舉普通常人的責任,是與自己有關的事;第句列舉圣人君子、仁人志士的責任,是為國為民的事。(2)結合以上有關人的責任的語句,你認為作為一名中學生,當下你有哪些責任?預設 作為學生,我們當下應以學習為己任,做好每天應該做的事,如認真聽好每一節(jié)課、做好每一次作業(yè),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盡力完成好班級中該做的事情;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打掃衛(wèi)生,整理自己的房間,幫父母做簡單的家務事;同時,我們要向圣人君子、仁人志士學習,對社會和國家,也要有責任意識。2.體會負責和盡責的心情。師:責任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當我們擔負起責任而責任未盡

8、時會是怎樣的心情?責任盡了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1)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再次略讀課文,勾畫與這個問題有關的語句,看看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方法具體來寫的。(生略讀課文,圈點勾畫相關語句并做批注,然后交流、展示)預設 語句:未盡責的心情:第2段“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第3段“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這些語句生動地寫出未盡責的心情是最痛苦的。盡了責任的心情:第4段的“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形象地形容出盡了責的心情是最快樂的。第5段“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

9、身之憂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既寫出圣人君子、仁人志士他們承擔重大責任的苦痛,也寫出了他們?nèi)杖毡M責的樂,表明他們在苦中得到了真樂。第6段“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生來永遠不能解除了”寫逃避責任的人,最后是自投苦海。方法:運用列舉具體事例的方法,寫出責任未盡是最苦;運用了引用名言、古語和俗語的方法,寫出盡了責是最樂的;運用舉例的方法,寫出承擔責任從苦中得到真樂和逃避責任自投苦海的情形。(2)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未盡責與盡責后的心情變化?請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說說。預設 示例:我們在學習中如有寫作業(yè)這項責任未盡時,便會時刻擔心老師的檢查,父母的責罰,同學的嘲笑,內(nèi)心煎熬著急。若認真完成班

10、級的一項任務后,如辦黑板報,心里就會非常高興、激動,內(nèi)心充滿了成就感,覺得自己能為班級做一件事,很有價值。 3.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師:通過三個層次的略讀,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闡述的是責任與苦樂之間的辯證關系,也逐步了解了每部分論述的具體內(nèi)容。我們根據(jù)這些一起來理一理文章的寫作思路。 (生自由討論發(fā)言,師明確)預設 全文闡述了責任與苦樂之間的辯證關系,作者先提出“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這一觀點,列舉一些具體生活中的事例寫未盡責任時的痛苦心情來證明這個觀點;接著又提出“盡責任是最大的快樂”這一觀點,引用名人名言、古語、俗語等寫人們盡責任后的快樂心情來證明這個觀點;最后提出“人應當勇于負責”這一觀

11、點,列舉圣人君子、仁人志士勇于擔責獲得真樂和逃避責任的人自投苦海的情形,進行對比來證明這一點。師小結:全文對責任的含義的闡述從一般人的責任逐步擴大到圣人君子、仁人志士的責任,從而來表明盡大責任得大快樂,盡小責任得小快樂,逃避盡責就是自投苦海的思想觀點?!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運用兩種略讀方法,讓學生逐步明確責任與苦樂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在自學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表達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讓學生形成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的責任意識。五、品味語言師:梁啟超在文中講述的道理深刻,充滿智慧,而且語言的運用富于變化,有時他將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來,語重心長;有時他好似與我

12、們促膝暢談,輕松活潑,輕捷自如,充滿輕靈之氣。運用精讀的方法勾畫文中你喜歡的語句,仿照課文旁批來做批注,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批注的角度:1.從句子的句式(反問句、設問句、感嘆句)和修辭手法等方面來品味語言。2.從句子關鍵詞的角度來品味語言。3.從引用古代圣賢、古語、俗語的作用角度體會語言的特點。(生精讀課文,圈點勾畫相關語句并做批注,然后交流、展示)預設 1.(1)句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保ㄔO問句,用一連串的問句,對常人所認為的最苦的事,一一加以否定,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2)修辭手法:“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

13、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保ㄟ\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列舉出生活中不負責任的種種情況,增強了行文氣勢,使語句流暢。)2.關鍵詞:“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曾子還說哩”(這些加點詞使三次引用的表達不一樣,充滿了變化,體現(xiàn)語言的活潑、靈動,而且平實易懂。)3.引用古代圣賢的話:孔子說“無入而不自得”、孟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曾子說“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些語句的引用使文章略帶書卷氣,增添了文化氣息。)師小結:本文的語言既莊重、凝練、流暢,又活潑、靈動,同時引用一些古代圣賢的話,使文章語言略帶書

14、卷氣?!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運用精讀文中語句的方法,仿照課文旁批做批注,多角度品味語句,讓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式有自己的理解,也逐步體會到作者莊重、凝練、流暢、輕靈而又有書卷氣的語言風格,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六、總結存儲1.教師總結。本文是一篇論證嚴密的議論文,作者從責任之未盡與盡,談人生的最苦與最樂,鼓勵人們要勇于負責。文章在結構上論證嚴密,語言流暢而又凝練,同時給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對國、對民負責。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責任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更要有一顆負責任的心,“你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功”。2.布置作業(yè)。(1)自行整理與文中觀點句意思相近的名言等

15、,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2)寫一篇本文的讀后心得體會。(3)用略讀的方法課外閱讀梁啟超的為學和做人?!驹O計意圖】在對課文進行整體的回顧后,讓學生課外搜集整理有關名言,是對課文學習的補充。課后寫作心得體會,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鞏固,也能加深學生對本課觀點的認識。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對內(nèi)容和寫法做過深的挖掘和探究。僅延續(xù)自讀教學的要求,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做適當引導,繼續(xù)進行略讀與精讀訓練。在教學設計中,學生充分運用已學的多種略讀方法,有層次地進行略讀。學生在略讀中整體感知課文、探究文章的思路;在精讀中體會語言風格。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中,逐步理

16、解文章闡述的責任與人生苦樂的辯證關系,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表達對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的感受和心得,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國家、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梯度的學習任務,有利于逐一突破學習本篇文章的難度。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略讀能力得到訓練,品味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閱讀能力逐步形成。作者簡介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思想家、學者。清朝光緒年間舉人,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受傳統(tǒng)教育,光緒十年(1884)中秀才,1889年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協(xié)助康有為一

17、起聯(lián)合在京應試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總教習,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晚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合集。文學知識議論文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式。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jù)反駁別人錯誤論點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的論證方式。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

18、是三段論式,即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道理論證等。文化常識為何古代圣賢的姓氏后加“子”?據(jù)先秦文獻記載,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來是一種爵位,后來作為一種稱謂被保留下來,成為對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之人的尊稱。古籍中常見到這種稱呼,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中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他們都有姓有名,人們之所以在姓氏后加“子”來稱呼他們,其實是對他們表示尊敬。如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子”,是學生對

19、孔子的敬稱。后來又出現(xiàn)了“夫子”的稱謂,它是在“子”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更鄭重的稱呼,是對有德行、有聲望的人的尊稱,多用來指老師??鬃邮俏覈糯鷤ゴ蟮慕逃?,所以也被稱為“孔夫子”。 16最苦與最樂1在掌握有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脈。2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品味文章流暢凝練的語言。3理解責任的含義,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一、導入新課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樂?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答案。宋代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因為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蒼生的憂樂為己任,當天下蒼生俱歡顏時,他就會快樂。因此,有人認為人生苦樂在

20、于責任,這也是梁啟超的苦樂觀。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這位大學者是如何具體闡述的吧。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了解知識,整體感知1解題。明確:題目是一個并列短語,前后兩個詞語意思相反,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2作者簡介。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3通讀課文,回答問題。(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2)人生什么事最樂?“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應該像“君子”那樣,“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

21、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4)文章哪幾段寫最苦?哪幾段寫最樂?全文是按什么結構來寫的?明確:第13段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4、5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6段論述“人生當勇于盡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全文按分總的結構來寫。目標導學二:分析課文,理清思路1文章開篇用一串排比設問,提出關于人生最苦的許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負未來的責任。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明確:先駁論后立論,不顯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2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樣照應第2段并使論證逐步深入的?明確:先指出未盡責任的種種情況和由此產(chǎn)生的痛苦狀態(tài),照應第2段的“受那良心

22、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又將未盡責任的情況延伸至家庭、社會、國家,乃至自己,使議論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應第2段:貧、病、老可以靠達觀排解,而未盡責任才是最大的痛苦。3第2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但是為什么前面完全談痛苦用了兩段,而這里既談快樂也談痛苦卻只用了一段?明確:作者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時提出“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他所講的快樂是與痛苦分不開的,既然前面已經(jīng)用了不少篇幅,這里就毋庸贅述了。4請歸納出本文的論點。明確: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5針對這一論點,文章最后提出應該怎么辦?明確:人生應當勇于負責任,而不應當逃避責任。教師總

23、結:本文是一篇論證嚴密的議論文,作者先談未盡責任之苦,進而引出盡責任之樂,闡明了苦與樂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從而提出具體做法“人生應當勇于承擔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鼓勵人們勇于負責,學習待人處世的正確態(tài)度。目標導學三:再讀課文,品析表達1小組分析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明確: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等。(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開頭運用了設問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這幾個設問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系闡述得有條不紊,令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問句的運

24、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边\用舉例論證,通過列舉種種沒有盡到責任的現(xiàn)象來論證觀點。如:承諾未兌現(xiàn)、欠錢未還、受恩惠未報、得罪人未賠禮,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從而歸納出背負未了的責任是痛苦的觀點?!翱鬃铀哉f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運用了道理論證,說明盡了責任之后的快樂無與倫比,極具說服力?!暗搅碎L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

25、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運用對比論證,論證了逃避責任只能是“自投苦?!?,從反面論證了觀點。2本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相應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明確:修辭手法排比、設問、引用、反問等。(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文章的開篇用了一連串排比和設問,提出了關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許多答案:貧、失意、老、死。這正是許多人的想法和說法。作者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就顯得不突兀了。第5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話,論證“人應當敢于負責任,因為責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樂也就越大”。引語典型,極具說服力。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的氣勢。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的“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盡責任是每個成人都躲不了的。3品味精彩語段,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钡奶攸c。(1)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