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1)李本強1.中醫(yī)學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辯證論治。2.證,也叫證候,是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3.辨證,就是將四診所收集的癥狀和體征等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的過程。4.論治,是根據(jù)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5.“同病異治” ,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fā)病的時間、 地區(qū)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 或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所以表現(xiàn)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6.“異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出現(xiàn)了相同的證,因而就采 取同一方法治療。7.人體是有機的
2、整體。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lián)系五體、五官九竅等,并通過經絡 縱橫廣泛地分布,以貫通內外上下,運行氣血津液,滋養(yǎng)并調節(jié)各組織器官的活動。8.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并含有對立統(tǒng)一 的內涵。 陰和陽,既可以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和勢力, 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 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9.陰陽的對立制約: 正常者如 “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反常者,則 如“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虛則陰盛” 、“陰虛則陽亢”等。10.陰陽的互根互用:“陽根于陰,陰根于陽” 、“陽生于陰,陰生于陽”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3、:“陰者,藏 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無陰則陽 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等。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2) 李本強11.陰陽的轉化:“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甚則熱,熱甚則寒” 。12.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 陰陽的對立制約; 陰陽的互根互用; 陰陽的交感 互藏;陰陽的消長;陰陽的轉化;陰陽的自和與平衡。13.“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14.凡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陰消陽長)的虛熱證
4、,宜用補陰治之。這種治療原則, 稱之為“陽病治陰” ;又稱作“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15.凡陽虛不能制陰而致陰盛(陽消陰長)的虛寒證,宜用補陽治之。這種治療原則, 稱之為“陰病治陽” ;又稱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16.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3) 李本強五行學說、1.五行學說應用于中醫(yī)學領域, 主要是以五行學說的基本規(guī)律來闡釋人體局部與局部、 局部 與整體、 體表與內臟的有機聯(lián)系, 以及人體與外在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 從而成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2.“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是五行特性的經典性概括。3.事物屬性五行系統(tǒng)歸
5、類表(那個表的內容必須全部牢記! )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5.難經比喻為“母”與“子”的關系,即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以火行為例,生我者為木,我生者為土,這樣就稱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6.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7.內經稱作“所不勝”和“所勝”的關系,即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如 以火行為例,克我者為水,我克者為金,這樣就稱水為火之所不勝,金為火之所勝。8.五行制化,是一種五行相生與相克相結合的自我調節(jié)。故說: “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 化”,“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fā)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6、” 。9.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克制。即相克太過。五行 相乘的次序與相克相同。10.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克制。又稱“反克” 。11.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現(xiàn)弦象,可以 診斷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12.依據(jù)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 益火補土、 培土生金和金水相 生等法。依據(jù)五行相克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 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瀉南補 北等法。13.五臟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并能藏神,因而稱為“五神臟” 。故其生 理特點是“藏而不
7、瀉” ,“滿而不能實” 。14.主血脈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流注全身,發(fā)揮其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15.心臟的搏動,主要依賴心氣的推動和調控。16.心有生血作用,即所謂“奉心化赤”作用。17.脈為血之府,營氣與血液并行于脈中,故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18.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 義之神。故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所以任物者為之心” 。19.心為陽臟、火臟。心主通明,指心脈以通暢為主,心神以清明為要。11.肝為剛臟: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 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4) 李本強12.肝主升發(fā):指肝具有升騰
8、一身陽氣,調暢氣機的作用。由于肝氣有主升發(fā)之特性, 故其病機以升泄太過為多見, 多表現(xiàn)為肝陽上亢或肝氣上逆等病理變化。 故又有 “肝氣肝陽 常有余”之說。13.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源,故說“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 , “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 。腎陽充盛,腎陰充足,臟腑形體官竅生理功能正常,臟腑氣 化才能得以正常發(fā)揮。14.腎主水, 是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jié)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 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腎 氣對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的促進作用;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15.腎主納氣, 是指腎氣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 保持吸氣的深度, 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腎的納氣功能,實際上是腎氣
9、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xiàn)。故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的說法。16.心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為用及血液運行方面的相互協(xié)同。17.肺與脾的生理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方面。18.肺與肝的生理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在人體氣機的升降調節(jié)方面。19.脾與腎的生理聯(lián)系, 主要表現(xiàn)在先天與后天的互促互助關系, 以及水液代謝的互用 方面。20.五體,指脈、筋、肌肉、皮膚、骨五種組織器官,也稱為“形體” 。具體聯(lián)系是: 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21.心“其華在面”,肝“其華在爪” ,脾“其華在唇四白” ,肺“其華在毛” ,腎“其華22.“五志”分屬于五臟。即喜為心
10、志,怒為肝志,思為脾志,悲為肺志,恐為腎志。 五志雖分屬于五臟,而統(tǒng)領五志者為心。23.五臟化五液。具體聯(lián)系是:心在液為汗,肺在液為涕,肝在液為淚,脾在液為涎, 腎在液為唾。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5) 李本強1.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傳化水谷,其氣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點是“瀉而 不藏”,“實而不能滿” 。2.膽主決斷,是指膽在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中,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作用。膽的 決斷作用對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響, 維持精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和代謝, 確 保臟腑間的協(xié)調關系,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3.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潤惡燥。所謂喜潤惡燥,是指胃中應保持充足的津液以 利
11、于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維持其受納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4.小腸的生理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受盛和化物,二是分別清濁。5.“小腸主液” 、 “大腸主津” 。6.有的醫(yī)家稱三焦為分布于胸腹腔、 包容五臟六腑之 “大府”,并因其大而稱為 “孤府”。7.三焦生理特點概括為“上焦如霧” 、 “中焦如漚”、 “下焦如瀆” 。8.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諸氣和運行水液。9.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動, 主管精神意識和主管感覺運動。 但中醫(yī)臟象學說 以五臟為中心,因而就將腦的生理功能分屬于五臟, 其中尤其與心、 肝、腎三臟的關系密切。 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調暢情志、腎藏精而生髓
12、充腦的緣故。10.明代李時珍明確提出腦與精神活動的關系,稱“腦為元神之府” 。11.沖脈能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氣血,有“沖為血海”之稱。任脈與妊娠有關,故稱“任主 胞胎”。12.在五臟中,女子胞與肝、心、脾、腎的關系尤為密切。 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6) 李本強13.人體之精,是指稟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質與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精華物質,是人體生命的本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14.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還具有濡養(yǎng)、化血、化氣、化神等功能。15.人體之氣是通過腎、 脾、肺等臟生理活動的綜合作用而生成。 故稱: 腎為生氣之根、 脾胃為生氣之源、肺為生氣之主。16.氣
13、的功能:推動與調控作用;溫煦與涼潤作用;防御作用;固攝作用; 中介作用。17.人體之氣的中介作用, 主要是指氣能感應傳導信息, 以維系機體的整體聯(lián)系。 氣是 感應傳遞信息的載體。18.宗氣,又名大氣。宗氣是人體后天的根本之氣,積聚于胸中(心肺) ,故稱胸中為 “氣?!保置半小?。19.宗氣的主要功能有二: 一是溫養(yǎng)心脈, 以維持其運行氣血的功能。 稱為貫心脈以行 氣血。二是溫養(yǎng)肺和呼吸道,以維持其呼吸和發(fā)聲的功能。稱為出喉嚨而司呼吸。20.衛(wèi)氣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溫養(yǎng)全身和調控腠理。 “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 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即是對衛(wèi)氣功能的概括。21.一般地說,性狀較
14、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于皮膚、肌肉和孔竅之中,起著滋潤作 用的,總稱為津;性狀較稠厚,流動性較小,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腦髓之中,起著濡養(yǎng)作用 的,總稱為液。22.津液代謝過程, 以脾、 肺、腎三臟的功能為主。 而腎對脾與肺在津液代謝方面的功 能又起著促進作用,因此說腎主水,即能主持水液代謝。23.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滋潤和濡養(yǎng)作用;化生血液,調節(jié)血液濃度;運輸廢物。24.中醫(yī)學把神分為神、魂、魄、意、志,分別歸屬五臟,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 魂、脾藏意、腎藏志” ,并稱為“五神臟” 。25.氣與血的關系,通常概括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包括: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
15、氣母。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7) 李本強26.氣與津液之間關系,包括:氣能生津;氣能行津;氣能攝津;津能生氣;津 能載氣。27.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是運行全身氣血、 聯(lián)絡臟腑形體官竅、 溝通上下內外、 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tǒng),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28.十二經脈的名稱包括三部分, 即手或足經、 陰或陽經、 臟或腑經。 如手太陰肺經等。29.十二經脈的走向規(guī)律是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 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30.十二經脈交接規(guī)律, 是手三陰經從胸腔走向手指末端, 交于手三陽經; 手三陽經從 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 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
16、末端, 交足三陰經;足三陰 經則從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陰經。從而形成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的循行路徑。31.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1四肢部位:陰經分布在內側面,陽經分布在外側面。內側分三陰,外側分三陽,其前 后順序是太陰、陽明在前線;少陰、太陽在后線;厥陰、少陽在中線。2頭面部位:則陽明經行于面部、額部;太陽經行于面頰、頭頂及后頭部;少陽經行于 頭側部。3軀干部位:手三陽經行于肩胛部;足三陽經則足陽明經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陽經行于后背、足少陽經行于身側面;手三陰經均從腋下走出;足三陰經則均行于腹面。4循行于腹面的經脈,其排列順序,自內向外為足少陰經、足陽明經、足太陰經、足厥 陰經。中醫(yī)基
17、礎理論重點筆記(8)李本強32.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是手足三陰和三陽經脈通過經別和別絡相互溝通, 組成手足六對 “表里相合”關系, 即手足太陽與少陰為表里、手足少陽與厥陰為表里、手足陽明與太陰為 表里。 相為表里的經脈分別絡屬于相為表里的臟腑, 如手太陰屬肺絡大腸, 手陽明屬大腸而 絡肺;足少陰屬腎絡膀胱,足太陽屬膀胱絡腎等。33.十二經脈氣血的流注, 其次序是手太陰肺經在食指端流注于手陽明大腸經, 并依次 為:經鼻翼旁流注于足陽明胃經, 經足大趾端流注于足太陰脾經, 經心中流注于手少陰心經, 經小指端流注于手太陽小腸經, 經目內眥流注于足太陽膀胱經, 經足小趾端流注于足少陰腎 經,經胸中流
18、注于手厥陰心包經, 經無名指端流注于手少陽三焦經, 經目外眥流注于足少陽 膽經,經足大趾流注于足厥陰肝經,經肺中則流注于手太陰肺經,完成一個循環(huán)。1.奇經八脈的主要作用:1進一步密切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2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氣血, 正經氣血有余時, 則流注于奇經八脈蓄以備用, 而當十二經脈 氣血不足時,則可由奇經溢出,予以補充。3奇經八脈與肝、腎等臟及女子胞、腦、髓奇恒之腑關系較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 有一定的聯(lián)系。2.督脈稱“陽脈之?!?。任脈稱“任主胞胎” 。沖脈稱“十二經脈之?!?,又稱“血海” 。3.蹺脈的基本功能: 一是主司下肢運動, 可使下肢運動靈活矯捷。 二是司眼瞼的開合。4.十二
19、經別, 是從十二正經別行分出, 深入軀體內部, 循行于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經別的特點: 一是多分布于肘膝、 臟腑、 軀干、 頸項及頭部。 二是其循行特點可用 “離、 合、 出、入”來概括。三是陰經的經別合于相表里的陽經經別,一并注入陽經,成為一“合”,共為“六合” 。5.經別可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內的聯(lián)系;別絡可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表 的聯(lián)系。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9) 李本強6.經筋的特點:其循行起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jié),布散于胸背而終于頭身。多呈向心 性循行。具有約束骨骼、主司關節(jié)運動的功能。7.經絡的生理功能:1溝通聯(lián)系作用;運輸滲灌作用;感應傳導作用;調節(jié)機能平衡。8.風邪的
20、性質及致病特點:1風為陽邪, 其性開泄, 易襲陽位; 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 風性主動; 風為百病之長。9.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性凝滯;寒性收引。10.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多升散,耗氣傷津擾神;暑多挾濕。11.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濕性重濁;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黏滯;濕性趨下,易襲陰 位。12.燥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燥易傷肺。13.火(熱)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火為陽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氣傷津;火易生風動血;火易致腫瘍。14.癘氣的致病特點:發(fā)病急驟,病情危篤;傳染性強,易于流行;一氣一病,癥狀相 似。15.情志所傷,
21、以心、肝、脾三臟和氣血失調為多見。16.七情內傷致病特點:直接傷及內臟;影響臟腑氣機;多發(fā)為情志病證;七情變化影響病情。17.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10)李本強18.“多食咸, 則脈凝泣而變色; 多食苦, 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 則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 則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 。19.瘀血病證的共同特點,一是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間痛甚; 二是腫塊,外傷于肌膚局部可見青紫腫痛;瘀積于體內,久聚不散,則成癥積,按之痞塊, 固定不移;三是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塊;四是色紫暗,久瘀可見面色黧黑,唇
22、甲 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脈絡曲張等癥;五是肌膚甲錯,或脈象多見細澀、 沉弦或結代等。20.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21.邪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22.影響發(fā)病的主要因素:環(huán)境;體質;精神狀態(tài)。23.伏而后發(fā):多見于“伏氣溫病” ,如“夏傷于暑,秋為痎瘧” ,“冬傷于寒,春必病 溫”等。24.合病與并?。褐竷山浕騼蓚€部位以上同時受邪而出現(xiàn)病證。25.感邪即發(fā):又稱卒發(fā)、頓發(fā),指感邪后立即發(fā)病。26.實的病機特點: 主要表現(xiàn)為致病邪氣的毒力和機體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盛, 或邪氣雖 盛而機體正氣未衰,尚能積極與邪抗爭,正邪相搏,斗爭劇烈,反應明顯,可出現(xiàn)一系列病 理性反應比較劇烈而有
23、余的證候表現(xiàn)。27.虛的病機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精、氣、血、津液等的虧少和功能衰弱,臟腑經絡 生理功能減退,抗病能力低下, 因而正邪斗爭難以出現(xiàn)較為劇烈的反應, 可出現(xiàn)一系列虛弱、 衰退和不足證候表現(xiàn)。28.真虛假實,即“至虛有盛候” ?!疤摗睘椴C的本質,而其“實”乃是病證假象的病 理狀態(tài)。 表現(xiàn):如脾氣虛弱,運化無力,可見納食減少,疲乏無力,舌胖嫩而苔潤,脈 虛而細弱等正氣不足病證;同時又可見腹脹滿(但時有和緩輕減) ,腹痛(但喜按)等假實 之癥。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氣虛推動無力而出現(xiàn)的便秘。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11)李本強29.真實假虛,即“大實有羸狀” ?!皩崱睘椴C的本質,而其“
24、虛”乃是病證假象的病理狀 態(tài)。表現(xiàn):如熱結腸胃,里熱熾盛,可見大便秘結,腹?jié)M硬痛拒按,潮熱,譫語等實熱之癥;同時因陽氣被郁,不能四布,又可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頓等狀似虛寒 之假象。再如小兒食積所出現(xiàn)的腹瀉;婦科瘀血內阻出現(xiàn)的崩漏下血等。30.正虛邪戀:指正氣大虛,余邪未盡,或由于正氣難復,無力驅邪,致使疾病處于纏 綿難愈的病理過程。31.邪正相持: 指在疾病過程中, 機體正氣不甚虛弱, 而邪氣亦不過強, 邪正勢均力敵, 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勢處于遷延狀態(tài)的病理過程。32.陽偏勝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陽盛而陰未虛的實熱病證。33.陰偏勝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陰盛而陽未虛的實寒病證。34.陽
25、偏衰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機體陽氣不足,陽不制陰,陰氣相對亢盛的虛寒證。35.陰偏衰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陰氣不足,制約陽熱及滋養(yǎng)、寧靜功能減退,陽相對 亢盛的虛熱病證。36.陰盛格陽1概念:又稱格陽。指陰寒偏盛至極,壅閉于內,逼迫陽氣浮越于外,致使陰陽不相維 系順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2特點:陰寒內盛為疾病的本質,由于格陽于外,可表現(xiàn)出某些假熱之象,即為真寒假 熱證。3表現(xiàn):如極度衰弱之虛寒證,在面色蒼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踡臥,脈微欲 絕陽虛陰盛基礎上,突然出現(xiàn)面色泛紅,煩熱,口渴,言語過多,脈大而無根等假熱之象, 即是陰盛于內,格陽于外,并向陰陽離決發(fā)展之危重病證。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筆記(12) 李本強37.陽盛格陰1概念:又稱格陰。指陽熱偏盛至極,深伏于里,陽氣被遏,有B閉于內,不能外達于肢 體,從而將陰氣排斥于外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2特點: 陽盛于內, 實熱熾盛, 為疾病的本質, 但由于格陰于外 (實際是陽氣不能外達) 可表現(xiàn)出某些假寒之象,即為真熱假寒證。3表現(xiàn):如外感熱病,邪熱熾盛,可見壯熱,面紅,氣粗,煩躁,舌紅,脈數(shù)大有力等 癥,病勢發(fā)展較重之時,又出現(xiàn)四肢厥冷,脈象沉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警械使用課件
- 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地市卷)及答案解析
- 9.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一語文上學期同步備課拓展(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 西南林業(yè)大學《材料加工工藝與設備》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京學院《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西京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幼兒園小班打擊樂活動《小鱷魚之歌》課件
- 西華師范大學《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舞臺劇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房地產金融與投資概論教學課件第六章房地產開發(fā)建設融資
- 河北中鹽龍祥鹽化有限公司寧晉鹽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2017年10月自考00258保險法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放射人員輻射安全培訓課件
- 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 投標方案(技術標)
- 第21屆WMO初賽3年級A卷(含答案)
- 中心靜脈深靜脈導管維護操作評分標準
- 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指南
- 大學生軟件工程師生涯發(fā)展報告
- XBT 243-2023 氯化鑭鈰 (正式版)
- 五年級【語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2課件
- 成都達州商會籌備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